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戏剧档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戏剧 > 先锋戏剧档案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01
ISBN:9787506318389
作者:孟京辉编
页数:382页

作者简介

《先锋戏剧档案》包括《思凡》《阿Q同志》《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等八部原创剧本以及30余部剧作的节目单、说明书、剧照、导演的话等等原始材料,不但纪录了先锋戏剧创作过程,同时还展示了近十年来中国年轻戏剧创作者的舞台成果,突显了戏剧发展实验创新之路。

书籍目录

1、本裆案所收的剧本有;
飞毛腿或无处藏身(15)思凡(58)拥挤(100)我爱 ×××(116)零档案(148)阿Q同志(165)风雨保尔・柯察金(189)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236》恋爱的犀牛(277)

2、本档案涉及的剧目有
犀牛、士兵的故事、大神布朗、哈姆雷特、升降机、飞毛腿或无处藏身、风景、黄与黑、秃头歌女、等待戈多、罗慕路斯大帝、蜘蛛女之吻、面对面、思凡、阳台、安道尔、彼岸、与艾滋有关、拥挤、我爱×××、零档案、放下你的鞭子・沃依采克、阿 Q同志、爱情蚂蚁、倾述、保尔・柯察金、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涉及的形式百花齐放,或节目单,或剧照,或原始材料,按年代顺序排列.散见于各页)

3、本档案所收的附录有:
访问林兆华(330)零档案:从诗到戏剧(338)关于“实验戏剧”的对话(347)实验戏剧和我们的选择(356)沈林与盂京辉的“戏剧双簧”(362)部分先锋戏剧演职员表(377)

4、本档案另收有趣原始材料若干
也尽量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请读者明察。

内容概要

孟京辉
生于1965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1993年,编剧、导演话剧《思凡》(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此剧参加93年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演暨国际研讨会,获“优秀导演奖”)。同年,应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的邀请,率《等待戈多》剧组赴柏林、新勃兰登堡等地,参加“中国前卫艺术节”演出。1994年,参加第一届“布鲁塞尔国际戏剧节”驻节计划。同年,率《思凡》剧组赴日本参加Tiny Alice戏剧节、松本戏剧节、PAW国际戏剧节。1995年,应日本Tiny Alice戏剧节邀请赴日本演出《温床》。1996年,赴香港导演由“进念二十面体”剧团演出的《百年孤寂之第八年》(根据《百年孤独》改编)。1998年,导演意大利剧作家达里奥・福的名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1999年,导演小剧场戏剧《盗版浮士德》。2000年,在香港导演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

图书封面


 先锋戏剧档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诶呦喂当年这书在我们学校那么大点儿的图书馆里我估计是借的最多的人了。好像升一个年级就借一次。其他的评论我比不过已经写过评论的人。只是想起这么个背景。当年我以为看这个就很潮了。哈哈哈。其实我去现场也就看了个犀牛。
  •     几年以来就想看孟京辉的话剧,但是都没实现。经常是想要订票,发现票都被订满了。今天从比目鱼的博客中知道了孟京辉的新剧《空中花园谋杀案》,而昨天还和核桃夫妇提到,最近应该看一场孟京辉的话剧(巧啊!)。于是,马上去网上定票,这次终于赶上了,空位挺多,定了四张。今早兴致不减,又定了两张《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全了!不得不感叹,要说文化生活,还是首都丰富啊。[原文:http://www.naowan.com/archives/2009/06/21/544]在电视上看过对孟京辉的访谈:他说市场就是臭狗屎;他说他从来没有照顾过观众,他只做自己喜欢的戏,但观众反倒很喜欢他,因为他尊重了他自己;他说艺术不像消费品是为了取悦观众,但好的艺术品会被人类消费,而这是两个因果关系;他说先考虑观众是非常可耻的行为,艺术家不能把自己当包子卖,而要做出符合时代的作品,要有真家伙;他说艺术不是开大会,艺术不是要讨别人欢喜。我的理解,孟京辉反对的是媚俗,媚众。下面是维基百科上孟京辉的一些言论,不论是否赞同,我看到了真实。1. 话剧毕竟不是漫画,话剧毕竟不是书,因为它传递的模式不一样,话剧是最直接的,人和人之间的,你流的汗观众能看到,你的呼吸,甚至你的味道,观众一坐马上就能够感觉到,话剧是一个鸦片,你真喜欢了,你就会觉得我为什么不能喜欢这个,它有一种非常独到的东西。2. 创作的时候需要一个很简单的心态。创作的时候就是创作,评论的时候就是评论,观赏的时候就是观赏,这是一个不同的过程。就像你吃饭的时候不能拉屎,非要一块做不舒服。至于作品出来以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3. 对我这种导演来说,玩商业是一种侮辱。你们不能说一部戏有了明星就商业,也不能说观众喜欢的戏就商业,如果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我还觉得《茶馆》最商业呢。我的“孩子”好看不是我的错,我不是为了孩子好看而生他,我很严肃地把孩子生出来,人家都说他好看,这怎么说是商业呢?(谈及《琥珀》)
  •     首先提醒大家,不要把标题中后面俩字,念反了。之所以有这个顾虑,其实还是因为封建思想:认为发出“屁”和“话”的器官身份悬殊,虽然它们都是消化道的组成部分,并且都是门房。以前不光是屁,任何跟下盘有关的都在忌讳之列。鲁迅甚至考虑给出一个半径,证明以生殖器为中心,有一个圆区属于社交谈话的盲点——但区别是其他部位都很低调,只有括约肌能不同凡响。所以我们对此讳莫如深,如果有孩子童言无忌,一定要严厉呵斥和禁止的。 屁既然被认为有辱斯文,骚人墨客自然退避三舍。把如厕婉称为“出恭”已经是天才,还有将放屁叫做“虚恭”的,文绉绉的不免令人莞尔。但另一方面“名士风流”,于是就有一代天骄毛委员,不仅“千村千村薜荔人遗矢”,而且“土豆熟了,还有牛肉,无须放屁”。除此之外,文革中流行“未发表的主席诗词”(有一半左右,后来知道是陈明远等人的仿作),其中就有所谓“斥光美”:“白昼梦呓,满嘴胡放屁,叫人可笑又可气,滑天下之大稽。” 屁在孟京辉那里,更是被当作先锋元素。记得他有出戏(好像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中就安排了“众白”: 达里奥·福,放了一个屁,崩到了莫斯科,来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正在看戏,闻到了这个屁,很不满意,找来科学家,研究分析,屁是人生之气,在人的肚子里窜来窜去......一不小心打开后门溜了出去。放屁的人,欢天喜地,闻屁的人,垂头丧气,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硬挤,锻炼身体。屁放得响,能当校长,屁放得臭,能当教授,不响不臭,思想落后! 其他不说,我对其中评教授的标准很不以为然。其实这段东西是改编的,出处是一首流行很广的童谣。我知道的版本是: 屁、屁、屁,原是一股空气,它在你肚子里翻来覆去。你一不留神,它“笃”就要出去。这股屁翻山越岭来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的人们正在看戏…… (在这儿我想对意大利友人声明一点:我们对贵邦并无成见。之所以敝国的屁总是飞到莱茵河,仅仅是因为Italy的中文恰好也压了“i”韵。而这个声明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屁不仅曾引起外交争端,还点燃过战争的烽火) 总之,屁既已被作为批判的武器(先锋戏剧不就是用以解构的吗?),还能拿来当反讽的法宝。有幅对子都知道,讥刺解放前的苛捐杂税:“自古未闻屎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辛辣风趣,非此不足以描摹刻画。但在《红楼梦》中就颇费思量了,我的不少朋友,既不理解曹雪芹也不理解林黛玉:“放屁”,是你林妹妹该说的“村话”吗?但据我想来,这没准也是作者高明之处,否则一部奇书,不就假模假式成了琼瑶小说吗? 我还有旁证。杨绛是大家淑女吧?她的回忆录里就相关文字。大致是说,下放人员中有人善屁,一放就九曲回环且几尺几寸——她用长度单位来状声音,真令人击节赞叹何处想来。 说到这里我得再次承认,自己身上有小资产阶级的矫饰。一直到大约30岁的时候,才勉强接受美女也要放屁这个事实,而接受她们要去厕所的推论,还要再晚一点(详见我的几个怪癖——by the way,以前不仅不怎么说屁,连“癖”和“譬”之类也很警觉)。 我喜欢考古。有次研究橱窗里的一枚玉器,端详半晌未敢遽下判断。后来一瞧说明:屁塞,古人塞在尸体肛门里的一种玉质小物件。然后有民俗学解释若干,此处不一一引述了。下面,我从科学角度谈谈对屁的正确认识。 小时候,家父曾告诉我,屁的学名叫“阿姆尼亚气”。我不知道,他是开玩笑还是真的,只知道老人家学过俄语。我自己英文不好,不知道intestinal gas是否有一个规范的拉丁同义词。我只知道,intestinal gas之所以不只是gas,是因为其中比例不到1%的氨、挥发性氨基酸和短键脂肪酸,而我们的嗅觉细胞,又先天不喜欢它们的味道。 下面摘引一段现成: 据《今晚报》报道,屁的多少与人们的食物构成与烹饪习惯有关。有些人爱吃生葱、洋葱、生姜、生蒜、薯类、甜食、豆制品和面食,由于上述这些食物含有可产生大量氢和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基质,所以食后往往会矢气大增,不断排屁。屁的多少还与人的消化机能强弱有关。消化不良时,肠道细菌发酵快,容易产生气体而使人排屁。 一个正常的人,每天放屁5—10次,总共会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气体,这大约可以装满一个矿泉水的瓶子(请原谅我这个比说)。亲爱的网友,我忠心地祝愿您是个“正常的人”。 科学证实,吃得越香,放出的屁越臭。这对“肉食者鄙”该是一个最好的注脚。 还有一个情况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就是屁中有可燃性气体!因此尽管我们不用担心裤子着火,但对宇航员来说,屁可是“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儿”。前面那篇报道还说: 宇航员在密闭的飞行舱内如果不断地放屁,排出的气体一旦积聚到相当浓度并弥漫开来,就可能会招来意外。所以,宇航员是不能放屁的,尤其是在飞行期间。为了保证做到这一点,他们的食物事先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和科学的搭配。 看到这个报道我非常欣慰。因为在一次与航天员的见面会上,我很为自己的庸俗想法自卑。那次大会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按白云宋丹丹的话说“相当得热闹”。听着不绝于耳的宏大叙述,我实在想问一个小小的科学问题:你们在天上是如何放屁的? 当然我终于忍住了没问。第一个原因是有学生在场,而组织者看起来都比较严肃(我的问题虽然也很严肃,但可能被误解为不严肃);第二个原因是,那天的大会主题并不是科学。 而且人太多,在万人体育场里,我只看到了很多矿泉水的瓶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剧本相当好
  •     戏剧还是要搬上舞台才更直观、更夸张也更赋予激情,作为剧本躺在书里确也只能作为“档案”罢了。书后附录的对谈,比较有意思,让人热血沸腾。孟导好喜欢好几个四字成语一起用哦~
  •     好多台词光看没效果 读出声才有感觉
  •     对着孟京辉的检讨书和周杰的剧照笑了一个下午
  •     说什么都多余。
  •     整理书架,又看到这本书,想当年真是文艺到骨子里了,竟然真的买了这么一本书,这书也算是记录了一段历史吧,另外装帧排版太有意思了。
  •     喜欢的成了怪癖。
  •     看过几部孟京辉的话剧,有喜欢的有觉得乏味的。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在于能够找到《恋爱的犀牛》的剧本,仔细读来还是非常喜欢这部剧。
  •     大概是12年或者是13年前买的,某同学借走了找了个理由没再还给我。
  •     思凡最棒
  •     神的剧本人在演。
  •     有几个为破而破的,言之无物,太作。飞毛腿很幼稚,对,是幼稚,写个神经病都写不好。思凡空有词赋。拥挤的隐晦感情强烈,恨太多,勉强算佳作。我爱xxx的新法像应试教育。零档案的新法还有趣,不写满,给后来再创作者留有很大余地,但除此之外无长处。阿Q同志和恋爱的犀牛都好,外面好,里子也好。
  •     粉得几乎能背下恋犀…
  •     内容太杂太乱,真正可以学到的有限
  •     读的增补版。挺用心,比较有史料价值。恋爱的犀牛好过分,凭什么杀死图拉?
  •     高中时的启蒙书
  •     自由
  •     喜欢思凡,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还有一个是刁亦男的钢铁
  •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偏见,先锋戏剧的形式总要比内容更夺目。
  •     你送了我两本,一本是这本,里面有许多你的标注。另一本我还没有拆开。很谢谢你,璇璇。
  •     完全先锋手册,里面有相关主创人员的心得、体会、随笔、图画。。。。。。
  •     應該在家裡大聲朗誦才帶感嘛哈哈哈。
  •     孟京辉 青春的热情 割开的生活 片段 梦境
  •     有几个剧让人窥见自我,拍案叫绝。私认为现代话剧通过创新性的非传统的舞台表演挖掘思想深度,和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表现向度和文化先锋性上比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魅力更大
  •     不过到目前为止,最有意义的可能就是:最后的日子还没有到来,我们依然可以等待。
  •     和基友聊起恋爱的犀牛,我才想起大学时候读过这本书。除了恋爱的犀牛的台词外,唯一记得的只有自己当时的激动和震撼了
  •     感动地看到那个从戏剧低潮,从八九十年代走过来的,先锋的,孟京辉。
  •     高中回忆,重看觉得差一截
  •     1《思凡》读起来真的很有趣味。2《恋爱的犀牛》读剧本与看话剧是截然不同的享受。剧本读起来默默落泪,话剧看起来要张大嘴巴沉思。3《我爱xxx》这类实验话剧也许不适合以文本来流传。4整本书设计很有意思,很九十年代,很感人。
  •     这群人真的好燃啊
  •     师父见我读它说,这本书蛮久了。我说,这个是再版。我读的不亦乐乎,师父和善地笑了。
  •     其实还蛮有趣的 过了这么多年 再回头看发现了郭涛 胡军 徐静蕾 周迅 是惊喜 羡慕孟京辉 能学自己喜欢的 把它变成了可以赚钱的职业 也取得了好的成就
  •     看看当初孟京辉说过的话,主流戏剧做大之后,探索戏剧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 想要解构经典,必须先要阅读经典。 要看透一部戏,要做的功课太多了。 --- 我居然从这本书里看到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中的激情,相比之下,现在的文字都太疲软了。 --- 不知道老孟当年对人艺的表演风格有多么大的意见,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今天的人艺表演仍然有当年的习气,但这个团体也在发展,平庸的剧作家集中出现在平庸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作家应该很少对一味地对现实生活平庸无味的模仿,但会落入商业的漩涡,一味地讨好观众的低级趣味。 ----- 这本书是剧本,剧照,访谈材料的合集,作为当时的见证。
  •     还成吧,布莱希特肆虐之下,中国话剧已经走向了一条我们根本不知道要去哪儿的路。
  •     高二有段时间非常喜欢 像梦的呓语
  •     2015.01.06 1.不懂即是不懂,或者又是懂?观众才不是上帝。最后那个双簧淋漓尽致,爽!2.这样的态度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啊。3.大学一定要看一场孟京辉。
  •     大学里剧社拍过《恋爱的犀牛》,当时印象无比深刻,现在读到剧本,才发现原来是如此单薄,靠的是形式和表演,也许这也正是戏剧的魅力所在,但是不管怎样,读来远没有经典戏剧的那种精致感和厚重感,倒像是速食品般,好味道,营养却未必很多。
  •     作为一种研究材料可以 那个暗藏红色的时代已经过去。
  •     好多年前看的,时至今日已不想发表什么评论,毕竟人慢慢长大,感受不同了。
  •     拥挤><
  •     挺有趣。
  •     先锋戏剧的魅力即在于尝试性,所以喜欢他们充沛的情绪和无休无尽的精力。
  •     老孟就是牛比。
  •     装帧有点意思
  •     我靠,一翻开的时候,以为自己捡了一本别人用过的本子,画了好多场景图
  •     我爱XXX
  •     零档案我爱XXX很惊艳,思凡保尔柯察金恋爱的犀牛。在中戏地老天荒的宿舍里在北京小小大大的舞台上这群人真是折腾出了了不起的东西,以不平庸的姿态,以初恋般的理想与热爱。“最后的日子还没有到来,我们依然可以等待。”
  •     在淘宝上高价收回来了本旧书。觉得原价比较符合它在我心中的价值。
  •     大二的时候读过的,伴随着那一年的校广决赛的灯光结束了最后一行,当时年少不知书,碰到书便读,碰到新鲜事物便心向驰往,当时感叹孟京辉太神,感叹先锋戏剧和传统戏剧的对立,如今,已是从平和的角度来看话剧,是一种生活归于平淡之后的学习,更多的想好好从前人的话剧中领悟文学的真谛。
  •     主流越大,边缘就越丰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