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契诃夫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契诃夫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020079520
作者:[俄]契诃夫
页数:287页

作者简介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契诃夫》内容简介:在我们熟悉的外国文学名家中,很多都创作有中短篇小说佳作,更有的是专以中短篇小说享有盛誉。外国中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佳作,或名震当时,或流传广远,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堪称传世经典。我们将这些作品汇为一体,以“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的名义编辑出版,意在集中展示外国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以满足我国广大读者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与收藏的文化需求。
本丛书按作家编选,每位作家单独成册,所收篇目由名家精选,译文质量上乘。丛书将分辑陆续出版,每辑十种。

书籍目录

一个文官的死
嫁妆
胖子和瘦子
变色龙
苦恼
万卡
渴睡
跳来跳去的女人
第六病室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
农民
套中人
醋栗
约内奇
出诊
宝贝儿
新娘

编辑推荐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契诃夫》:一位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

前言

契诃夫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短篇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托马斯·曼断言:“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力、最优秀的一一类。”海明威也十分赞赏契诃夫的艺术:“人们对我说,卡特琳·曼斯菲尔德写了一些好的短篇小说,甚至是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说;但是,在读了契诃夫后再看她的作品,就好像是在听了一个聪明博学的医生讲的故事后,再听一个尚年轻的老处女竭力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样。”更有意思的是,这位被誉为“英国契诃夫“的卡特琳·曼斯菲尔德本人对契诃夫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她在给丈夫的一封信中说:“我愿意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在一篇札记中她写道:“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这个短篇小说(《苦恼》)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在我国,契诃夫也备受推崇,茅盾生前曾号召作家们学习契诃夫的“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度集中概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语言的精练”。一八六零年一月二十九日契诃夫出生在塔甘罗格市,一九。四年七月十五日他病逝于德国巴登维勒的一个疗养院里。他的祖先是农奴;祖父在一八四一年赎得了本人及家属的人身自由。父亲经营过一个杂货铺,一八七六年破产后给人当伙计。

内容概要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是杰出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对俄国文学,特别是对短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860年1月29日,契诃夫出生在俄国南部亚速海岸的一个小城塔干罗格。他的祖父曾是农奴,父亲是一家小杂货铺的老板。在他上中学期间,全家搬到莫斯科,只有契诃夫一人留在塔干罗格继续学习,他自己做家庭教师等工作维持生活并接济家庭。

1879年,契诃夫进莫斯科大学医科学习,同时开始了他的文学活动。他于1880年3月在《蜻蜒》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顿河地主的信》(即《给有学问的邻居的信》)。青少年时代求生存的斗争,使他很早就亲身体验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以及庸俗的社会习气,他开始用批判的眼光观察社会。从1880年到1885年,契诃夫先后用各种笔名在《蜻蜒》等幽默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幽默作品。

在19世纪80年代末以前,契诃夫思想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关心政治,他始终是一个民主主义者。这使得他一方面能够坚持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原则,真实、深刻地描绘现实生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客观地揭露自由派、民粹派以及托尔斯泰主义的虚构和谬误:而另一方面也妨碍了他接近工人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19世纪80年代末,契诃夫在写作的体裁和风格上发生了变化。在体裁方面,他的小说从短篇过渡到中篇;在艺术风格方面,小说里幽默的成分减少了,悲喜剧的因素更加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这个时期里,他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草原》(1888)、《一个乏味的故事》(1889)、《六号病房》(1892)、《跳来跳去的女人》(1892)、《在流放中》(1892)、《库页岛》(1893-1894)、《文学教师》(1894)、《我的一生》(1896)、《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套中人》(1898)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位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

章节摘录

“好朋友,您会复原的。”“何必再说这种话呢?”安德烈·叶菲梅奇愤愤地说,“很少有人在一生的结尾不经历到我现在所经历到的情形。临到有人告诉您说您肾脏有病或者心房扩大之类的话,因此您开始看病的时候,或者有人告诉您说您是疯子或者罪犯,总之换句话说,临到人家忽然注意您,那您就得知道您已经落进魔圈里,再也出不来了。您极力想逃出来,可是反而陷得越发深了。那您就索性听天由命吧,因为任何人力都已经不能挽救您了。我觉得就是这样。”这当儿窗洞那里挤满了人。为了免得妨碍人家的工作,安德烈·叶菲梅奇就站起来告辞。米哈依尔·阿韦良内奇又一次取得他的诺言,然后送他到外边门口。当天,将近傍晚,出人意外,霍博托夫穿着短羊皮袄和高统靴到安德烈·叶菲梅奇家里来了,用一种仿佛昨天根本没出过什么事的口气说道:“我是有事来找您的,同事。我来邀请您:您愿意不愿意跟我一块儿去参加会诊?啊?”安德烈·叶菲梅奇心想霍博托夫大概要他出去散步解一解闷,或者真的要给他一个赚点钱的机会,就穿上衣服,跟他一块儿走到街上。他暗自高兴,总算有个机会可以把他昨天的过失弥补一下,就此和解了。他心里感激霍博托夫,因为昨天的事他绝口不提,分明原谅他了。这个没有教养的人会有这样细腻的感情,倒是很难料到的。“您的病人在哪儿?”安德烈·叶菲梅奇问。

图书封面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契诃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鲜少还能有什么高中时课上的印象了,不过某语文老师说过特感性的一句话我还是有点印象的,意思大致如此:古代的文人是有文化传统的,他们受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一致的,年幼时背书,年少时创作,等年纪大了,感悟伤怀就和年幼时背的脱口既出的文化产生了共鸣。有关于契诃夫的短篇我们就像古代文人小时候背的三字经一般熟悉了。小学课文有我记得有《变色龙》和《凡卡》两篇,究其印象最深还在于后者,记得某个天气昏沉的午后,由于打瞌睡被老师叫起来读课文,读《凡卡》的整个过程睡意全无,完全被小孩子描述的和爷爷一起生活的场景所迷住,老师让说感想,我便直言凡卡小时候的幸福生活很吸引人,老师一副不争气的表情对我说,这个小说的重点在“乡下爷爷收”!,地址不全,爷爷是收不到信的。我不清楚这位老师用没有传说中的文化传统,不过一篇文章从小时候一直读到老都读出一个味真的挺可悲的,还有小时候常说的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这些东西似乎也成了文化传统,回头想想,好笑又乏味,一篇小说是用来读和感受的,这样刨析,强加一种意识形态,甚至无中生有赋予其一种意义,就像赫胥黎小说中的学前教育,这种文化传统倒成了加强政治统治的工具,所幸我成绩较差,难有所谓文化传统,要不这本书中的《跳来跳去的女人》和《挂在脖子上的安娜》,我是很难从什么阶级斗争找到作者写作的来由的。近来由于正在搞一些短篇小说的创作,难免想从前人身上学点什么,连借带买搞了很多书,也重新翻看了不少的小说,说到能从伟大作家身上学到什么,我觉得一个作品之所以得以传承绝不是什么意识形态和老师鼓吹的苦痛感和阶级关怀,而是一种写作的动机。拿我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卡夫卡的《擦肩而过的人》,一篇很少有人听说的作品,整篇文章只有两段,大意是作者在晚上看到街上两人追逐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小说没有任何值得挖掘的意义,只是卡夫卡的即兴之作,不过读到“两人都跑得没了踪影,我们感到欣慰”,我不禁放下书本拍手称妙,这种对自己内心最细微,最个人的东西加以描述,传承多年后连起后人的共鸣,这种感觉很是精妙,我觉得这才是小说的意义所在。再者,不管契诃夫还是卡夫卡,所有那些被称赞的短篇我都觉得描述太多,显得累赘极了(亦或者是翻译的问题?),好的短篇就像直捣内心的快刀,表达形式最好就像现代诗,三言两语便可振聋发聩,然后戛然而止,此则妙极。读书后的杂感,记之。2011.8.25http://hi.baidu.com/%E4%B9%943%E5%B0%91/blog/item/d47f6625c66c9e30d407429d.html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挺好的,再来。喜欢契科夫
  •     翻译得很好~~
  •     书很好,纸张质量不错
  •     现实主义的小说,精巧的小故事,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结构也紧凑,讽刺意味很浓......就是俄国人的名字太长了啊,呵呵......
  •     2011.7.16 《跳来跳去的女人》,嗯,肿么感觉有几点像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谁知女人心啊。。。
  •     曾经最爱的作家
  •     人是需要心灵滋养的。在我看来,和良师益友聊天,看优秀的图书,听好的讲座,看好的影片,包括和儿子一起看绘本,都是对心灵的滋养。这,真的很重要。
    看这本小说,感觉就像是在和大师聊天,通过一个个的故事,仿佛对生活与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     王先生推荐。
  •     女儿很喜欢呢,质量也还不错。
  •     未读完。
  •     真的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失望透顶,握着那么多的好版本,却总是在纸张印刷上留下大败笔。真是糟蹋了这么好的一个版本。学学人家北京十月文艺,中华书局,南海出版公司,江苏文艺出版社吧。别总想着用草纸来肆意践踏读者的权益,亵渎作者(译者)的成果。。。。
  •     纸质和印刷太次了点。
  •     很犀利,书质量很好
  •     还记得那个疯子和为了老婆而死的医生。
  •     俄罗斯伏尔加河的流动缓慢而沉重。
  •     汝龙的翻译自然没得说,纸张装帧也很好,不过与之前的选集相比,少了《带阁楼的房子》一篇。
  •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社会的无奈与人性的原罪。
  •     短小精悍 每一篇都足以震撼心灵 前面几篇比较好
  •     读完之后,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与忧伤。
  •     装帧排版翻译都很好!
  •     大家就是大家,刻画人物入骨三分,情节表述扣人心弦,背景环境紧贴时代。
  •     书本的印刷质量没得说,就是平邮太慢了,直等得我想退货,下次一定看准了,再也不要平邮。
  •     纸质较差,总觉得像是盗版书
  •     到底是藏本,非常精致的一本书
  •     第六病室
  •     契诃夫赤裸裸地展示了社会的残酷,在我看来,他揭示了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即弱肉强食。莫泊桑也在《瞎子》一篇中揭示过这个问题:“一只瞎眼的鸡,会被其他的鸡啄死。”
  •     不知道是因为浮躁还是成长,亦或二者兼有,现在读起契诃夫来没有以前那么细致和痛快了,浏览印象更多是小人物的可怜无奈,也可能是契诃夫本人感到的可怜无奈。所以只信手翻了几篇,这是次没有读完的已读。
  •     有的好 有的一般 俄罗斯的文学总是那么沉重
  •     读书这么久了,从未碰过人教的“好书”!!!译者前序里,契科夫可译作契和府,一篇故事里竟可以碰见20个错别字...(认真数了一遍)....好书里的“蛆虫”
  •     契诃夫在现代欧洲文学里被封为偶像的次数也太多了,不过我还是没有被所描述的苦难触动的感觉,不比看<穷人>时的深夜热泪或是屠格涅夫带点无奈遗憾的冷静好像有被触动又无力旁观的疏离感去讲苦难。重读<万卡>时很感动。
  •     六号病房
  •     很全,纸质很好,值得选择。
  •     三大短片小说巨匠
  •     也是当过医生的人,是不是见多了人间疾苦生离死别就是要深刻点,现实啊现实,各种现实
  •     不错, 值得一阅,尤其是给孩子们。
  •     如此好小说有几人能写,最合细品。
  •     最爱之二。
  •     汝龙的译本确是经典。
  •     新娘
  •     版本极好,美观又可读。短片刺世类只服契诃夫和莫泊桑。
  •     因为《四喜忧国》想看契诃夫。
  •     二刷第六病室,终于读出浓浓的飞跃疯人院的味道~契诃夫无需多言
  •     满满的讽刺感……
  •     日常生活所表现的纷扰混乱 编织着人类关系的种种琐事的错综复杂 强者也好 弱者也好 同样在他们的互相关系下受苦 不由自主屈从着某种来历不明的 站在生活以外的 跟人类不相干的支配力量
  •     全部是当时社会的写实。其实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面也有当时社会的种种让人憎恶的现象。也许事情的主角就是我们自己。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作家是个真正面对生活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哲学家、一个心理学家。而契诃夫正是这样的人!
  •     老派小说。有些不错,有些看不出好。
  •     汝龙的译笔就是老道啦,喜欢老契的书友有福啦!
  •     学过先生很多篇,真正读过集子还是本科时候了。短篇故事性极强,读来觉得很有意思。每一篇里横溢着的智慧让人学会思考。
  •     这属于#没看之前每个人都说好,看了之后觉得是真的好#的其中之一。///《第六病室》里到后来,主角总是躺在沙发上,背对着整个世界,独自思考。我喜欢这个场景。
  •     封面设计和纸张很有感觉,内容不错,不过水平有限,其中一些故事不太理解。
  •     http://hi.baidu.com/%E4%B9%943%E5%B0%91/blog/item/d47f6625c66c9e30d407429d.html
  •     看了,就忘了,只觉得过瘾
  •     契诃夫写得真好
  •     经典!
  •     最喜欢第六病室。突然想起来托尔斯泰的那句“把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叫做疯子”。有空读第二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