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波德莱尔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44724395
作者:(德)本雅明
页数:184页

作者简介

《汉译经典045: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通过分析19世纪法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的诗作,并以法国首都巴黎为范本,深入研究了波德莱尔时代欧洲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过程,描绘了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欧洲日渐衰败的传统习俗、消失不见的清新自然以及一去不返的前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并在反衬中叙述了现代都市人的时间经验方式和精神生存状态。

书籍目录

译者序一  波德菜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  1  波希米亚人  2  闲逛者  3  现代主义二  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三  巴黎,19世纪的都城  1  傅立叶与拱廊街  2  达盖尔与西洋景  3  格朗德维埃与世界博览会  4  路易·菲利浦与居室文化  5  波德莱尔与巴黎街道  6  豪斯曼与街垒

编辑推荐

   “凡是活着的时候不能对付生活的人,都需用一只手挡开笼罩在他命运之上的绝望……但用另一只手记录下他在废墟中的所见,因为他所见比别人更多,且不尽相同。毕竟,他生时已死,是真正的幸存者。”这便是本雅明。这部《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写于一九三七、三八年本雅明思想最成熟的高原之时,是他最绵密最诗意也最言志的作品,更是人类思维长河中一个独特无伦的奇迹。   本雅明这部现代社会寓言式的书里以波德莱尔为切入点和材料,探讨波德莱尔所处的时代,探讨诗所产生的时代给人带来的精神体验。

内容概要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出身犹太望族。草年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在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被法兰克福大掌拒绝后,他终止了对学院生涯的追求。加入法兰克福研究所,从而组成了后来事誉世界的法兰克福学派。1933年纳粹上台。本雅明离开德国。定居巴黎;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在法西边境自杀。

美国著名评论家苏珊·曩塔格把本雅明说成是一个思想开放、兼收并蓄的旧式“文人”或“量后一位自由知识分子”。

章节摘录

  把词语划分成适用于高雅文学一类和与这类不同的另一类,这种做法普遍影响了诗的创作,并且它对悲剧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并不比对抒情诗的影响小。在19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种风气具有难以扼制的力量。当勒布伦( Lebrun)的《熙德》上演时,chambre(卧室)一词就招来一片非难的议论。阿尔弗雷德,德·维尼(Alfred de Vigny)翻译的《奥赛罗》演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所用的mouchoir(手绢或围巾)这个词不能为一出悲剧所容忍。维克多,雨果开始抛弃了文学创作中对口语化用词与高雅词汇之间的区分。在他之前,圣,波甫也已这样做了,他在《约瑟夫,德洛梅的一生》中曾做过这样的表白:“我曾试图……走出自己的路子,写得朴素,写得平易近人,……我用它们本身的名字来称呼那些生活里固有的事物,但这样做离小棚屋近了而离闺房远了。”波德莱尔把维克多,雨果语言上的雅各宾主义和圣‘波甫的田园式的自由都继承了下来。他的意象由于所指对象的身份低下而显得原汁原味。他关注那些陈腐平庸的事情,极力使它们具有诗意。他写道:“可怕的夜里,那莫名的恐惧挤压着我的心,宛如人们在搓揉一张纸。”这种语言姿态是艺术家波德莱尔的典型特征。但只有在寓言家看来才真正具有意义。这种语态使他的寓言带有某种迷惑的特质,从而使其与通常的寓言区别了开来。勒梅西埃(Lemercier)是近来诗坛与这种寓言同流的最后一人,这样,新古典主义文学便跌落到了最低点。波德莱尔对此置之不理,他大量运用寓言,把它们置于某种语言氛围之中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它们的性质。《恶之花》是第一本在抒情诗里不但使用散文化日常语言而且还使用城市用语的诗作。这部作品直接使用一些作者新创的词语,这些词语不受诗迂腐陈规的约束,以其独创的光彩跃人人们眼帘。他使用quinquet(油灯),wagon(马车)或是omnibus(公交车)这样的词语,遇见bilan(借债单),reverbere(反光镜)和voirie(道路网)这类词也不退缩。由此就创建出了这样一些抒情诗语汇,一些从其中会毫无准备地突然出现某种寓意的语汇。如果说波德莱尔的语言精神能在某处被捕捉到的话,那它们一定是在这种唐突的巧合中被捕获的。克洛代尔(Claudel)对此有一个一语道破的说明。他说:波德莱尔把拉辛的写作风格同一个第二帝国新闻记者的写作风格融为一体了。他的语汇里没有一个词是从一开始就带着某种寓意出现的。这些词是在特定情境里才获得某种寓意的,这些情景来自要去侦察、围攻和占领的主题展开过程中,即看它处于这个过程中的哪一阶段。波德莱尔称写诗为一种奇袭,在这种奇袭里,寓言是他的可靠心腹。它们是极少数参与到机密中去的人。那些la Mort(死神)或le Souvenir(回忆),le Repentir(悔恨)或le Mal(邪恶)出现的地方,就是他的诗战略中心所在。这些词语在诗文中闪电般的出现可由大写字母加以识别,那些诗文对最陈腐平庸的词毫不鄙弃,这一切表明,波德莱尔在幕后操纵着。他的技巧是搞策反暴动人的技巧。  ……

图书封面


 波德莱尔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写论文用来参考 很不错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专著。波德莱尔对19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考察深深吸引了本雅明。从这个被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异化了的抒情诗人的目光出发,本雅明希望能重新阅读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的巴黎。在书中,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起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一起作为“城市的闲逛者”躲在人群里注视着这个嘈杂的商品物质世界,一起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发出“震惊”的慨叹,却又在结尾处理性而忧郁地击碎了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英雄之梦。本雅明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敏锐,使得这部构筑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辉煌之作更多了一份诗意的绵长。
  •     暂时还没认真开看,看完以后再继续评论吧
  •     在拥挤如地狱的现代都市,不可能再出现骑士小说中所描绘的那类英雄,但对波德莱尔这样的都市闲逛者而言,遭受痛苦的普通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孤独英雄的化身。闲逛者在人群中往往获得一种惊颤体验,为传达这份经验,波德莱尔在语言上大下苦功,从而也升华了大众非同寻常的一面(个人认为“惊颤”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其实异曲同工)。遗憾的是随着机械时代的到来,连闲逛者也不复存在,人不再将自身抽离出人群,望向远方,而只能专注于身边由交通工具围绕起来的方寸之地,也就失去了其灵韵。因而波德莱尔之后再无波德莱尔,这也预示了现代主义之死。
  •     陈平原推荐的好书
  •     本雅明写东西看着就是舒服,可能张旭东译本会更好读。
  •     读了几遍才算找到些许脉络。本雅明批判资本主义的角度非常奇特也非常有趣:现代社会对人经验与记忆的面目全非的改造。资本主义城市里爆炸般的“震惊”让我们生存于一个个当下瞬间,非意愿的记忆被一个个瞬间撕裂而不复可能,时间留给我们的是贫乏。“历史的天使”背对着前进的我们,眼看被遗忘的巨大“震惊”经验的废墟不断累积,而本雅明希望我们活过的每一分钟都是未来最后审判前的证词。游手好闲寻找买主的文人波德莱尔在巴黎城中闲逛,人群成了他的庇护,他成为了一名人群中的观察者,他寻找并体验着现代巴黎带给他的种种震惊,波德莱尔怀着“爱”的心收集这些爆炸后留下的已经死亡的经验碎片,现代性的身上打着死亡的烙印。对现代的爱其实是对死的从容,现代英雄是敢于自杀的人,自杀却意味着救赎的可能,资本主义将在它的毁灭中得到救赎。。
  •     波德莱尔
  •     让人觉得是两个巫医跨越了时空的对话
  •     毕竟是个二流思想家
  •     内容没的说,就是外皮挫点
  •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另外,这套书的都不错
  •     文笔如行云流水,说理清晰透彻。虽然不成体系,却处处充满洞见。
  •     光晕消失的人群,目光与看的能力,非意愿性记忆,毁灭之爱,非古典式的英雄
  •     | I565.072 /B49B
  •     这套书有很多经典,不能一下子买全只得一本本读吧
  •     波德莱尔对任何事情的无从确信使他不断构想出新的生活角色:闲逛者、小流氓、纨绔子弟和拾垃圾者。更为基本的,他是一个人群中的人,带着兴奋而黯淡的眼睛,在偌大的巴黎走来走去,最终绝望地发现迷恋现代性所要付出的不可挽回的代价,即『光韵在惊颠体验中的消失』。他接纳了现代性,接纳了短暂和稍纵即逝的美丽,却同时又将过去和现在黏合在一起。本雅明选择了波德莱尔,选择他的步伐,他的眼睛,跟随他从传统走进现代,映入眼帘的,是资本主义梦幻的余烬和废墟。
  •     译注都是废话
  •     一开始读还感到很普通,但继续读下去就发现此书的天才之处了
  •     1、译者很辛苦;2、作者很大神;3、思路真清晰,值得一再看(火车14小时站票,我站着看完把夜刷了
  •     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惊颤。
  •     其实是为了看里面收录的《巴黎拱廊计划》,当然本雅明对波德莱尔这种贬一下褒一下的态度十分有趣= =
  •     书中的第一部分“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被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以“内容松散,天马行空,主题不明确”为由拒绝发表,然而这一部分在我看来恰恰是本书最精彩的章节:以波德莱尔作品和19世纪的巴黎为基点,深入讲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田园诗意的丧失,以及市民生活、交流方式的种种变迁。这不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而是一部形象讲述现代性的散文诗。
  •     了解波德莱尔必看的书,同时更是了解本雅明
  •     虽然我很讨厌波德莱尔,原因就是我跟他一样。只能又爱又恨了,不能像他那样潇洒地游离去体验震惊。他一定有自己的苦衷。好吧,愿你和本雅明都安息。
  •     译者在序言中言简意赅地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这本著作所需的基本信息。如果只是为了做资料索引备忘,看译者序仿佛已经足够。但是整本书的阅读依然非常愉快,本雅明用诗意的语言为大都市经验的文化解读提供了无穷的灵感。“中了科学的奸计”的著作之所以令人叹息,正是因为它们缺少了此种魅力吧。
  •     瓦尔特·本雅明
  •     闲扯的功夫
  •     本雅明是天才的批评家,他在巴黎的街道、人群和诗人中解析出现代性的秘密。“闲荡者”、“密谋家”、“拾荒者”、“街垒”、“拱廊街”,让我们追索着这一个个现代都市的隐秘线索,去到现代性发生、爆炸、扩散、回响的现场。
  •     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的隔空喊话
  •     这个版本是新译本,不知道跟王才勇的相比怎么样
  •     所有人都活在一个全新的状态中,会有回去的冲动,但是父怎么会放过任何一个道德动荡上的美学祭坛,世界史的诞生,和人开始冲出胎盘,过度的水太坚硬,黄金很璀璨,可是我们是一个人我们都忘了
  •     建筑与诗与革命。
  •     很便宜,包装也是很好的额
  •     寓言是波德莱尔的天赋所在,忧郁是这一天赋的滋养源泉。在波德莱尔那里,巴黎第一次成为抒情诗的题材,他的诗不是家乡颂歌,而是这位预言者凝视巴黎城的目光。
  •     ”灵韵在资本主义的震颤中消失“,本雅明是真正的天才,不论是感受力还是文笔,捕捉到现代性门槛前的人们的时间体验与精神状态。在沉重严肃的frankfurt school里是最有灵性跳动的一位。
  •     艺术被“理智”所报复,虽然在描摹巴黎城市气质时有些许语焉不详~~
  •     闲逛者一章出彩,现代主义一章则不免失题。本氏对美与诗的理解通于普鲁斯特基于弗洛伊德,“惊颤”的概念虽然在精神分析上站不住脚,但是其必然是“存在”的——原文也是满纸存在主义的腔调。另,本雅明的文笔真让人着急&自己阅读量还要提高,读书是体力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