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巢里的甲虫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科幻 > 蚁巢里的甲虫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36471771
作者:(俄罗斯)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俄罗斯)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
页数:212页页

后记

俄罗斯科幻文学对中国读者来说,已经久违了。作为一个俄罗斯科幻文学爱好者,我对此一直非常关注。自前些年翻译出版俄罗斯科幻名作《妖魔古墓》(瓦西里·戈洛瓦切夫著)之后,我有幸从网上认识了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并意外地在云南省图书馆发现了他们的获奖代表作之一——《蚁巢里的甲虫》。在征得作者同意之后,我便开始着手翻译。历经两年的艰苦工作,译作近日终于得以跟广大读者见面,非常欣慰。    在翻译过程中,我自始至终都得到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先生的热情支持。他对我的去函有问必答(而且是马上就答),哪怕节假日也都如此。特别使我感动的是,鲍里斯身患重病多次住院,但他每次出院以后,都是病还未愈,就马上给我复信,解答我所提出的问题。从我开始去信至今,他一共回复了我近60封信。他待人的热忱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始终在鞭策着我。说实话,如果没有他的支持,我是不可能按照出版要求完成这本书的翻译任务的。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就已经给我们生动描述了克隆技术的幻想。虽然当今科学的发展已经使克隆技术成为现实,然而斯特鲁伽茨基兄弟描述的克隆技术还是要更深一层。首先,他们的克隆人不需要在母体里发育成胚胎出生,而是让卵细胞在一种特别的孵化器里实现细胞分裂和发育。更妙的是,在他们的设想中,卵细胞已经可以植入程序(芯片),从而使成人后的孵化人的一切行动都受到程序支配。这与当今的机器人植入类似人脑细胞、人脑植入纳米芯片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品来颇有趣味。    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望各位专家拨冗赐教,不胜感激。    李志民于昆明

作者简介

在一颗无名星球的废墟下,科考人员发现了一只琥珀石椁,里面有十三枚存放了四万年以上的受精卵细胞。针对如何处置这些东西,地球“世界理事会”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不料争论还没结束,十三枚卵细胞就完成了第一次裂变--原来,一股神秘力量早已为这批胚胎设置好了生长程序,并在它们身上做了记号!
为防外星人渗透和侵蚀,“世界理事会”制订了一套严密的防守措施:这批外星人出生后一律分开抚养,长大后即发配到地球之外工作生活,不得再回来。正当人类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十三人”之一的列夫·阿尔巴金偷偷潜回了地球……
这是一部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科幻小说,构思宏大,思想深刻,感伤抒情,读来令人心有戚戚,回味悠长。
俄罗斯“别里亚耶夫奖”、“阿厄里塔奖”双奖作品。

编辑推荐

《蚁巢里的甲虫》:俄罗斯“别里亚耶夫奖”、“阿厄里塔奖”双奖作品,假如高等文明在事先不让“被光顾者”知道的情况下干预了低等文明。即使这种干预是出于良好的意愿,也很难说是善还是恶、是道德还是不道德。

前言

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是继别里亚耶夫之后俄罗斯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大师,堪称俄罗斯科幻文学泰斗,里程碑式的巨星。    哥哥阿卡迪1925年8月28日生于黑海边上的石油城巴顿(1991年10月12日逝于莫斯科),弟弟鲍里斯1933年4月5日生于列宁格勒。兄弟两人均为俄罗斯作家协会会员。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出身于书香门弟,母亲是一名教师,父亲是列宁格勒历史博物馆的艺术史家。哥哥阿卡迪在二战时入伍,曾被送进一所军事语言学院学习,以翻译日本名著而闻名,复员后,曾先后在莫斯科国际科技情报所、国家文艺出版社、国立儿童读物出版社担任编译工作。1964年,阿卡迪担任俄罗斯读书爱好者协会俱乐部教学研究委员会主席,并分管莫斯科作家协会分会散文部、科幻及历险文学委员会工作。.  弟弟鲍里斯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机械数学系,但却以天文学家的身份,在普尔科夫斯基天文台工作多年。自1973年起,鲍里斯一直担任列宁格勒科幻进修班主席。同时,他也是俄罗斯著名幻想文学奖项“铜蜗牛”奖评审委员会唯一主席。2002年,鲍里斯获俄罗斯国家文学年度奖;2003年,他创办大型科幻文学杂志《21世纪日正中天》并亲自担任主编。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从1957年起开始合作,创作了无数科幻佳作,直到1991年兄长过世为止。他们的长篇处女作《紫云之国》于1959年出版,第二年,随着短篇集《通往阿玛尔切亚去的路》和《六根火柴》的面世,他们科幻作家的地位得以确立。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创作主题广泛,主要围绕着社会、哲学、人类文明发展、心灵探索等深刻议题,叙事擅用荒诞、讽刺的手法,继承了19世纪果戈理、谢德林的文学路线。他们的作品有别于一般的科幻小说偏重科技或宇宙飞船之类的物质面描写,总是以入与社会为中心,辅以科学幻想。他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路边野餐》曾被前苏联导演塔科夫斯基改拍成电影《潜行者》,成为20世纪的经典影片。    2001.年,俄罗斯一科幻网站在科幻迷票选的基础上评选本国70本最佳科幻小说,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作品独占其中四分之一,而且,前10名中有7本是这两兄弟的作品!    两人代表作有:    短篇集:《外来》(1958)、《自主反应》(1958)    中篇集:《路边野餐》(1972)、《亡人之信》(1979年获俄罗斯国家科幻文学奖)    长篇:《紫云之国》(1959)、《通向木卫五的道路》(1959)    系列长篇:“正午”系列(该系列1990年获“别里亚耶夫”奖),包括《22世纪日正中天》(1961)、《逃走的企图》(1962)、《遥远的彩虹》(1963)、《做神难》(1964)、《人烟之岛》(1971)、《小孩》(1971)、《来自地狱的青年》(1974)、《蚁巢里的甲虫》(1979,1981年获“阿厄里塔”奖)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共联合出版了25部长篇及作品集,译介了不少像阿西莫夫这样的世界著名科幻作家的作品。由于对俄罗斯和世界科幻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在国内外数十次获奖。截至目前,他们的作品已被译成33个国家的42种语言,全部约500版。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名家的科幻作品都有向斯特鲁伽茨基兄弟致敬之意,比如近期的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    1987年,他们兄弟二人曾作为嘉宾出席在英格兰不来顿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1997年,俄罗斯克里木天文台发现的第3054号小行星,根据发现者本人的提议,被命名为斯特鲁伽茨基星。

内容概要

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1925-1991)
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1933- )
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继别里亚耶夫之后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大师,迄今为止在国际上享有最高声誉的俄罗斯科幻作家。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出身于书香门第,哥哥阿卡迪以翻译日本名著而闻名,弟弟鲍里斯为天文学家。兄弟俩从1957年起开始了联袂创作的崭新模式,为世人奉献了无数科幻佳作。而最能体现他们创作思想和价值的作品当属“日正中天”系列,该系列共八部作品,这些作品之间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能相对完整地独立成篇。
本书即为“日正中天”系列之一。

章节摘录

版权页:13点17分,艾克谢林茨把我叫去。他没有抬头,我只能看到他那满是白色老年斑的秃顶。这说明他非常焦虑,而且情绪不好。但这不关我的事。“坐。”我坐下了。“要找一个人……”刚一开口,他就突然停住,很久没再开口,眉头紧锁,面带怒容。可以猜想得到,他对自己刚才讲的那句话不满意,要么措辞不佳,要么内容不对。他很讲究表达的绝对准确性。“要找什么人?”我问道,想帮他摆脱这种语言上的尴尬。“列夫·维亚切斯拉佛维奇·阿巴尔金,一名进步使者。前天从萨拉克什星极地站离开,来到了地球。到达地球后,他没有登记注册。我们必须找到他。”他又停顿了,第一次抬头看了我一眼。他的眼睛圆圆的,绿得不大自然。他显然很困倦。我明白,问题严重极了。严格说来,阿巴尔金是一名制度破坏者。一般情况下,进步使者返回地球后可以不登记注册,因此,他是否注册登记未必会引起委员会的注意,更别说让艾克谢林茨亲自抓捕他了。这时,艾克谢林茨显得疲倦极了——我觉得他似乎马上就要靠到椅背上,呼一口气,以一种轻松的口吻说:“好了。对不起,这件事我自己干算了。”——这种情况是有过的。虽然不多,但是有过。“有理由相信:''艾克谢林茨说,“阿巴尔金是躲起来了。要是十五年前我追问过一句他是什么人生的就好了。现在过去了十五年,错过了追问的良机。“你一找到他就通知我,”艾克谢林茨继续说,“不许有任何暴力行为。总之,不能施暴。找到他,监视他,通知我。要求就是这些,不多也不少。”我赶紧点头,表示充分领会。但他还是死盯着我不放,我只好故作镇定,认真地重复了一遍他的命令:“我应当找到他,盯住他,然后通知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试图抓捕他、惊动他,更不能和他交谈。”“是这样。”艾克谢林茨说,“现在谈下一个问题。”他把手伸进桌子侧面的抽屉——任何一个理智健全的人都会把珍贵的信息存储器放在抽屉里——从里面取出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我马上想到了弘纪语中那东西的名字,确切地说,就是“文件匣”。不过,直到他把它搬上桌摆在面前,又把骨节粗大的长手指放在上面,我这才敢叫出来:“文件匣!”“别打岔!”艾克谢林茨厉声说,“注意听好。委员会里没有人知道我对他感兴趣,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刻有人知道。所以你只能自己单干,没有助手。你的小组现在转归克拉夫吉亚负责。你必须当面向我报告,无论如何不能破例。”必须承认,我惊讶万分。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我在地球上还没接触过级别如此之高的秘密。说实话,我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竟然会有这种事。所以,我斗胆问了一个相当愚蠢的问题:“'无论如何不能',这是什么意思?”“'无论如何不能',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不能'。参与此事的还有其他几个人,但是,既然你和他们永远不会见面,那么实际上,他的情况也就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了。当然,在找人的过程中你必须和很多人谈话,你可以编故事给他们听,你自己编。没有故事好编的时候,你就跟我说。”“是,艾克谢林茨。”我顺从地说。“然后,”他继续说,“看来,你得从他的社会关系入手。至于他的社会关系,我们掌握的全部材料都在这里。”他用手指敲了敲文件匣,“虽然不太多,但有刚开头你需要的东西。拿去吧。”我拿过文件匣,我在地球上从没碰过这种东西。不透明的塑料盖上有一把金属锁,盖子上面印着一排洋红色的字——列夫·维亚切斯拉佛维奇·阿巴尔金下面不知为什么还有个编号:07。'请问,艾克谢林茨——”我说,“为什么用这种形式?”“因为用别的形式就不会有这些材料了。”他冷淡地答道,“顺便提醒一下,不能用晶体存储器拷贝文件。你没有其他问题了吧?”显然,这就是说不许再提问题了,他下了一道恶毒的逐客令。本来有很多问题可以现在问,但是,在不了解文件内容的情况下提问,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过,我还是冒险问了两个问题:“期限是多久?”“五昼夜。不能再多了。”怎么都完成不了,我暗自盘算了一下。“我是不是应该确信,他现在就在地球上?”“肯定在。”我起身要走,他偏偏又不让我走了。他的绿眼睛专注地从头到脚打量着我,瞳孔一会儿缩小,一会儿放大,像猫一样。当然,他很清楚我不太满意这个任务,我觉得它不仅奇怪,而且——温和点的说法是——盲目。但不知何故,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不过这会儿,他实在不好什么都不说就放我走。“你还记得,”他最终还是开了口,“在一个叫萨拉克什的星球上有个名叫西戈尔斯基的人吧,绰号'云游者'?他追踪过一个名叫马克……的伶俐的毛头小子。”我记得。“是这样,”艾克谢林茨说,“西戈尔斯基那时没有找到那个人。但是,我和你应该能找到,因为现在要去的星球不是萨拉克什,而是地球。列夫·阿巴尔金也不是毛头小子。”“我能谈谈疑难之处吗,头儿?”我说,想解开困扰着我的疑虑。“干活儿去吧。”他没有答应。我把安德烈和桑德罗的关系移交给克拉夫吉亚时,他俩很惊讶,都有点儿不死心。最让我担心的是,他们不愿服从命令。我只好大声训斥他们,两人这才一边埋怨,一边用怀疑的目光瞧了瞧卷宗,悻悻离去。他们的注视激起了我一种突如其来的担忧:应当把这个“神秘的文件匣”保存在哪里呢?我坐在办公桌前,摆放好卷宗,机械地看了看文件目录。七份报告,时长一小时十五分钟——正好是我在艾克谢林茨那里待的时间长度——我认为,自己已经顺利地把全部工作关系移交给了克拉夫吉亚。所以,我就仔细阅读起卷宗来。

图书封面


 蚁巢里的甲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连跳着读我都没耐心。这故事太没意思了。
  •     双线性叙事稍乱,结局不是期待中的反转。
  •     不是太厚
  •     豆瓣猜推荐给我这本俄罗斯的只有11人评价的科幻小说引起了我巨大的好奇。10月22日起开始读。故事写作技能高,关于大头人种族闪回式描写激起巨大好奇。但这个科幻的梗实在太单薄,读到结束以为它是为续集写了个开头。秘密终于解开了!他们是保存下来的远古基因,头脑中被植入的云游者意图会随时爆发,然后.....然后就结尾了??
  •     经典科幻!值得推荐!
  •     我特么完全没看懂
  •     质量不错,内容不用说
  •     说它是科幻还不如说是侦探~~~
  •     也许是翻译的问题。。
  •     科幻世界翻译。
  •     故事讲得挺好的,书要比原来想象中的小....好像没大注意信息吧......
    总的来说不愧为科幻大作!
  •     初阅于2012.01.18
  •     第一次读战斗民族的科幻,和大部分那个年代的作品一样,开头都冗杂,进展慢,好后来越来越好看,读完以后还觉得意犹未尽,关于未来的设想已经不再限于纯科幻,而是开始关注一些细致的问题,高等文明与低等文明的对话,即使充满好意,但仍是伤害,人性自卑而防御性强,无法避免
  •     苏联时期的作品,相对比较沉闷。而且这本书是一套系列中的一本,既不靠头又不靠尾,读起来着实是有些晦涩。
  •     还不错的科幻文,可以看看
  •     这书我什么时候看过的……
  •     俄国科幻耳目一新啊
  •     对俄国的文学看得不多,主要原因是人物名字实在太难记
  •     俄罗斯科幻稀少而令人失望 无论小说电影(至少中国引进者)
  •     内容乏味,不堪入目!!没看头啊~~
  •     因为缺页,好多页码上没有一个字,空白的,排版错误还是盗版,及其影响阅读!
  •     俄式科幻,有点儿艰涩
  •     苏联科幻极致体现
  •     还行,我觉得不是很好看,封面不错,开本不错,故事我觉得苏联味道很浓。
  •     俄罗斯的小说确实是,初读的时候感觉很生涩难以融入,但是读完之后会长叹一声…。犬星人好萌!~封面好烂。
  •     斯特鲁迦茨基兄弟的系列作之一。从很早起就从系列的其他作品(浪起风平)里知道这本书,等了许多年终于看到了。 不过可能期待太久太高,看到了之后还是有点失望。 如果有人能找到浪起风平可以看看,巅峰之作。
  •     未知生命云游者建立坯胎“方碑”,利用中间人达成与地球人的沟通,目的未知。日正中天系列最后出版的一部,侦探+阴谋论的搭配,以及报告+进行中事件的写法,都不像是“必须得”华丽宏大的终结章,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小外传。俄文译文读起来还是太费劲了点,人名不说,对话中人物的情绪转换太迅速、情绪太激烈,跟舞台剧似的。大头人(外形同狗一样的外星种族)很有意思,令人想起MIB里插科打诨的哈皮狗。
  •     京东
  •     四平八稳
  •     情节太平淡,封底有漏点。但是,寓意很深刻!
  •     俄国科幻小说经典之作
  •     ①人名too long to see;②略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後面的解釋太倉促
  •     包装,密密层层;里面只有,一块儿月饼。////闲话:强调翻译花了多长时间,真真是很无趣的一件事。漫长的工期保证不了任何东西。不过最可怕的还是多人合译一本书,几乎是百分之百垃圾。
  •     所以说,列夫是无害的,只是专家们太多疑了?
  •     就冲最后的部分也要给高分
  •     故事本身比较杂乱,又比较简单,最后就揭露了逃亡者的身份。和电影阿凡达差距太大。
    不过这只是正午系列的一本,期待其他几本中文版的出版,来把这个故事补全。
  •     文化差异太大……看着费劲……
  •     故事性很不错,一口气看完的。揭秘的部分如浪涛席卷而余波未平……就是没有完全解释的意思(喂。)#少打游戏多看书#
  •     其实还可以,问题就是系列作的痕迹比较明显,很多东西读不懂,比如进步使者到底指的是什么?一本书看下来我还是不懂。里面的设定就当年的水平来看还是蛮有意思的,结尾不错。
  •     很有俄罗斯风格的小说,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文笔细腻,想象丰富,但书的重点是描述寻找阿尔巴金的过程,在最后的十几页中才说出真相,然后马上就结尾了,很不过瘾。所提出的设想还是发人深省,可以一读,推荐。
  •     手感不错,还没读,不过先收一本
  •     封面设计的真是很一般,看着不像小说,倒像教科书了。。。近期科幻世界的单行本图书封面设计的真是不好看。。。好在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俄罗斯科幻也比较少见,看一看总归不错,看书中介绍,作者相当有名气,译者也挺不错,最后还写有译后记,就冲译者的这个态度,对该书的翻译我们就不会太过失望~
  •     兄弟俩鼎鼎大名,认识俄罗斯科幻的入门,但是啊但是,文笔描述略跳脱(当然比起《火星人第二次入侵》正常多了),故事简单,感觉没意思,只能说,不是菜。
  •     感觉怪怪的,而且没有高潮就结束了
  •     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出品
  •     下午买到,两小时读完,评价一般般。浪费了一些伏笔。over。
  •     单看简介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故事,结果写得……比洗发水背面的配方表还要无聊。
  •     俄式小说,里面充满了欺骗和谎言,充满了逃跑和隐秘,soviet的影响太深,也成为了一种文学特色,于是别跟我说文学仅仅只是文学作品而已
  •     这本书在我看过的俄国科幻作家作品里算不上很好,吸引人的地方是关于大头人和云游者的描写,情节和故事手法差强人意。
  •     这是系列中的一部,虽然说可以独立成章,但是后面介绍背景的时候还是略微仓促,很多东西不是一下子能明白过来。不过前面的描写还是不错的,人物刻画非常到位,在那个疯狂的世界,再多的秘密都不值得去探索了么?我倒是和“我”的想法很相像,所以前面部分看的很爽,但是到了五分之四的时候,开始介绍大背景,原谅我,很多地方都 要读两遍才能明白大概意思……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