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嘴唇的姑娘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橙子嘴唇的姑娘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ISBN:9787535553607
作者:弗朗丝∙雨泽,France Huser
页数:154页

作者简介

当让娜遇见莫迪利亚尼时,她还是在美术学院念书的一个平凡女孩。从她的面庞里,莫迪看到了乌菲齐博物馆里圣母的轮廓。这位英俊的意大利画家吸引了让娜,她很快就成为了他的专有模特儿。然而,此时的莫迪正在慢慢地走进被诅咒的命运,病魔和贫困接踵而至,年轻的让娜无法挽救恋人的自我毁灭,但她选择了留下来,陪伴莫迪直至停止呼吸。1920年1月24日,莫迪利亚尼在巴黎一家医院死去。两天之后,让娜从她父母家六楼的窗户跳了下去。

编辑推荐

  女性和艺术都是作者非常感兴趣的主题。《橙子嘴唇的姑娘》作者曾经发表过《欲望之屋》、《裸露的唇》等几部探讨女性欲望的小说。在《橙子嘴唇的姑娘》中她找到了将这两大主题完美结合的方式。  你轻轻抚我的头发,对我说:“你是那么美。你不要见光吧,因为光是从你这里来的。我得在你的肖像里给你的嘴唇加上一抹橙色。丢盔弃甲为什么吗?有人看见你的时候,会以为看见了兰波在森林边看到的姑娘。他叫她“橙子嘴唇的姑娘”。

前言

  她们来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一大批年轻的法国女作家涌现出来,她们是法国当代文坛的“新一代”:安娜?戈达尔、阿涅斯·德萨特、葆拉·康斯坦、玛丽·尼米耶、弗朗丝·雨泽、克莱尔·卡斯蒂蓉等等,她们的作品迅速征服了年轻一代的读者,频频摘取法国各大文学奖项,连传统高傲的学院派评论家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宣布她们找到了法国当代女性的“新声音”。  法国女人,从十九世纪末的乔治·桑到二十世纪的西蒙·德·波伏娃,就始终站立在世界新女性之前列,从生活方式到哲学思想,用她们的行动亦用她们智慧、深刻、隽永的语言。  曾经带着文字,她们来过:玛格丽特·杜拉斯,弗朗索瓦兹·萨冈。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安妮·埃尔诺等等,她们的作品激起过我们的共鸣,引发过我们的思索,并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阅读甚至写作方式。  然而,由于受到翻译及各种其他困难的阻碍,我们能读到的法国当代女性作家较之于其大群体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这些作家在中国出现的身影大多是孤单的、寂静的和短暂的。很多读者对法国女作家的最新印象仍停留在杜拉斯那里。  杜拉斯逝去已经十余年了。现在,法国女性作家的新生力量已经成熟起来。该是我们认识新面孔的时候了!这套法国当代女性作家系列装有两个镜头:一个深长焦,一下子推进到给每一位一次特写,让我们把她们读透:一个大广角,给个性迥异千姿百态的她们一个集体照,让我们把她们看全。  在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激进一代的继承和反思中,“新一代”们继续秉持着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纤细。关怀着社会最脆弱的地方,人性最隐秘的角落,并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声音来为所有的“人”的灵魂呐喊。她们在各自的作品中思考着存在的定义,过去与现实的联系,不同人之间的关系(母女、夫妻、朋友等),表达中的困惑,理解与被理解;剖析着爱情和欲望,回忆和梦境,孤独和不安,欢愉和痛苦。  读文学作品既是在读生活,又是在读思想:既能观人,又可以自省。入选这个系列的数十位法国女性作家,她们生活在与我们平行的时代,她们的处境,承受的压力,遇到的困惑,与我们多少相似。愿这套丛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面对照的镜子,一扇对话的窗口。  当你还不怎么熟悉她们的时候,她们已经向你迎面走来。

内容概要

弗朗丝·雨泽,生活在巴黎,写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版过十几部小说。她还是《新观察家》杂志的一名记者,一位艺术评论家。女性和艺术都是雨泽非常感兴趣的主题。她曾经发表过《欲望之屋》、《裸露的唇》等几部探讨女性欲望的小说。在《橙子嘴唇的姑娘》中她找到了将这两大主题完美结合的方式。

章节摘录

  有的时候,深深的夜色把我包裹起来,我很害怕。我应该回去,躺下。  我没有拉上窗帘,但还是什么都看不到,天空中看不到星星在闪烁。你对我说过在里窝那散步的那些夜晚。我拼命想象你的样子,甚至仿佛听到你走在石子路上的脚步声。我想的是你最后一次去水渠的那个晚上——你说你想在出发前把雕塑扔进去:没有人对它们感兴趣。你的朋友们都拒绝保留。他们嘲笑这些呆板的长面孔和神秘的图样。我经常听你说把它们留在了水渠深处。大理石的雕塑,因为太沉而无法运送到另一个城市。我相信你。你对我说起那个充满诱惑的夜晚,在里窝那,夜空繁星点点,辉煌灿烂。沉到水渠里消失不见的雕塑?还有更糟的:你想象出来的雕塑,需要你的手掌去感受它们的形状。是因为如此你才不愿回去,因为如此暗沉的夜让你想起里窝那的夜空,还有你去扔雕塑的时刻?  我闭上眼睛:我觉得你的痛苦就在那儿。写在天空中——是它,不是夜晚,使你沉人黑暗中。  我喜欢有月亮的晚上,我守着苍白的月。还有一线希望,不幸还不一定降临。  ……

图书封面


 橙子嘴唇的姑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睡不着于是随手抽了这本书看,不厚,日记体,一开始看不进去,觉得都是些琐碎的片段。但看完又睡不着了,觉得沉重。是关于爱情的故事。单向度的、纯粹的、唯一的、献身的、毁灭的、至死方休的爱情。一种唯有用虚无才能解释的爱情。这一种虚无,只有当所有的甜蜜、痛苦、贫穷、才华、自私,以及所有的感情、所有的处境、所有的艺术都灰飞烟灭后,才具有意义。痴情女用碎碎念的方式记录了男人的自私、纠结,家人的冷漠、唾弃,朋友的关心和失望,还有自己的快乐与不幸。她的不幸可以说由她自己一手造成,她那狗一样的忠诚,圣母一样的宽容。但这不幸对她来说还有别的意义,甚至是一种扭曲的快乐,这是其他的旁人永远不能体会的。最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是,她看着被男人撕破的窗帘,觉得安慰。因为“可以认为不幸最后记录在那个远离我们的地方,而且是可以修补的。可以触摸得到,可以看到它的边界,可以控制,只需要一个矮凳和针线就可以缝补好。”令旁观的人悲哀到了极点,犹不自知。还有结局,临产时的纵身一跃,支离破碎的尸体连家人都不敢看。被那句“如果没有你,明天就不应该来临。”感动地要死要活。活着的她和他,在世人眼里没有容身之处。而她在自己的爱里也无处可去,即使死去。
  •     如果你是倔强的不肯接受驯服的小兽,他会对你着迷,贪恋,但同时又像对待劲敌那样咒骂你,互相厮打、恶语相向。即使他的鼻尖仍萦绕着她的气息。他要温顺的宠物,让自己的力量笼罩着她,用粗糙斑驳的手纹--它们曾握着画笔,在颜料堆中耍玩--在她柔软的肌肤之上,一寸寸地塑形,蹂躏。他的力量吞噬了她,他们合二为一,而她为此感到眩晕,迷失了自己,却又在他的身上找到呼吸的勇气。她陷入无尽的等待,等待是弥漫在周围的黑夜,隐藏着死神的空气。她没有选择权,等待是唯一可以证明自我存在的依据。他的空缺,任性,才华,许诺,回忆,全都交织在了一起卷走了她的清醒。只有看到他的脸,当她在爱时,当她迷醉于这份爱的时候,她才是活着的。她注定要以纵身一跃的仪式来祭奠他的爱,他对自己无休止的疯狂追逐。
  •     我,我就是我。我叫让娜,让娜•埃比泰纳,今年21岁。我在克拉罗西美术学校学习装饰艺术专业。我有一双蓝眼睛,红褐色的发辫,和,苍白的面颊,因为这一点,画室的同伴叫我“椰娃娃”。我出生在一个富有而保守的布尔乔亚家庭,父亲管教严厉,母亲很爱我,我还有一个弟弟,我的弟弟也画画。但是,我远离了我的家庭,我要远离布尔乔亚阶层。1919年的一天,泰布街上一家画廊前发生了骚乱。是因为他们在橱窗里展出了一幅裸体画。这幅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应该说太引人注目了,行人纷纷驻足。很快,人越聚越多,在泰布大街五十号前聚成一堆,警察局开始担心了。最后警察走进画廊命令撤掉裸体画时,画廊的老板伯丝因为拒绝听他的命令而不得不跟他去了警察局。这幅画上的女人就是我。现在这幅画很值钱。它被精致地陈列着,被人以一种体面而优雅的目光欣赏着。因为画这幅画的画家死后得到了人们的好评,受到了藏家的追捧,尽管他在这幅画首展的时候,一败涂地,一分钱也没拿到,直至他去世,他在极端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他死后,毕加索在弗朗西斯卡尔科的耳边说:“你看,现在他复仇了!”我不知道画廊的老板们是不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但肯定不是因为画中的我。不过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疯狂,人们又怎能长久得记得莫迪利亚尼这个名字,人们怎么又能重新记起我,这个画中的女人,他的女人。莫迪利亚尼的疯狂毁了他自己。画商的疯狂令他重生。而我,我才是疯狂真正的牺牲者,我对莫迪的爱,对,我亲昵地称他莫迪,莫迪的女人,在法语中就是“被诅咒的女人”的谐音。我被什么诅咒了,难道爱情真的能让人丧失理智么?甚至连自我也丧失掉?第一次走进他的家,就看见了她们——文艺复兴油画中的圣母们,我立即明白了莫迪的心思,这是一个邀请,邀请我进入他的世界。这是一个令平凡女孩子心动的邀请,并不是因为他那时有名,而是因为他相貌英俊,听人说他在蒙巴纳斯区已经有了好几个情人,有一个叫贝阿特莉丝•阿斯汀的还是个名女人,一次晚会上莫迪在她黑色的裙子上画了一只火红的蝴蝶。一个热情的意大利小伙子,谁能拒绝?!我并不嫉妒贝阿特莉丝,尽管她脖子的曲线很优美。我知道我战胜贝阿特莉丝的秘密,并深深为之自豪,我才是莫迪心中最接近Simone Martini笔下的圣母的凡间女子。自从他第一次看到我的身体,他的目光就再没从我的身上移开过。我拥有着他心中那根独一无二的线条,那根他在夜里千万次触摸过的线条。我曾经认为我占据了莫迪,可是,我错了,是他占据了我。我曾经以为我战胜了一个情敌,可是,我错了,真正的情敌是莫迪临摹的那些圣母。这种嫉妒让我疯狂,我一次又一次试图成为她们,为此我断绝了与家人的来往,断绝了与外面世界的来往,甚至连亲生的女儿也无暇照顾,最后我连自己也丧失了。我没有成功,我恨画中的圣母,恨肖像中的我,我恨我自己。莫迪也没有成功,失败让他更加沮丧,他毁掉了石膏雕像、未完成的画作,最后是他自己。还有我。我的存在已不再有意义,我已经完全地成为了他的作品。所以在他走后的第三天,我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请不要再称呼我为莫迪最后的情人,还好,我并不感到格外的孤独。世界上有那么多生活在名画里的女人,她们的名字和故事人们大多不知道。我已算幸运了,一位好心的艺术评论家为我写下了生命中最后岁月里的所见所思,她为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那个你看到这幅画时,回响在你耳边的声音。http://buenaventuras.files.wordpress.com/2007/01/modi.jpg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我不知道莫迪是谁,我只知道莫迪是她的生命。其实,我很难想象爱一个人可以爱得如此卑微,所以我被深深打动,也为她叹息。
  •     不好不喜欢
  •     爱个人真难
  •     典型的文艺青年做派——这并非诋毁,而是一种算不上称颂的肯定。对于我而言,已经过了向往这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幼稚年纪,但不代表我否认标志性的「文艺青年式」的爱情:为爱情而苦苦求生,为爱情毅然死亡。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一个毫无爱情需要的人——持有一种最低限度的感动。也仅仅是感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热烈的爱情总是会令人动容。顺便一提,作为一本翻译作品,翻译没有损害原书的文学魅力,实属不易。
  •     莫迪利亚尼,远不如《裸体卧像》。
  •     急着还回去 没看完 w(゚Д゚)w 打工挣钱买啊
  •     日记体无爱
  •     无法理解 无法感同身受 呵呵
  •     恩。。外教推荐
  •     典型文艺青年,生活不止折腾不止,末了,一位做了病,一位跳了楼,你说怎么评。
  •     读得很累。终究还是乱翻了一遍。完成了。
  •     深情,却爱到偏执。让娜埃比泰纳,到底是谁?
  •     一个人的日记里只有另外一个人,这是怎样狭小的世界观。看似是疯狂的爱,就连说她是神经病都过于褒扬了
  •     搜马尔多罗之歌的时候搜到,结果里面就提到是“莫迪最喜欢的书” 。这书用了很短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又是关于颓废垂死艺术家的文艺爱情故事么,温柔又绝望的感情
  •     写艺术家深情的爱
  •     生活不应如此自毁 爱情不应如此决绝 但绝望的美 无奈的美 谁也不能诋毁
  •     比生活更遥远,却更深切地明白了周围一些人的痛,嗨,如果你热爱它,你就别管生活有多艰难,哪怕让你心爱的无所谓的姑娘陪着你受苦?
  •     全都是倾诉。评分为何如此低。
  •     未曾知晓过倾尽全力爱一个陌生人的我又怎么能真正理解那份心酸无奈呢
  •     莫迪利阿尼。
  •     八十二分鐘
  •     你知道的女人写的书 还是法国女人写的书。。文艺到爆
  •     你跟我说那不是画,那是雕塑。于是,我在画布上把人剥皮抽筋,油彩像血一样地喷涌而出。我撕碎了画纸剪破了画布,它们就像山崩一样轰隆隆地倒塌在我面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