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儒林外史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58-11-1
ISBN:9787020051625
作者:吴敬梓
页数:548页

作者简介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国讽刺文学中最早出现、最具影响的艺术典型。《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书籍目录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蘧公孙富室招亲
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
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第三十九回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第四十一回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
第五十回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第五十二回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
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编辑推荐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由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既有联系,又可单独存在。这种特殊的长篇结构,对后人颇有影响。《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前言

吴敬梓,清代滁州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人,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乾隆十九年(1754)病逝于扬州。他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他的著作,除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外,今存《文木山房集》四卷和辑佚诗文三十多篇。另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诗说》七卷(一说八卷),尚有未成书的《史汉纪疑》,均已佚失不传。吴敬梓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吴国对是清初的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曾祖兄弟五人,就有四人是明末清初的进士。祖父吴旦以监生考授州同知,祖父的兄弟吴晟和吴呙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和榜眼。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间,他们一家“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这就是吴敬梓在《移家赋》中所羡称的“五十年中,家门鼎盛”的黄金时代。他的父亲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出任江苏赣榆县教谕。为人耿直恬淡,不慕名利,对吴敬梓的思想和品行有一定影响。吴敬梓从小聪颖好学,才识过人,并有理想和抱负。康熙六十一年(1722),他考取了秀才,同年父亲病逝。吴敬梓不善于治理生计,加上性情豪爽,慷慨好施,过着“千金一掷买醉酣”(金两铭《和(吴檠)作》)的浪子生活。没有多少年,田庐尽卖,奴仆逃散。雍正七年(1729),他到滁州应科举考试,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由于家产挥霍和科举失利,乡里豪绅把他看成败家子,“传为子弟戒”(《文木山房集•减字木兰花》注脚)。雍正十一年(1733),吴敬梓怀着“逝将去汝”的愤懑心情离开故土,移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并与各阶层人物广泛交游,既有文人、学者,也有道士、伶人。这就大大地开阔了生活视野,并为创作《儒林外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乾隆元年(1736),吴敬梓赴安庆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人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吴敬梓晚年生活十分艰苦,经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囊无一钱守,腹作干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程晋芳《寄怀严东有》诗)。冬夜苦寒,每夜绕城步行数十里,以此“暖足”。艰难困苦折磨了吴敬梓,缩短了他和广大人民之间的生活距离,也造就了一代伟大的小说家。居住南京时期,吴敬梓把他体验的世情,经历的人事,经受的冷暖,看到的嘴脸,统统倾注在《儒林外史》的创作中,完成了这部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杰作。《儒林外史》是吴敬梓的代表作。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儒林外史》开头写了两个历尽辛酸的老童生,头撞贡院号板的周进和中举发疯的范进,令人读后捧腹大笑,骨子里却隐藏着悲剧内容。作者身为士人,洞察其中奥秘,暴露其丑态格外深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作者还进一步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虚伪性。按照清代科举制度规定,优贡是要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应举资格的。书中写了两个“优贡”:一个是匡超人,专干包揽词讼,假造文书,冒名代考,还在赌场中抽头得利,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儒林恶少,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人太学肄业”;另一个是严贡生,他横行乡里,狡诈无赖,无恶不作,这样一个劣绅,竟被前任周学台推举为“优行”,又替他“考出了贡”。作者把两个臭名昭著的儒林败类和“优贡”联系起来,是对科举制度虚伪性鞭辟人里的有力揭露和讽刺。书中也歌颂了一些理想人物。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指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并“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吴敬梓正是以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肯定或否定书中人物。王冕是作者所肯定的上上人物,其为人“嶔崎磊落”,不慕荣利,不随流俗,蔑视功名富贵,讲求“文行出处”。以作者自己为生活原型的杜少卿,不甘受礼法拘束,也不和庸俗生活妥协,言行上带有离经叛道的色彩。待人厚道的“真儒”虞育德和闭门著书、不愿做官的庄绍光,他们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这些人物,在吴敬梓笔下,都是理想人物。全书结尾出现的市井四“奇人”,他们澹泊名利,自食其力,作者也把他们放在正面人物的位置上来加以称赞。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吴敬梓用酣畅的笔墨写下层人民,歌颂人间真情,倾注了对他们真挚的爱。如相助相恤的牛老爹和卜老爹;伶人鲍文卿对贫苦手艺人倪霜峰的照顾以及收养倪廷玺;甘露寺老僧对寄住寺内的牛布衣的亲切照顾,并和众乡邻为他料理后事等,感情纯厚真挚,朴实无华,感人肺腑。在《儒林外史》中,作者无情地鞭挞丑恶事物,热情地歌颂正面人物,两者是交错地混杂着。书中上演着一幕一幕的“人间喜剧”,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既有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秀才和斗方名士,也有官吏、乡绅、衙役、书办和豪奴,还有地主、盐商、艺人、医生、侠客、和尚、道士和节妇等等,林林总总,五光十色,堪称是中国十八世纪一幅全景的风俗画。《儒林外史》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讽刺艺术的运用,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或用强烈的对比展示人物行为前后的矛盾,给予辛辣的嘲讽,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所表现的市侩嘴脸;或用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活动的细节,借以暴露其可笑可鄙的内心世界,像严监生悭吝成性,临死前伸着二指不断气;或借人物言行,皮里阳秋,以喜剧手法揭示人物的矛盾性,从而达到嘲讽的效果,像严贡生自称“为人率真”,“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被小厮当场戳穿等等。作者嘻笑怒骂,极尽讽刺之能事。或明嘲,或暗讽,或引入发笑,或令人切齿,无不尖锐深刻,语语中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以公心讽世”,指摘儒林时弊,殊少个人恩怨式的谩骂,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不愧“讽刺之书”的称誉。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另一个突出的特色是结构上的独创性,它一反以前的长篇小说形式,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虽然这种结构表面上缺少情节的自然联系,故事也并不一定完整,但这种“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形式,却足以表现全书一以贯之的深刻意蕴,具有情理上的必然性。作者是对整个儒林文化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和扬弃,而这种“碎锦”式的“散点透视”,恰恰为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提供了最佳模式。《儒林外史》继《金瓶梅》之后,在中国小说史上完成了从传奇性到现实性的过渡,描写的对象更贴近现实人生: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世故人情,被作者传神地凸现出来;人物性格再不是类型化了,已由单一变为复杂,是活生生的“这一个”;同时也展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复杂过程,人物性格已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展开,以至完全形成。像匡超人由一个忠厚孝顺的青年最后蜕变为结交权势、天良丧尽的儒林败类,其变化过程的描写真实可信,很有说服力。《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清末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以及《海上花列传》等,它们的成就和价值虽不能和《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但或体裁模仿《儒林外史》,或全书笔法从《儒林外史》脱化而出,很明显是受到《儒林外史》影响的。《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专著,盛赞《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意大利薄伽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或英国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抗衡,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儒林外史》脱稿后,“人争传写之”(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已知至迟在乾隆十四年(1749)即有传抄本。至于《儒林外史》的最早刻本,据清代金和在群玉斋本《儒林外史跋》中所说,是吴敬梓的表侄金兆燕作扬州府教授时刊刻行世的,还说“是书原本仅五十五卷,于述琴棋书画四士既毕,即接《沁园春》一词,何时何人妄增‘幽榜’一卷”。金刻本迄今未发现。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镌刻的卧闲草堂本(以下简称“卧本”),共五十六回。卧本校刻虽不甚精,实为后来各本的祖本。此本第五十六回《神宗帝下诏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即金和跋文所称的“幽榜”。唐五代笔记小说如《唐摭言》等,已有文士死后追赐进士的“幽榜”。在《儒林外史》之前,《水浒传》结尾有“忠义榜”,《封神演义》结尾也有“正神榜”,因此,《儒林外史》的“幽榜”是否为后人所加,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不同意见。本书是张慧剑先生在五十年代时以卧本为底本校注的,当时删去第五十六回,只保留了最后的《沁园春》一词,并移置于第五十五回之末,以为结束。现在看来,既采用卧本作为整理的底本,删去第五十六回,割裂原版本,显然不妥。现借本书重排之机,依据卧本对本书再次进行了核校,恢复第五十六回全文,并标点、注释。张先生的校注本,是一本优秀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出版较早,影响很大。但今日看来,并非尽善尽美。考虑到本书是张先生的遗著,只改正极个别的错字和标点,其馀均未作改动。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1995年7月20日

内容概要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儒林外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看《儒林外史》,纯粹是偶然,随手借来翻翻,然而看着看着,不觉就被吸引进去,乃至手不释卷,赶着赶着几天读完,由于线索比较散,从张三到李四,从李四到王五,所以如狗熊掰棒子,一口气看完,脑子里记得的不剩多少了。受学校语文课的毒害,我记得那时节选的《范进中举》,以为全篇都是如此辛辣酸讽,怎知看到后来,固然对那等势力尖酸的,青白不分的,自吹自擂的各个市井小人刺讽颇多,但大多仍是平实的描写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有林下之风的隐士,有洒脱不羁的豪客,有朴实本分的学者,有伶俐活泼的学生,也有沾染官府气的投机者,也有刻板愚顽的腐儒,种种不一而同,还在其中点缀一二江湖人物。我一向不喜欢主观意愿太强烈的文章,觉得有绑架读者之嫌,至少《儒林外史》还在承受范围之内,在我看来,作者已尽力做到公正,不失偏颇。《红楼》是描写贵族生活的,《水浒》是描写市井生活的,那么《儒林》可看作是描写知识份子生活的典型,唯一令我感到不足的是其中有许多礼仪、口语、民俗等等用语由于时间环境不同,现在已不太能明白,因此看的时候有点费力,希望能有一些对《儒林》进行解读释义的书本,则看起来更方便了。
  •     对我来说,《儒林外史》是一部典型让人慢热的书。读开头时未觉其良,到三成时方品出个中滋味,却在过半之后,深觉其不可多得。开头写王冕,代表作者所崇敬的读书人形象,并抨击八股取士,可惜我读过无感。接着从周进开始写儒林众生相,然而那种简练的白描笔触,已经很难将今天的人们很快引入几百年前读书人的语境。接下来范进中举的著名故事,读起来却对胡屠户前倨后恭那种春晚小品式的夸张描写倍感不真实。对严监生的著名描写也没觉得有多么入木三分,倒是对他哥哥巧夺家产、讹诈船家等恶行有些印象,但终觉脸谱化太重。而从杨执中这个人物的出现开始,我逐渐被这本书所吸引。这位读过些书,与乡里人的日常生活开始呈现出一种主动的隔膜的人物,对从自己视野出发想象的“圣贤之治”的向往和对此时此地的愤世嫉俗,使其日常生活越发地穷困潦倒,甚至因为给人算账算不清而遭牢狱之灾。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相比,他同样卑微,没有能力料理日常生活却对周围的人不屑一顾。而与孔乙己的不同是他并无强烈的功名仕进之心,不是那么好面子却有对圣贤之道的真心向往。这里适时出现了权勿用和张铁臂两个人物,在个体的对照中这个群体的特征开始呈现出来。权勿用背景和生活境遇与杨执中相似,却将自己有点可怜的自私心用可笑的方式合理化,张铁臂带有很强的表演人格,你说他是骗子,却也无大恶,倒与后来装神弄鬼的洪憨仙有所呼应。不仅鲁迅先生刻画的孔乙己,前几年顾长卫在《立春》中塑造的人物群像也证明这个群体从未从我们这片土地上消失过。匡超人这个形象出现后,此书也不禁令我拍案叫绝了。前面部分那个在农村里淳朴善良、事亲至孝、勤学苦读的小伙子,通过遇到的一件件事、结交的一个个人,开始慢慢变化,到后来变成那个势力而且虚伪的匡超人形象,虽令人惋惜,却也十分可信。接下来牛浦冒名顶替死去的牛布衣,却也左右逢源,也是一段非常生动的故事。其实全书中混迹各种文人交际圈的冒名顶替者绝不止牛浦一人,那位造假的“万中书”还能得幸遇到侠客凤四老爹的搭救。(算来老爹搭救或帮助的几人,自身都各有短处,且都以短取败。)另外那位真心仰慕圣贤,却无眼界格局,支持女儿绝食殉夫,并为此心灵备受煎熬的王玉辉也写得颇入木三分。而小说中以虞博士、杜少卿等几位作者正面歌颂的人物为主的那几回,或为了衬托出书中诸色俗人的渺小,但我读来却觉失去了其他段落那种鲜活的真实性。读过作者吴敬梓的生平经历,深觉杜少卿这个人是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拔高而成。按理说写自己完全有写得更加生动的生活积累,小说里杜少卿的形象,作者虽也对其不知世道人心错帮很多无行之徒有所微词,但总的看来显得虽可敬却单薄,让我觉得作者对周边人物冷眼看透,却没有不留情面自我解剖的勇气,只有两句轻描淡写的自嘲。而对五河县的那段描述,作者对地方士绅社会趋炎附势风俗之恶的痛恨溢于言表。但作者同情的余大先生,也着实参与过通过与其相熟的官员的权力寻租而获益的不光彩交易,和匡超人为潘三所做的那些事无太大差别。可见儒林生态,小儒靠结交大官或者大儒来获得衣食、名声乃至进位的阶梯,而这些好处归根结底与权力的寻租有关。个人品行虽有高下之别,但在这个链条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所以,我觉得《儒林外史》最有趣的是写清楚了士绅社会的运作细节,以及士绅社会与上面的官僚社会分享资源的方式,在下面的平民社会中的基础所在:用心八股者高榜得中便咸鱼翻身,未得中者也可以通过选书,也就是出版“科举复习指南”或者“历年高分试卷分析”之类而维持生计并获得名声──底下千百万希图进学者便是其市场基础;大家子弟可视八股为俗,通过养士的活动获得其名声和资源,同时也让下层读书人有了生计上的另一个途径;还有那些未必多有才华者,通过吟咏诗会,并由书商出版而获得声名,以至于小店主之孙牛浦靠冒充曾参与过这个圈子的牛布衣,哪怕没半分实力也可借到光获得好处。所以,组戏班子的鲍家父子、书商郭铁笔、盐商乃至妓女等非儒林人物在书中也占一定篇幅。书中的人物一部分写得栩栩如生,有些稍显程式化或者过分夸张,还有不大真实的,但由于作为儒林群像的真实可信而得以不朽。如果我配套推荐看起来和这本书八竿子打不着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或许有些好笑,但我觉得布迪厄说出的内容,虽在不同文化中差异巨大,方式完全不同,但终究是所有文化都难以逃脱的东西。而不同的运作规则,会塑造出不同性格、不同追求的各色人等。置于文化之中,我们很难说他们异化和扭曲的程度究竟如何,而《儒林外史》难得的是用自己的慧眼,对此做了入木三分的记录,其中的是非得失读者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     好多年没翻了,记得当年只觉得先生白眼看世界,人性的丑陋刻画得入木三分,20年过去了,我等凡人随波逐流,也算是阅尽人间百态,现在举国逐利、礼崩乐坏,各种社会精英、专家学者都能对号入座,一派末世乱象,但愿大乱后有大治,吾辈不知是否有幸得见,呜呼哀哉!

精彩短评 (总计75条)

  •     真的是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的。
  •     吴敬梓先生实在是幽默大师,看得我多次忍俊不禁。
  •     读了一个半月。
  •     本人超喜欢古典文学,儒林外史还可以。
  •     儒林外史所描写的东西,除了少数篇章,毕竟还是与我们当今的时代有隔阂的。能看懂的部分可以当笑话看,大部分情节看似无意其实内含深刻的讽刺。所以建议大家还是看看批评本,这样才能理解这部伟大的讽刺小说。
  •     蛮有趣的
  •     古往今来,有些事是不变的。如人的某些本能和社会的基本规则。
  •     不错的讽刺作品
  •     字里行间,嬉笑怒骂,写尽众生相。
  •     印刷神马的毫无硬伤。手感很好,质感也棒棒的。不过好像不是很全。
  •     头戴方巾,脚踩皂靴
  •     邮局的工作人员是不是都要下岗了?一本新书到我手里变得破损不堪!我很生气!
  •     挺有意思的,有些讽刺的描写让人觉得忍俊不禁又入骨三分啊。
  •     好好好阿红阿好好
  •     人文社 值得信赖 他的注释详细 是其他版本不能比的
  •     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
  •     爱读清朝小说
  •     kindle上看的⋯⋯很棒哒~精义迭现。真假名士混作一团,以虞博士行事为最优等。荀玫 匡超人可惜了。王玉辉让人爱憎不得。最可惜儒生还有进取机会,儒将却被目为贪功。何荒谬之极!差不多是三代儒生的百态,可思可叹!
  •     突然对人性有了更多的认识。
  •     人民文学出版的古典小说品质都很好《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少有的几部杰作之一这个版本秉承人民文学社固有的优点:所选版本严谨、文字校对认真、有简要得当的注释 有插图不过封面白色 容易着污纸张不粗糙 不过有些脆
  •     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对社会背景,人生百态的描绘某些程度上甚至高于四大名著,在思想深度上更是比拍案惊奇一类的高出许多
  •     人文社的版本,有注释,有插图,不错。
  •     书还没看,但拿着感觉很好。又得了一本好书,开心!
  •     其实留在脑海里的无非“范进”而已。
  •     人困于陈规,可笑可悲可叹
  •     三教九流,五味杂陈,想是人生,本应如此
  •     结构精奇:“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前面人物长卷还未完全展开之时,每一个故事读来都生动有趣,笔力太辛辣,到后面有些被繁多的人物、冗杂的官职名称和社会关系等看晕了头。头遍览毕,最深刻的有这几个奇人:杜慎卿、杜少卿兄弟,沈琼枝,凤四老爹(口头禅:我自有道理),季苇萧,萧云仙。毕竟功力太浅,读罢云里雾里。
  •     形如一幅清明上河图,绘众生百态,涵似一曲高山流水,谱人世真音。
  •     用儒生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全貌,真实而又生动。
  •     确实难啃,但也确实有趣。这书里的不少人是活错了时代,但是更多的是这么多年过去,现在时代竟然和过去的一样。经典就是这样直击人性来的吧。
  •     儒林外史
  •     书的内容和排版自不必说,之前看了预览和评论,决定买这个版本的《儒林外史》。这次亚马逊的物流还是挺快的,打开快递一看,由于书没有塑料膜保护,书脊有污垢,书顶和书底不是太干净,这还可以忍受,而快递另一本同套的三本《聊斋志异》虽包了一层塑料膜,书底则是有不小的褶皱,这样的书在实体店应该无人问津吧,以前在亚马逊买的厚重一点的书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不知道亚马逊能不能改善... 阅读更多
  •     结构让人时时想起 七人定律。极多数回目开头皆言“话说”,实际上不能做话本,大概是案头小说。描写上并无出彩,但对于景物的几笔,让人脑里重现旧时秦淮,却是古小说的大突破。 最后的“词曰”真是“作者言”。又有为人物立榜排次的,大概吴先生也不想辜负了笔下的芸芸众生。 又:谢谢小苇的书。
  •     感谢吴敬梓先生!数百年前的社会生活就这样鲜活地呈现在眼前!真是唯有书籍才使人的一辈子变成多辈子,也使一些人成为永生!
  •     很早以前看的 自古至今都是一样 有追求名利地位的 就有视金钱如粪土的 很羡慕这种淡泊和交天下友的超脱 这才是享受生活嘛
  •     封面很有感觉,插画也不错。
  •     儒林另类的历史
  •     很精彩,一部深刻描绘封建社会人性的小说,发人深省
  •     一直被范进和严贡生严监生故事误导,多次强读不完,其实里面蛮多故事都很有意思。但这么多材料用这样的结构处理,不管学者如何解释,总觉是一失败。
  •     这书再版最大的败笔就是将张慧剑1958年7月写的前言给删除了,这对著作的完善性影响很大,这前言很全面的介绍了作品的欣赏,在读全书前未能够读到这前言是一大缺陷和遗憾!!!!
  •     好小的时候读的
  •     由于要了发票,没有将发票与书本分开存放,打开包装一看,3分之1的书被发票背面的油墨染成了紫色。以后装货一定要之一。送货还算及时。书本身没什么问题。
  •     匡超人和杜少卿 实乃最大主角
  •     内容排版和纸张都不错,很朴素,但是很实在,少了许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总是人民文学的东西胜一筹。
  •     “万中书同凤四老爹上岸闲步了几步,望见那晚烟渐散,水光里月色渐明,徘徊了一会,复身上船来安歇,只见下水头支支查查又摇了一只小船来帮着泊。这时船上水手倒也开铺去睡了,三个差人,点起灯来打骨牌。只有万中书、凤四老爹同那个丝客人,在船里,推了窗子,凭船玩月。”
  •     喜欢这样像清风一般的写作风格~
  •     这一本真是捡到了,买回来就是过去买过的版本的感觉,印刷好画面好排版也不错
  •     便宜实惠,送货速度飞快,强烈推荐
  •     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众多形象不一的儒生人物,其实封建科举制有好有坏吧。
  •     《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绝不低于四大名著、四大奇书,只是相比篇幅短了一些。长期以来,社会对《儒林外史》的重视严重不够,其实这同样是一部经得起反复阅读和研究的好书,但相比四大名著,对这本书的研究远远不足。前者的各种研究、剖析、导读、鉴赏类图书汗牛充栋,而《儒林外史》的辅助读物几乎为零。但是《儒林外史》中使用了大量方言,而且大量涉及古代官制、学制、礼仪、服饰等知识,一般读者初次接触肯定头大,真需要有识之士编一些《辞典》《导读》《赏析》类的辅助书籍。人民文学这个版本可能是目前唯一有注释的《儒林外史》版本,适合初次接触者阅读,否则要配合一本《辞源》了。但这个唯一注释本是张慧剑先生五十年代的著作,半个多世纪至今不见后人再进行注释,难以理解。这个版本另一优点是配有著名画家程十发的大量插图,但最大不足是封面用纸过于素白,也不是塑膜,很容易弄脏(人文社这个系列都是如此),内页用纸一般,而且排印不是太好。
  •     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儒林外史
  •     读完觉得有些悲哀。我现在的年纪和经历能领会的不多,再过几年二次阅读也许会有新的感悟吧。
  •     最大是憧憬
  •     关系
  •     吴敬梓有点屌丝
  •     之前不是很喜欢《儒林外史》,因为它老是被贴上反封建的标签,但静心看后,发现这才是真正的讽刺小说。嬉笑怒骂之间无不是讽刺,但正如鲁迅的文章一样,笑完之后一阵悲凉。好书!
  •     读过次数最多的小说。
  •     我更渴望看到的是一个一直玩世不恭,犀利刻薄的吴敬梓。我想看看虚无的尽头,而不是转向虞博士后的复归。(不喜欢插图,想要结合中西吧,结果完全是西方手法了。)
  •     201624.衣冠蝉蜕,濯足沧浪。
  •     人性本恶
  •     奇妙。
  •     古人的东西还是很好的
  •     祭祀那一段 真心累觉跳
  •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     注释非常好 非常喜欢 到货三天 已经看了几章
  •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 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沁园春》
  •     还记得读的时候说话都文邹邹的哈哈。
  •     儒林外史里,开始写王冕的高洁,和后来的文人们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比现实,我们感受到的和这里面写的又能有多大差别呢
  •     版本不错,可以收藏。
  •     梦寐以求的书,也是人生的财富
  •     我文
  •     《儒林外史》描写了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贬抑、讽刺了假儒士和假名士,批判了当时败坏的世俗风气;塑造了少数远离功名、追求自由的真儒士和真名士形象,其中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对世界现代文学也有深远影响。
  •     说是讽刺小说是说小了,他自己讲“其人虽庞杂不伦,其品亦暇瑜不掩,然皆卓然有以自立”,在宏观意义上,没有任何褒贬,虞博士与花奶奶一起构建了那样的时代。形散神不散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集大成者。
  •     有人辞官归故里 有人星夜奔科场 少年不知愁滋味 老来方知行路难 天长杜少卿 乃真名士也…
  •     这几月只才看了7回,早已经思绪全乱。百年孤独我还看了一半呢...马下来以后应该会再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