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店之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都市 > 伤心咖啡店之歌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506358880
作者:朱少麟
页数:370页

作者简介

1996年,一部被台湾多家出版社拒之门外的长篇小说《伤心咖啡店之歌》经九歌出版社推出,竟然意外热卖,并引发为时三年的校园与网络“伤心咖啡店”热烈讨论。随着该书的火爆面世,其作者朱少麟遂一鸣惊人,受到台湾名家吴淡如、马森、杨小云等人激赏,被人称为“天生的作家”;又因其作品中迷惘忧伤的主题和雅致流丽的语言,被台湾读者称之为“台湾的村上春树”。
到目前为止,《伤心咖啡店之歌》已经在台湾印刷了二百多次,成为了青年一代的必读书。其书中所提倡、给出的关于生活、工作、爱情等方面的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的年轻人。
作者在《伤心咖啡店之歌》里以马蒂为轴心,勾画出两个相生相克、密不可分的世界:一个是呆板机械、循规蹈矩的物质世界;一个是自由恣肆、灵动多变的精神世界。前者给马蒂等人带来生活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桎梏了她们的灵性,比如陈博士的公司、马蒂前夫的家、马蒂父亲与继母的家;后者让马蒂等人的私人生活变得摇曳多姿、自由浪漫,比如伤心咖啡店、马达加斯加。

前言

  遇到了一位天生的作家  马森  作家有天生的和力致的两种,前者一出手即有大家风范,后者则靠不断的努力,始可有成。  《伤心咖啡店之歌》的作者朱少麟,除了通过几次信和几通电话之外,到现在还没有见过面,对朱小姐的背景也一概不知,但我知道她是一个刚出校门不久还没有很多写作经验的年轻人。半年前,她寄来了她的这部长篇小说,希望我看了提供一些意见。二十多万字厚厚的一册,在我忙碌的生活中,一时之间实在不容易找到时间阅读这样的一部长篇,因此一压就压了半年之久。最近,九歌出版社要出版这部小说了,作者急于想知道我的看法,压了这么久而未看,对朱小姐着实感到抱歉,因此决定摒挡其他要务,先拜读《伤心咖啡店之歌》。谁知一看即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不能不感到有幸遇到了一位天生的作家。  在台湾的文学界,写短篇小说的多,写长篇的少,尽因步调快速的工商业社会,使读者欠缺长时间阅读的机会,使作者也失去了潜力营构的耐心。其实,真正要涵尽一个时代或包括较大社会层面的图景,非长篇莫属。然而长篇不但比短篇需要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更高的技巧,除非是天生的作家,并不适合作为锻炼文笔的试场。初出茅庐的朱少麟一蹴即中的,不能不使我感到惊讶。  《伤心咖啡店之歌》写的是当代的台北和一群对当前的社会架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质疑的年轻人。尽力追求经济利益、努力出人头地,是自由经济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容质疑的人生目的。非如此,即不免流于社会边缘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中,还有没有多元价值观的可能呢?如果不认同经济利益及攀爬社会阶梯的导向,在这个社会中有没有生存的空间呢?以自由主义为标榜的资本主义社会,到底给予人多大的自由?这是作者借书中的人物提出的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作者特别对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基础的“自由”,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自由是什么?”  …………  “自由并不存在,这两个字只是人类跟自己开的一个玩笑。”  …………  “自由像风,只存在于动态中。”  …………  “人既然群居在一起,要在怎样的理性约束下共享自由?这才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  “自由只来自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爱,还包括对一切理想的追求。当你心中燃起那种火一样的热情,在自己的意志驱动下,全心全意,不顾一切阻碍去追求,别人非难你,不怕;环境阻挠你,不怕;因为你已经完全忠于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  以上是书中人物讨论自由的片段。我们知道,自由是存在主义所讨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从以上热烈的论辩看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影响台湾的存在主义,在新人类的头脑中非但没有消形匿迹,而且仍然在强烈的发酵中。存在主义本就有两个思想的线路:一是从自由到选择,到责任;另一是从荒谬到颓废,到虚无。二者都攸关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而活着的生命啊,在长存的天地里是何许的短暂渺小,穷其一生地迸发光亮,以为自己达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事实上连痕迹也不曾留下。人是风中的微尘。马蒂想到她在台北多年的辛苦生活,那些地盘之争,那些自由之争,即使争到了,又算什么?人只不过是风中的微尘,来自虚无,终于虚无,还有什么好苦恼执著的呢?就算是什么也不苦恼执著,结果还是一样,生命本身,和无生命比起来,一样的虚无,一样的没有意义。  然而存在主义的虚无并不导向悲观,而是对人生的一种透彻的了悟。这种了悟在朱少麟的字汇里称作“神的虚无”。  因为人的虚无和神的虚无不同。马蒂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她把体会中最根本的意识叫做神。人的虚无就是虚无一物,而神的虚无,是一切冲突、一切翻腾之后的一切抵消、一切弥补,因为平衡了,圆满了,宁静了,所以虚无。  这部小说借着主人翁马蒂的生活经验和遭遇,重新对存在主义做了一番深入的探讨和诠释,使其具有了写实性与理想性的双重向度,也使其超脱了写实小说的繁琐,而具有了思想上的丰厚与深度。当然,有的文评家认为滔滔不绝的辩难会有碍于文学的鉴赏。我自己认为具有思想性的小说无法排除思想的辩难,端看其是否把思想的辩难融入小说的场景之中。如果融会得宜,既可为掷地有声的论文,又可为文情并茂的小说,帝俄时代的小说早已开了此类小说的先河。要之,《伤心咖啡店之歌》正是企图在写情之外,兼写思想与心灵的转变与进境,务必把人物写成福斯特(E.M.Forster)所谓的“圆形的人物”。  婚姻失败的马蒂在彷徨的生活中无意中走入伤心咖啡店,遇到了一票颇不平凡的年轻人,因而改变了她的一生。其中有美若天人的海安、能言善辩的吉儿、凝情俊俏的小叶、善解人意的素园、一心追求财富的藤条……个个都具有独特的面貌与诱人的姿态。作者对友情与爱情(包括同性之爱与异性之爱)的描写相当温馨感人。伤心咖啡店就是这群青年男女的现代大观园,似乎是台北污秽的红尘中的一方净土。而作为这群人中心的就是兼具有贾宝玉之美之慧的海安。  马蒂之外,海安是作者着力书写的重点人物。出身于豪门财阀之家的海安,除了天生一副超凡脱俗的面貌和身材外,一出生就衣食无忧,豪放洒脱,自然成为众美女追逐的对象。看来一味游戏人间的海安,其实是最最深情的一个人,不过他迷恋的是在襁褓中就已夭折了的双胞胎兄弟,反映的正是Narcissus式的自恋倾向。浪游在马达加斯加被人称做耶稣的流浪汉,却长了一副与海安一模一样的面貌,海安在人间无能施与的爱,全部倾注在耶稣的身上,不幸的是耶稣却是对人间的情爱疾苦都无动于衷的超人。没有回应的爱是未完成的爱。爱海安的女子们在海安那里得不到回应,爱耶稣的海安在耶稣那里也得不到回应,爱都无能完成,也就无自由可言了。马蒂远赴马达加斯加苦心地寻访耶稣,然后不计艰险地追随耶稣,这其间的缘由,固然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解脱,更重要的却是为了无能完成对海安的爱。马蒂悲剧的死是一种方式的殉情,正如海安的自残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殉情。吉儿的聪明务实,使她早看出陷入海安情网的危险,而及时逃脱。最可怜的是小叶,爱海安爱得太深,不惜改扮男装来迎合海安,但终亦无济于事。这整个情爱的罗网,构成了对同性之爱过分压抑后的心灵投射。  马达加斯加的场景是全书最不写实的一部分,是一个梦境、一个理想,也是台北社会的一个倒影,用以反衬现实的庸俗。可是若没有这一部分,全书会失去了现在所具有的空灵。耶稣这个人物当然也只能在梦境和象征中存在,他是海安的另一个自我,是一个虚的海安。马蒂追随耶稣正如她追随海安,不会获得爱的回应。在经历了虚实两面的经验之后,马蒂终于了悟。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伤心咖啡店之歌》也是部成长小说,写马蒂从稚嫩走向成熟;在一步步发现自我的过程中,马蒂产生了过人的自信,毅然走上不从俗的道路。同时这也是部求道的小说,写马蒂从懵懂到悟道,一旦领悟,马蒂便觉得她的生命似乎已与宇宙合一了。  在冥想中她的意识不断扩大,扩大,扩大到弥漫充满了整个宇宙。她与宇宙等大,于她之外别无一物,连别无一物的概念也没有。于是不再因为找不到方向而彷徨,因为所有的方向都在她之内,自己就是一切的边境,所以不再有流浪。  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山顶上的马蒂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不在追求答案,答案只是另一个答案的问题,生命在于去体会与经历,不管生活在哪里,繁华大都会如台北,人们活在人口爆炸资讯爆炸淘金梦爆炸的痛苦与痛快中,这是台北的滋味,这是台北人的课题。也有活在荆棘树林中的安坦德罗人,他们的生命舒缓迟滞,享有接近动物的自由,却又限制于缺乏文明的困苦生活,这是旷野中游牧的滋味,这是他们的课题。  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完成自我以后,脱离了无能完满的爱的痛苦,死便成了无能避免的宿命。  一起经营伤心咖啡店的一票朋友,最后死的死,散的散,正像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崩解,然而各人却都经历了各自的生命,从中获得不同程度的了悟。  这是部写人的小说,情节只是随兴,有时使人觉得太过偶然,像海安的车祸、马蒂的死等等。英国小说家安东尼·布尔吉斯(AntonyBurgess)生前在他《最佳英文小说导读》一书的序言中,把小说区分为艺术小说和通俗小说两种,他说前者主要在写人,后者主要在写情节。无疑,朱少麟企图努力把《伤心咖啡店之歌》写成一部写人的艺术小说。虽然作者并无多少写作经验,但她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对人物塑造的掌控、对场景的烘托、对思想的厘析与辩难,都不能不令人惊叹,足以证明作者是属于天生作家的一类。我们期待作者在未来的岁月里会有更上层楼的表现。

内容概要

朱少麟,1966年出生于台湾嘉义,辅大外文系毕业,曾在政治公关公司任职,现专职写作。1996年完成处女作《伤心咖啡店之歌》,历经五次退稿,出版后竟一鸣惊人,被誉为“天生的作家”。199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燕子》再创佳绩,与《伤心咖啡店之歌》并列“最爱一百小说大选”书单,为读者最期待的作家。20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地底三万尺》取得“台湾2005年度最畅销中文小说”的骄人成绩。
“以塞林格式的不曝光、不接受采访的迥异风格独立于台湾文坛”的朱少麟,是唯一从不曝光而让作品畅销不衰的女作家,可谓文坛之异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我最近以来看的长篇小说中,难得的稳重作品。我想她绝对是天生吃这行饭的;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继续写下去。  ——吴淡如    新一代的流浪文学,由作者自身出发的各面相自我,化为书中不同性格但同样极端的角色,构成了一首完整的歌。伤心吗?也许吧!新的流浪似乎就是将成长预设为无止境的坠落。作者的伤心咖啡店,是站立在光阴轨道上的一个小小悲剧。  ——王浩威    谁知一看即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不能不感到有幸遇到了一位天生的作家。……《伤心咖啡店之歌》写的是当代的台北和一群对当前的社会架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质疑的年轻人……  ——马森    人生,除了工作、除了爱情,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花任何代价去追寻?这本小说将人的价值与自我实现做了深刻的探讨,非常值得一读。  ——杨小云

章节摘录

  根据科学家的观察,北半球的台风是以逆时针的姿态,席卷附近所有的云块,形成一种漩涡状的风暴。所以,如果你有机会从四万尺的高空看下来,就很容易了解,为什么台风外圈的天域,是如此被搜括得干干净净,晴朗无云。  马蒂在失去视觉前的最后一瞥,就是看见了这样湛蓝澄净、宝石一样的长空。  这个年轻的警察用手肘排开人群,汗珠正沿着他的脸颊滚落。他低头看自己沾满绿色汁液的皮鞋,很想利用脚底下的断木残枝擦干净。但是在这么多的人注视之下,他感到有维持神色威严的必要,所以就摊开双手,很有力地将围观的群众拨到背后。  在人们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这么暴烈的台风。一夜的狂风骤雨,摧毁了全城的树木,留下了几乎不属于这个城市的蔚蓝天空。  年轻的警察执行管区勤务已经有两年多,第一次对他的工作与人生感到茫无头绪。人们总是抱怨台北的灰尘太多,绿意太少,那么,这场台风真是个应愿而来的魔咒了。一夕之间,台北变成翠绿之城。带着细芽的嫩枝、青涩无依的树叶铺满了马路,铺满了车辆,铺满了屋檐,横扫的劲风还将它们带进了黑暗的骑楼、地下道,带进了崎岖堆叠的违章建筑。柔软的树叶就地栖息,槭树叶、榕树叶、樟树叶、榄仁树叶、木棉树叶、黄槐树叶、大王椰子树叶、七里香树叶、相思树叶、菩提树叶……人们所能想到的所有绿色,全数从天而降,像个快乐又狂想的电影,漫空飞舞后,缤纷洒落在每个向天的平面。  人们没能看见这场电影。早晨,雨停风偃后,人们才推开窗扉,见到了绿色的台北。人们揉揉眼睛,觉得恍如还在梦境中。  一整天下来,年轻的警察指挥着工人,铲起成吨的枝叶,用卡车运走。年轻的警察回想起小时候,穿着内裤的他蹲在海滩上,用塑胶玩具铲子掘沙。那感觉与现在相仿,再多的铲子也造不成太大的变化。他觉得非常之疲惫与饥饿,正等着交班,现在又接获报案,得处理一桩路倒事件。  要找到事件地点并不困难,围观的人群形成了明显的地标。年轻的警察沿路踏着绿色枝叶走来,就看见了静静卧在路上的马蒂。  警察却以为,他看见的是满地枝叶铺就的柔软绿床上,栖息着的一朵风吹来的,浅浅粉红色的花蕊。  如果说,穿着粉红色洋装的马蒂像一朵风吹来的粉红色小花,那么一定是一阵长风,才能送着她飘过这么遥远的路程。  在倒下去之前,马蒂徒步走过了大半个台北市。  有很长一阵子,她多么希望就这样一直走下去。遇见绿灯就前行,遇见红灯就转弯,只是绝对不要停下脚步。因为一旦伫立,她就不免要思考,不免要面对何去何从。  这台风后盛夏的傍晚,空气的燥热并不稍减于中午,马蒂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个下午。若非脚下的高跟鞋,她很愿意永远走下去。穿上这双高跟鞋是个可怕的错误。它们是她的鞋子中惟一正式的一双。虽然已略显老旧,鞋底隐秘的地方也有了小小的绽缝,但擦亮了之后,与她这身浅粉红色洋装是个出色搭配。它们是双美丽的鞋,天生不适合长途跋涉,而是用来出入高贵又华丽的场合。它们是一双宴会用的纤弱的高跟鞋。  马蒂走到了台北的最南界,碰到景美溪之后就向右转,迎着夕阳继续前行,一边回想着琳达的婚宴。此刻婚宴上的欢言俏语都该沉寂了吧?但是马蒂留下的话题,恐怕是足够宾客们谈论很多年的。她后悔出席了这场婚礼。从接到琳达的镶金边红色喜帖开始,她曾经多次陷入长久的思索,怎么委婉地托故不赴宴,怎么提前捎去礼金,再怎么补救性地以书信向她致意。婚礼中有太多人,包括琳达,都是她不想再碰面的。终究这一天她还是整装以赴,穿上了最体面的一套洋装,最好的一双鞋,并且还提早出了门,成为这午餐婚宴上第一个就座的客人。  到得委实太早了,这国际饭店豪华的宴客厅中,连礼金台都尚未布置妥当。系着蕾丝边围裙的女侍正在摆设花篮,两个着燕尾服的英俊服务生忙着安放婚照。  没有任何接待,马蒂直接走进空荡的筵席中。一个年轻男子匆匆向她走来,走到一半又恍然止步,从口袋里摸出“总招待”红卡别在衣襟上。他很活泼地与马蒂握手,同时不失忧虑地瞄了一眼礼金台。这男人马蒂认识,是她大学同届的国术社社长。他并不记得她,完全依传统方式与她交换了名片。  总招待以职业的热情细读马蒂的名片,盛赞她的名字令人印象深刻。显然她这名字的特色尚不足以唤起他的回忆,而马蒂对他的记忆却在这寒暄中复苏了。他叫陈瞿生,香港侨生,大一热烈追求琳达之际,讲得一口令人闻之失措的广东国语,如今这口音已完全地归化了台北。当年同班的琳达是马蒂的室友,一个礼拜中总有四五次夜不归营,全靠她在舍监面前打点。偶尔匆匆回宿舍换洗衣服,陈瞿生总是局坐在联谊厅中等待着,琳达有时候仿佛不想再出门了,就央马蒂下楼打发他回去。她很不乐意这差事,只好走到联谊厅门口与他距离数公尺之遥,挥挥手说:“琳达说她不下来了。”  他则受惊一样迅速地起身,频频弯腰向她说:“多姐!”  那是广东发音的多谢之意。  ……

图书封面


 伤心咖啡店之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亲爱的海安:在南纬23度半那个太阳向南直射最远的地方,海安你一定赤裸着上身,耶稣被风沙吹起的宽大的衣袍时而掠过你光亮紧实的肌肤。你望着像海一样滚着波浪的沙漠,狂起的风沙和有着咸味的阳光映着你的眼,你缩小了瞳孔,却把世界看得更真。由于你的存在,所以我羡慕所有认识你的人——他们幸运的看到了最完美的存在(他们爱着你,又敬着你)。你有你的资本,骄傲和一切超然存在,你把世界撕成血淋淋的碎片,让每个人看的更真,其实你不知道他们不喜欢这样,看的越清,思考就会越迷茫。还好每个人对你都很诚实,就像吉儿一样,每次都会帮你缝合碎片,让它看起来完整,但是再好的缝合都会留下记忆的疤痕。现在在马达加斯加的你知道吗?这是马蒂曾走过的路,一脚一坑,却又被紧随的风沙掩埋。他感受到了和你一样炙热的温度,她就这样一直走着,就走到了天堂。我乞求你,哪怕记住在你生命里有个马蒂,它了解你,喜欢你,你甚至不用记得她是个人——阿猫阿狗都无所谓,只要记得有个马蒂就好。但你却说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你牵着她走进梦想,最终死在幸福,她应该铭记你。我知道在你的茂密发须下,那里一片冰冷又越发纯洁。海安,你知道吗?我也想认识你,哪怕会是马蒂的结局。你完美,我接近你不带任何贪恋,因为我连时间都不用浪费就知道你不会喜欢上人,你爱的一定是神,和自己一样完美的神。希望在马达加斯加的你和耶稣慢慢变老,不对,你是神又怎么会变老。亲爱的马蒂:现在的我在长沙,本来应该距你很远,不仅仅是隔着海峡的相望,而今你却离我更远,我常抬起头看着越来越远的天空和越来越少的云,背景是像你杯子一样的蓝色,透明,清脆又纯洁,现在毕竟是秋天了。在你死后,我伤心了很久直到海安毁了容,我更伤心了。我们喜爱读书,是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自己想要的模样甚至解救自己的解药。我不知道我到底属于哪种,可能都有又可能我不带任何目标,所以我被你们牵着走,被你,海安,小叶,素园,藤条,明子,耶稣,对了还有吉儿。我突然间想起你说的一句话:自己就是一切的边界,所以不再有流浪。现在的你一定很闲,闲得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但这是你想要的生活,是不是你真的解脱了,书里好像是这样写的。在天堂穿着马达加斯加土著的宽大衣服的马蒂,我想揪着你的耳朵告诉你,你并不幸福,就像吉儿可怜海安一样,我可怜你,但又羡慕你。你认识了海安,海安改变了你,有一个海安拯救了你,但最后也没有让你重新呼吸。子弹穿过你左胸的肋骨,钻进你柔软的心脏,带出了飞溅的鲜血——它们兴奋的抚摸着耶稣的袍褂,它曾不沾风沙却侵入了你的鲜血,你们相溶了。但只有在那一时刻,你死了!你再也不能活着在繁忙的台北,人挤人的台北印证你苦行僧般修成的正果。你说你死于净土又得到升华。我不会辩驳,但你说服不了我。在另一个马达加斯加,海安看了一眼你的骨灰盒,眼里依旧那么黑,好像多亮的光都被吞没,他们那么像。他的眼里不是你,是耶稣。你说你不在乎,在你眼里海安是那种认识了就是荣幸,瞻仰了就住进天堂的人。他们改变了你,升华了你,又离开了你,放任了你。你说你终于得以解脱,信马由缰,可以和任何人,任何你爱的人,杰生,丈夫,海安,爸爸说再见。从今以后,你将一个人从生活的牢笼里解脱,顺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在天边笑着活,这一刻我爱你胜过爱自己,我也爱海安,耶稣,你何等幸福!以后我将忘记《伤心咖啡店之歌》,按我自己的爱在天边笑着活。
  •     1。本来就不公平。但又何足遗憾?要知道大自然厌恶的就 是平等。公平来自比较的概念,一比较你就陷于尺度上的束缚。2。自由像风,只存在于动态之中。你能够捕捉 住风吗?停止的风就不再是风了,那只是一缕沉闷的空气。自由也一样,要不你在追求自由中,要不你就在失去自由中,你只能在这两种动态里怀想着可望不可即的自由,但是你得不到它。3。自由只来自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爱,还包括 对一切理想的追求。当你心中燃起那种火一样的热情,在自己的意志驱动下,全心全意,不顾一切阻碍去追求,别人非难你,不怕;环境阻挠你,不怕;因为你已经完全忠于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因此,只要有爱,你在哪里都自由,不管你是在监狱里,还是在台北,没有人可以剥夺这自由。4。既然有一颗想要振翅高飞的心,就不要指望在太通俗的办法里找到答案。5。三十年来我依照着一般人的期望过活,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会被别人当成异类。但是我到底应该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活?您会告诉我当然是为自己,但事实上,社会压力已经把我们驯化了,所谓为自己而活的最上策就是多多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我一直很矛盾,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只好继续像别人一样上班、下班、发呆、抱怨。我知道我的工作表现出色,那是因为优柔寡断,让我在不想要的人生里越陷越深。天哪,我到底在骗谁?我在骗我自己。我一直不敢认真地面对自己,我不勇敢,我不负责,我甚至不诚实。6。一只不肯把花粉携带在腿上的蜜蜂,可能是个悲剧,可是它所损失的是什么?是一只普通工蜂的一生劳作。我要说的是,让我去自由地闯荡吧,充其量是,我所损失的不过是一个一般人的人生罢了。7。宽厚是一种反射力,不过是把自己多余的优势,反射在 比自己弱势的人身上的能力。8。如果在世界上的颓废,可以换来对自己的负责,那我宁愿对自己负责。9。如果不是因为回忆,人的心也许就不容易受伤。回忆是个磨砂的放大镜,美丽的,会更加美得无法捉摸;可怕的,却益发狰狞,而且狰狞得不可追究。10。难怪人是容易寂寞的动物。为了填补寂寞,人发展艺术, 人探索感情,人用尽方法伸出手缔结友伴,聚集得越拥挤,就发出越大的呼喊,生存。终究这都是苍凉的努力,终究这改变不了事实,自始至终,人都活在一场自生自灭的旅程。11。大海拍击土地之处,该是雪白色的浪花吧?从这里看不 见,但是马蒂记得海滩边的浪花。她是在那里遇见耶稣的。一百万年之后,马蒂、耶稣,以及她身边的所有生命都不复存在了,可能连他们的后代也绝迹了,可是天地长存,一百万年后的浪花还是要照样拍打着海岸。潮来,潮往,只有不用心灵计算时间的,才能脱离时间的摆弄。而活着的生命啊,在长存的天地里是何等的短暂渺小,穷 其一生地迸发光亮,以为自己达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事实上连痕迹也不曾留下。人是风中的微尘。马蒂想到她在台北多年的辛苦生活,那些地盘之争,那些自由之争,即使争到了,又算什么?人只不过是风中的微尘,来自虚无,终于虚无,还有什么好苦恼执著的呢?就算是什么也不苦恼执著,结果还是一样,生命本身,和无生命比起来,一样地虚无,一样地没有意义。12。我还是同一个人,而且我领悟到了,我先前的苦恼和疑 问,都是可贵的过程。这些过程造成了我,所有的经历都有意义,包括以前我所认为没有意义的那些生活,都含有太多的课题让我去经历,去克服。我将不再躲避。
  •     长段的对话,或许显得不自然,但增强了可读性。前面,马蒂的失意落魄,中间,马蒂和伤心咖啡店的人的肆意放荡,都写得很好。伤心咖啡店的各类人的生活,体现出生活百态,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局马蒂参破的自由,醒悟的人生观,都还差强人意。但是,结局耶稣与海安的对话,以及海安的去向,小叶爱情的破灭,描写得很仓促。总之,结局感觉笔墨太淡了点。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每一个人的结局,都是从开始便注定
  •     万157,2015年的第20本,20150903~20150917。哦,这伤心的人事,远远不能够是一个咖啡店便可以容纳。台北或者马达加斯加,原来还是取决于地点,原来其实可以不在意任何地点。诚实地面对自己和一切,这是一门功课。
  •     读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无病呻吟太多
  •     很久之前已看过这故事。但仍买了几本回来,送朋友。

    自己留下一本,晚上睡前就读几页,灰败和希望都在心里。
    朱少麟,是极喜欢的作家。她的文字,很奇妙,很奇异。

    那种带着魔幻味道的小说,字与句并无精心雕琢之态,可是却给人字字玑珠的感觉。

    她所有的小说都值得一看。
    最爱的是《地底三万尺》
  •     本书内容写得很流畅。从马蒂的个人经历看,这是一出悲剧,很令人伤感。书的一些细节写得很动人,值得一看。
  •     自从在学校图书馆里读过这本书之后一直想买一本作为私人财产。可是跑遍好多书店都缺货,终于在当当上看见它了,果断下单!
  •     对台湾作家文字里随性的自由,浪漫,辩证的思想,由衷喜欢
  •     理论性的观点较多,证明作者阅读广博,但有点不明白,男主角为什么经常在外,都会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呢?
  •     看完觉得最美的时候还是在小说的开端 当这帮人刚刚相遇还别为了解彼此的时候 那时候个人还是个人 没有焦灼在一起 故事没有产生涟漪。
  •     3.22-3.24 195/370 “停下了生活,开始了存在。”停下了存在,开始了生活。关于自由的定义与出路的讨论,我猜最后也不会有答案,所以放弃。还是稚嫩,人物写得像纸片。感谢一下对目前生存状况的启迪。
  •     当主角们对 自由 大肆言论时 我们仅是一群路过的他们口中以偏概全泛泛之辈的路人甲普通大众 而他们也并没有比我们得到更多或失去更少 C'est la vie……
  •     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内容真的比较有深度。反正我感觉是。读了后有很多启发,可是对于一个高二的学生来说,那个自由的理念太吸引人了,有些影响自己的观念,
  •     立法院,立委,国庆日,通通加双引号,代表什么?原作者知道吗
  •     原来大学时期偶然间接触到这本书 当时就爱不释手得读了好几遍 这次的版本是新版的 不过内容还是那么吸引人
  •     如果寻找到马达加斯加的耶稣是马蒂与海安生命的意义所在,那么马蒂的逝去与海安的再次离开就是在为他们执着于生命的意义而买单。生命又有何意义可讲,生命就应该只是生命的本身,它是最本质而纯粹的,是享受的。如果哪一天,执着会让我失去自由,那么我宁愿跳过他们选择单纯的小叶或是聪明的吉儿。生活就应该简约,不应为了执着于所谓的意义而忽视掉心脏跳动的乐趣。
  •     作者可能希望描述清楚对于自由的看法。但这种类型的小说,不如给出故事让读者若有所思比较好。想讲清楚,难免牵强。
  •     这是我多年前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的一本书,当时就被它吸引,一口气读完。而后又反复借了几次重温,当时一直买不到,各个书店都是缺货,这次终于等到再版了,购买以继续重温。在这本书里,每个人都能找得到一个自己,或多或少,亦真亦幻,但是他却让你看是审视自己,这是我20岁的时候,第一次对自己的剖析和诠释,这段心情很难形容但是弥足珍贵。
  •     第一次在当当网买书 十分十分十分满意 以后会经常来的:)然后呢 《伤心咖啡店之歌》真的是一本不能错过的书,刚刚开始看已经完全被吸引。然后作者对主人公内心波澜的自述让我觉得酣畅淋漓!!那简直就是另外一个自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刚刚毕业现在待业或者对无知未来迷惘的年轻人,不要错过《伤心咖啡店之歌》!在里面总能找到你自己的影子:)
  •     其实只是一部包装上了各种思想的台湾普通二流小说,喜欢的人那么多我不能理解。
  •     第一版那书我看了好几遍,自由啊!这一版买来收藏!

    书的质量是我喜欢的简约型的,但纸质、装潢啥的,很简朴,建议不能接受的人慎重
  •     很好看的书,但是我不能接受主人公的思想,有点极端,结局悲伤,但是对于主人公却是得到了解脱与自由~~~~
  •     在麦库上做的这边书笔记点保存时突然一下消失了,好像是预兆。花了一天闲暇看完,下回就看克里希那穆提吧。
  •     刚开始看这本书,以前没有看过次类的书,比较另类一点,淡淡的哀伤,比较适合文艺青年阅读,像我这样的宅妈妈不太适合了。但会继续读下去,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许多年前读的一本书,偏向悲观的情绪曾一度深的我心,近期准备再读一遍。
  •     从前总以为自由是在看不见的未来,因为在这个当下我们必须面对不愿意面对的,必须承担不该承担,必须在无数的无奈中磨平自己的棱角,最后终于忘记最初的梦想。
    又或者自由是一种态度,像马蒂一样最后终于实现出走到马达加斯加,像素园一样沿路似乎都顺其自然最后却又达到梦想。
  •     初看是在高中,相信很多人看这本书是因为五月天阿信吧呵呵
    这本书真的很厉害,不仅仅是其中天马行空的幻想
    精神层面的漫游
    曾经觉得自己的文学颇有造诣 看了这本书中的字句才觉得汗颜 总之 值得收藏
  •     大学时读的,因为这本书听了pink f
  •     看完这本书,有点治愈,又有点失落。我们都追寻自由,可各种束缚又没办法挣脱。如果我也有这样一群朋友,这样一个小馆。挺好。这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了。
  •     朱少麟的书,期盼了很久,总算盼到了
  •     故事似乎很普通,但是却让人记忆深刻。人物的刻画,各有各的缺点,却让人觉得这样才是完美。且书本的装帧也很不错。
  •     语言很好、情绪累积足够,却缺乏小说的技巧,于是所有人物都是作者自说自话,但是这样的倾诉依然动人。作者是一个内心有火山的人,急于爆发。
  •     不明白海安为何非要死,简直是在作大死结果玩脱了。最喜欢吉儿,就算有时候有点偏激却最是目标清晰头脑清楚。不好意思,我欣赏无能,觉得马蒂后期有点作
  •     后半段有点茫然
  •     阿信推荐来着 学校图书馆借来 貌似后面有点墨迹。。
  •     一群人互有联系但各有生活。自由是什么?谁知道呢
  •     陈信宏书单真的没得说
  •     我也会像马蒂那样活着吗?从来都问意义,现在却不想问了。快乐,快乐就好。
  •     是在回家的火车上看的这本书,看到后来欲罢不能,已经看了第三遍了,每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中间有很多关于自由的探讨,很适合现在的我想要了解的
  •     纸质比较薄,不过依然很厚的一本书。哲思十分强悍,使人受益匪浅。一开始看的是电子版的,但是看完后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入手一本捧在手上再次细细品味。
  •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本书抛给我了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起尺子,越想要衡量越是会得出千奇百怪的答案。想要改变世界,最终却改变了自己。想要征服的世界始终都没有改变,那地上无声蒸发我的泪,黑暗中期待光线,生命有一种绝对。。。
  •     作者的文字很好,但那些大段的文青+哲学家式的对话,让我感觉不到那是几个各异的人,更像是作者的自说自话。相比之下,《地底三万尺》塑造的人物更有血有肉
  •     我只愿做个热爱生活的俗人
  •     看了很久的书,一开始其实不太能适应人物之间满嘴的哲理。也不喜欢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已经被这座城和现实驯服。人不都是这样吗,嘴上说渴望自由,却又害怕自由。最大的桎梏是生命本身。小说的结尾我还是很喜欢的,犹豫着该不该爱的人终于放胆去爱了,空羡慕他人勇气的人也找到了自己生活方式的愉悦,而渴望着自由的人也达到了终极的自由…
  •     “自由是什么?”
    “自由并不存在,这两个字只是人类跟自己开的一个玩笑。”
    “自由像风,只存在于动态中。”
    “人既然群居在一起, 要在怎样的理性约束下共享自由?这才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自由只来自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爱,还包括对一切理想的追求,当你心中燃起那种火一样的热情,在自己的意志驱动下,全心全意,不顾一切阻碍去追求,别人非难你,不怕;环境阻挠你,不怕;因为你已经完全忠于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
  •     我爱的主唱陈信宏推荐的书
    我爱的作者写的书
    等了好久的书
    吼。。。很好很赞有木有~~~
  •     引人深思的一本书~虽然是因为阿信才买来看的~但是真的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小说.
  •     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在图书馆读到这本书,那时就被吸引了,很少读到这么深刻又有哲理的书,那时想买却买不到,还好再版了,无意间在当当上看到,马上就买了,就算不打折买来也是值得的
  •     幼稚矫情,情节安排有极大硬伤。
  •     最后面半本还读不懂。
  •     并不这么向往自由,所以比较无感。
  •     笔风很像村上春树。把都市年轻人的迷茫,反抗,思考,成长描写的非常到位。是一本一定不会只看一遍的书。
  •     很出名的一本书,五月天的阿信也很推荐的书。。。写的真的很不错,还没有读完,不过很喜欢。值得收藏。。。就是怎么读着有些压抑呢,感觉自己置身于伤心咖啡店里,感受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作者真的很伟大啊。。。推荐!
  •     自由是什么,爱是什么,苦苦追寻而不可得,得了,要去向哪里啊!自己就是一切的边境,所以不再有流浪! 看完就想买张机票出发!
  •     此书能够再版是喜欢朱少麟的读者的福音了,但是她的书在大陆宣传非常低调,我也是因为某词人的推荐才看的。文字驾驭能力非常之强,哲学思辩、对人生的思考不乏精彩之处,在阅读过程中让人不断有摘抄的冲动。
    感觉作者的实力和名气都被低估了,她的作品我送出去三本了,三年多了人的想法改变了很多觉得以前喜欢的很多书都是因为知道的太少吧(但是同样也要感谢那些书的出现),但是对朱少麟的书看法维持不变,希望更多人能够发现朱少麟文字的美好吧。
  •     最爱那一段关于台北灯火的比喻。把很多都市人对生活零碎的态度完整统一地表达出来,比较能够企及的思想高度。
  •     看完书觉得有什么在心中咕咕的冒,自由?梦想?回到现实...
  •     还没正式看小说内容,很期待这场心灵之旅。
  •     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的自由。海安是,马蒂是,小叶是,吉儿是,素园是。。。每个人走在寻找精神上的出路,但是真正的自由是什么呢?

    自由只来自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爱,还包括对一切理想的追求,当你心中燃起那种火一样的热情,在自己的意志驱动下,全心全意,不顾一切阻碍去追求,别人非难你,不怕;环境阻挠你,不怕;因为你已经完全忠于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

    我同意这样的说法,人只是世界万物中渺小的风中的微尘。我只想忠于自己的内心活着。
  •     还没有看,但应该是本值得看的书
  •     3.5星。分数给里面写困惑、自由、价值观、人生观的辩论。 马森的序就说了(虽然不知道那人是谁),这是写人的书,不是写情节的书。所以,情节有很多牵强的设定。人物背景以及性格的设定,我倒是觉得合理,只是,这么一帮人,真的能玩到一起吗?我很怀疑。 20年前写的困惑与纠结,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一样? 就如评论里有人说到,这是一本met-you-right-on-time的书。确实,里面说到的困惑彷徨,正是目前经历的,所以产生的共鸣太多。从整体而言,这个小说不算太完整,头尾都太弱,但是能揪起满腔的共鸣与热烈的思考,就足以上书架。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该如何生活?该追求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关于这些问题,书中给了不同的答案:以死亡的方式成全自由,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以爱之名成全自由等。虽然生命短暂无常,但仍愿以自己的方式赴这精彩的一程,终点交由上天决定。
  •     出乎意料的好看,让人想到很多
  •     很少看小说,却很喜欢朱少麟的书,人物和故事都有自己的风格,周末找个安静的地方,看这本安静的书,还有书里的故事。
  •     从看了第一次小说,开始喜欢这个作者的书,挺不错的,
  •     同批里面最喜欢的书 灵魂的自由 赞 赞
  •     虽然明显感觉到是作者的处女作品,但是她的文字确实有她自成一格的魅力!
  •     一定要看一遍纸质版的,嗯,一定!
  •     很久没看书了,大一的时候用我小小的1.5英寸TFT屏M3下载了txt前后看了三遍,前段时间换手机连服役许久的M3都尘封起来了,有朋友突然问起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我也只能说个大概……也许在临近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之前的尾声再来读这本书,会变得有点不一样。

    书刚拿到手,拆开的时候我看到封面上暗黑色的开了一扇小门的杯子,书中马蒂有一个杯子,是湛蓝色的骨瓷杯,朱少麟关于这个杯子的描写是这样的:

    在窗外蓝色店招的辉映下,马蒂的杯子看起来像天一样蓝,不,还要更蓝一点;像海一样蓝,不,还要再蓝一点;像在宇宙的深处,幽邃宁静中,无边无际的深蓝。
  •     从阿信的书单中选出来的书,认认真真的看完了,人生和生活,感悟和感伤,越是深刻越是让人感觉透彻~
  •     剛看了序,感覺內容蠻吸引人的,希望不要辜負眾多人的推薦啊
  •     一直在找的书 看过一次后就想再次重读 终于发现这个新版本 马上买下
  •     作者的世界观跟我的很像,三部曲倒着看完了,最喜欢的还是地底三万尺,其次这部。朱少麟想讨论的其实一直都是一个主题,如何与世界,如何与自己相处。
  •     我想知道小叶去了哪里
  •     二刷。
  •     08、09年的时候看过,一直念念不忘。对我这种看完就扔的人来说,对这样一本书能记四五年不可谓是一种奇迹。
    听说出了新版,很激动,拿到手后,更是一直摩挲,舍不得一下看完。
    很喜欢期间的内容,可能有人会觉得三十岁的年纪还对自由有着渴望是很幼稚的事情。但这本书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有些繁琐,可是启发很大。
  •     如果现实中也有这样一家咖啡店,我也想去坐坐。
  •     人生,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
  •     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自由与机械化大生产的问题。最后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在女主角流浪到马达加斯加上,悟到:找寻答案只能是下一个答案的问题,关键是经历。这样的答案我并不意外。如何有形而上的冲动追求,最后还是要回到日常生活语言。只是这本小说写得很一般,里面的叙事不够美,节奏一般,成为电影会更好。小说应该有小说的隐喻和怪异。或许是我对小说要求太苛刻。/但是作为一本1966年的书,就在探讨二元结构下另外的可能性的时候,我为2015年还在讨论这个问题感到羞耻。
  •     看过电子版,觉得很喜欢,再想买的时候就绝版了。于是两条选择,要么买台版,要么再等等。结果我买到了现在这个版本。封面排版设计有点奇怪,不过整体素净,倒也和书和作者贴合。
  •     满分原因有三,1阿信推荐,2作者的风格很特别,3年轻的时候读的,故事真心赞并且能让我记得主角名字和大概内容的书,真的不算多,这本是其中之一。
  •     台湾的哲学灵修鸡汤小说,像那个苏格拉底的加油站什么的感觉,,不过写的还是有点意思的,就是比较刻意和人物不丰满。
  •     断断续续地看完,书中大段大段关于自由人生观价值观的论述。或许我已被这个世界所同化,赞同的是吉儿的观点,想要热烈的,有价值的,遵从自己内心的活着。
  •     没钱玛丽苏之死
  •     很清新的文笔吧。平平淡淡却有可读性。一口气读完了。一群人因为相同的爱好聚在一起。却因为不同的背景而境遇千差万别。金钱?心性?究竟因为什么而活?
  •     只能说和朱少麟没有缘分,读不懂她写的东西。我想一个人若要活出自己,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一个出口,不需要专门跑去马达加斯加、出车祸吧。
  •     原本想买蓝色封面的那版,但是一直没货就挑了这版,拿到手后,发现书的质量还不错
  •     读完了,确实像序写的一样,朱少麟确实是一个会写的人。读完感觉很满,很饱,好像有点消化不了一样。要再去好好消化一下。不过确实是一本适合我们这个年龄(24岁左右吧)的书。推荐!
  •     又是关于“自由”的议题,这一次感受更多的是那种心情沉静的思索,放空时的茫然困惑。渐渐读了进去,发现了越来越强烈的认同感和似曾相识的疑问。难得又是很喜欢的一本书。同时很喜欢作者的笔触,对我来说是营造出夜晚梦境一般氛围的文字。
  •     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所追寻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活着,还有最迷人的耶稣
  •     没有目标的人看了会有感想会有思考,人生需要有一个宏观的target。
  •     很好看的书,虽然很厚,但是几乎算是一口气读完了,每个人的性格都很鲜明,读小说的同时也总是让我思考,很喜欢作者的文笔,喜欢她描述的场景,喜欢一开始那场台风造成的碧蓝的天空和铺天盖地的绿色,也喜欢像花朵一样的,从年轻的警察的眼光中看到的朱蒂的出场。。。
  •     虽然封面不是很好看,但印刷还是很好,书本长宽很适合手捧着,很喜欢朱少麟
  •     跟地底比,文笔太幼稚
  •     仿佛置身其中,很多平日里会冒出来的疑惑和想法,但却不是已里面任何一个角色存在,只是单纯的置身其中,讨论着那些疑惑和想法。
  •     五月天阿信的书单推荐 读书是一次心灵的旅程
  •     她顿悟了 然后她死了
  •     豆瓣上评论挺差的,我倒觉得蛮好。
  •     让我思考我当下的生活,思辨的部分很精彩
  •     还没看完,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越看越觉得停不下来,喜欢小叶的率性。
  •     还灭读 慕名购买 读完再补评论
  •     以小说的形式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