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匈奴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最后一个匈奴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30210147
作者:高建群
页数:428页

作者简介

《最后一个匈奴(新版)》内容简介:匈奴,一个崇拜狼的草原游牧民族,曾经游荡在西北坦荡的土地上。他们像狼一样地野性,勇猛剽悍,骁勇善战;他们从草原上崛起,他们与强大的秦汉对抗,称雄数百年;他们以铁骑征服了广大土地,他们的牛羊吃草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疆域……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震撼了东西方世界的马背民族,却在自己最为辉煌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神秘地从历史舞台上突然消失了……
《最后一个匈奴》是一部高原史诗,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史。作者力图为匈奴民族的历史轨迹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三个家族的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

点击链接进入:
《最后一个匈奴(新版)》
《大平原》

书籍目录

第0节  导言第一节  独耳黑狼传说第二节  冒顿大帝的英雄业绩第三节  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第四节  一个女人改变了匈奴人的历史第五节  南匈奴的内附和北匈奴的迁徙第六节  大迁徙记第七节  欧亚大平原第八节  西方人第一眼中的匈奴人第九节  阿提拉第十节  那时中国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第十一节  那时罗马城正在发生的事情第十二节  阿提拉向罗马帝国宣战第十三节  另一个女人又一次地改变了匈奴的历史第十四节  阿提拉之死第十五节  阿提拉的儿子们第十六节  阿提拉羊皮书的由来第十七节  最后一个匈奴

编辑推荐

  金庸:“我常常想,匈奴这么一个显赫于历史舞台上的伟大游牧民族,怎么说声消失,就消失了,确实令人迷惑不解。”  与《废都》、《白鹿原》并称  “陕军东征”的“三驾马车”  一部曾在中国文坛引起轰动,行销超过100万册的奇书!  一部曾引起金庸极大兴趣的奇书

内容概要

西安市人,农历1953年12月出生,现供职于陕西省文联。2004年被中国散文学会评为当年度中国散文十佳,2005年被《中国作家》评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作家。当代重要的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6年以《边防线上》踏入文坛,1987年以《遥远的白房子》引起文坛强烈轰动,1993年以《最后一个匈奴》奠定其实力派作家位置,并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2003年以《胡马北风大漠传》再次引起轰动,并应邀在凤凰世纪大讲堂以“胡羯之血”为题演讲。

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等五部,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伊犁马》、《雕像》、《大顺店》、《刺客行》、《菩提树》等二十四部,‘散文集《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罗布泊大涅磐》、《胡马北风大漠传》、《狼之独步》等十部,计一千五百万字。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高高的山峁上,一个小女子吆着牛在踩场。小女子穿了一件红衫子。衫子刚刚在沟底的水里摆过,还没干透,因此在高原八月的阳光下,红得十分亮眼;小风一吹,简直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那时的高原,还没有现在这么古老,这么陈迹四布,这么支离破碎。那时的踩场号子,也没有现在这么圆润和婉转。号子是从嗓门里直通通地伸展来的,以“呃”作为整个号子的唯一的歌词。  山坡下是一条小河,小河旁是一个普通的陕北高原村落。村子叫吴儿堡。  吴儿堡记载着匈奴人一段可资骄傲的征服史。匈奴的铁骑曾越过长城线南下中原,深入到内地的某一个地方,陷州掠县,掳掠回来一批汉民百姓。俘虏中那些稍有姿色的女性,被挑拣出来,充当了军妓,上乘的,则扩充了贵族阶层的内府,剩下这些粗糙的,便被赶到这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筑起一座类似今天的集中营之类的村落,供其居住,取名就叫“吴儿堡”。  不独独这一处,陕北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接壤地带,这样的吴儿堡有许多座。后世的诗人以诗纪史,曾发出过“匈奴高筑吴儿堡”的叹喟。而这“吴儿”,并非仅仅是指今日的吴越一带的人。匈奴泛指它掳来的汉民百姓为“吴人”。  吴儿堡的第二代、第三代产生了,强劲的高原风吹得细皮嫩肉开始变得粗壮和强健起来,汩汩的山泉膨胀了哺育者的奶头。他们在山坡、山峁上播种下糜谷和荞麦,他们在川道里播种下玉米和麻籽,他们在地头和炕头上播种下爱情。温柔而惆怅的江南名曲《好一朵茉莉花》经高原的熏风洗礼,现在变成了一曲清亮尖利的响遏行云的高原野调,而“坐水船”这种在春节秧歌中举行的活动,有理由相信是他们对江南水乡生活的一种怀念和祭奠。  小女子喊着号子。成熟的庄稼摊在山顶的一块空地上,阳光晒得庄稼发烫。一群牛迈着碎步,缓慢地顺着场转圈子。牛蹄到处,颗粒纷纷从穗子上落下。小女子的一只手拿着鞭子,另一只手提一把笊答,防止某一头牛尾巴突然翘起,拉下屎来。  她的号子声充满了一种自怨自叹。天十分高,云彩在地与天相接的远方浮游,地十分阔,静静的高原上不见一个人影。因此她可以自由自在地咏叹,而不必担心有人说她失态。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打牛屁股起,她就习惯了这种喊法。喊声从童音一直变成现在这少女的声音。陕北人将这种喊法又叫“喊山”。这喊法除了服务于耩地、踩场、拦羊这些世俗的用途外,其要旨却在于消除内心的寂寞与恐惧,用一声声大呐二喊,向这麻木的无声无息的怪兽一般的高原宣战。  凝固的高原以永恒的耐心缄默不语,似乎在昏睡,而委实是在侵吞,侵吞着任何一种禽或者兽的情感,侵吞着芸芸众生的情感。似乎它在完成一件神圣的工作,要让不幸落人它口中的一切生物都在此麻木,在此失却生命的活跃,从而成为无生物或类无生物。  但是太阳在头顶灼热地照耀着,日复一日地催种催收。按照拜伦勋爵的说法,太阳使少女早熟,太阳猛烈炙烤的地方的女人多情,太阳决不肯放过我们无依无靠的躯壳,它要将它烤炙,烘焙,使之燃烧。拜伦勋爵是对的,在关于女人方面他确实比我们懂得多,因为眼下,正如他所说,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在成熟的五谷那醉人的香味中,在红衫子那炫目的光彩里,小女子突然感到额头发烧,旋即产生了一种眩晕的感觉。  身体中一种神秘的力量出现了,生命中那种开花结果的欲望抬头了。但是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她只是感到眩晕。她在被阳光晒热,被牛蹄踩软的草堆上稍稍靠了会儿,打了个盹。她做了一个梦,少女的梦总是美好的,秘不可宣的,但是她立即醒了,因为现实比梦境更美丽。  那条牛趁她做梦的一刻,也四蹄站立,合上眼皮,打了个盹。现在,它以吃惊的目光,看着醒来的女主人:面颊绯红,神采飞扬,鞭梢在空中啪啪直响。顺应了主人的愿望,它们的四蹄如花般翻起落下,急促如雨。  同样是那以“呃”作为唯一歌词的号子声,现在除却了沉思、孤独和孤苦无告的成分,而变得欢快和亢奋,宛如一种情绪的宣泄。  号子在高原持久地回荡着。“呃——”,“呃——”,从一个山峁跳跃到另一个山峁,从一个山洼又折回到另一个山洼。  这时候,在陕北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接壤地带,黄尘满天,一支队伍正走在迁徙的途中。戴着甲胄的士兵开路和殿后,妇女、儿童和老人夹在中间。马背上驮着嗷嗷待哺的儿童,大轱辘车上载着老人和孕妇。一群驮牛,驮着帐篷的柳条支架,排成一行;支架从牛背的两边分开,宛如大雁的一对翅膀。一个千户长模样的人,骑着马,提着刀,来来回回地督促着,他的刀的横面,有时会毫不留情地拍在某一个落伍者的脊背上。  这是从陕北北部边缘向远方迁徙的最后一批匈奴。他们庞大的部落将流向何方,他们的大剡镰将在哪一块土地上收割牧草和五谷,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甚至,今夜,他们将在哪里燃起篝火,支起帐篷,也是一个未知数。  匈奴人就这样在某一个年代里,神秘地从中国北方的原野上消失了。他们去向哪里,踪迹如何,去问中亚细亚栗色的土地,去问外高加索陡峭的群山,去问黑海、里海那荒凉的碱滩和暗蓝色的波涛吧!关于他们迁徙的过程,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在许多许多年之后,在多瑙河畔,欧洲的腹心地带,出现了一个黄种人的国家,而他们后裔中的一个,怀着一种惆怅而豪迈的心情,吟唱道:我的光荣的祖先,在那遥远的年代里,你们怎样从中亚细亚,迁徙到酷热、干燥的黑海、里海碱滩,最后,寻找到一块水草丰茂的土地,定居和建邦在多瑙河畔?这位行吟诗人叫裴多菲,一个鼎鼎大名的人。  在迁徙者的队伍中,有一位年轻士兵的马蹄慢了下来。他受到了号子声的诱惑。从低处往高处看,他看见了土黄色的高原之巅,招展着的那一领红衫子。  年轻士兵偷偷地出了队列,靠几钵沙蒿、一片芨芨草滩,最后是一道沟梁的掩护,他终于脱离了队伍。  一个时辰以后,少女的号子声戛然而止。在场边,在简陋的茅棚里,在被牛蹄踩得绵软的一团糜谷秆上面,发生了一件男男女女之间迟早要发生的事情。  是强迫,还是自愿,我们无从知道。杨氏家谱也没有对这件事做任何记载。未来的某一天,家族后裔中有个叫杨岸乡的人,刨开祖坟,他看到的也仅仅只是这两个风流罪人的累累白骨,而无法从这白骨中推测出那野合的根由。  然而我想,我们也不必为那年代久远的这桩事情而去问个明白。也许是强迫的,因为当这桩事结束之后,女子披散着头发,提着裤子,疯也似的向山下跑去,去告诉她的妈妈;而青年士兵,他的马是四条腿,所以他赶到了姑娘前边,并且在山路上跪了下来。当然也许是自愿的,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那种“一拍即合”,因为,姑娘的号子声中原先有一种无所着落的孤独感和亢奋情绪,现在则充实而满足。可是我们并不排斥第三种可能,这就是半推半就。我们知道,世界上这类事情,以半推半就的形式发生者居多——她在说“不”的同时,却解开了自己的红裤带;女人在这种时候,她的天性中的聪明和狡黠的成分,总令人叹为观止。

图书封面


 最后一个匈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好书哈,三驾马车之一
  •     书读完了,作者的文学功底感觉很厚,也很有深度。只是故事说的不好。没有让人能彻底投入进去,有些散。
  •     一本了解过去,了解陕北的历史的书。书是正版,感觉不错。
  •     其实讲的是民国时期的西北革命形势。。
    原本以为是讲匈奴历史的。。
    有点小失望。。
  •     给不了太高的分,文学前面贴上红色便开始有所限制,还应该更广阔一些,别去觉得史诗的标签随便能拿来张贴
  •     对于小说我从来都读的比较磨叽
  •     看过一本旧版的,很喜欢这种乡土特色,
    小说故事很宏大
    值得收藏
  •     狼族后裔
  •     不好说,只是不喜欢这种风格而已
  •     一部很好看得书
  •     这本书写的是陕北的民国,以及抗战的故事。改变的电视剧叫《盘龙卧虎高山顶》。是刘涛,潘粤明,李欣汝等主演,但是在电视上没怎么播,但是很好看,比一般的不靠谱额抗战神剧强很多。延安府等很多地名很熟悉,但是毕竟跟现在不一样,很想去拍电视,以及小说写到的那些古迹去看一下。但是,却不知道具体会在哪。
  •     看不下去,跟字关系不大
  •     跨越时空与时代,还算不错,不过没有想象中的好。
  •     买这本书的时候没注意看评论,本来以为可以看看匈奴的历史,结果太让我失望了,就是民国时期陕北的一对父子的故事,还行吧!
    开头有点闷,所以给个一般吧!
  •     十年前陕西籍作家蜂起的时候就关注过这本书 但当时就刻意躲开这个高潮,现在因为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才回忆起这本书才买来看看---失望之极!
    也许十年前看反倒没有这么失望的感觉。
    个人感觉,作者的功力比起贾平凹 陈忠实 甚至路遥都差的太远。
    总想把自己的这本书写成所谓的“波澜壮阔的史诗”之类。。。。坦率说有点复刻路遥的感觉,可以又没有路遥的那种厚重,只是一种意淫罢了。
    这本书真不值,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买本盗版的算了。
  •     我还没看完,对书的内容暂时不评价。单说书的质量吧!拿到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本盗版书,纸质很差
  •     我是被书名和那个楔子吸引的,以至于一开始正文翻了几章就丢那了,直到后头在办公室看完才觉得好书一本啊。
  •     比不得路遥
  •     当代文学的经典。
  •     为朋友买的 大爱 当当网真的不错
  •     还可以吧,高建群的书题材都很另类。
  •     无论那个方面都比“白鹿原”要稍逊一筹----但是,已经是非常好,非常了得的一本书了。
    绝非网络名人,新锐作家的畅销作品可比。
  •     引起人对一片地域的痴迷
  •     很激动,很好读。
  •     是在同事的推荐下买的
    一口气读完
    感慨颇多
    突然想起了《白鹿原》
    两者各有不同
    但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值得阅读
    值得细读
  •     开篇有点乱,篇中夹杂了过多的个人观点,故事部分还可以一阅。无法与《白鹿原》并论。
  •     很不错的一本书,看见很多真实的陕北故事
  •     一直在京上买书^^^^^^
  •     看了央视的《藏龙卧虎高山顶》之后,就决定购买一本看看。毕竟是发生在陕北的故事(我是陕北人),看完之后对主人公的境遇非常的同情,心情也很悲伤!尤其是杨蛾子和杨作新的儿子。
  •     朋歌购入,更多精彩书籍请至朋歌书房:http://site.douban.com/pongo/room/529268/
  •     悲凉 雄壮
  •     背景很大,但故事情节似乎单薄了些。跟《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差很多。
  •     宏观上把握还没有史诗级的厚重
  •     新旧两版都买了
  •     一本反映西部人民和一些遗忘的事。
  •     不喜欢。
  •     这本书我是手机在线看的上半段,下半段没了。看到当当上有,就买下了。其实就是上半段精彩,下半段没什么大意思。书的质量是很好的。
  •     一般般,比起其他陕西作家,很一般
  •     刚收到,还不错吧
  •     大西北的子女总是能读到文字背后的乡音
  •     如果说路遥笔下的陕北是励志的陕北,那么高建群笔下则是更写实更草根的陕北
  •     在繁杂的功利社会里,这是我们需要读的书,也是人生的必读的中国近代文学的长篇文学代表,所以收藏并且细读。
  •     值得思考
  •     高原史书
  •     很经典的一本书,值得珍藏
  •     不错的精神食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