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 中国诗学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10433658
作者:黄永武
页数:253页

作者简介

进入诗国屐香赏花,当然要嗅真香、赏真花。本书足以成为读者“嗅真香”“赏真花”的路标。 “考据”是传统学问中对各种去伪求真的学术方法的总概括,它很古典,也可以很现代,甚至可以很有趣。本书从几则考据趣例入手,引读者走进求古诗之真的殿堂的——字词校勘、佚诗搜辑、真伪鉴别、注释订补、音律规则、诗论源流、代表作挑选、诗史互证和诗歌史流派等等,既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又深入浅出,趣味盎然。

书籍目录

新增本序
自序——谈诗的研究途径
诗歌考据趣例?
一、“翡翠衾寒”不如“旧枕故衾”
二、李峤诗“冠绝当时”的原因
三、“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井栏吗
1.卧榻的床
2.客厅的床
3.四脚可折迭挂在壁上的椅子叫胡床
四、“江枫”是指“江桥与枫桥”吗
五、昔人已乘白云去
六、美丽故事掩饰下的伪诗
七、仙佛鬼怪光彩下的伪诗
诗歌校勘法
(壹)校勘诗歌应具的学识
一、对于各种字体的变化,及刻本写本中的习惯,要有所认识
二、对于古书中衍、脱、讹、倒的常有规律,要有所认识,并能
灵活地探索出讹误的由来
三、对于诗的格律句例,以及古今诗人的作品,须有广博的认识
四、对于诗集版本的选择、伪诗的鉴别,要有精湛的认识
(贰)校勘诗歌常用的方法
一、据古本校
二、据辅本校
三、据选本校
四、据相关书校
五、据类书校
六、据诗话校
七、据注文校
八、据本人其他诗校
九、据本人其他文校
十、据友朋唱和诗校
十一、据同时诗人诗校
十二、据因袭前人诗校
十三、据后人因袭诗校
十四、据地理校
十五、据时事校
十六、据制度名物校
十七、据物性校
十八、据当时语汇校
十九、据作者文例校
廿、据全诗文义校
廿一、据诗题校
廿二、据前后照应校
廿三、据句法章法校
廿四、据基本声律校
廿五、据对偶校
廿六、据拗救校
廿七、据同押一韵校
廿八、据转韵不转韵校
廿九、据上去通押校
卅、据犯重字校
卅一、据上尾校
诗歌笺注法
(壹)笺注的通则
一、引征古书必载明见于某书某篇,又须亲自翻检原书,不能转相据引,方足凭信
二、引证出典,须推明原始来历,以原始出典为主,其他有参考价值者,可以附于其后,若有典故活用,与原始用意不同,亦当先注明原始来历,再加说明
三、引征典故数据甚多者,须简括断制,选择其最切诗旨者,烦琐矜博,反见其泛滥无归
四、欲求征典切合诗旨,则笺注须以全诗文义为裁断五、笺注时欲以全诗文义为裁断,每须顾及诗中所指的人物
六、笺注时欲以全诗文义为裁断,又每须顾及诗中所指的地域
七、笺注时欲以全诗文义为裁断,又每须顾及诗中所指的年月
八、综合诗中人物、地域、年月三者,循年贯联,配合史传碑记,撰成年谱,而将作品分别系年,极有助于笺注,前人尝谓“年谱乃笺释之根干”,洵经验之谈
(贰)笺注的体例
一、过简者可省略不注,不详者可阙疑不注,何者注,何者不注,应有标准
二、一书之中,笺注已见于前者,则云见前某首注,全书体例应予一致,若一典屡用,须再注复出者,或因宾主不同,须求互见;或因用法不一,须明歧义,故一注复出,必有其故
三、笺注之方式,有于篇末先提总纲、次释句义者,有注于句下、解于篇末者,近人则多用摘字编号注法,注后再列笺,寻检较为便捷
四、注诗与评诗不同,评诗可以与作者为敌,笺注则须尊题;评诗乃自出心裁,笺注则须言之有据。评诗可选择某一部分,笺注则务求完整
(叁)笺注的方法
一、先考查诗内的文句为依据,这依据最为坚强,应列首要
二、本诗内的文句不够佐证时,可考查本人其他的诗或文,作为佐证
三、本人其他的诗文不够佐证时,可考察友朋同咏或赠答的诗,
作为佐证
四、友朋唱和赠答的诗不够佐证时,可考查友朋其他的诗,作为
佐证
五、友朋的诗不够佐证时,可考查同时诗人的诗,作为佐证
六、同时诗人的诗不够佐证时,可考查当时的历史,作为佐证
七、当时正史不够佐证时,可考诸序跋诗话碑志,作为佐证
(肆)笺注的禁忌
一、引后人诗证前人诗是笺注的禁忌
二、笺注时亦不得引后代书作为前人诗之出典
三、笺注者不得伪撰史实,添改古文,曲成一家私说,以致颠倒
事实
四、笺注者不得割裂字词,但解单词只字,若不玩上下文理,
往往失全句意旨
五、笺注者不得强释文义,至于改字易句,若非校勘有据,乃是大忌
六、笺注者不得穿凿附会,于比兴一类,若非证据明确,最宜审慎
七、笺注者不得繁称远引,务博矜奇,若非典实相关,不必枉牵
八、笺注者不得纷杂是非,并存抵牾,若非义可互参,毋须兼载
九、笺注者不得全部依赖辞书,否则不免失之疏陋。但凭翻检辞书,未必能求得原始出典,未必能检出全首大意
(伍)笺注应具的学识根柢
一、笺注诗须具备校勘学的知识
二、笺注诗须具备版本学的知识
三、笺注诗须具备辨伪学的知识
四、笺注诗须具备训诂学的知识
五、笺注诗须具备有关创作诗的各种知识
六、笺注诗须具备运用工具书的知识
诗歌辨伪法
(壹)伪诗的种类及成因
一、作者或伪
1.后人误辑
2.后人误题
3.嫁名于人
4.浅人依托
5.重刻改名
6.同名凑合
7.乩坛妄作
二、诗集或伪
1.依托之作
2.两集互乱
3.重刻窜改
4.掇拾成书
5.攘窃成书
6.删补成书
7.编选或伪
8.评注或伪
9.序跋或伪
三、诗篇或伪
1.后人拟作
2.后人冒作
3.酬唱误并
4.改易复出
5.并合成篇
6.割裂成篇
四、句字或伪
1.抄刻妄增
2.抄刻妄删
3.抄刻妄改
4.抄刻倒乙
5.抄刻字误
(贰)伪诗鉴别法
一、考诸本集善本
1.本集可据
2.两集兼收
3.古本参定
4.补遗可疑
二、考诸他书征引
1.选本可据
2.诸书引诗
3.酬唱旁证
三、考诸时代先后
1.事不及见
2.袭后人书
3.习尚可证
4.流传可证
四、考诸进化历程
1.进化失序
2.古不仿今
3.拟古不类
五、考诸文字体裁
1.韵部不合
2.曲调不合
3.声律不合
4.用字不合
5.体裁不合
六、考诸事迹制度
1.年代不合
2.地理不合
3.事迹不合
4.官名不合
5.称呼不合
6.讳字不合
七、考诸思想风格
1.学养不合
2.风格不合
3.思想不合
八、考诸目录序跋
1.目录可证
2.版本可证
3.序跋可证
4.夹注可证

编辑推荐

《中国诗学:考据篇》是进入诗国花圃第一道大门的钥匙。想去诗国屐香赏花,当然期待屐的是真香、赏的是真花,考据便是巡回花畦前认证的方式与保障。《中国诗学:考据篇》志在倡导治学者笃实务本的方策,一步一桩,扎扎实实,厚培根基,毋望速成,不指鹿为马,不诡辩欺人,不穿凿蔓引,不标榜虚声,一切以稽核求真为依归。务必使诗国的花圃,赏花是真花,闻香是真香。

内容概要

黄永武,1936 年2 月9 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文学博士,教授兼作家。曾任台湾中兴大学、成功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创会会长,在台湾学界享有盛名。所著《中国诗学》四册(1976年—1979 年出版),风行台湾三十年,并于2008 年修订再版,成为台湾几代读者走近中国古典诗歌、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向导。上述四部作品于1980年获台湾最高奖——第五届“国家文艺奖”( 文学理论)。作者还以散文驰名,所著《爱庐小品》四册,再获台湾第十八届“国家文艺奖”( 文学创作),名重汉语文坛。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明人所刻元代萧士赞的注本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清代王琦的注本,改“碧空”为“碧山”,下注“萧本作空”,没有判断两者的正误,因此目前许多通行的选本都作“碧空”。吾人虽怀疑“碧空”是指秋高气爽的九月,“碧山”才与“烟花三月”相应,然而单靠文义的呼应还不算是坚强的主证,迨至看到敦煌所藏唐代中叶诗选残卷,题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下惟扬》,第三句作“孤帆远映绿山尽”(见《罗雪堂全集》四编五册二二四一页),可见明本作“空”是错的,应该作“山”,同时也发现“孤帆”与“远影”的意思有些重复,原本作“远映”也比明清本作远影好。 二、据辅本校 校勘时既已选定最古、最完备的诗集作底本,还要进一步搜求有参考价值的同类诗集作辅本,辅本愈多,愈易明白版本的源流系统,也愈能发现异文,愈能使校勘的判断趋于精确。当然,一些俗本、陋本,错字极多,异文虽多,绝无价值,所以谈辅本也是要慎加审择的。 譬如吾人想校勘李白诗,可以取故宫所藏清康熙五十六年缪日芑的覆宋蜀本为底本,再取故宫或中央图书馆所藏元至大四年余氏勤有堂刊杨注萧补注本及明嘉靖二十二年宝善堂刊本(即《四部丛刊》本)为辅本,《四部备要》排印王琦注本,已取缪本、萧注本为辅本,王氏精注精校的本子,今天也可收为辅本,至于其他唐宋人的选本,也都可作为辅本。 像李白《蜀道难》中有“尔来四万八干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王琦在“不”字下注“一作乃”,元本及明刻都作“不”,《宋本乐府诗集》卷四十及清代通行的俗本都作乃。及睹敦煌唐人写本,则作“乃不与秦塞通人烟”,才知道作“不”作“乃”,各对了一半,原来各辅本都存着一部分的“真”。 三、据选本校 各种诗选的本子,本来也是属于辅本的范围,为了提高选本的价值,特别另立一项。诗歌在校勘时,除了全集的各种刻本外,各家的选诗也亟宜留意,如唐人所选的各种唐诗集,校勘唐诗时裨益甚大。宋人所编选的唐诗或乐府诗集等,也与各种宋本有相同的价值。

图书封面


 中国诗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中国诗学》是一套好书,装帧设计也不错。可惜校对太差,沈德潜 几处错为 沉德潜,最离谱的是杜甫交往的"房琯"竟然多处错为"房管"。这样的编辑、校对真该掌嘴! 以前就听闻新世界出版社的书编辑、校对令人掷书骂娘,没想到恶劣到如此程度。这次是领教了。
  •     這套書分考據、設計、鑒賞、思想四篇,竊以為將此四本書冠之以“中國詩學”,未免不甚合適。目前主要讀過考據篇和思想篇,再粗略翻過設計篇與鑒賞篇二書。黃先生似乎將“詩”簡單理解為一種文學體裁,甚至可以說是文字遊戲,尤其設計篇明顯表現此種傾向。確實,寫作或者鑒賞的技巧等方面需要方法的引導、學習。此書中的歸納不能算詳盡或十分中肯,但分類也是細緻、通俗的,從中可獲得的方法的啟示也不少。但是,總的來講,從技巧的角度寫出的“中國詩學”顯得輕佻。惟考據篇相對較為適合基礎學習《中國詩學·考據篇》我於文獻學最初的興趣來自于對異文的探究,尤其是異文對詩的影響。校勘學重在求真,而詩作為文學作品卻還包含著美學的因素。即使是有些古人詩作的某字經過考證得出最初版本應為其他,今似乎仍是偏向于從美學的角度來選擇接受的對象。在學術研究中卻還是應當確保文獻的真實,否則一切言論都難以立足。考據當是極為嚴謹的事情,然而此書中多處所列舉的例子明顯論據不足:一、關於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鵑啼哭猿哀鳴”一句(第5頁):“那波本作‘啼血’,大家背誦的也是‘啼血’,但《文苑英華》本作哭,和金澤本同,原文作哭的可能性大,後人喜歡誇張改為啼血。李賀偏激,詩中喜用血字;白氏平易,可能只用哭字。”杜鵑啼血原本就是一個典故,雖說啼哭非不可能,今謝思煒注《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第1版)亦取“啼哭”,後注“那波本、馬本、《唐音統籤》、汪本作‘啼血’。”但黃書中以詩人總體的風格來斷定白氏不可能用“血”字,未免武斷。實際上,白氏並不少用“血”字:《別行簡》有“何言巾上淚,乃是腸中血”;《游悟真寺詩》有“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雜感》有“伯禽鞭見血,過失由成王”等等,不勝枚舉。為唐代李嶠詩被稱“全無情趣”翻案時,有一句(第12頁):“像李嶠那樣的大手筆,怎麼可能詠《布》、詠《被》重複使用同樣的典故為結尾?”此語亦不合理。不同詩中典故、意象重複是正常的事情。甚至《甌北詩話·卷八·元遺山詩》:“遺山複句最多。”其一例為“一片傷心畫不成”一句在四首詩中重複出現。且我翻閱《李嶠集》(電子版民國十三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日本寬政至文化間本)時,偶然見到極為類似的詩句:《席》有“桂香浮半月”,而《酒》有“湛月桂香浮”。一處引詩出錯(第17頁):“《觀李固請司馬兄弟山水圖三之二》:‘匡床竹火爐,寒天留遠客。’”此為杜甫詩,原詩為“簡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爐。寒天留遠客,碧海掛新圖。雖對連山好,貪看絕島孤。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壺。”書中標點錯誤,引詩當是“簡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爐。”提及《明皇雜錄》中馬表演的旋轉檯時評說(第19頁):“由此亦知遊樂場的旋轉木馬原來淵源自唐明皇。”此亦是武斷。唐明皇時有騎真馬在床板上抃轉,只是形式相近,亦有可能當時自西域傳來。蓋現代之旋轉木馬為西方傳入,似始於拜占庭。我尚無法檢索得具體文獻記載,然唐明皇說十分可疑。關於崔顥《黃鶴樓》“煙花江上使人愁”一句(第25頁):“各本‘煙花’均做‘煙波’,考李白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下維揚》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相傳李白曾見崔顥此詩,歎息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則李白詩中的‘煙花’顯然是從崔顥詩中學來,崔詩中‘春草青青’,正是‘煙花三月’的景象,敦煌本的‘春’被改成‘芳’,‘花’被改成‘波’以後,李白學崔顥的痕跡就無從考得了。”此處之論斷純屬臆測,讀之令人不悅。首先並無舉出其餘證據來表明崔詩本作“煙花”。更甚者,即使表達了對崔詩的讚歎,然則以太白之天才,連區區“煙花”一詞都必須是直取崔詩而來麼?據輔本校(第46頁)舉例李白《蜀道難》:“及睹敦煌唐人寫本,則做‘乃不與秦塞通人煙’,才知道作‘不’作‘乃’,各答對了一半,原來各輔本都存著一部份的‘真’。”然則敦煌唐人寫本則默認真實無誤乎?雖敦煌文獻在校勘學上作了很大的貢獻,但按理,此敦煌寫本也當算是輔本之一,怎可直接以之為標準判定真偽。據同時詩人校(第53頁)以李益、許渾之詩校“春祠”。然論述稍顯牽強。原詩《文苑英華》作“春初謁少君”。不用刻意作“春祠”亦可以判“少君”指蕭煉師,因為標題《同蕭煉師同宿太乙廟》已點明。許多詩作單看內容不足以表明現實事件,故詩人多在題目或者小注說明。據地理校(第55頁)以《唐百家詩選》高適詩“東顧彌虢洛”中“虢洛”當作“虢略”。此點確有道理,經簡單的網絡檢索便可大致瞭解:自漢至今虢略此地名見於眾多典籍,如《漢書》、《水經注》、《文獻通考》、《元史》等(尚未檢書詳考)。然而書中僅僅引《漢書·地理志》和《後漢書·郡縣志》兩條記載來證明“虢略”的存在。若指“虢略”為用典,則典故為何?若不是用典,則高適為唐人,以漢時地名記載來考證,且說何以保證此地名數百年不變?又虢可指陝西,洛可指河南,則高適作此詩所在何地?此中仍有待考之處。書中數處“沉”作“沈”,二者為異體字關係。只是現代漢語簡體字中當用“沉”——不知此論斷是否確切?我注意到的幾處是:“但為君故,沈吟至今”(第65頁)、“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沈槍”(第73頁)。此當是出版社疏漏。另有錯別字:第156頁第7行“賈島”誤作“賈鳥”。據地理校當十分注意:詩中出現的地名是寫實還是想像。或者將一些意象判斷為是想像之時,必當多求證。再,此考據篇之論斷或許都符合目前學術研究的成果,但是敘述不夠詳盡,存在許多疑點沒有說明,以至於我時常產生質疑。
  •     这本书中对「剪湘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作了这样的考评(引文复制自台版,故为繁体):續古逸叢書影宋本作「湘中」,但密韻樓覆北宋本、誦芬室覆宋宣城本、翟氏鐵琴銅劍樓影金刊本及各明本均作「箱中」。考詩題中的羅浮山及第三句的博羅,都在海上,與湘中並不相涉,末句擧吳地,一則吳在海邊,一則吳地善織,吳娥吳刀均有特色,王琦以為擧「湘中」是取「湘水清深」意,十分牽強。因此作者认为原文应以「箱中」为是。但是四库全书本《昌谷集·提要》说:吴正子《昌谷集笺注》曰:「京师本无后卷。有后卷,鲍本也。尝闻薛常州士龙言:『长吉诗蜀本、会稽姚氏本皆二百一十九篇,宣城本二百四十二篇』云云。盖外集诗二十三首,合之则为二百四十二,除之则为二百一十九,实即一本也。惟正集较杜牧所序少十四首,而外集较黄伯思《东观馀论》所跋少二十九首,则莫可考耳。《乐府诗集》载有贺《静女春曙曲》一首、《少年乐》一首,今本皆无之,得非伯思藏本所佚耶?」正子又谓外集词意儇浅,不类贺作,殆出后人摹仿。据吴正子的意见,鲍本、宣城本收诗较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稍多,是增加了外集的缘故,而外集「词意儇浅,不类贺作,殆出后人摹仿」。宣城本既然有增益的情况,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它在文字上也可能有所改窜。而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四卷,没有外集,或许正保留了李贺自定诗集的原貌。吴正子笺注本以「箱中」为解,说:「箱中,言剪取篋中之葛,瑩潔如天之色耳。」但是同为南宋人的洪迈和周密,所认同的版本,却都是「湘中」:李長吉有《羅浮山人詩》云「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澀」,正用老杜《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之句。(洪邁《容齋續筆》)朝翦湘中一尺天,暮翦吳松半江水。(周密《讀李長吉集》)清人王琦汇集前人注释,也取「湘中」作解,说:「『湘中一尺天』喻葛之瑩白如湘水清深,中含天光,與之一色。」王琦的解读也是有道理的。以湘水喻布,可见于李群玉的《同鄭相幷歌姬小飲戲贈》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不过,李群玉还有一首《校書叔遺暑服》。这首诗不但主题既跟李贺诗一样,而且意象、音韵仿佛也有蹈袭的痕迹(李群玉约比李贺晚生一辈):翠雲箱裏疊樬櫳,楚葛湘紗淨似空。便著清江明月夜,輕涼與挂一身風。(《校書叔遺暑服》)这里也写到了「箱中」,而「楚葛湘紗淨似空」,跟吴正子解释「一尺天」的话「篋中之葛,瑩潔如天之色」,不正是一个意思么?那么究竟是「箱中」还是「湘中」?我已经没主意了!最后再吐槽一下这本书。书中分析「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的声律,说:首句第三字仄聲,成拗句,下句第三字「夢」字似讀莫紅切平聲以救轉。竟然不知道「醒」字可读平声,而四十年过去,书已再版多次,这样的低级错误却不改正,这说不过去了吧?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这套书作为学术太浅、作为普及也很一般。
  •     感觉再也不会相信教科书了
  •     天哪我觉得要不是每学期开学时候是打着鸡血的要不绝壁看不下去啊……一直认为考据学在诗词歌赋方面属于煞风景的学问……只是由衷敬佩这些对真理事实执着到底的学者们……作为一个考研狗我仿佛看到了完全不符合我性格的未来人生道路……
  •     考据往往是枯燥的,但黄永武先生把这样一本本应枯燥的书写的如此生动,很是喜欢
  •     陈寅恪先生曾归纳王国维先生的治学方法—“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倘无此功夫,着实难成学术大业。黄永武先生的这部书细细看来,平添不少趣味。
  •     专业,需细读,好好学习
  •     考据乃技术活,浏览一过。
  •     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考据,值得认真品读排版略奇怪
  •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的底蕴都在诗中,读一点诗。尤其是谈怎么读诗的书,让你领悟其中的精髓。
  •     学习了。
  •     货流很快~,内容质量很好!
  •     和鉴赏,思想篇等一套买的。读教授的这本书,小子学养不够,还要充充电。
  •     本来以为是说诗中典故之类的考证,结果拿到书发现自己理解错了。。看了一部分,作者的态度很认真,内容也很考究,说的是如何甄别诗的真假和如何做诗的笺注一类,可能不是那么通俗……
  •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唯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阅读后非常好非常有用!
  •     一般人无法进行这么专业的考据
  •     粗粗翻看了一下这本书,觉得很不错,最喜欢前面那段关于诗歌的一些真假案例的评价!语音也很生动
  •     马亲王推荐的书,希望好看,祥瑞御免。
  •     书的内容没说的。就是有一个疑惑,为何四册分开买要比合集买便宜呢?
  •     作为能个人孜孜以求的把诗歌具体总体归纳的详实的,作者实在是了不起。现行中很多照本宣科的诗词鉴赏,相对来说实在差距太大,似乎感觉大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对于这种古老文化的传承做的太肤浅了,也可能社会心态不成熟吧,至此对能把国学尽力在延续探讨研究的前辈们,敬礼
  •     考据得很有意思,也解了不少以前读诗的疑惑
  •     一共四册,以考据篇最为精彩。!
  •     这4本书真的不错,值得购买。能长见识,能震耳发聩。有条件,有爱好真的可以购买。
  •     先买了《中国诗学思想篇》看了看,觉得很好,借钱全拿下
  •     这本书是在书店中无意中看到的,为之一振。市面上、高校里,讲诗学的著作浩如烟海,但角度新颖,解读精辟的为数不多,而这边台湾学者黄永武先生的恰是其中之一。考据详实,旁征博引,对于想要深入学习和从事诗歌研究的人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特别是这样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是所有科研工作者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     这书繁简转换没有好好校订。作者立论颇高,学识似乎跟不上。对吾粤地理尤其无知,竟连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县)都不知道,说什么李贺《罗浮山父与葛篇》诗中提到的“罗浮山”和“博罗“”都在海上,与湘中并不相涉”。王琦以为“欲剪湘中一尺天”一句之所以举“湘中”,是取“湘水清深”之意,固然牵强。但“湘中”不误,后人妄改为“箱中”。其实岭南邻接楚湘,广州古称“楚庭”,不妨唐人泛称粤地为“湘”。所以刘长卿《却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会写到“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书中提到这首诗,又一再把“南巴”(广东电白)误为“巴南”。
  •     很不错的诗学书籍。
  •     诚意之作,读之超值。
  •     太精彩了,学到很多新知识!发现自己从小读的很多诗竟然都是错的,那种心情可真难以言喻T_T作者的考据方法写得十分细致,可惜我应该永远达不到那个高度,只能望洋兴叹了。
  •     诗学,希望中国诗歌可以继续大爆发!!!
  •     不过包装不太好,书有破损。
  •     校勘谬误,正本清源,澄清诸多诗界公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