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红楼梦》评论

出版社:王国维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04出版)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807158257
作者:王国维
页数:83页

作者简介

《(红楼梦)评论》是中国小说研究史上第一篇较完整的运用西方哲学、美学观点评析《红楼梦》的批评专论,亦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以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从故事内容、人物描摹着手,以融会中西的学者眼光系统探究了《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和美学意义以及伦理学价值,是“红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第二章 《红楼梦》之精神
第三章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
第四章 《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
第五章 余论
附录
人间词话(上)
人间词话(下)
人间词甲稿
人间词乙稿
人间词补编

编辑推荐

由国学大师王国维著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小说研究史上第一篇较完整的运用西方哲学、美学观点评析《红楼梦》的批评专论,亦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该文1904年上半年连载于《教育世界》。在文中作者以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从故事内容、人物描摹着手,以融会中西的学者眼光系统探究了《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和美学意义以及伦理学价值,是“红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内容概要

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图书封面


 《红楼梦》评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又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史。”王静安所见的,是人生的本质以及跳出这无尽苦海的解脱之道。与坊间流行的“揭秘”,“戏言”不同,《红楼梦评论》既不是特务型的红学,用牵强附会、捕风捉影,考据这里的影射,那里的玄机;也不是三姑六婆型的红学,评头论足,研究谁是最合适的妻,衍生出无尽的市井气。《红楼梦评论》不是一篇皇皇大文,只是一个用文学来寻觅人生的学者熬出的字句言语,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解读满纸荒唐言后的泪与痴。正如黑格尔的言语:真正的悲剧是冲突双方都有道理,各自代表了一种片面的正义,其结果是冲突双方同归于尽。王国维说《红楼梦》,正是这样一部悲剧中的悲剧,由于剧中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悲剧的结果也就避无可避。这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始终。这样的悲剧,最为壮美。因为它,具有无意识的本能性,走到悲剧的尽头仍茫然不自知;因为它,具有日常性,偏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日常的小事也牵扯出触目惊心的悲剧来;因为它,具有普遍性,从虚构的话本到切实的周围,甚至是自身;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必然性,如同基督里说的原罪,如同欲之先人生而存在,只要是生活中的人,就必定会产生悲剧!说不出究竟是谁的罪恶,说不出种下了哪些苦果,说不出这一场悲剧究竟是谁人的悲剧。因为人人都是其中的推动者,而人人又是其中的受害者。这是宿命,是每一个人的,无可更改、无能为力的宿命。王国维于《红楼梦》,并不是一个体验者,与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一道感受着爱恨情愁、悲欢离合,因其喜而喜,因其悲而悲。他是一个旁观者,从肤浅的世事中超脱出来,看到人间世,不过是欲望,不过是痛苦,不过是白茫茫一场空。他因其而悲,不是为着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为了这世间的所有人,每个人,也包括他自己。因此,这样的悲剧,让我们绝望,更让王国维绝望。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夫倦厌固可视为苦痛之一种。而这样痛苦的人生,解脱途径有两重,一种是天才的,观他人之痛苦,悟自己之人生;一种是凡俗的,在亲身经历的种种痛苦磨练之后,涅槃重生,从红尘欲望中解脱出来。按书中说,如果不能真正远离了欲望,看似最后解脱的殉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脱,依旧是痛苦的。然而,王国维还是选择去了,在昆明湖自沉。王国维说《红楼梦》眩惑之质殆尽,唯独留下充满了浓厚的悲观色彩的壮美。而于我等俗人,依旧只是把《红楼梦》看做一部风月小说,是家长里短,是巷里的闲话,我们评头论足,只是因为内心里对别人故事的诡秘的窥探欲望,从纯粹之知识中出,重归于生活的欲望。所以,红楼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的不是众生,只是其中的莺莺燕燕,男男女女。因为他认真,而我只是俗人。《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果然不是虚话。人读红楼,红楼又何尝不是在读人?如宝鉴,照出世态万象,有人借此寻觅人生本质,有人借此把握时代脉络,也有人只是红楼这颗大树上织网的蜘蛛,看似成果斐然,实则空洞无物。突然想起林黛玉的美来。在宝玉的眼中,自是冰肌玉骨,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真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薛蟠的眼中,林黛玉同样是美艳不可方物,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林黛玉的美,雅俗共赏。《红楼梦》亦如是。在王国维的眼中,他读出了深刻的人生哲学,解脱之道。在我等俗人的眼中,也有风月小说,热闹锦绣。红楼梦既是超脱的,是阳春白雪,同样也是世俗的,是下里巴人。各人看出各人的味道来。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中不无悲痛地写下那么几句话:“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王国维认真地看《红楼梦》,认真地思索着,在沉静中痛苦着,最终去了。所以,这世界,还是我们俗人的世界。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过两个礼拜再读一遍~~
  •     红楼梦是载体
  •     哲学层面评红楼,可惜举例多为后四十回,非曹公原笔原意尔。
  •     高喊解脱解脱确实有点强附,但钱钟书也有点刻薄了,怎么港我还是觉得宝黛在一起是可以HE的
  •     #2012430#
  •     美致悲剧,悲剧求解脱。看了钱氏批语,却似解脱不得。
  •     王国维的悲观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受叔本华影响之深也是可见一斑 只是王国维展现的是中国文人式的悲观 儒佛道性缠扎 不似尼采 西方狂悖式的悲观 放荡不羁
  •     一欲而终,他欲随之。
  •     是文言文,读的时候略微有些吃力,不过写的真的很好有,不是文本细读之类的评论,更多的是在阐释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因为这本书还专门去了解了叔本华,受益良多
  •     叔本华认为人的意志是先验的,作为生命盲目的有无限伟力的本能冲动而成为世界的主宰,“表象世界”则是意志冲动的客观化,“欲望”是意志在具体事物上的表现,而“痛苦”是意志的结果形态,欲望也许会因暂时的满足而获得一瞬的欢愉,而随之而来的即为空虚和无聊,继而指向更深的不满足,“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就在“痛苦”和“厌倦”之中往复,钟表划过的弧线只有虚空,人的欲望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彻底的回声,所知愈广,所欲愈多,苦痛愈炽。人活在世上,大多数苦是说不出口的,是没有什么戏剧性冲突作介质的,人的灵魂不是咔擦一声巨响然后垮塌的,是每天死掉一点,每天死掉一点,成百上千个事件见证其死亡的过程,而不是哪个主线剧情让他下了地狱,回顾往昔,尽是些无辜的面目。——摘自室友论文
  •     钱钟书在书后的评论一阵见血啊!此处不赘述
  •     批评强合叔本华厌世哲学,钱钟书老先生这是在拆王国维老先生的台啊哈哈。
  •     评红楼而不仅限于红楼,因为红楼本身就无限,对人生的许多探讨都要奉为金玉良言了
  •     非白话文,读起来略吃力
  •     我要悟了。
  •     后半部分硬把叔本华和红楼联系,有点牵强
  •     我非常认同所有对「红」的分析都要先确立文稿本身的真实性。感觉这篇推论的很混乱,而且本身我就不爱看红楼思想的评论文章。
  •     一则,的确自己水平太差看不入脑。二则,基本上都是基于所谓“后四十回”的评论,于红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不推荐给红迷
  •     2015.05
  •     不知道我读到了怎样的程度,一字一字地读,不敢妄加评论,感觉通篇围绕“解脱”二字。
  •     领会悲剧精神 说简单做难 还是少说几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叔本華之三種悲劇。一直以來,只喜歡日本的日常系是有道理的。
  •     评红楼美学到位。 “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与美术中则吾人乐而视之。此之谓也。此即所谓壮美之情,而其快乐存于使人忘物我之关系,则固与优美无以异也。”
  •     悲剧说
  •     用叔本华的厌世哲学解构红楼梦,有点意思~
  •     王氏对于「玉」既是「欲」的说法非常认同,第一章的内容也解决了我长期以来没有形成系统的一些片段式的思考。但是对于后面以叔本华的哲学来分析《红楼梦》却给人一种削足适履的感觉;如果《红楼梦》的结局稍作改变,王国维绝对不会附会叔本华之说。
  •     没读懂
  •     没太大感觉,
  •     用钱锺书先生的话说“附会叔本华以阐释《红楼梦》,不免做法自弊也”————《谈艺录》P349
  •     优美与壮美皆为大美,以无知心感有道美。
  •     老夫子文绉绉,张口叔本华,闭口形而上。书后随附了钱钟书先生的《评<红楼梦评论>》,亦是文绉绉,钱先生对王大师的很多观点不认同,字里行间颇有些文人相轻的意味。反正,我对他俩的观点都不太认同。
  •     文学评论 清代
  •     悲剧之悲剧
  •     也是一家之言,只是阅历太少,很多还不能领悟,悲剧美学。倒是记住了“见多易情厌,见少易情变,如若长相思,才是常相见”,跑偏~
  •     早期的一种解读方式。
  •     时代价值很大,现在看未免有点扯
  •     红学史的重要作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