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灯塔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020067800
作者:(英)P.D.詹姆斯著
页数:277页

作者简介

詹姆斯是继阿加莎·克里斯蒂之后的又一位“侦探小说女皇”,《灯塔》是女作家处于85岁高龄时推出的又一力作。《灯塔》是部把凶杀案加以严肃对待的犯罪小说,作家把侦探小说的流行元素转变成了对痛苦、罪恶还有时间流逝的反思研究。诚挚的观点和对侦探小说传统的戏谑用法结合起来,在侦探们小心谨慎地思考一系列线索和犯罪动机时,众多嫌疑犯轮番登台亮相。
詹姆斯擅长创造独特的故事背景:多塞特山顶的灯塔,英吉利东海岸的核电站,伦敦教堂,该书中出现的近海的科比海岛。由于很难接近,对侦探小说来说,海岛就成了类似传统侦探小说中封闭大厦之类的背景。正如犯罪小说编辑哈丁所言,“许多犯罪小说作家都感到迟早有必要创作一本‘海岛小说’。”
科比岛位于康沃尔北海岸12英里处,这里曾是海盗的老巢,继而成了私人财产,最终被慈善财产会接管了。海岛上的灯塔内突然发现了一位世界著名小说家的尸体。于是,小说家的常任编辑、女儿,还有岛上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成了必不可少的怀疑对象。伦敦警察厅的队长亚当·达格利什,检察员凯特·米斯金,警官弗朗西斯·本顿·史密斯侦破案件期间,所有嫌疑人都被关在一起。
这种“密室作案”的小说需要将疑云维持到小说最后。缺乏技术人员的破案在现今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破获发生在一群受过高等教育、且能言善辩的人群中的谋杀案似乎更不可能,因为正如达格利什所认识到的那样,“在这一小群人中,如果每个人都聪明谨慎,拒绝自动坦白的冲动,那么调查就会更加复杂化。”
但达格利什却总有办法将罪犯捉拿归案,詹姆斯笔下的罪犯通常是看似最不可能的角色。这听起来似乎非常传统,但詹姆斯却利用熟悉的模式构建起了复杂的结构。詹姆斯曾经说道,“黄金时代”传统侦探小说的严格模式让作家的想象力能自由飞翔。詹姆斯小心翼翼地和读者进行公平游戏,这是传统侦探小说的基本要求。尽管《灯塔》一书短小紧凑,但它却对每个角色的过去进行了细心探索。
达格利什警长在以前的小说中一向神秘莫测,但在《灯塔》中却动了真情:害怕失去自己真心爱着的女友。但相比之下,达格利什依然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推动了他的诗歌创作。他最好的诗歌都植根于悲惨破碎人生中的痛苦、恐怖和哀伤的碎片中,这构成了他的工作生涯。”《灯塔》之下潜隐的是阴郁的现实主义,这让小说内容更加丰富,《灯塔》也因此成了一部令人难忘的作品。《多伦多太阳报》就对该书的出版做出了高度评价,“正如一贯喜欢把精细的人物刻画和貌似简单的情节混合起来一样,詹姆斯取得了又一场胜利。这是出自‘侦探小说女皇’之手的又一部行文漂亮的通俗小说。”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近海小岛上的死亡第二章 壁炉里的灰烬第三章 来自过去的声音第四章 黑暗笼罩之下尾声

编辑推荐

《灯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菲莉斯.桃樂賽.詹姆士
英國小說家。出生倫敦牛津,受完高中教育。二十一歲與一位醫生結褵,後丈夫因病長期臥床,為生活計,展開其長達三十年的公務員生涯,前後任職醫療及警政等部門,退休前的職位為內政部犯罪防治署署長。退休後,在文壇及社會界仍十分活躍,一九九一年獲英國皇室封贈女男爵勳位。
詹姆士前半生繁於公務,至三十八歲才一圓作家夢,四十二歲出了第一本小說,旋即引起重視。她雖然著作不多(至今小說共十三本),但獲獎無數,其中就包括「英國犯罪作家協會」、「愛倫坡獎」的重要獎項七座,是繼桃樂絲.賽兒絲、阿嘉莎.克莉斯蒂之後最受注意的女性推理小說家。
其小說特色在於佈局細密,大力著墨於人物性格的刻劃,並成功地熔冶古典推理與現代文學於一爐。作品以「亞當.戴立許探長」系列為著。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很吸引人……一部令人欣喜的作品——对于对于严肃型推理小说的忠实读者来说尤其如此……甚至书中的受害人也不会令人难过,读者每发现一具新的尸体,内心都会隐隐地震动。  ——美国《纽约时报》    这是P.D.詹姆斯巅峰时期的作品,将英格兰海岸的崎岖悬崖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似乎能感觉到海风迎面拂来,灌木丛刮到了靴子。同达格利什和密斯金一样,你也希望自己能顺利返回现实。  ——美国《巴尔的擘太阳报》    P.D.詹姆斯凭借其标志性的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生动的场景描写和迷惑性的情节构筑,再次推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它文笔优美、令人欲罢不能。  ——加拿大《多伦多太阳报》    这是一位优雅而感性的作者——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散文气息,小说在长句、修辞和感染力等方面都充满着狄更斯风格。P.D.詹姆斯的崇拜者会因为再次看到这种沉着冷静的叙事方式而感到亲切,并由衷地欣赏《灯塔》。  ——加拿大《环球邮报》    P.D.詹姆斯的写作才能赋予了平常事物不凡的意味。她那自我克制的风格和对于社会阶层的细致观察,为传统的犯罪类文学作品开创了新的局面。  ——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章节摘录

他背对着她,站在南窗前向外眺望。当他转过身,面对米兰达的是一张面具般僵硬且毫无生气的面孔。只有右眼上的抽动才暴露出他极力抑制的痛苦。她把目光移到他的眼睛上。她能指望什么?一丝理解或同情?她说:“我们没有想到就这样被你发现。”他的语气很平静但似乎渗着毒液:“当然不是这样。毫无疑问,你们准备在晚餐后解释清楚。不需要告诉我你们的关系持续多久了。在旧金山我就知道你终于找了个人来发泄。我承认我没有想到你会饥不择食到利用特拉姆莱,一个瘸子,一文不名,我雇的人。像你这个年纪还像个疯疯癫癫的小女生一样,和他在灌木丛乱搞简直丢脸。你是不是迫于无奈,只能找这个惟一送上门来的男人,还是故意让我难堪?不管怎么说,你应该有更好的选择。你有推销自己的资本,你是我女儿,这一点就很重要。等我死了,你就是个相当有钱的女人,除非我更改遗嘱。你家务做得很好,现在这个时候,我知道,一个好厨师,要找到就很难,别说是留住了。你身上的哪一个本事都是资本。”她早就料到谈话会进行得很困难,但没想到会这样,她知道自己必须面对这样似有似无的愤怒,这样的苦涩。原本希望他会通情达理,他们能够实实在在地谈一些事情,做出一些对大家都有利的计划,但这样的希望最终在绝望中泯灭了。她说:“爸爸,我们彼此相爱。我们想结婚。”她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她知道内心在苦苦挣扎的同时,自己的语气像是个骄纵的孩子在要糖吃。“那么就结婚吧,你们都是结婚的年龄了,不需要问我同不同意。我看特拉姆莱也不会有什么法律上的障碍。”她一下气血上涌。他们的计划,对于幸福的想象,如同她的话语,像是把一颗颗绝望的小石子投向他那忿忿的脸孔、他的愤怒和他的敌意。“我们不会离开你的,一切还是照旧。白天我会来看你,丹尼斯也会来。我们会找一个可靠的女人来代替我照看房子,这样一来晚上就有人陪你了。你去旅行的话我们还是跟你一起去。”她又重复了一遍,“一切照旧。”“这么说你白天过来?我不需要什么女管家或是值夜护士。如果我需要的话,只要报酬够高,绝对能雇到。我想你不会是嫌你的报酬太低了吧?”“你总是很慷慨的。”“那特拉姆莱呢?”“我们没有讨论过钱的事。”“因为你想当然地认为你们可以离开我,而且可以过得像现在一样舒服。”他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不会雇用已婚的夫妻。”“你是说丹尼斯被解雇了?”‘‘刚才我说的话你都听到了。既然你已经说出了你的计划,为我的将来做了安排,那我能不能问一句,你们准备住在哪里?”她支支吾吾地说:“我们想住在丹尼斯的公寓里。”‘‘但是,当然,那不是特拉姆莱的公寓,那是我的。我买下那间公寓让他住,因为他只为我一个人工作。根据一份合法协议的可笑条款,他租用了房间包括家具,这样的话我就有权提前一个月终止这项租赁。当然他可以根据当前的市值,从我手里把房间买下来,这套房子我也用不着了。”“但是现在的价格此你一九九七年买的时候增加了一倍。”“那就是你们比较倒霉了。”她想顶几句,但无法找到合适的措辞。愤恨,还有更为深沉的悲哀——她不知道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如同令人作呕的痰液,哽在她的喉头,让她说不出话来。他已转过身望向窗外了。房间里一片死寂,但她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突然间,大海的翻腾,这耳边始终存在的声响似乎静止了片刻。接着,出人意料的是,她咽了下口水,终于开口了。“所以你确定你不需要我们?你是否真的明白旅行的时候我为你做了多少事?查看酒店客房,测试洗浴设备,替你投诉,组织签名会,保护你天才的名声,你太出名了,不愿和读者扯在一起,还要确保你吃到了喜欢的饭菜和酒。丹尼斯呢?是的,他是你的秘书和技术编辑,但是他做得不止这些,不是吗?为什么你可以声称你的小说不需要校订?那是因为他帮你做了编辑,不仅仅是技术版式上的,而是内容上的修改。所以你不用承认,甚至不用对自己承认他有多重要。这几年,构思内容不再是你的强项了,不是吗?你欠了丹尼斯多少个创意?多少次你把他当成传声筒?还有谁会付出那么多,要求那么少?”他没有转过来面对她,但即使是背对,他的话依然清晰可辨,但那种语气让她觉得陌生。“你最好和你的情人讨论一下你们到底准备做什么。如果你决定跟特拉姆莱走,那越快越好。我不希望你回伦敦的房子,如果特拉姆莱能尽快把公寓的钥匙交给我,我会很感激。现在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我都说清楚了吗?谁也别说。这个岛虽然很小,但是未来二十四小时我们可以各管各的。以后我们就各走各的路。我在这里又预定了十天。我可以到大房子里去吃饭。我会预订好明天下午的船,希望到时候你和你的情人能坐上去。”7梅克劳福特希望星期五的晚餐时间晚点到来。他很少会有这样的念头,不管是哪位客人订了晚餐。造成这种焦虑的并非是客人们的显赫身份,而是他的责任,他必须作为主持人,鼓励客人们互相交谈并确保晚餐顺利进行。他妻子曾经说过,他并不善于同别人交谈。作为一名律师,他的小心谨慎形成了内向的性格,极力躲开那些喋喋不休的聊天会——不管是消息灵通人士的闲言碎语,还是猥琐下作的诽短流长——他努力地,有时候甚至是竭力地克制自己,避免对客人旅途情况的询问和议论天气的平庸客套话。他的客人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无疑应该饶有兴致地聊聊工作上的趣事,他也会颇有兴趣地在一边聆听,但问题是他们来科姆岛就是为了逃避自己的工作。

图书封面


 灯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因为同名借错了就将错就错 总归是要比之前那本女侦探强些 大量的风景描写和心理刻画增强了文学性相对节奏舒缓点 最后高烧之后探长就开窍了 开头那些多线并进都成了烟雾弹
  •     看着还行,目前还没看完。
  •     对场景的描写很真实,故事没有明显的时代感差异,有些地方写的很风趣,读起来很舒服。 前半部分可以断断续续拖拖拉拉的读,情节进入的较慢,后面好些,欲罢不能,一定要读完才好。读于2009年1月,由女法医系列关联入,补记之。
  •     闷……
  •     补记
  •     总觉得这个小说的重点不在推理也不在悬疑~
  •     很短的一部侦探小说 关键字有三个 钱德勒 威斯敏斯特官僚 达格利什
  •     拿到书乍一看还以为是盗版书。卓越不是不卖盗版的么...
  •     翻译和校对糟糕透了
  •     25w字。2015-05-14想读。翻译乱七八糟,像没修改没校对过的草稿直接印出来了,完全不想读第二遍。
  •     但要静心看. 第一次看的话,可能要花些时间适应作者的述事方式.PD.JAMES 的小说,都不会差.
  •     故事一开始就很引人入胜,特别是每个人生活背景的描写,很有层次,译本行文很流畅,故事人物情景描写都很细致,不过结局倒是挺简单。
  •     没看到结局就挂了。
  •     在灯塔里眺望着大海以一种最不舒服的姿势,应该也是好的吧
  •     总体感觉还行,只是废话太多!
  •     我该怎么吐槽这本书呢,除了仿佛在小岛呆了一个月吹了咸湿的海风闻了太阳晒过的青草味爬了断崖的岩石之外,有些线索作者没有给出满意解答喔。不过人家写这书都85岁了呢。
  •     希望卓越多点P.D.詹姆斯的小说
  •     实在看不下去。崩溃。
  •     可怜,已经逝于空调水。
  •     终于看完了
  •     头重脚轻,一开始铺垫很多,破案确几乎看不到过程,似乎只是主角半梦半醒间的猜测。人物塑造还可以,但是弥补不了作为推理小说比较失败的事实。
  •     一直是P.D.詹姆斯的书迷,几年前看过《灯塔》后就念念不忘。到底是哪一点吸引我呢?把书找来再看一遍以寻找答案。凯特作为助手这次领衔擒凶,或许比其它故事中更出彩。不过在《教堂谋杀案》中,她和外婆遭凶手劫持也是危险万分的。面对下属贝顿警官她还是需要一个磨合期,这次两人的合作不错。达格利什的缜密思维还是破案的关键。看来他还收获了个人情感生活的幸福。作者总是能够照顾好每个角色的立场、情感、心理和表现。柏布里奇夫人的缝纫功夫、布伦吉特夫人的烹饪、斯德弗利医生的医术等都证明英国人做什么都很专业。奥利弗的死好像给其他人带来很多的好处。谋杀案里死掉的那个总是树敌众多、招来各种怨恨和是非的人。这样就有很多人有杀人动机了。故事也就更复杂了。
  •      没看完,不知为什么看不进去
  •     本来妥妥10万字的孤岛小说硬是被80多岁的她老人家写成了25万字的大作(fang大大说读此人的书只读对话就OK了)。本来期待这个诗人探长有所表现的,哎。这种当代的人物代入暴风雨山庄是第一次阅读尝试,可是看到现代的技术加推理实在是无聊。看到人物表的时候就有预感犯人可能是在不寻常的下人里面,看了维基英文的泄底还真是...除了对与性爱持开放的态度之外,我实在看不出这本书有什么亮点,看看维基中详实的Plot summary就够了,实在没有浪费时间阅读原著的必要。
  •     这故事还不错啊,评分貌似有点儿低....→_→
  •     谁抱持着怎样的绝望,获得死?谁抱持着怎样的希望,结束生?
  •     我不觉得P.D.詹姆斯的书冗长啰嗦——或许因为我本身就不喜欢单为推理而推理。大段的心理描写不会让我感到厌倦,只会让我慢慢欣赏。但是——谜底还是太……不尽人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