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远大前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020092529
作者:[英]查尔斯·狄更斯
页数:581页

作者简介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孤儿皮普父母双亡,和姐姐、姐夫生活在一起。圣诞节前,皮普到墓地去悼念父母,遇到了逃犯马格威奇。皮普为他拿来了食物充饥,令马格威奇非常感动,但最后他还是被警察带走了。
圣诞过后,皮普被邀请到村里最富有的哈维沙姆小姐家做客,遇到了哈维汉姆小姐收养的女孩埃斯特拉,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她。但埃斯特拉是个傲慢又刻薄的女孩,根本不把皮普放在眼里。这令皮普很伤心,他暗自下决心要成为一名绅士好让埃斯特拉不再歧视自己。
机会终于在几年后来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愿意资助皮普到伦敦去过上流社会的生活。皮普满心欢喜地来到伦敦,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然而命运并不如皮普所希望的那样:已长得亭亭玉立的少女埃斯特拉从国外学习归来后,穿梭于许多男人之间,并选择了其中一个恶棍成为她的丈夫;多年来资助皮普的人终于出现了,竟然是多年前被皮普搭救过的逃犯马格威奇,最终他被警察抓住,死在了监狱,赠给皮普的遗产也被充公。皮普的“远大前程”化为泡影。

书籍目录

远大前程《远大前程》中的自我、家庭与社会

编辑推荐

狄更斯(1812—1870),英国十九世纪文豪。《远大前程》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孤儿匹普从小由姐姐抚养,受雇于贵族郝薇香,并且爱上了她的养女艾丝黛拉,一心想成为“上等人”。他小时候好心搭救的一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救命之恩,巧妙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进入上流社会。然而命运并不与匹普的希望接轨:艾丝黛拉另嫁他人,逃犯被擒、遗产充公,匹普的“远大前程”转眼化为泡影。整部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希望由萌生而至幻灭的过程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不少西方评论家将其推崇为狄更斯最出色的作品。

前言

这套中文简体字版“企鹅经典”丛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企鹅出版集团的一个合作项目,以企鹅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企鹅经典”凡一千三百多种,我们初步遴选的书目有数百种之多,涵盖英、法、西、俄、德、意、阿拉伯、希伯来等多个语种。这虽是一项需要多年努力和积累的功业,但正如古人所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由艾伦·莱思创办于一九三五年的企鹅出版公司,最初起步于英伦,如今已是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尤以面向大众的平装本经典图书著称于世。一九四六年以前,英国经典图书的读者群局限于研究人员,普通读者根本找不到优秀易读的版本。二战后,这种局面被企鹅出版公司推出的“企鹅经典”丛书所打破。它用现代英语书写,既通俗又吸引人,裁减了冷僻生涩之词和外来成语。“高品质、平民化”可以说是企鹅创办之初就奠定的出版方针,这看似简单的思路中植入了一个大胆的想象,那就是可持续成长的文化期待。在这套经典丛书中,第一种就是荷马的《奥德赛》,以这样一部西方文学源头之作引领战后英美社会的阅读潮流,可谓高瞻远瞩,那个历经磨难重归家园的故事恰恰印证着世俗生活的传统理念。    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都有过精辟的定义,时间的检验是一个客观标尺,至于其形成机制却各有说法。经典的诞生除作品本身的因素,传播者(出版者)、读者和批评者的广泛参与同样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是一个主体,经典的生命延续也在于每一个接受个体的认同与投入。从企鹅公司最早出版经典系列那个年代开始,经典就已经走出学者与贵族精英的书斋,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的精神伴侣。在现代社会,经典作品绝对不再是小众沙龙里的宠儿,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经典都存活在大众阅读之中,它已是每一代人知识与教养的构成元素,成为人们心灵与智慧的培养基。    处于全球化的当今之世,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更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承载,那就是提供了跨越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理解之途。文学的审美归根结底在于理解和同情,是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与投入。阅读经典也许可以被认为是对文化个性和多样性的最佳体验方式,此中的乐趣莫过于感受想象与思维的异质性,也即穿越时空阅尽人世的欣悦。换成更理性的说法,正是经典作品所涵纳的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展示了地球人精神视野的宽广与深邃。在大工业和产业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迪斯尼式的大众消费文化越来越多地造成了单极化的拟象世界,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电子游戏一类文化产品,人们的确需要从精神上作出反拨,加以制衡,需要一种文化救赎。此时此刻,如果打开一本经典,你也许不难找到重归家园或是重新认识自我的感觉。    中文版“企鹅经典”丛书沿袭原版企鹅经典的一贯宗旨:首先在选题上精心斟酌,保证所有的书目都是名至实归的经典作品,并具有不同语种和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其次,采用优质的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另外,每一种书都附有专家撰写的导读文字,以及必要的注释,希望这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会有一定作用。总之,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绝对不低的标准,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将读者引入庄重而温馨的文化殿堂。    关于经典,一位业已迈人当今经典之列的大作家,有这样一个简单而生动的说法——“经典”的另一层意思是:搁在书架上以备一千次、一百万次被人取下。”或许你可以骄傲地补充说,那本让自己从书架上频繁取下的经典,正是我们这套丛书中的某一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鳊辑部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2011年4月

内容概要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厂作童工。十五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二十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一八三六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初获成功后,开始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十四部,中篇小说二十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 、书信 、散文、杂诗。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代表作包括《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
一八七○年六月九日,狄更斯因脑溢血与世长辞,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如此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狄更斯的脸庞……是一个经常在奋战的人的脸庞,他公开战斗,毫不畏惧;这同时也是一个豁达愤怒的人的脸庞,换句话说,这样的一张脸庞正是十九世纪自由主义和知性的典范,而与腐朽颟顸的传统体制互不相容,我们今天继续在此抗争的,仍然还是类似这样的体制。——乔治·奥威尔

章节摘录

我父亲姓皮里普,我的教名是菲利普。童年时候口齿不清,我把自己的姓名念来念去全都念成了皮普,随便怎样也没法念得更完整,更清楚点儿。这样我就管我自己叫皮普,后来人家也都跟着就管我叫皮普了。    我说我父亲姓皮里普,那是瞧见他的墓碑,后来又听姐姐说起,这样才知道的。姐姐嫁了个名叫乔·加杰里的铁匠,人家都管她叫乔·加杰里大嫂。我既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没见过他们的画像(他们那时候离拍照片的日子还远着呢),因此,我第一次想象到他们的模样时,完全是根据他们的墓碑胡乱揣摩出来的。父亲墓碑上的字体使我有了一种古怪的想法。我认为他是一个矮胖结实、皮肤黝黑的人,生着一头拳曲的黑发。从墓碑上“暨夫人乔治亚娜”这几个精细的字体上,我又得出一个幼稚的结论,认为母亲脸上一定长着雀斑,而且体弱多病。父母的坟墓边上还有五块菱形小石碑,每块大约有一英尺半长,整整齐齐地排成一行。那就是我五个小哥哥的墓碑——他们在挣扎着谋求生存的斗争中,很早就放弃了希望,一个接一个地撒手归西。我见了那些石碑,竟然有了一种虔诚的想法,认为我这五个小哥哥管保都是仰面朝天、双手插在裤袋里呱呱坠地的,而且从此也没有把手再抽出来。    我们家乡是一片沼泽地,附近有一条河。沿河蜿蜒向下,不到二十英里就是大海。我第一次看见四周的景物,在脑海中留下了极为鲜明、广阔的印象,那似乎是在一个难忘的阴冷的下午,黄昏时分。从那次起,我才明白了那片长满荨麻的荒凉地方就是教堂公墓;本教区已故居民菲利普·皮里普和他的妻子乔治亚娜都已经去世了,葬埋了;他们的婴儿亚历山大、巴塞洛缪、阿伯拉罕、托拜厄斯和罗杰,也都夭折了,葬埋了;墓地前面那一大片黑茫茫的荒地就是沼泽地,沼泽地上堤坝纵横,有不少土堆和水闸,还有疏疏落落的牛群在吃草;沼泽地的那边,有一道低低的铅灰色线条,那就是河流;远处,那一阵阵疾风有个风源,就是那片大海;望着那片景象吓得浑身哆嗦、抽抽噎噎哭泣的那个小东西,就是皮普。    “别哭!”一个人从教堂门廊一边的墓地里忽地一下跳出来,吓人地大吼一声。“你这个小鬼!不许哭,要不我就把你的脖子割断!”    好个可怕的人,浑身上下穿着一色粗布灰衣服,一条腿上拴着一副大铁镣,头上没戴帽子,只裹着一块破布,脚上蹬着一双破鞋。他在水里泡过,满身都是烂泥;两条腿被石子绊得一瘸一拐,被石片儿划出了许多伤痕,又被荨麻刺破,被荆棘划开I走起路来蹒跚、哆嗦,同时还瞪着两眼,嘟哝着抱怨。他大步走过来,伸手捏住我的下巴,自己的牙齿也格格打战。    “啊,大爷!别扭断我的脖子,”我吓坏了,这样央告着。“求求您,别这样,大爷。”    “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那个人说。“快说!”    “我叫皮普,大爷!”    “再说一遍,”那个人瞪眼瞅着我说。“大点儿声!”    “皮普,皮普,大爷。”    “你住在哪儿?指给我瞧瞧!”那人说。“指出来在哪儿!”    我指着离海边不远的平地上我们住的那座村庄,四周有一大片桤木林和截头树,离教堂大约有一英里多路。    那个人朝我望了一会儿后,把我的身子倒提了起来,使我口袋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倒在地上。其实口袋里并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块面包。等教堂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因为他手脚利索、有力,一下子就使整座教堂在我眼前翻了过去,只瞧见教堂的尖顶到了我的脚下——话说,等教堂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他让我坐在一块高高的墓碑上,不住地哆嗦,自己却拿起我的那块面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你这小畜生,”那个人吃完面包,舔舔嘴唇,说,“你的脸蛋儿多胖啊!”    就我的年龄来说,我当时的身个儿其实比较矮小,体格也并不强壮,不过脸蛋儿倒比较胖。    “我要是吃不了你的脸蛋儿,那才见鬼呢!”那家伙又吓唬人地晃了一下脑袋,说,“我要是不想吃你,那也真见鬼呢!”    我连忙恳求说,希望他不要吃我的脸蛋儿,一面紧紧抓住他把我放在上边的那块墓碑。我这么做,一是怕摔下去,一是为了不让自己哭出来。    “喂,你妈在哪儿?”那个人说。    “就在那儿,大爷!”我说。    他吃了一惊,转身跑了几步又站住了,回过头来瞧瞧。    “大爷,就在那儿!”我怯生生地解释说。“您瞧‘乔治安娜’。那就是我妈。”    “噢!”他这才退回来,说。“跟你妈葬在一块儿的是你爹I罗?”    “不错,大爷。”我说,“他也葬在那儿,喏,‘本教区已故居民,。”    “哈哈!”他端详着低声说。“你如今跟谁一块儿生活呢?——要是我饶你一命的话;不过饶不饶你的命,我还没有打定主意。”    “跟着我姐姐加杰里大嫂,大爷,就是铁匠乔·加杰里的媳妇,大爷。”    “铁匠吗?”他说,一边说一边低下头看看自己的腿。    他阴沉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又看了看我,这样看了好几次,随后走到我坐的墓碑前边,抓住我两只胳膊,把我的身体拼命往后推去,两眼咄咄逼人地向下盯视着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却只是万般无奈地看着他。    “你听着!”他说,“现在的问题是,让不让你活命。你知道什么叫锉刀吗?”    “知道,大爷。”    “你也知道什么叫吃的吗?”    “知道,大爷。”    他每问一句,就把我的身子往后推上一下,好叫我觉得自己走投无路,处境十分危险。    “去给我弄把锉刀来。”说着,他又把我往后一推。“再给我弄点儿吃的来。”他又推了我一下。“把两样东西都给我拿来。”他又推了我一下。“要不然,我就把你的心肝全挖出来。”他又推了我一下。    这可把我吓坏了。我双手紧紧地揪住他,只觉得头昏眼花,连忙说道:“大爷,请您行行好,让我直起身子来,免得我头发晕。对您的吩咐也好听得更清楚点儿。”    他干脆松开手,使劲儿把我一推,使我一个倒栽葱滚了下来。我觉得整座教堂一下子简直跳得比堂顶上的风信鸡还高。接着,他抓着我的胳膊,让我在墓碑顶上重新坐好,继续说了下面这些吓人的话:    “明儿大清早,给我把锉刀和吃的送来。送到那边那座古炮台那儿交给我。你照我的话办,不要走漏一点儿风声,也不要露出一点儿迹象,让人知道你看到了我这么个人,或是随便什么人,我就饶你一条命。要是你不这么办,不照着我的话做,那么只要稍微走漏一点儿风声,我就要挖出你的心肝来,烤熟了吃。别以为我就一个人。还有一个年轻的伙伴跟我待在一块儿;跟那个伙伴比起来,我的心肠可好多啦。我在这儿说的话,那个小伙伴句句都听得清楚。他有一套独特的秘密办法,专会抓住小孩儿,挖小孩儿的心肝吃。哪个小孩儿也躲不过我那个伙伴。哪怕你锁好房门,暖暖和和地睡在床上,钻在被子里,用被子蒙住头,自以为舒舒服服,安安稳稳,那个伙伴也会悄悄爬到你身边,扒开你的胸膛。这会儿,我费尽心思,才拦住了他,不让他来伤害你。我这么做,不让他来挖你的心肝,可真不容易。现在,你说怎样?”    我说我一定替他弄把锉刀来;至于吃的,我能弄到什么零零碎碎的东西,好歹准给他捎来,明天一清早准送到炮台那儿给他。    “你得发个誓,说如果你不去,就天打雷劈!”    我照着他的话发了誓,他这才把我放下来。    “听着!”他接着又说,“别忘了你答应做的事!也别忘了我那个年轻的伙伴!好,回家去吧!”    “晚——晚——晚安,大爷!”我吓得结结巴巴地说。    “得啦,得啦!”他说,一面又朝四周那一大片又冷又湿的沼泽地瞥了一眼。“但愿我能变只青蛙。要不然,变条泥鳅也成!”    同时,他用两只胳膊紧紧接着自己那瑟瑟发抖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朝那道低矮的教堂围墙走去,一路上把身子抱得那么紧,仿佛手一松,浑身的骨骼就要散开似的。我看着他在那一大片荨麻和萦绕着坟头的有刺灌木中择路前行时,幼稚的心灵中觉得他好像是在躲避那些死人,怕他们从坟墓中悄悄伸出手来,揪住他的脚踝,把他拖进去。    他走到那道低矮的教堂围墙前边。翻过墙头,样子就像一个两条腿已经冻僵、麻木了的汉子;过了墙头,他又转过脸来瞧瞧我是不是还在那儿。我一瞧见他重新转过身,就连忙拼命朝家里跑去。过了一会儿,我回过头瞧瞧,看见他仍然用两只胳膊紧紧抱着身子,拖着疼痛的双脚,在那一块块大石头之间,又向前朝河边走去。那些大石头本来是放在沼泽地上准备下大雨或是涨潮的时候当踏脚石用的。P1-5

图书封面


 远大前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不知道原来看过的。不是很喜欢狄更斯的叙述方式,也可能跟译本有关吧。就情节来看,觉得小说略显冗长了些。前面铺垫的很好,高潮部分也足够精彩,但总觉得应该早点结束,留下一些空间给读者。故事太完美也不见得就是好。很欣赏他的构思。我们根本不知道,任何时候任何一个小小的决定,——与年龄无关,与经验无关,与生活环境无关——可却恰恰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可是不论是谨小慎微地活着,还是大大咧咧地活着,够不到的永远也无法够到。要活出最完美的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去迎接新的挑战,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也许阴差阳错我们就得到了,或者失去了。然而人生终究完美。
  •     《远大前程》里的皮普说,他之前满以为赫伯特缺乏才干,后来有一天才恍然大悟,想到缺乏才干的根本不是勤奋努力、任劳任怨的好友,反而是自己。而我一直以来,其实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在评判别人的时候,其实发现的不过是自己具备的特征和个性。在别人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汲汲求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上蹿下跳像个小丑一样吸引别人的注意,空有想法却不去执行,白白地浪费情绪在无所谓的事情上折磨自己,明明生活圆满却不懂知足,明明没有忧愁却自寻烦恼,明明是自己太自私却感到单身很委屈,没有成本的获取换来空虚和消沉。其实作为一名普通人,我有这样的感受,就可以推断,大多数人所面临的境地是差不多的,虽然人们看起来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观点,但是背后的动机和情绪其实非常相似,只不过人们当时所处的环境不一样,面对的条件不一样,自控的能力不一样,但是那些东西都在内心某一个角落安然存放,随时准备受到激发。既然冲突和争吵的起源是“异”,这样本质上的“同”会不会让人们和谐相处呢,答案是有可能,但仍然存在障碍,任何的表象都是内在对于外在的应激,所以暂不说我们彼此的内在会因为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侧重,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某个人当时当地所处的境遇真的能够被准确传达和善意理解吗?我们具备那样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吗。乐观点讲,有了这种思维,或许就不会轻易地诉诸情绪进而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了,至少会想一想,我是不是对他缺少认知或缺少理解,退一万步讲,即便是看不惯别人,这跟我又有什么相干呢,何必自寻烦恼。然而我最逃不开的对象,是自己,有时最不能理解的,也是自己,如果我能原谅自己的丑陋和罪恶,是不是也能原谅他人的缺憾和不完美呢。
  •     好不容易把心态调整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自欺欺人模式,突然回过头来写这么一个销魂的题目,总给我一种幻灭的感觉,想到北岛的诗《生活》:网狄更斯的这句话:“人生的长链不论是铁打的还是金铸的,是荆棘编成好的,还是鲜花串成,要不是你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亲自戴上了它,你也就不会一辈子受到它的束缚了。”当时读到,第一反应是困惑,为什么会有鲜花串成的长链呢(当年比较幼稚)?金铸的长链还比较好理解,比如人的贪欲,权钱色的三角游戏等等。但鲜花串成的长链是什么呢?小说中指的是一种无望的爱情。渐渐地我发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成为长链,爱情,亲情,友情;家庭,闲适,梦想。爱情可能成为一个人一生的梦魇,因为那是虚妄的爱,盖茨比对黛西,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达萨便是如此;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曾经绊住了多少志在四方的热血男儿的心,高觉新,祁瑞宣,虽都是虚构,但正代表了“长孙”这一群人的痛苦;还有闲适,闲适可以消磨一个人的雄心壮志,让他不敢再回到世俗中去,美其名曰隐逸,实则是逃避,中国这许许多多的世外高人便是例子,虽然闲云野鹤的日子我也向往,但这也是长链,因为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再也离不开这样的生活;还有梦想,这世上有多少人是把“梦想”和“希望”这两个词当成精神鸦片在使用啊!《云图》中说希望如同跳蚤,不宜消灭,但毕竟是跳蚤,粘在人身上终究是痒的。至于梦想,一个被时代用滥了的词究竟还有多大意义我很怀疑。那些盲目回避现实,一味坚持梦想,将梦想变成活下去的动力的人都是懦夫;只有明知会失败依旧飞蛾扑火的人才是大丈夫。但不论前者还是后者,梦想都是锁链。于是怎么办呢?很多我们平时所珍视的东西,到头来仔细想想都会成为长链,那我们干脆不要自由了吧!萨特说人的自由是绝对的,人就是自由,因为存在先于本质(这里感叹一句,20世纪的哲学大师讨论的问题依旧是柏拉图提出的,可见希腊三贤的伟大!),即便如此,他也不否认环境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所以环境本身就是长链,逃不掉的。人的成长是不断地给自己增加锁链而不是挣脱。而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就是带着枷锁跳舞。”锁链不一定是坏东西,因为脱缰的野马很危险。接着,就是这长链都是我们自己带上的,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眼看着自己要掉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了,却依旧义无反顾地向前。有时锁链甚至是我们极力维护的东西,比如苏格拉底不愿越狱,孔子竭力恢复周礼,清末政府企图排斥西方文化。这就是人生的悲剧色彩,明知是圈套,依旧往脖子上套。好吧,连俄狄浦斯王都不能摆脱命运的长链,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狄更斯的书是值得好好一读的
  •     Pip,冥冥之中有天意。月子后的第一本书。秋秋加油↖(^ω^)↗
  •     我喜欢,很喜欢,我觉得书很好
  •     已入
  •     (2014-39)
  •     看到最后几章的时候真的很难过,真正的挚友与虚以委蛇的人差别太大了。狄更斯的笔力深深埋在每个人物的每一句话之中,连那个可恶的囚犯在后期都显得特别可爱而让人惋惜。唯一不喜欢的是最后一章的结局,匹普与estella最终的殊途同归一点儿都没有“远大前程”的感觉,还是讨厌她。
  •     为了膜拜主万老湿又读了一遍远大前程,有一说一,不计较原文,主万老湿的译文确不及王科一的灵动流畅。话说,我还是好爱艾斯黛拉啊~~
  •     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     封底奥威尔的评价真好,让我失语了。狄更斯耿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在看穿了种种心酸、狡诈、邪恶之后仍能以坦然的笔触道人生。他在我心中,就是乔啊!午后,a cup of English tea added with milk, some chocolate, a novel written by Dickens. 大概就别无所求了。而且那种幽默真是印象深刻。
  •     内容好、装祯好、运输包装好
  •     一气呵成!爽!
  •     如果告诉我乔和汤姆汉克斯长一张脸我一定不会有一点点惊讶的!..
  •     这年头,这些所谓经典名著,也就小彭宇陪我一起读了吧
  •     是盗版的,而且盗版的很严重,纸质也撇
  •     至少15年了! 这是我读的第一个小说! 那天晚上读到最后我在想:每个善良的人都赎了罪! 【现在我把最初的两个小说读完,我可以说我更喜欢托马斯·哈代的还乡了】
  •     狄更斯真是我的万年偶像~可惜英语太渣看不懂原版~这种幽默有趣的文笔我真是一辈子都学不来啊~简直要被世界上还能有这么伟大的作家给感动哭了~
  •     狄更斯真是大家啊,太喜欢他的笔调了。“朝雾早已在一片肃穆中消散净尽,那花花世界就展现在我面前。”
  •     这个结尾不好,不是原版。
  •     露骨的现实,美丽的童话
  •     狄更斯很擅长于写绅士,很擅长通过绅士来批判现实。皮普,一个成长中的绅士,内心的迷茫,道德的内疚,最终还是经历了与同阶级人不一样的人生。上级的社会,金钱的愚昧,婚姻的报复,丑恶的伦敦,淳朴的乡村,人性的挣扎,再现当时的后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情景。PS:书很好读,读着读着就读完了。
  •     很经典的书!有着文化底蕴
  •     亚马逊以前是两天就送到,这次慢了些。书是收到了,前面买的人说觉得不错,那是不是我的这几册感觉比较差啊,边裁的不是很整齐,摸起来有些粗糙(但是没有 川端康成精品集 复旦出版那么令人残念),有些许纸粉,纸张质量中规中矩,比起最近买的(现代汉语字典 第六版 70+)和几个月前买的(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套装共7册)... 阅读更多
  •     重温。迷茫少年的返璞之路。
  •     狄更斯好啰嗦!马格维奇出现后才开始真的比较好看。
  •     越看越入迷的书,最后真是让人欲罢不能。不知从何时起,深深爱上了狄老的书。两人划船在湖上,想着希望,憧憬着未来,不管结局如何,这一段都是全书最暖心的~
  •     实在没坚持到最后,但是也差不多知道个所以然了。只想说,书太厚了啊。哎呀,顺便想吐槽一下,身边怎么会有些那么奇葩的人,能不能把事情有条理的说完,不要老是没完没了的摔腔调!真的很讨厌!
  •     小小的人儿~
  •     狄更斯时而使我尴尬又时而给我希望
  •     论一个暴发户的可爱之处,还有可恨之处(其实可以再坏一些)。“远大前程”其实是个讽刺。喜欢这个书名~
  •     狄更斯是个善良的老伙计,他愿意让皮普在浑浑噩噩糟糕透顶的日子结束时,迎来一个固然不那么远大,但幸福的无比坚强的前程。
  •     就是“企鹅经典”名称奇怪的。和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风格太不像了。但是要看经典的翻译只有这套丛书才是了。建议大家购买。
  •     如果真要给标题后加上符号来说明,是远大前程!而非远大前程?后者的问号带来对上层阶级和理想的幻灭带来的讽刺效果,但作品本身远远不止于此,前者却包含着包含着悲悯天人的豁达之感。狄更斯的描写精致,庞大而细腻,人物多为符号化,但是这并不影响故事的精彩。
  •     狄更斯的小说总是透着一股工业革命的煤烟味儿。小说中的每个人出现都不是多余的,其实就是几个人围绕着伦敦和沼泽地转的故事。感觉结尾并不完全狄更斯式,皮普失去了一切,但是变回了好人。2012的电影版还原度有,结局更美好一点儿。
  •     不问他身上有多少毛病,可别忘记他的心地多么好!乔对于他不喜欢的父亲的墓碑写下这句话,让人动容:宽恕才是美,我们可能不能和别人拼爹拼富,但是我们的善良和美德跟财富权利来的更耐用和持久冬日寒夜,除了一碗泡面加蛋,那么只有读狄更斯的小说能留住春天的温暖了。。
  •     说不出的缘故,人生是矛盾体
  •     小说情节紧紧相扣,人物之间的联系慢慢展开,最后一段看得高潮迭起啊
  •     现实中的自我与想象中的自我始终隔着一面墙。我们常常游离于墙的两端,时而低下头看看深陷沼泽中泥泞的鞋子,时而仰望天空迷失于自己意气风发的样子。这世上每天都在发生误会和欺骗,只是最可悲的那一部分并非由旁人造成,而是来自于我们的自作多情和自欺欺人。在皮普的世界里,铁匠铺是他的真实所在,庄园大宅为他开启了欲望之门,马格维奇出手将他引入一个似幻似真的美梦之中……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招架不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换作成年人,穿梭于三种不同的情境之中,只怕处理得更糟些呢。说些实际的吧,人这一辈子最不能亏待的就是自己,不是说要好吃好喝好穿戴,正相反特别要在这些地方留有余地。然后得避免自误和自欺,这点真的很难,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和盘托出,等待一个结果比等待一堆未知要好受些,反正人走着走着最后也只剩了自己。
  •     哪怕以爱的名义,迷失自己的人都是不可爱的。
  •     Extreme ways are back again.
  •     信主以后读这些基督徒作家的书更有触动了~~
  •     狄更斯孤儿情节的又一次绽放。
  •     文学名著能流传至今,固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学魅力。
  •     为了写作业把这本粗略的读完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已经读不下去世界名著了,反正我不太喜欢这个故事,太浪漫主义了点,我也不喜欢Pip这个人…… 还是决定不打分了……
  •     记得最深的一句话。“今天是我们结婚的日子,”比迪忽然兴高采烈地嚷着说,“我嫁给乔啦!”
  •     还不错 是正版书 慢慢看
  •     《Great Expectations》在大陆地区通常译为《远大前程》,这是狄更斯晚年一部思想非常成熟的作品。小说的主线情节大概是说小镇孤儿皮普因为年幼时的一番奇遇,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最终在人生的旅途中(学习成为一位上流社会的绅士),他懂得了如何处理亲情、爱情和友情,懂得了付出与珍惜,懂得了感恩与回报,懂得了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小说的最后,虽然失去了一份丰厚的遗产馈赠,但是他已经获得了融入主流社会的身份,学会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他已经完成了命运之路的逆转。如果看完本书后,你以为这是一本仅仅描写底层孤儿妄想成为资本主义上等人理想幻灭的作品,或者是从金钱的作用来嘲笑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虚伪的作品,那就太逊了!狄更斯给这本书写了两个不同的结局也是亮点之一
  •     版本很多,短评和长评也很有趣!
  •     8.8 接地气的姐夫,那个等结婚的老女人……跑偏的小姐……
  •     狄更斯是个乐观的人。他属于黑夜,但他在寒夜里望着闪闪烁烁的星星,并能以此得到温暖。人性之善是他的信仰,是温暖他的星光。在他笔下,无情的铁面律师动了私情;大奸大恶之人回头是岸;无情之人流露人性的光辉。浪子皮普也会回头,看破迷雾,回归了星光的指引。 社会的黑暗,贫穷的残酷,上流社会的肤浅与做作,虚荣心与逸乐的诱惑,都是狄更斯笔下的人罪。但他同时是一位虔诚的忏悔者,一位回头的浪子。对他施于拯救的却不是宗教,更不是社会地位与财富,而是人性最质朴的善良。 《远大前程》是一首对人性的赞歌。
  •     不知道为什么一边读会一边幻想着自己坐在狄更斯先生的客厅里 托着下巴认真地听他讲故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