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炮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四十一炮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06366830
作者:莫言
页数:374页

作者简介

《四十一炮》以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小说的副线是一个老和尚的传奇人生。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使整部小说在实和虚的场景不断变换、扑朔迷离、曲折迂回,又一次近距离地回看了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 通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讲述,既有孩子似的烂漫无知,又有极具时代特色和乡土特点的民间口语。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被莫言幽默逗得捧腹大笑。

书籍目录

第一炮11
第二炮16
第三炮23
第四炮27
第五炮30
第六炮37
第七炮44
第八炮52
第九炮59
第十炮62
第十一炮75
第十二炮89
第十三炮100
第十四炮107
第十五炮119..
第十六炮134
第十七炮143
第十八炮150
第十九炮155
第二十炮160
第二十一炮168
第二十二炮174
第二十三炮180
第二十四炮186
第二十五炮194
第二十六炮201
第二十七炮210
第二十八炮222
第二十九炮229
第三十炮235
第三十一炮248
第三十二炮254
第三十三炮267
第三十四炮273
第三十五炮281
第三十六炮308
第三十七炮325
第三十八炮339
第三十九炮359
第四十炮378
第四十一炮400
诉说就是一切——代后记

编辑推荐

《四十一炮》是作者潜心打造的一部在艺术上勇于探险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3年。小说以1990年初的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身体已经长得很大、精神心理却仍旧停留在少年时代的主人公罗小通狂欢化的诉说,重构了人生的少年时光,抒写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揭示人性的裂变的同时,写出了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茫。小说另有一条副线,讲述了一个老和尚的传奇人生--一个曾经身份不凡、过着奢靡肉欲的生活的国民党军官的传奇。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实和虚的场景不断变换,小说叙事曲折迂回、酣畅淋漓,以作者独有的方式重构了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该小说以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小说的副线是一个老和尚的传奇人生。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使整部小说在实和虚的场景不断变换、扑朔迷离、曲折迂回,又一次近距离地回看了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  英文版请见:Pow![精装] (四十一炮)

前言

诉说就是一切--代后记有许多的人,在许多的时刻,心中都会或明或暗地浮现出拒绝长大的念头。这样一个富有意味的文学命题,几十年前,就被德国的君特·格拉斯表现过了。事情总是这样,别人表现过的东西,你看了知道好,但如果再要去表现,就成了模仿。君特·格拉斯《铁皮鼓》里那个奥斯卡,目睹了人间太多的丑恶,三岁那年自己跌下酒窖,从此不再长大。不再长大的只是他的身体,而他的精神,却以近乎邪恶的方式,不断地长大,长得比一般人还要大,还要复杂。现实生活中,不大可能有这样的事情,但正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大可能有这样的事情,所以出现在小说里才那么意味深长,才那么发人深思。《四十一炮》只能反其道而行之。主人公罗小通在那座五通神庙里对兰大和尚诉说他的童年往事时,身体已经长得很大,但他的精神还没有长大。或者说,他的身体已经成年,但他的精神还停留在少年。这样的人,很像一个白痴,但罗小通不是白痴,否则这部小说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拒绝长大的心理动机,源于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源于对衰老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时间流逝的恐惧。罗小通试图用喋喋不休的诉说来挽留逝去的少年时光,本书的作者,企图用写作挽住时间的车轮。仿佛一个溺水的人,死死地抓住一根稻草,想借此阻止身体的下沉。尽管这是徒劳的,但不失为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看起来是小说的主人公在诉说自己的少年时光,但其实是小说作者让小说的主人公用诉说创造自己的少年时光,也是用写作挽留自己的少年时光。借小说中的主人公之口,再造少年岁月,与苍白的人生抗衡,与失败的奋斗抗衡,与流逝的时光抗衡,这是写作这个职业的惟一可以骄傲之处。所有在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都可以在诉说中得到满足。这也是写作者的自我救赎之道。用叙述的华美和丰盛,来弥补生活的苍白和性格的缺陷,这是一个恒久的创作现象。在这样的创作动机下,《四十一炮》所展示的故事,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在这本书中,诉说就是目的,诉说就是主题,诉说就是思想。诉说的目的就是诉说。如果非要给这部小说确定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少年滔滔不绝地讲故事。所谓作家,就是在诉说中求生存,并在诉说中得到满足和解脱的过程。与任何事物一样,作家也是一个过程。许多作家,终其一生,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或者说是一个生怕长大的孩子。当然也有许多作家不是这样。生怕长大,但又不可避免地要长大,这个矛盾,就是一块小说的酵母,可以由此生发出很多的小说。罗小通是一个满口谎言的孩子,一个信口开河的孩子,一个在诉说中得到了满足的孩子。诉说就是他最终目的。在这样的语言浊流中,故事既是语言的载体,又是语言的副产品。思想呢?思想就说不上了,我向来以没有思想为荣,尤其是在写小说的时候。罗小通讲述的故事,刚开始还有几分“真实”,但越到后来,越成为一种亦真亦幻的随机创作。诉说一旦开始,就获得了一种惯性,自己推动着自己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诉说者逐渐变成诉说的工具。与其说是他在讲故事,不如说故事在讲他。诉说者煞有介事的腔调,能让一切不真实都变得“真实”起来。一个写小说的,只要找到了这种“煞有介事”的腔调,就等于找到了那把开启小说圣殿之门的钥匙。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感悟,无论是浅薄,抑或是偏执,也还是说出来。其实这也不是我的发明,许多作家都感悟到了,只是说法不同罢了。这部小说中的部分情节,曾经作为一部中篇小说发表过。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部小说的“新”,因为那三万字,相对于这三十多万字,也是一块酵母。当我准备了足够的“面粉”、“水分”,提供了合适的“温度”之后,它便猛烈地膨胀开来。罗小通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从年龄上看已经不是孩子,但实际上他还是一个孩子。他是我的诸多“儿童视角”小说中的儿童的一个首领,他用语言的浊流冲决了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堤坝,也使我的所有类型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之后,彼此贯通,成为一个整体。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罗小通就是我。但他现在已经不是我了。二○○三年五月

内容概要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

章节摘录

第一炮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虽然紧靠着一条通衢大道,但香火冷清,门可罗雀,庙堂里散发着一股陈旧的灰尘气息。小庙围墙上那个似乎是被人爬出来的豁口上,趴着一个穿绿色上衣、鬓边簪一朵红花的女人。我只能看到她粉团般的大脸和一只拄下巴的洁白的手。她手上的戒指在阳光下闪烁着扎眼的光线。这个女人,让我联想起解放前我们村子里的大地主兰家那片被改成小学校的大瓦房。在许多传说和许多传说导致的想象中,这样的女人,在夜半三更的时候,经常会在那片年久失修的瓦房里出入,并且会发出令人心惊肉跳的喊叫。大和尚端坐在破败不堪的五通神塑像前一个腐烂的蒲团上,神情安详,仿佛一匹睡梦中的马。他手里捻动着一串紫红色的串珠,身上的袈裟,仿佛是用雨中淋过的草纸做成,似乎动一动就会变成碎片。大和尚的两扇耳朵上,落满了苍蝇,但他光溜溜的头皮上和他的油腻腻的脸上却连一只苍蝇也没有。院子里有一棵庞大的银杏树,树上鸟声一片,鸟声里间或响起猫叫。那是两只野猫,一公一母,在树洞里睡觉,在树杈上捕鸟。一声得意的猫叫传进小庙,接着是小鸟凄惨的叫声,然后是群鸟惊飞的扑棱声。与其说我嗅到了血腥的气味,不如说我是想到了血腥的气味;与其说我看到了鸟羽翻飞、血染树枝的情景,不如说我想到了这个情景。此刻,那只公猫,用爪子按着流血的猎物,对着另外那只缺了尾巴的母猫献媚。那只母猫因为缺了尾巴,看上去三分像猫,七分倒像一只肥胖的兔子。我回答完大和尚的问题,等待着他继续问话,但我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睛就闭上了,以至于让我感觉到,适才的问话只是我的幻觉,连大和尚在那一瞬间睁开的眼睛和炯炯有神的目光都是我的幻觉。大和尚眼睛半睁半闭,探出鼻孔约有一寸的那两撮黑毛,宛如蟋蟀的尾巴微微颤动。我看着大和尚的鼻毛,想起十几年前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用一把小得可怜的剪刀修剪鼻毛的情景。老兰是兰氏家族的后人,他的祖上,曾经出过好多个杰出人物。明朝的时候,出过举人。清朝的时候,出过翰林。民国的时候,出过将军。解放后出过一群地主分子反革命。不搞阶级斗争后,兰氏所剩不多的后裔,慢慢地直起腰来,出来一个老兰,兰继祖,当了我们的村长。我小时候多次听到老兰喟叹:嗨,一代不如一代!我还听到村子里那个识字的老孟头说:嗨,一蟹不如一蟹。兰家的风水破了。老孟头年轻时在兰家当过牛倌,见识过兰家当年的排场。他指点着老兰的背影说:你他妈的,连你祖上的一根屌毛都不如!一根灰挂,宛如初春天气里的杨絮,从昏暗的庙顶,轻飘飘地落下来,落在了大和尚的光头上。又有一根灰挂,宛如前一根灰挂的同胞姐妹,还是那样,像春天里杨树的花絮,散发着淡淡的岁月的气息,隐含着调情的意思,轻飘飘地落下来,落在大和尚的光头上。那上边,有十二个明亮的戒疤,排列有序,使他的脑袋,显得分外庄严。这可是真和尚的光荣标志,为了有朝一日我的头上也有这样十二个戒疤,大和尚,请听我继续诉说--我家高大的瓦房里阴冷潮湿,墙壁上结了一层美丽的霜花,就连我在睡眠中呼到被头上的气流也凝结成一层细盐般的白霜。房子立冬那天刚刚盖好,抹墙的灰泥尚没干透我们就搬了进来。母亲起床后,我把脑袋缩进被窝,躲避着刀子般的阴冷。自从父亲跟随着野骡子逃跑之后,母亲发奋图强,艰苦创业,五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积累了财富,建成了全村最高大最壮观的五间大瓦房。提起我的母亲,村子里人人佩服,大家都夸她是好样的,在夸奖我母亲的同时,人们总是忘不了批评我的父亲。父亲在我五岁时,与村子里臭名昭著的女人野骡子结伴私奔,逃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处处都是善因缘。大和尚梦呓般的嘟哝,表明了他虽然闭着眼睛,但却在认真地倾听我的诉说。那个穿绿衣簪红花的女人依然趴在围墙的豁口上。她吸引着我的目光,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只健壮的野猫,叼着一只翠绿的小鸟,从庙门前路过,好像捕获了大虫的猎户扛着猎物游街示众。路过庙门时它停顿了一下,歪着头往里瞧了一眼;它脸上的神情,很像一个好奇的小学生--五年过去了,真实的音信一点也没有,但关于父亲和野骡子的谣言,却像那个小火车站上的运货慢车每隔一段时间卸下来的肉牛,在那些黄眼珠的牛贩子轰赶下慢吞吞地进入我们的村庄。肉牛被牛贩子卖给村子里的屠户杀死--我们村是个屠宰专业村--谣言却在村子里传来传去,好像一群飞来飞去的灰鸟。有的谣言说父亲带着野骡子在东北大森林里用白桦木建了一座小屋,屋子里垒了一个大炉子,松木劈柴在炉子里熊熊燃烧,小木屋的房顶上覆盖着白雪,墙壁上挂着成串的红辣椒,房檐下悬着晶莹的冰凌。他们白天打猎挖参,晚上在炉子上煮狍子肉。在我的想象中,父亲的脸和野骡子的脸被炉火映得红彤彤的,好像抹了一层红颜色。有的谣言说父亲带着野骡子流窜到了内蒙古,白天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身披肥大的蒙古袍子,唱着悠扬的牧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放牧牛羊;到了晚上,他们就钻进蒙古包,点起一堆牛屎火,火上吊着铁锅,锅里炖着肥羊肉,肉香扑鼻,他们一边吃肉一边喝着浓浓的奶茶。在我的想象中,野骡子的眼睛在牛屎火的映照下闪闪发光,仿佛两块黑宝石。有的谣言说他们偷越国境到了朝鲜,在一个美丽的边境城市里开了一家餐馆。他们白天包饺子擀面条卖给朝鲜人吃,到了晚上,饭馆关门后,就煮上一锅肥狗肉,启开一瓶白酒,每人握着一条狗腿,两人握着两条狗腿,锅里还有两条狗腿,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等待着他们来吃。在我的想象中,他们每人握着一条狗腿,端着一碗酒,他们喝一口酒啃一口肥狗肉,撑得腮帮子鼓鼓的,好像油光光的小皮球……当然,我也想到了,当他们吃饱喝足之后,还要抱在一起干那种事--大和尚目光一闪,嘴角抽动了一下,突然大笑一声,然后便戛然而止,仿佛锣槌猛击了一下锣面,只余袅袅的铜音在空气中震颤。我心中一凛,目眩片刻。我猜不透他用这样古怪的笑声是鼓励我照实说呢还是让我就此打住。我想了想,为人应该诚实,在大和尚面前,更应该实话实说。--那个绿衣女人还趴在那里,姿态依旧,只是增添了一个玩耍唾沫的把戏。她将一个个的小水泡从双唇之间啐出来,让它们在阳光中飘摇着破碎,我想象着那些水泡的味道--说--他们亲着对方油汪汪的嘴巴,还不停地打着饱嗝,让肉的气味,在蒙古包里洋溢,在森林中的小木屋里洋溢,在朝鲜式小餐馆里洋溢。然后他们互相帮助着脱了衣裳,暴露出各自的身体。父亲的身体我很熟悉--夏天时他经常扛着我下河洗澡--野骡子姑姑的身体我只浮光掠影地看过一次。但是我这次可是看真切了。她的身体,看上去滑溜溜的,绿油油的,在灯下放着光。连我这个小孩子的手指,也想伸过去,用指尖,试试探探地摸一摸,如果她不打我,我就好好地摸一摸。那应该是什么感觉呢?是凉森森的呢还是热乎乎的呢?我真想知道啊,但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的父亲知道。他的手,一直在野骡子姑姑身上摸着,摸了屁股摸奶子。父亲的手是黑的,野骡子姑姑的屁股和奶子是白的,所以我感到父亲的手很野蛮,很强盗,它们仿佛要把野骡子姑姑的屁股和奶子里的水分挤出来似的。野骡子姑姑呻吟着,她的眼睛和嘴巴在放光,父亲的眼睛和嘴巴也在放光。他们两个搂抱在一起,在熊皮褥子上打滚,在热炕头上翻跟斗,在木头地板上“烙大饼”。他们的手相互抚摸着,他们的嘴巴相互啃咬着,他们的腿脚互相攀爬着,他们身上的每一寸皮肤都在互相磨蹭……磨蹭生热,生电,他们的身体开始发光了,蓝幽幽的,好似两条鳞片闪烁的大毒蛇纠缠在一起。父亲闭着眼睛不出声,只喘粗气,但野骡子姑姑却在大声地、肆无忌惮地叫唤。现在我当然知道她为什么叫唤,但当时我比较纯洁,不解男女之事,不知道父亲和野骡子姑姑合演的是一出什么戏。我听到野骡子姑姑嘶哑地喊叫着:亲哥……让我死吧……让我死吧……我的心中怦怦乱跳,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虽然我心中并不害怕,但我确实感到紧张,恐慌,好像我的父亲和野骡子姑姑,包括我这个旁观者,都在干着罪恶的勾当。我看到父亲低头,把自己的嘴巴罩在野骡子姑姑嘴巴上,这样,她的喊叫,就大部分被父亲吞食了。只有一些零星的声音碎片,从父亲的嘴角泄漏出来--我偷眼看了一下大和尚,想知道我的迹近色情的描述,在他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大和尚不动声色,脸上的颜色,似乎有点发红,又仿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我想我应该适可而止,尽管我已经看破红尘,讲述父母的故事就像讲述遥远的古人的故事--不知道是肉的气味吸引还是父亲和野骡子姑姑的喊叫声吸引,从黑暗中涌出来许多小孩子,锔在蒙古包的周围,趴在森林小屋的门缝上,撅着屁股,眼睛透过缝隙,往里张望着。后来,我想象,狼也来了,不止一只狼,而是一群狼,它们应该是嗅着肉味来的吧?狼来了,孩子们逃跑。他们矮小笨拙的身影在雪地上蹒跚着,在他们后边,留下了鲜明的痕迹。群狼蹲在我父亲和野骡子姑姑的蒙古包外,贪婪地磨着牙齿。我担心它们撕开蒙古包、咬开小木屋冲进去,把我的父亲和野骡子姑姑吃掉,但它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它们就那样围绕着蒙古包和小木屋蹲着,仿佛一群忠诚的猎狗……庙宇的破烂院墙外是一条通往繁华世界的宽阔大道,越过院墙上那些因砖头风化、闲人攀爬造成的缺口,越过那个趴在缺口里的女人--此刻她正在梳理浓密的头发,那朵红花,搁在她身边的墙头上。她侧着脖子,将头发顺到胸前,用一柄红色的梳子,一下一下地用力梳着。她近乎蛮勇的动作,让我的心一下下地紧缩着,我为那些美丽的头发感到难过,鼻子酸酸的,几乎要流出眼泪。我想如果她能让我为她梳头,我一定会用最温柔的动作,用最大的耐心,不使一根头发受伤折断,哪怕她的头发之间生满了甲虫和蜘蛛,鸟儿又在里边垒了巢孵化了小鸟。我似乎看到了她脸上浮现出一种烦恼的表情,头发茂密的女人在梳头时脸上大都是这样的表情。这种表情与其说是烦恼,还不如说是骄傲。她头发深处的沉闷的香气,现在是确凿无疑地扑进了我的鼻腔,使我的头脑眩晕,好似喝多了浓稠的老酒--可以看到在那条大道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辆砖红色的吊车高举着铁臂从我的眼前滑过去,仿佛一幅移动的巨大油画。二十四辆擎着炮筒子,身上散射着青白的光芒,形状仿佛大鳖的坦克车,从我的眼前滑过来,仿佛是一个坦克的连环图片。一辆被漆成蓝色的客货两用小拖车蹦蹦跳跳地抢过来,车顶上架着一只高音喇叭,车厢周围插着一圈彩旗,旗上画着一个在招展中时隐时现的女人的白色大脸,脸上有两道弯曲的细眉,还有一张鲜红的大嘴。车上站着十几个人,都穿着蓝色的运动衫,戴着蓝色的棒球帽,齐声呐喊着:人民代表王得后,只干工作不作秀。但到了庙前,他们的呐喊也戛然而止,装扮漂亮的花车,宛如一个移动的花棺材,从我们面前游过去。而在院墙外边、大道一侧、正对着这座即将倾颓的五通神庙的那一大片草地上,有一台巨大的挖土机在不间断地轰鸣着。我的目光越过庙墙,可以看到机器橘红色的顶端,和不时地高扬起来的铁臂与那个狰狞的挖斗。大和尚,我对您什么都不隐瞒,我无话不可对您说。那时候我是个没心没肺、特别想吃肉的少年。无论是谁,只要给我一条烤得香喷喷的肥羊腿或是一碗油汪汪的肥猪肉,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叫他一声爹或是跪下给他磕一个头或是一边叫爹一边磕头。即便是现在,时过境迁了,您如果到我们那个地方去,只要提起我的名字--罗小通--人们的眼睛里马上就会闪烁出异样的光芒,就像一提到兰大官的名字一样。为什么他们的眼睛闪闪发光?那是因为与我有关的、与肉有关的往事在他们脑海里像连环图画一样展示。那是因为与兰家那个流落海外、御女三万、经历非凡的三少爷有关的传说在他们脑海里像连环图画一样展示。他们虽然嘴里不会说什么,但他们心中在感叹:哎呀,这个可爱的、可怜的、可恨的、可敬的、可恶的……但毕竟是非同寻常的肉孩子啊……哎呀,这个玄乎得让人不可思议的兰三少爷啊……这个混世魔王啊…………

图书封面


 四十一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相比起莫言的其他作品,这部作品并不能算绝对的上乘。小说的背景和立意依旧,但是虚实转换和人称转换方面略显刻意,没有《蛙》用书信的方式那样浑然天成,痕迹感略强。但是莫言依然用他独到的笔法描写了残酷又真实的生活,哪怕血腥和暴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冷暴力。结构在莫言的创作中从来不是死的,“四十一炮”的结构本身有独立的美感,这是莫言之所以为莫言的地方。所有的细枝末节,在莫言的作品里不叫做罗嗦,而是“莫言”太久之后的“能言”。四十一炮的发射不厌其烦,一个一个描写,实在令人惊叹,为什么不显得累赘?莫言在向读者开炮,向读者一味的美学趣味和想象力开炮,塞满你的阅读时空,哪怕虐待你的神经,让你有痛感,从而刻骨铭心。仅代表个人观点。
  •     《四十一炮》结尾果真开了四十一炮莫言在最后一章里一鼓作气,连连发射了四十一炮。第四十炮是个哑弹,而最搞的却是第四十一炮:忽忽悠悠的飞上了天,简直就是一个断了线的风筝,懒洋洋地,丢魂落魄地,飞啊,完全没有目标,东一头西一头,仿佛一只胡乱串门的羊羔,最后很不情愿地降落在距离超生台二十米的地方,一秒没炸,两秒没炸,三秒还没炸。完了,又是臭弹。我的话还没出口,一声巨响……在这真炮开了四十一炮之前,莫言还让兰大官人也开了四十一炮:兰大官脱光衣服,让生殖器昂然挺立起来(哥真够强,不用刺激,说直就直,说立就立,毫不手软)。他气哼哼地对那个洋人说:你凭什么说我吹牛?洋手拍拍巴掌,就有六个金发碧眼的裸体女人走上台来,躺在台上,排成一排。兰大官依次与她们交合(这是什么台?这是什么戏?太风光了,太风尘了,太火了吧?这六个金发碧眼的女人,有姿色么?不能说金发碧眼就是姿色吧?这兰大官不挑姿色,什么货色都上么?就为证明自己真的强?哇哈哈……)。这拨女人轮遍,又上来六个女人,然后又上来六女人,然后又上来六个女人……(莫大师,直接上四十一个,让兰大官发射四十一炮,岂不更爽?难道是场地太小?可以换到大操场上演啊,别说躺四十一个金发碧眼的女人,就是躺四千个也能躺下啊。要是躺在某大学的操场上更爽了,哇哈哈,联想真好玩儿,光想想就特别的来劲哈,金发碧眼……)不搞笑了,言归正转。故事并不复杂,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最最精采的是,大师对小说的架构,莫言对这本书的结构做了超乎寻常的设计和安排,依然是神秘的讲述,通过孩子之口,来讲述自己父亲的故事。而且是讲给大和尚听,将场景置于一个神秘的所在,更是营造了一个神秘的气氛。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写眼前的人物和故事,虚实转换进行,有声有色,果然是大师级的,将作品锤炼到这种程度,肯定是下了功夫,不像现在的很多网络小说,为了故事而写故事,没有什么结构,也没有什么隐义在里面,完全大白话。所以说读书,还是读读大师的书,才是更快乐的事儿。
  •     你有什么样的童年 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童年的创伤,被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像是一个刺,你会一直无意识的在寻找,试图去弥补,你眼中的世界也始终以它为中心,直到彻底得到满足。没有完美的童年,即没有完整的人格,每个人都是以童年的自己为指引,努力成为完美的自己,虽然每个人要寻找的东西不同,但正是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不是么?莫言的 对山东农村的刻画 可谓是入木三分 。正如他自己所说,这只是单纯的诉说,诉说那些看似随风而逝实际上却深入骨髓的童年记忆。我懂。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莫言获诺贝尔奖,当之无愧!
  •     《四十一炮》原来真的是“四十一炮”……偶尔重口味,但是除了《聊斋》之外几乎真的没啥莫言的特色了,猛一看跟余华的《兄弟》差不太多……
  •     支持莫言,尽管只看过檀香刑。
  •     拜读经典,享受文学,感悟莫言。
  •     很难相信是莫言写的,不可思议。温馨程度比蛙还要好,只可惜后面崩坏了!
  •     故事语言生动。跟随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我如同走进一个并不熟悉但充满生活气息的凡人世界。
  •     还是那句话,充满想象力的描述语言使人读了觉得酣畅淋漓。哦,还有莫言式的幽默。
  •     虽然是山东人,但是读起来还是有点苦涩,接不上思维,跳跃很大。书的质量很好。
  •     九十年代的农村改革 我觉得还是有代沟的
  •     或许不会成为莫言的代表作,但我却非常喜欢。可以看出莫言只在乎表达,对构建丝毫不感兴趣,他不去构造社会背景,甚至放弃塑造任何完善立体的人物形象,主角不断交替;还打破了逻辑的束缚,所有事件都只有发生而无所谓发展,却又丝毫不让人觉得杂乱。这种自由随性随性的文笔给我非常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     小说的结尾过于仓促了一些,前面还是不错的。
  •     作家出版社的书一直都不错。莫言的书。看看吧。
  •     是我境界太低么!!!
  •     大师采用各种写作手法描写农村改革,真实细腻,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     莫言作品大家都得到快乐的一本书
  •     差强人意
  •     莫言的书看看,也许会理解很多
  •     挺喜欢莫言的小说
  •     看了几本莫言的小说,感觉确实有些魔幻,继续买了来看。
  •     速度很快~书很喜欢~~希望还是莫言老师一贯的写作风格
  •     还没看 慢慢享受 喜欢莫言的叙事风格
  •     叙事时空的往复穿梭是现代主义手法,但不同于格非的玄幻迷离。每一块叙事都是现实主义,清晰,动情,有土味儿,有农民的粗俗和仁义,如果有闲情,是可以把整个小说拆卸开来的。对肉的拟人描写,即使是儿童视角,仍觉得过于肉麻了。总体来说,是具有莫言独特风格的一部长篇。
  •     莫大爷获诺贝尔了,他的书自当是拜读一下啦
  •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像是模仿之作。
  •     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看,莫言出品,必属佳作
  •     看莫言
  •     一个恋乳,一个恋肉,莫言笔下的主角
  •     莫言的作品,没说的
  •     第一次买莫言的书。
  •     将莫言的书基本买全了
  •     读了不少莫言的小说,这一部的诙谐幽默达到了极致
  •     作者说罗小通讲的什么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罗小通为什么要讲这些故事。可以同《铁皮鼓》一起欣赏
  •       正如马悦然所说,他的小说的确是太长了。但也正像莫言自己所说,我太会讲故事了,一开始就没完了。
  •     读的第一本莫言,有点油腻,挺过瘾
  •     四十一炮》是莫言的一本长篇。以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本书曾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     这叫魔幻主义色彩的文学吧,莫言就是凭这个获得了奖项。
  •     这是莫言的第八本小说,虽然和前面的《酒国》比较,全文在叙述上还是比较简单的,视角始终以罗小的眼前,或者说似乎是眼前所见到,向口中所叙述的一样,及罗小通所想到的。文章可以说是一个肉孩子的呓语,感觉是在作梦,感觉一下在梦中,一下又回到现实当中。这就是莫言,一个对肉有关无穷无尽的爱好,但是因为妹妹的离开,对肉又变得无尽的厌恶。罗小通是一个过去和现代人的物。
  •     给小孩买的,小孩近来爱看莫言的书
  •     幽默而又深刻的小说,真实而又有趣
  •     这本还没看。。不过看过的都很好看。。。莫言真的好厉害啊。。。超级喜欢。。差不多买齐了
  •     看过莫言的两部小说后应该是没问题的,包装挺好。
  •     一个孩子,面对还看不清楚的世界,以他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中的挣扎与无奈!这,是另一种人生!
  •     是挺魔幻现实的,一看就是个真正长期饿过肚子的人写的,看完就想吃肉
  •     莫言的莫言的。我喜欢、这本一样。
  •     只是,这个炮不是那个炮。
  •     本想在《天堂蒜薹之歌》发表自己的想法,《四十一炮》还没看呢,不过,这个提交评论设计的令我多次擦肩而过,无法评论。歌里说的好,净实话,用文学语言,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现实,大家!
  •     包装很好,希望与之前所购的书质量一样,莫言的书真的很喜欢,所以看完又买。
  •     读完之后有些失望,远没有读《生死疲劳》带来的思考与快乐。
  •     想象力很赞,但是这一部写的不好,太罗嗦了。。。。
  •     只对和尚里其中一个练功的本领印象深刻:有个和尚每天早起要自己用嘴口自己下面。。。。当时我记得我读的时候脑补了一下,惊呆了。。。
  •     喜欢莫言的书,还没看,先赞一下。
  •     书的质量好,完整无破损,作家出版社正版,个人觉得这个出版社的莫言文集是目前最好的版本!当当的物流很快很给力!
  •     谁来告诉我这书比酒国哪里差。
  •     莫言书里的气氛,让人沉迷且不愿自拔。
  •     在≪师傅越来越幽默≫一篇中篇是这个故事,当时觉得结局妈妈提着个猪头去追,莫名感动
  •     正在看。很喜欢莫言的书。买了几本,正在逐渐看。
  •     印刷不错,大气简洁。莫言的文章看着不是天气晴朗的感觉,这本不知怎样
  •     相比莫言其他作品来说,这本书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从始至终还是莫言传统的写作方法,这本书是以肉主题贯穿全文,值得一看!
  •     这一系列书籍质量都很好,可读性不如《生死疲劳》等作品。
  •     大背景 与兄弟后半段 一致 人们的所作所为 也趋同
  •     我又麻木地看了一本不知所云的小说。不知何故真可怕。
  •     电视上推荐的一部作品。
  •     又是莫言的作品,我们单位谁这么爱莫言啊,晕!
  •     非常喜欢莫言的真诚,值得阅读
  •     莫言的书值得看啊~
  •     快看到结尾了,比较揪心。希望能有相关的文学评论,这样业余的爱好者就五障碍阅读了。害怕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部到位或者歪曲,枉对莫老了。
  •     很多年前看过,这次再阅读,收获又不一样了,莫言的小说总是让人觉得亲切。
  •     喜欢莫言的作品,幽默,风趣!
  •     莫言的书很适合反复的读!
  •     写的很好,内容也很有趣,有点幽默,有点讽刺。
  •     不惭是大家作品&;bull;已买全套细细品读。
  •     大感觉没有,觉得比不上红高粱……考差了,sad
  •     并不是莫言最好的小说
  •     中国的魔幻主义,怪不得能拿诺贝尔,噬肉成神的孩子
  •     莫言代表作,真的很好,能吊起我的胃口,这样的书当下不多见。
  •     莫言的书是第一次看 故事虽然叙述的很平静 但是很引人入胜 故事情节很吸引人
  •     同样的类型 重复揭露那些粗鄙的 乡土的黑暗和性的原始冲动。
  •     我完全是用一切可以用上的时间三天看完了此书,虚实交叉,在我看来是有三条线索在同时的进行着讲述,哦,我得消化一下!
  •     每一炮都是一个传奇,人生的传奇,人性的善恶由此展开。
  •     莫言写的书,就像鱼香肉丝一样非常合胃口,不会像其他外文小说一样水土不服。
  •     名字相当霸气。也好看。。好书。
  •     空气中混杂着腐败与欲望,廉耻并不廉价,许多人维持它不起。
  •     《四十一炮》是莫言[1]潜心打造的一部在艺术上勇于探险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3年。小说以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身体已经长得很大、精神心理却仍旧停留在少年时代的主人公罗小通狂欢化的诉说,重构了人生的少年时光,抒写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揭示人性的裂变的同时,写出了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茫。 莫言的文字,值得一看
  •     这是我阅读的第一部莫言作品。整部小说大至分成两条主线,第一条通过对大和尚的倾诉来讲述后来的事情,第二条线就是罗小通的成长史。读到最后,故事也就变得完整了。作者的想象力我感受到了,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含义我还需揣摩。
  •     莫言的书看来还是檀香刑和蛙最好看啊
  •     我觉得很有幽默性
  •     莫言作品,品质保证。
  •     结尾太仓促
  •     罗小通口述故事,与老和尚庙外的场景,穿插交替,罗小通,对肉的渴望,欲望,罗通最后用斧头把与村长私通的妻子用斧头砍死。老兰村长的一生是很多那个时代富裕起来的写照,写出农村改革初期,社会的现状。最后的41炮,每一炮都是一个当时的时代缩影的事或者人。讽刺的意味,也让人深思,为了金钱与情欲而迷失彷徨的农民。
  •     莫言的小说买了好几本,值得收藏
  •     如题,喜欢莫言老师的作品。
  •     这本书真的好,可以算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评论界对其重视不够。我是认真看啦,而且读起来就放不下,这样能吊起胃口的书当下很少。
  •     莫言长篇小说的水准真是稳
  •     神经错乱的文字游戏。
  •     蛮好看的,孩子爱不释手呢。
  •     随时而动
  •     我只能说我不喜欢。语言太过粗俗。
  •     好书,好文。不愧文学大奖得主的手笔。
  •     致富中出现的阴暗,食品安全,金钱吸引,生活变革,人性的变换。
  •     老乡的书,故乡的事。贴切实在。好书,赞一个。
  •     最爱吃肉的少年,也是最会吃肉、最能吃肉的少年,他能看到肉在向他招手,说只有他才配吃肉。他也是一个炮孩子,口无遮拦,要用真话打碎一切不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