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情感教育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532744855
作者:[法]居斯塔夫·福楼拜
页数:417页

作者简介

主人公福赖代芮克·毛漏出身于外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八岁那年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试写过小说和华尔兹舞曲,还跟人学习绘画,但都半途而废。他深深爱上了画商阿尔鲁的妻子。阿尔鲁夫人虽不爱丈夫,但恪守妇道。后来,她终于被毛漏的一片痴情所打动,答应与他约会。时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发了革命。毛漏为了这个约会,没有去参加民众的游行。但阿尔鲁夫人因儿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约。绝望之余,毛漏投入交际花罗莎乃特的怀抱。两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儿子不幸夭折。后来与一直爱恋他的乡下姑娘路易丝共结连理。可是在教堂的广场上,他恰遇路易丝与他的老同学戴洛里耶举行婚礼。毛漏羞愧难当,返回了巴黎。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傍晚,阿尔鲁夫人突然来访,两人万分激动,互诉衷肠。她剪下一缕白发留给毛漏作纪念,与他诀别。

书籍目录

上卷
中卷
下卷

编辑推荐

  本书是福楼拜继《包法利夫人》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弗雷特里克原本是一个善良正直、心怀大志的青年,但在巴黎上流社会虚荣奢靡、尔虞我诈的风气熏陶下,荒废了学业,情操变得低下,最终导致事业与感情上都一事无成。小说与众不同之处是把主人公性格的塑造和命运的描写,同社会变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反映了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瑰丽宏伟的社会画面。  译本序  福楼拜写《情感教育》已在第二帝国最后阶段。书在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版,不到一年,虚有其表的皇帝拿破仑三世就向蕞尔小国普鲁士宣战了。一八七。年九月一日,他在色当向普鲁士投降,法国大乱了。没有人想到《情感教育》。小说写的是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写到一八五一年十二月四日为止,也就是到第二帝国开始出现为止。在今天要找一部反映这一时期的动乱情况的小说,也就只有这么一部《情感教育》。这是唯一可以为马克思的《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O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做出的具体说明。  这部小说的运气很不好。它赶上了普法之战。它的主人公是一被动性人物,在所有虚构的青年之中,他似乎令人最不感兴趣。他本人无光无色,唯一的成就是对付完了法学士考试。然而他有一颗心,他知道廉耻,他知道精神恋爱,尽管他活在四个不同类型的情妇世界,只有一个他最爱。从小说开始,到小说结束,他最多也就是和这位太太在相爱中亲过一次长吻而已。然而他却活在二月革命这样一个大时代,作者为他选择了一个他配不上的大动乱时代。时代压倒了他。读这部小说,我们不免心想:这么一个小可怜虫,搅和在这大时代里,有什么好看的、好说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因人而异和因事而异的消极性人物,在这两三年的大变革中,才有可能让我们看到上层社会各方面的真正嘴脸与丑恶行径。这些都是作者所熟悉的。而他不熟悉的,他就用另外的笔墨掩盖了。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处是暴露资产阶级的原形,达到了毫发毕肖,淋漓尽致的地步。短处是他不熟悉另外一群人,这群人是他受生活限制而无法接触到的。  他写国民军,这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队伍。他写他们抢劫杜伊勒里宫和这个青年被朋友推到智慧俱乐部去竞选而出丑的戏剧。国民军得意非凡,看看阿尔鲁、罗克、余扫乃……这些人扬扬自得的姿态!工人上当了,诗人拉马丁当权了,红旗变成三色旗。最后,拉马丁也丢脸了,换上了军人,而在静静中,一个过去的,庞大的人影在私底下活动着:拿破仑和他的后裔拿破仑三世靠不作声的农民登上了政治舞台。  马克思在他的文章中告诉我们说:“在二月街垒战中产生出来的临时政府,按其构成成分必然是分享胜利果实的各个不同党派的反映。它只能是各个不同阶级间的妥协,这些阶级曾共同努力推翻了七月王朝,但他们的利益是互相敌对的。临时政府中绝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赖德律·洛兰和弗洛孔代表着共和主义小资产阶级,代表共和主义资产阶级的是《国民报》方面的人物,代表王朝反对派的是克莱米约、杜邦·德·累尔等。工人阶级只有两个代表:路易·勃朗和阿尔伯。最后,拉马丁在临时政府中本来是不代表任何现实利益,不代表任何一定阶级的;他体现了二月革命本身,体现了这次总起义及其幻想、诗意、臆想的内容和词句。可是,这个代表二月革命的人物,按其地位和观点看来是属于资产阶级的。”  《情感教育》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全部活动,但是它回避了工人,回避了农民,回避了被血腥镇压的六月革命。福楼拜把现代小说家当作科学家看待,他不能歪曲,他宁可回避。他不回避的是资产阶级整体,从小资产阶级流氓、无赖、娼妓、小知识分子、小商人,直到大资产阶级的企业家、少爷、夫人,他一五一十全告诉我们:事实俱在,他无所用其歪曲,然而,对比之下,却都令人厌烦、腻味、憎恶!  六月起义的场面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高等娼妓罗莎乃特和她抓到手的情人福赖代芮克,到枫丹白露的蜜月旅游。文章忽然变得细腻了。绿色风景掩盖了巴黎的红色血流。然而最后福赖代芮克把他的情妇甩掉了,因为他听到小说中唯一的好人,一个店伙计还是私生子的杜萨笛耶在巷战中受了伤,他要不顾生死去看他。杜萨笛耶这个小资产者站错了队,站在共和国方面,他衷心拥护共和国,参预镇压六月起义,在巷战中自己也受了伤。识时务者为俊杰,他是一个不识时务的年轻小伙子。小说对他称赞道:  “杜萨笛耶同样醉心共和国,因为它(他以为)意味着解放和普遍的幸福。有一天,——十五岁的时候,——在特朗斯诺南街,当着一家杂货铺,他看见有些兵,血淋淋的刺刀,枪柄胶着头发;从那时候起,政府好像不公道的化身,招他怨恨。他有点儿把凶手和宪兵看成一个东西;就他看来,一个侦探等于一个弑父的贼子。地上一切罪恶,他全天真烂漫地归罪于当道;他以一种必然的永久的恨,痛恨当道,这种恨占有他全部的心,敏化他的感受。赛耐喀的大话炫惑他。无论他有罪没有,他的图谋是否可恶,都没有关系!只要他是当道的牺牲者,就应当帮他。”(中卷,第四章)  这种称赞暴露了作者自以为公正的偏倚。赛耐喀被捕了,罪名是政治暗杀,后来由于没有实证,恢复了自由。杜萨笛耶在放他之前表示气忿,痛苦得不得了,他把过失全部归罪到七月政府方面。福楼拜讨厌极了这位严肃到了极点的赛耐喀。他的文字不免流露出来这种心情。后来放出来了,杜萨笛耶请了几个朋友到他家里喝五味酒庆贺:杜萨笛耶有一个书架,“上面放着《拉尚保笛寓言》、《巴黎的秘密》、劳尔万的《拿破仑史》,——在床头中央,镶着一个红木框,贝朗瑞的面孔在微笑!”(中卷,第六章)我们在这里又看到作者的偏见:他把他憎恨的诗人贝朗瑞放在床头红木框里!但是他写一个共和党、一个真正的共和党,一个共和党的义务党员。就是说:自愿为共和国献身的共和主义者。谁在这个时代,能不崇拜诗人贝朗瑞呢?在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肯这样献身的到底是不多的。杜萨笛耶看见人人变节,他恨自己道:“他也许应该加入另一方面,和工人在一起;因为,说到临了,人家答应了他们一堆东西,没有兑现。”(下卷,第一章)  工人灰心了。到第二帝国建立的关键时刻,福赖代芮克(一个没事人)问一个工人道:  “——怎么,不打吗?  穿工人衣服的答他道:  ——为先生老爷们死,我们还不那样蠢!他们自个儿安排拉倒!  一位先生望着关厢的工人,唧哝道:  ——全是流氓,社会主义者!这一次能够把他们收拾干净才好!”(下卷,第五章)  只有杜萨笛耶这个实心眼儿人,在街头群众队伍里:  “他的高大的身材,远远就看得出来,和古希腊石像柱一样,一动不动。  一个领头的警察,三角帽子遮住眼睛,用剑威胁他。  于是,男一位,往前走一步,开始喊着:  ——共和国万岁!  他仰天倒下去,胳膊交成十字。  群众起了一片恐怖的嗥叫。警察拿眼睛在他身上打量了一匝;福赖代芮克张着口,认出是赛耐喀。”  这就是他——杜萨笛耶热爱的好朋友,为他出狱而邀朋友喝五味酒所受的报应!杜萨笛耶被他长期钦佩,而今被成为警官的赛耐喀一剑砍死!福赖代芮克觉得人生完全失去了意义。他离开了这个把自己出卖给帝国的特务。于是下一章以最洁练的文笔写他的行踪道:  “他旅行。  在商船上的忧郁,帐下寒冷的醒寤,对名胜古迹的陶醉,恩爱中断后的辛辣,他全尝到了。  他回来。  他出入社会,又有了别的爱情。”  人总要活着嘛,怎么能不“又有了别的爱情”呐。  这几行引起了读者的特别欣赏。这里概括了多少东西!然而就在这时,普鲁斯特一位现代小说家,却提出异议,认为这几行文字的好处在于空白:在没有说出来的那些话里。我们不想卷入这场争论,我们只指出一点来就行了,其实空白与否,全是一回事。  只是这特别夺目而已。你看,福楼拜怎么样给大投机家党布罗斯盖棺定论吧:  “完了,这充满动荡的存在!他多少次走进公事房,排列数目字,筹划商业,听取报告!多少谎骗、微笑、巴结!因为他欢迎过拿破仑、哥萨克骑兵、路易十八、一八三O年、工人、一切制度,如此爱慕权势,他花钱出卖自己。”(下卷,第四章)  难道有谁不同意福楼拜对这位上层人物做出的这个结论吗?在党布罗斯的老朋友当中,哪一个贵人不是这样过来的?“大多数在场的男子至少侍奉过四个政府;为了保全他们的财产,给自己解除艰难、困苦,或者甚至仅仅由于卑鄙、权力之本能的膜拜,他们宁可出卖法兰西或者人类。”(中卷,第四章)至少,我们看到这里成堆的好朋友出卖好朋友的事:金钱才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只有一个人,是个例外,然而这个店伙计也让铁面无“私”的赛耐喀给送了命。  这样一部小说,福楼拜对他的不成功总是念兹在兹。他寻找他艺术上失败的原因。他一时以为他缺一个尖尖头,他一时相信乔治·桑说的年轻人在这里寻不到安慰。这个情感教育未免太高贵!这个社会变动未免太无情!这个青年主人公太无出息!然而乔治·桑有一句话却说对了:“大家继续在贬你的书。这不妨碍它是一本既美又好的书。公道将随后完成,公道永远是公道。这显然还不是它出现的时辰,或者不如说,出世太早……”(一八七。年一月九日与福楼拜书,引自《乔治·桑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通信集》)不久,她的预言就实现了。在他去世的那一年,邦维尔首先指出它的重要意义道:  “……然而他走得还要远,在《情感教育》里,他必须先期指出未来的存在:我的意思是说,没有小说化的小说,和城市本身一样地忧郁、迷漠、神秘,而且和城市一样以可怖的结尾为满足,唯其结尾并非物质上的戏剧。”(引自他的《杂论集》)  它把现代小说带到一个没有戏剧的社会方面,现代小说的方向。古尔孟极端崇拜这部小说,把它说成是“法国语言最美的小说”(引自他的《风格问题》,第二节)。最反对福楼拜的莫过于都德的儿子赖翁’都德,然而他却认为《情感教育》是十九世纪一部美丽而又影响文坛的小说。(引自他的《愚蠢的十九世纪》)舆论开始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译本被收入《万有文库》和《包法利夫人》并列。大家开始公认它以最有力的具体的典型形象证实马克思的《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而且这是唯一的一本伟大小说,写出这个资产阶级的各阶层,在这一动荡年月所完成的奇迹:原形毕现!这里只有一个可怜人值得同情,然而他是一个私生子,一个无父无母的苦孩子,一个店伙计,被他所尊重的人害死!  李健吾  一九八0年四月

前言

  福楼拜写《情感教育》已在第二帝国最后阶段。书在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版,不到一年,虚有其表的皇帝拿破仑三世就向蕞尔小国普鲁士宣战了。一八七。年九月一日,他在色当向普鲁士投降,法国大乱了。没有人想到《情感教育》。小说写的是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写到一八五一年十二月四日为止,也就是到第二帝国开始出现为止。在今天要找一部反映这一时期的动乱情况的小说,也就只有这么一部《情感教育》。这是唯一可以为马克思的《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O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做出的具体说明。  这部小说的运气很不好。它赶上了普法之战。它的主人公是一被动性人物,在所有虚构的青年之中,他似乎令人最不感兴趣。他本人无光无色,唯一的成就是对付完了法学士考试。然而他有一颗心,他知道廉耻,他知道精神恋爱,尽管他活在四个不同类型的情妇世界,只有一个他最爱。从小说开始,到小说结束,他最多也就是和这位太太在相爱中亲过一次长吻而已。然而他却活在二月革命这样一个大时代,作者为他选择了一个他配不上的大动乱时代。时代压倒了他。读这部小说,我们不免心想:这么一个小可怜虫,搅和在这大时代里,有什么好看的、好说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因人而异和因事而异的消极性人物,在这两三年的大变革中,才有可能让我们看到上层社会各方面的真正嘴脸与丑恶行径。这些都是作者所熟悉的。而他不熟悉的,他就用另外的笔墨掩盖了。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处是暴露资产阶级的原形,达到了毫发毕肖,淋漓尽致的地步。短处是他不熟悉另外一群人,这群人是他受生活限制而无法接触到的。  他写国民军,这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队伍。他写他们抢劫杜伊勒里宫和这个青年被朋友推到智慧俱乐部去竞选而出丑的戏剧。国民军得意非凡,看看阿尔鲁、罗克、余扫乃……这些人扬扬自得的姿态!工人上当了,诗人拉马丁当权了,红旗变成三色旗。最后,拉马丁也丢脸了,换上了军人,而在静静中,一个过去的,庞大的人影在私底下活动着:拿破仑和他的后裔拿破仑三世靠不作声的农民登上了政治舞台。  马克思在他的文章中告诉我们说:“在二月街垒战中产生出来的临时政府,按其构成成分必然是分享胜利果实的各个不同党派的反映。它只能是各个不同阶级间的妥协,这些阶级曾共同努力推翻了七月王朝,但他们的利益是互相敌对的。临时政府中绝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赖德律·洛兰和弗洛孔代表着共和主义小资产阶级,代表共和主义资产阶级的是《国民报》方面的人物,代表王朝反对派的是克莱米约、杜邦·德·累尔等。工人阶级只有两个代表:路易·勃朗和阿尔伯。最后,拉马丁在临时政府中本来是不代表任何现实利益,不代表任何一定阶级的;他体现了二月革命本身,体现了这次总起义及其幻想、诗意、臆想的内容和词句。可是,这个代表二月革命的人物,按其地位和观点看来是属于资产阶级的。”  《情感教育》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全部活动,但是它回避了工人,回避了农民,回避了被血腥镇压的六月革命。福楼拜把现代小说家当作科学家看待,他不能歪曲,他宁可回避。他不回避的是资产阶级整体,从小资产阶级流氓、无赖、娼妓、小知识分子、小商人,直到大资产阶级的企业家、少爷、夫人,他一五一十全告诉我们:事实俱在,他无所用其歪曲,然而,对比之下,却都令人厌烦、腻味、憎恶!  六月起义的场面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高等娼妓罗莎乃特和她抓到手的情人福赖代芮克,到枫丹白露的蜜月旅游。文章忽然变得细腻了。绿色风景掩盖了巴黎的红色血流。然而最后福赖代芮克把他的情妇甩掉了,因为他听到小说中唯一的好人,一个店伙计还是私生子的杜萨笛耶在巷战中受了伤,他要不顾生死去看他。杜萨笛耶这个小资产者站错了队,站在共和国方面,他衷心拥护共和国,参预镇压六月起义,在巷战中自己也受了伤。识时务者为俊杰,他是一个不识时务的年轻小伙子。小说对他称赞道:  “杜萨笛耶同样醉心共和国,因为它(他以为)意味着解放和普遍的幸福。有一天,——十五岁的时候,——在特朗斯诺南街,当着一家杂货铺,他看见有些兵,血淋淋的刺刀,枪柄胶着头发;从那时候起,政府好像不公道的化身,招他怨恨。他有点儿把凶手和宪兵看成一个东西;就他看来,一个侦探等于一个弑父的贼子。地上一切罪恶,他全天真烂漫地归罪于当道;他以一种必然的永久的恨,痛恨当道,这种恨占有他全部的心,敏化他的感受。赛耐喀的大话炫惑他。无论他有罪没有,他的图谋是否可恶,都没有关系!只要他是当道的牺牲者,就应当帮他。”(中卷,第四章)  这种称赞暴露了作者自以为公正的偏倚。赛耐喀被捕了,罪名是政治暗杀,后来由于没有实证,恢复了自由。杜萨笛耶在放他之前表示气忿,痛苦得不得了,他把过失全部归罪到七月政府方面。福楼拜讨厌极了这位严肃到了极点的赛耐喀。他的文字不免流露出来这种心情。后来放出来了,杜萨笛耶请了几个朋友到他家里喝五味酒庆贺:杜萨笛耶有一个书架,“上面放着《拉尚保笛寓言》、《巴黎的秘密》、劳尔万的《拿破仑史》,——在床头中央,镶着一个红木框,贝朗瑞的面孔在微笑!”(中卷,第六章)我们在这里又看到作者的偏见:他把他憎恨的诗人贝朗瑞放在床头红木框里!但是他写一个共和党、一个真正的共和党,一个共和党的义务党员。就是说:自愿为共和国献身的共和主义者。谁在这个时代,能不崇拜诗人贝朗瑞呢?在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肯这样献身的到底是不多的。杜萨笛耶看见人人变节,他恨自己道:“他也许应该加入另一方面,和工人在一起;因为,说到临了,人家答应了他们一堆东西,没有兑现。”(下卷,第一章)  工人灰心了。到第二帝国建立的关键时刻,福赖代芮克(一个没事人)问一个工人道:  “——怎么,不打吗?  穿工人衣服的答他道:  ——为先生老爷们死,我们还不那样蠢!他们自个儿安排拉倒!  一位先生望着关厢的工人,唧哝道:  ——全是流氓,社会主义者!这一次能够把他们收拾干净才好!”(下卷,第五章)  只有杜萨笛耶这个实心眼儿人,在街头群众队伍里:  “他的高大的身材,远远就看得出来,和古希腊石像柱一样,一动不动。  一个领头的警察,三角帽子遮住眼睛,用剑威胁他。  于是,男一位,往前走一步,开始喊着:  ——共和国万岁!  他仰天倒下去,胳膊交成十字。  群众起了一片恐怖的嗥叫。警察拿眼睛在他身上打量了一匝;福赖代芮克张着口,认出是赛耐喀。”  这就是他——杜萨笛耶热爱的好朋友,为他出狱而邀朋友喝五味酒所受的报应!杜萨笛耶被他长期钦佩,而今被成为警官的赛耐喀一剑砍死!福赖代芮克觉得人生完全失去了意义。他离开了这个把自己出卖给帝国的特务。于是下一章以最洁练的文笔写他的行踪道:  “他旅行。  在商船上的忧郁,帐下寒冷的醒寤,对名胜古迹的陶醉,恩爱中断后的辛辣,他全尝到了。  他回来。  他出入社会,又有了别的爱情。”  人总要活着嘛,怎么能不“又有了别的爱情”呐。  这几行引起了读者的特别欣赏。这里概括了多少东西!然而就在这时,普鲁斯特一位现代小说家,却提出异议,认为这几行文字的好处在于空白:在没有说出来的那些话里。我们不想卷入这场争论,我们只指出一点来就行了,其实空白与否,全是一回事。  只是这特别夺目而已。你看,福楼拜怎么样给大投机家党布罗斯盖棺定论吧:  “完了,这充满动荡的存在!他多少次走进公事房,排列数目字,筹划商业,听取报告!多少谎骗、微笑、巴结!因为他欢迎过拿破仑、哥萨克骑兵、路易十八、一八三O年、工人、一切制度,如此爱慕权势,他花钱出卖自己。”(下卷,第四章)  难道有谁不同意福楼拜对这位上层人物做出的这个结论吗?在党布罗斯的老朋友当中,哪一个贵人不是这样过来的?“大多数在场的男子至少侍奉过四个政府;为了保全他们的财产,给自己解除艰难、困苦,或者甚至仅仅由于卑鄙、权力之本能的膜拜,他们宁可出卖法兰西或者人类。”(中卷,第四章)至少,我们看到这里成堆的好朋友出卖好朋友的事:金钱才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只有一个人,是个例外,然而这个店伙计也让铁面无“私”的赛耐喀给送了命。  这样一部小说,福楼拜对他的不成功总是念兹在兹。他寻找他艺术上失败的原因。他一时以为他缺一个尖尖头,他一时相信乔治·桑说的年轻人在这里寻不到安慰。这个情感教育未免太高贵!这个社会变动未免太无情!这个青年主人公太无出息!然而乔治·桑有一句话却说对了:“大家继续在贬你的书。这不妨碍它是一本既美又好的书。公道将随后完成,公道永远是公道。这显然还不是它出现的时辰,或者不如说,出世太早……”(一八七。年一月九日与福楼拜书,引自《乔治·桑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通信集》)不久,她的预言就实现了。在他去世的那一年,邦维尔首先指出它的重要意义道:  “……然而他走得还要远,在《情感教育》里,他必须先期指出未来的存在:我的意思是说,没有小说化的小说,和城市本身一样地忧郁、迷漠、神秘,而且和城市一样以可怖的结尾为满足,唯其结尾并非物质上的戏剧。”(引自他的《杂论集》)  它把现代小说带到一个没有戏剧的社会方面,现代小说的方向。古尔孟极端崇拜这部小说,把它说成是“法国语言最美的小说”(引自他的《风格问题》,第二节)。最反对福楼拜的莫过于都德的儿子赖翁’都德,然而他却认为《情感教育》是十九世纪一部美丽而又影响文坛的小说。(引自他的《愚蠢的十九世纪》)舆论开始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译本被收入《万有文库》和《包法利夫人》并列。大家开始公认它以最有力的具体的典型形象证实马克思的《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而且这是唯一的一本伟大小说,写出这个资产阶级的各阶层,在这一动荡年月所完成的奇迹:原形毕现!这里只有一个可怜人值得同情,然而他是一个私生子,一个无父无母的苦孩子,一个店伙计,被他所尊重的人害死!  李健吾  一九八0年四月

内容概要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生于法国西北部卢昂城的一个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剖析的痕迹。1841年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1843年他在法科考试中失败,次年又突发神经官能症,从此中断学业,常年住在父母的克鲁瓦塞庄园,期间他开始尝试创作长篇小说。1846年福楼拜的父亲和妹妹卡罗莲去世,福楼拜将妹妹的女儿接到自己身边,尽心照顾母亲和外甥女,终身未娶。1880年5月8日,他因患脑溢血去世。
福楼拜是继巴尔扎克、斯汤达之后19世纪法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三位杰出代表。他在艺术上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所谓"纯客观"的艺术,丰富和发展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短篇小说《淳朴的心》,剧本《女性》等。

章节摘录

  一八四0年九月十五日,将近早晨六点钟,“孟特漏市”快要启碇,在圣拜尔纳码头前,正一团一团往上冒烟。  好些人喘着气赶来;好些桶,好些缆索,好些盛布的筐子妨碍行走,水手们任谁也不答理,大家挤做一堆;包裹高高积在两个明轮罩中间,水蒸气发出的嘘嘘响声溜出铁皮,一片灰白的雾包住了一切,蒸汽声淹没了喧嚣,同时钟在前面响个不停。  轮船终于开了;栈房船坞和工厂林立的两岸,好像展开的两条宽带子一闪一闪落在后面。  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长头发,胳膊底下夹着一本画册,动也不动站在船舵附近。隔着雾,他打量着一些他不知道名称的钟楼、建筑;随后,他朝圣·路易岛、老城、圣母院望了最末一眼。不久,巴黎消失了,他长叹了一口气。  福赖代芮克·毛漏先生,新近中学毕业,在进法科以前,回到劳让,必须忍受两个月的罪。他母亲事先给了他一笔少到不可再少的路费,打发他到勒·阿弗尔去看一个叔叔,指望儿子有一天得到他的遗产;他昨天才从那边回来,因为不能够在京城逗留,他就选了最长的路线回到故乡,弥补他的遗憾。  骚乱平静下来,人人有了位子。有些人站着,围住蒸汽机取暖,同时,烟筒以一种迟缓有节奏的喘吼,吐出缕缕的黑烟;铜皮上面流着碎小的露滴。由于一种内在的微微震动,甲板颤栗着,两只轮子迅速旋转,打着水。  河岸两旁是些沙滩。一路遇见的是:一些载木的筏子,在浪花回旋之下,一上一下起伏着,一个男子在一条没有帆的船上坐着钓鱼;随后,漫无定向的雾散了,太阳出来,沿着塞纳河右岸的小山渐渐低了,同时对岸较近处又涌起一座小山。  绿树覆盖着山岗,一幢幢意大利式屋顶的低矮房合隐没其间,屋子周围是一座座斜坡形的小花园,新砌的围墙、铁栅栏、草坪、花房和种着天竺葵的花盆把小花园互相隔开,这些花盆相间有序地摆放在肘子可以倚靠的花坛上。瞥见这些娇媚的居宅这样雅静,有些人未尝不想做做它们的主人,直到咽气的那天,始终有一个好台球桌、一只游艇、一个女人或者其他什么梦想。航行的崭新的愉快,容易引起披肝沥胆的言行。小戏子已经开始他们的诙谐了。许多人唱着歌。大家觉得快活。小杯的酒斟了上来。  福赖代芮克想着那边他要住的屋子、一出戏的梗概、若干图画的题材、若干未来的热情。他觉得那配得上他优越灵魂的幸福迟迟不来。他默诵一些忧郁的诗歌;他在甲板上快步走动;他一直走到头,来到钟旁边;——在一群船客和水手中央,他看见一位先生向一个乡下女人讲些风月话儿,一边拿手玩弄她戴在胸前的金十字架。这是一个四十岁左右,头发鬈曲的快活佬。他壮实的腰身撑满一件长黑绒上衣,在他细麻布的衬衫上闪烁着两颗碧玉,宽大的白裤垂向一双怪样的俄罗斯皮红靴,靴上面画着蓝花纹。  福赖代芮克的出现并不妨害他。他好几次转过身子望他,挤眉弄眼地问他;后来他拿雪茄送给周围所有的人。但是,不用说,他同这群人待腻了,他走向更远的地方。福赖代芮克跟随着他。  起先谈话只不过是烟草不同的种类,随后自自然然就转到女人身上。穿红靴的这位先生帮年轻人指点了好些路数。他搬出好些原则,搀上一些逸闻,拿自己做例,用一种老长辈的声调侃侃而谈,还带着一种逗人开心的放荡的天真。  他是共和党;他出过远门;他熟识戏院、饭馆、报纸的内幕和所有著名的艺术家,而且亲亲热热地叫起他们的名字,福赖代芮克不久就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他加以奖励。  不过他停住谈话去观察烟筒管,接着他很快就嘟嘟哝哝地说出来一个长长的推算,打算知道“活塞每分钟抽动若干次,每次应当有多少时间,等等”。——数目找到了,他就尽情来赞美风景。能够把事务丢在一边,他感到快乐。  福赖代芮克对他怀着一种敬意,非常想知道他的名姓。不识者一口气不停地答道:  ——雅克·阿尔鲁,“工艺”的老板,孟马尔特大街。  一个便帽滚着一道金线的听差走来向他道:  ——先生可以下去吗?小姐哭了。  他走了。  “工艺”是一种综合性的机构,包含一个画报和一家画铺。福赖代芮克见过这个名称,有好几次,在故乡书店陈列的大广告牌上,雅克·阿尔鲁的名字赫然显露。  太阳笔直射下,把桅杆的铁箍、船栏杆的包皮和水面全都照亮了;船头把水面切成两道纹路,一直伸展到田边。每到河拐弯的地方,就见一模一样的一排淡灰的白杨。田野全是空的。天上停着一小块一小块白云,——隐隐约约地散开,船的进行似乎也显得懒洋洋的了,旅客的容貌也越发无精打采了。  除掉头等舱的几位绅士,此外就是些工人、买卖人和他们的一家大小。当时旅行讲究穿着肮脏,所以他们几乎全都戴着旧的希腊瓜皮帽,或者褪了色的帽子,穿着在写字台边蹭来蹭去蹭破了的窄黑上装,或者店里披着太久因而纽扣绽了口的短大衣;这里那里,翻领的背心露出一件被咖啡弄污了的布衬衫;假金的别针结住褴褛的领带;鞋底缝上的皮带拢紧布鞋,两三个无赖拿着盘皮条的竹杖,乜斜着眼睛看人,有些家长睁大了眼睛,问东问西。他们站着或者蹲在他们的行李上面说话;有些人靠住角落睡觉;有几位吃着东西。胡桃壳子、纸烟头儿、梨皮、包在纸里猪肉的残余,把甲板弄脏了;三个穿着工人衣服的乌木匠人,逗留在酒阁子前面;一个衣衫褴褛的拉竖琴的,拄着他的乐器在休息;不时可以听见炉子里头煤的响声,一声呼喊,一声笑;船长站在驾驶台上,停也不停从这个明轮罩走向另一个。福赖代芮克打算回到他的座位,推开头等舱的栅栏门,惊动了两位携狗的猎户。  活像一座天神出现:  她独自一人坐在凳子当中;至少,他是眼花缭乱了,他什么人也看不清了。就在他走过去的时候,她抬起了头;他不由自已弯下肩膀;他走远了些,便站在同一方向,看着她。  她戴着一顶大草帽,上边的玫瑰色带子在她后面迎着风舞动。她那两边分开的黑头发绕着她长眉的尖梢,低低垂下来,好像多情地贴住她长圆的脸庞。她的印着豌豆的轻罗袍摊开着,有许多皱裥。她正在刺绣什么东西;她笔直的鼻子,她的下巴,她的全身,衬着碧空清清楚楚。  因为她老那样坐着,他就往右转转,往左转转,掩饰自己的行动;随后,他靠近她凳子旁边放着的小伞站住了,假装观看河上的货船。  他从来没有见过她棕色皮肤的那种光泽,她身段的那种诱惑,更没见过阳光透照着的她手指的那种纤丽。他凝目端详着她的针线筐,好像一件了不得的东西。她姓什么?她住在哪儿?她的生平?她的过去?他希望看看她房屋的家具,所有她穿过的袍子、她交接的朋友;在一种更深切的羡嫉之下,在一种无边无涯的痛苦的好奇之中,就是肉体的占有欲望也消失了。  一个黑女人,头上包着一条绸幅出现了,她牵着一个已然长大了的小女孩子。小孩子才醒来,眼里滚着泪。她把她抱在她的膝头。“小姐眼看七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乖;她妈不会爱她了,大人过分纵容她淘气了。”听见这些话,福赖代芮克好不高兴,活像他有所收获,有所发现。  他心想她是安达卢西亚人,说不定是殖民地的白种人;她从群岛带来这个黑女人?  一条堇绦长围巾放在她背后船边包铜的栏杆上。一定有许多次,在海上,每当潮湿的夜晚,她用来围起她的腰,盖住她的脚,在里面睡觉来的!然而,流苏往下坠,一点一点滑着,眼看就要掉进水里去了。福赖代芮克跳过去,一下子把它截住。她向他道:  ——谢谢你,先生。  他们的眼睛遇在一起。  阿尔鲁老爷在梯口出现了,喊道:  ——太太,你收拾好了吗?  玛尔特小姐向他跑去,钩住他的脖子,摸着他的胡须。一架竖琴的声音响了起来,她要看演奏;不久,黑女人领着弹琴的人进了头等舱。阿尔鲁认出他是一个老模特儿来;他用单数第二人称招呼他,使在座的人大吃一惊。最后,弹琴的人把长头发甩到肩膀后面,伸开胳膊,开始弹奏起来。

图书封面


 情感教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終於看完福樓拜的《情感教育》,費時近一個月──非長篇大論,純粹敝人閱讀龜速。主角福賴代芮克,周旋於四個女人之間。雖不及《包法利夫人》深刻,也不如〈一顆簡單的心〉動人,但許多地方寫得生動有趣,文字有血有肉,結尾尤其迷人。跨越時代的藩籬,文化的隔閡。容我於此節錄,全書最喜歡的一段:你的形態,你的些微動作,我全覺得在人世有一種超人的重要。我的心好像塵土,在你的步子後邊飛揚。你對於我的作用,好比一片月光,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一切是香,是柔柔的影子,是白,是無限;對於我,你的名字含有靈同肉的快樂,我重複著你的名字,想用我的嘴唇吻你的名字。我不往以外想了。我所想的阿爾魯夫人,就是你日常的模樣,帶著她的兩個孩子,溫柔,嚴肅,耀眼似地美麗,而且那樣良善!這個形象消滅了此外一切的形象。我用得著往那上面想!因為我心裡永遠留著你的聲音的音樂和你的眼睛的光輝。
  •     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速读年代,大家都喜欢看什么样的文本?很多人认为,综合的看,适合微信传播的长度是比较适宜的,因为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大众传播的新渠道,和朋友圈作为小众但扩散性很强的传播渠道,是最能起到广告的作用,获得变现的形式。于是乎,连写小说都追求微小说,以短为美。七八百字,一千五以内,是比较适宜的,我有个朋友,专门研究微信上写小说,他花费了很多匠心,谋篇布局,如何让短小精悍与语言的优美性兼具,如何让人保持阅读的好奇心,于是他执着于魔幻现实主义。但是他的公号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关注度,阅读量遇到了瓶颈。可能大部分人对于文学本身不感冒,真正的文艺青年屈指可数,再可能信息爆炸的年代,没有花大力气进行推广,他的文章不可能占据流量的好位置。再或者,故事本身并没有优秀到一枝独秀,占据了这个小众市场的头档。除了他,我也查看了很多的文学类公号,有一些以诗歌为主,有一些以介绍国外文学为主,还有一些,试图以互动为主,籍籍无名者为多,没做出成绩的也是他们。他们统一迎合了当下以短平快为美的速读风格,却未能如愿变现。在这个极端的情况的对比下,长篇,细节铺陈和描摹,这类的书籍会给人的阅读体验带来怎样的违和感?福楼拜的这部小说给我带来了这样的违和感。我由衷赞叹福楼拜在细节上的雕琢,如同一个时代的录像机,他细致入微的描写了一个时代的风景。歌舞升平的巴黎,当地人虚荣,重视物质,艺术被腐化,外省人无限艳羡,渴望跻身名流,使用种种手段…交际花,律师,伪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学生,政治名流,如果想要了解那个时代,去看福楼拜是比看历史来得更真实的方式,就像了解清朝,要看红楼梦一样。福楼拜十分认真,刻画了那个时候的人物风俗,朝花夕落,从巴黎街头消失的光影,路边匆匆的旅人,他如此细腻,如此认真,不禁让人十分感动。又同时让我这双适应了速读的眼睛,一目十行的眼睛,十分的不习惯。经典对应着慢读,我必须耐着性子,放慢脚步,徜徉在他搭建的世界里,看看每一个人,长相,衣帽鞋袜,身姿,口头禅,必须慢下来,才能跟随这些人一起去看看巴黎,巴黎的上层社会,中层社会和底层社会。从高处跌落的人的命运急剧变化,从低处升起的人的欲念,必须慢下来,才能看到那些人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心底隐藏着什么,渴望着什么,高洁的地方在哪里,伪善的一面是什么样子。慢慢从书里看到一个逝去的世界。当我耐着性子慢下来,原来那些似乎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离我十分遥远的事情,却又是那么的熟悉。当下这个世界,混杂着书里描写到的世界,因为总有一样的美好,也有一样可恶的人。我如走马观花,匆匆到了福楼拜开启的世界里转了转。我感觉到福楼拜这样的名流大家,不仅对人情世俗,对人的内心,还对艺术,政治,历史,均有着很多的了解。书里人物的口中,说着的政治观点,艺术观点,大概也是福楼拜耳濡目染的。他笔下触及的人心理活动,也大概是亲身所感,或者身边挚友所为…如若不是有诸多的知识积累和洞察世事的修为,又怎能完成这样的作品?写书,本质上是智力创造。一个人大概要看遍世间风景,才能懂得这些风景,尤其是人心里所想,所感,所渴望。据说福楼拜一生没有结果,浪荡天涯,我读情感教育,经常从男主身上看到他的影子…回头看,那些速读,会让人失去多少领略的空间!会让人看不见多少东西?那些速读类的观点,不够深入,会形成怎样的误导?反思我自己确实耐心不够,从前看约翰克里斯朵夫,也是一本很好的了解当时风貌的书,由于我的急躁,被男主人公又冲动又纠结的性格弄得半点兴致也没有,导致一直没有看完。看过了的那些情节,那些主人公在黑夜里纠结不清,遇到同类时的欣喜若狂,那些感受却应在了心上……今后,多一点耐心吧,对待大家的文学作品。是为自勉。
  •     能不能帮帮我写一下阿尔努夫人的人物形象?毕业论文 麻烦大家了 不知道从何写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完突然想起《罗亭》
  •     白露
  •     觉得这书好难读,我只是个后现代的小孩子啊//越看越烦,过段时间再看吧//第二遍,还是进入不了——每一个片段都好得不得了,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支撑你从头不歇气地读到尾//读一段,去干点别的,又看几行。这样的节奏,才能感觉到它的无限美好
  •     受不了翻译,对于福楼拜也到此为止了
  •     福楼拜的初恋~大手笔
  •     这种小资文艺男设定感觉似曾相识太多个了 都是性格上的温柔犹豫无形中的见证历史变迁…有点遗憾的弃了
  •     真是,太厉害了。。我觉得名字换成《小说的艺术》也成嘛,技艺太精湛,无法直视。。这才是小说啊,这才是小说的“理型”啊。。
  •     反正福楼拜的作品我都爱。我心裡永遠留著你的聲音的音樂和你的眼睛的光輝。 明明都是悲剧,我却没有机会读一读情感教育。
  •     对于法国历史不熟悉的我来说,看这本书真是阻碍重重。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小说人物间的对话真是太奇怪了,本该由人物完成的对话,有点地方却硬生生地拽出来,由叙述者来完成了。不懂是福楼拜的问题还是李健吾的问题。
  •     条姐
  •     当我们在说“幻灭”的时候,我们并不真正遵守它的意思,真的幻灭只会让人放下、醒悟,过去心不可得。只有妄执实有的人才会在说这个词的时候伤感。如果你的理性不够坚实,那么愚蠢必占主导,而理性又往往会在事后梦里说梦,福楼拜们和他的读者们就是这样的人。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既害怕又欲罢不能。怕被愚蠢主宰,但又放不下。
  •     对不起,我只是一个柔软庸常之人。
  •     作为司汤达、巴尔扎克和莫泊桑、左拉之间承上启下的一代,福楼拜就像他所塑造的主角一样,是个永远不接受生活所示模样的纯粹的浪漫主义者。莫罗这种人从不可能在现实中获得幸福,因为他完全被动的性格,还因为某些时刻,在现实中找不到生活同一性的那些时刻,回忆就变作了他私人的宗教吧。C'est un livre sur rien.
  •     也许生活只有在巴黎才能达到这样的极致,然而即便如此,爱情也不过是一张薄纸,幸运的人透过它看到朦胧的美,然后任凭时间撕裂它,任凭日常生活切碎它
  •     讀完《情感教育》。平靜,冷對,馬上抽身而不猶疑,看來我已過了激情過盛的年紀。我只知巴爾扎克遠博於福婁拜,但若論尖度,《情感教育》在《高老頭》之上。包法利很好,可惜她是夫人,不及《情感教育》陽氣,不是剛陽,而是一種墮落而想不開的陽氣。是那些立志當偽文青之徒的教科書。
  •     比《包法利夫人》更有野心。但不知为何,中间大段总读不进去,甚至有的情节读不懂,注释也看不懂。。。已下载某英译本
  •     教师要有“容错”的心胸,留给学生改过的时间和空间。有了这样的教育反思,“吃一堑”才会真正让教师“长一智”,从而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行为。
  •     「這位共和黨人嚴厲地統治他們。他是理論家,僅僅著重群眾,並不憐恤個人。」
  •     看得好乱好迷糊,德洛里耶是一直模仿着弗雷德里克吗
  •     李健吾的译本是我最喜爱的译本
  •     爱,被爱,迷恋,得不到到的爱。。。你的爱是哪一种?
  •     立意确实高于《包法利夫人》。第三卷是=口=着看完的,心都凉了……好在结尾还算温和
  •     在读,福楼拜也是一个爱写自己的人啊,逛青楼搞一身病的人也可以是yy高手
  •     看到最近有一点感觉了……之前觉得描写好繁琐。 但是男主明显谁也不爱,只是爱着自己的幻想而已。这样的男人,只能孤独一生了。
  •     我欲望太少,但得到得更少。
  •     比包法利好看耶
  •     又狗血又好看!我最近好爱看这种狗血的剧情哦!
  •     福楼拜的小说只能用精美来形容。
  •     不评分,现在的年纪还读不出太多内容。
  •     “好,我呀,我倒愿爱一个人,老是一个人。”杜萨笛耶是里面最可爱的人,福赖代芮克则实现了这个理想。就这样爱着好了,直到永远。
  •     情节线虽多但转换自然,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社会背景真实精彩
  •     译文陈旧。
  •     只能算是翻过了
  •     1840s资产阶级的日常
  •     读不下去
  •     幸福是永远也不可能在谎言、焦虑和内疚中找到的。我的心好像尘土,在你的步子后边飞扬。
  •     古典語言講現代性故事。暗流洶湧,唉。
  •     福楼拜借两个男人表达了终极意义上的悲观:理想的爱情、热烈的欲望、可耻的野心以及懊悔的天真全部都是虚空。政治和艺术,革命和阶级,没有哪一样可以拯救这个冲向现代的即将分崩离析的世界。
  •     每一次读完长篇小说总感觉又是经历了一次人生,那些动荡的社会和女人的欲望迟迟的萦绕在刚读过时的脑海,人生就那么不小心就虚度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青春。
  •     讲一个不敢爱不敢恨的人,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有点泄气。不如包法利夫人精彩,此书中人物是无激情,包法利夫人是激情旺盛,正好对比。可能是福楼板本人的两面,不过他应该更似包法利夫人
  •     卡夫卡在给鲍威尔的信中说:“然而《情感教育》却是一本多少年来使我感到亲近的书,达到这种亲切程度的人顶多也不过二三个而已;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打开它,它就使我震惊,使我欲罢不能,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这位作家的精神上的孩子,即使是个可怜的、愚钝的孩子。” 几欲放下,为了这段话还是坚持读完了。感谢卡夫卡,多谢福楼拜
  •     [SH/4105]I565.44/3242-56|王文融那版译文通顺多了。
  •     还是在高一的时候,因为卡夫卡的一段话读完了这本书。
  •     读完包法利夫人,十分想系统的看福楼拜的作品。作为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值得好好研究。
  •     李健吾的译文让现在的读者看着特费劲,一句话看好几遍也抓不住意思。不喜欢这个译本。
  •     不得不说长舒了一口气。不大习惯福楼拜的叙事方式
  •     冰冷的语言雕琢出的瑰丽梦境,这是(对)写作者难以抗拒的诱惑
  •     文字之美,一种在皮,如普鲁斯特,写宴会,写梦魇,其美自不必说。一种在骨,如福楼拜,写厕所写水池都美。李健吾翻译加分。
  •     人民动荡却不曾获得权力,书里的言情倒不显得重要了。法国夫妻分别拥有各自财产,所以才情妇盛行吧。
  •     一本读了很久才读完的书,像迷宫一样,走出来,最后才发现它的美。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