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弗兰肯斯坦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532741724
作者:[英]玛丽·雪莱
页数:231页

作者简介

玛丽·雪莱(1797-1851),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一八一八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这个被称为活跳尸的故事多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拥有众多为之痴迷的读者和观众。小说主角弗兰肯斯坦是个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生物学家,他怀着犯罪心理频繁出没于藏尸间,尝试用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拼凑成一个巨大人体,当这个怪物终于获得生命睁开眼睛时,弗兰肯斯坦被他的狰狞面目吓得弃他而逃,他却紧追不舍地向弗兰肯斯索要女伴、温暖和友情;接踵而至的更是一系列诡异的悬疑和命案……

编辑推荐

  玛丽·雪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本书是她的第一部作品,由于本小说颇受读者青睐,并被改编成戏剧。二十世纪初以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数十部电影,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这部小说在英美等国仍长盛不衰,成为频频再版、拥有广泛读者的一部小说,玛丽·雪莱也因此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书现已被西方文学界公认为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叙写了一个无名氏科学怪物自出生之日起便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因而奋起反抗主人、反抗社会的故事,揭露了统治阶级欺压人民的罪恶,歌颂了被压迫者的反叛精神。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Frankenstein

内容概要

玛丽·雪莱(1797-1851),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一八一八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章节摘录

  前言  本书作者玛丽·雪莱(1797—1851)是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珀西 ·雪莱的第二位妻子。她的父亲威廉·戈德温及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均为英国十八世纪末的著名政论家。玛丽自幼博览群书,对当时的浪漫派诗歌及哥特式的小说颇有研究。她容貌出众,气质不凡。一八一四年夏,珀西·雪莱携妻子哈丽特造访戈德温,与玛丽一见钟情。后来两人不顾众人的反对私奔。他们先后旅居法国、瑞士,于一八一六年九月返回伦敦。不久,哈丽特自杀身亡,同年十二月,玛丽与雪莱正式结婚。  玛丽·雪莱一生坎坷,曾数度遭到家庭不幸。她的同父异母的妹妹范妮自杀而死,她的三个孩子亦先后死去;更为不幸的是,一八二二年七月八日,当她与雪莱在意大利度夏时,雪莱在划船中突遇风暴,不幸溺水身亡。  一八二三年,玛丽·雪莱由意大利返回英国。这时,她在文坛上已很有名气。她的第一部作品,小说《弗兰肯斯坦》颇受读者青睐,并被改编成戏剧。二十世纪初以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数十部电影,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这部小说在英美等国仍长盛不衰,成为频频再版、拥有广泛读者的一部小说,玛丽·雪莱也因此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弗兰肯斯坦》现已被西方文学界公认为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玛丽·雪莱的其它作品,如历史小说《瓦尔珀加》和《最后一个人》等均获得成功。  玛丽·雪莱于一八五一年二月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小说《弗兰肯斯坦》叙写了一个无名氏科学怪物自出生之日起便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因而奋起反抗主人、反抗社会的故事,揭露了统治阶级欺压人民的罪恶,歌颂了被压迫者的反叛精神。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现代机器和现代工业,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资产阶级成了社会的统治阶级。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使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成为农村中的雇佣工人,遭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一七八九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进一步激化了英国的社会矛盾,争取自由、平等的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各种革命组织,如伦敦通信协会(London corresponding society)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建立起来。革命者散发传单、讨论社会变革、鼓动广大劳苦大众走法国大革命的道路,起来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面对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英国政府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措施。突出的例子便是“彼德卢惨案”——一八一九年,曼彻斯特的劳工举行群众集会,要求政治改革;政府派兵镇压,打死打伤示威群众数百人。  玛丽·雪莱十分关心法国大革命,并深深同情英国的民主运动。她怀着极大的热情系统地研读了当时著名激进派政论家托马斯·佩恩、威廉· 戈德温等人有关法国大革命的论著,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她痛恨暴政,蔑视权贵,深深同情被压迫者的悲惨遭遇。她的《弗兰肯斯坦》便是以当时英法等国社会为背景,真实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热情讴歌了被压迫者的反叛精神。  小说主人公之一,生物学家维克托·弗兰肯斯坦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研究。他试图征服死亡,创造一种新的生命。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发现了创造生命的秘诀。他从住地附近的藏尸间采集来各种死尸肢体,在一间极其秘密的斗室中,怀着犯罪的心理,制作了一具八英尺高的人体。  通过数月夜以继日的努力,维克托终于在一个阴沉的夜里使他的创造物睁开了眼睛。然而,维克托创造生命的动机是自私的——他欲以新生命的创造者自居,要世人对他感恩戴德。他的自私动机注定了他实验的失败。当他发现他的创造物面目丑陋,如同怪物时,便无情地遗弃了他,拒绝履行主人的职责。怪物尽管生来丑陋,但他是无辜的;既然被创造出来,就应该受到社会,特别是维克托本人的善待和保护,然而,怪物自出生之日起便遭到维克托的鄙视和遗弃,致使他处境极为艰难。他不得不栖身于森林之中,备受饥寒的煎熬。为了寻找食物,他壮着胆子走进一个村庄。村民们都因其丑陋,或落荒而逃,或以石头击之,将他打得遍体鳞伤。  尽管遭到不公平的待遇,怪物仍坚定地寻找人类的爱和理解,并以实际行动试图换取社会的承认。他经常帮助村民们收集柴火取暖,并摒弃了偷村民食物的坏习惯,代之以野果、树根充饥;他在去日内瓦的路上救起了一溺水女孩。然而,他的善举并未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接纳;相反,他所得到的回报永远是冷漠、鄙视和遗弃。维克托创造的怪物终于无法忍受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不公平的待遇,起而抗争,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抗争。  怪物反抗的矛头首先对准他无情的主人维克托。他多次出现在维克托的梦幻中,日夜折磨维克托,致使他长期处于紧张、痛苦的状态。维克托在恐惧中惊呼道:“救救我,救救我吧!我仿佛觉得那怪物将我攥住,我拼命挣扎,昏倒在地上。”维克托饱尝了受精神折磨的苦头,原来美妙的梦幻成了他可怕的地狱。  在小说的第十章,作者设计了一场怪物与维克托之间的舌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压迫者与压迫者之间的鲜明对照。玛丽·雪莱将维克托描写成一个疯子,对着怪物咆哮,威胁要杀死怪物:“我和你势不两立,你给我滚开,否则,我们来决一死战……”,相比之下,怪物却显得沉着、冷静。他首先批评维克托抛弃他的冷酷态度,继而抨击社会对他的不公: “相信我,弗兰肯斯坦,我原本是仁慈善良的;我的灵魂闪耀着爱和人性的光。然而现在,难道我不孤独吗?难道我不是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吗?你,我的主人,尚且恨我,那我还能从你的同类中得到什么希望呢?” 怪物对主人的反抗进一步扩展到对整个社会不公的反抗和揭露。在小说的第十四章,怪物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宗教迫害。怪物在森林中栖身时,偶然发现了被法国政府流放到此的德拉西一家。这家人被流放的原因是帮助了土耳其姑娘萨菲的父亲越狱。原来,萨菲的父亲在巴黎经商期间,因宗教信仰不同而被法国政府逮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法国政府草营人命的行径使整个巴黎群情激愤。德拉西的儿子费利克斯得悉此事后义愤填膺。他几经周折,在父亲和妹妹的帮助下终于将萨菲父亲营救出狱。事发后,德拉西一家财产被抄,并被永远逐出法国。萨菲与德拉西两家人的不幸遭遇激起了怪物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他痛恨这种“闻所未闻的迫害”,这种可悲的“人间罪恶”。  在揭露统治阶级草营人命的罪行的同时,怪物还揭露了他们对劳动人民的经济剥削。怪物发现,德拉西一家租种别人的一块土地,生活十分艰难。为了贴补家用,老人常打发儿子外出帮工。即便如此,他们仍然食不果腹,在饥饿中苦度时日。正如怪物所说:“他们经常要忍受饥饿的痛苦煎熬,而那两个年轻人就更是如此。他们常将食物放到老人面前,而没给自己留下一点吃的。_陉物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深恶痛绝,他愤怒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里,如果你没  有地位和财富,你就会被看成是“流浪汉和奴隶,注定要为少数上帝的特选子民徒然卖命”。  怪物对主人及整个社会不公的反抗,不仅深刻揭露了一七九。年前后英国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且反映了当时英国思想政治战线上一场激烈的大论战。以辉格党人埃德蒙·伯克为代表的政客恣意攻击法国大革命,哀叹反动王朝的垮台,将革命党人斥责为食人肉的妖魔鬼怪。为了反击伯克的谬论,著名激进派政论家托马斯‘佩恩在《人的权利》一书中尖锐地指出,任何不为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谋利益的政府都必须被推翻。他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彻底摧毁魔鬼般的贵族阶级。威廉.戈德温及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等其他著名激进派政论家亦纷纷著书撰文,抨击法国政府的倒行逆施和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堕落,强调要以暴力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弗兰肯斯坦》的反叛主题正是呼应了当时那场以压迫与反压迫为中心的大论战。  小说的最后几章主要描写了怪物与主人维克托之间复仇与反复仇的生死斗争,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反叛主题。怪物在长期遭受孤独和遗弃之后,要求维克托为他制造一个异性同类以伴余生,并保证他们将远离人类文明,去南美的荒原中安家落户,这再次表现他对情与爱的渴望。然而,这样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却遭到维克托的无情拒绝。他担心,如果雌雄两怪物繁衍出整个一代怪物,起而造反,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怪物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忿忿不平地呼喊道:“每个男人都可以娶个老婆搂在怀里,连畜生都可以成双成对,难道要我打光棍不成?” 此后,怪物怀着一腔怨恨,将维克托引至北极。这时,维克托已是奄奄一息,最终在严寒疲惫中死去。怪物闻讯后,向北极探险家沃尔顿重申了自己反抗主人的缘由,随后跃人海中,消失在远方茫茫的黑夜里。  在这篇小说中,玛丽·雪莱塑造了一个反叛的怪物形象。他虽然面目丑陋,但勇敢机智,颇具爱心。他生来受到主人的冷淡和遗弃,因而遭受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仍然关心和同情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为他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他敢于抨击社会的不公,揭露统治阶级鱼肉人民的罪恶;同时,他敢于反叛自己无情的主人,为获得社会的承认,人类的爱和同情而抗争。小说这一反叛主题真实地反映了十八世纪末英法等国正义与非正义,被压迫者与压迫者之间的矛盾斗争。虽然玛丽·雪莱后来放弃了她的激进的民主思想,但她在《弗兰肯斯坦》中所表现的反叛精神却鼓舞了当时人们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在英国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刘新民

图书封面


 弗兰肯斯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看《弗兰肯斯坦》,更多的是因为玛丽•雪莱,这个历史上著名的“三儿”。雪莱钟情于玛丽的时候,已有妻儿。为了爱情,两人选择了私奔。为了圆满,雪莱向妻子哈里特提出了组建“三口之家”的建议。雪莱的建议得到了哈里特的回应——1816年12月10日,哈里特带着身孕投河自尽……二十天后,雪莱与玛丽扣响了婚姻的大门。现实与神话的距离有多远?当美狄亚带着两个儿子的尸体驾着马车返回天庭时,她咀咒伊阿宋痛苦终生。爱有多深沉,恨就有多浓烈。他们像两个连体的孪生兄弟,一起同生,也将共死。除非爱情消亡,否则恨意总难平。哈里特带着雪莱的骨血投河的那刻,想必也是这般爱恨满腔,在她的泪水中也必镶嵌下了最愤懑的咀咒。婚后,玛丽与雪莱的三个孩子接连夭折。不久,雪莱也离玛丽而去。玛丽带着他们惟一的儿子伯熙艰难度日,生活困顿。爱情跨中间,道义放两旁的故事,口水总多过祝福。
  •     这本书读起来真是压抑,尤其是我自己心里其实一直也有创造生命的梦想。弗兰肯斯坦原本是出于对生命的美的热爱,才费尽心血造出了那个怪人,结果却发现这个生命是如此丑陋,连自己这个造物主都无法接受。其实怪人原本也只是外表丑陋,内心并不坏,然而他的丑陋让人们都对他憎恶之极,也一步步把他推上了报复社会的道路...最后弗兰肯斯坦也只能吞下自己种的苦果。其实有多少人在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以后,发现结果是自己想要的那样呢?你苦心研究社会理论,结果成果却被政治家片面地拿来煽动无知群众;你满腔热血发动一场起义,却发现新政权还是一样地黑暗;你满怀希望和这世界上你觉得最可爱的人谈一场恋爱,最后却争争吵吵两败俱伤;你生个孩子希望他以后能赚大钱,结果他却迷上摄影穷了你三代。真是卧槽泥马啊。我生物教授曾经说过生命史上的一个转折。生命初始的十几亿年,地球上全是氮气,所有的生物都厌氧。后来蓝藻“发现”用氧气进行新陈代谢更为有效,就把自己光合作用的产物改成了氧气,然后...全球性的大屠杀就开始了。大部分的生物都氧气中毒,挂了。所以说,从道德上讲,蓝藻实在是应该被千刀万剐。但是同时,正是由于氧气使得能量的利用率更高,才能够支持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才能有现在的人类。我从这个故事里得到的moral就是,很多时候,你能做的只是去追求一个改变,去打开下一盒巧克力的盖子,你可能可以去选择你觉得看上去最好看的盒子,但是只有在打开以后,你才会知道盒子里究竟是什么。Kevin Kelly说,造物总是要脱离造物主的,人类脱离了上帝,终有一天机器也会脱离人类。但就算玩火会自焚但还是会有人去玩火。每一个改变都是潘多拉的魔盒;但是你不会永远把魔盒锁在那里,因为,哪怕和痛苦斗争,也是活着,而什么都不做,你就已经死了。
  •     小时候也曾想过创造出一个鲜活的人,可以在无聊的日子里陪伴我。另外,因为他的生命是我赋予的,所以他一定会毫不迟疑地帮我解决很多问题。但正如本书中的故事,即便弗兰肯斯坦创造出了一个生命,成了科学伟人,但由于“他”丑陋的外形,弗兰肯斯坦当即将“他”视为怪物,开始逃避“他”,逃避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终,他的怪物因为主人的抛弃也给他带来了一生的不幸。这本书告诉我:当你身手索要,你眼前不能只有它带给你的利益。利益衍生出的麻烦甚至是损害你是否能承受?你有没有准备好对它负责?还有很多问题要事先考虑清楚。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科学怪人
  •     看来从古至今长得丑都是问题,失去了被平等对待的机会,爱什么的更是奢侈。心灵美都是谎言,因为大部分人都不会在意一个丑人的心到底美不美。
  •     2015.10.20
  •     价钱便宜,质量很好~
  •     课上留的英文原著,刚刚啃完了。作为第一批真正意义的科幻小说,跟当今科幻的对比很有些意思。不是很科幻,但很人文,人性的东西更加有重量些,压得人很有些透不过气。
  •     充满趣味的故事
  •     文字优美,情节稍弱。
  •     最近正在尝试这种古典文学风格 其实尝试用不同风格来写作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这是看颜值的世界,从古至今都是。如果弗兰肯斯坦在造人的起初捏脸捏得好看些结局是否就会不同呢。与许多赛博朋克的电影一样,如何看待人造人或是人工智能是永恒的问题。它们有了人的意识怎么办?与之共处还是毁灭?社会伦理结构注定会发生变化。所以人类恐惧,AI也恐惧,注定走向报复社会的道路啊。
  •     很引人入胜。
  •     震撼!丑陋的亚当和造物主……科学与自然……人性与伦理……爱与恨……美与丑……结尾甚好……
  •     绝对是超出我预期的一本好书!本来只是抱着读一本上了年纪的科幻小说的心态翻开它的,由于科学怪人的故事已经被太多次地搬上荧幕,我心里早已做好走走过场的准备,看看一个世纪之前的恐怖惊悚小说能够吓人到什么程度。而然,此书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恐怖或者科幻小说,里面贯穿了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的宏大主题。怪人在书中绝不仅仅是一个程式化的恶人形象,他骇人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敏感、甚至可以说是纯真的心——纯真的爱、恨以及欲望。人物的心路历程是此书的最大亮点,爱与恨之间的纠结、善与恶之间的抉择,这些情节在一层层细腻的铺垫之下显得复杂却又自然,完全没有脸谱化的表现方式。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作者是一位女性,只有女性的笔触才能如此细致地写出怪人和科学家两人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读到最后,我不禁深深同情和怜悯这个双手沾满血腥的怪物,他被功利的理由带到了这个本不属于他的世界,他最初的所求不过是理解、相信、关注和接受,这很苛刻么?很贪婪么?有时候,人性和兽性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最后,还是有句话不吐不快:前言的评论也太上纲上线了,什么阶级矛盾啊,什么劳苦大众啊,可能是我自己阶级觉悟不高吧,无力吐槽了。
  •     哥特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科技进步的时代 玛丽雪莱就已经看到科学双刃剑的另一面 不愧是雪莱老婆 写这本书时拜伦也在旁边讨论过 文学史多么感人的一幕
  •     你真的准备好享受完全的自由了吗?一个只有自由的生物对归属感的不断追寻。倒是理解了繁衍后代的重要……
  •     很难相信这居然是第一部科幻小说,居然能达到这么高的高度,不仅传世几百年成为经典的符号,就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依然是一部精彩的科幻小说,重生和永生一直是科幻的话题,而如今关于人工智能话题再次将这本造物主和创造物的关系摆在现在的舞台上。
  •     译文名著文库087:弗兰肯斯坦
  •     又同时看到了人类的假恶丑与真善美,竟一时会忘了这是一个在1818年被创作出来的故事。
  •     太不适合做睡前故事了 -_-|||
  •     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但现在看来从情节到主题都缺乏吸引力。全文充满着“生存或是毁灭”类的独白对白,改编成舞台剧的话效果会更好。
  •     爱与黑暗的故事
  •     挺不错的,值得一看
  •     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你来说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万能的主,我们应该责备您吗?
  •     补记。读完几周了忘记写下来,边回忆。作为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整体还是很不错的,唯独男主没有预料到新娘之死这段挺难理解的,显而易见嘛。
  •     很精彩的故事,但总用书信和叙事交叉组合的方式讲故事不太适合
  •     读的是全英文版的,一点都不难。这书应该也叫科学怪人吧
  •     玛丽·雪莱有很多女性作家的优点,看待事物清晰,描述事物细腻;但是,也有她们的通病就是过分的话唠和“颜控”。刘新民先生的译作通篇顺达,语言丰富,足矣见他汉语言文学的积淀深厚
  •     一切的根源就是缺爱。
  •     第一人称很吸引我;浪漫主义时期的温柔婉转的语调实在是太棒了!学SAT看这本书事半功倍hhhhh但是文笔还是太过冗长啰嗦,毕竟是古典文学不能强求。从鬼故事到科幻鼻祖也是太可爱啦hhh
  •     弗兰肯斯坦 VS 卡西莫多 ,前者更惨一些。
  •     没有德古拉好看。one man and his double真是母题。
  •     才知道是此书是电影《科学怪人》的原著,女作者,雪莱的夫人,多有才华的女子啊
  •     叙事技巧和专业作家比当然不太行,偏向说教,但思想内涵很好,作为科幻鼻祖当然是很有意义的,必须肯定作者开创性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用后来趋于成熟的科幻作品来贬低它。
  •     科学控的幻想
  •     逻辑有点矛盾
  •     玛丽.雪莱的这本书我很喜欢。。。以前就看过了但还是想买下来独自品评。。。
  •     外表很重要……
  •     For I am fearless, and therefore powerful. 因为我无所畏惧,所以我强大。
  •     1)怪物的法律年龄其实就是个小孩子,男主作为监护人遗弃了它,应该负全责;2)200年前就有写到这种程度的科幻小说,而且据说作者写这本书时只有19岁。古人真是了不起;3)不管哪个时代都是看脸的……
  •     这本书很精致,翻译也不错,而且故事我也很喜欢,挺著名的书哦。
  •     大概是我看的书里最讨厌的一个男主
  •     “虽然生命只意味着痛苦的不断积聚,可它对我来说毕竟是宝贵的。”
  •     译者序中的阶级斗争论,瘆人…
  •     我是冲着这本书的名气才买的 看完有点雾里看花……可能是自身水平不高 反正觉得没啥好看的,但有名看了更好。
  •     译者序在扯淡吧 什么反抗精神在逗我吗 首先人类不善待怪物不是因为阶层问题 是他长的太可怕了 正常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害怕躲闪啊 其次创造者从来没有虐待过怪物 只是因为害怕而远离了 没有压迫何来反抗?最后 就算是反抗精神也绝不是伟大的反抗精神——怪物杀了这么多人 终究是反道德的恶劣行为
  •     这都不算爱么!!!
  •     看的时候满脑子AI
  •     我爱里面的诗,可我却到了一种挣扎着想到达却还是无法打通的状态。
  •     哥特氛围浓厚。被丹丹龙对这本书的感受吸引来的:“本质上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创造出的是个可怜的、痛苦的生物,一个非常孤单,想要成为人类却始终不被这个世界所接纳的生物。我们太循规蹈矩地去想象怪物,但它从来都不是作为怪物而存在的,玛丽·雪莱不希望读者这样看待它,她希望我们把它看作是人类与非人类的结合体。这是本很迷人的书。”其实我觉得也还好...书信体和记叙体相穿插的形式比较巧妙,但是叙事本身的话,全部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来推动故事发展显得有些太片面,很难发自内心认同角色所言。所以归根到底还是颜值啊!感觉无法直视即将播出的《弗兰肯斯坦之恋》了。
  •     这部小说我最喜欢的只有怪物,可惜他自始至终没有名字。内心纯粹的向善与现实不得已的仇恨交织,罪过其实都在他的创造者。不知雪莱夫人是否认识到,她塑造的所谓优雅有教养的主人公,其实是一个懦弱的,优柔寡断,缺乏同情心和执行力的伪君子。
  •     还是很经典的,建议读读
  •     颜值是多么重要,朋友是多么重要!
  •     一种本质上的崇高 充满时代的印记 我太向往一切发生之前的生活了
  •     丑陋的怪人没有体验到人世间的美好和善良,反而见到了人们的偏见、狭隘和冷血刻薄。//浪漫主义创造出的的怪人,终究也有一颗浪漫善良的心吧。
  •     恐怖的科学怪物
  •     小时候看过
  •     实在找不到我看的版本就借这个了。是什么让一个人得不到认可只能孤独漂泊,是什么让天使堕落成恶魔,又是什么让创造者和被创造者都备受煎熬,归根到底,是颜值!(有人说这不像是科幻小说,然而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您刚出生就会用豆瓣评分么?)
  •     惊叹于玛丽超乎寻常的预见力
  •     第一部科幻小说。契机来自未上映同名日剧的剧情宣传。
  •     一旦渴望爱与同情而不得便展开报复,也是可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