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云中人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533932909
作者:路内
页数:404页

作者简介

《云中人》:本世纪初,三流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夏小凡即将毕业,却始终难以忘记大一那年与之发生一夜情的无名学姐,据说她被变态敲头狂杀死在黑暗的道路上,凶手已经伏法,迷题并未解开。
数年后,敲头案再次出现,学校人心惶惶。美丽的学妹白晓薇被变态斜眼跟踪,不久即告失踪。她的风尘生涯, 她与夏小凡之间的往事,令后者无法报警,只能独自踏上寻找失踪者的路程。精神分裂的咖啡店招待、被铁锤打破颅骨停止发育的杂货店老板、因猫而死的求职女生,一个一个或陌生或熟悉的人相继离开这里,他仍旧在追凶的路上。
这部阴郁而优美的小说,语言收放自如,情节诡异,各种事件之间坚固或脆弱的联系,扭曲出了一个“莫比乌斯环”,当人处于黑色的世界核心,你无法预知他的下一步……

书籍目录

遗迹
D罩杯、斜眼、便利店
只出现一次的女孩
LUSH
风投王子创业史
莉莉卡
猫们
无意义的时刻
莉莉卡之终结篇
咖啡店女孩
蓝屏了
关于小白
食猫人
敲头杀手再现!
关于一生中最可怕的事

编辑推荐

  冯唐、周云蓬、程永新(《收获》执行主编)强力推荐。路内,当代文坛出现的最让人惊艳的小说家,被评论家称之为中国70一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文字幽默畅快,而又伤感缠绵,常常让人“微笑着读他的文字,却忍不住悲伤”。  《云中人》深刻细致地描述了混沌、无秩序、无意义的世界带给个体的恐惧、挣扎和不确定性。和绝大多数的青春作品不同,它没有丝毫由自恋带来的苍白。它就像一个重伤的人匍匐前行在灵魂的上。

内容概要

路内,1973年生,现居上海。被评论家称之为中国70一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是目前上海文坛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文字幽默畅快,而又伤感缠绵。曾半年内在《收获》杂志连发两个长篇小说。有读者用“惊艳”一词来形容路内在文坛的出现。
著有《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好作家应该是个巫师。汉语“巫”这个字,上边天,下边地,天地之间,男人、女人、众生。巫师就是中间那个神棍,连通天地,打破男女。路内不仅是个巫师,他心中有个魔法学校。  ——冯唐  《云中人》发生于南方小城的一个没落校园,这里荒凉如丛林,年轻动物奋勇向前,猎奇猎艳,同时对于黑暗中的牙齿心生恐惧。主人公怀揣小刀,贴墙疾走,追索或是逃窜。少年时光充满罅隙摇摇欲坠,仿佛到处可见的刚竣工的危楼。小说幽暗迷惘,然有青春照在上面,恐惧催发生命,强壮且生机勃勃。  ——周云蓬  路内是近些年来非常活跃的青年作家。令我兴奋的是:在大部分作家采取向后撤退的写作策略之际,路内的作品执著地延续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前卫性和探索精神。《云中人》以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敲头案”为故事线索,书写青春的残酷诗意,在扣人心弦的情节背后,展现的是人类面临精神危机的超现实境况。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

章节摘录

  每一个人都会有死的时候。  二〇〇一年时,我曾经想过,假如一个人死了,留下一个永远关闭的邮箱,留下论坛上的帖子,留下一个终日灰色头像的QQ号,在旁人看来会是一种什么感觉(那时候还没有博客)。假如一代人死了,他们的邮箱、论坛、QQ号都将成为遗迹(包括博客、推特或者未来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虚拟世界的遗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是一个世界末日?  在现实中成为文物的遗迹,或者是名人的传记、普通人的墓碑,那都是过于抽象的东西,把往昔浓缩为一个符号,连腐烂的过程都省略了,而虚拟世界中的遗迹却是具体的、确凿的,除了Delete之外,无法将其消灭,甚至Delete都可能徒劳。过去的世界将与未来的世界对抗,死去的人在灰烬般的时间里依旧做着现场直播式的争吵、挑逗、爱抚、闲聊、扯淡,以及可以想象到的沉默。  对虚拟的世界来说,我们是第一批直立行走的人。  消灭这个世界是容易的,断掉网络就可以了,停电也可以,再不济把未来的人分成好几等,可以上网的与不能上网的,可以上某种网的与不能上某种网的,甚至是可以识字与不可以识字的。尽管成本巨大,操作的难度却不是很高。  正是那个下午,我目睹了咖啡店的死。于我而言,它有着虚拟世界的特质,它和我身边的任何事物都不沾关系,除了一个我恋恋不舍的咖啡女孩罢了。如果将咖啡女孩也归为虚拟,则咖啡店的一切都沦为我的幻觉,它的消失也就像拔除了网线,或是电扇坨子一头扑向显示器的效果。  一切记忆都恢复原状,光华消失,扭曲部位回到正常。像我曾经玩的电子游戏,游戏中的情节并非我真实的生活,当它成为一段过去式,我能回忆到的仅仅是:自己曾经趴在十四英寸球面显示器前面,浪费了一个又一个小时。我不能回忆说我曾经砍杀了无数的妖魔。  然而,当咖啡店死去之后(这也是一个结束了的电子游戏),我离座,付账,裹着棉衣走出网吧,在黑暗的道路上回头发现游戏中的女妖正跟着我回家。  咖啡店的历史是这样的:一九九四年之前它是个录像厅,放的都是些很无聊的港台片,偶尔也放放所谓的生活片,那只能关起门来看,结果被勒令停业,转行开桌球房。同年,附近的工厂纷纷倒闭,居民区里充斥着下岗职工,火气都很大,有人在桌球房发泄了一通,爆发了一场群殴,很快就关门大吉。从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七年之间,相继开过皮鞋店、盗版碟店、服装店、小吃店,无一幸免,全部以亏本倒闭为结局,直到一九九八年开出一家咖啡店,那一年大学扩招,互联网开始出现,原本土里土气的工学院忽然成了文化地标,小资之风蔚然,新一代的大学生再也不是以前那些穷鬼了。这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以前能考上大学的都是穷人家的聪明孩子,而扩招以后终于把那些蠢而有钱的孩子送进了高等学府。攀着大学这条产业链,咖啡店的生意居然不错,在这一带颇有点名气,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二十一世纪,像是经历了命运转折点,忽然就走上了下坡路,店是越来越破,顾客越来越少,像一棵凋敝在死胡同里的树,终于有一天,完蛋了。  我去到那里时,正有一辆卡车停在店门口,四个工人正在从里往外搬东西。破沙发、旧冰柜、灯具以及扫帚、簸箕全部往卡车上扔。咖啡女孩一手捏着那张《OK Computer》,另一只手夹着《托洛茨基自传》。她告诉我,店没了,只捞出来这两样东西,唱片是她的,书归我。  托洛茨基对我而言已经没有意义,我接过书,把它交给工人。也许他们会爱上他呢。  “老板果然没死,把店盘掉了。”她说,“猜猜看接下来是开什么店?”  “猜不出。”  “洗脚房。”  “难怪破沙发都不要了。”  她神经质地大笑起来,忽然收声,变得异常严肃。  我和咖啡女孩站在街头,这时她已经不再是咖啡女孩了,该叫她什么呢?没想明白。暂时有什么东西堵住了思路。  “你打算去哪儿?”她问我。  “你是说现在还是以后?”  “当然是现在,我管你以后去哪儿干吗?”  “现在,去一个公司面试。”  “一起去。”  我想她心情应该很坏吧,表面上看不出来,相当淡定。这样也好,至少免除了安慰她的麻烦,我经常把人安慰得号啕大哭。这是天气很好的一天,我怀疑在一年之中再也找不到比这天更加天高云淡的日子了。她走得轻快而安静,不经意地加快步伐,像茶叶在热水中逐渐泡开,浮起又沉落,茶香弥漫。我意识到她并没有心情很坏,她看起来好极了。  “打算去哪里?”这回轮到我问她。  “现在还是以后?”  “当然是以后。”  “不知道。随便去哪儿都可以,我现在住的房子还租着,下个月才到期。”  “继续打工?”  “随便。”她又问我:“面试什么职务?”  “助理。”  “听上去不错。”  “其实很苦的啦,又枯燥,听说还要到流水线上去实习。”  “都说现在的大学生吃不起苦。”  “你这都是报纸上看来的风凉话。”我愤愤地说。  “那我应该怎么说?”她微笑着说,“我高中毕业就在做咖啡馆的女招待,对你们大学生实在缺乏了解。”  说实话,我也想不出应该如何评价自己。我们对自身的了解往往也就是来自报纸电视,那玩意儿连镜子都算不上,充满了误读。我们说到自己也好,说到世界也好,就是基于这些错误的信息。  那家公司并不远,总部就在市中心的一个商务楼里。我在前台报了自己的名字,简历和照片什么的都没带,前台发了一张表给我填。看前台小姐的脸色就知道我会出局了。咖啡女孩也领到了一张表,坐在我身边假装也写着什么。  一起面试的还有好几个人,坐在我前面的是一个胖子。我觉得面熟,他凑过来看我填的履历表,说:“啊,校友啊。我也是工学院的。”  “你来应聘什么?”我问他。  “还能应聘什么,当然助理喽。他们只招这个,先送到流水线上去干几个月,回来以后再继续折腾你,淘汰,淘汰,再淘汰。”他继续看我的履历表,说,“你学计算机的干吗来应聘这个?”  我说:“我随便应应,没什么特别的目标。”胖子很同情地说:“你专业不对口啊,学过管理学吗?我是学企业管理的,将来升上去的可能性比你大。你学技术的人到这里来,估计适应不了办公室政治,弱肉强食的社会啊。”  我说:“那你觉得我干什么比较合适?”  “修电脑啊。”  我勃然大怒,又不便发作,只能说:“我无所谓的,到浴室里给人搓澡都行。”胖子显然很迟钝,继续说:“我们学校好几个去搓澡的了,都上了电视新闻了。” 我说:“嗯,我说的就是这个。”  轮到胖子进去面试。咖啡女孩说:“你怎么了?”  “有点郁闷。”  “因为那个死胖子?”  “因为掉井里了。”我说。这已经是我和她之间的暗语了。  胖子的面试时间相当长,想不通就招几个小助理,为何要这么费劲。我等得有点不耐烦了,胖子才从会议室里走了出来,眉开眼笑地对我说:“成了。”说完用手里的塑料文件夹拍了拍我的头,又附在我耳边,不依不饶地说,“这回就看你的了,记住,一定要表现出对公司很忠诚的样子。他们就吃这套。”  轮到我进去,一张钢化玻璃台面的会议桌对面坐着个中年女人,显然是面试官,穿戴得相当整齐,还给自己配了一副平光眼镜。灰色职业装下面伸出两条修长的腿,用肉色丝袜包裹着,交叠攲侧,很有样子。她的上半身端坐如钟,下半身则像两把船桨,当然,是摆放在船的同一侧的,我期待着它分开,划动。我胡思乱想,递上履历表。她接过履历表看了看,脸色微微挂了一挂,问我:“你就填了这么一点东西?”  “履历平淡,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可言。”我说。  “希望你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不明白这一点。”她适时地开始教育我。  “噢。”  “介绍一下你自己。”  “夏小凡,二十二岁,学电脑的。目前的目标是找一份工作。”我说。然后闭嘴停下,等着她发问。  她停顿了几秒钟,大概意识到我已经讲完了,又问道:“谈谈自己的性格?”  “看上去有点抑郁,其实还是很开朗的。”我说完又闭嘴。  “这样啊。”  她身上,理所当然地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质,在简单地问了我几个问题之后,她便做出要收场的样子。我见过的HR也有二三十个了,知道自己这回又没戏。我好像是HR的克星,只要坐在他们眼前,就必然会被踢出局,不知道是犯了什么。不过,这一回我可没那么好对付。我说:“刚才那个胖子是我的同学。”  “我看到了,你们都是工学院的。”她说。  “我们一起来的。”  她用手扶了扶眼镜,不知道我要说什么。  我凑近她, 低声说:“他刚才对我说,特别喜欢你玻璃台面下的小腿。他说你三十多岁了还能保持这种风韵,很让他想入非非——再见!”  祝胖子好运吧。  ……

图书封面


 云中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1条)

  •     读《云中人》时,总是让我想起大四离校的那一天,那是一个7月2日,学校规定的大四毕业生离校的最后日期。说实话,“最后”这个词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些残忍的味道。那一天是混乱而忙碌的。之前的一周直到那天上午,我们都在不停送别同学,将他们一一送上火车,多数人可能今生都不再有机会相见。那一天的下午,还留下的人不到三分之一,许多寝室早已人去屋空,有的里面一干二净,有里面则是一片狼藉。留到最后一刻的人都基本在下午五点钟被宿管吆喝着请出了宿舍,我们并不在意他们的态度,因为我们清楚无论如何我们是不能再留在这里了。宿舍的院外此时则是拥挤不堪,被最后请出来的人还依依不舍地留在那里,都拎着或多或少的行李,有的在焦急地等车,有的在最后告别,有的在拥抱,有的在流泪,有的还在跟收废品的小贩讨价还价,场面混乱,如同战场。我站在马路对面,默默地看着一个坐在宿舍院墙外的人,我认识他,他是土木学院的,打篮球有一手精准的三分球,身体强壮,我与他在篮球场上交手没少吃亏。而此时的他只是背着一把木吉他愣愣地坐在那里,身边一个女孩紧紧挨着他,也是愣愣的,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与他们无关。突然他毫无征兆地站了起来,从背后抓过吉他,高高地抡过头顶,重重地砸在眼前的水泥地面上,琴箱发出沉重的哀鸣,琴弦也颤抖着悲鸣,接着又是一下,又是一下,琴箱逐渐嘶哑,琴弦也渐渐沉默,终于琴箱的下半部已经与琴完全分开,只靠着那几根最粗琴弦相连。他又转过身,将着残破的吉他向院墙抡去,一下又一下,直到琴弦和琴把一一断裂,他又将吉他已经四分五裂的部分,一一捡起,高高地扔进宿舍的院墙之内。做完了这一切,他回过身拉起依然默默坐在原地的女孩,走了。而我似乎是这一切的唯一的旁观者,所有的其他人似乎全然没有注意到刚才发生的一切,吉他撕裂时的巨大噪音,一个年轻人的疯狂举动,似乎都没能引起他们的意思注意,他们该道别的还在道别,该等车的还在等车,该讨价还价的依旧在寸土不让,这个喧嚣的世界对于刚才的一切保持了沉默。我想这便是青春的终结吧。这告诉了我一个残酷的道理,无论你如何挣扎、如何撕扯、如何呐喊,这个世界都有可能依旧无动于衷,这便是外面的世界的残酷。因此,我很欣赏夏小凡这样的人,他在这个世界对他无动于衷之前,提前对于这个世界无动于衷了,他轻视它的规则,他漠视它的强权,他把玩它的无常,只是不愿与它为伍。他在世界伤害他之前,便找好了疗伤的药方,甚至都不准备为此喊疼。有时我在想也许这样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那些拼命攫取成功,有些也获得了成功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他们拼命地证明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的同时,也暴露了他们过客的身份。真正的主人是不需要任何证明的,他们心安理得地行走在这个世界之上。只是有时像夏小凡这样的人很难说爱吧!他们拒绝让这个世界找到一个可以伤害自己的命门,于是他们总是显得很孤独。他应该去做小白的护花使者,因为我发现出现了像小白这样可爱的人,即使夏小凡不承认,这个世界还是发现了伤害他的法门。人在江湖,生不由己。小说有点硬汉推理的味道,故事中也有几段设计得不错的悬念,有的在揭开谜底时也很符合推理小说的特点。男主人公也睡了几个姑娘的同时,也博得了另一些姑娘的好感,我发现这似乎是这类小说的一大特点,女孩们似乎都很喜欢像夏小凡这样的男生,玩世不恭、桀骜不驯、特立独行、还要带那么一点忧郁,但关键时刻很洒脱,即使是穿上裤子之后,当然他一定要足够帅。不过,我总结的未必对,我只是在努力地想弄明白这件事。只不过很可惜,这些都不是这本小说的重点,无论你怎么归类,故事的重心还是在于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男生是如何面对这毕业前最后一段大学时光的。而在最后的谜底也是如此虚幻,作者似乎在那一刹那用光了所有的力气,只能颓然坐到,诉说回忆,或者扯断琴弦,转身离去。那玩世不恭、无动于衷的背后一定会有一张泪流满面的脸。所以,也勾起了我上面的回忆。故事带有点魔幻色彩和黑色幽默,但底子确实充满悲伤的,无论怎么掩饰和不屑,这是人类面临分别时的共同基调。就像我的一位同事,在离职前撂了无数狠话,做了无数行将解放的姿态,但在最后分别的车上,却悄悄地对我说,要走了,还真有点舍不得。那些看似无动于衷的背后,其实都有一股悲伤在默默潜伏。
  •     文/严杰夫我们常常感叹国内小说的疲弱,当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度锋头强劲的先锋派们,纷纷在转型的瓶颈中时,而活跃在当下的80后作家,则大多数都靠着文学之外的狗屁倒灶来维持自己的人气时,这种没落的景象是让我们感到悲哀的。然而,就是在这个“文学末世”的时代中,有那样几位70后的作家在默默写作,并在近几年里持续地贡献出“惊喜”,这可谓是最令我们心动的风景了吧。路内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70后的作家群体是一个很难用简单的词汇去描绘的群体。事实上,借助于网络的兴起,他们很早就开始影响着国人的阅读趣味。从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的卫慧、棉棉,到近年来人气依旧旺盛的安妮宝贝们,这些70后作家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但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商业化倾向极为明显的作者,他们其实只能算是阅读消费品的生产者,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作家。显然,路内与前述这些70后群体有着明显的分野。路内的笔下,少年总是最核心的人物群体,从《少年巴比伦》中的路小路,到《云中人》夏小凡,不是刚踏上社会的青年,就是还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这也决定了路内的这些作品中的主题,仍然属于“成长”的范畴。路内笔下的这些少年,大多生活在三四线的小城镇,并且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这种人物的设置,可以说是让作品的主题直接接触到了中国社会最底部的层面。所以,在路内的作品中,文字间从来不会散发出故作姿态的优雅和美好,却有着来自于真实的冲力。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路内在叙事结构上的成熟。在《云中人》中,作者不再满足于平铺直叙地讲完一个故事,而意识到了叙事结构对于表达的重要性。叙事结构主义的大师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曾经对结构对叙事的意义有过一个经典的比喻,他认为一个好的故事用一个合适而又新颖的形式去叙述,正好像是给一个裸体穿上衣服。《云中人》讲述的是主人公夏小凡,在青梅竹马的好友小白失踪后,寻找小白的故事。就是在夏小凡的“叙述”和“寻找”中,他和他身边那群少年的成长经历,就慢慢在我们眼前展延开去了。夏小凡的“叙述”和“寻找”,成为作品的两个叙事线程,这两个线程互相穿插,最终交织成一部“青春日记”。最后一部分,通过夏小凡的回忆,我们终于发现了夏小凡与小白之间的关系,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结尾没有交代小白的最终下落,因为小白的寻找只是推动叙事的一个手段,而非目的。在写作风格上,看得出爱伦•坡对路内的影响,《云中人》中全篇弥漫的黑色惊悚的气氛,为整个故事渲染了足够浓郁的底色,也增强了感染力。事实上,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神秘是始终无法摆脱的元素。作为例证的是,几乎所有大学都有鬼楼的传说。在接触外部成人社会前,对于其的猜想和犹疑,可以看作是这种神秘和恐惧的来源。然而,这都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从史前时代以来,成长,不就是一个挑战心理恐惧的过程吗?当然,作为一个锋芒初露的作家,路内在作品的表现上仍然有可以提高的空间。在《云中人》的叙事中,开头通过主人公的叙述来展开故事环境和人物的部分,就稍微显得有些冗长,如果能够更为干净利落地切进叙事的核心,那将使得整部作品在结构上可以更具美感,叙事的力度也会得到加强。而对于黑暗和惊悚气氛的渲染,也需要廓清与一般的校园恐怖和青春残酷作品的区别,毕竟气氛的渲染在于衬托叙事的底蕴,而无须当成作品的一个卖点。不过,这些遗憾本身是我作为读者的一些吹毛求疵,并不会改变我对这部精彩的作品的叫好。
  •     网上买的,作为我支持新锐小说的证据作者的语言很年轻,完全看不出是快四张的人~只是几个简单的案子而已,在作者零碎而窸窣的描述中,却又变得不那么简单有几个瞬间会觉得恐怖阅毕发觉,这世界没有什么是毫无缘由的恐怖,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当然,这世界的因果循环,倒也足够恐怖,往往恐惧来源于那些你不了解的并不恐怖的事儿~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过分自由,过分虚幻,不过还是有熟悉的新村、工厂和未知的郊区
  •     前半部分我也像“云中人”一样对文章内容不知所云 后半部分真是精彩啊,慢慢有放不下来的感觉了
  •     这是第二本读的路内的书 总有种直白又婉转的笔触写下青春的全部。
  •     很差的寓言小说。这样的假装先锋的小说还是不写为妙。又臭又长支离破碎不知所云。直男癌气质严重。要写时代寓言,短篇和诗歌就可以了呀,何必要用小说这种形式。和读者兜了大半天圈子,最后一章却来个平铺直叙交代背景。呵呵呵呵。还不如故作高深装到底。令人失望的仿林少华译村上春树作品。
  •     路内的作品好像总是幽默却又透出绝望。
  •     国内这些正儿八经的年轻作家出作品都这么快,你们妈妈知道吗。基本也就是这本书开始,基本不看年轻作家的作品,还是缺少点东西
  •     比想象中的要好,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虽然一直在制造悬念掉人胃口,但这种流水账式的叙事笔调也将故事一步步推进。
  •     写得很零碎,但脉络仍然很清晰。看到结尾心塞了一晚上
  •     很好看!适合买、
  •     至此,路内所有长篇都已翻阅完毕,这本书意外的有村上春树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感觉路内还是一直在摸索,没有找到自己的风格。
  •     很好 很轻大 很不错
  •     感觉功力不足硬要装哲思扯性事研究人性 不如乖乖写故事。 三分给氛围写的不错
  •     20160805 耍小聪明,用段子和音乐影视作品堆砌自己的作品,读起来就不那么流畅了。路小路啊,你知不知道,在这个装逼的世界,你大张旗鼓地在作品里宣扬你喜欢的乐队和作品,是会被更装逼的人嫌弃品味低的!当然,我不嫌弃你,我是你的迷妹,我觉得你百般都好。
  •     敲头者,杀人犯,迷茫的青春,破碎的记忆,可怕的故事。
  •     我倒是比较喜欢前面日常感很强的部分,后面开始变态了,一变态就俗了。路内好有意思
  •     很散的结构,阴郁的人物,散文化的语言,后半部明显比前半部要好。这算另类的青春文学?
  •     整夜混沌。村上迷的云中人谱写了残酷的青春物语。阅读期间一度当做推理题材以至于内心夸大了其神秘性,倒是有种异样的体验。路内一生推。/ 2016.8.4 7:30AM #贝塔书屋#
  •     不知所云中人。怎么说,内容太杂糅了,语言再好救不了过于松散的结构。
  •     小說背景添加高手。《少年巴比倫》用535。《追隨她的旅程》用66十年加76年地震,《云中人》用強拆。《花街往事》用武斗。同为殘酷的青春物語,本書較少年和追隨更犀利清冽,因為姑娘已不再成為假想贖救者。無論友情愛情里的所有姑娘,幾乎都被殺死了。
  •     结尾几个章节,突然变成了悬疑侦探小说,情节急转,然而结局处,作者给吊了个胃口。整部书就像是一个精神分裂症,被迫害妄想症的人的冥想,臆测,幻觉。
  •     利害了,书里各种奇女子。每一节都是一段记忆拼图,看到最后我都没没能这幅图拼出来。我还是喜欢最开始写的路小路。
  •     看不下去了……这部太平淡,姓路了好几部,换姓夏就不行了
  •     【2016 110】如果说这是路内的转型之作,那么我把夏小凡当成了成年版的路小路,把工学院里的夏小凡看成是曾经在戴城无所事事如今却长大了的路小路,或许情有可原吧,也足以说明这条路走得还欠稳当~不同之处在于夏小凡读了几本犯罪学,酉阳杂俎,卡夫卡,托洛斯基啊我摔~
  •     “黑暗是彻头彻尾的危险,别以为那些人在黑暗中找不到你,他的嗅觉可灵敏呢。黑暗,是拿距离在赌博,而寂静是过度地信赖自己。与其说我们的内心黑暗,不如说它是寂静一片。”路内的阴郁让我想起了苏童,幽默让我想起了王小波,寂静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但是这本书就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孤独的玩笑,当人处在黑暗世界的核心,一切的确都无法洗牌,只能永远追寻和黑暗本身的惺惺相惜。
  •     这是另一个分裂出来的路老师…缺少了诗意,初读时的荒诞构架让我有些吃惊,可是结尾了又回到看完之前作品的那种感觉,有些怅然若失!路老师,真是个非常非常会写故事的人。
  •     书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或许比寻找失踪的小白更有意思。可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寻找,才遇见了这些奇形怪状的人,发生了那些诡吊离奇的故事。啧~
  •     这本书很另类,与之前几本有差异,当然有改变是好的,不过确实很模仿村上春树,一切作家本开始都是模仿。
  •     20170309-17,3.4小时, 644/分钟。
  •     刺激+迷惘
  •     村上春树...结尾狗血
  •     非常喜欢这种破碎阴暗的病态美。表白路内老师。
  •     黑暗的鬼故事和校园故事
  •     典型的路内风格,却稍稍烂尾了,不过好想看一眼那挂满套套的树。
  •     德芭与彩虹。
  •     除《慈悲》外,他的长篇都看了。强力推荐《少年巴比伦》。
  •     天下大巫
  •     算是转型之作吧 以为还是充满躁动 忧郁的青春小说 看后却发现充满了惊悚 只是路内的小说总是比较散乱
  •     不是很习惯路内的主人公活在二十一世纪
  •     路内的结局总是给人不了了终的感觉。
  •     很好,写的还可以
  •     前半部分的日常很动人,后半部分的推理和循序渐进地深究故事让我觉得自己逻辑处理上出了差池,但无论如何,这语言的特征是我一如既往的喜欢的风格。4/50
  •     有意思
  •     牛逼啊……
  •     路内最早期的作品,文字不如后期洒脱,故事叙述过于啰嗦分散,人物也没有过多可爱之处,缺少了后期作品阅读的畅快感,但是,还有但是,对后期作品的喜爱来看作者是一位不断进步的少年。
  •     @20170225 吓坏我了。
  •     荒诞过头 远不如少年巴比伦
  •     结尾挺好的
  •     观念存在,结构有趣,语言惊艳,格局好小……尽管努力在赋予深意……
  •     前半部分有些无厘头的青春校园生活,后半部分开始有悬疑剧走向,但最终没有很看懂。
  •     不喜欢
  •     路内大神!
  •     读的很舒畅
  •     悲伤但不孤独
  •     还是比较喜欢他早期的作品
  •     这两年读的最多的就是路内了,云中人,如堕云中,写尽对青春和时代的迷茫。
  •     烦躁。忘了自己看过又翻起一页。熟悉的压抑感卷土重来。迅速合上书本。不想看再一次。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