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眼睛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科幻 > 遮蔽的眼睛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6
ISBN:9787534348624
作者:(美)菲利普・迪克
页数:230页

作者简介

警察与罪犯往往相互依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没有一部小说能够像《遮蔽的眼睛》如此深刻地探索这种不正当的共生现象。毒贩鲍伯·阿克特尔一直贩卖D剂。为了追踪他,并将其组织一网打尽,警探弗雷德决意卧底打入罪犯内部。他化装成毒贩,取名鲍伯·阿克特尔。阿克特尔大量吸食D剂,而吸食的恶果之一,便是D剂逐步侵入人脑,使他人格分裂,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相互抗拒的存在体。于是弗雷德与阿克特尔,一个警察,一个罪犯,角

内容概要

菲利普·K·迪克(PhilipK.Dick)(1928-1982)是当代北美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他预言了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记忆移植,写下最具科学性的科幻,以36部长篇、100多部短篇小说,熔科幻、惊险、伦理、言情、恐怖、神秘、心理、悬念、推理于一炉,可读性哲理性科学性俱强,成为美国传奇文学、科幻文学界的传奇人物,被海外华裔读者誉为美国的“金庸”。迪克的《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催生了好莱坞的票房新高,吸引了汤姆·克鲁斯、施瓦辛格等巨星,成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图书封面


 遮蔽的眼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科幻小说中似乎有关幻想本身的题材并不受关注,毕竟这是一个本体论化的题材。不过有一个最有力最著名的例子摆在大家的面前,写出《城堡中的男人》(国内有)、《机器人会不会梦见电子羊》、《记忆公司》(国内有)、《流我的泪吧,警察说》(国内有,《KR3之谜》)等等的菲利普.K.迪克。也许有些作品国内读者没有看过,但是改编的《银翼杀手》(哈里森.福特主演)、《全面回忆》(宇宙威龙)《少数派报告》(汤姆.克鲁斯主演)等电影相信很多人是看过的。Dick对幻想的力量,或者叫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异常感兴趣,这和他吸毒的体验有密切的关系。但这并不能证明毒品是艺术的催生剂,甚至一切创作者都应该去体验致幻药物。Dick有没有靠药物获得灵感谁也不知道,但是可以知道他被药物和那样的生活方式所毁灭,被生活的障碍所粉碎了。不过,他的早逝使他成为了新世代的一个图腾,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说奖项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Dick对幻想的态度不能代表科幻小说整体,因为不只在科幻小说的范围,甚至从整个文学的大视野来看,他恐怕都是最极端的一个。不过这里我关注的,是在《科幻之路卷三》中。在提到迪克那一章的开头,冈恩先说了一段关于作家的话。“一般来说,作家分为两类:一类是说书人;一类是文风家。在说书人眼里,世界多彩多姿,引人入胜,他们把所见所闻说给读者听。因为小说的风格取决于小说的故事和意义,因而其风格因作品而异。而文风家不同,当他们一旦有了自己的风格,就会运用在自己所有的小说中。他们能摆脱自己风格的唯一办法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叙述同一个故事。”后面冈恩接着说,文风家占领了主流文学的宫殿,获得所有的奖项。而在科幻小说领域,说书人更为得势。说到这里,我想这可以证明科幻小说的通俗性质,尽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更加不可否认的是科幻小说,不同于任何种类的通俗小说,因为它不归属于某种特定的类型,而是包容几乎的所有类型。只有一件事幻想小说(此处故意偷换了概念,请读者注意。笑)不能做,那就是试图(仅仅是试图)仅仅描写已经确实发生的事情。它必须想象。之后,冈恩对迪克加以高度的赞扬:“还有一位文风家是迪克……他在科幻小说圈内外都受到了普遍认同。”在他的一生中,迪克几乎遍历了幻想状态的每一个变量:幻觉、幻想、虚构现实、平行世界、半梦半醒、偏执狂,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果。他的故事也都很好看,尤其是中篇;不过是他的长篇小说为他赢得了荣誉,从而确立他的地位。我想,冈恩和科幻界乃至文学界对迪克的这种评语不是偶然的。正是因为他写作的题材,他对现实的关心,对幻想本身的兴趣和剖析,才使他的作品冲出了限制,使他作为一个风格特立独行的说书人而闻名。在这个题材上,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体验,每个人都在生活着生活,幻想着幻想。而迪克通过剖析幻想,敲击现实的每一寸墙壁,试图找到通往外面的道路。尽管用尽全力,撞得头破血流,但当他冲破后,就会发现身后的墙壁又合了起来,最后他仍然没能找到一扇可以通过两次的门。通过冲突与失败,他比所有人都更深刻地理解了幻想与现实的悖论:一旦你打开了大门,就不能回头,门两边的世界就会合而为一。实际上,迪克总要这样结束自己的小说,甚至,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在妄想中度过,幻想有外星人在监视他。对这个题材的投入,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无常之感,但又显示出某种宿命的终结。这些特质让每一个读者发自内心的响应,象迪克一样怀疑自己所处的现实,将心中隐藏着的不安和恐惧放大,甚至将自己的幻想和体验升华成奥德赛一般的冒险。这恐怕就是迪克成为一个成功说书人的原因吧。在这种成功的背后,我们要看到,迪克的小说并不能算是纯正的科幻小说。他更热衷于以纯粹的假设构建故事,不在乎这故事的可能性。他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幻想上,对文本所昭示的文化内涵进行无情的解构。
  •     看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的版本,书名译为《遮蔽的眼睛》,无法理解。当然了,迪克原作的名字(A Scanner Darkly)也不太好理解,我看完了也不知道这个书名是啥意思。这是我第一次买迪克的书,因为上图把这本书列为参考外借,我那区区一百块的普通外界卡就无法借出来,我又不能花一整天的时间在阅览书库里看完吧?好歹也有两百多页呢。对这本书感兴趣首先是因为,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同名动画渲染电影今年夏天要上映,其次是翻看迪克所写的跋,很感动。这是一本关于毒品,警察和阴谋的书。充满了极为扭曲的影像画面和非常不正常的人生。总的来说,算不上是一部很完整的小说,总的情节比较简单,但是细节上仍旧充满了迪克的色彩,就是疯狂中不失冷静,绝望中带着一丝希望。由于翻译得不能忍,所以我只能透过扭曲看扭曲。扭曲再扭曲,我三次想放弃继续看这本书,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迪克到底想说什么,后来才发现,原来他实在是倾注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在里面,因为毒瘾患者的体验他都曾体会过。迪克在跋中探讨了惩罚的问题,他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罪恶,那一定是在人们过度追求快乐后所受到的惩罚。他说,吸毒不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决定,决定将自己置身于车辆横行的大马路上玩耍的决定,明知会嘎然而止,仍去追寻这极端的快乐,只是这惩罚太严厉了。看了之后,非常伤感,书中几乎没有迪克其他小说中的那种冷幽默和黑色幽默。而全书中弥漫的悲伤和悔恨,掺杂了太多迪克本人的所见所闻,他自己也承认书中许多人物的原型来自于当年的朋友。这些朋友他还列了一个名单在书后,不是死了就是永久性脑损伤了。至于迪克本人,他在跋中明确说了,自己不是书中任何一个人的原型,“我就是这本书本身”。看到这句话,喜欢迪克的人,再也忍不住要看了吧……基努里维斯显然会去饰演书中的主角,卧底警探阿尔克特,相当期待他对这个每天要“监视”自己的警探的演绎!A Scanner Darkly 绝不能翻译成黑暗扫描仪,也不可能是什么遮蔽的眼睛,仅从故事本身来说,翻译成“庄周梦蝶”可能会更好……@陈灼
  •     其实中文版我没有看到过,只是听大家说翻译得不好。看完全书之前也对这个书名的中文翻译颇有微词,但是看完之后,倒想为译者说句话——或许这个名字并不是最贴切的,但在传达作者的意思上,绝对远远胜过什么“黑暗扫描仪”“心机扫描”“盲区行者”……A Scanner Darkly的出处,书中其实有多次明确阐述,出自圣经歌林多前书,是使徒保罗写给堕落糜烂的歌林多人的一封信(其中最出名的话就是同一章节里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爱是永不止息……”)。比如这一段:"Through a mirror," Fred said. A darkened mirror, he thought; a darkened scanner. And St. Paul meant, by a mirror, not a glass mirror--they didn't have those then--but a reflection of himself when he looked at the polished bottom of a metal pan.如此明确的指示,看中文版的大家都没有看到,我怀疑是因为原文就相当混乱,导致翻译之后完全失去指示意义。在原文里,PKD就采用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圣经英译,一个是King James Version,另外一个应当是American Stardard Version(或许是其他接近的版本)。KJV里是这样的:For now we see through a glass, darkly; but then face to face: now I know in part; but then shall I know even as also I am known. 在较新的版本中glass就被mirror所取代(如前面引的第一段话)不过据说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而PKD这个故事的中心,就是一个扭曲的设定:作为卧底的主人公监视作为怀疑对象的自己——监视用的scanner就是他的glass,是他的mirror,他从中看到自己模糊的影像,分不清哪个是真实,哪个是幻象,甚或是许多个不同的真实。我猜想《遮蔽的眼睛》想要传达的意思大概也就在这里:那个scanner好像他的眼睛,却被阴翳遮蔽,始终不能看清。前面陈灼提出的《庄周梦蝶》在意义上或许更为接近原文,但是又很难解决书里面scanner的多重含义:故事慢慢发展下去,他成为了自己的scanner,左右脑分裂开,对同一个世界产生不同的感知和理解;而付出这一切的代价,只不过是为了让他成为警方的scanner,通过他打入制毒贩毒集团的内部,试图通过他的眼睛去看到(或许是)真实的情形。——在原文里,这些都很容易看到,然而我们看不到PKD写下这个书名的时候,是不是怀抱着保罗所给予的光明希望,总有一天他能够看懂自己,能够分清真实,因为“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我看不到他的希望,因为字里行间,从头到尾,我只能看到悲伤,将读者卷入无底深渊的悲伤。-----------------------------题外话吐槽---------------------------我总觉得,让人有翻译冲动的书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内容,一类是因为文字。第一类,“高端”一点是诡异的PKD,Vonnegut,“低端”一点是我始乱终弃的Charles Stross,看完之后激动难以自已,非得要反复咀嚼,并与人分享,翻译就是上佳的手段。然而不幸的是,虽然这些书英文版本看来并不晦涩,最多是有些怪异,翻译成中文之后却失去了一半的quality,实在很难传达作者的本意,所以我要么克制自己的冲动,要么半途而废,弃坑不填。第二类,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就是Nancy Kress,我觉得南希阿姨的英文就是为了被翻译成中文而写的,就好象陈茜的中文就是为了被翻译成英文而写的。最近的例子是现下读的Holy Fire——说Bruce Sterling的文字让人有翻译冲动一定会吓到很多人,不过这本书刚好是南希阿姨推荐的,文字居然也与阿姨有类似之处,导致我经常有Bruce Sterling是女人的错觉。我看到"Thick Bohemian forest outside the train window, the branches just beginning to leaf out for spring"的时候,脑中已经自动敲出了“窗外是波希米亚茂密的森林,枝头刚绽出春天的绿意”。还有"People come here to show off"—— “人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招摇过市。”等等,等等,等等。不过,Holy Fire这个大坑我目下是不会挖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Gott / Welch Dunkel hier / O grauenvolle Stille. とプロジー的に言えば、「左」というのは、無限の時を越える「右」んです。Mors ontological(魂の死)。地狱里有火鸡粪便做的mm巧克力。电话簿里只有一个号码,它能打给所有人。如果你忘记这个号码,就不能再联系任何人了。
  •     more than meets the scanner
  •     Gott / Welch Dunkel hier / O grauenvolle Stille. とプロジー的に言えば、「左」というのは、無限の時を越える「右」んです。Mors ontological(魂の死)。地狱里有火鸡粪便做的mm巧克力。电话簿里只有一个号码,它能打给所有人。如果你忘记这个号码,就不能再联系任何人了。
  •     中图
  •     这个翻译真垃圾
  •     翻译的完全看不懂
  •     "the best Utopias are those that fail the most comprehensively"
  •     神翻译,看了一半完全看不下去了,因为完全想不起来前面看过的写了什么。
  •     实在读不下去……
  •     对原文不对翻译,虽然比第一辑那几本有了些改变,起码能看,但是还是不是很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