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城漫游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死城漫游指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20
ISBN:9787549526710
作者:张晓舟
页数:296页

后记

本书所收文章基本上发表于报刊专栏,特此感谢《时尚先生》、《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城市画报》、《南都周刊》、《体育画报》、《东方企业家》、《财经》等报刊及相关编辑们。    感谢沙湄、沙洲、胡梦楚、郝彬、钭江明、王勤伯、张诗尧、马木尔、王来雨、马加等朋友的意见和帮助,感谢尹丽川、叶三、罗永浩、程益中、阿乙的推荐,感谢阮千瑞的设计,感谢刘庆元提供他的四张木刻作品《时代的宠物》。感谢我父亲张仁杏的校对。    感谢本书编辑孙瑞岑和杨静武,以及广西师大理想国。    但愿这本书多少对得起朋友们的鼓励、吹捧、挑剔、批评,并且不浪费读者的时间和金钱。    张晓舟    2012年10月

作者简介

张晓舟,被网友誉为“张天师”,多维度著名专栏作家,言其文风思维天马行空飞扬跋扈,本书是张晓舟多年来的文化评论随笔首度精选结集。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再解释过,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杜撰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同样,当我们用穿越、玄幻、盗墓这样的词来形容现实,那也一点都不虚,说的就是当今的中国现实。姑苏城外伦敦塔,琉璃厂的饭岛爱。少林钢琴,爱国粽子,心灵鳖汤。手拿一个爱疯死,一代人去那儿相互撒娇。信仰在空洞中飘扬,金山与神山对峙,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苦难转过脸。时代,就像硅胶一样在每个人的胸前鼓了起来,令你再也无法一手掌握。如何才能去爱?我看见了你的坏笑。
一部盛世中国的荒诞书,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景观的素描簿。

书籍目录

鹦鹉与布谷鸟 / 代序
辑一
凤凰传奇
城乡暴力团
琉璃厂的饭岛爱
金山与神山
姑苏城外伦敦塔
浓汤!我妈烧的!
你上海了我,还一笑而过
联合国文学暂住证
死城漫游指南
软实力,硬了吗?
那杆枪被你扔了
一碗牛肉面的前世今生
辑二
心灵鳖汤
一个爱国的粽子
手拿一个爱疯死
娘子,我头上撞了一个包
道德猎人与实验动物
饥饿的合唱
敬惜字纸
粉红知青
牛逼闪闪的红星
钢铁是怎样没有炼成的
我看见了你的坏笑
少林钢琴
狼国人
亲爱的,你不是流氓
辑三
信仰在空洞中飘扬
刘翔跟着崔健,孤独地飞了
当滚动的蛋与滚动的石头相遇
不要穿着敌人的裤子去骂敌人不穿裤子
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苦难转过脸
这一代的骂和爱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纽约五道口和乌托邦贼船
一代人去那儿相互撒娇
鸡油,机油,自由
辑四
再生,乌托邦
伊甸园业已拆迁
王二不二
你就不能严肃点吗?

编辑推荐

《死城漫游指南》作者张晓舟,被网友誉为“张天师”,多维度著名专栏作家,言其文风思维天马行空飞扬跋扈,《死城漫游指南》是其多年文章首度结集。一部盛世中国的荒诞书;一把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剖筋剥骨的利刃。比梁文道《常识》,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刘瑜《送你一棵子弹》,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视角更犀利、文风更彪悍、言语更毒舌的重磅评论集。程益中、罗永浩、阿乙、尹丽川、叶三,多位作家、媒体人力荐!

前言

鹦鹉与布谷鸟胡适和余英时都引用过一个关于鹦鹉的佛经故事,这故事完整见于明末清初的文人周亮工的记述:昔有鹦鹉飞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我还在读胡适和余英时,还在想着鹦鹉的宿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年少时听达明一派的《十个救火的少年》,如今少年渐成中年,也还在想着救火。但眼见山火越来越凶,却找不到水,只好相濡以沫,也冲着山火吐吐口水。这究竟是在救火,抑或只是满足自己救火的幻觉?虽有志意,何足云也?而天神,自然是没有的。我的朋友宋雨喆和小河名字都有水,他们有一首歌《说鸟》:鸟儿不用想往哪儿飞悬崖上面采根草浪尖子上喝口水金顶上面歇个脚浪荡的人头上叫一声飞向上游的鸟在高处聚飞向下游的鸟在低处聚只有布谷鸟,在中间飞布谷鸟当然比鹦鹉逍遥多了。天地之大,何必囿于此山。而我们这种鸟人,也只能混迹于那鹦鹉与布谷鸟之间,飞来飞去,不知所依。凤凰传奇那天晚上,星光现场陈珊妮演唱会结束半小时后,在旁边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金鼎轩,陈珊妮和乐手们静静站在门口等位,而金鼎轩始终播放着震天价响的凤凰传奇,觥筹交错,嘴巴和屁股轮回……忽然想起陈珊妮那首《一个只有屁股的人》:他喜欢摘下许多星星/丢在公共厕所的马桶里面/把他们冲掉或者淹死/却忘了离开/变成一个只有屁股的人/我说快点冲水,也洗不干净他的嘴/哪里是他的嘴,其实无所谓/为了一个只有屁股的人/知道自己早餐吃了什么,知道自己的晚餐变成了什么/不知道早餐的报纸是些什么,不知道自己变成晚餐的什么凤凰传奇这样的流行音乐,显然只有嘴巴没有屁股,如此一尘不染的歌,似乎足以让我们相信世界上没有也不需要排泄系统,社会括约肌二十四小时不打烊分泌的全是蜜。不过凤凰传奇的音乐不像《爱情买卖》《香水有毒》那么俗烂,并且还打着民族风的招牌,因此卖得出高价,有个音乐节居然一齐请到了崔健和凤凰传奇,而凤凰传奇的价码还比摇滚教父更高一筹。沈从文这么说凤凰:“古记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让我们知道,这种理想的灵禽,被人民和当时贵族统治者当成吉祥幸福的象征,和爱情的比喻,也是来源已久,早可在三千年前,至迟也有两千七八百年。”凤凰传奇这个农牧业小清新组合,完全可以把沈从文对凤凰的解析套在自己身上做嫁衣。这就是流行歌曲用一层又一层糖衣包裹起来的桃花源。凤凰传奇和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当然并无关系,不过,谁都愿意把沈从文的家乡当成一个吉祥幸福的爱情桃花源。我是十二年前去的凤凰。那会儿全国四处飘荡还珠格格,如同如今四处飘荡凤凰传奇,只不过一个闭塞的小县城会把这种流行度又放大十倍,远不只是在电视上,而是从购物袋到大巴无所不在,以至于你会以为赵薇已经成为凤凰的形象代言人。然而,乡民家里贴的毛主席华主席像,几十年不变,估计现在仍然好好地贴在墙上,而小格格就未必幸存了。似乎每个文人去了凤凰都得向沈从文交篇作业。诗人庞培曾写他在沈墓前跪拜三次,那是长河落日般的诗人情怀。我找沈从文的墓找了好久,后来问了一位农妇,她随手一指:就在她家后面的小山坡上。小山坡上炊烟缭绕,没有比农家黄昏的炊烟,更能把人带回古老的中国了。沈从文的时代历历在目,在他墓前,我脑子里奇怪地闪过沈从文小时候上学的情形:每个小孩都挎着一个篮子上学,篮子里有课本有午饭,还有几块石头。猜猜石头用来干啥?砸野狗?没错。因为街上与河边杀人如麻,野狗吃惯了人肉。沈从文的文字清简蕴藉,而有些作家写起凤凰来就好像凤凰在发大水。还记得一位散文名家末尾的抒情:“凤凰啊你是那么的美,美得就像一首歌的不同声部。”且不说“一首歌的不同声部”未免令人费解,很奇怪为什么美文家看到的凤凰美得一塌糊涂,似乎凤凰满大街都是翠翠,而我见到的却只是铺天盖地的小燕子赵薇?为什么去凤凰的路上,每隔几公里我就能看到一块“严厉打击车匪路霸”的路边标语,而美文家们仿佛都是一尘不染直接从文学史空降沈从文故居,直接在他老人家家里焚香沐浴更衣净手,写下一篇又一篇凤凰颂?越是熟悉沈从文,就越不知对凤凰该如何下笔。凤凰到处都有学画的学生,被黄永玉画腻了的吊脚楼接着被他们画腻。但是,那一块块“严厉打击车匪路霸”的标语是比黄永玉更为有力的当代艺术,或者说“严厉打击车匪路霸”其实就是湘西那一幅残山剩水,那一幅千载长卷的名字。顺着学生写生的视野望去,很容易获得沈从文小时候的视角:躲在大石头后面,偷看河边一排排地砍头。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还不妨想象一下沈从文写过的血腥一幕:一个孩子挑着竹竿去见官,而竹竿上是他父亲或叔叔的人头。自问阁下究竟是看多了僵尸片丧尸片,还是看多了门户网站那些每日滚动播出的暴力新闻?抱歉,我无非是想让自己那颗脆弱的心好歹适应一下新时代:世界野蛮如故,人类嗜血如斯,撕开“凤凰传奇”那一层又一层漂亮的糖衣,你咬烂的,是一颗心脏,还是一颗子弹?龙易被视为恶龙,而凤凰担着千古美名。不过,陈舜臣的推理视角有所颠覆,在《龙凤之国》一书中他如此阐释凤凰:“龙的形象过于杂乱奇特,却象征着和平,而单纯的凤反倒隐藏着狰狞面目。理想之鸟——这难道不是一味标榜自己,不包容他人的形象吗?”或许,我们只有推翻凤凰原有的吉祥幸福纯情形象,才有胆识去面对一个恶浪滔天杀伐连天的黑暗帝国。如果连凤凰都是面目狰狞的,那么在一张邮票上龙颜小怒一下又算个鸟?2007年,在沈从文的凤凰,沱江大桥倒塌,六十四人死亡;2010年,在沈从文的凤凰,一名少女不堪受辱从天下凤凰大酒店跳楼身亡。湘西自古多侠亦多匪,然而如今,准备去凤凰旅游的自驾游车主都对被报道过的凤凰“碰瓷产业链”心有余悸,沈从文在《凤凰》一文中彰扬的凤凰“游侠者精神”早已荡然无存,陈渠珍(沈从文曾于其帐下讨生活)那样的大侠若见到今日如此鸡鸣狗盗之辈又能如何?2011年11月,北京宋庄睎望艺术馆搞了个叫《凤凰西去20000米》的展览。其中《权益互换空间》是以三百九十六元从两位性工作者手中买来她们的包以及生活用品,包括劣质安全套和阴道消炎药等;《送性福下乡》则是从凤凰乡下原封不动搬回两间村妓的房子:墙壁上有小孔,村民偷窥一次一块钱,圆房一次三十元。嫖房老板介绍说,他的嫖房开了十六年了,他是这样总结时代的:“邓小平来了强奸犯少多了,毛泽东时候强奸犯要多得多。” 作家野夫看了展览后感慨:“沈从文笔下的隔绝、贫困和落后依旧,而当年那种良善、本真和干净却没有了。”沈从文写过船妓,写过会唱国民党党歌军歌抗战歌的妓女,却没见写过这种赤裸裸的村妓。如果狠一点,这两间嫖房不妨就命名为——“凤凰传奇”。村民尚需一块钱才能偷窥,而网络时代的子民自由免费万岁,我们每天饱览新鲜热辣的性与暴力:强奸以及道德强奸,杀人以及道德杀人。当年沈从文写血腥暴力,平淡节制,丝毫没有猎奇或矫情的渲染,而在网络时代,一切都似乎堂而皇之地发生在每个人卧室或办公室:不管是“卡扎菲爆菊”,还是“凤凰女跳楼”。几个月前在成都,在镋钯街著名的“侨一侨怪味炒”,我和两个朋友边吃小龙虾和鸭唇,边看电视——这社会新闻节目实在让人欲罢不能,自杀的实况转播!有个中年男人爬到电线杆上,于是警察和记者都来了,警察铺气垫,记者架长枪,观者如堵。我边看边嘀咕:不会真的把自杀情景也播出来吧?怪我少见多怪,说时迟那时快,在电视里外一片惊呼中,一个人从天而降一声巨响,成都电视台悍然播出自杀血腥镜头,还没忘补上一个特写!美女出镜记者当然也没忘记采访目击者,一位环卫工人阿姨已经泣不成声,记者的话筒仍旧不依不饶伸过去。最后这个新闻节目以美女记者语重心长的话结束:请珍爱生命。成都是美食之都,在成都,我见到卖青蛙的贩子当街一边活剥青蛙皮展示垂死青蛙暴跳的心脏一边吆喝兜售。也是在成都,我目睹活人变死人的全程电视录播。比这更登峰造极的是深圳联防队员强暴案中的媒体:“请问妈妈被强暴的时候你去哪里了?”我们每天都在互相强暴,这种无形的暴力就像酸雨和毒雾,渗入我们的皮肤,我们的眼睑。神奇的土地,嗜血的狂欢,我们是要坐在马桶上仰望星星,还是把星星冲进马桶?大一的时候听过巫宁坤先生关于沈从文的一个讲座。巫先生回忆起他被打成“右派”后,在北大荒劳动改造,常常和一位也曾受教于沈从文的小伙子一起,在零下四十度的修堤工程之余朗诵沈从文。讲着讲着他突然哽咽语塞,随之又大笑,学生们跟着哄堂大笑。那时候不大懂巫宁坤先生为何在课堂上如此又哭又笑,现在懂了。如今当全国人民成为全国人民的笑料,当全国人民成为全国人民的噩梦,当全国人民成为全国人民的渣滓,再面对令巫宁坤百读不厌哽咽不已的这段沈从文的文字,试问,你心中如何才能毫无渣滓?你如何才能去爱?——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心中好像彻悟了一点人生……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拉船人和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

内容概要

张晓舟
1970年生,乐评人,音乐策划人,也以足球评论著称,同时也是跨领域的资深媒体人,长于大众文化研究和媒体研究。

媒体关注与评论

程益中    张晓舟是汉语写作的创意公司,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和可读性被他扩大了。    罗永浩    很少有人能像张晓舟一样,这么多年仍然保持愤怒的性格,善良的品质,旺盛的斗志和——奇迹般的——华丽的文风。    阿乙    张晓舟可以告诉你:有趣,是不需要像有些人那样紧抱群众大腿的。    尹丽川    这么多年来张晓舟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对反对之事依旧那么愤怒,更重要的是,对热爱之物依旧那么狂热!他的文章见证了这个时代最有力的歌唱,以及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爱。    叶三    对很多人来说张晓舟此人讨厌无比,但他身边的朋友比如我倾向于把他宠物化,不只是因为他多年不变的发型、帽子、华丽的文字,还因为他对这个时代强烈的不适感——这迫使他不得不沦为老妖精和恶童的合体。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作为一个历史短暂的移民城市,深圳一直急于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以获得身份认同,从官方意识形态到民间社会,都有这种可以理解的文化心理焦虑甚至自卑。被联合国封为“设计之都”算是实至名归(深圳在设计方面算是国内先驱,但我不认为它在设计领域有什么国际地位),但自封为“图书馆之城”和“钢琴之城”,就大有往胸前一根接一根插笔之嫌,而申请“文学之城”,就是把笔直接插在脑门上了。 从化可以搞“温泉之城”,增城可以搞“荔枝之城”,顺德也不妨搞一搞“双皮奶之城”,但深圳宣称自己是“钢琴之城”就莫明其妙,是因为钢琴卖得多,还是因为李云迪出自深圳?—但这哥们不是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香港精英人才了么?周笔畅和陈楚生也出自深圳,何不雅俗并举,也弄个“超女之都”“快男之城”玩玩呢? 假如其他城市也能向深圳看齐,纷纷打造小提琴之城中提琴之城大提琴之城小号之城大号之城长号之城萨克斯之城贝斯之城吉他之城二胡之城三弦之城古琴之城唢呐之城古筝之城扬琴之城,那么中国城市文艺复兴指日可待。2006年,深圳市政府曾提出要建成“全球先锋城市”。当二三线城市都在哭着喊着要建设国际大都市,“全球先锋城市”这一提法显得新鲜炫酷多了,并且官方还给出了一个建成全球先锋城市的时间—2030年—比王家卫提前了十六年,比波拉尼奥(小说家,《2666》的作者)提前了六百三十六年。《南方都市报》闻风而动积极响应,当即在深圳策划了一个“先锋城市”论坛。我有幸参与论坛,却深感所谓“十大先锋城市”之类评选实在无聊透顶,先锋人士也不能免俗地成为鲁迅所诟病之“十景病”的新病人。但在评选深圳的“十大城市先锋切片”的时候,大家又纷纷推举深圳当时轰动一时的警方将妓女戴上口罩游街的事件,觉得此举很先锋,而我指出深圳才女妞妞的电影《时差八小时》是一部先锋电影。 由此可见,建设“和谐城市”比建设“先锋城市”更为迫切。否则去年深圳不会在大运会之前清理那么多流动人口。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深圳作协在申请文学之城的时候拿外来移民和打工者作为招牌(所谓移民文化打工文学),但所谓“深圳作家”又该具备什么认证?他需要出示作协会员证,但无疑还需要出示深圳身份证吧?如果没有深圳户口,是否还得向联合国出示他的深圳暂住证呢?

图书封面


 死城漫游指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1.在广州方所买了两本读物度过十几小时的硬座之夜。张晓舟叔叔教你写乐评和文化杂文。开头两百字内交代与某歌手一次相处或神交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此为原骨高汤,白描手法。然后引用部分下文所需的歌词作八角茴香桂皮等底料,引用铺陈。接下来,加入大量浑厚老道的混世魔王式肉块肉卷肉片,重口的犀利开脑洞比喻拟人红油,和声东击西海底捞月卧虎藏龙笑里藏刀般论述的香料。中途锅空了又持续添加文学电影美术,史地和政治的滥殇火锅肉菜料。经年累月笔耕不辍的张晓舟确能口诛笔伐写出许多撩拨我们这种20+年轻人的猛文,热血澎湃之后,容我吃点零食水果冷静一下。2.方所(广州这家)真的比我短暂小半生说去的那些文艺书店成气候旺人气,至少三联和单向街都你不了,不知道台湾的诚品书店有没有这么好的大众选购试读图书氛围。还有不少港台和外文引进的原版书,杂志更是比所有见过的报刊店货源多而齐。买不起的也可以开开眼界。发现了一些好书,暑假书单都有了,就差跪求各位老师75分不挂了
  •     1948年12月在共军北平围城之时,张奚若请梁思成绘制了一份北平文物地图,以备被迫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随后,那张北平军事地图变成了《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柏坡,挂到了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毛泽东命令:“把这幅图,交给围城部队。一定要他们注意保护这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部队在进行攻击练习时,一定要对目标计算精确!”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北平城的全面保护被列为第一项第一级。在攻城的演习训练中,解放军对城内射击目标逐一精确计算,力求勿使炮弹损毁文化古迹。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首都规划展开。参与规划的梁思成和陈占祥一起提交了著名的“梁陈方案”。即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这样,旧城留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以便求得新旧两全、平衡发展。而苏联专家则提出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应放在古城的中心地区建设,对古城进行改建。毛泽东支持了后者。梁思成,梁启超长子,妻子林徽因,著名建筑家,中科院院士,且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虽然痛心疾首而奔走斡旋,也无济于事,在更高的权利意志面前,他的名流专家权利都显得微不足道,能保全自身已不易,更妄谈阻止北京的城墙、城楼、牌楼等古建筑被陆续拆除。他不明白:北京旧城是在伟人的努力下才保存下来的,而今天的毁城决策正是当年的保卫者做出的。不只北京,成都原本也是有城墙的,在康熙年间重建,建国后还保存完整。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在省委领导人的陪同下绕城游览,毛泽东对随从领导说:北京的城墙都拆了。这城墙既不好看,又妨碍交通,进出城很不方便。城墙是落后的东西,拆掉是先进,不拆是落后。毛泽东一言既出,成都市的城墙当年全部拆除。对于当时的毛泽东,别说梁思成,就是鲁迅在世也无济于事。1957年,毛泽东在上海小住时,罗稷南向毛提出:要是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沉思片刻答道:以我的估计,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识大体不做声。吓得周围人一身冷汗。这话几乎昭示后来所有知识分子的命运,要么抽掉骨头,唯权利意志至上,要么识大体别做声——莫言,要么就关在牢里。这几天看《死城漫游指南》,读到关于现在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批评,想到之前看到的一些资料,整理如上。现居西安的我庆幸毛泽东当时没有来西安,城墙得以保全。但并不是说西安的城市规划建设有多好。相反现在西安正被文化搭台地产唱戏、权利与资本媾和的曲江模式摧枯拉朽的折腾。张晓舟的那些批评,对决策者起不到任何影响,决策者看到的是把一个垃圾场以遗址公园的名义弄个人工湖然后周围楼盘林立带来的经济效益,看到的是“GDP的精液”。如果张天师的批评意见能影响决策的话,估计也要让丫闭嘴吧——现在西红柿都已经成了烂番茄,弥漫着酸臭的红。但他那篇当时被重庆二十八家媒体围剿一周的寓言般的体育评论《弄他!弄他!重庆就是一座很搞的城市》,这次不也没能收进书里吗?前两天跟朋友讨论关于台湾的民主。他认为台湾的民主不是一种好的民主,因为这种制度不能给社会一个强力的发展指向,选拔不出第一流的人才,现在台湾的领导有点平庸,关注的问题有些鸡零狗碎,社会效率低下。其中的意思大概如此。我只能说,我们对此知之甚浅,聊这些话题和村里大妈阿姨家长里短相差无几。他不能表述的很清楚为什么那样认为,我也说不出为什么民主的好处胜于低效带来的坏处。不过和他聊完我倒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个龙应台的访谈。龙应台当文化局长的时候,有一次去视察一个剧院工程,刚好看到黄昏的阳光透过横七竖八的鹰架,斜斜洒在一面颓墙上,那是一排被拆一半的楼房的一部分,正要上油漆。作为文人的她觉得那投影美极了,整个人都看呆了,回过神来马上说,不要上油漆了,快请艺术家把阳光下鹰架的影子画在墙上。当时的随从高级官员说,马上办。过了4个星期,龙应台发现还没办,于是把承办人找来,板着脸问“为什么”。承办人是个大学刚毕业、十分腼腆、讲话娇滴滴的科员,她轻声对龙应台说:“局长,不是您自己教我们的吗?‘公共艺术’的‘公共’,必须来自艺术家的创作,而艺术家的创作还要经过一个和市民互动,得到市民响应、接受的过程。您不是说,过程比艺术品本身还重要。那面墙,尽管只是画上一点影子,也是公共艺术的范畴,就应该经过那个创作和互动的过程。局长说画什么,就画什么上去,可能违背了公共艺术的基本精神,我觉得不太妥。”龙应台听后马上停止了她的“文人的灵感和兴之所致”。并时时提醒自己,把握好权力的分际。这发生在一个低效的民主社会,而我们这边还在“魔幻现实主义”的现实中呢。加之对比,想到书的序言里鹦鹉救火的故事:昔有鹦鹉飞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任何时代,都有因“不忍见耳”愿意入水濡羽飞而撒之的鹦鹉,而天神是自然没有的,即使有,如果狗日的"不嘉感"灭火怎么办?是看着鹦鹉累死?还是嘲笑鹦鹉自不量力,不识大体顾大局,螳臂当车?抑或是帮鹦鹉灭火之余,听鹦鹉骂丫的,然后在旁边鼓掌。我的答案如题。
  •     问:新书出版,收获了不少好评,幸福吗? 这几天广深两地签售、宣传新书,有没有遇到什么开心的事儿? 答:深圳有个女孩,说她上回在她十五岁时听过我(和左小祖咒一起)的讲座,而这次讲座的第二天是她十八岁生日。刘庆元(牛逼版画家,我书的封面和内页用了他的作品)七十多岁的岳母说喜欢看我的书。我很高兴能老少通杀,毒害小姑娘和老奶奶。问:新书的封面,华丽丽的大红色和“死城漫游指南”的黑色字体综合在一起,让我有点不适和荒诞的感觉。好吧,我承认我被电到了。说说和这个设计有关的内容?(书架上除了托福红宝书,完完全全大红色的书就这一本,哈哈。)答:是设计师阮千瑞的选择,我也很接受。红色,加上传统的木刻黑白版画,红与黑这是我那一代人的原色或者说底色,它有关政治也有关青春,用我一篇文章的标题来说,它传递的是“钢铁是怎样没有炼成的”。当然这又不是传统的革命的红色,而有点偏橙红,刘庆元那张木刻中呐喊的少先队员也很萌,旧时代和新时代之间的纠结和拉锯,是这本书的一个历史背景吧。问:“娘子,我头上撞了一个包”“不要穿着敌人的裤子去骂敌人不穿裤子”“刘翔跟着崔健,孤独地飞了”,这些题目都好有趣啊,这是你追求的文风吗?你本人是不是也和你的文章一样“有趣”?答:别怪我标题党,因为现实才是最大的标题党,只不过是大家熟视无睹,而被我发现被我说出来而已。其实有些标题完全是写实的,比如“刘翔跟着崔健,孤独地飞了 ”,比如”琉璃厂的饭岛爱“,”姑苏城外伦敦塔“。文章要有趣,人最好还是稍微闷骚点吧——如果不能低调点的话。问:从你的一些文章看,你似乎也是一个喜欢恶搞的人?你怎么看待现在无所不在的恶搞现象?答:反讽和恶搞并不一样。如果恶搞无处不在,那么我可能会恶搞这种无处不在的恶搞。问:这本书的名字,让人有世界末世真的快要来临的感觉。假如世界末世来临,你会怎么做?如何安排这最后两个月的时间?答: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但对末日这个话题当然不免有哲学和政治的兴趣。不过我对什么2012世界末日之类的娱乐话题没啥兴趣,那只是相当于圣诞老人的促销大减价活动而已。我很怕死,但你能做的只是泡一壶茶,喝得没味了,再换一泡新的,一泡接一泡喝.... ..看一场巴萨的比赛,然后再看一场,一场接一场看......问:这本书的英文名是into the land of absyrdity,”进入荒诞之地“,说说当前社会中,你觉得最荒诞的几句套话和几件事?答:有两句微博吸粉流行套话,一句是:先转后读。不过通常绝大多数“先转后读”的人是不会去读的。所以先转后读背后的意思是:先转不读。还有一句是:不转不是中国人。这句话背后是一种有趣的极权主义和消费主义合一的思维,消费爱国主义。>问:一些听过你旧天堂书店讲座的人回来说,你的嘴皮子没有笔杆子好,你觉得自己的嘴皮子如何?今后会不会多练练,达到“嘴皮子和笔杆子都要硬”的境界?吼吼。答:我好像暂时无意朝主持人和相声演员方面发展。如果我嘴皮子赶得上笔杆子,那这书恐怕也不值得看了。但是,我喜欢通过嘴皮子来磨砺笔杆子。另外现场演出和放cd是不一样的,现场我的唾沫的分泌和发射,是和阁下的眼神相关的,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即兴演出。>问:你一直以愤怒和敢说的姿态出现,哪些社会乱象是你如鲠在喉,必须一吐为快的?答:我倒觉得现在我没那么愤怒呀,笑也比愤怒更重要。如果你没发现我在文章里一直在嬉皮笑脸,去讲座上一看就知道啦。比我敢说的人微博上多的是,我不想当意见领袖和时评家,批判社会乱象,这好像也太容易了,一吐为快谁不会啊,但批判社会乱象是需要技术含量的。有时候适当闭嘴比一吐为快更重要,最重要的是,难道我自己不也是社会乱象的一部分?比如说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我用一种腐朽的语言去批判腐朽的社会,难道不是让这个社会更腐朽吗?>问:这么多年,你最得意的几件事是什么?答:我连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你说还有什么可得意的?>问:因年轻气盛、逞口舌之快也闹了一些风波,有后悔过自己的“出言不逊”吗?今后会不会收敛一些锋芒?答:狗嘴不是吐出象牙,就是吐出狗牙,鞠躬尽瘁,至死方休。>问:你对人对事都比较“恶毒”,对自己“恶毒”吗?你敢不敢揭露一些你的缺点或糗事,让被你闹得不爽的人们开心一下?(当然了,也可以说一些反话,让不开心的人听到更加不爽,嘿嘿。)答:我骂的人肯定比我更恶毒——只不过他们的迷惑性往往很大,装得很好,因此我更要骂他们,但是我越来越不会为了私怨或者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聪明,而去骂人,我骂的其实是这个人背后隐藏的东西,也就是说,我感兴趣的可能是他的符号意义,这就不是骂那么简单了,这是在解析,其实不是骂,而是批评,批评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比如《信仰在空洞中飘扬》,我是更感兴趣汪峰这个符号对这个时代的意义。我的缺点最好让别人来揭露,好像我隐藏得也不深,骂我的人也多的是,但我希望看到骂得像样的有趣的,我很欣赏骂人的艺术,你骂得好我会鼓掌会转发,但如果你只是想不负责任地挑衅,找抽,那我也会找机会成全你。>问:你的朋友叶三说你是“老妖精和恶童的合体”,你怎么看?朋友圈中还有比这更“狠”“更有趣”的评价吗?答:有一位朋友说张晓舟就像一包包装精美的垃圾在街上晃荡。 >问:据说对你身边的人你也很刻薄,中国人爱面子,不怕得罪朋友?私下里有没有遭到一些冷不丁的整蛊作为“报复“答:人们往往只记得刻薄,不会发现刻薄背后的严肃,背后的感情,也不懂得把握刻薄和幽默之间的度。我和有些朋友比如左小祖咒在微博上也对骂,但朋友间骂骂更健康。我自恋,但好在也有自嘲精神。我乐于成为朋友们的乐子。>问:作为资深乐评人,说说今年你最看好的几位歌手、几首歌曲或几场音乐活动吧,一并说说评价。 答:指国内的话,我比较关注马木尔和李剑鸿这两位音乐家,以及大忘杠和iz这两支乐队,另外今年五条人,吹万snapline和诱导社这几支乐队的专辑很值得一听。问:作为资深球评人,你的球技和你的球评一样好吗?答:我小时候想当球星,好在梦想很快破灭。我踢球的风格跟文字风格有些像,喜欢做假动作,就像写东西喜欢绕弯子开玩笑,喜欢过人,就像喜欢比喻,风格不够实用,有时候流于扯淡瞎贫,以文害意。>问:写球评、乐评、文化评论,和看球赛、听音乐,你更享受哪一种?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特别的爱好?答:写东西永远是苦中作乐,而且往往未必能找到乐子。什么是特别的爱好?爱好美食和美女不算特别吧,爱好美男才算特别吧?哈哈。>问:除开球评人、乐评人、专栏作家这些生硬的身份,你会怎样形容自己?答:一个没有主义的享乐主义者。备注:发表于2012年11月的0755消费周刊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应该改成《漫城死游指南》更好,张晓舟只能写音乐圈。
  •     就是刻薄,就是毒舌,就是负能量,就是看你不爽。
  •     伦敦奥运会最缺德的提问,是何姿夺冠后,某记者问她:“想对妈妈说什么?”何姿幼年丧母,而该记者戳人痛处,果然如愿以偿把何姿弄哭。最白痴的提问则是某记者提问英国代表团成员:“开幕式为什么要用小众的摇滚乐而不是大众的古典音乐?” 第一个记者没人性,第二个记者没文化。没人性和没文化,真是一对好基友。 不过,这书也只能算是牢骚文集。
  •     以前都是看张晓舟的乐评,很多年了,第一次看这样的随笔集
  •     很犀利,很牛逼的一个乐评家,看完这本书后,发现越来越喜欢摇滚,金属了
  •     原来是用纸箱包装,现在怎么是塑料袋了。
  •     冗长
  •     中等厚度
  •     爱这个又酸又苦大仇深的劲儿。
  •     早几年也许我会对这样的书评价更好一些。他说的道理不错,但是随着我年级的增大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讽刺风格了。利剑般的词语只适合刺开蒙昧的甲壳,对于一个已经明了了这些事情的人,利剑是没有建设性的。
  •     比白菜还便宜的黑胶和深夜五六遍的迪伦CD,还有被崔健奉为偶像的滚石……
  •     用词很犀利!!!
  •     其中约百分之七十的内容都是以前在博客微博等地方看过,我爱张天师,一如既往的刻薄,毒辣,一针见血。
  •     老板买的,
  •     张天师弹无虚发,绝对的指哪打哪,绝对的毒舌,绝对的痛快!
  •     摇滚不死
  •     犀利,另类
  •     拿张晓舟和梁文道、熊培云、许知远、刘瑜等人比,似乎没有可比性,何必一定拿鲁迅和胡适比呢?张晓舟不但尖刻,而且理性,还有一个其他人少有的自嘲精神。也许我们无法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但是这个社会绝对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     现代人是在造坟墓,如果一个人活的像丧尸一样,那他一定是丧失了什么。
  •     书名不错,里面的评论更不错,喜欢其中一些时评
  •     这是本人买到的最酷的人写的最酷的书!期待好几年了。。。
  •     嚣张的胡言乱语,读起来也别有特色
  •     值得读的一本书,还没有细细读完,不过,很吸引我读下去。
  •     都是为报刊写的稿子,前面两辑因为是针对性很强的时文,文字观点尽管犀利,多少却有些浮夸、用力过猛的嫌疑;后两辑要沉稳深刻得多,尤其第四辑头两篇长文,妙语连珠之余,更可贵的是作者老辣的洞察力和一针见血的文字功底。
  •     真是彪悍,敢评敢论。
  •     音乐爱好者必藏书籍!
  •     20160315读完。
  •     这本书是之前老师推荐看的,作者语言比较犀利,也提到了不少现在的社会问题,对于作者的一些观点我觉得还是蛮赞同的
  •     张天师10年前就很喜欢,许久未见其文字,买来过过瘾。
  •     需要要看的书!
  •     最近好喜欢随笔或散文
  •     其实给五星也行,但失望大于希望,卖弄如李海鹏,小聪明如韩寒,我有个朋友说张就是韩的极致,他虽然不懂摇滚,却也说的不错,张与李承鹏一纸之隔。
  •     2015.8.22于拉萨。这文风,值得多看几遍。。。
  •     批判很尖锐,作者很有趣。
  •     关于摇滚的部分大多都跳过去了
  •     【2016读书计划•壹玖陆】当代大陆专栏杂文作家基本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状态,本书读着读着开始让我觉得可以归类于前阵子嫌弃至极的杂文选。好在张晓舟的脑袋还是极为好使的,虽然屁股时不时还往圈(JUAN)里凑,样子还是好看多了,三星半。
  •     满满负能量 乐评基本上看不懂
  •     可以让人思考的书,值得一看
  •     itm9r
  •     极具深度 语言轻松不乏犀利
  •     就是看不惯你们,就是刻薄。毒舌欢乐多。
  •     罗永浩说:“很少有人能像张晓舟一样,这么多年仍然保持愤怒的性格,善良的品质,旺盛的斗志和奇迹般的华丽的文字。”太他妈对了
  •     要是早看到了后面的那些个“文化名人”的推荐语录,我就能省20多块钱了。
  •     文峰犀利幽默 可读性很强
  •     还没看,是咪蒙推荐的,期待
  •     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这种急急风的作品了。容易流于浅薄、矫情。
  •     看了一点,觉得还可以
  •     恨之入骨,爱之入骨,张天师也。
  •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054445/
  •     看張曉舟吐槽是真喜歡
  •     书很好看,具有批判性,作者知识面很广,看了让人思考很多。
  •     在豆瓣看了书介绍说是不错,还没看,总体这是一本好书,不仅仅是一本评论的随笔集。 in the deathcar,这是天师这本书原本想用的英文名。是的,一个多么魔幻和荒诞的名字。死城漫游指南。让我们与时俱退穿越死城抑或滞留火海。再甩上一泡牛逼飞舞的爽尿,权当作到此一游的见证,在这时代里。
  •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是张晓舟的文章,随便点开的(理想国会员大礼包其一),犀利到位。(虽然后面有点倚老卖老)。
  •     第一次看张天师的书,比起叶三来,文字功底稍逊一筹。
  •     张晓舟不客观。
  •     书还没来得及看,慢慢看看再说,就是物流真TM快
  •     在相对压抑的环境下生活,需要这种书来调一调
  •     如果说我大话一句,10年后没准我能有连岳的修为,但100000年后我都没办法有张晓舟那种四顾苍茫的牛逼,也许我能伪装成龚晓跃,或者沦落为刘原,但我的blog链接上只会有一个、而且永远无法企及的牛逼飞舞张晓舟。只觉得连岳也许都不需要粉丝,而张晓舟需要——让这些粉丝像玉米一样喊“天师大胆写,粉丝管献身”——献身做什么?让他能够从心所欲,指到哪就打到哪。这么一柄刀,太利、太薄,每次一更新,都让我觉得他像是含着最后一口血在写。
  •     读着看吧,预期不错
  •     呵呵,我一般认为和左小祖咒和艾未未混在一起的,不是傻就是奸滑。本作者属于此列。本书就是情绪的宣泄物,跟刘原的文笔和见识差个十万八千里。
  •     力推,天师牛逼
  •     会尽快看 然后写真正的心得
  •     犀利的言语,对很多问题一针见血
  •     是奔着推荐人来的。当代作品,值得一看。
  •     习惯张老师的风格啦。。。
  •     纸张很好,送货速度还行。
  •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有亮点,但总体一般,主要是有些内容并不是我所关注的。另外,作者的阅历丰富、涉猎广泛,对读者要求较高。
  •     张晓舟一贯的犀利、精准。是一本对当下中国社会现象的客观记录和深刻剖析的好书!推荐大家认真读读,静心思考。
  •     喜欢作者犀利的语言
  •     还行,还没读完。
  •     听说很有意思
  •     【2016-NO.50】
  •     真诚地希望张晓舟还是多写艺文评论,别写时事评论了,一个论点翻来覆去说,连说的方式都差不多,毫无新意,腻味非常。全书只有谈到鲍勃迪伦等音乐人的几篇有点意思。
  •     酣畅淋漓
  •     满街跑着猥琐的骗子,得意洋洋的骗子,那么,骂得痛快骂得犀利,实在是一种美德!
  •     每个人应该是有自己的阅读口味的,就像对食物的偏爱那样。那张晓舟就是那个合我胃口的作者中的一个。所以我打的分数很高,不代表他人观点!
  •     每翻过一页都在想 这篇是不是该结束了
  •     但是我们可能都终将成为偶尔购买一下乌托邦情怀的消费主义中老年人,一个大型时代的嘶哑嚎叫于是成了仍在箱子里的过期装饰品,除非哪天能再卖个好价钱……
  •     光看了几页,还没深入,需要再考察。
  •     张天师,吹牛逼,千篇文字是一篇
  •     球评我看不懂。乐评上,天师虽然比喻巧妙,但是四面八方人事都要提一提,看得我想起蒋方舟。也许天师是个合适的脂砚斋
  •     竟然断断续续地看了四年。
  •     文人牢骚话以及无法掩盖的高考作文思路和文笔。
  •     “在快乐这桩严肃的事情上,在其思想的自由驰骋中,总有一股哀伤的暗流在涌动。”
  •     两星给序 一星给织毛衣……
  •     还没看,封面感觉挺好
  •     张天师写的文章文采飞扬,必读精品
  •     饶舌长句,辛辣刺激。
  •     看了几篇 戾气极重 如果一个人对什么都觉得生气 躲在还几页纸后面骂得理直气壮还洋洋得意 那也 真是个大傻逼
  •     好久没有看得这么爽过了
  •     犀利毒蛇惹人爱
  •     向死而生的希望!就像《在路上》说的一样,“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世界总有不尽然,人世总是多迷途,坦荡荡的走吧,能找到动容自己的就好!
  •     后半截比前边好看
  •     可能偶尔看个一篇还可以,收到一起没多少意思了
  •     感觉还不错哦~~
  •     音乐在这里是个严肃话题
  •     偶尔一两篇还行,集合到一块成书就有点摆姿态的感觉了……
  •     好书,名不虚传,就是封面不大喜欢,太强烈的颜色!!
  •     很深刻 很好看
  •     非常喜欢红色的封面,还有作者的文字很有魄力
  •     有些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