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吾同在》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科幻 > 与吾同在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229045289
作者:王晋康
页数:397页

费米谬论与人性

无论是三体还是与吾同在,我看了甚是喜爱,费米谬论和人之本性善恶论,一个是近代科学以来,后者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讨论的。大刘和老王,在他们设定的剧情框架之下,将这两个话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解答,揭示了一些道理,哲学的思考,不得不说是一场思维的盛宴。至于文中的一些技术细节,个人觉得不必过分拘泥,科幻本身就是在某些假定的情况下去探讨可能的科技对人类社会乃至人类文明本身的可能影响。

小火苗

看科幻小说兴趣的小火苗就在遇见这样一本书时熄灭了,一如之前对于推理小说的兴趣也在遇见《时生》的时候熄灭了一样。我看的科幻小说很少,我也不是科幻迷,也许我没有资格评论,但是我有自己的喜好。一开始,作者抛出了姜元善小时候做的一件很邪乎的恶事,于是我一直不断猜测那个六岁半的孩子在河边能做怎样的恶事。恶事嘛,我想也许是死了人,死了很多人,而这场灾祸估计是那个孩子引起的,作者用了邪乎这个词,我猜测凭着我的想象力是不可能想象出来的,毕竟邪乎啊。但是当这件事情终于揭晓时,我不得不质疑之前作者做的铺垫是不是太大了。而后作者一次次提及的善恶是非观,也像一个愿意讲道理的老者一样,让我觉得和作者之前有代沟。我一直都觉得讲一个好故事,就客观的描述这个故事就好,不要做过多的评判,因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会有自己的评判。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文字的重复叙述,有些一句话读者就可以明白的东西,作者偏偏要不厌其烦的解释,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作者发现了一个好的故事,一个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的故事,然后作者想要精心完善它,在完善它的过程中不断填补使之成为了一个长篇,但是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所以我觉得剧情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本人的读后感

不得不说,老王是老了,对于文字的驾驭明显有些不足,但如同一位年老的长辈对稚子絮絮叨叨的教导一样,我能听见他想说的。善与恶,自私与无私,光明与黑暗,从来都不是绝对的,甚至也是不能简单判断的,我们能决定的只是自己的内心,有些东西注定去背负,纵使是骂名与耻辱,有时候与必须选择,但求无愧于心。人生亦如此,无论外在的高尚与卑劣,无论行为的世故与激进,无论表面的麻木与虚伪,在那虚伪面具的背面,尚有一颗红心在一直跳动。

看此书不如看《狼图腾》

核心内容就是和《狼图腾》一样的,所谓万物都是以生存为目的,因而妇人之仁是错误的。只不过最后提出了一个共生圈理论:当共同面对外部威胁时,大家才会联合起来,但这种联合其实也只是扩大了的“私”而已。看来,作者对于人类心灵的进化是持悲观态度的。先评一下书吧,内容和情节不说了,具有非常鲜明的王晋康套路,也就是说,没有细节描述,粗线条而又没有说服力。比如姜元善被弹劾那一次,弹劾形成的非常没有逻辑性,瓦解的更没有逻辑性。而其他的情节发展更是稀奇古怪。得知恩戈星人将要入侵之后,姜元善着手建立了一支类似特种部队的敢死队以作为失败后同归于尽的武器。但是作为特种部队,其人数居然能多达10万人。而且,为什么完全放弃使用核弹呢?我相信正常人在那时候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用核弹对地球进行自杀式袭击的。还有恩戈星人在最后进攻时,居然采用了不留预备队毫无防御的一波式攻击。我了个擦的,他们又不是神风特工队,干嘛急着把部队全部放在一线然后让你一下全部干掉啊?麻烦王晋康补充一些基本的军事知识好不好。反正对于其情节是吐槽无能的。对于其宣扬的以至恶取得至善的伦理学观点,我也想加以评述。想来我也是对人类心灵有些绝望的。平时你看来衣冠楚楚、举止不俗的家伙,背地里可能是个道貌岸然之徒,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件寻常的事情,因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戒备越发严密。但是善真的是不可能的吗?善者必然浪费自身的资源,最后资助了别人而空虚了自己吗?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印度的阿育王、中国的宋朝。我认为这并不是普遍的事实。阿育王在于过度的对外资助,那自然会亏损国力;而宋朝呢?恐怕问题更在于厢禁军之分。这两者都是特例,不能推出必然的善与强大的实力不相容的结论。再有一点,王晋康所谓的“自私”未必就是“恶”,不妨看一下伦理学的利己主义学派。在伦理学上,我更加支持康德的思想,虽然其伦理学观点在其哲学观点中的基石并不牢固,但是责任带来道德的确更具有说服力一些。

自称科幻的小学生作文

语言风格跟小学生满分作文简直一模一样『满分』。憋着看了一半,我实在受不了了,果断弃。冲着扉页上的“对三体的解答”才看的,看了之后我不由得笑出了声,什么玩意儿还对三体的解答,还好不是我买来看的。除了言语幼稚,文风。。。。呃,没有文风之外。最让我受不了的是这本书强行把自己归为科幻。科!幻!半本书我愣是没看到科幻在哪里如果作者觉得一个在飘荡的金属球就能算科幻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_•̩̩̩̩ )。

《与吾同在》——王晋康的三体

我知道标题的这种评价是很不厚道的,特别是对于一位比大刘要更早写科幻,也写出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在一段时间内独立承担了中国科幻大旗的老作家来说。如果这本《与吾同在》出在《三体》之前,那肯定是惊为天人的作品。但是可惜了,就我自己的读后感觉来说,这本比起《三体》还是欠了一些。首先是人物,如果你看过三体在读到“执政者”的时候肯定会想起“面壁者”,读到姜元善就会看到罗辑浮现在眼前,而严小晨也恰恰对应了圣母程心,甚至连泰勒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布德里斯作为对照。这是不可避免,因为他们之间实在太相似了。同时对人物的刻画我觉得也是不太够味道的,整本书都在拿姜元善童年的那件事情来反反复复地刻画他的心理,不过真正读到那件事的时候我倒是没有读出哪里体现了姜元善巨大的恶了,至少不像作者想让我们认为的那么严重。而其他人物更是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作为,总是有种不咸不谈的感觉。而且故事中的人物都太"天真”了,虽然作者极力地渲染阴谋,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完美的姜元善,他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极致,在整本书中甚至没有犯过一个错误,这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太现实。然后是情节,这里我觉得前面在研究隐形飞球的部分太像《球形闪电》了,特别是那个设备几乎就是捕捉宏例子的翻版,因此没有什么太精彩的表现。到了后期的话就感觉有点混乱了,过程太过于波折,而时间跨度又一下子就是十年八年的,这倒不是说不能有很大的时间跨度,可是每次跨越之后情况都发生了剧烈转变,姜元善从英雄到囚犯,再到”肉身上帝“(书中有这样的描写)几乎感觉不到什么过渡,外星人从进攻者到突然妥协,感觉有点急躁了,导致后期整个情节都很难以把握。还是要提一下姜元善小时候的那个情节,作为整本书前半段最大的悬念,以及后期人物心理变化的关键,我觉得这个情节实在很失败,是的,非常失败,我读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感觉就是”啊,就这样啊,我以为什么呢“,而很不明白为什么书中所有人都非常在意这个问题,甚至还要通报国家主席。最后说说书的主题吧,我不知道自己理解的是否准确,但是本文的主题实在有点杂糅,我甚至到最后都没弄清楚,作者是想表达人性的善恶是如何的?我认为作者想让姜元善代表兽性是一直伴随人类发展的,也是人类对抗外敌最重要的手段,因为不可否认姜元善利用了欺骗,阴谋等很多邪恶的手段来击败外星人。可是作者又设计了严小晨和上帝这样的角色来体现对善的追求,而不得不直言的一点是作者对这个主题没有大刘的把握能力,这就让整个剧情很纠结了,读者被扯得很矛盾,很不懂作者的根本观点。其实我觉得倒不是说不可以这样写,可是应该是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观点,而不是两个观点杂糅在一起。至于那个共生圈理论,我很坦诚的表示那几页真的写得太硬了,让我有一种在看社会学书籍的感觉,大段大段的理论,不喜欢。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从一种很邪恶的角度来看本书(应和书的主题嘛....),但是其实如果不是因为之前看过上面所提到的那些书,受到的影响太深,这本书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做到了将哲学的理念与科幻的有机融合,值得一看。

还行,仅仅还行

在刘慈欣写完《三体》后,或许大多数科幻作家想要写类似的题材都会被埋没,但我还是不认为这是王晋康的水平该写出的书。我喜欢他的《十字》,因为他细腻的描写确实能让我开始思考,开始反思,但在《与吾同在》这本书中,仿佛一颗美味的糖被拉长到了十万年的尺度,每一秒我都觉得乏味,王晋康最擅长的不是人文科学的反思,而是科技上的反思。从一开始,这本书的创意便让人感到似曾相识,这个创意中曾有过超人,蜘蛛侠,绿灯侠,王晋康仅仅是为正义联盟里塞入一位带有东方气息的五足外星上帝,而且这位上帝毫无逻辑可言,一句话便可以让他抛弃自己同胞,甚至全书只有到了最后,他的同胞全部死后,才感到他还有痛苦的感觉...愿意抛弃自己真正的子孙而保护地球的理由,我的脑袋的确看不懂这段...更令人惊讶的是本书的硬伤,600~700年的差距...我不太相信宋朝最精锐的禁卫军与蒙古骑兵在偷袭成功的情况下能剿灭一直海军陆战队,这样的差距不仅仅是能不能一击便打下来?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打到,打到能不能伤害到敌人?我觉得更大的可能的是如同三体与地球人的作战般,你打我没事,我撞都能撞死你。而且地球还想反攻?这一切或许只能是个笑话。还有一个5,6岁的孩子,救人未遂,因为担心责骂而掩埋真相,在一个价值观和世界观没有养成的孩子面前,这可以说是正常的,书中却如同在写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一般。我不是黑王晋康,但我还是不得不说,这本书仅仅只能算一般。再考虑到王晋康之前的书,这本书糟糕透顶了...

又是王晋康的风格

打分在3.5分。介于还行和推荐之间。王晋康的大部分小说都是类似的风格:1.酷爱性描写,主角崇尚性开放。而且有时候让人感觉是这些性描写并非是为了剧情需要,而是为了写性而写性。2.对于非科幻迷而言,剧情比较具有吸引力。但对科幻迷而言,剧情和创意都偏弱,基本上可以猜到剧情的走向。3.喜欢讨论「善恶」「伦理」「历史发展」哲理方面的问题。4.结局总是挑对人类发展最好的那种,而不是可能性最大、更为现实的那种。简言之,多少有点「大团圆结局」的倾向。这篇小说自然也不例外。首先,姜元善、严小晨一拨人在露天浴场嬉戏后姜严二人的情感变化和性描写就显得很突兀——两个一起工作九年的人,九年中都没有在一起,怎么突然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在一起确定恋爱关系了,刚确定恋爱关系后还马上就不切适宜地聊起「我们今晚就那个什么什么吧」这样的话,偏偏两个人都还是处,这真心比较奇怪。其次,这篇小说对于科幻迷而言,剧情和创意都显得比较弱。特别是有大刘的《三体》在前,「女人执政团」「男人执政团」几乎就是大刘《三体3:死神永生》中「维德」和「程心」的翻版。却不如大刘写得深刻。第三点,就是书中充满着各种对于历史发展、何为善恶的探讨,因此才会有这么长的篇幅。第四点,嗯,不说了,免得剧透。像是之前的《生命之歌》《泡泡》都是类似的。还有就是,比较令人反感的一点是,书中姜元善十六岁时和严小晨等人讨论历史问题,作者写姜元善时好像用的是写领导的方式写得。比如:「我就说一点啊」,「那么我再提一个名字」,「好吧,打住吧」。如此之类,分明就是各种中年以上领导专用口头禅,十六岁的小屁孩这样说话,非常奇怪。

善恶争霸战还差不多

老王的想象力虽然不如大刘那么猛,但是老王的小说里的哲学思考绝对是中国科幻里数一数二的。《与吾同在》内容上借用了《三体》的外星人侵略地球大框架和黑暗森林的理论,又有些像钱莉芳的历史科幻小说。前面铺垫的很多,但是感觉不像是为后面的剧情铺垫,更多的像是为小说的哲学理论基础铺垫、举例。而且重复的有点多,例子讲来讲去就是猿猴战争啦、宋朝啦、阿育王啦这几个,前前后后讲了好多遍。我认为真要写,应该学学钱莉芳多找找史书多写几个。而且外星人真正体现上帝的作用太少了,应该想办法找点史料,把先祖真正写到历史里,写到宗教里,就像《达芬奇密码》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样才更切入主题,才能体现“与吾同在”嘛。感觉上帝其实也就打打酱油。除了偷了我们中国很多酒之外,好像也没怎么守护啊。然后后面真正的大战和外星人反扑收尾的又太快了,太意料之中了,外星人的智商简直跟《洛杉矶之战》的差不多,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发展那么强的科技的,大帝啊王子啊根本就打酱油的,而且外星人的装备难道除了脑波和冷兵器就没有其他的了吗?弱爆了嘛!其实还可以写的更复杂一点嘛。外星人主力部队失败了,残余部队利用先进的装备再跟人类大战三百回合啊。人类的特功队不是都没怎么发挥用场么,早早就下场休息了,姜猛子更是酝酿了那么久都还没来得及表现,就被枪毙了,有点可惜。总之,大战的剧情不够跌宕,而且外星人来袭,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没怎么写,英雄主义太严重!呃,不好意思,我这人比较挑剔,又不擅长表扬。话说回来,小说提出了善与恶的辩证关系确实是很有道理,完全可以写本哲学书,我看完了确实受益匪浅,给个三星。最后严小晨的遗书又非常非常的感人,画龙点睛之笔,再加一星!

文明的无限循环——和平与扩张

出来第一时间就买了,在回家的火车上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人类的本性被暴露无遗,文明的叹息。为何说我评论太短?为何说我评论太短?为何说我评论太短?为何说我评论太短?难道这些评论还没有50个字????

吐槽一下

还记得当时上初中看到的《水星播种》,和《乡村教师》一样带给我一种震撼。但是读了这本书后(也应该是读了三体后觉得这本书里面涉及到的很多都似曾相识),所以感觉王老师这部小说读下来没有一种快感,而且行文太啰嗦,人物刻画也不是那么突出,情节也不紧凑。一般。

《与吾同在》读后

《与吾同在》读后我这人向来后知后觉。《与吾同在》出版了好久才买了一本。不过,书到了马上就阅读了一遍——“看小说”这件事情上我一般不犯拖延症,拖延症是要到“写评论”这阶段才发作的。其实这“拖延症”也是能找到理由的——这是本好小说,读完之后不能把杂乱无章的第一印象直接写下来,总得有个消化的过程,对吧?《与吾同在》是一本值得(甚至可以说,有必要)和其他一些名家作品对比着读的小说,比如刘慈欣的《吞食者》、《赡养上帝》、《赡养人类》、《三体》三部曲和《超新星纪元》,比如韩松的《2066之西行漫记》,比如何夕的《汪洋战争》——当然还少不了王晋康自己的《母亲》、《类人》、《十字》、《天火》和《蚁生》。《与吾同在》和《三体》的对比是陪伴着此书的面世即出现的,可我倒觉得这是个假问题,因为二者之间相似之处其实不多。《三体》的世界处于个“只有生存,没有善恶”的极端情形之中——只要有点儿生存的希望就得抓住稻草,以至于基本对地球一无所知的三体人收到一条短信就立刻什么都不问地赶来了,而地球人的反应也是“只要能生存下去怎么着都行”(《死神永生》里挣扎了一下,“只要还能活着就得讲点儿善恶”,但是罗辑立刻告诉大家:没用。没有生存权,神马都是浮云)。在《三体》构筑的世界图景中,这是非常有逻辑的必然。相比之下,一贯走诡异路线的韩松在《2066之西行漫记》里使用的是一种自嵌套的逻辑:能让我们按照自定的善恶观生存下去的善就是真的善(颇有伊藤润二的风格吧?)。《汪洋战争》则很平铺直叙地告诉人类:作死者必须死。还是回到刘慈欣吧。我觉得刘慈欣的作品中,在“善恶/生死”这个层面上可以和《与吾同在》相比较的倒是《吞食者》和《赡养上帝》。《吞食者》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不是“不要再从道德的角度谈了,在宇宙中,那东西没意义。”,而是“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但我们比你们更有权利拥有她!”。这一句立刻就把“善恶”给消解掉了——或者说,是“我们扯平了,谁也别说谁”,把整个故事的背景拉回到了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着的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不再是“零道德”的,或者说,其实我们的世界就是“零道德”的。《赡养上帝》其实是一部基本上“不谈道德”的作品,“希望你们尽到对自己的创造者的责任”,也就是“因为当年我们创造了你们,所以你们现在就得赡养我们”,这个叫做投资-回报,和道德沾点边,但不是一回事。反而是《赡养人类》里面的哥哥文明犹如一个巨大的“圣母”群体——把澳大利亚修整好了,供你们吃,供你们穿,还能允许你们繁殖(哥哥就是好,比三体人多了)……谁说刘慈欣“零道德”?说到“圣母”,王晋康自己其实也塑造过不止一个“圣母”的形象,典型的典型就是《母亲》,故事中的外星人们一个个都犹如患上了“土木堡综合征”(不知道这个词含义的可以去看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朱祁镇篇》)。不过我在这里更想评论一下的是对“外星人”的设定——就是《吞食者》里面上校的那个问题:“您怎么拿起来就吃啊?”。因为这种世界设定直接决定了故事的道德图景。(需要插一句的就是,无论是程圣母还是严圣母,都是出自男性作家的笔下。如果,类似的设定和题材交给女性作家去铺展,不知会不会写出这样的角色来。换言之,“圣母”的出现,会不会本身就是男性作家的一种性别偏见?)《吞食者》的世界设定是:恐龙文明本来就“我们也是太阳的儿子”,所以其道德图景就是“本来就是我们的我们拿回来有啥不道德”。《赡养上帝》和《赡养人类》前面也说过了,其实哥哥比上帝(“我们天上的父”)要仁慈多了,大概并不是因为哥哥们也是穷孩子,而是应了韩寒那句“爹都是很残酷的”。《三体》就洒脱多了——书中始终没说三体人和地球人之间有何异同,甚至连形象都没为他们设计出来,更不用提“您怎么这么肯定他能吃呢?一个相距如此遥远的世界上的生物能被食用,从生物化学上讲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问题了。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你们是虫子”,所以“主不在乎”。的确,如果说“道德”和“生存”被放在天平上加以考量的话,至少也得是面对“准同类”才行,对完全的“异类”谈道德,谈善恶,那才是极端情形。而此前的作品中,王晋康这方面的功力就不太行了,《母亲》的设定其实很偷懒且莫名其妙——反正人家就是和地球人一样,怎么着吧——所以其道德图景也是:孑遗的地球少妇必须当圣母,“怎么着吧”。不过,《与吾同在》就老辣多了。“先祖”带着“善”搜索到了和他的星球相似的地球,找到了在生物化学上高度相似的生命——相似的自然条件,既意味着相似的生存方式又意味着可能导致的竞争,这两个看起来相距甚远的问题,其实是高度同质的,也就因此决定了整个故事的矛盾冲突的走向——因为“我们相似”,所以“我们应该相互善意”,但又正是因为“我们相似”,所以“我们必须争夺同一块生存空间”,甚至“我可以吃了你”。于是,一个不那么“异”的种族(他们存在着和地球人相似的社会结构,长得像地球上的章鱼,也有男女两性,甚至还有小鸡鸡),在以生存为前提的道德——或者说“善恶”上——就和地球人绞在了一起。看到了吧,与《三体》那种“你死我活”的极端情形(其实反而是很简化的情形)不同,《与吾同在》中的道德图景更为黑暗,那是一种善恶本原的黑暗。说点儿不足之处。王晋康的文笔相当不错,驾驭环境、气氛、节奏和结构的能力也一流。不过我个人认为,对白是他的短板。 很奇怪,王晋康小说中的人物对白有一种强烈的分裂感——要是他们说河南话(南阳话吧……我过去有个同学是漯河人,他说王晋康小说里的南阳话那真是活灵活现),就十分流畅;要是他们说普通话,那就很是做作,甚至能带动叙述和描写都变得枯燥下去。我过去读《类人》和《十字》时候就有了这种感觉,不像基本都是河南话的《蚁生》和《天火》那么畅快。而《与吾同在》中这个问题更为明显(所以王晋康的小说里面的主人公都得是南阳人么……)。然而,方言与否并不应当是作家掌控对白的障碍。我们不妨拿一段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来看看:总理说:“孩子们,我们明天将带你们去继续认识这个国家。我们要去最繁华的城市,要去最偏僻的山村,要让你们了解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业和农业体系,让你们了解人民的生存状态。我们还要给你们讲历史,这是认识现实最好的办法;还要给你们讲更多更复杂的国家运行的知识。但记住,没有什么比今天你们学到的更基本更深刻的了,你们将来的路将难上加难,但只要牢记这个规律,就不会迷失方向。”这是普通话语境下的台词。都是很平淡的词语对吧?甚至几乎都是“大白话”,几乎没有什么“文采”可言。但是,立刻就把一个国家总理,一个全局掌控者所应有的举重若轻德气度和小中见大风格的刻画出来了。而《与吾同在》呢?主席对大伙儿说:“孩子们,现在我代表蚩尤工程指挥部,也代表何所长,不,何指挥长,正式邀请你们参与这个工程。不是等毕业,而是现在就参与。因为开发这样全新的技术,迫切需要新的思维和新的血液——也需要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新领导。至于你们的学业,肯定不会耽误,你们可以边干边学,指挥部将选派最优秀的专业老师来带你们,你们愿意吗?”语言的发出者和接收者都差不多,其结果就是……充满了浓厚的《少年特工》味儿。的人,我承认,两段话的情景不同,前者是交代后事,后者是赋予使命。但王晋康笔下的国家主席,实在有点缺乏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气度——甚至可能是,是王晋康无法想象出这种气度。刘慈欣笔下的“小大人”们也是同样精彩:“爸爸妈妈走了,把我们丢在这儿,这感觉大家都能体会得到。我分析一下现在国家的情况,你们看对不对:全国所有的孩子现在都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依靠,以代替以前对大人们的依靠。那些省和市一级的领导机构中的孩子也一样,这就使得这些中间的领导机构瘫痪了,使整个国家的惊慌浪潮没有缓冲,直接都冲到我们这儿来!”“课外知识丰富的初中生班干部”的口吻——模仿着成年人的语言,自己让自己镇静下来,却又无处不透出“想象的世界按自己规定的方式运行”的孩子气。相比之下,可以看看《与吾同在》的第一章里,高材生们在航空母舰上的那场争论,作者让每个人都在表情充盈地表演着自己的角色,却全然不顾“为的是冲淡这些杀人武器必然蕴涵的杀气”、“他以数千疲兵抵抗十万叛军”这样如同背诵课文一般的对白是否自然。我只能说,老王,谢谢你在《蚁生》和《天火》中用乡音带给我的阅读快感,但是,《与吾同在》真的不行。说点儿我不太明白的。为什么把恩戈人设计成章鱼的形象呢?这只是随意的设计还是有什么寓意(比如,向一些早期的科幻电影致敬)在里面?那位“先祖”既然自己长得像章鱼,到了地球上为啥不关注甚至设法提升一下章鱼鹦鹉螺之类动物的智商呢?关于姜元善幼时的那件事情,我觉得不是能很体现出这个“善/恶”之间的纠缠关系(话说,我在这个故事揭开之前,一直以为是杀人之类的事情)。而且,揭开得有点早,可能再往后挪一挪会更好——通过姜元善之后的一些言行,可以更多地体现出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最后还是想说一句,书中没有出现炽烈的××场面,真的是很遗憾啊!……最后的最后还是得说一句:写得不好。个人看法而已,轻砸。

可爱的先祖,可爱的上帝!

虽然在《三体》的光环下,很难有什么作品突出重围,但是我无法掩饰自己对本书的喜爱。对于如我这班理工科知识匮乏的人来说,读三体很累人。泛泛而读便罢,如果要较真,怕是大段大段的天书无从理解。就像当下一句流行的话儿“虽然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但是好象很厉害的样子!”喏,我就是这种感觉。《与吾同在》不同,任何人都能看得欢乐。然后让你思考。对人生、对人性、对爱!

人数问题

“七个人并排站在一片冰原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秘书长率先踏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其他七位跟在后面。。。”211页到了南极,下飞机之后,一会儿7个人,一会儿8个人……是作者的问题还是编辑的问题??

男性沙文主义之作

为了纪念我2年级的寒假开始读科幻小说,所以决定今年冬天的读书主题就是:科幻小说。之前有买吴岩的科幻理论书回来看,但是似懂非懂,还是直接看小说来的有趣。先后看完了天意、天命和与吾同在。前两者都有在微博陆续评论过了,和朋友讨论完全后再写读后感。今天来写的是与吾同在。王晋康是我从小就十分喜欢的科幻小说家,这么说他不过分吧,嘻嘻。第一次读他的作品是《生死平衡》,那时候科幻小说还被归类在儿童文学里,所以我是在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借的一套书。后来印象深刻的就是《50万年后的超级男人》,因为这个开始了每期《科幻世界》必买的阶段。再后来就是《水星播种》。我还记得上英语课老师让自我介绍,我说我是科学技术饭,这方面的翘楚是《水星播种》(在水星播种硅基生命)。以上3篇小说奠定了我对王晋康的基本印象:硬科幻底子,故事有点新意,只是有时候太爱长篇大论一个人说话说好几页。正式出版的书之后有印象的就是《十字》。因为内容是和传染病有关的,所以我格外有兴趣。《与吾同在》是王晋康的最新作品,我个人虽然是一口气读完的,但是感觉并没有以前那么好,暂且打出四颗星吧。个人赞同豆瓣的说法,这部小说是王晋康对《三体》的一种回应。同样都是回答费米悖论,两人得出了几乎一致的观点。这本书和三体有几个类似之处:1、对费米悖论的回答都是,存在外星人,并且外星人一定是怀着恶意来地球的;2、存在“上帝”,他作为观察者观察着地球与人类;3、女性都是善良但不坚定的,且容易受到别人错误观点的影响而犯下大错。第一点和第二点比较容易被我接受,我本人也是报这样一种态度。但是对于第三点我十分之不爽,这种不爽在《三体》中尚能容忍,在《与吾同在》中我几乎无法理解。为什么女主角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备战之后还能抱有要与外星人和睦相处这种观点呢?而且为什么地球第二波的管委会会由她来继任?在《与吾同在》中选出来的这个管委会已经不靠谱到了一定地步。而且星际间政治和人类政治本身有什么显著区别?都是在玩博弈。女人为什么就一定玩不过男人呢?重点是,既然这个女人玩不过,又为什么会被选成领袖?!我不禁要腹诽:这是不是代表了作者自己心中对于女性的看法,女性就是软弱无能,只会坏大事?另外,王晋康在各种小说中都有一个奇怪的point,就是对于性场面描写的执著,已经到了不管需要不需要只能能发生就一定会写的地步。在《与吾同在》里甚至有男主角和已经绝经的女主角强行发生关系这样的情节,不明白这种情节存在的意义在于哪里……或许这是作者的恶趣味,又或者是他借男主角的口说出的:赤身裸体是回归了人类的本性,是最没有束缚的状态。这篇小说还有个很奇怪的point,长篇累牍的渲染男主角小时候的一件事,是非常的“恶”,弄得很多人都以为是吃人还是啥的,不过就是救人不成撒了个谎……根本没有渲染的那么恐怖。已经这么多年,王晋康小说的一些奇怪的point还是没改,不过总好过之前《十字》里为了介绍背景主人公讲话讲半天。所以给出四星。喜欢看外星文明这种类型书的筒子们可以一看。

参一生参不透这道难题

①《难念的经》②一个作家的作品,对其各种评判,我觉得依然只能和他自己的其它作品做对比。从这个意义上,王晋康进步了,要表达的命题的庞大,以及将这个故事写成长篇的努力,都胜过了他以前。③但我还是想说,开头和结尾都各种天雷滚滚,中段倒是不错,很顺,很吸引我迫不及待的读下去,但依然时不时有些对话和描写雷到我。《三体》系列虽然在文笔上被认为和故事的宏大精妙震撼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我印象中一下都没被雷到过。如果要分高下,在这儿高下立判。在延伸出来对比,《与吾同在》通篇大谈虚无和除生存之外宇宙别无其它价值。我忍不住想到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和京极夏彦的《涂佛之宴》。在平衡性上,《与吾同在》和后两书差距太大;在谈虚无上,《与吾同在》通篇在说也远不如后两书从各种其它故事来映衬虚无的力道。④因为太多巨大的命运和命题是现实中从来没能遇到的经历,所以看到书中人物遇到这些事情时候的考虑,会有各种觉得不妥,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如何才能更妥当。这些都是“鸡叫三次之前你必不认我的问题”,没有遇到过没办法评价。但依然要说,王晋康的描写,并没有让读者觉得妥帖或者那么有说服力。⑤王晋康和刘慈欣活到这个份上,也都想明白了,这个宇宙,就是虚无的。似乎好像,人活到老,就知道是这样了。所谓“死神永生”和“适者生存”,汉族也许是世界上对这个问题认识最清楚的民族。所以“活下去”是这个民族的核心,所以这个民族是最达尔文的民族。除了生存是实实在在的之外,所谓什么善恶、道德,都是维护一时生存的各种幌子和自欺欺人。除此之外,这个宇宙别无它物。⑥对青少年的恋爱和性的觉醒的描写,是王晋康一直的一个写作爱好,在我看来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爱好。看到的时候不禁莞尔,好像以前看王晋康作品的那种感觉的重现~但另一方面,王晋康在文中对自己的暴露,也是很明显的。太多可能不需要的辅助材料和描写,除了一些描写的尝试,更多的都是作者自己喜好和趣味被读者得知。⑦《三体》真是好,抛玉引玉,鲶鱼效应,而且加上头脑风暴,对各种作家的灵感激励~⑧有点小小的《安德的游戏》的味道⑨参一生,到底在参什么难题?参的是,在这无限的虚无之中,到底有没有终极的美好。我也不喜欢虚无,我也希望有美好,但目前来说,没有任何一样观点,能够有足够的说服力。从这点来说,王晋康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到最后,他依然抛出希望,希望这个宇宙,是有那么个完美的上帝的。⑩妖夜荒踪,或者柏拉图的洞穴。你好爱情~

好好一锅菜让你炖坏了

2014-1-18 读王晋康的《与吾同在》提出的共生利他原则是我十分赞同的,也是我一直推崇的,但是王晋康的小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对于人物内心和性格的塑造已经不能用不到位来形容,简直是根本没有。虽然整本书庞大叙事,引经据典,勾勒出了一部详实的人类进化史,将生物生存的要义刻画的淋漓尽致,摒弃了对于善和恶的单一阐述,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善反而是生存的桎梏,恶才是推动生物进步的原动力。这个问题因为也一直困扰我很久,所以读起来很有感触,若以后在写此类文章,颇有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但是因为整本书对于人性内心刻画的不够深入,难以打动人心,虽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深刻思考,但是离成为经典还差的十万八千里。因为善带给人们的美好向往实在是人性之中的最光辉一面,也是科幻小说中的人为什么值得拯救的根源——人之所以还值得拯救,就是因为在恶的全称命题下有永远都不会泯灭的善。完全靠恶来推动的物种是根本不值得拯救的,应该除之而后快。这也是最矛盾的地方。但是书中虽然将故事勾勒出来,但是小说中的关于姜元善童年之恶简直令人莫名奇妙,人性中的恶远不及此,即使是儿童,被社会构建出的天真无邪也会有更恶的一面,而姜元善的恶虽然在前半部吊足胃口,在整本书中一直作为线索,但是力度十分之弱,难以构成打动人心最深处矛盾的致命一击,反而读起来失望之极,不由拍案,这也算恶?几个年幼无知的儿童因为同伴的意外之死而试图推卸责任这样的事情,虽然并非是六岁儿童(书中刻画)的年龄段能够判断和出现的,但是也根本构不成是罪大恶极。而小说若是希望企及读者思考善恶之交,也应该在人物内心刻画上再下功夫——引申到我看过的作者的其他小说,我看此事罢了,这绝非作者能够做到的。读起来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大叫不痛快不痛快,虽然多少次已经可以触及更深入的层次,但是却每每浅尝辄止,令人心急火燎,真想把作者揪出来逼着他再重新修改。看到作者想讲却仍然讲的如此不到位,真是一种愤懑之心荡漾心头,没有那金刚钻你揽什么瓷器活?或者说,你图什么快?多写几年不行吗?能不能别图省事,把所有细节都写好在拿出来??若有时间一定要写长文痛批并详细论述。

与吾同在

其实一直以来我的内心对老王的评价都不太高,总感觉老王与大刘之间隔着几个星云奖。但是读了《与吾同在》后反而感觉此书大大超出了我的期待(不过很可能是因为我期待太低)。整个故事的剧情与想象力让我惊喜,最后在探讨的问题——人性的善恶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得不说——在让人惊喜的大剧情下,那些细化的情节发展与老王的语言描述真的太!狗!血!了!这种狗血甚至是二流国产家庭伦理电视剧式的狗血,时常让我读着读着感觉内心有千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老王笔下的女主严小晨在性格设定上也有向《三体》中的程心靠拢的趋势。总的来说,我觉得老王在想象力与情节设计上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人物对话与细节描述实在让我不敢恭维。

没有善恶只有生存

不颠覆世界观的科幻不是好科幻。前阵子用两天看了老王的这本书,我对“人类作为一个种族,没有善恶,只有生存”的观点非常赞同。善恶都是道德规则,而规则对这个世界永远都是暂时的,不变的永恒则是混乱。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人类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也许能拯救我们的就是一份不守规矩的狼性。有宗教信仰的人认为有唯一的无所不能的神,另外一些人认为神根本不存在。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在提出一个中间的情况:造物者存在,但不是万能。于是有神论慌了,无神论也慌了。

王晋康对《三体》的回应

王晋康在这本新作里太想回应刘慈欣在《三体》提出的道德与生存的问题了。从情节架构上看,有点像《球状闪电》+《黑暗森林》,姜元善仿佛罗辑+章北海,但篇幅只有三体系列的四分之一。刘慈欣意胜在描绘出冷酷的环境、和人物被迫做出的异乎寻常的举动,至于宇宙社会学什么的,其实倒在其次,也未必真的当真,而王晋康则却非常严肃地对待自己所提出的种种哲学性命题,倾心于哲理性的思考,因此观点的提出和辩驳胜过了环境的宏伟、情节的丰富乃至人物的可信。我们看到,在这里,几乎没有一半文学所致力于探索的“人”的问题,每个角色与其说是“人物”,不如说是故事中的功能承载者:觉悟者/拯救者,妻子/辅助者/反对者,助手,敌人,执导者,这在那些并不重要的角色如“十一圣斗士的其他人”,七大执政官的其他人,身上尤其明显,这些人说的很多话,几乎可以不用注意冒号前的文字,也就是说,随便是其中一个什么人都可以,并不是专属于某一个“人”的话,而是为了推动对话走向所需要的情节或论辩而需要有个角色来说,所以,这里的人物可能更接近传统民间故事的状态,完全听命于作者的需要,不会出现任何意想之外的活动,不会说出莫名其妙难以理解的语言。甚至可以说,很多人物的话都烙印了作者本人的语言色彩。实际上,我一直觉得,王晋康的故事有强烈的传奇色彩,似乎是《故事会》风格的讲法,里面充满狂人和传奇性的情节,偶尔还要加上一些对男女情爱的交代,如何理解这样一种写作形态,我还没想清楚。书中还有许多诸如“姜七条”一类让我标注为“囧”的地方。克敌制胜这道最大的悬念最终主要依赖对方的解体实在也有点让人不痛快,这当然和篇幅控制有关——相应的是情节控制,使故事限制个人的生理寿命范围内,倒也便于读者的认知不知出现剧烈的时空动荡,是否也和作者心中潜在的目标读者有关?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继承了王晋康以往的风格和思考,延续着他对人类社会的道德、科技、种族生存的诸多思考,并试图从纵向历史的高度来汇总、整合出一些观点。特别是在对同行如此用心的回应这件事上值得注意。推荐一读。

看了《与吾同在》,我想起了早年写的一篇文章

我的这篇文章是03年写的,现在想起来,和王老师的一些观点真是有点像啊,那就是:生存第一,道德第二......人性的挖掘我的这篇文章很偏激,所以请大家放下人类的尊严后再看,当然,人类至上主义者可以免看.一 前提人是动物,即便是高级动物,他也是动物,因为人的物质组成与动物无异,且新陈代谢的类型与方式和动物相同,而"毕竟人类是一种物质性存在,上层建筑归根结底要附属于物质基础"(出自王晋康<<超人类时代宣言>>,<<SFW>>2003年9月号).既然人与动物无异(指物理层面上的),那么人的行为也与动物无异,人类并无超越了动物本性的行为----这也是本文将要主要论述的.读到这,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人,或人什么时候才能产生超越动物本性的行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后面解释.好了,既然明白了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无异,那么人类的一切行为将有一个合理的,最深层次的原因----为了生存!作为一种物种,往大说作为一种生命体,都有生存的欲望,这是从无机界产生生命的重要原因,已经作为一项基本准则刻在了每个生命体的遗传物质中,因而----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一样,都有一个总前提,既:生存下去!这里所说的生存有两层含义:保持个体的存在和维持本物种的存在.这两层含义可以说是平等的,也可以说是后者是前者的高级体现. 二 行为的解释 既然人要生存,而生存又包含两层含义,所以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用这两层含义来解释.1.保持个体的存在这是一个最基本但却是最重要的人类欲望,人类的一切基本活动(如吃,喝,拉,撒)都是为了满足这个欲望.而这个欲望又包含两个意思:活得更长和活得更好.而人们又想方设法的来满足这两个欲望.在原始社会,如果一个人的话,在自然界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于是许多个原始人结成部落,分工合作,分享食物,过所谓"公有制"生活,其实道理很简单,很多人一起生活比单独一个人在自然中活的更长久,因为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这正满足了人们活得更长的欲望.由此引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往往拿这个人类最早的带有"公有制"意味的社会来证明"人生来是无私的".但我认为这不仅证明不了"人是无私的"却能证明了"人是自私的",为什么?什么叫自私?在生存的欲望的主导下,自私的含义既占有更多的食物以便可以活得更长和活得更好.而如果一个人单独生存的话,他可能只得到很少的食物,不仅事物来源的不到保证,而且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活下去都很难.而当人们结成部落后,人们的食物来源因为人的增多而稳定,虽然每个人分到的食物不是很多,但至少可以维持生存,而且,比起单独生存来说,还可以活得更长久.因此,拿这个例子来证明"人是无私的",是只见现象不挖本质,是片面的.另外,在原始社会中,因食物匮乏而引起的人吃人的现象是常有的,这更证明了"人是自私的".原因很简单,我就不多讲了.既然论证了所谓的"公有制"社会的本质,也就明白了为何出现了"双赢"和"互惠互利"的现象了,原因都一样,生存导致自私,这些现象只不过是自私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已. 2. 维持本物种的存在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存在下去是为了保持本物种的存在,在这个目的的前提下,它支配人和动物产生了另外一些行为。为了保持本物种的存在,必须繁衍后代,因此,性成熟的个体,为了繁衍后代,将在荷尔蒙的作用下,被异性所吸引,同时也吸引异性,产生交配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经过人的大脑的复杂加工后,表现出的既是对异性的渴求,即所谓的“爱情”。君不见,没有谁的爱情不是以性爱(其实也无“爱”,只不过是交配的欲望而已)为目的或基础的,婚姻更是伦理约束这种欲望的产物。所以说,“爱情”只不过是人在生存的欲望所支配下的行为的副产品而已,这一切,都是体内那丁点雌或雄的激素在作怪。至于没有经过“爱情”就交配的,那才是最正常的,最直接的(你见过哪两只交配的动物有爱情啊!)。这种现象虽正常,却是伦理所不容。当两性结合后,便会产生后代,而此时,这个个体以对所在物种尽了一半的责任,另一半的责任就是使后代具备生存能力。对动物来说,将会产生诸如“老鸟护雏”的行为。对人来说,就是让后代有生存能力。为此,亲代要抚养后代长大,要供他们上学,仅为此目的,就产生了许多行为及社会现象,:各式的教育机构的产生,亲代要想方设法尽量满足后代的各种愿望。当然,为了同样的目的,却回产生许多不同的行为,比如和颜悦色的说教和一些家长的“大棒政策”。为了让后代有生存能力而产生的这些行为,人们给它们强加了一个名称,叫“亲情”。 以上所说的行为,都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个体间的(当然,“爱情”是产生血缘关系的基础)。也可以这么说,世上本无“亲情”和“爱情”,这些名字只不过是人们给一些特定的行为强加的名称而已。为了生存,单个的家庭是不能胜任的,于是不同的家庭组成了更大规模的团体,不同之处在于动物们的叫种群,而人们的叫社会罢了。当单独的个体成为团体的个体后,维持本物种的存在这个目的就直接变成了维持本团体的存在,当然这里团体的范围在不同场合是不同的。这时,对于团体与团体来说,它们的关系就同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一样,交织着合作与竞争,例子便是国家间的关系。而对于个体与所在团体来说,行为的关系就复杂了,其行为有时看上去也与生存至上这个原则相悖,不过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非洲有一种蚂蚁,在迁徙时,如果遇到大河,它们就会抱成一团,漂过河去,外面的淹死了,而幸存的蚂蚁将继续前进。前面说过维持个体的存在和维持本物种的存在是生存的两层含义,这两层含义间是即平等又对立的,它们也会发生冲突。而那些蚂蚁的“牺牲”是因为维持本物种的存在的欲望战胜了保持个体的存在的欲望。有些人在做出这种行为时,是会作出一些思维活动的,但本质原因还是和动物相同的。可是人们偏要给这种行为加上一些主观臆断的名称:“见义勇为”啦,“爱国热情”。这也是人片面的另一个标志。举个例子,有人落水,有人会去救,有人就不去。去的人是因为他对于维持本物种的存在的欲望超过了维持个体的存在的欲望,就像抱成团是抱在外面的蚂蚁一样。而不去救的人,则当然是以自己的生存为上啦。说到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个体要有维持团体生存下去的责任。很简单,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个体只有在团体的庇护下才能扩大生存机会,团体的存在与否决定的个体的存在与否,团体的存在质量决定了个体的生存质量。而团体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所以,个体对团体履行责任往往是针对团体中的个体的。这是,个体的“自私”的维持自己的生存的欲望就“进化”成为维持团体的存在的欲望,而在这种欲望支配下的行为往往显的“无私”,比如救人的人和抱在团外面的蚂蚁,但本质上是自私的,因为这种行为是在:“自私”的欲望支配下产生的。至于不去救人的人,这种“自私”表现的就更直接了 说明白以后,这类“见义勇为”的行为也就不能再为“人生来就是无私的”的观点服务了,而成为了“人生来就是自私的”的观点的有力论据。因此,也就是说,人类并无对团体的“感情”,比如说所谓的“爱国之情”。结合前面所说人类无“爱情”与“亲情”,可以这么说,人类无感情!这里解释了生存的两层含义:维持个体的存在和维持团体的存在,而前面说过,二者是“平等”的“也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高级体现”,二者地位平等表现在个体常常既要维持个体自己生存又要维持团体生存。而“后者是前者的高级体现”则主要表现在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对大多数个体来说,维持团体存在的欲望可以战胜维持个体存在的欲望,从而这个团体或物种可以以牺牲个体的生命为代价而得以幸存,这也是一个物种在自然界存在下来的重要原因。当然二者也有发生冲突的时候,发生冲突时少部分个体则是维持个体存在的欲望可以战胜维持团体存在的欲望,比如临阵脱逃的士兵。有时当个体的生存欲望过多的高于维持团体存在的欲望时,这个个体就会产生侵犯团体中其他个体生存的行为,也就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犯罪”的现象。(其实这也是人类片面的另一个例子有谁认为原始社会中因饥饿而吃人的那个人是罪犯!)三 新行为的产生前面说过,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无异是因为人在物质组成上与动物无异而已但当科学技术对人类进化进行干预后,人和动物在物质组成上的差距就会加大,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程度,引起新行为的产生。但作为物质形态的生命体,生存还是第一需要,我们说说另外不同的行为。我们大胆想象一下,也许当克隆人合法化后,人类不再需要以两性结合来产生后代(那样效率太低而且产品质量不稳定。),那么家庭和母子关系将不再存在,由于这两项事物的消失,社会上会消失一些现象,并产生新的现象和行为,至于那是怎么一副场景,那是未来学家和科幻作家的事。仅此一项(指克隆人合法化,这还是最保守的例子。),就已经给人类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就更别提什么人机合体之类的啦。让我们在大胆一些,想象或幻想一下,也许亿万年后,人类脱离了物质形态而以能量形态存在,根本不用再为生存发愁,因为那将是永生的,这时这种“人”已经与动物完全不同了,因此,他的一切行为不在以生存为总前提(是什么我不知道)因而,他的行为的目的不再以维持一个“小小”的物种存在这个“狭隘”的目的为前提,而是上升到了为整个宇宙而思考,而服务,由于不必为生存而担忧,他可以不必与其他种族为生存而斗争,因而他还可以帮助宇宙间的其他物种加速进化,最终趋于宇宙大同。(这也许是那时的人的行为的目的或前提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人与动物无异,人类并无超越动物之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有一个最本质的原因:为了生存,而本文也引出了一个“副产品”,即论证了“人生来是自私的”这个观点。人作为这会的人,种种外在行为都很虚假,可以说人是虚伪的,人与人之间有着严格的利害关系,人们在虚伪的活着,但人们往往认同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相比之下,还是动物界明朗一些。呵呵,也就是说,有时,人还不如动物直接呢

嗯,就是脑洞不够大!

虽然明知不应该,但是我读过的科幻作品数量有限,看完王晋康的《与吾同在》后,脑海中无法避免将它与《三体》做比较。不仅是我,《三体》在《与吾同在》的评论中提及率高得惊人。本书的序者也专门说起三体,但正是序者极力提醒大家不要比较,深深地暴露出了此书对三体怀有的防备和介怀。其实,这样的比较对王晋康是不公平的,先入为主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正如我当初读完金庸的小说后感慨世上再无武侠可读一般,这的确是我的狭隘。据说王晋康写科幻甚至比大刘早,况且还有阿西莫夫这样神级选手。但是刘慈欣是我的科幻入门导师,且不说起点高不高,他打开了我对科幻世界的好奇,满足了我对科幻作品的想象,甚至开启了我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狂热,所以我对他如此偏爱。上帝在科幻世界中应该不算新颖的题材,与吾中上帝这个角色的构建很平平,章鱼形象的外星生物,就算是机器猫中也出现过几次了。话这么说,倒是对机器猫的不公平,毕竟机器猫也是科幻作品,它才是真正意义上我的科幻启蒙读物,甚至引领了一个世纪的青少年的科幻梦想。本书最开始吸引我的是与吾同在的这个名字,通读完后发现作者白白浪费了这么一个好名字没有深入挖掘;小说最重要的故事情节比较流畅但并不引人入胜。在看本书过程中,我脑海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声音是:哎,构架太小。诚然,这还是在以三体为阅读基础的前提下作出的评价。构架不仅仅理解为时间跨度和空间背景,事实上应该称为脑洞更合适。先祖守护地球十万年,戈恩人不远几光年来占领地球,这些背景和跨度也算不小,但是整体思路依然摆脱不了“人为本”的观念。纵然人性有善恶,但一切仍以人类的胜利为最终胜利,为根本胜利。这样的故事无法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推倒重新洗牌,我们依然在喝一碗换了配料的老母鸡汤。对,就是脑洞不够大。故事的核心理念围绕“共生圈”理论开展,这个理论刚出现时,曾经吸引过我,但是书里对此的说服力不够,没有站在全宇宙生命视野来论证。到后期故事情节感觉一直在硬套这个理论,反倒不如好好讲故事来的自然;还有一直被反复提起的姜元善的童年过往,人人讳莫如深缄口不谈,让人心生遐想无限好奇,这段一直是促使我看完这本书的那一口吊着的真气,可惜铺垫这么长这么深刻,最后揭开真相时,我的感觉是在看走近科学栏目组,氛围营造和情节设定都离奇诡异,但最后结果是邻居家老头睡觉打呼噜的套路。我曾经期待姜元善的这个铺垫会引发后面不可控制的局面,一下子摆脱前半部分絮絮叨叨平平淡淡的故事套路,突然视野被打开到几百光年外,跨越几个世纪的宇宙轮回。可是我瓜子都嗑醉了几百回了,最后这段过往只是引起了那么一个连故事会都瞧不上的小波澜。如果人类强大了想进一步扩展,想绑架先祖来威胁戈恩人就是所谓人性的恶,如果严小晨如程心一般的圣母心性就是所谓人性的善的话,那我相信先祖达里耶安一定是因为冬眠错过了以成吉思汗、曹操甚至希特勒为代表的一部分领导人的光辉生涯,与吾同在系统根本没有发挥作用;而且,人类世界这两个智商和手腕都超高的天才领导人,竟然是因为先祖用脑电波给的福祉,这个应该是整本书最大的槽点了,那姜元善的那段童年过往是不是也应该是先祖福祉的副作用呢?看书时一直让我提不起精神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硬科学部分实在太少太弱,看得出王晋康此方面的功底不太深厚。地狱火、天眼、脑电波控制等武器装备,甚至与吾同在系统无一特殊新意,简直还不如机器猫。同样也因为这个原因让我对万物理论这部电影有诸多吐槽,不是不可以讲爱情,但是如果只是讲霍金的情感生活,麻烦起名叫霍金与前妻不得不说的故事。既然叫万物理论了,你倒是演一些理论的东西啊!我不是只喜欢硬科幻的女汉子,既然是科幻,幻和科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吧?嗯,还是脑洞不够大。最后,王晋康大叔,明明看了你的书消磨时间还如此嫌弃,对不起!

披着羊皮的狼——弱科幻 强说理

不喜欢这种科幻小说,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软科幻吧,也可能我看到的不是其中的经典佳作。书中大段大段掉文的所谓“善恶”论,个人感觉只有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辩论水平,就是个极简单的性本善抑或是性本恶的不变论断,有必要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去啰赘吗?真正关系其身为科幻小说之本的外星飞船及其生物,容我大言不惭,就是我学生时期无聊想像中的,也比其精彩。至于地球与外星人的最终决战,呵,竟然50字内了事,真是让人失望之极。 而大段的关于主人公生活经历的冗长描述简直是把科幻变成了一部庸俗的市井小说。 另外文笔也实在不敢恭维,大概高中生的描写水准。相比之下,还是喜欢刘慈欣的作品,那才是读后叹为观止的科幻经典,值得你一思再思。

太空中的党同伐异 ——王晋康《与吾同在》

王晋康的《与吾同在》注定要被埋没在刘慈欣的《三体》系列耀眼的光环之下。的确,同为宏大的太空文明史诗,同为对费米佯谬的系统解答,《三体》具有更宏大的格局,更鲜明的人物,更细致的理论,当然,最重要的是,《三体》出版得更早。怀疑王晋康对刘慈欣作品的借鉴是没有道理的,但不得不说,整个故事就像是大刘多个作品的结合体:那隐形的圆形飞行器给人的震撼,极像水滴与智子;科研团队对它的追逐,令人想起《球状闪电》;外星上帝的创意,在《赡养上帝》也能看到;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的光年级侵略,思路与三体星人大致相当;低级文明对高级文明的抵抗方式,也大有相似(执政团与面壁人);“上帝”间的思维共享也与三体人一致;就连主角姜元善和严小晨,也宛如维德和程心。然而,《与吾同在》却是一个同样精彩、荡气回肠的小说,让我8个小时欲罢不能一气呵成地读完。或许目前中国科幻市场就好这口“大卷轴”式的史诗科幻,或许也只有在中国,讨论星际权谋能有如此广泛深厚的基础。所以,不管是重温初读《三体》的快感,还是支持国产科幻,我都推荐大家买正版来读一读。王晋康针对大刘的“黑暗森林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生物的群体道德,在共生圈内是善、利他与和谐,在共生圈外则是恶、利己和竞争。”这由江晓原总结为“共生圈理论”,说白了就是“党同伐异”。与“黑暗森林”理论是从“宇宙社会学”公理推导出来的不同,王晋康没有沉迷于公式定理的推导,而是用历史、人类学与生态学的大量例证进行雄辩。大刘从不纠结于“正邪善恶”,他只看“生死强弱”。而王晋康毕竟比大刘更偏“文”一些,史料上的旁征博引在书中随处可见,主题也集中在“善恶道德”上。从这点意义上说,大刘眼中的宇宙,是不存在道德这个概念的,宇宙毫无疑问就是“恶”。而王晋康坚持要在故事中再彻底讨论一下“善”的可能性——当然,他最终得出的结论还是和大刘一致。更难能可贵的是,《与吾同在》对现实有着很强的启迪。“航空母舰的存在,是为了提高大战爆发的阈值”。这句话简直醍醐灌顶。而所谓“共生圈”的边界,如果放到我们现实世界,小到职场打闹,大到国际纷争,大家一下子都懂。不过,“性善论”和“性恶论”其实还是一个很幼稚粗浅的哲学问题。姜元善和严小晨的矛盾,其实不是“善恶”的矛盾,而是“程序善”与“结局善”的矛盾。这是一个两难矛盾,令人揪心,而本书就好看在这个地方:在“上帝”的视角中,没有善恶和对错,只有选择和承担。如果还没看这本书,就请不要往下看,有剧透:——————其一,前半部遮遮掩掩的反复说姜元善6岁时干过一个邪门事,我还以为是暴走吃人呢!原来是救人未遂,这个悬念实在弱爆了。6岁的孩子,对死亡没有真正的认识,对诚实和隐瞒也没形成完整的观念,这个事件不值得如此浓墨重彩,相反作为全篇的引子倒是很不错。其二,既是科幻,某些猜想理应站在现实的土地上。王晋康把全球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宗教、神话里的神的本尊还原成了外星人,没有新鲜感,也经不起推敲。至少影响力最大的耶稣,此“外星人说”中并无合理解释。其三,文中多次出现人到老年易犯浑的观点和描写,与主题搭得不是很紧,是不是王晋康受了什么现实中的刺激?其四,文笔有些弱,重复词句较多,有些桥段稍显……幼稚。不过,看到这是中国人写的科幻,诚心诚意满心欢喜!总评分:4颗星http://evarnold7.blog.163.com/blog/static/343542092011103114753265/

好吧,老王这部大作的两个减分之处

本来想给四颗星,但是没有办法,出于以下原因给三颗星。其一,这套共生圈理论与大刘的黑暗森林体系的异曲同工,简直就像是从大刘那里发散出来的。被三体提升了审美诉求与阅读标准的读者们不可能不受其影响而在判断阙值上出现偏差。其二,拜托!老王啊老王!我从《亚当回归》那时就开始关注您了,能不能不要在几乎每部作品中都添加一些情色、挑逗的情节?这些情节和故事本体有甚关联?只能令我们怀疑您的审美情操有问题,令这本书的男性读者在放下书卷后以更为不屑的眼光看待周边的女性。

老王老矣

王晋康是我很喜欢的科幻作家,以前也一直认为,老王绝对是可以与刘慈欣并驾齐驱,代表中国科幻最高水平的作家。他的《拉格朗日坟场》是我最早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国科幻小说,并且为之着迷了很久。之后的《水星播种》、《生存实验》也绝对堪称中国科幻里难得的佳作。可是近年来读到的几本老王的新作,却越来越让人感觉到:老王老矣。近年几读的老王的作品,有这么几本:《蚁生》、《十字》、《与吾同在》、《血祭》,不客气地说,这些作品的水平一本比一本差,尤其是《血祭》,简直到了让人不堪卒读的地步。先说写作技巧。老王的文笔我一直觉得不算出众,不说跟专业作家比,就是跟与之齐名的刘慈欣、何夕、韩松等人相比,似乎也有差距。能够跻身于中国科幻第一方阵,是因为其在情节编排和科幻内核的设置上,确有其独到之处,而且老王十分勤奋,作品数量是中国科幻作家里最多的。老王在写作技巧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人物刻画上手段不够丰富,人物的形象很单薄。造成这一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物的对白太雷同,太套路化,他笔下的每个人,不管男女,不管地球人还是外星人,思维方式和说话的语气都是一模一样的,尤其让人受不了的是外国人还经常用“你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某某某”这样的句式,似乎每个外国人都是中国通,思维方式也几乎都是中国式的。  另外,老王近来的作品还多了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絮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原因,有一些本来三言两语就能让读者明白的事情,偏偏要借小说角色之口长篇大论,感觉这些角色就是作家借以交代剧情一个工具,而且让人在读这些段落时有一种强烈的被注水的感觉。再说情节设置,这几本小说里,精彩的情节倒也不是没有,但同时也有很多情节明显欠考虑,说是“硬伤”也不为过。作为一名写了二十年科幻,出过几百万字作品的作家,我觉得老王在故事情节编排方面,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比他的巅峰时期下滑了不少。例如《与吾同在》里,老王用了将近半本书的篇幅来吊读者的胃口,说姜元善在童年时干过一件“邪恶之极”的事情,这件事情不仅使得他们举家迁徙,使爷爷郁郁而终,后来还要郑重其事地向国家主席汇报,我开始还以为姜元善杀了人,或者是因过失害死了很多人,只是因为年纪小没法追究呢。 后来答案揭晓的时候,真是让人吐血半升——原来不过是因为一起游泳的小朋友被淹死了然后想掩盖这件事而已。拜托,姜元善那时才五六岁,看见小伙伴淹死了不敢给大人说很正常嘛,又不是他把别人推到水里去的,怎么就罪大恶极了,周围的大人也很奇怪,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犯下的过失兴师动众的,恨不得他爸爸把他打死而后快,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后面的外星人被全歼这一结,写得也太简单太突兀,外星人全力进犯这么大的事情,被写得如同儿戏,不但轻轻松松消灭了外星侵略者,地球人甚至可以立即反攻,要知道外星人和地球的科技差距可是有好几百年呢,几百年是个什么概念?蒙古骑兵再厉害,能通过偷袭消灭掉现代的一个装甲团吗?像这样的情节设置,和《三体》系列一比,高下立判。最新的这本《血祭》,看得出来老王也想求新求变,所以这本小说的科幻气息变得很淡,引入了不少悬疑和侦破元素,并且采用了虚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与虚构结合起来。虽然老王这种尝试的勇气可嘉,但不得不说,这种尝试显然失败了,不管老王是想写一本悬疑式的科幻小说,还是想写一本带有科幻元素的悬疑小说,都要有一个好故事才行吧?可是这个故事,我只能说太扯蛋了。小说的主线是能够感受祖先遗物灵性的羌族诗人羊路苦心谋划,偷梁换柱得取出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和三星堆博物馆的金杖两件国宝,并挟持女记者到雪山进行“血祭”,以告慰祖先之灵,为自己的民族祈福。这个故事倒也不能说没有意思,问题在于羊路为什么要这么做?冒这么大风险、付出这么大代价做了这件事,对自己对民族对祖先究竟有多大意义?动机太牵强和单薄,使得羊路的所作所为简直不知所谓,最后结尾作者也没把这个问题圆上,而是匆匆忙忙就结束了,丝毫看不出“血祭”和意义和效果所在,看得读者一头雾水。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老王一贯很喜欢的性描写。按说老王也是过了耳顺之年的人了,不知道怎么还这么热衷OOXX的描写,何况有些描写根本就没有必要,比如《与吾同在》中,六十来岁的姜元善与妻子床上大战那一段,丝毫看不出对情节发展有啥作用,难道就是为了突出他是人类领袖所以性功能也比较强?此外老王的小说,不管长篇短篇,都喜欢在里面提到女性的“胸部丰满”,这种设置也无任何必要,反倒是暴露了作者自己的喜好。最后再说说思想深度。其实老王在小说中设置的一些科幻内核还是颇有深度和新意的,例如《十字》中的“低烈度纵火”,《与吾同在》中的“善恶共生圈”,《血祭》中对远古人类进入中国路线的探讨也很有意思。但正如前面所说,写作技巧和情节设置上的缺陷,使得这些内核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或者说虽然展现出来了,但是无法给予读者应有的震撼,留不下太深刻的印象——反正我是读过这几本书后就清楚:应该不会再有读第二遍的兴趣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唐缺曾经说过,中国科幻界有个不好的风气,就是总是讲好话,总是很多溢美之词,这一点我深表认同,其实我相信不会没有人看出来老王的作品质量在下滑,可是科幻界就是没人指出来,反正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赞美。《血祭》也是如此,什么“大笔如椽,此之谓也”,什么“用笔只写了万言,但思想奔腾无疆”,全是好话。正如唐缺所言:“中国科幻固然需要美言,更多需要的是来自内部的棒喝。”否则既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也不利于科幻市场的发展——读者失望的次数多了,无疑会对中国科幻失去兴趣。就算是老王这样的圈内大佬,不足的地方,圈内人还是应该指出来,不然又怎么能有提高呢?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对老王还是很尊重的。老王年近古稀,仍然笔耕不辍,不断有科幻新作推出,而且还将自己所有的作品全部上传到网络,免费与读者分享,这样的勤奋和无私,都让人感佩,在当前国内科幻不太景气、很多主力作者都处于停笔或半停笔状态的今天,老王仍然保存着对科幻的激情与责任感,更是难能可贵。所以批评归批评,我还是想说:老王绝对是一个值得所有科幻爱好者尊重的人,中国科幻,也绝对不能没有老王。

与谁同在

熬夜看与吾同在,总体感觉是,王晋康这本应该是体现了当前中国科幻的水准:有想法,但世界观有较大局限性。我不知道王晋康写这本书的初衷,不知道他是否受三体的启发。这书活似三体系列的某一个 chapter扩充来写,其实只讲了一个主题:外星人入侵,人类如何应对。当中涉猎的种种,譬如外星人的道德感,譬如地球人的内讧,譬如面对生存危机时的抉择,譬如“个别人代表地球利益”的设定,与三体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像是三体的少儿版(无不敬的意思),人物塑造及内心描写均简单直白,其实整本书从头至尾只想说一句话:面对生存困境,外星人也好,地球人也好,没得选择,只能变成“狼”。且不论这个观点早被刘慈欣剖析得淋漓尽致,毫无新意,单说本书对主题的诠释,太过啰嗦,把读者当弱智儿童,翻来覆去地,只为说同一句话,打个比方,像是写了篇论文,开宗明义,把论点一摆,后面所有论述,举的例子,都是证明论点的。本书给人同样的感觉:作者早早抛出观点,后面所有故事情节的铺设都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但情节未免单薄,有些地方转折突兀,过于生硬,觉得是作者脑抽的产物,逻辑在哪?狗血太过?心血来潮?文笔:我是读王晋康的作品长大的,只是近些年不大看国内科幻,这并不是说我有多高端,多洋范,其实国外科幻我也不读原版,都是翻译过来的,自然参差不齐,有的译者文笔也很awful,比如《盲视》,比如《发条女孩》,死都读不下去有没有。我很少看经典文学作品,不管是中外都兴趣不大,近几年读得最多的,一是科幻,二是某个题材的网络文学,所以一直自认浅薄,结果翻开王晋康的书,惊诧了,这小学生式的文笔是要闹哪样?对话幼稚又肤浅,描述拖泥带水,一目十行都懒得看。什么情况?王的文笔退化了?按说不应该,因为一直在发表新作品。我的审美观畸形了?我觉得我品味再变,对文笔的感知还不至于扭曲,这涉及到“文学性”的问题,且不论思想深刻与否,文字优美,行文简洁,是好文章必备,王小波说,什么是好的文学,能读下去就是好文学。文学作品丧失可读性十分可怕,而王晋康的这本,一开头就字里行间散发出“小学生读物”的感觉,直白又无趣的描写,瞬间让人出戏。节奏:不知是不是文笔的原因,个人以为本书前面30%节奏之缓慢让人忍无可忍,完全可以缩减为十分之一的长度。后面虽然渐入佳境,整体而言,情节之单薄不足以撑起这么厚一本书,如能精简,效果会更好。中间人物对话了无生趣,当减则减啊。作者复读机似的一遍遍谈起圣经里的血腥,中国历史上的血腥,人类发展史中的血腥,翻来覆去就这么几个例子,要不就丰富你的例子,要不就少说两遍呗。抖包袱不成功:最大败笔是前半段对姜“邪恶本质”的描述,前面渲染了无数遍,从不同人的角度一次次描述姜小时候干过一件足以被打上“反人类”烙印的罪孽滔天的事,结果包袱抖出来让人笑掉大牙,和“邪恶”半毛钱关系没有好么:同伴掉水里,第一时间下去救人,捞起来同伴已经死了,于是重新把同伴推回水里,叫别的小朋友一起把衣服埋了。毫不客气地说,这算个p的邪恶,以作者前面铺垫用掉的力气,我觉得至少也得有以下级别的情节(按作者的设定来写):和一堆小朋友出去玩,不小心把其中之一推进水里,淹死,或不慎在玩闹中把小朋友推到在地,头部撞到尖锐物,直接嗝屁,然后姜毁尸灭迹,又把其他几个小朋友搓成一堆,威逼利诱,或活埋,或都推到水里淹死。当然我设想的这个情节有故意猎奇之嫌,但我真心觉得,按作者万般强调的邪恶程度,必须真的体现出一个人不分年龄的发自内心的残忍冷漠、唯我独尊才行。在这一点上,王晋康完全失败:要不你就别在前面卯足了劲,摆出万人斩的架势,临了发现战斗力为渣;要不你就摆出战斗力为负五的弱鸡样子,轻描淡写的干出一件战斗力为50的事,也能让读者有“毫无期待的情况下居然有小小的惊喜”的感觉。外星人肿么了:我是该说作者思想狭隘呢,还是说他故意设定这么一帮外星人:从肉体到精神都与地球生物高度契合。长相不论,碳基生物没跑(如作者声称的“高度相容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明史,就连价值观,都和人类如出一辙,描写这么一个种族意义何在?这和把某一个国家(比如日本)单拎出去和地球人对着干效果差不多好不好。你要说外星人就是有可能长得像地球上某个生物,我承认,比如计算中的上帝,比如安德系列,比如屠夫航行记,比如老人战争,都有类似地球生物的外星人存在,但是请注意,人家思维可不是“地球式”的。以及父权社会、一夫一妻、甚至性交方式(插一句,王晋康对外星人性交的描写让人恶心,神马“性足狂暴的插进性穴”,我只想说,要不要这么没想象力,要不要这么俗)。尽管不想对比三体,还是不得不提到刘慈欣对三体人以及拥有高层次智慧的“歌者”世界的描述,首先避开了外貌描写,然后生理机能(进化为可以随时脱水/浸泡的身体),然后精神世界。王的设定,实在是缺乏新意,了无趣味。软硬的问题:毫无疑问是软科幻,所谓描写社会科学的、不牵涉技术层面的。当中不乏可以插入技术描写的地方,但都一笔带过,设定稍显粗糙与幼稚,比如对飞球的描写,作为外星人驾驶的飞船,它的高端和神秘感被王晋康一遍遍强调,但无法通过描述体现出来;比如恩戈人的星球,地理位置、行星系统、大气环境完全没有,比如他们的飞船什么原理,怎么飞过来的,完全不在作者的兴趣点范围内,我的感觉是,一篇小说,要找好定位,需要细致描写时一定要不遗余力地着墨,不需要时一笔带过完全没有问题。这篇是科幻,且牵涉到星际战争,牵涉到对外星文明的阐述,这种背景和设定下,再不花点心思就有点说不过去,不是说这是为迎合一些挑剔的技术流读者,你好歹那么厚一本书呢,说的就是这么点事,前后不过四十几年,本来就没啥宏大的设定,你还不抓重点,净扯些有的没的,光阿育王式的文明史至少说了三遍。说点不好听的,作者这行为,根本是在“夹带私货”,布教式的、洗脑式的,圣经拿出来轮一遍,中国史拿出来轮一遍,颠来倒去就那么点东西,特别浅显易懂,却被作者描写成比牛顿发现地球引力还惊天地泣鬼神足以震撼地球人世界观的东西。有这功夫,不如钻研一下怎样把两个文明的冲突写得更加生动。看完全书,只觉得恩戈人像个纸片人。程心和维德/罗辑在世?:即视感最讨厌了。抛去背景和情节设置,我单问两个问题:严晓晨和程心是什么关系?布德xx是不是维德和罗辑的合体?结尾生硬:结尾是什么情况,短短几千字内,峰回路转了N次,神展开也不是这么玩的,结合前面罗里吧嗦的慢节奏,真心可怕:姜要逮先祖——严要反对——夫妻反目,姜被送上飞球——先祖是假的,准备反攻大业,折磨姜——家人来看姜,猛子暴露,被杀,连同布德xx——姜冬眠醒来,世界大变,与恩戈人联手建立联盟(这个和三体人的命运何其像,三体人也是卯足了劲打地球,结果坐标暴露,星球被毁,幸存者逃亡)。作者这是要造反啊,鸡血上头也不是这么玩读者的,如此突兀生硬的高潮一个接一个,本书一大败笔,绝对的。


 与吾同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