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偶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科幻 > 陶偶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36474598
作者:(美)大卫·布林
页数:605页

作者简介

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复制自身做成陶偶,并让这些偶人替自己学习、劳动,甚至享乐;真人则安坐家中,等待偶人们上传记忆,把偶人的活动变成自己的经历。
莫里斯是个侦探。案件侦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种种艰难、冒险,现在都由他的偶人们承担。他只需充当偶人们背后的大脑,思考分析,然后享受破案的成就。
直到有一天,在一个案件调查过程中,他的偶人纷纷走失,没有回来上传记忆。
真人莫里斯只好亲自出马。他惊恐地发现,这个案件潜伏着莫大的危机,甚至会危及他的肉身。
好在他的偶人们并没有放弃。虽然已经切断了和本体的联系,但他们仍旧锲而不舍,凭借源自本体的顽强与机智,九死不悔,一步步深入案件的核心。
问题是,偶人的寿命只有二十四小时。如果不能及时将自己的经历传回本体,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编辑推荐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陶偶》是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之一。

前言

从大洋彼岸向中国读者致意!    我非常高兴地得知,《陶偶》很快将到达许多聪明好奇的中国读者手中。相信《科幻世界》一定会拿出一个出色的译本——很可能让它的英文原版相形见绌。    这本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近未来。那时,人人都能拥有一台“复制机”,放在自己家中。这台机器吐出的不是纸张,而是用泥土塑造的你本人的副本,功能齐全,而且成本低廉。这些复制品可以行动、思考,但只有一天的有效期。一天终了时,它们必须把各自的记忆回传给肉身本体。想想看,这是多么有用……而且,多么危险。    这个点子其实源自西安的陶俑士兵。相传秦始皇的方、士们能复制人的灵魂,并把它们铸进陶土。我所做的只是想指出,这样的事今后或许会变成现实。从过去吸取灵感以想象未来,这种做法再正常没有了。    从某个角度看,《陶偶》是一本侦探小说:奇案探秘,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它还想传达一种观念:有的时候,某种新技术会猛然间改变所有现存的规则,而我们必须适应这一点。此外,这本小说还对人之为人的问题作了一番哲学探讨。它还是一本探险小说……一本好玩儿的书!    以上种种,综合起来不过是两种情绪:焦虑和兴奋。科幻小说最擅长同时抓住这两大要素。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小说必定肤浅、愚蠢。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探索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前往的未知之境,在我们前方摸索道路,进入笼罩在迷雾中的明天。    我在北京、成都和西安都做过关于科幻的报告。我的听众提出了许多精彩、聪颖的问题,它们都集中于未来和未来的改变。我的回答是,是的,科幻这一文类承认,改变是不可避免的。科幻关注这种可能性——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会成就他们的父母认定绝不可能的大事。这样的描述让许多人十分高兴,他们急于踏上这条改变、进步之路。    但也有人觉得不快。他们问我:‘‘这样的改变对我们的先辈未免太过不恭了吧?认为孩子可能强于他们的父母,这种假设是不是有些不敬?”    我的回答是:“你盼望你的孩子比你聪明,比你强壮,更加成功,有更多机遇,对吗?你的先辈也正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们做到了!为此,你感谢他们。这样的态度没有半点不敬。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我们的先辈完成了一个奇迹:他们造就了我们!    “我无比敬重先辈的奋斗。面对贫困、无知和命运,他们奋起抗争。人类的伟大历程,半数都是这样的拼搏——只是一半。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他们的事业,继续与命运奋战,我们就是背叛了我们的过去。    “我站在父辈的肩膀上,为的是让我的孩子能够站在我的肩上。我将毕生背负这一重担,并视之为幸福,直至永远。”    这也是科幻小说的核心价值之所在。正因为这样,我们讲述的故事才会不断有新的、美好的东西添加进来。    而这些东西绝不仅仅来自西方世界。    如果说,现代科幻小说诞生于法国和英国,在美国跨出摇篮,绽放青春,那么在中国,此时此地,它才真正开始改变人类的未来。它不再局限于一两个大洲,或某一种语言。用一位亚洲学者的话说,它“踏上了哥伦布的道路”,通向整个星球上所有富于好奇心、冒险心,喜爱远眺未来的人的道路。    这是一条双向路,不是由西方到东方的单行道。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明确表示,对西方人来说,抬起头来,关注东方的精彩故事,这是极其可贵的体验。在中国,才华横溢、信心十足、拥有无穷想象力的作家们将来自吴承恩的幻想传统与充满活力的现代想象结合起来,他们就像拥有神笔的马良一样,描绘了一幅幅富于技术想象力、类似赛伯空间的未来图景。这样的作家正在挑战我们,而我们最好赶紧应对。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所有的西方科幻作家。    总而言之,科幻已经成了一种新的语言,自成一派,飞越一切以国度划分的语言樊篱,比如英语、法语,或者中文。    科幻是一个世界,一个宇宙,由无穷的可能性所构成的宇宙。    大卫·布林    2012年7月

内容概要

大卫•布林,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获空间物理博士学位。
布林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太空歌剧“提升”系列,该系列由《太阳潜入者》《星潮汹涌》《提升之战》《光明礁》《无限的海岸》和《天空的距离》六部小说组成。其中,《星潮汹涌》获世界科幻大奖星云奖和雨果奖,《提升之战》获雨果奖。
除创作科幻小说外,布林还为一百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业担任顾问,并一直活跃在电视与广播的多种科普节目中。2007年8月,布林曾作为嘉宾出席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并发表精彩演讲,其渊博的学识和幽默的个性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推荐词:
大卫•布林最擅长处理惊险、重大的题材。他会因势利导,独辟蹊径,让读者惊喜连连。《陶偶》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天赋才能。繁复、深刻、风趣、滑稽——诸种风格,融会于同一部作品之中。——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弗诺•文奇
大卫•布林的这部作品宛如一个精彩层出不穷的万花筒,重新诠释了人物身份、人物个性等文学观念。—— 美国《图书馆月刊》
大卫•布林巧妙地运用人物身份和人物活动,编织出了这部硬科幻侦探小说。它延续了作者以往的创作风格,又增加了不少幽默风趣的元素。—— 美国《出版周刊》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卫•布林的这部作品宛如一个精彩层出不穷的万花筒,重新诠释了人物身份、人物个性等文学观念。——美国《图书馆月刊》大卫•布林巧妙地运用人物身份和人物活动,编织出了这部硬科幻侦探小说。它延续了作者以往的创作风格,又增加了不少幽默风趣的元素。——美国《出版周刊》

名人推荐

大卫•布林最擅长处理惊险、重大的题材。他会因势利导,独辟蹊径,让读者惊喜连连。《陶偶》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天赋才能。繁复、深刻、风趣、滑稽——诸种风格,融会于同一部作品之中。——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弗诺•文奇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绝佳的头颅配香槟 ……星期一的绿色偶人带回了关于一条河的“温馨”记忆…… 为生命奋战的时候,你没法温文尔雅。哪怕你这条性命不值一文。 哪怕你不过是一堆陶土。 不知哪里飞来的投掷物--我估计是块石头--“啪”的一声打在一步开外的砖墙上,碎片飞溅,溅了我一脸。附近没有任何掩体可以藏身,仅有一只塞得满满的垃圾桶。我一把抓过桶盖,挡在身前。 太及时了。另一枚投掷物正好打在盖子上,塑料桶盖立刻就被砸出个坑儿,要不然就该我的胸口倒霉了。 他们盯上我了。 这条小巷本来算是个好地方,可以让我藏一会儿喘口气,可没过多久,我就暴露了。巷子里阴冷漆黑,相比之下,连偶人的那点体温都显得十分突兀。贝塔的那帮子偶人不会在这个城区携带枪支--他们没这个胆子--但他们的弓弩上安装了红外线瞄准镜。 我必须逃离这漆黑之地。趁着弩手还在装弹,我举起手中的临时盾牌,一头冲向灯火通明的剧院广场。 这个举动相当冒险,因为广场上挤满了真人。他们有的在咖啡馆就餐,有的在高档剧院附近徘徊。情侣们手挽手,沿着码头散步,享受着河岸的微风。只有几个五颜六色的偶人是我的同类--大部分是侍者,站在遮阳伞下的桌子周围,服侍着肤色平淡乏味的真人们。 在这里,我是不受欢迎的。在此寻欢作乐的都是感官俱全的本体,他们正享受着长长的人生。不过,要是我还待在小巷里,跟踪而至的我的同类会把我剁成鱼食。所以,我还是决定冒个险。 真该死!人太多了!我一边想,一边尽量绕过人群穿过广场,希望不要撞到哪位闲逛的真人。虽然我一脸正经,好像确有什么完全正当的理由要到那边去,但我肯定像天鹅群中的鸭子一样引人瞩目--不只是因为我的肤色,这身撕得稀烂的纸制外衣已经够显眼了。话说回来,要是你也挥舞着一只凹凸不平的桶盖,一边跑路一边还要提防身后暗巷里的偷袭,你也别想举止优雅。 又一颗石弹狠狠打在塑料桶盖上。我回头一看,一个黄色的人影正低头给他的弓弩装弹。几个鬼鬼祟祟的家伙在阴影里盯着我,估计在讨论怎么才能抓到我。 我钻进人群密集处。他们总不会冒着打中真人的风险,继续开火吧? 来自远古的本能--自那人造就了我这具陶土之躯时就一同铭刻进我的体内--大声嚷嚷着:快逃吧!但我现在面临的是另一重危险--来自我周围这些高贵的自然人。所以我尽量展示出应有的标准礼仪,向一对对情侣鞠躬,让路,这些人是绝不屑于为区区一个偶人让开道路或放慢脚步的。 有那么一两分钟,情形看来还不错,让我怀抱着虚幻的希望:女人们正眼都不瞧我一眼,好像我根本不存在;大多数男人的疑惑盖过了对我的敌意。有一个小伙子居然满脸惊讶地为我让开一条路,好像我是个真人似的。我回报以微笑:将来有一天,我也会同样善待你的偶人,朋友。 不过,当我给下一个家伙让路时,对方就不那么友好了。他的胳膊肘狠狠捣了我一下,那双淡蓝的眼珠闪烁着寒光,挑衅地瞪着我。 我弯腰,鞠躬,同时讨好地挤出一个歉意的微笑。我一边给这位真人让路,一边强迫自己回想美好的记忆。想想早餐吧,艾伯特。散发着香气的咖啡,还有刚出炉的松饼。只要能熬过这个夜晚,就可以再次重温那些小小的快乐。 “我”肯定会再次享受到的。一个声音自心头响起,尽管享受的不是现在这具躯壳。 没错,我回答自己。但准确地说,那个“我”跟现在的我不完全是一回事。 我从这种老生常谈的存在主义话题中挣脱出来。说什么香气、松饼,我这种廉价的实用型消耗品其实并不具备味觉,此时此地的我没法理解那些概念。 终于,蓝眼珠耸耸肩,转身离开。紧接着的下一秒,一颗弹子打在我左脚边的路面上,蹦跳着掠过广场。 贝塔的偶人们肯定已经不顾一切了。我置身于真人市民中间,他们竟然也敢开火!众人四处环顾,有几对目光向我扫来。 回头想想,这个早晨从一开始就美妙得让人受不了。 我加快脚步。还有几米远就能穿过广场,但我被三个年轻人拦住了--三个打扮人时的年轻真人--故意拦住了我的去路。

图书封面


 陶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前不久在微博写过一句痴人说梦的话:“我想有四个我,一个做事,一个做梦,一个读书,一个写故事。”读到大卫·布林的《陶偶》,第一感觉是吃惊,科幻构建的未来世界和自己的白日梦重叠,让人有心想事成的错觉。布林以太空歌剧“提升”系列成名,而这本三十余万字的大部头无关外太空的传奇,核心聚焦在名为“偶人复刻”的技术上。继战争和饥馑之后的未来,两位天才科学家发现可以用某种形式复制灵魂,他们把该技术和生物粘土相结合,创造出偶人。这项发明的意义不亚于人类第一次掌控电力或核力,有创新的地方就有生意,应运而生的是为人们制造偶人的寰球陶土集团。你可以从集团订购各种规格的偶人放在冷冻室里,要用的时候拿出来烘烤,简便程度就像前偶人时代的主妇们用冰箱里的面团做饼干。经过复刻的偶人拥有和你相同的驻波,换句话说,他/她就是你,即便不够精细。偶人的生命只有二十四小时,他们被派出去度过一天,代替宝贵的真人从事枯燥的工作,或是学习、放纵乃至冒险,当夜幕降临,偶人赶回家上传一天的记忆,真人也可以选择不接收琐碎记录,只把偶人当工具使唤。听起来很美妙,不是吗?想有几个你都行……但新科技总有新麻烦如影随形,其中之一就是绑架偶人制造盗版的勾当。侦探莫里斯经常接到打击盗版的委托,和盗版头子贝塔有过多次殊死较量。当然,不管死的是正邪哪一方,真人安坐家中毫发无伤。莫里斯接到一起新委托,偶人科技的创始人马拉哈尔的真人无故失踪,委托人是他的女儿。寰球集团的老板高岭也搀和进来,没等头绪展开,传来了马拉哈尔的死讯。更诡异的是,莫里斯在同一天派出去的两个高级灰色偶人分别陷入危局,断绝音信,就连当天复刻的廉价绿色偶人也丢下理房间刷马桶的活儿,声称“要做自己”,大摇大摆出门转悠。不听使唤的偶人是所谓的瑕疵品,瑕疵也不要紧,反正二十四小时后便会化成泥浆。无奈的莫里斯深感偶人的不靠谱,把自己扮成偶人出门办案,尚未抵达目的地,就传来家中被导弹袭击的消息。大卫·布林用不同声部的第一人称编织复杂的情节,四个“我”分别是两个灰色偶人,一个绿皮家伙和莫里斯的真身。既然来自同一个灵魂,他们分享了相同的不屈不挠和反讽。老莫的每个偶人都在降生的那一刻自我抱怨:“很像从前父母递给我一张长长的清单,告诉我说不许贪玩,要把这些活儿都做完。”四个“我”被情势逼着走,各有神奇历险。形形色色的人物出现在不同版本的莫里斯周围:不放弃任何一点记忆、真身如“蚁后”般躺在仪器上的酒吧女主人,捍卫偶人权利的激进分子,以及反对偶人技术的“真人派”领袖。我之外的另一个我,注定朝生暮死,可能成为时代的助力,也可能用在荒唐颓废的享乐上。且看偶人社区拷贝莎士比亚剧情场景的街道,生活成了舞台,人人都是演员,偶人们重演莎剧的爱恨情仇,真人靠吸取记忆大过戏瘾;又有不同国家和利益团体之间的战争,偶人军团在固定的角斗场每日厮杀,在真人生怕磕着碰着的时代,虚拟战争似乎理所应当。布林用精绝的想象力一手构造的陶偶时代有严密的逻辑和实在感,考验着读者的道德观念,诱使你和故事中的四个莫里斯一起追查被层层掩埋的真相。布林不仅是作家,还是空间物理学家,这位理科大腕的文学素养没话说,隐喻、双关语、诗歌引用层出不穷,颇考验译者功力。有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失踪的科学家马哈拉尔的名字暗合十七世纪的著名拉比,据说那位掌控布拉格的大师曾造出会行走的“泥人”。你也许能在读完三分之一的时候猜到故事的开头,但你绝对猜不到结尾。布林讲述的不是一个弗兰肯斯坦式的悲凉故事,其内核更贴近匹诺曹的童话。九死一人的小绿人,莫里斯的瑕疵品,在只剩下脑袋的时候想到的是真人老莫的女友。世界是如此广袤,以至于人们用多个分身去体验,在广度和深度上延长有限的人生;世界又是如此狭窄,经历过偶人既短又长的一生,他的内心单纯又明净,一如某个想变成男孩的木偶。掩卷时,全书带来的冲击和寂寥恰似电影《盗梦空间》,剥开奇诡的叙事外壳,剩下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点眷恋。陀螺是倒是立,只在一念之间。
  •     《陶偶》这本书是从科幻世界上,因为是在淘宝买的过刊的,没有第五期,所以只看了这本书的一半。我一直都喜欢看科幻世界,不过大学之后就荒废了,不过还是坚持买译文版的,而近来的译文版,我认为《陶偶》是一部能够让我非常非常有兴趣读下去的小说。先写到这吧,等看完了再继续写下去。

精彩短评 (总计66条)

  •     一个虎头蛇尾的好故事,但其基本假设很软很宗教
  •     记得在译文版读的时候感觉不错。
  •     我的12年3月版跑哪儿去了。。。
  •     这个太喜欢了,我期待了很久的书
  •     结尾有点烂尾的感觉。。。
  •     我也想分成几个人。。。
  •     结局收得太快,不知道是不是删节版的原因
  •     高中在科幻世界译文版读过半本,感觉软趴趴的,滋味不是很好。后来知乎还有人举出来说,是科幻文学的前沿代表。
  •     这结局被一盆狗血泼头上的感觉
  •     关于意识和灵魂,idea很赞,中间有段太拖沓,觉得少100页可读性更强~
  •     非常好看呢^O^
  •     喜欢上了这个作家,复制人写得不同一般
  •     生命的长度宽度有限制?那多生产几个陶偶吧~他们有灵魂吗?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你?
  •     出单行本了啊~3.5分
  •     在广州到南京的飞机上,南京到北京来回的高铁上,分三次读完这本书。作者的思想比文字能表达的,更远
  •     很好看
  •     赛博朋克的,硬科幻。喜欢这种风格,虽然还没看完,但觉得很不错。
  •     叙事问题是前期的人物气质过于雷同(本来就是同一个),各叙事线联系不够明显,后期结尾处的大量如同梦呓般的神学精神描述让没得到要领的读者一头雾水,但天才般的重点概念设计(阿西莫夫机器人侦探的更佳版本)和世界观塑造描写足以在科幻史留下一浓厚一笔。
  •     前半部分十分精彩
  •     上瘾,开始开就放不下
  •     这不负责任的结局。。。
  •     背景设定有点复杂,读到最后有点接不上。部分地方没懂,只能补看其他人的分析了。
  •     邪恶的想,如果这么多分身一起啪啪啪的话,最后本体接受意识的时候会不会马上风?
  •     整个故事好像编绳结,本体真身、灰偶、黑偶、绿偶、后来的红偶轮流交替,编出一条彩色生动的陶偶世界链。不过,一口气读到三百多页就撑不住了,轮替视角的叙述有点累。另外,这本又是借破案推理的形式展开,读过好几本啦,貌似后面想看的还有,有点审美疲劳。
  •     你我皆虚妄
  •     看了上版本(译文……)
  •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是侦探小说而差点放弃。最终探讨的却是灵魂与不朽以及人性对自我的认识。唔,有点深奥了。更不用说时不时抛出来的诸如“量子力学”之类的概念,顿时觉得自己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有点不够用了。
  •     大师级的杰作,层层推进的精彩故事和后期对人类灵魂的哲学探讨让600页的小说从头到尾看得都很过瘾
  •     从科幻到哲思
  •     一个由兵马俑引发灵感的多视角奇异故事
  •     封面挺好看 后面越来越看不懂云里雾里智商捉急
  •     设想非常大胆,在设定下的推理也十分合乎逻辑。
  •     科幻版《木偶奇(艳)遇记》
  •     外国小说,读到最后都有点可以。
  •     世界上有无数个我,做无数我想做的事情。
  •     全书故事非常紧凑,叙述流畅,最重要的是,幽默“泛滥”于字里行间,时不时让人开怀大笑。然而这样的幽默并没有让这本书变成无聊的搞笑作品。我很同情朝生暮死的陶偶。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大师级作品。
  •     封底那个作者照片简直虚假宣传……(男主太苏了
  •     科幻世界的看了个开头,就决定买单行本了,比想象的厚啊!内容好像比杂志要多,正好重新看
  •     故事与点子不错的结合,但叙事太拖沓……大概是和陶偶记录的属性有关,不过后1/3试图写出深度的冗长显得太多余。结尾是神的自杀么还是已经转移走了……
  •     完整的科幻概念和完整的科幻故事,这才是一部好的科幻作品。#最近被超体深深伤害的说。。。。#
  •     科幻侦探悬疑类作品中非常不错的一部
  •     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自我,每一个自我都有细微的不同,只有二十四小时的生命,然后就会回归本体的陶偶,自身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开始的部分很精彩,但太冗长,结局比较混乱。
  •     非常不错的书,很喜欢!
  •     这本书我很喜欢,总觉得复制人的问题在曾经科幻小说里总被写得很悲情,唯独这个让我觉得很新颖
  •     看到了就顺手补一下
  •     很酷地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故事中有不少地方涉及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也多处引用威廉.詹姆斯和罗杰.彭罗斯,让我第一次在读国外硬科幻时产生了熟悉亲切的感觉。
  •     两大必须严谨的元素~值得看~
  •     “科技能让人类灭亡。” “一向如此。那又如何?”
  •     ①沃勒个草这是什么结局!②经典的量子传输命题吗,关于哪个才是你本人的哲学问题……③令我想起了硬摩托和摩托。克拉拉能接受吗?
  •     风趣幽默的笔触,紧张悬疑的情节~~大赞绿皮和小帕~~可惜真相不够给力。。。
  •      故事与点子不错的结合,但叙事太拖沓……大概是和陶偶记录的属性有关,不过后1/3试图写出深度的冗长显得太多余。结尾是神的自杀么还是已经转移走了……
  •     译文版看的,上半部非常惊艳,展现了有严格控制的复制人技术应用起来是什么样的,思辨的部分不突兀又很真切,但是下半本总觉得流于情节、冲突、推理、线索这种东西了,故事性的部分增强后会削弱思辨的部分,对我而言是败笔了
  •     设定很吸引人,但是结局非常令人费解。。。
  •     这算不明觉厉吧,科学或神学看得一头雾水,结尾算怎么回事呢。可是硬汉xN和N个硬汉之间的小差异太可心了。
  •     想写的太多,抓不住主线
  •     陶偶的点子绝对值回书钱了
  •     我地个天,这书终于看完了,这么厚字还这么密。结局是所有人类都成了神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传说中的四维或者更高级别的五维六维。相当耐看。
  •     当得知反派把主角各种陶偶抓回家研究了N次之后,我就看进去了!从这开始开始就高潮迭起!关于灵魂 位面 量子力学 等等以及.主角神化(半)失败..但看得好满足..大卫布林是不是的幽默让人会心一笑。爱上作者啦!!!
  •     很长的小说。创意很好,第一人称分视角,来自同一个人的不同灵魂,虽短暂,但也值得为之奋斗……但倒数200页就开始神神叨叨,倒数150页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得择日再战……
  •     太一般了,没事翻翻可以,不推荐。
  •     科幻小说,好看
  •     结局好像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相似的,反派boss为了经济利益自导自演一场·灾难使得其合法正常化,作者的创意很新颖啊,其实书里有蛮多值得慢慢回味的,比如艾琳的“蜂群”,贝塔的双重人格等等
  •     前半部很不错,无论是剧情还是构想,后半部太难看懂了
  •     如何与自己干仗
  •     技术果然会最大程度的颠覆人类的思维与生活。悬念设置不错,多偶多角度叙事很新巧,让人很有阅读欲望,结局比较匆忙,还是值得玩味的。嗯,幽默,居然是主人公眷恋人世的最大原因。
  •     好书,不过想让自己的复制品接受其只能活一天的事实在我看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