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自主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不由自主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544710879
作者:[意]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
页数:254页

作者简介

这个短篇小说集中的四十一篇作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意大利社会中产阶级在精神上的迷惘与困惑,以及人的异化和扭曲。书中的人物,家庭背景、职业、生活和行为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由于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原因,不由自主地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他们不再是物质的主宰,而是变成了物质的附属品。甚至可以说,人变成了他所拥有的众多机器中的一台,也像机器那样在外力的驱使下做着机械的运动,显得无奈和不由自主。

书籍目录

粗心的女人
海上约会
贵妇人
逃脱
嫉妒的小女人
偶像
不由自主
账单
三面镜
在家里
在异乡
蜜月旅行
神秘的客人
你睡觉了
正在张望的男人
重演
苦恼
愤世嫉俗的人
言语与夜晚
梦幻
发生罪行的房子
文盲
房间与街道
美丽的爱情
出于嫉妒的玩笑
问题
言语
不做什么
你不觉得好点了吗?
消磨时光
尺寸
一同失眠
好吧
物品
夜晚,在睡眠中
诗人与医生
肿起的脸
一次艳遇
生活是一片原始丛林
用头撞墙
美好的生活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四十一篇意大利二十世纪划时代小说家莫拉维亚的短篇小说。小说笔调洗练而流畅,语言朴实而又确切,几乎是在喋喋不休地描绘着进入六十年代以后的意大利社会。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为了生存而绞尽脑汁或者铤而走险的小人物,而是有着富裕的生活,令人羡慕的职业,美满的家庭的资产阶级。然而,在华丽的外表下面,他们却隐藏着内心的空虚与扭曲。

前言

  一九六零年,莫拉维亚出版了小说《苦闷》,并且获得了次年的意大利维亚雷乔文学奖(Premio Viareggio)。这部小说标志着他在写作重心上的转变,也就是将目光从罗马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重新投向他所熟悉的资产阶级社会。  一九六二年,蓬皮亚尼出版社(Bompiani)将莫拉维亚已经在《晚邮报》上发表过的短篇小说结集出版,标题为“不由自主”。这是作家以异化为主题出版的三部短篇小说集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分别是:《东西就是东西》(Una cosa è una cosa,1967)和《天堂》(Il paradiso,1970)。  在《不由自主》这部小说集中,故事的主人公不再是为了生存而绞尽脑汁或者铤而走险的小人物,而是有着富裕的生活,令人羡慕的职业,美满的家庭的资产阶级。然而,在华丽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内心的空虚与扭曲。  莫拉维亚以洗练而流畅的笔调,朴实而又确切的语言,几乎是在喋喋不休地描绘着进入六十年代以后的意大利社会。经过战后十几年的建设,战争的创伤已经修复,物质生活变得殷实富足。然而,经济上的富有并没有伴随着精神上的幸福。相反地,优越的物质文明使得人类成为了物质的奴隶,和贪婪的消费者。他们不再是物质的主宰,而是变成了它们的附属品。甚至可以说,人变成了他所拥有的众多机器中的一台,也像机器那样在外力的驱使下做着机械的运动,因此显得如此无奈和不由自主。  这种异化的受害者,首先是人类本身,因为它导致了其内心的失衡,也是各种精神问题的根源:烦恼与苦闷在不经意间到来,而且无法捉摸,因此也就无从医治。比如《三面镜》中的男主人公。在妻子看来,他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年轻人,他细腻、谨慎、严肃、心理平衡、智慧、有教养,而且年轻、英俊,家庭富有,同时还受到同事的尊敬和重视。然而,一天早上,当他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却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厌恶,甚至希望可爱的儿子不要像自己。对于这种反感,钟爱他的妻子的解释是他对自己不够满意,而他却说:“就好像我和自己之间存在一种欺骗,或者说我以欺骗的手法一直在不断地欺骗我自己。我对自己的反感,近似于我们对那些受利益的驱使,或者出于某种不明的理由,在我们面前装作不是他自己的人的反感。但是,我对这种欺骗一无所知,我可以感觉到它,仅此而已,它漂浮在空气里,如同一种气味,可更多的我就讲不出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造成人类的异化,而这种异化首先表现为人内心的分裂与扭曲。这一点正是人类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典型的特征,是优越的物质生活所无法治愈的精神伤痛。  与此同时,这样的心理状态也导致人无法与他所生存的社会,以及社会的其他个体之间建立起一种真实和直接的关系。于是,美丽富有的女主人公会在发现一个逃犯之后不去告发他,而是卖弄自己的财富甚至是肉体,希望得到他的注意;新婚夫妇会在蜜月里觉得彼此是陌生人,甚至彼此产生厌恶;已婚夫妇之间会产生莫名的猜忌;丈夫会追踪一位美妙的“陌生”妇人,而最终发现那就是自己的妻子,等等,等等。  从表面上看,人类所遭受的这一切精神折磨毫无来由。但是,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它们并非空穴来风。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说《贵妇人》中,身无分文的年轻人罗伦佐与腰缠万贯的贵妇人之间的这一段对话:  “……要知道,金钱不只充斥你周围的一切,而且渗透了你的心灵。”(罗伦佐)  “我的心灵整个被腻死人的愁闷占据了。”(贵妇人)  “在你看来,这愁闷是什么东西呢?金钱,除了金钱,再也没有别的了。”(罗伦佐)  这位因为百无聊赖而叫来年轻人与她做伴的贵妇人,其实只是莫拉维亚笔下众多生活富足而精神空虚的资产阶级的代表。让我们再看看《在家里》中那位姑娘,她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决定将自己嫁给一个外省来的富裕青年,而金钱上的优势并不能弥补他在其他所有方面的不足,使他变得可爱一些。难怪莫拉维亚会提出,金钱和性是现代社会的两大重要动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莫拉维亚曾经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群为主角,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叙事文学作品。然而,赋予他最多创作灵感,令他始终不能割舍的,还是那个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众多变迁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生活在其中,并且以各种不同的面目出现的资产阶级形象,尤其是那些永远处于彷徨与思索当中,却无法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真实关系的知识分子。

内容概要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 举世瞩目的意大利二十世纪划时代小说家。他在毕生创作的近十八部长篇小说和十二部短篇小说集中,剖析了人的绝望感和忧虑,探讨了人的社会存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否定理性至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凸现了道德和行为、目的和手段、生存自由和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的理想和现实的迥然不同。他认为:“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现代人怎么变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目的了。”他的小说故事性强,有多部被拍成电影。

章节摘录

  粗心的女人  切齐丽娅夫人的模样,很像是一只身体很小而脑袋硕大,且形状奇怪的外国鸟。她身材矮小,瘦弱,却生着一个大脑袋,隐藏在艳丽彩妆下面的面孔苍白而又紧张,眼睛四周涂了褐色颜料,因此显得很大。她的体内仿佛永远有一股高压电流通过,并在她的举止、尤其是言谈中注入了一股无法控制的兴奋而又急促的激情。正如切齐丽娅夫人自己所说的,她绝对无法令自己“全神贯注”;换句话说,她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展示一个最为明显的观点,或描述一件最为简单的事情。各种各样的想法聚集在一起,如同一群牛虻包围住一匹业已爱发脾气和疲惫不堪的马,让它不得安宁。它们无休止地在她那疲劳的头脑里聚集,强迫她中断刚刚开始的一个话题,转而谈论下一个,却不去深入探讨、甚至都不去展开前一个话题。在她思想的这种飞速旋转和口才的压迫下,切齐丽娅夫人通常以她应当说是异常敏捷而强健的话语,跟随在它们后面尽可能快地奔跑。一直到了某个时刻,她再也无法从纷乱的思绪中摆脱出来,于是双手抱着脑袋,痛苦地叫道:“噢,我的头啊……我可怜的脑袋呀!”正像人们所说的,这就是她解开难题的结的特有方法。听她讲话的人自然会大张着嘴,这一下便放弃了刨根问底。  那一天,切齐丽娅夫人有一件绝顶重要的事情要讲给她的朋友索菲亚听,她也是位夫人,和前者一样,相当年轻和优雅,而且也同样粗心到了极点。然而,切齐丽娅的粗心是因为她有过多的事要讲,索菲亚的粗心却另有原因:她是无话可说,因为惊讶时时会抽空她的大脑,甚至截断她的话。她时常会大惊小怪,还没有从一个惊愕中摆脱出来,就又跌进了另一个惊愕里面。所以,切齐丽娅粗心是由于过多的话题;索菲亚粗心却是由于话题的绝对贫乏。  在电话里向女友问过好之后,切齐丽娅以下面这种方式说道:“亲爱的,最最亲爱的,我必须对你讲一件绝顶重要的事……不……在电话里小能说……那还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你马上来……来不了?你没有车?……啊,这种汽车总是在修。”随后就是一段关于汽车的那些缺点的既长而又混乱的演说,“我派我的车到你那边去,你愿意吗?……你开自己的车来,这么说它没坏……噢,对不起,我理解成它坏了……噢,我的头,我可怜的头……总之,来,马上来,一刻也别耽搁。”  因此,索菲亚来了。时间刚到下午。然而,切齐丽娅尽管迫不及待地想将那件如此重要的事情讲给朋友听,还是未能避免让她等上几乎三刻钟。恰恰是在那天早晨,她买了一件剪裁和颜色都绝对惊人的室内便服,她希望身着这件崭新而又别致的衣服出现在女友面前,以招来女友那讨人喜欢的惊奇。事实上,当切齐丽娅终于双臂前伸、面孔慌乱地叫喊着“亲爱的,最最亲爱的,你久等了,我知道,原谅我,快说你原谅我了!”跑进屋来时,见到那件难以形容的漂亮别致的衣服,索菲亚突然间忘记了她来要了解的那件如此重要的事,站了起来,开始绕着女友转,一边赞扬她的优雅。与此同时,忙碌而又慌乱的切齐丽娅,弯腰冲着小茶几,热情地将饮料倒进茶杯里,又用小夹子往里面加糖:“你想浓点还是淡点?……几块糖?两块?三块?噢上帝呀,我放了五块……我的脑袋……我可怜的脑袋……这么说你喜欢我这件衣服……谢谢,你真好……你想想看,尤莱已经把它卖给了那位帕罗塔或帕罗多拉夫人,她的名字我已记不起来了……那只可怕的鹦鹉……于是我对她说:你对她说,这件衣服我买了……尤莱自然回答说:我不能失去一个顾客……而我反驳说:请放心,请您告诉她是我买的,那位夫人如此爱摆派头,她会高兴我屈尊得知了她的存在,而且只不过是拿走了一件衣服……这样,我就把这件衣服买到了手,而且还订购了一款迪奥尔的服装……知道吗?那是为了参加封斋前的星期二在大饭店举办的庆祝活动。”  可怜的索菲亚已经有一件事情要去思考:晨衣,切齐丽娅对裁缝说的话,以及大饭店的庆祝会。因此,她再一次忘记了切齐丽娅应当告诉她的那件如此重要的事,开始关心起三件事情中的最后一件:庆祝会。那个庆祝会,正像人们所说的,她对于它十分冷淡,认为它不过是为了慈善的目的而在饭馆里举办的那种一般类型的舞会。然而,当听到切齐丽娅这个通常情况下十分苛求的人要到那里去,她感到震惊,并且一时间无法自持,仿佛顷刻间脚下没有了土地。她请女友向她解释;切齐丽娅立即滔滔不绝地说出了一大堆的评价和重视,在所有这些话中,这位听者只抓住了两点使她重新陷入通常的惊愕中的东西:在这个聚会上,一位中东的王室人物好像要来参加,大概是一个阿拉伯亲王或是一位沙赫;还是在这个聚会上,要给京城最漂亮的女人授奖。说到此处,正当索菲亚一直在徒劳地想要把这件事情弄明白时,切齐丽娅用力在自己脑门上捶了一拳,叫道:“可我得告诉你一件事。”  “是吗,真的,那么说吧?”  “说吧,我忘记了……就是想不起来。”  “努把力吧……”  “不可能……我的确忘记了……我有太多的事需要考虑:那件衣服、那场舞会、沙赫、京城最漂亮的女人……不过,这是开的什么玩笑呀……根本不用举办竞赛……所有人都知道京城最漂亮的女人是乔万娜。”

图书封面


 不由自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这本短篇小说集非常迷人
  •     值得一读的短篇。
  •     每读完一篇都情不自禁地要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当然这不赖作者,只能赖自己的教育背景……
  •     生活是一片原始丛林
  •     喜欢吕同六先生的文风,什么时候能有一套他的翻译作品集就好了
  •     由于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原因,不由自主地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
  •     和AM看法一致,他和卡佛存在相同的问题,虽然描写的是不同的阶级。看一篇就够了,格局太小
  •     购买自已不熟悉的作家的作品,好坏(根据个人阅读喜好),犹如碰运气。
  •     一些屑琐用来埋葬日常生活的悲剧性
  •     思念一个人是用思想抚摸她。
  •     摩拉维亚的故事,不精彩,但有味道,值得看
  •     伟大的短篇,荒诞,真实!
  •     不知道原著怎样,反正翻译不怎样。也可能是译者想尽量维持意大利语的精简严谨,译文实在是食之无味。作品还是不错,很喜欢贵妇人这一篇。可能两年后再读会有不同感受。
  •     情景速写
  •     生活就像这本短篇小说集一样,都是由支离破碎的生活片段和莫名其妙的心理状态拼凑起来的,混乱不堪,所以有时候需要史诗,整理出一条线索,一个目的,一个逻辑,以期达到自我安慰。
  •     虽然探讨的是70-80年代意大利经济进入爆炸时期后,意大利社会的变化和对人的影响,但不乏是今天中国的现实参考.
  •     因我们在想同一件事,同在生活。
  •     不是暖心的鸡汤,所以读起来不会有正能量不会催人奋进。不过,就像是弱毒免疫一样,莫拉维亚先把异化的人、可悲的事展现在荒诞却合理的情节中,让读者痛苦、让读者思考、让读者疑惑,然后就可以更好的做一个积极的人了。读得很慢,因为觉得内心的能量无法一次性抵御如此大量的寒冷
  •     个人感觉不如都柏林人
  •     有几篇很是微妙,比耶茨笔下的中产败族优雅、机敏
  •     最喜欢的短篇小说集,没有之一。看过一个TED视频,关于文学,演讲者说文学就是在拿各种人性做各种实验的演绎。我想这点用在莫拉维亚身上最为贴切不过。他就像一个实验者,洞悉所有的人性元素,洞悉了空虚人们寂寞空虚冷的原因,做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实验。虽然是在讲90年代意大利的精神状态,不过拿过来阐述现在的中国也毫无违和感。
  •     细微处见人性
  •     莫拉维亚的短篇是长篇的预演,几乎都是当代社会中人的空虚无聊冷漠无话可说,结局都是无奈或莫名的妥协或者该叫无出路的出路,随波逐流的选择……
  •     读41个短篇远比读同样长度的一个长篇来得累,更何况篇篇都高效地直指人性。有一些十分精巧,有一些则(在我看来)略显刻意。翻译绝大部分不错,有几篇中的某些长句实在翻译味道太浓,令我读着不舒服了。
  •     短小精悍、回味无穷
  •     诚如作者所言“金钱与性是现代社会的两大动因”
  •     本书收录了四十一篇意大利二十世纪划时代小说家莫拉维亚的短篇小说。小说笔调洗练而流畅,语言朴实而又确切,几乎是在喋喋不休地描绘着进入六十年代以后的意大利社会。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为了生存而绞尽脑汁或者铤而走险的小人物,而是有着富裕的生活,令人羡慕的职业,美满的家庭的资产阶级。然而,在华丽的外表下面,他们却隐藏着内心的空虚与扭曲。
  •     莫拉维亚风格的代表
  •     希望有朝一日能读原版
  •     有意思,只是部分情境有些重复,比如夫妻之间,比如大海,比如分手等等
  •     读完再说。
  •     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摩洛哥的塔哈尔本杰伦的《初恋总是诀恋》短片除了收尾要漂亮 叙述的风格也很重要啊 呼呼
  •     他们做了很多...但是,他们什么也没做。
  •     莫拉维亚离大师还很远,但足以给人些许启发。
  •     迷惘 不解 真实中的荒诞
  •     Alberto很厉害,短短三四页就可以将人与人,尤其是夫妻间那种苍白荒谬得让人心生寒冷绝望的关系状态描写出来。 Alberto笔下的每个角色都各有各的特点,而且异常鲜明如同黑白对比,可我觉得他们都没有灵魂,所以难免产生一种荒诞之感;忽而又觉得这种荒诞不过来自一个字——“作”——人总是被自己突发性蛇精病想法所左右,难以得到纾解,他人理解更是不可求得;同时又陷于他人的蛇精病行为中,难以自拔。所以说,NO ZUO, NO DIE. 不过不可能的,自己和身边的一切就这样被玩坏了。
  •     没吊意思
  •     莫拉维亚的小说法是理念先行,为了阐述一个理念而构建一个场景,一个故事,因此往往每篇都有值得思索之处,不过也正是为此,每一篇也都充满了道学家式的矫揉造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