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摄影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805018340
作者:马克·德登 (Mark Durden)
页数:464页

作者简介

《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11个主题,从传统语境中的肖像、街拍、彩色与纪实,到新视阈下的摹仿、景观、自我与建构。回顾过去,关照当下,把握未来。
163位艺术家,从安迪·沃霍尔到格拉德·里希特,从辛迪·舍曼到杰夫·沃尔。梳理艺术与摄影的发展脉络。
英国著名艺术出版社Phaidon出品,Art Today(今日艺术)系列扛鼎之作。欧洲摄影畅销书,英文版出版半年即重印。《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是一部内容丰富,轻松易读的当代影像艺术百科全书。从摄影在波普和观念艺术中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到数码时代它自身所经历的惊人转变,本书概述了1960年至今摄影作为艺术的发展状况。作者马克·德登用清晰透彻的论述,探讨了摄影如何经由那些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手,变为一种备受推崇且应用广泛的创作载体与媒介。这些艺术家们包括:威廉·艾格尔斯顿、托马斯·施特鲁斯、南·戈尔丁、安德烈亚斯·古斯基、乔尔·梅耶罗维茨,辛迪·舍曼……他们星汉灿烂,尽揽本书之中。
《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分为11个主题,其中如街头摄影、肖像摄影、景观摄影和纪实摄影等在摄影史中被一再强调,并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每一章都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开展,起于20世纪60年代,止于近几年的新作。作者通过架构在各主题之间的知识网络,不但追溯了各类别摄影的非线性发展脉络,还关注了它们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在旁征博引中,展现出一幕幕引人入胜又错综复杂创作情景。
全书内容严谨,结构清晰,将带领读者徜徉于一个个艺术背后的创作故事,使其对每一位摄影师的作品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这些摄影师,有的已崭露头角,有的处于事业发展期,还有的则成名已久。同时,本书从更为广阔的语境以及作品在当代艺术史中的地位出发,为读者提供了对今日摄影艺术的概观。
《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甄选出500余幅具有重要意义的图片,对超过160位杰出摄影师的作品进行了详尽论述和分析,是一本了解当代影像艺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前言 6
第一章 10
摹仿:原创与复制
第二章 58
面孔:姿态与伪装
第三章 92
色彩:表象与深度
第四章 136
街头:纷争与和谐
第五章 174
景观:自然,文化与权力
第六章 224
历史:见证暴行
第七章 262
身体:理想与现实
第八章 298
纪实:介入与利用
第九章 348
自我:观照与表演
第十章 384
建构:符号,幻想与场景
第十一章 434
摄影的未来
注释 450
摄影师简介 452
参考文献 457
索引 460

内容概要

作者:(英)马克·德登(Mark Durden),英国作家,艺术家,南威尔士大学创意产业学院摄影系教授。著有《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2001,2012),《摄影研究的五十位重要学者》(Fifty Key Writers on Photography ,2012)。合著包括与大卫·坎贝尔(David Campbell)合作的《可变资本》(Variable Capital,2007),与肯·格兰特(Ken Grant)合作的《二次拍摄:基斯·梅得利文献中的肖像照》(Double Take: Portraits From the Keith Medley Archive,2013)等。此外,马克·德登还发表了大量关于摄影与当代艺术的文章。目前,他是艺术家小组“共同文化”(Common Culture)的成员。


 今日摄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毫无疑问,摄影如今是一种主流的当代艺术形式。艺术摄影的价格持续攀升:第一张在公开拍卖上打破百万美元的照片,是美国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于1989年创作的《无题(牛仔)》。该照片以1 248 000美元,于2005年11月在美国佳士得的一场当代艺术拍卖中成交。六年后的2011年11月,在同一地点,安德烈亚斯·古斯基作于1999年的《莱茵河二号》六个版数中的第一版,以4 338 500美元创造了摄影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这张巨大的(385×207厘米)彩色照片,以留白而极简的方式,将德国河流描绘成一条水平横跨整个画面的带状物。摄影并非一直都被如此确定地当作艺术。作为一种可复制的媒介,摄影颠覆了传统对于艺术价值的假设。照片并不像画那样,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形式。尽管如此,一旦到了拍卖行,照片有几个版数这一事实,反而能够助推其价值。古斯基《莱茵河二号》的成功,无疑是获益于此:其他版数都已被世界各地重要的美术馆收藏,其中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本书起始于1960年,那时,摄影对艺术来说并非不重要,但两者的关系却复杂而充满矛盾。第一章《摹仿:原创与复制》展现了对于观念艺术家,以及那些想让艺术摆脱传统浪漫主义和表现特征的那些人来说,摄影是如何重要起来的。摄影具有吸引力,更确切地说,是因为它的易于感知及其一定接受限度内的审美价值。并且,它也成为否定艺术与日常生活相分离这个预设的必要方式。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发展轨迹类似,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摄影部主任,约翰·萨考夫斯基,曾致力于发掘摄影自身的美学特征。自1962年上任以来,萨考夫斯基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于摄影作为艺术的理解,并且多亏了他,一些20世纪重要的摄影师们得以成名,尤其是黛安·阿勃丝、威廉·艾格尔斯顿、李·弗瑞德兰德和加里·维诺格兰德。他们的影响可以说是与日俱增,而本书也将对其作重点介绍。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彩色印相技术的发展,许多摄影师开始大规模地拍摄照片。这对摄影与博物馆的关系具有转折性的影响,对此也出现了一些宏大的论断。于艺术史学家迈克尔·弗雷德来说,只有当照片为美术馆墙面而作—“被当成画一样观看”—那时,它们才开始像当代艺术一样重要。直至此时,即便照片确实是用卡纸衬垫,框材装裱,并且放在画廊的墙面上进行展示,这种陈列方式总有些随便。这样的摄影作品,对于博物馆的墙面来说,实在太小了,而只在书籍和画册中展示才合适。摄影把自己寄托于印刷媒介,从许多意义上来看,书依旧是它最理想的展示环境。因此,本书从威廉·克莱因和森山大道那两本开创性的著作开始,一直到尤阿希姆·施密德最近百科全书式的出版物,那里面的图片是他从图像共享网站Flickr.com上储存的数十亿张照片中选取并编辑而成的。对于摄影书籍的讨论,将在本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数码技术对出版的促进,史无前例地,有越来越多的照片被制作成了书册。这本书中含有许多照片的复制品,它同样也得益于摄影与书籍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些图片是我论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书中所有的照片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并根据它们互相之间建立的动态关联,以及图片与文字的关系,进行了考究的编排。在一些图片的选择和安排上,我尽可能满足读者的期待。同时,我也不遗余力地重构他们期待和熟悉的那种摄影史的逻辑与方式。本书是在充分意识到“仅重申一个已被接受的标准的危险性”这样的情况下所撰写的—当然,我也没有彻底忽视它;如你将看到的,约翰·萨考夫斯基作为写作者、策展人,具有独创性和非凡的视野,我对他贯穿全书的敬意会说明这一点。对于纪实,约翰·萨考夫斯基好像是有点批判的。这很重要,因为它解释了他所认为的诸如维诺格兰德、阿勃丝和弗瑞德兰德这些摄影师创作方式的独特性。相对于传统的,由各种社会问题和动因引起的纪实形式来说,他们的艺术更加个性和开放。尽管如此,本书重点关注的一点是,本质上来说,什么才是对摄影的纪实使用?把这个术语的语境放到最宽,所有拍摄现象世界的照片,所有生活中所拍摄的照片,都可以被描述为是纪实的。然而,第八章中对纪实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是与那些有关或暗示了政治诉求的作品相关,它们表现了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它的弊病和问题。大萧条期间的早期改革主义纪实摄影传统,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纪实摄影逐渐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当代艺术形式。然而,其中常带有对传统规则和预期的蓄意颠覆,并且在有的例子中,则是对它核心价值的故意蔑视。同时,纪实摄影也满足了我们对于耸人听闻和触目惊心这类影像的需求。对于近五十年来的摄影,人们倾向于通过不同的使用者来区分其两大特点:那些依旧还在运用和探索,时而利用该媒介的现实主义特质,直接拍摄这个世界的摄影师;与那些以更具个人意识和保持距离,时而批判性的方式,将摄影作为现实主义形式来使用的实践者。对于那些挪用其他人的照片,或那些把影像制作成照片的人来说,摄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的主题。他们的艺术,倾向于反思其他的图片或谈论摄影本身。数码技术并没有真正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它只是对摄影的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的两种使用都起到了作用。然而在我们这个数码时代,真正发生改变的是摄影的环境,因为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在拍摄照片。一些艺术家已经开始直接回应摄影的无处不在,不过这样的影像增殖将会对艺术摄影所产生的全方位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在跨越五十年的摄影史中标记出一条路径,这本身已经决定了某些选择。甚至一本像这样的大书,也不可能绝对全面。我已试图精选、顾及了那些我认为会流传的作品,回顾过去作品时还简单,但当作品是最近和当代的时候,就困难得多。摄影近代史的特点是,它已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从20世纪60年代,摄影相对有限地集中于第一世界,到如今覆盖全世界范围,这标志着一次重要的转折。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按照松散的时间顺序开展,起于1960年,而时常止于近几年的新作。摄影很难加以类别,而我也很深刻地意识到,在我们标识和理解照片时,常用的那些定义和名称,也并非总是准确。最近半个世纪的摄影历史中,各种特别的创作方式呈现出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作品。因此,我主要使用主题或者类型,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试图捕捉并使其稳定。最后一章里所讨论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或可被视为指出了摄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举的例子中,包括了我说的极端摄影——一头一尾分别是两件让人难忘且别具一格的装置,阿法瓦多·加尔2002年的作品,《图像的挽歌》中照片的缺席,以及埃瑞克·卡瑟斯2011年的展览中,24小时内上传到Flickr那成百上千的照片。这些艺术家使用摄影的广度和范围,可被看作指出了当下和未来的摄影一些反复关注的重要主题。不过,也有可能,明天的摄影就在这本书中那些激动人心的年轻艺术家们鲜为人知的作品中。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在国贸三期page one书店翻的,还是比较精致的。
  •     四位译者我都很喜欢,翻译很准确到位,拿捏得很好,内容范围涵盖比较广,虽然都讲得不是特别深入,但是作为普及类的图书还是不错的,很喜欢~~
  •     要毕业了…我该把你带到哪儿啊…
  •     挺细致的一本书,每一幅作品除了清晰的标注了作品名称、作者名称、创作时间以外,还特意标注了作品的尺寸,并以厘米和英寸双重方式标注,十分严谨,可以为创作者、研究者提供清晰的参考。
  •     本书并不是以摄影师为线索的人物分类法进行分类,而是以摄影师的作品进行分类,也就是说,每一个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创作出相对独立的作品所指向的意义与范畴是完全不同的,而这种分类法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某一艺术家的某一时期、某一作品而非常具体的来谈论问题,这也是本书的阅读方式十分轻松,完全可以看做是一本带有工具性的了解当代摄影艺术发展的读物。
  •     内容上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追溯了各类别摄影的非线性发展脉络,内容结构比较清晰,是一本不错的影像艺术书
  •     《今日摄影》作为一部“当代摄影史”性质的书,并没有按照传统摄影史的写法,以摄影技术或摄影师为中心,开展以时间发展为单一逻辑的断代叙事,而是从摄影实践的十一个主题同时出发,提供了多种进入影像表达核心的渠道。
  •     略有失望,没有总体分析而只有个体介绍,文字和图片篇幅都大,因此总体上介绍的摄影师也没想象那么多。当然也不少,毕竟那么厚。有些人写的不错
  •     我从来不看对每张照片都去说明其背后意义的摄影书 因为我觉得如果摄影是艺术的话 那么就不需要注解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 看到什么是什么。
  •     排版设计大气而便捷,给予每位艺术家充分的展示空间,保留了阅读的呼吸感。章节清晰,条目评点相结合,并配有大量大尺寸的作品插图,还在书后附上注释及作者小传。
  •     好重
  •     这本书选择了1960年这个时间节点,正是摄影独立与其他艺术的重要时刻,内容很棒
  •     很难想象,这本超过400页豪华厚重的大书,只是梳理了1960年以来这短短50多年的影像实践。在此之前,应该也没有一本书使用字典般的条理、散文般的细腻、论文般的严谨,以及画册般的精美来收拢当代五花八门的摄影创作了。《今日摄影》拥有纵横四海的格局,细腻微妙的语言,丰富精致的插图,读起来,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享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