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与盐的年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米与盐的年代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802253438
作者:金•斯坦利•罗宾森
页数:600页

作者简介

如果14世纪的欧洲被瘟疫毁灭了,世界将会怎么样?
这部出类拔萃的小说构造了一个以东方为中心的世界近代史……
这部另类历史小说一开始,西方文明便在一次瘟疫中遭到覆灭,行军至那里的蒙古将领巴尔德未遇任何活人,就回帖木儿可汗的营帐内禀报。可汗马上下令将全军处死,可在当夜自己却遭天雷。从此故事主角之一巴尔德开始了生命的流浪,他被一位穆斯林奴隶贩卖给了中国商人。在运奴船上他遇到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可玉。到这里,两个不断轮回转世的“灵魂”便全部登场了,这两个B与K开头的灵魂们将陆续在接下的十个故事里反复出现。全书时间线索清晰,时代感鲜明。基本涵盖了人类真实历史的几个重要时期:大航海时期、莫卧尔帝国的强盛时期、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新科学的出现、历史学和哲学的变革、世界战争、原子能的应用以及战后世界组织的出现和全球化的来临。然而,西方中心变成了东方中心……
一部西方人缺席的世界近代史。
——《亚洲周刊》
这部涵盖真实世界近650年的另类历史小说,是一位拥有历史学博士头衔的巫师用幽默感作为透镜,放射出来的。
——《书单》
罗宾森创造了一部集合哲学、神学和科学理论在内的灵性之作。
——《出版者周刊》
一流的讲述和充满想象力的另类历史建构,造就了这部出类拔萃的小说,极力推荐这本所有科幻及成人小说中的头等佳作。
——《图书馆杂志》
罗宾森带领我们追寻了一段近7个世纪的故事,在那个另类的世界里,只有伊斯兰教与佛教成了占支配地位的两个信仰。
——《轨迹》
如果14世纪时那场曾灭绝三分之一欧洲人的黑死病毁灭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欧陆居民,世界将变成怎样?罗宾森用这部长达658页的小说回答了这个问题。
——《纽约时报》

书籍目录

第一部 觉悟虚空
第二部 心中的朝圣
第三部 洋中的大陆
第四部 炼金术士
第五部 经织和纬织
第六部 康寡妇
第七部 迅猛发展时代
第八部 阿修罗之战
第九部 乃索拉
第十部 另一个初期
译者的话

内容概要

金•斯坦利•罗宾森:著名科幻小说家、哲学博士,两届雨果奖,一届星云奖、世界奇幻奖和约翰•坎贝尔奖的获得者,先后六次摘得轨迹奖,著有长篇科幻小说:《红火星》、《绿火星》、《蓝火星》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部西方人缺席的世界近代史。  ——《亚洲周刊》  这部涵盖真实世界近650年的另类历史小说,是一位拥有历史学博士头衔的巫师用幽默感作为透镜,放射出来的。  ——《书单》  罗宾森创造了一部集合哲学、神学和科学理论在内的灵性之作。  ——《出版者周刊》  一流的讲述和充满想象力的另类历史建构,造就了这部出类拔萃的小说,极力推荐这本所有科幻及成人小说中的头等佳作。  ——《图书馆杂志》  罗宾森带领我们追寻了一段近7个世纪的故事,在那个另类的世界里,只有伊斯兰教与佛教成了占支配地位的两个信仰。  ——《轨迹》  如果14世纪时那场曾灭绝三分之一欧洲人的黑死病毁灭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欧陆居民,世界将变成怎样?罗宾森用这部长达658页的小说回答了这个问题。  ——《纽约时报》

章节摘录

  1  这是另一部《西游记》,布尔德和辛又发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帖木尔对此满心不高兴。本章结尾下起了倾盆大雨。  孙悟空从来就没有死,他总在我们遇到麻烦的时候回来相救,就像他帮助三藏去西天取经,把佛经从印度带回中国一样。  现在,孙悟空已经变成一个名叫布尔德?巴达希的蒙古人,个子不高,是“跛子帖木尔”所率领的军队里的一名骑兵。布尔德?巴达希是一个藏族盐贩和一个蒙古族女酒栈老板的儿子,从出生的那天起他就注定是一个旅行者,一生中要跋山涉水,四处奔波。穿沙漠,过草原,双脚踏遍世界上的山山水水。在我们的故事中布尔德已经年逾花甲,四方脸,鹰钩鼻,头上扎着灰白的辫子,下巴上长着几根胡须。他心里明白,这是帖木尔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征战了,而且,或许也是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次了。  一天,一小队骑兵在大部队前方侦察,薄暮中他们骑马奔出黑黝黝的山坳。四周一片寂静,布尔德感到有些紧张。这还算不上是真正的静寂,与漫无边际的大草原相比,森林总是喧闹的。前方是一条大河,波涛声一阵一阵随风飘过树林,但其中好像缺了点什么,是鸟鸣声,或者什么别的声音,布尔德一时也说不清。骑兵们用双膝夹紧战马,催促其前进,战马不时咴咴嘶鸣。天气在不断地变化,长长的橙色马尾形云,一缕一缕,飘在穹顶。风刮过一阵又一阵,空气越来越潮湿——一场暴风雨正从西边的天空悄然袭来。这样的暴风雨,在草原是很容易察觉的,但是在丛林密布的山峦地带,天空在树梢间只是偶尔可见,风向又变幻莫测,暴风雨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袭来。然而,今天的暴风雨却已经露出了踪迹。  他们骑马穿过郁郁葱葱的田野。大麦颓然倒地,苹果树上,幼果在枝叶间干枯,有的掉到地上变成一个个黑疙瘩。路已尘封,没有车辙,没有蹄迹和脚印。夕阳西下,下弦月在头顶上变换着形状。猫头鹰钻进了田野。风骤起,世界倏然变大。战马猛然一惊,布尔德也不禁惶然。  他们来到了一座空桥,打马驰过,马蹄敲得厚木板桥面嗒嗒作响。忽然,眼前出现了一片茅顶木屋,但是却没有炊烟,没有灯光。他们继续前行。眼前的木屋越来越多,却仍不见一个人影。这片黑魃魃的地方原来无人居住。  辛催促士兵们前进。路越走越宽,两旁房屋也越来越多。他们拐了个弯,出了山峦,来到平原上。这时,面前又出现了一座城市,黑漆漆的,没有灯光,没有人声,四周一片静寂,只有风唰唰地擦着树叶。树下是一条大河,河面很宽,河水慢慢向前流动着,河面上漆黑一片。这又是一座空城。  当然,我们的生命都经历了好几个轮回。我们填饱肚子就像给一个个泡沫充满了气,然后,泡沫破碎,我们便飘进浮尘,摇来荡去,直到被风吹进另一个生命,重新回到世界的某个角落。因为了解这一点,布尔德在每次战斗之后筋疲力尽地走过战场时,都能得到一种宽慰,尽管地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断臂残肢的尸体,就像一件件被人扔掉的衣服。  然而,遇上这样一座没有经过战事而里面的人都死掉的城市,委实令人惊异。里面的人都已经死了很久,尸体也已经干枯。薄暮里的月光下,狼和乌鸦吃剩的白骨,凛凛地闪着寒光。布尔德心中默念经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逝去,逝去,一切远远逝去。啊!多么伟大的大彻大悟!万岁!”  战马在郊外停住了脚步。除了河里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四周万籁俱静。月亮眯起倦怠的眼睥睨着木屋之间空地上光滑的石头。只见远处矮小的石头房屋中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头建筑。  辛命令战士用衣服把脸罩住,不准碰到身旁的任何东西,不准下马;马除了四个铁蹄踏地以外,其他任何部位也不准碰到旁边的任何东西。他们慢慢走过狭窄的街道,街道两旁并排着两三层高的木楼,密密地挤在一起,就像中国城市里的街道一样。战马对这一行动感到有些闷闷不乐,却也没有拒绝辛的命令。  他们来到了离河不远的一个用石头铺了地面的中心广场,在高大的石建筑跟前停下了脚步。石建筑很宽敞,许多本地人都来到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座建筑显然是他们的寺庙,但没有房顶,上端敞开对着天空,看来还没有完工。这些人仿佛是在快要死去的时候才皈依宗教的,但太晚了,这里成了一座白骨楼。逝去了,逝去了,远远逝去了,一切的一切。地上所有的东西都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布尔德恍然感到,他们前面在山中走过的关隘是不是错了,那应该是一个通往另一个西天——死亡西天的关隘吧。忽然间,他好像记起了什么,在另一世里——一个比这里小得多的村子掠过脑际。有一次,铺天盖地的洪流卷走了整个村子,村里所有的人被送进了中阴世。眼前这些人,都来到这屋里过上几个小时,等待死亡的来临。难怪辛觉得他仿佛认得他们,原来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  “瘟疫!”辛说,“赶快离开这儿。”他眯起眼看了看布尔德,脸色铁青,仿佛皇陵里兵马俑中的将军。  布尔德浑身战栗,“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离开这里,”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大概是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了。”  几年前,瘟疫袭击了印度。蒙古人很少有人染病,只是偶尔有几个不幸的孩子染上。土耳其人和印度人更容易染瘟疫。帖木尔的部队里有各个种族的人:波斯人、土耳其人、蒙古人、藏人、印度人、塔吉克人、阿拉伯人、格鲁吉亚人。瘟疫可以杀死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甚至可以令全军覆没。如果确实是瘟疫害死了这里的人,那么整个部队也就无路可逃了。  “回去报告。”辛说。  身边的人点点头,听到辛的决定心里暗暗高兴。  帖木尔此前命令他们用四天时间侦察马扎尔平原及其以西的地区。如果看到侦察分队没有执行命令就返回来,他肯定很不高兴,但是辛能从容地面对他。  他们调转马头,返身又奔驰在茫茫月光下。马累了,他们就扎营稍作歇息,第二天清晨重新上路。他们又一次来到了大山的豁口地带,前面派来的侦察队把这里叫做摩拉维亚关。这里的村子不见一顶房屋,一丝炊烟。他们打马急奔,跑了整整一天。  他们跑下一座山梁的长长的东坡,来到一个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时,西方半边的天空中升起一堵巨大的云墙。仿佛卡莉的黑毯笼罩了他们:  死神正把他们赶出自己的领地。  黑毯的下沿翻滚飘动,地上飞沙走石。不妙!战马低下了头,士兵们已经看不见对面的人。  他们离帖木尔的大本营不远了,这时,乌云遮住了西半天,地上顿时一片漆黑。布尔德感到浑身毛骨悚然。豆大的雨点开始噼里啪啦打在身上,西边天空传来隆隆的雷声,就像巨大的铁制马车轮从头顶上辗过。他们躬下身,用脚踢着马向前急奔。带着这样的坏消息冒雨回来,他们心里感到有些不塌实。帖木尔会像他们一样,把这种情况看做凶兆吗?帖木尔常说起,他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个阿修罗在他面前显灵并给他指点。布尔德有一次亲眼看到了阿修罗在帖木尔面前现身,他看到帖木尔跟一个无形的神灵交谈,并在交谈之后告诉人们他们在想什么,以后会有什么事发生。这样的乌云对他来说,不是凶兆又能是什么呢?西边有妖魔。那里发生了灾祸,说不定是比瘟疫还要大的灾祸。帖木尔想征服马扎尔人和法兰克人的计划落空了。帖木尔是被那位手持骷颅的女神打败之后才拟定了这样的计划的,让别人白白抢了先,他哪里肯罢休。但是妖魔确确实实就在那里,一场罕见的暴雨过后,马扎尔人已遭到灭族之灾,无一幸免。  炊烟从大本营升起来,看上去像在举行一次大型的祭祀仪式,饭食的香味闻起来很熟悉却又很遥远,仿佛是从他们永远离开了的家中传出来似的。辛看了看四周的人,命令道:“在这里扎营。”他又思索了一会,然后叫了声:“布尔德。”  布尔德感觉到一种恐惧倏地一下,传遍了全身。  “跟我来。”  布尔德吞了口唾沫,然后点了点头。布尔德算不上勇敢,但是他有种坚韧的精神,又是跟随了帖木尔多年的老部下。辛心里也清楚,布尔德很明白他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异样的境地,而且从这以后发生的一切都将是反常的怪事,这些事都是命中注定的,必然一个个无情地到来。因果报应无法逃脱。  辛也记起了年轻时的一次经历,当年他们两人在卡马河以北被一个游猎部落俘虏。他们用短刀杀死了部落首领,又跳过篝火钻进茫茫夜色之中,并成功地逃跑了。  辛和布尔德两个人骑马过了岗哨,穿过营地,来到了可汗的御帐。西边和北边的天空被一道道闪电照得如同白昼。两个人平生都不曾看见这样猛烈的闪电。布尔德手臂上稀稀拉拉的几根汗毛像猪鬃一样直竖起来。他感到是饥饿的魔鬼把空气搅得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崩裂声,饿鬼们也都纷纷挤了进来,去观看帖木尔从帐篷中现身。他已经手刃了许多人。  两人翻身下马,立在一旁。卫兵鱼贯出了帐篷,拉开帐篷门。然后分列两旁,拉开了弓。布尔德只觉得嗓子眼儿发干,此时连唾沫都吞不下去了。他觉得好像有一股蓝光从可汗的帐篷里射了出来。  帖木尔在空中出现了,高高地坐在轿夫已经上了肩的小轿上。他面色苍白,脸上渗着汗珠,怒目圆睁,眼白全都露了出来。他从轿子上向下瞪着辛,说:  “为什么回来了?”  “可汗,瘟疫袭击了马扎尔人,他们都死了。”  帖木尔瞪着他并不喜欢的将军:“为什么回来了?”  “有事禀报可汗。”  辛的语气十分平静,毫不畏惧地看着帖木尔圆睁的眼睛,但是,帖木尔对此并不欣赏。布尔德又吞了口唾沫。这里跟当年他和辛逃离游猎部落时的情形完全不一样,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只是他们心里逃跑的念头始终没有死罢了。  帖木尔的身体里面有东西在噼啪作响。布尔德知道,帖木尔的阿修罗又在通过他说话了。此时看上去,阿修罗好像是在帖木尔的身体里对他大加惩罚。也许不是阿修罗,而是纳夫斯——寄生在他身体里的一个小精灵。他粗声粗气地说:“他们不会那么容易逃掉!他们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惩罚,不管他们怎么设法逃跑都不成。”他无力地挥挥手,说:“回到你们的侦察队去吧。”  然后他对身边的卫兵说:“把这两个人押回去,杀了他们,还有他们手下所有的人和战马,放火全部烧掉。然后我们向东进发,两天后扎营。”  他抬起手。  大地顿时迸裂。  一道闪电在人群中炸响。布尔德坐在地上,双耳顿时什么也听不见。他惶然四顾:旁边所有的人全都横七竖八躺在地上死了;可汗的帐篷上方正吐着火苗;帖木尔的轿子翻倒在地;轿夫在地上乱爬;可汗单膝跪地;用手在胸膛上乱抓。几个卫兵冲到他跟前。这时,又一道闪电向他们劈来。  布尔德慌忙起身,夺路而逃。他边跑边仓皇回头张望,只见帖木尔口中不停地飞出纳夫斯,遁到夜色中去。跛足的帖木尔,瘸子铁人被阿修罗和纳夫斯们抛弃了。帖木尔倒空了的躯壳砉然倒地,倾盆大雨浇在他身体的空壳上。布尔德在黑暗中向西跑去。我们不知道辛的去向,对他后边发生的事也一无所知。但有关布尔德的故事,你还能在下一章继续看到。  2  一只猴子在饿鬼的领地里,像一朵白云独自漫游。  那天夜里,布尔德跑一阵,走一阵,向西整整跋涉了一夜。头顶上大雨倾盆。他时而穿过树林,时而爬上所能找到的最陡峭的山崖,以躲避身后骑兵的追赶。其实,没有人会去穷追一个可能携带瘟疫病毒的人,倒有可能一看到他就从远处把他射死。他也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就像从来也没有来过一样。如果不是这场不可思议的暴雨救了他的命,也许他早就命归西天,并已经踏上另一次轮回的旅程了。但无论如何,他现在毕竟还活着。逝去,逝去,远远逝去,一切的一切。  第二天,布尔德又马不停蹄地走了整整一天一夜。第三天清晨,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摩拉维亚关隘,心想没有人敢追他到这个地方。上了马扎尔平原以后,他掉头往西,钻进了一片树林。在清晨湿漉漉的晨曦中,布尔德看到一棵树倒在地上。他钻到暴露在地表上的树根底下躲了起来。树洞里很干燥,他在那里睡整整一天。  晚上,雨停了。第二天天亮以后,他从树洞里爬出来,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掀掀这里,扯扯那里,四处寻找食物。吃了一些圆葱,又四处找了些能充饥的东西。他忽然想起,或许他们侦察时到过的那个空村子的店铺里还有些干肉悬在那里,谷仓里也可能还有粮食,甚至还有弓和箭。他本想远远躲开那个村子,但现在看来,最有可能找到食物的地方,却只有那里了。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那天夜里,布尔德睡得不好,他吃了太多圆葱,肚子发胀。一早起来,他沿着大河向南走。所有的村子都空无一人,只要能看到的人,都躺在地上死了。这很让人烦恼,但也没有办法。他本来也是死后重生,一个实实在在的饿鬼罢了,他就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饥一口饱一口地活着,没有姓名,孑然一身。他开始自我封闭起来,如同在草原上那场恶战中一样,变得越来越像动物了。他的思想开始往里收缩,就像蜗牛的触须被人碰了一下。他除了心经之外,其他的事不去多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他取法名孙悟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因为他在前世已经对虚空大彻大悟。他是太虚中的一只猴子而已。  他来到一个村庄,这个村子看上去好像没受到冲击。在一个空马厩里,他发现了一个没有系弦的弓和一匝箭,很原始,制作工艺也很粗糙。布尔德感到外面的牧场上好像有东西在动。他走出去,呼啸一声,随即一匹小黑马跑过来。他用圆葱作诱饵抓住了小马,很快他把马驯得能骑了。  布尔德骑着小黑马走过一条河上的石桥,然后向南慢慢穿过崎岖不平的庄稼地。他所路过的所有村子仍然空无一人,里面的食物腐烂了,有的被动物翻找过。不过,他现在已经有了马奶和马血来维持生命,眼下勉强可以凑合几天了。  秋天到了,他开始过起熊的生活,每天靠吃山果,喝蜂蜜度日,偶尔还能用那支蹩脚的弓箭射死一两只野兔充饥。那支弓箭有可能是小孩子做的玩具,大人不可能做出这么笨拙的东西。弓是用一根木棍稍稍打个弯做成的,可能是块蜡木棍,略微加工了一下,但看上去还是有些奇形怪状的。

图书封面


 米与盐的年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杂烩,味道不咋样的杂烩 ,就是各种宗教肤浅的描述和并不生动丰富的想象的历史;文笔也不怎么样,不值一看,完全是浪费时间呀....................................................................................................................................
  •     “如果14世纪的欧洲被瘟疫毁灭了,世界将会怎么样?”《米与盐的年代》封扉上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部作为或然历史(alternate history)的乌托邦小说,让正处在黎明到来前的欧洲永久的黑暗下去,并完结全书在平行于现时的年代。就像是龟兔赛跑中那只中途休息的兔子,只不过全赖作者金·斯坦利·罗宾森一笔勾之。“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期许近代以来一直饱受西方殖民者欺凌的亚非拉美人民能够翻身当家做主人,却眼见着羊比狼还狠,正确得如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为什么明明是或然历史,却仿佛和历史进程没有什么差别?作者似乎着眼于非西方文明能否诞生近代文明的曙光,执意要为“近代文明只能根植在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土壤上”翻案,却又掉入“历史进程只能是西方式”的执念中。这不能不说是美国“文化多元主义”狂欢的遗憾。拉塞尔·雅各比在《乌托邦之死:冷漠时代的政治与文化》中冷峻地指出: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pluralism)的热情来自于乌托邦的终结。“E Pluribus Unum”(一源于多)出现在美国的每个角落,多元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大同世界的愿景消逝在文化(culture)的齑粉中。文化曾经是一个过于崇高的概念,如今却如同上帝一般,既来自所有的地方又不来自任何地方;而与文明(civilization)的缠扰,长久以来很难厘清。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中很好的阐述了“文明”概念在法国的社会起源,并指出“文化”与“文明”的对立源自于中等阶层知识分子与崇信法式礼仪的宫廷贵族的紧张关系。雷蒙·威廉斯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中也间接地为埃利亚斯的说法背书,“柯勒律治很明显将‘文明’与‘举止、态度的优雅’(polishing of manners)联想在一起”。这也导致了“文化”比“文明”在进步的路途上走得更远,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化的观念》中就不无忧虑地表示文化处在危机之中。意谓“文化”——此在人类学和美学之间漂移不定的范畴——既过于宽泛又过于狭窄因而没有多大作用,这是一个很难让人拒绝的结论。文化可以通过避免所有这样那样的抽象概念走向具体,成为kawaii文化、街舞文化、Mook文化、咖啡馆文化或小资文化得以继续存在下去,(许多半吊子的所谓“文化研究”也应运而生,)但是这冒着给予它一种与其标准性的丧失相比过多特殊性的危险。一如在后来的《不完美的图像: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思想》中所申辩的那样,雅各比认为将极权主义与乌托邦联想起来是毫无根据的。纳粹主义在理论层面的低智性使得波兰裔和犹太裔的思想家们在其讨论极权主义的著作中将矛头全指向苏联斯大林式的共产主义,这渐渐成就了“乌托邦”思想的萎钝。文化多元主义也就在这样的情势下成为又一个寄托希望的“乌托邦”(这似乎很吊诡)。罗宾森的这部《米与盐的年代》恰好集合了两种看似相反的元素“文化多元主义”和“乌托邦”。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人种的大熔炉,各种肤色都能在这块土地上觅见,移民(包括当年黑奴贸易中被殖民者携裹而来的非裔)在抱有一定程度的小圈子的同时也希望尽快融入美国社会,而他们子女的身份却已无碍于生活入世并渴望恢复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化多元主义的热情由此激发。但从圣诞节(Christmas)、光明节(Chanukah)和宽扎节(Kwanzaa)三个同在十二月的不同种族的节日变得趋同于购物和交换礼物上不难看出,文化多元主义实际上只有言辞上的辉煌。罗宾森试图迎合文化多元的浪潮,为非西方的族群创作出一部稍可慰藉的美妙乌托邦史,开头的“觉悟虚空”充满马可·波罗式的奇幻,“心中的朝圣”有吉卜林的印度风情,“洋中的大陆”让印第安人振臂一呼,“炼金术士”的撒马尔罕像帕慕克的《白色城堡》,“康寡妇”又跟孔飞力偷师、与张承志作了同学,“另一个初期”中的中国革命是马尔罗的味道,可笔底的逻辑却泄露了他仍然是个W(hite)E(uropean)M(ale)。“今天晚间新闻”似乎就是答案。
  •     米与盐的年代终于被我磨完了,记得这书刚上市的时候不知怎么搞的一下很火的样子,我也被简介彻底,完全的震撼了,当然,我也曾一度以为这书会以编年体来写…现在来看,书内容的高潮部分像作文一样出现在了后半段,真正的虚构基本也来自于此,而此前的故事,更多只是把西方人干的活生搬硬套到地球其他人种身上.比如那位翻版的达芬奇--哈立德.纵观全书,作者似乎很喜欢拿伊斯兰教说事(不知能否说成有研究),而对佛教,儒家,还有印度教,神道教这些东方思想体系不甚了解.文中出现过大段打断对伊斯兰教教义的分析,辩论,驳斥,尤其是在妇女解放上着墨颇多,可是,儒释道呢?虽然也有过道家才能挽救被封建统治下中国一类的奇妙言论,但在这个随便揪个有点文化的人都会说儒家为表法家为本的当代中国,作者的想法也只能归为奇妙.当然,也必须看到本书的开始时代,中国的明代,正是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两大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文明统治中亚西亚东欧之时,阿拉伯人正处于某个高点,然后他们将来最大的敌人欧洲人就这么消失了.所以阿拉伯人的领土优势就一直这么保持着也说得过去.出于当代西方人对日本的普遍好感(相对的),书中日本人即使被灭国了,也能靠一帮浪人最终重回世界政治舞台,还成为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当然,不可忽视的力量还有升级了蒸汽机并把它放到船上的的印度人.我觉得,书中的中国,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从第一个故事中那个写得不清不楚的明朝开始,对于太监的理解,中西方人的理解还是有太大的偏差,这大概与西方宫廷中总是有淫乱后宫(或者与皇后通奸?)的弄臣有关吧.还有,到了机械化时代,作者更是将现实历史中,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所进行的惨绝人寰的毒气战推给了现实中的主要受害方--中国,或许中国在书中扮演的就是那样的角色吧.但相反,日本人在书中前几次出现就是饱受凶残的中国人压迫,在那之后,更化身为帮助长屋人的自由战士,俨然成为了道德正义的代表(这句话充满偏见).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此书作者和我也不例外.从传统角度来说,这位作者就是"傲慢",他并非一位专业的伊斯兰教学者,却在书中对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提出挑战;他更非东方文化学者,再加上他在地球的另一端,所以他并不能知晓佛教在东方世界的强大地位,于是书中连几个像样点的和尚都没有,更遑论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了.但尽管这样那样,作者还是写了伊斯兰教专业研究者,想用道家思想改造中国的学者,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人物,还对这个世界下一步改变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文化,用几个词引两句话就算是提到了吧.傲慢还体现在别的方面,比如作者认为没有现实近代万恶之源的西方国家后,世界将一片混乱,长年战乱,人口无限制增长,教育水平低下,科学技术发展缓慢.都非侵略性质民族的国家反而将没有对话的可能性陷入无休止的战争,残忍,凶暴的对待敌人,没有了用暴力建立秩序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就一定要有一些新的却只是换了名字的狠毒的帝国代替它们继续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难道人类的文明只能这样发展,难道中国崛起就一定要走西方霸权主义的老路子?再然后,中国在一个有日本血统的学者带领下推翻了腐朽的帝制,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是个日本人,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在意!当然,这是金·斯坦利·罗宾森的幻想世界,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不可否认此书结尾那个天下大同的世界很不错,好像世界各国发展都挺平均的,没有什么新兴大国冲击老牌强国所建立的世界秩序;没有核武器的泛滥,不会有疯狂的科学怪人被英勇好色的帅男特工打得满地找牙的恶俗电影;人们的生活沉淀得像泥沼,都爱看书,没有什么嬉皮士,摇滚,英伦风格,文艺青年...好吧,文艺青年可以自动忽略掉最后一个词.回到标题吧,说实话,我受不了这种平淡,没有回风抚柳般的淡然,也不是学术论文的枯燥,无论多么激烈的情节那些文字都像是从一比三的水和泥里面拔出来一样的静态画面,如果书英文原文就是这种风格,那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是我想象力已经退化到只能看得懂银魂了?是我太年轻思想平静不下来?还是翻译有上述两种情况?或许成为一名哲学家或者读到哲学博士,需要读的书和需要思考的问题让作者足够沉淀了,把文章写得这样舒缓,几次战争场面在我看来也像新兵演习一样的按部就班运行.的确,对于作者来说,这是历史,一切都已经注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书就是天神写下的剧本,书中人只是来演戏的.作者只是在一层一层的铺开故事,没有悬念,没有伏笔,只有一条道路,那是留给作者的历史车轮的.这书就是编年体吧,它们都是发生在递进年代,不同社会构造下的故事.其实我一点也不想掩饰我对这本书的失望,不仅仅是书中对于中国的偏见,文笔的普通.本来可以更丰富的,但作者只是瞄准了思想,宗教,科学,还有那么一点点政治的前沿,人物多是些可以名垂青史的决定性人物,如果换我来写,或许我会更多的描写普通人的生活,那才是真实的生活,你每天都要面对;那才有真正的挑战,写它需要长时间细致的观察;那更像小说,普通人的生活才是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这个社会可以没有精英,但不能没有普通人;可以没有道德圣人,但一定有劳苦种地的农民;可以没有尖端科技,但却离不开柴米油盐,不是吗?写文章的时候,翻了一下这书的书评,发现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很长,或许因为这书太长字太多,看完之后不写点什么实在对不起自己酸痛的四肢血红的眼吧.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花了好长时间才读完……原来科幻还有这种形式~
  •     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写东方故事本来就有文化隔阂的问题,文笔好晦涩,我读得好辛苦。
  •     很佩服作者的功力。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论是怎样的世界,生存才是永恒的主题。
  •     借阅 到第四章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     让我了解了伊斯兰教。冗长。
  •     信息量大,我喜欢
  •     说到盛世想起来了,这啃得我半死的玩意儿|伪史系列还是挺有趣的|不过为啥东方阵营没人打就要打穆斯林,且哥伦布要是日本人...
  •     读一半就不觉得有趣了……
  •     或然历史科幻小说代表作。
  •     3折购入的,性价比非常高,很喜欢!
  •     翻译实难卒读……作者涉猎颇广然而其历史想象力未免流于简单幼稚。K、B和I,意志、爱与智慧。少许诺斯替色彩。
  •     香蕉
  •     其实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与雷雨的关系
  •     想象世界的另一种可能性。
  •     外国名字看的头疼。
  •     主讲伊斯兰,伊斯兰对西方人的影响太大。 作者讲中国人没有信仰,只相信自己的祖宗和后代。个人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尽然。
  •     依然是西方式的现代文明故事,所谓无知者无畏
  •     1.轮回故事,人物之间穿越时代的紧密联系比云图要做得彻底,无数个轮回都保留着同样的人物关系2.作者炫知识之作吗,为了讲出西方消逝之后的陌生化效果,全篇都是他对中国、日本、伊斯兰、印度、印地安等文明的理解,说服力不高3.全书最讨喜的是萨马尔罕科学的萌芽那章,又一次重见文明的曙光的感觉
  •     99
  •     开头感觉挺有新意的,到后面变成了又臭又长,尤其是“乃索拉”这一章,根本看不下去
  •     【The Years of Rice and Salt】
  •     想看看原版。 人还是只能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书中写到中国的部分都让我觉得很无语。
  •     YY
  •     如此伟大的主题就是罗宾森也无法驾驭啊
  •     虽然不得不承认作者的学识渊博,但这仍是一次毫无快感的阅读体验。作为小说,它情节的没有,人物的单薄,扯不下去了就转向大段的宗教、政治和伪历史的讨论和说教;作为教科书,哦,对不起,它是虚构的。香蕉书的评论也名副其实,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其对中国的描写,简直汗毛直竖啊...抱着一种善始善终的态度才坚持读完的。
  •     好吧,没了谁,没了多少个谁,地球照样转。
  •     跳着读完了 实在太宏大 尿了
  •     小说笔法,历史内涵
  •     神奇的构思,然而我还是想说,别的或许可能,中国那部分没可能。
  •     这里有十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张地图,这张地图上的事儿说完了,就进入下一个轮回。一个B开头的灵魂和一个K开头的灵魂就这么一世一世地轮回,走完了整部世界近代史。每个故事都有几段话扣在心上。最后两个故事信息量太大,感觉到自己世界史知识的贫乏,都是粗线条。就好像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把它们当人类来看,世界太大了,当历史来看呢?
  •     朋友定的
  •     很特别的小说,现实与迷幻混杂,让人产生奇异的感受
  •     我只能说,好难读。坚持读了三次,都烂尾了
  •     作者的想象能力实在是...
  •     历史的科幻解读
  •     需要耐心
  •     作者立意很好,但为毛我读到200页硬是读不下去了?
  •     本以为这种文只有国人会自我满足的写。
  •     看完第一章我就决定弃了…歪果仁写给歪果仁的书,我不认为作者对中国的了解能超出帝王世系表…其他的文明内核我不了解,也怕被作者误导…
  •     这本书怎么说呢。。。故事结构是很好。。。有些东西很明显是西方人对东方人的了解。。。。可是,好像读起来很晦涩,好像是翻译的问题吧。。。不过话说回来,换做我搞不好翻译不出来呢。。。
  •     伊斯兰世界的部分感觉比较有意思,大概是因为我本身不了解他们;相比之下东亚部分就有种“这谁啊?”的感觉,西方作家脑补的“东方情调”果然总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的。以及这几乎就是把我们这个时间线里的历史换了个角色再说一遍。
  •     读这本另类历史小说让我不禁猜想,如果14世纪时那场曾灭绝三分之一欧洲人的黑死病毁灭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欧陆居民,那么今天的世界将会怎样?
  •     在网上各处无货的情况下,辗转在万圣书园淘宝店找到了这本书,没想到收货后才发现如此的厚,拖拉了许久才读完。感觉内容还算可以,欧洲人在十四世纪的黑死病瘟疫中悉数灭绝,于是伊斯兰教传遍了世界、中国人“发现”了美洲、中亚人开启了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印度人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最后在世界大战之后又有普遍的世界和平与繁荣。总之,研究过佛教的作者通过两个不断转世并不断在不同地点的来生中相遇的灵魂的描写,叙述了一个没有西方世界的现代化步骤,或许不仅可信、偶尔经不起推敲,但精彩依然。缺点就是作者用“中阴”、“转世”的概念来叙述历史事件,有种无序与荒诞感,而其中的某些情节也过分突兀或者不符合文化与历史情境,稍显不真实。译者的译笔还算精彩,然而在某些涉及宗教于历史概念的地方有些翻译错误,这也是这类翻译作品的通病。
  •     初看前几章有点惊艳的感觉,但后边的感觉在卖弄知识渊博,而且所谓的东方征服,太过拘泥了。
  •     让我传统的历史思维受到极大的冲击,到现在还没缓过神来,有机会要重读一遍
  •     木有看下去。
  •     日本崽子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阅读欲望,让本来就是三流的西方呓语扯淡更加的让人厌恶。这书作者队日本人好感多的让人想吐
  •     完全读不下去的一本书。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描写太扯淡了。 不过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普通西方人是怎么看待古代中国的。 作者明显没有好好进行资料搜集。
  •     如果真有转世。。
  •     3月底到手,其实不好看,有些地方很荒谬,历史推论也不严谨。大明水兵队攻略阿兹特克那一段倒是很不错。
  •     翻译得太烂
  •     【米与盐的年代】10 of 100 从世界史的角度宏观来看,整个文明史是三大文化的碰撞,即基督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这本书是缺少西方文明的世界近代史,其意识流手法让人在前进的时代中不停跳跃,但碰撞和发展的主线很清晰。如今让人鄙视的伊斯兰文化,有让人敬佩的历史,但到了现代窒止不前,落后于世界。中国一直以来的问题就是制度太稳固,以致腐朽到面临毁灭的时候才发展崛起。蒙古文明对世界文明几乎没有什么贡献,除了杀戮给其他文明带来的恐惧让这些受其威胁的文明更快的发展,我不知道有些人将元朝引以为豪的自大从哪里来。 世界之大,不做井底之蛙,更何况这个井还被加了井盖。
  •     ╮(╯▽╰)╭,那么厚一本,浪费我老长时间了
  •     我觉得比火星三部曲好看一丁点……但只有一丁点……注意到作者时候我就知道这结果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