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等待戈多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540437435
作者:[法] 萨缪尔·贝克特
页数:376页

作者简介

塞缪尔·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在中国,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
贝克特正式的文学生涯,是从小说创作和写诗开始的,其小说的数量也远远高于戏剧作品。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说,贝克特以表现内心世界的飘忽和细腻见长,小说作为一种个性化更强的形式,更适合贝克特。他用法语写就的小说三部曲《莫罗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打破传统,淡化情节人物,只有絮絮叨叨的内心独白。这种写法直接导致了法国新小说派的文学实验。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个三部曲比《等待戈多》更强有力更重要,很少有哪部现代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经验的理解如此深刻。

书籍目录

无法称呼的人
等待戈多

内容概要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法国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 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结识了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尹斯。精通数国语言的贝克特分被派作失明的乔伊斯的助 手,负责整理《芬内根的觉醒》手稿。1931年,他返回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教法语,同时研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获哲学硕士学位。1932年漫游欧洲, 1938年定居巴黎。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下当农业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短朗回爱尔兰为红十字会工作,不久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
贝克特在创作上深受乔伊斯、普鲁斯特和卡夫卡的影响,主要作品女诗作《婊于镜》(1930);评论集《普鲁斯特》(1931);短篇小说集《贝拉夸的一生》(1934)和《第一次爱情》(1974);中篇四部曲《初恋》、《被逐者》、《结局》、《镇静剂》(1946);长篇小说《莫菲》(1938)、《瓦特》(1942)、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1951—1953)及《如此情况》(1961)、《恶语来自偏见)(1982)等。这些小说以惊人的诙谐和幽默表现了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其中的《马洛伊》三部曲最受评论界重视,被称为2O世纪的杰作。
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有《等待戈多》、《剧终》(1957)、《哑剧I》(1957)、《最后一局》(1957)、 《最后一盘磁带》(1958)、《尸骸》(1959)、《哑剧II》(1959)、 《呵,美好的日于》(1961)、《歌饲和乐谱》(962)、《卡斯康多》(1963)、《喜剧》(1964)、电视剧《迪斯·乔》(1968)等, 这些剧作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是反传统的,因此被称为 “反戏剧”。其中成名作《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演出时引起轰动,连演了三百多场,成为战后法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 贝克特为此名噪一时,成为法国文坛上的风云人物。由于“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1969年贝克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图书封面


 等待戈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3条)

  •     对于这份剧作,我觉得,文字是骨感的,思想是丰满的;表达是无厘头的,内涵却是有所指的。等待的对象“戈多”只是一个引子,就如爬满虱子的华袍,华袍是死的,真正的精彩在于各色的虱子,其中疯癫的虱子,会跳得更高或者藏得更深,让人仰望得头晕目眩,或者就是无处寻觅茫然无绪。剧作的四个主角就是四只疯癫的虱子。爱斯特拉贡和弗拉第米尔在等待,波卓和幸运儿在行走。等待与行走最终还是要回到舞台上。舞台的存在给予他们重遇与对话的可能。在舞台之外,是伤害,是未知,是黑夜的降临。因为离开舞台,爱斯特拉贡遭人殴打,波卓则成为了瞎子;因为位于舞台,波卓受到了搀扶,爱斯特拉贡得以安睡。再次离开舞台,波卓迅即摔倒,无人看见。特拉贡与第米尔选择继续在舞台等待,尽管对话依然无聊,尽管牢骚日益频繁,尽管等待貌似行将崩溃无法继续,但他们已经无法抽离这等待的过程,以”戈多“的名义。
  •     乡间一条路。路边一棵树。傍晚。戈戈吃着胡萝卜。狄狄在树下来回地走动。狄狄:(停下脚步,侧耳倾听)你听,有人来了!是戈多吧?戈戈:(把吃剩的胡萝卜递给狄狄)你想不想把它吃完了?咱不能饿着见戈多!狄狄:咱不能饿着见戈多。(接过胡萝卜,吃了起来)(波卓抽着鞭子,幸运儿拉着波卓上)戈戈:戈多?!狄狄:(扔下胡萝卜)戈多!波卓:(听到喊声,拉住了幸运儿)谁?什么?我叫波卓。狄狄:(低声向戈戈说)他看起来很凶。戈戈:他看起来很凶。你看拉着他的人直颤抖,好像刚挨过打。狄狄:一定是的。那他是不是戈多?再问一下。(就又冲着波卓喊)请问您是不是戈多?波卓:(威胁似的走上前来)波卓!(戈戈与狄狄忙后退。波卓往幸运儿那边走)幸运儿:(在波卓为走到跟前时,独白)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一天又一天戈多并没有来他们甚至不知道戈多是谁多么可怜的人被抛到世上孤伶伶的可如果他们乐观他们会说我已忘记了我是孤独一人而我的主人倒不如说我想还不如扮作一个最卑贱穷苦最为世人所轻视和禽兽相去无几的家伙可他会这样做吗即使他不这样做他也已经和禽兽相去无几了禽兽的世界就是他的家……波卓:(走上来,抽了他一鞭子)你说什么?!幸运儿:(一个激灵闪过,忙醒过来)说说那个正……波卓:停止!(幸运儿闭嘴)后退!(幸运儿后退)就这儿!(幸运儿停下)吁!(幸运儿垂首)不准再动!(幸运儿不再动)(戈戈和狄狄站在远处,向这边指指点点)戈戈:(指着幸运儿)你看他那样驯服,仿佛他的全部世界就在这里了!就在这个家里了!狄狄:就在波卓先生的鞭子下!戈戈:波卓先生仿佛还想占有他,仿佛他是他的婢女,他的身心都想占有他,这种强烈的欲念就如……(思索着下面的比喻)狄狄:(帮着戈戈一起思索)就如……(捡起胡萝卜咬了一口)就如死亡那样不可避免。波卓:(抱着自己的脑袋)哎,死亡!(上前抚摸幸运儿)狄狄:(疑惑地看着戈戈)可是他那样绅士,好像受过很好的教育。戈戈:他可能戴着面具。狄狄:戴着面具?戈戈:嗯,面具。但他尽管仍然戴着那让人看不透的面具,却显露出十分急迫的神情,就像……(思索下面的比喻)狄狄:(陪着戈戈一起思索)就像……(又咬了一口胡萝卜)就像我们要吃着胡萝卜填饱肚子等待戈多。戈戈:(夺过胡萝卜,咬了一口)就像吃着胡萝卜填饱肚子等待戈多。波卓:戈多?——!(幕落)
  •     现实本就荒诞------读《等待戈多》有人认为《等待戈多》是一个用荒诞写就的剧本,没有情节,没有典型性冲突,没有人物鲜明形象,荒诞就是这部剧的所有,作者用荒诞代替了现实来表现悲观主义的态度。但是,现实真的就比荒诞剧如此来得更有逻辑,更有跌宕的情节或是鲜活的个性吗?情节的丰富,人物的鲜活是我们在现实和创作中同样追求的东西,现实是这样的吗?人类所追求的现实生活的态度就如同《伊利亚特》中帕里斯向阿喀琉斯射出的那致命一箭一样,溅出了半神者的血液,穿透到泥土里激起灰尘,战神倒下,诸神落幕。多么鲜明而致命的一击,以其丝毫没有矫饰的果决写下人类从史诗时代就开始追求的精神,坚定,纯粹,透明如空气,经历数载而不落尘埃。但现实里人类从来不如此这般果断,人类是犹豫着的灵魂,茫然若失的行走在这个已知时代的未知世界里,如同《等待戈多》里埃斯特拉冈总是在意他的靴子,弗拉基米尔总是无法下定决心做什么,人类也总是如同这般,浑浑噩噩,任凭时间的河流向前,文明进步,人性却始终包裹在一团穿不透的雾气里裹足不前。史诗里的描述可能只是神话,即使那不加矫饰的年代当真存在过,那也是当真是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斗转星移,年华不再。在《等待戈多》的剧本里,浑噩地等待中的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像极了我们这个自诩文明时代的人类,貌似无比强大,实则需要抱在一起取暖来驱走孤独带来的恐惧,所以他们的对话里才有一种彼此相见的快乐,一种纯粹的群居取暖的快乐。但即使是这种快乐,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也无法完全享受得了,因为什么?猜忌亦或是冷漠。既然说犹豫的人类被包裹在现实的雾气里,这是怎样的雾气呢?埃斯特拉冈给了我们答案,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的肮脏沟壑里,每天都被人痛打,心灵和肉体的伤痛在折磨着现实中的人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法摆脱,一种整体人类族群的没有希望和悲观逐渐成为了遗传。记得上古时代,努曼诺尔王族将人类的火种洒满了世界,人类具有了精灵和其他高贵物种所没有的坚定,强大,荣誉感和信仰,廉耻心特别是心中不灭的意志与希望的火炬。远古的信条不在,人类王座崩坏,应了《等待戈多》里弗拉基米尔那句话: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那现实中挣扎的人类将要走向何方呢?失去了希望,现代化悲剧里的人类将如何写下新时代的史诗呢?他们斥诸于何方?弗拉基米尔提到了《圣经》,提到了《福音书》,埃斯特拉冈向往前往圣地去度蜜月。他们在寻找什么?他们寻找的是上帝啊,既然人类种族古老的传统已经无法为他的子孙们提供希望,那么或许上帝可以。可惜的是,他们又错了。是啊,两个贼与救世主一起钉死在十字架上,神圣的使徒在说谎,被我们奉为圣典的《圣经》不传授给我们真实,宗教再也不能走下神龛走进人们的心里。当《等待戈多》被写就的时候,米兰的教堂前吊起了独裁者的尸体,科隆大教堂衰朽的俯瞰着被人类同胞毁灭的城垣,当信仰之火熄灭,人类的希望何在?那么我们怎么办?自我毁灭?那么从巴黎塔上跳下来吧,亲爱的埃斯特拉冈!在树上吊死吧,弗拉基米尔!让躯体掉落土地,化作曼陀罗花的形状,生命来源于这土地,就让这踟蹰的人类归还给盖亚女神吧。算盘是如此所答,但是有一点我们忘却了,人类丢掉的可不只有希望,还有坚强,果敢,人类畏惧生的痛苦,却更加未必敢坦然的面对死亡。于是弗拉基米尔犹豫了,埃斯特拉冈犹豫了,他们彼此推脱着死亡,因为体重的轻重,因为身边的琐事,因为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类。这一切都是借口。人类不能怀揣着希望有尊严的活着,更不能果敢的有尊严的去死,所以我们时代的人类啊,就这样被卡在了生死间的炼狱里,美其名曰:等待戈多。人类是怎样的没有希望的等待戈多呢?脚出了毛病,却责怪靴子,脱下来再瞧瞧帽子,摸索着衣袋里各种各样的废物。事实上这些慌乱无措的人类大部分时候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他们就像奔走不停的原子那样无规则的运动着,哪次突然相遇,然后:嘣!绝望里的人类个体不单单自己慌乱,还要将这无望传递给别人,他们却从来不进行心灵的交流,他们传递失望却不迸发希望。是什么让他们生不如死的活在现代化的大生产里?是戈多吗?没有人知道。但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他们孤独无助地生活在一团雾气的世界里,没有出口,令人窒息却永不至死。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等待,一种生存状态...人类永远的等待着,却又不知道到底再等待什么,而且永远不可能等来什么。可笑的戏剧人物,而却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去寻找,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挺好的一本书.
  •     他们都在做着对抗虚无的努力,他们无一例外地不能从自身获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全程脑补话剧画面
  •     上午看了这本《等待戈多》,真的很过瘾!很爽!这样的作品也只有法国人能做出来,就像当年的“五月风暴”一样!这个戈多是谁谁也不知道,这是现代人“变态”的焦虑!这本书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书中不断出现的“沉默”或者是“久久的沉默”。弗拉迪米尔和爱思特拉共不断的忍受不了这要命的沉默!从剧目一开始他们就想上吊到剧终还是想自杀上吊!可是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吊诡”。我们总是在等待,我们总是不知所措!我们总是彷徨和无聊。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低俗小说》里也有这样的描写,无法忍受的“沉默”让剧中的人以毒品来寻求解脱。除了毒品和上吊,我们还有别的方法吗?难道只能“沉沦”(海德格尔)?
  •     好书,早已看过.但这套书太贵.湖南文艺的书我买了好多,就数这<午夜文丛>系列的书最贵,不知为什么?
  •     这本书对我的价值是什么呢?它拥有引用价值,它使我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恐惧。
  •     你以为他会来,是因为你等得太久。
  •     你等待的戈多是什么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位戈多, 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他的存在, 所以也闹不明白在等待什么。
  •     翻译差劲啊```````````````
  •     贝克特的作品最喜欢的还是梅西埃与卡米耶……第一篇有些晦涩难懂第二天有种生活无限重复倒带的快感。阅读体验像极了人在沙发上发呆之后脑子的运动轨迹(。#想一想要分析这个文本,还是蛮痛苦的,good luck
  •     这是一出典型的反传统两幕剧。几乎没有什么戏剧情节,也没有戏剧冲突,上场人物5个:两个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奴隶主波卓、他的奴隶幸运儿、一个小男孩。通篇没有合乎语法逻辑的语言和对话,人物在舞台上也没有什么有意义的行为动作。可它却引起了西方观众的强烈共鸣,被公认为荒诞戏剧的经典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民众面对畸形发展、物欲横流、人受物的重压异化“非人”的社会现实,逐渐对现实丧失信心,人们希望改变这种现实,然而这一希望显然又是渺茫无望的。现实一次次使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幻灭。《等待戈多》这出荒诞戏剧正是反映了这种西方民众面对混乱、荒诞、可怕现实生活所产生的幻灭情绪。在剧本的内容上,剧中人物一句话之后,接下来便是与之相矛盾的另一句话;一个行动之后,马上又是另一个与之相反的行动,后者总是对前者予以否定。同时行动又总是对语言予以否定,结果便没有一句话、一个行动有意义。戈戈和狄狄在在剧中陷入了绝望之中,他们极度孤独、痛苦。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一直坚持,一直等待,然而等待毫无结果,目的永远不能达到,他们只能在等待中虚度生命。他们的处境就是现代人的处境,他们的感受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感受,他们也正是现代西方人的象征。那么他们等待的戈多是谁?关于这一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连贝克特本人也说不知道。我们通过以上的分析是否可以大胆得认为戈多其实谁也不是,它也只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一种模糊的精神需要,代表了迷惑不安的人们对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到了剧终戈多始终没有出现,它会来吗?它是不会来的,它也不会使人免于失望。因为戈多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它的不来也正是反映出现代西方人对现实失去信心,对未来失望甚至是绝望的幻灭情绪。
  •     无法称呼的人没有看下去 呓语 我们明天去上吊吧,如果戈多还不来的话
  •     找了好多年,现在才买到,感觉不错。多年前就看过,一直没能拥有,很不快。作者就不用我介绍了,这套选集共四册,我最爱《等待戈多》,于是就这本了,很好。如果经济允许,全要当然更好。
  •     荒诞派的世界,我不懂。
  •     不知是不是自己现在无法接受西方文学或艺术了?对于其中的迷茫与困顿,以及稍许的疯癫与紧迫感,感觉不是很舒服。希望有机会看一次戏剧再领略一番。
  •     L'absurdité.
  •     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名篇,个人认为,施咸荣译本有一处比余中先译本好:希望迟迟不来,苦了等他的人!比较起来,一个有诗味,一个为散文。还有一处我不记得哪个版本了(但不是以上版本),译得好:她们跨在坟墓上生产,光明转瞬即逝,接着又是一片黑暗!
  •     后现代的经典之作! 《老子》言: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大道至简,明心见性, 向贝克特致敬。
  •     总觉得法国人挺敏感的,絮絮叨叨罗嗦个没完.人家的思想是很有体系的.翻译的一般.
  •     因为这个名字太出名出了,所以一直想看看,但真的是看起来很累,可能是本人过于感性了,不能很好的体会大师的精髓
  •     希望有一天想起来静下来读读英文版
  •     真是不懂啊……
  •     看得难受。
  •     曾经他是我的
  •     没有帽子就无法思考,没有负重就无法站立。两对依存关系。无尽的等待不如上吊。你连快乐不快乐都不知道可真像我。在世界还年轻的时候。夜晚怎么还不降临,又怎么突然降临了。我们都习惯了。
  •     看完都市传说后读此真是好喜欢啊~喜欢叨叨絮絮的感觉~却蕴含着什么似得·
  •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直在等待的东西,日复一日,总觉得明日会再来。可是时间早已经把我们带走,我们也早已忘记最初在等待什么,途中遇见了谁,走过了什么风景。虚无荒诞的一生,说的是你和我。
  •     我承认,我的确没看懂。
  •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遍这个话剧,国外版的。
  •     看不到希望倒不如死去。人终究是害怕孤独的。
  •     荒诞派戏剧经典,表达出人类等待希望的过程中的那种恐惶和渺茫,感觉很别致,真好
  •     紙質有點差...封面有褶皺
  •     荒诞,虚无
  •     他们坐着不动
  •     心灵上的无望~比肉体的溃烂更加让人无可奈何
  •     对于我的剧本非常有帮助
  •     生活根本没有'幸福''快乐'的存在 世界根本不会变得更好 到最后我们其实什么都等不到 等待也许是由无数个无聊的日夜 人 事构成的虚无人生里真实的事 明知世界的荒诞却仍深陷悲伤其中彷徨挣扎无能为力 苟且活着也好 死亡只是逃避 但只怕不是逃避的终点
  •     刚开始有很多的不明白基本没有看懂后来逐渐了解戈多代表着什么明白了等待的意义了以后就开始有点感觉了
  •     生命本身就是等待,而等待的人永远不会来。
  •     最近看了些关于《等待戈多》的评论,自己也写了一些,摘录如下:一、对白弗:找句话说吧!(爱:咱们这会儿干什么?)弗:等待戈多。(爱:啊!)弗:真是可怕!……帮帮我!(爱:我在想哩。)弗:在你寻找的时候,你就听得见。(爱:不错。)弗:这样你就不至于找到你找的东西。(爱:对啦。)弗:这样你就不至于思想。(爱:照样思想。)弗:不,不,这是不可能的。(爱:这倒是个主意,咱们来彼此反驳吧。)弗:不可能。(爱:那么咱们抱怨什么?)……弗:最可怕的是有了思想。(爱:可是咱们有过这样的事吗?)二、剧情:第一幕。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他们从何处来,不知道,惟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二幕。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干吗不能?等待戈多。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两位老流浪汉玩了一通上吊的把戏后,决定离去,明天再来。三、布景就整体艺术构思来讲,贝克特将舞台上出现的一切事物都荒诞化,非理性化。在一条荒凉冷寂的大路中,先后出现了5个人物,他们记忆模糊,说话颠三倒四,行为荒唐可笑。传话的男孩,第二次出场时竟不知第一次传话的是不是他自己;幸运儿在全剧只说过一次话,却是一篇神咒一般的奇文;波卓只一夜功夫就变成一个瞎眼的残废,他让幸运儿背的布袋,里面装的竟是沙土;两个流浪汉在苦苦等待,但又说不清为何要等待。在布景设计上,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一棵树,灯光突明突暗,使观众的注意力旁无所顾,始终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使荒诞悲惨的人生画面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等待戈多》的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完全重复。戏演完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结尾又回到开头,时间像没有向前流动。但剧情的重复所取得的戏剧效果,却是时间的无限延伸,等待的永无尽头,因而喜剧也变成了悲剧。四、评论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认为:“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我的评论:等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等的过程,其实等的结果无非两种:“来与不来”,就跟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来与去都被事前限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每个人都在等,但每个人等的过程去大不相同!这就是各自的生活,一种等的生活。还有一种解释,生活仅仅是在等待吗?仅仅是期盼结果的出现吗?不是的,其实,等就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就是在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有的人在等幸福,有的人在等爱情,有的人在等机遇,有的人在等待死亡,等待上帝的惩罚和完成自身的救赎,戈多仅仅是一个象征,他赋予人们等的内容和意义,使生活不至于枯燥乏味。人生是那样的漫长,人类又是那样的不安分,在自由和安全两个纬度中不停的释放自身的能量,维持着内心与世界的平衡,这是一个动态的等待过程。
  •     “明天一起上吊吧。” 看完想排剧
  •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是荒诞文学类型的开山之作,也是巅峰。
  •     还是满深邃的.得慢慢理解..或者干脆就不要理解.
  •     我们去哪儿呢? 不远。 不,不,让我们走的离这远远的! 我们不能够。 Y? 明天还回来。 回来干嘛? 等待戈多。
  •     太棒了!十分喜欢!
  •     特别搞笑的感觉
  •     戈多也许永远都不会来了 也许明天就来
  •     刚看完就全忘了。也许我们都有健忘症。
  •     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都散架了,不知道是不是你们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和运输公司协调好。非常失望。收到包裹的时候整个外包装都是扁的。这本书还散架了,另个还有一两本书都折的没形了。
  •     我努力让自己沉浸其中,却发现根本不需要所谓追随贝克特的思想支离破碎的语言,就是看完了事希望以后能悟出点什么悟这个字眼真俗气
  •     荒谬戏剧本身就是荒谬的啊
  •     好吧,我看不懂
  •     人生是一场庄严的等待。
  •     Weird but funny
  •     荒诞
  •     昨天在国家大剧院看的柏林德意志剧院的话剧演出,个人的理解:一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虚无和绝望,周而复始的无意义重复;二是戈多应该是暗指God,绝望的人类幻想着上帝来拯救自己,脱离困苦的现状,但却永远等不到上帝的来临。
  •     无法称呼的人看不懂 有点像马尔多罗之死
  •     暂时还看不懂啊,我不想再问问题了
  •     跟想要的不一样啊!有差距~~~~~~~~~~~~~~~~~~~~~
  •     等待戈多
  •     等待或许带不来什么,但是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等我精彩
  •     我也等着,有时候觉得等等就有办法了,人生而为等待。
  •     8年前一个朋友提起过这本书,还写了一部自己的等待戈多,当时无法理解他和他对此书的喜爱今日也没能。不过还是买了这本身,或许这个名字比起内容对我更有意义~
  •     ——没人提醒一下要买的人这是小本的???
  •     很短,有极深的隐喻和强烈的迷失感
  •     1969
  •     漫长的时间循环里,你等着什么。为什么等?你认识它吗?它认识你吗? 语言真的只能表达思绪的百分之四?可以不用编织吗?可不可以只是甚至没能来得及组成(或刻意不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喷涌而出的碱基?我们可不可以接收这样的输出? 你好,无聊。你好,虚无。 想看舞台上的等待戈多。 我还是不懂得。
  •      如果说我在《等待戈多》中看见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虚无”,或者说某种荒诞,即存在之无意义。我相信,贝克特的这个剧本是一场关于存在、关于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对话。 关于存在的意义的讨论由来已久,生命总是和痛苦、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比死亡更为可怕的是生存的毫无意义。为了赋予生命以崇高的意义,人们必须找到一种信仰。信仰存在于人的心中,好比一个奇妙的价值转换器,心怀信仰的人,一切痛苦的经验在他这里都转化为崇高的价值,于是他受苦受难时才心甘情愿,才觉值得。
  •     没懂,所以戈多是上帝?还是一切好的东西呢?幸运儿和小男孩又在象征什么,鞋子和帽子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