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情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1
ISBN:9787532748006
作者:[法]杜拉斯
页数:258页

作者简介

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
《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书籍目录

情人
乌发碧眼
人们为什么不怕杜拉斯了?——关于《情人》

编辑推荐

《情人(译文经典·精装本)》: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 《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前言

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这一新作在去年秋季文学书籍出版季节出现之始,即引起广泛的热烈的反响,各大报争相发表热情洋溢的评论,去年9月初发行量每日即达到一万册之多。这位女作家原属难懂的作家之列,这部作品出乎意料地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取得很大的成功,被认为是“历史性的”、“杜拉斯现象”。待龚古尔奖揭晓后,此书大概已经有近百万册送到读者手中了。这种所谓“牡拉斯现象”是值得注意的。《新观察家》杂志上发表了一位普通读者的来信,说“在一个月之前,玛·杜对我来说还意味着玛格丽特·杜拉斯祖瓦尔(Dura[z]oir,即杜拉斯写的那种东西之意),一个专门写令人昏昏欲睡而且复杂得要命的书的作家,她还搞一些让人看不懂的电影”,可是读过《情人》以后,这位读者终于“发现了玛格丽特?杜拉斯”。一位五十六岁的心理学家说这部小说“由于这种完全独特的写法,在语法范围内的这种简练,对于形象的这种选择”,简直使他为之入迷。一位工程师发表感想说:把一些违反传统、不合常规的感情写得这样自然,“必是出于大作家之手”,“如果作家缺乏才气,那种感情看起来就未免太可怕了”。有一位三十四岁的母亲写信在报上发表,表示她一向认为杜拉斯是“枯燥的、知识分子式的女小说家”,读了她的新作之后,发现小说中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力量和激情,惊奇不已。这些不属于大学文学院或文学界的人士发表的意见,当然各有其思想背景,但可予注意的是像杜拉斯这样追求创新而不易为一般读者所理解的现代作家在法国已渐渐为广大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了。杜拉斯不是通俗作家,其作品竟“畅销”到这样的境地,恐怕不是什么商业性或迎合某种口味的问题。

内容概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10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她四岁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天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小说《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大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优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章节摘录

情人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个形象,我是时常想到的,这个形象,只有我一个人能看到,这个形象,我却从来不曾说起。它就在那里,在无声无息之中,永远使人为之惊叹。在所有的形象之中,只有它让我感到自悦自喜,只有在它那里,我才认识自己,感到心醉神迷。太晚了,太晚了,在我这一生中,这未免来得太早,也过于匆匆。才十八岁,就已经是太迟了。在十八岁和二十五岁之问,我原来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变老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我从来不曾问过什么人。好像有谁对我讲过时间转瞬即逝,在一生最年轻的岁月、最可赞叹的年华,在这样的时候,那时间来去匆匆,有时会突然让你感到震惊。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我眼看着衰老在我颜面上步步紧逼,一点点侵蚀,我的面容各有关部位也发生了变化,两眼变得越来越大,目光变得凄切无神,嘴变得更加固定僵化,额上刻满了深深的裂痕。我倒并没有被这一切吓倒,相反,我注意看那衰老如何在我的颜面上肆虐践踏,就好像我很有兴趣读一本书一样。我没有搞错,我知道;我知道衰老有一天也会减缓下来,按它通常的步伐徐徐前进。在我十七岁回到法国时认识我的人,两年后在我十九岁又见到我,一定会大为惊奇。这样的面貌,虽然已经成了新的模样,但我毕竟还是把它保持下来了。它毕竟曾经是我的面貌。它已经变老了,肯定是老了,不过,比起它本来应该变成的样子,相对来说,毕竟也没有变得老到那种地步。我的面容已经被深深的干枯的皱纹撕得四分五裂,皮肤也支离破碎了。它不像某些娟秀纤细的容颜那样,从此便告毁去,它原有的轮廓依然存在,不过,实质已经被摧毁了。我的容貌是被摧毁了。对你说什么好呢,我那时才十五岁半。那是在湄公河的轮渡上。在整个渡河过程中,那形象一直持续着。我才十五岁半,在那个国土上,没有四季之分,我们就生活在唯一一个季节之中,同样的炎热,同样的单调,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一个狭长的炎热地带,既没有春天,也没有季节的更替嬗变。我那时住在西贡公立寄宿学校。食宿都在那里,在那个供食宿的寄宿学校,不过上课是在校外,在法国中学。我的母亲是小学教师,她希望她的小女儿进中学。你嘛,你应该进中学。对她来说,她是受过充分教育的,对她的小女儿来说,那就不够了。先读完中学,然后再正式通过中学数学教师资格会考。自从进了小学,开头几年,这样的老生常谈就不绝于耳。我从来不曾幻想我竟可以逃脱数学教师资格会考这一关,让她心里总怀着那样一份希望,我倒是深自庆幸的。我看我母亲每时每刻都在为她的儿女、为她自己的前途奔走操劳。终于有一天,她不需再为她的两个儿子的远大前程奔走了,他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她也只好另谋出路,为他们谋求某些微不足道的未来生计,不过说起来,他们也算是尽到了他们的责任,他们把摆在他们面前的时机都一一给堵死了。我记得我的小哥哥学过会计课程。在函授学校,反正任何年龄任何年级都是可以学的。我母亲说,补课呀,追上去呀。只有三天热度,第四天就不行了。不干了。换了住地,函授学校的课程也只好放弃,于是另换学校,再从头开始。就像这样,我母亲坚持了整整十年,一事无成。我的小哥哥总算在西贡成了一个小小的会计。那时在殖民地机电学校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大哥送回法国。他好几年留在法国机电学校读书。其实他并没有入学。我的母亲是不会受骗的。不过她也毫无选择余地,不得不让这个儿子和另外两个孩子分开。所以,几年之内,他并不在家中。正是他不在家的这几年时间,母亲购置下那块租让地。真是可怕的经历啊。不过,对我们这些留下没有出去的孩子来说,总比半夜面对虐杀小孩的凶手要好得多,不那么可怕。那真像是猎手之夜那样可怕。人们常常说我是在烈日下长大,我的童年是在骄阳下度过的,我不那么看。人们还常常对我说,贫困促使小孩多思。不不,不是这样。长期生活在地区性饥馑中的“少年一老人”,他们是那样,我们不是那样,我们没有挨过饿,我们是白人的孩子,我们有羞耻心,我们也卖过我们的动产家具之类,但是我们没有挨过饿,我们还雇着一个仆役,我们有时也吃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水禽呀,小鳄鱼肉呀,确实如此,不过,就是这些东西也是由一个仆役烧的,是他侍候我们吃饭,不过,有的时候,我们不去吃它,我们也要摆摆架子,乌七八糟的东西不吃。当我到了十八岁,就是这个十八岁叫我这样的面貌出现了;是啊,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这种情况想必是在夜间发生的。我怕我自己,我怕上帝,我怕。若是在白天,我怕得好一些,就是死亡出现,也不那么怕,怕得也不那么厉害。死总是缠着我不放。我想杀人,我那个大哥,我真想杀死他,我想要制服他,哪怕仅仅一次,一次也行,我想亲眼看着他死。目的是要当着我母亲的面把她所爱的对象搞掉,把她的儿子搞掉,为了惩罚她对他的爱;这种爱是那么强烈,又那么邪恶,尤其是为了拯救我的小哥哥,我相信我的小哥哥,我的孩子,他也是一个人,大哥的生命却把他的生命死死地压在下面,他那条命非搞掉不可,非把这遮住光明的黑幕布搞掉不可,非把那个由他、由一个人代表、规定的法权搞掉不可,这是一条禽兽的律令,我这个小哥哥的一生每日每时都在担惊受怕,生活在恐惧之中,这种恐惧一旦袭人他的内心,就会将他置于死地,害他死去。关于我家里这些人,我已经写得不少,我下笔写他们的时候,母亲和兄弟还活在人世,不过我写的是他们周围的事,是围绕这些事下笔的,并没有直接写到这些事本身。我的生命的历史并不存在。那是不存在的,没有的。并没有什么中心。也没有什么道路,线索。只有某些广阔的场地、处所,人们总是要你相信在那些地方曾经有过怎样一个人,不,不是那样,什么人也没有。我青年时代的某一小段历史,我过去在书中或多或少曾经写到过,总之,我是想说,从那段历史我也隐约看到了这件事,在这里,我要讲的正是这样一段往事,就是关于渡河的那段故事。这里讲的有所不同,不过,也还是一样。以前我讲的是关于青年时代某些明确的、已经显示出来的时期。这里讲的是同一个青年时代一些还隐蔽着不曾外露的时期,这里讲的某些事实、感情、事件也许是我原先有意将之深深埋葬不愿让它表露于外的。那时我是在硬要我顾及羞耻心的情况下拿起笔来写作的。写作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属于道德范围内的事。现在,写作似乎已经成为无所谓的事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有的时候,我也知道,不把各种事物混为一谈,不是去满足虚荣心,不是随风倒,那是不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作就什么也不是了。我知道,每次不把各种事物混成一团,归结为唯一的极坏的本质性的东西,那么写作除了可以是广告以外,就什么也不是了。不过,在多数场合下,我也并无主见,我不过是看到所有的领域无不是门户洞开,不再受到限制,写作简直不知到哪里去躲藏,在什么地方成形,又在何处被人阅读,写作所遇到的这种根本性的举措失当再也不可能博得人们的尊重,不过,关于这一点,我不想再作进一步的思考了。现在,我看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在十八岁,十五岁,就已经有了以后我中年时期因饮酒过度而有的那副面孔的先兆了。烈酒可以完成上帝也不具备的那种功能,也有把我杀死、杀人的效力。在酗酒之前我就有了这样一副酗酒面孔。酒精跑来证明了这一点。我身上本来就有烈酒的地位,对它我早有所知,就像对其他情况有所知一样,不过,真也奇怪,它竟先期而至。同样,我身上本来也具有欲念的地位。我在十五岁就有了一副耽于逸乐的面目,尽管我还不懂什么叫逸乐。这样一副面貌是十分触目的。就是我的母亲,她一定也看到了。我的两个哥哥是看到的。对我来说,一切一切就是这样开始的,都是从这光艳夺目又疲惫憔悴的面容开始的,从这一双过早就围上黑眼圈的眼睛开始的,这就是experiment。

图书封面


 情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4条)

  •     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为什么我会买,为什么会置于我的床头,就不细说了。似乎是听信曾经提起过,在晓风书屋遇到过,于是就进了我的书包。当我抛开一本一本的哲学书投入到这样一本书的时候,不禁有些难受与烦躁。本想着单纯地听作者给我讲故事,但是杜拉斯明显不是那么合我的胃口。她把故事的线索解构了,变成了支离破碎的个体,然后按照她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新的排列组合。于是乎,把一个故事分解成这样的往往是疯子,但是能够有效地不损失自身魅力的同时又增添韵味的就堪称天才。但我想她应该不会接受我这样的赞誉,她更希望我说她是凭借过往50余载的经验得来的,就像文章的开头写道的那样“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我就不去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了,一方面不是我喜欢做的事,另一方面我想杜拉斯也未必喜欢。从只言片语中学到的往往比这个故事整体本身来的多很多。我仅凭借着模糊的记忆来写这篇文章,或许会有曲解,但是或许也是正解,抛开了纠结一周又一周的学术规范,谈一些我想谈的。在书中男主人公曾对女主人公说“你爱的是爱情,并且他早就知道”。首先映入我的脑海的是,一个为了爱,一个为了性,两个人抱在一起。错了,这里没有人,人被掏空了,除了爱与性一切都是虚空。其次我又在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愿多谈,因为谈得很多了,以至于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接着,我就开始游离,除了性与爱之外,我们还有什么,还能拥有什么?我不得而知,也无从可知。太多华丽的词藻下掩盖的是内心的彷徨,而我本内心不安,少了一层自我欺骗,来得真切与直白。最后随着新买的HB铅笔的笔头断了,我回到了这个故事本身。不得不说我总是围绕着这个故事写着,却未曾进入这个故事来写点什么。身边的窗帘,隔着屋外呼呼而过的大风。未曾想过,仅仅与我隔着一窗薄薄的帘子的人们,是否知道与渴望知道我的存在。一个爱着但是又恨着的母亲,一个想杀掉得大哥哥,一个怜悯却又带着一丝丝厌恶的小哥哥,这样的家庭经历着太多的磨难。由于作者的故事没有封闭于这一本书中,所以说也没办法全面的了解有些辞藻的含义。但是这个家庭给予给女主人公的一切,是那么的憋屈,以至于让我觉得尴尬。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尺度,但是将其余的一些忽视。活在自身的希望之中,却将别人置于绝望。殖民地的土地,毕竟不比故土。有着太多的难以捉摸,但是就是这般的复杂,能够催生出足够矛盾的故事。不过其中出现了很多的说辞,让我觉得似曾相识。例如衰老最终也会放慢脚步衰老下来,不朽就是朽,死就是死……看起来似乎是文字游戏,但是是那些不肯放低姿态去品读的人无法回味的深意。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呼应,在行文中不断地在前文找到后文的答案,后文为前文做出了解释。不断地在脑海中整合自己的故事,于是乎我看到了那个情人,坐在公园的木椅上……曾经有个人和我说她想做一个故事,我想这也是这个女人如此美的原因。
  •     我将这本书定义为“大叔与萝莉的爱情故事”。(笑)上次这样定义一本书是亦舒的《蜜糖只有你》。 是的,我认为《情人》里二人的故事是爱情。作者用“她”或者“我”来称呼这个小女孩。有时这个“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或者其它人,而有时“他”也代表不同的人,因此读者们会觉得人称很混乱,时间轴混乱我倒没觉得。但这并不构成阅读的障碍,因为知道仔细揣摩,就可以知道这是在说谁。最大的障碍是,我始终不知道这本书想表达什么,这本书包含的情感想表达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的这样晦涩。(当然这是她的风格)小女孩的家庭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体——疯狂的母亲,凶暴的大哥,脾气暴躁却时常软弱的小哥哥。她自小生活在贫困与厮杀(adj.而已)中。但这不妨碍她的情人爱上她,而她看到她的情人第一眼也被他吸引了,包括钱,包括人。(这在后文有提到)他们的相处具有一种仪式感。他坐着黑色轿车接她放学,带她回河边的公寓,从双耳瓮中舀出水给她沐浴,把她抱到床上,他们做爱,拥吻,交谈,又做爱——性是维系他们关系的重要纽带,他们在性中沉沦,在性中感到各种舍不得离开对方。他无疑是爱他的,他把她真正当作自己的情人,而她其实也是爱她的,尽管她不承认,若不是爱她,她怎么会设想让自己的朋友海伦带给他的情人享受只有他们二人才知道的快乐(当然实际没有带过去),她依赖她,尽管最后决绝也离开了他。读这本书,我不仅没有小唱唱所感受的“渴望生活、渴望美、渴望爱”,我感觉到他们在追求些什么,但我不认为是光明,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腐烂的气息。是的,不管是热带炎热干旱的天气,曝晒的阳光下,还是午后幽暗的小房间,都是腐烂的色调,与他们的爱情一样,见不得人,只能公寓里发酵,绝望的几乎崩溃,他一直想留住她,最终什么也抓不住。多年后,他打电话给她说:“我爱你一直爱到我死。”难道不绝望吗?年龄,肤色,国籍,种种阻碍,跨越十几年,他依然可以说:“我爱你一直爱到我死。”够绝望吧,对于爱情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时间了。而他不怕。读了两遍后,我仍旧不明白,作者想传达一个什么思想。她是单纯的写了一个爱情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她的化身?还是其它什么呢?我不懂。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读《朗读者》一样(推荐阅读),我始终不明白,汉娜为什么要自杀,就在她与他的小家伙重逢前一天。难道那不是她梦想很久的一天吗?她怎么舍得?还是她要保留最美好的回忆?《朗读者》也给了我震憾,但不及《情人》那样多。同样是写大叔与萝莉的故事,《洛丽塔》(推荐阅读)就不一样,它写的不是爱情。《蜜糖只有你》则是爱情,以分离和死亡为代价的爱情。这些书都在我读《情人》的时候一一浮现,它勾起了我很多本书的回忆。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哪些是真正的爱情,哪些不是。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为什么小女孩强调多次那时“才十五岁”?为什么她爱他哥哥如此深?很多书中提到的细节后面是否有照应,如果没有是为什么?我很多很多读不懂。我没有在书里感到很向上的东西,我只感到绝望,挣扎,至于他/她想抓住什么,我实在无从得知。这种枯骨铭心的感情,正如男主人公对他父亲所说,这种激情一生一次就够了吧。一点拙见,欢迎探讨。
  •     她在《情人》中,娓娓道来。一个已经垂暮之年的女人,自信而温柔的回忆起她十五岁半,与一个黄种人中国籍富有男子,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相遇是件很有趣的事,两个人在船上,就那么相遇。然后他痴情的等她,一直等到她以身相许。杜拉斯是个自信的女人,她用自己的视角勾画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自如的陈述。一个七十余岁的女人回忆起十五岁半时候的经历,仍能以十五岁半的口吻陈述,这是让我感到讶异的地方。她是个能在七十岁仍保持十七岁恋爱心态的人,这是她的爱情观,这样说来,倒也没什么好惊讶的。在杜拉斯的言辞中,难以掩饰的对这个富有的中国男人的喜爱,在她的书中,他几乎是个无瑕疵的人,他富有,他温文尔雅,他怯懦中略带强势,温柔中浸满霸道的爱,这些都让杜拉斯着迷。所以他被她描述得如此完美。得不到的情人总归是完美的。短暂的拥有是种绝对的完美,回忆的时段就那么长,美好就那么多,不可能再有人有机会犯错。失去了,回忆就成了永恒的拥有。杜拉斯一生中如此看重她第一个情人,那是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在一切都不懂的时候,她拥有了完美的恋情和完美的情人。她对于这场拥有是这么满意,连在船上撕心裂肺的哭泣,甚至是年迈之时平静的接到电话听他说还爱她,只爱她,她都是满意和自信的。所以我要说,这本书中,杜拉斯的自信和自足的语句,有时是那么地让人反感,那么地凄凉,又是那么地让人欣羡。杜拉斯有着自己绝对认同的爱情观,她可以不顾世俗、奋不顾身的去为了爱情而爱,她对恋爱感觉的痴迷让人眩晕,让人迷失,她未迷失,她用自己的一生去诠释自己对爱情、对情人的理解。爱是个谜题,是无解的谜题。每个人都在追求爱,但每个人的爱情体验都不同。爱是这么地神秘,以至于千百年来人们都沉湎于这同一个话题而得不到统一的答案。每一代人都在生命中探索爱的真谛。杜拉斯是自信的那个,她从最初认定的感觉,她就一直在追求,爱应当新鲜且充满热情、激情。她潇洒,她追逐,她自由,她很杜拉斯。杜拉斯,是一定要看的。《情人》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故事,那里的撕心裂肺、无可奈何,恐怕是很多人经历过的。他们的选择也都是那么的理性。无奈的是,中国男人爱了她一生;杜拉斯却从那时起,走向了一个自由潇洒的杜拉斯。她很潇洒,但她不一定是对的。她毕竟是杜拉斯。

精彩短评 (总计71条)

  •     2014年暑假看的 一种美
  •     意识流的断断续续的叙事实在不适合我,流畅的阅读体验变得磕磕碰碰,也许是我的水平所限,但我不愿附和着给一个高分,故作欣赏的姿态
  •     年轻时对歇斯底里的造作追求
  •     这本书已经拿到手快一个月了,还没有看,就是跟楼下的一样感觉,书的封面和质感很不喜欢,里面的纸张也一般,扉页的纸更差,感觉被忽悠了,一本书拿在手里么啥感觉,严重影响的阅读的兴趣。。。刚刚看到楼下很多人的评论,偶对翻译的质量有些疑问。
  •     书的里面有痕迹,,貌似是血迹,,很脏。。看到以后我都没心情看下去了
  •     有人说我缺乏逻辑,思维跳跃,估计我写小说,整出意识流得心应手了! 晦涩难懂,不知所谓,你能懂不?
  •     孤独的极致。
  •     乌发碧眼没看下去
  •     王小波特立独行的猪里多次介绍,让我禁不住翻开了此书,可能是我造化不够,看不太懂此书,王小波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在我看来是没到达
  •     水平有限,真心没看懂,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啥原因,总之不喜欢的一本书
  •     再读情人,最后依旧难过。
  •     书的质量还不错 就是翻译的有点艰涩
  •     杜拉斯的小说我真看不懂。一片混乱,第一和第三视角随意转换,时间地点随意跳跃,作者就像个任性的小姑娘。 我啊是看到一句话,说爱是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所以想找来这本书看。混混沌沌看完这本书却没有看到过这句话。 《乌发碧眼》还没看
  •     拜托了,相当喜欢这个版本,再上一次货可以么
  •     哎
  •     关于死亡,关于生活,关于贫穷,关于亲情,关于爱恋,关于情欲,最后都要化归到记忆里封存,唯有自我常存。正是洞穿人的软弱与爱的无奈,才会需要理性与利落包裹武装起自己,才有了消极与不在意。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     爱的方式是依赖。
  •     王道乾老师翻译的挺好的。杜拉斯的经典之作。她的写作不仅为她自己赢得了声誉,而且影响着后人的写作。细腻、大胆、百转回肠或回肠荡气的写作,读来震撼人心。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书不仅仅是因为杜拉斯独特的叙述手法开始读来 感觉比较混乱我 她 少女 女孩这些称呼的转变 都是一个人这种自传体形式又带着虚构的情节虚幻飘渺写家庭 母亲 兄弟隐藏着很深的 那是爱写情人金钱、性、爱纠缠不能够在一起,绝望的爱,又是深深的爱《乌发碧眼》更是一种带着死亡气息的爱无法去爱 却又爱上了封闭的空间,我想其实也是暗喻着封闭的情感走不出来,一直纠结着的情绪最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复杂的心理情感
  •     无法评分的作品,我读不懂,只知道了是个什么故事……
  •     速度很快。书角有些受损。但是没有大碍。书页质量很好。值得收藏。
  •     就是字有点小。看起来比较费劲。品质一般般吧。不是精装的书籍
  •     不能人事的霸道总裁模范本
  •     不是很懂,看的很吃力。
  •     第一个故事要是没有看电影真不愿意看下去,可能是翻译吧挺凌乱的。
  •     读了两边。
  •     比起你年輕時的模樣,我更愛你現在倍受摧殘的面容
  •     和洛丽塔的叙事风格有点像,絮絮叨叨,但洛丽塔我先看书还没看电影,一直没读完,情人是看过电影再看书,会有比较清晰时间线。
  •     翻译好
  •     挺好的,亚马逊购书价格公道,是同类购书网站里性价比最高的网站
  •     新小说这个调调像我这种理工男却是欣赏不来,语言很真实,给人的感觉有些若即若离,忽隐忽现,即真实却又抓不到,可能需要时间吧,先给四星。
  •     挺不错的书 不过挺难看懂 很多地方不理解。。。看的有点马虎
  •     很难读懂,写作方法很任性,剧情也很大胆!很是喜欢 !
  •     我确实不太懂杜拉斯,但是情人看着还好,她的风格是很独特的,看个人喜好吧,有些部分我非常喜欢。但是乌发碧眼,好吧,我真的搞不懂了。但是,这本书装帧好,纸质也不错,可能多看几遍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收获吧。
  •     当时是因为封面才买它的
  •     《乌发碧眼》还好些,《情人》实在不喜欢
  •     不编入第二篇《乌发碧眼》的话可以五星。这篇文章惊奇在于全篇写情人的笔墨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吧,只着墨于“我”自己的生活状态描写。就像这篇文章结构的“自我”一样,杜拉斯在感情中也是那么地自我,导致情人在作者的生活中或是文中都是那么地没分量,对情人的态度,温和中却还是透露着轻浮,贬低与羞耻,一种看似自毁型的情爱初涉。然而最懵懂,最少女的情感却是实在地落在了他的身上。文末肥皂剧式的陈年告白就是能感受到最踏实的证据。原本心里不当回事的人反而更容易产生让自己大吃一惊的在意,源于一个心理:她依恋这种被人爱着的感觉。
  •     很薄的书,所以一直没停的看着,直到看完,突然大哭不止,似乎眼前又出现了一张张照片,讲述着一个一生遗憾的又不悔的故事。杜拉斯的文字本身就很晦涩,这版能用淡淡的语言写出这么深刻的感觉,我觉得翻译得极其好,非常赞!
  •     王小波安利来的,硬着头皮读…实在是我艺术欣赏水平太低,常常读着读着我就自己和自己犯急,因为读不懂:)
  •     首先来讲,译文版的书籍是不错的。翻译和排版是很好的。不过这个系列的书,字体是比较小的。近来在市场上看到这种系列的书,有的书印得很烂,纸张很差,不知是盗版的还是本身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因为这系列总体上的价格是比较实惠的。我购买的这系列的有些书,总体上质量是不错的,没有碰上纸张很差的情况。
  •     我是被这本书开头第一段文字吸引才决定看的,看到乌发碧眼那章就开始混乱了,他和她两个主人公有种自说自话的意识流主义
  •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别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王道乾先生的语言总是这样的忧郁而美丽,却又是如此伤人,像是用一把钝钝的刀子,将属于杜拉斯的悲伤,割着人们的新,不会出血,但是回留下瘀青。我心里无数的瘀青,让我铭记着这样华美的开场,终生不忘。(以上评论摘自百度贴吧) 《情人》是需要慢慢品味的,至于说王道乾先生翻译的不好,也许你们并没有静下来去品味这本书。。。
  •     景色比情绪翻译的更细致。
  •     說到底全文的經典全文的核心都在開篇那段話了,反覆咀嚼才略微理解地啃完了情人,才發現我真的是低估了杜拉斯這位才女的寫作技巧,烏發碧眼完敗,通篇意識流?看的我雲里霧里,或許只能怪自己才疏學淺沒有達到作者的那種境界。
  •     包括兩本篇文章,一篇是情人 另外一篇我沒有看完
  •     这是个什么风格流派呢?见识短浅头脑简单的我看的无法言喻地难受。乌发碧眼里就知道个一男一女和“黑丝巾”,真是烦人,作者的逻辑思想复杂地真是可怕。不喜欢。
  •     闭上眼睛脑海仿佛清晰可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戴着无檐男帽,穿着镶金条带的高跟鞋,着一身褐色的丝绸女裙,抚着渡船上的栏杆。她望着湄公河水汹涌流动,心中的一切深情也随着湄公河水的涌动而翻滚着……一.爱上《情人》“我已经老了。”开头只用一句话,似乎把所有年华的无奈与逝去都娓娓道来。王小波称这是一个“无限沧桑尽在其中”的开头,掺杂了无尽的惊叹、执著、哀伤、凄绝和等待。所有这些沧桑的感受猛然向你砸来足以令你昏厥。杜拉斯是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女王,她的文笔,用王小波的话讲,是“极端的精美,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打算写小说的人害怕”。读她的文字就象在某个燥动不安的夏日午后,无意中闯入了她的宫殿掀起帷幕的一角,偷窥到她内心的隐痛一样,即使只言片语也足以让孤寂的夜空顿时被闪电全部撕破,语言带着雷电,从天上直撕毁到地上。同时,也领略到了她的困顿、固执和残忍。而我们,会随着《情人》里的每一字每一词,慢慢地在沉沦,并且心甘而又情愿……《情人》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至少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 。我是从《情人》才开始接触杜拉斯的,也是从那浓郁的自传深情中爱上杜拉斯,爱上《情人》。所有的情思都在那个“她”萦绕,像有一个黑洞,而一切尽在其中。二.我看《情人》“正是这样,他们喜欢你,就是因为你。”... ——杜拉斯?《情人》杜拉斯的笔下,文字显得漫不经心。但在散漫得近似唠叨的文字中透露出来的始终阴郁苍凉的主题中,又不得不惊异于作者驾御文字时的随心所欲。无论如何改变,感觉不变。一如天长地久的爱情。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不同凡响的爱情经历: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作为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讲述了一个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当中更夹杂着让人窒息的亲情,夹杂着让我们义无返顾的决然。杜拉斯用回忆的文字,似乎在地图上画上细细的线,引导着我们从平静的语调中去挖掘那属于她的沧海桑田,暗潮涌动。似乎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小说里对亲情的描写,似乎觉得那是对世界的颠覆,有点让人无法理喻。而我在那平静得吓人的叙述中感受到一种近似于青春散场的唏嘘,正是有纯朴、刚强却被世人欺骗,最终绝望的母亲;残暴丑陋、恶魔般的大哥;倍受屈辱而默默忍受的小哥哥,才成就出那个特立独行的“她”。一切的隐线都在为主线支撑着,母亲对大哥的溺爱,大哥的霸道,小哥哥的忍让,“她”的不屑,一切一切都是这本让人无法自拔的小说的必需。亲情,在隐晦的文字中显现出淡淡的痕迹,多了现实的意义,多了深思后的焦虑,多了烧灼后的热烈。关于爱情,我愿意叫自己去相信这是一个属于湄公河的“她”的爱情故事。破败的真丝连衣裙、带着宽边黑饰带子的平边帽、渡船、十六岁的少女……每一样事物都在为故事的开头铺设。从渡船上的相遇开始,一切就变得不可逆转。他爱她,只是因为她是她。杜拉斯笔下的爱情是对灵魂的绝对赞扬与歌颂。灵魂与肉体可以超越时空,让死亡在真爱面前变得微不足道,让国籍、肤色的区别,语言的不相同,以至于道德的鸿沟等等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爱到相互伤害,爱到知道最终结果要分离还是要那么坚定地爱下去。但这段感情终究还是一段感伤绝望的爱情。无言悲怆的离别,永远的离弃。小姑娘轻轻滑落的泪水,刻骨铭心的伤痛。爱到尽头的孤独感,使人流涕,令人痴迷。淋漓尽致纯粹的爱情,伤痛到绝望的无助……同样的,连同结局也变得无足轻重。在爱情面前,绝望的遗憾成为了另一种圆满。只是,那份苍茫恒远的美丽,无法理解只可体察。穿越过大半个世纪后,变幻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但中国男人最后给她打来了电话,告诉她,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这样一个结局,让我空留下呼气的余力和一颗沉默的心,静静地体会生命的苍白。通篇小说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而是完全按照作者的感觉在走,那些不断跃动,犹如舞蹈中的文字如此驯服于作者的意图,每一个长句之后接踵而来的短句就好似一句话吐出来后的深深的叹息。我们则在叹息中领悟着自己对《情人》的体会.不会忘记杜拉斯写作《情人》的语调和言辞,不会忘记那个在渡船上望着湄公河水的“她”,不会忘记那个面对畸形家庭时倔强的那个“她”,不会忘记那个在离别情人时静静留泪的那个“她”。不会忘记曾让我感动的那个“她”。我时常幻想着若干年后的自己,在慵散阳光的照射下,悠悠地坐在自家的门口,白发在阳光下显现出光亮,而我用一种缓慢的语调在向自己的孙子孙女讲述那些曾经如此真切地发生在我身上的东西,主角的名字就是“她”,所有的故事也都只围绕着“她”…… 阅读更多 ›
  •     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
  •     还是说说译本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对于王道乾先生的译本都是处于极高的评价,但是好在哪里,却都没有说清楚的,几乎所有的分析和好评都集中在该书的开头,确实经典,但是后面呢,第一,方言书面化,比如打折降价翻成削价,第二,好几处无意义的重复,有点啰嗦,第三,多余的字和标点,现在看来译文虽好但有点不合时宜
  •     只看了情人那部分,感觉后面几本写作风格不一样
  •     看到后面讨论“可读性” 我知道自己为啥看不懂了... 讲真 相比“乌发碧眼” “情人”已经好读太多了
  •     书很好,有深度,值得一看
  •     《情人》被翻译的特别的优美,像诗一样的优美,在阅读的时候,文字之间有种韵律的美感。是一本很值得读的书。书的质量很好,是单独抱着塑料封皮,书的封面很有质感。
  •     我假装无情,其实是痛恨自己的深情。
  •     《乌发碧眼》什么鬼……单独的一句我都明白,但是不明白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感觉全程女的在诱奸男的……《情人》超棒,一口气能看完的那种,杜拉斯用正常的口气说话的那种。
  •     #17年读书计划#第5本 第一遍读 读出了个故事 也没有读不下去的感觉。有种字句都需要咀嚼的感觉。会反复阅读。想感叹:满面扑过来的情绪以及作家不可一世的自恋啊。人性至此。
  •     美的想哭
  •     这是杜拉斯写给自己的书,要的不是读者的共鸣,而是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     主角挺有灵性的,但是我有点记不清楚了我需要再去读一遍,就今晚!
  •     《乌发碧眼》,没看懂。
  •     唇齿间的口感好适合 念给 一个昏迷不醒的爱人听 我喜欢这一版的翻译
  •     很好,经典,句子深沉悠远。
  •     感觉很拗口,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就是这个写法。一口气看完。想去湄南河看看。
  •     无望的爱情
  •     像王小波说的,文字确实像诗一样呢。只是看不懂罢了!
  •     这篇后面还有乌发碧眼。不愧是杜拉斯。
  •     书的质量很好哦~~包装也很精美,喜欢~~内容不用提了,看了同学的这本书后,果断决定自己买了这本。
  •     情人到底什么意思 那张照片有是什么意思 完全get不到 看不明白
  •     回忆的笔调,意识流的写法。内容不仅是情人,更多的是过去的生活。也不仅是与情人的性爱,也有的是对同性的迷恋。
  •     第一段是经典也是景点 看这本书必看必回味的一部分 不习惯杜拉斯的写作风格 有的部分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才懂
  •     读之前以为很romantic,事实是很realistic。杜拉斯很直接,又带有犹豫。这不是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满;不是塞上牛羊空许约的凄美;不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好聚好散;不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无奈;不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备胎;不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释然。但这是一个难忘的故事,书中没有讲到传统爱情里面恋人突破阻挠的桥段,也没讲什么俏皮痴情的话。她就是直白,就是引诱,就是暧昧,就是含混,爱情就是你情我愿。即便往事如烟,偶尔还是会思念。
  •     西贡,湄公河边,一个浪漫法国女人和一个多情多金懦弱的中国男人的爱情故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