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学的政治想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民国时期文学的政治想像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508038391
作者:魏朝勇
页数:207页

作者简介

政治哲学在今天是颇为含混的概念,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学业在当代大学系科中的位置亦不无尴尬。例如,政治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系还是政治系?应当设在法学院还是文学院?对此我们或许只能回答,政治哲学既不可能囿于一个学科,更难以简化为一个专业,因为就其本性而言,政治哲学是一种超学科的学问。
要而言之,中国学人研究政治哲学的基本任务有二:一是批判地考察西方政治哲学的源流,二是深入疏理中国政治哲学的传统。有必要说明,本文库两位主编虽近年来都曾着重论述施特劳斯学派的政治哲学,但我们决无意主张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应该简单化为遵循施特劳斯派路向。无论对施特劳斯学派,还是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共和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等,我们都主张从中国的视野出发深入分析和批判。同样,我们虽强调研究古典思想和古典传统的重要性,却从不主张简单地以古典拒斥现代。就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而言,我们以为更注意的或许是,各主要流派近年来实际都在以不同方式寻求现代思想与古典思想的调和或互补。
绪论
一、文学的历史分期及现代性意旨
二、文学解释中的历史哲学与政治
三、解释的回归:文学的政治想像
第一章 消隐的道路:朝向”未来的”新中国
第一节 时间断裂中的政治伦理
第二节 民族时间、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
第三节 当自由遭遇革命
第四节 消隐的道路
第二章 狂人的话语微言、革命的魅惑与死
第一节 政治的诗性哲学追求
第二节 狂人的诞语微言
第三节 革命的魅惑与死
第三章 革命的必然谱系
第一节 “堂吉诃德”的“新梦”
第二节 阶级的贫困与阶级的正义
第三节 革命目的、贫困与暴力及道统
第四节 善恶嬗迭与革命的情爱政治
第四章 民主主义的政治正当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民族政治之“力”
第二节 “政治统一”与民族主义的政治正当
第三节 “英雄崇拜”的历史观及政治
第四节 “文学”的民族主义与伤花“野玫瑰”
第五章 绝望于未来的抵抗
第一节 一个家庭的凋敝与隐示
第二节 一个人的道路:从“英雄”到落寞
第三节 另一个人的轨迹:从漂泊到死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籍目录

绪论
一、文学的历史分期及现代性意旨
二、文学解释中的历史哲学与政治
三、解释的回归:文学的政治想像
第一章 消隐的道路:朝向“未来”的“新中国”
第一节 时间断裂中的政治伦理
第二节 民族时间、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
第三节 当自由遭遇革命
第四节 消隐的道路
第二章 狂人的诞语微言,革命的魅惑与死
第一节 政治的诗性哲学追求
第二节 狂人的诞语微言
第三节 革命的魅惑与死
第三章 革命的必然谱系
第一节 “堂吉诃德”的“新梦”
第二节 阶级的贫困与阶级的正义
第三节 革命目的、贫困与暴力及道统
第四节 善恶嬗迭与革命的情爱政治
第四章 民族主义的政治正当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民族政治之“力”
第二节 “政治统一”与民族主义的政治正当
第三节 “英雄崇拜”的历史观及政治
第四节 “文学”的民族主义与伤花“野玫瑰”
第五章 绝望于未来的抵抗
第一节 一个家庭的凋敝与隐示
第二节 一个人的道路:从“英雄”到落寞
第三节 另一个人的轨迹:从漂泊到死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概要

現任中山大學副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學學士、美學碩士、文學博士(師從已故程文超教授),在讀哲學博士(師從劉小楓先生,方向為修昔底德研究)。本書為作者的博士論文修改而成。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消隐的道路:朝向“未来”的“新中国”  第一节 时间断裂中的政治伦理  1895年是个断裂的时间,也是个开始的时间。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如梁启超(1873—1929)所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正是在这一年,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踏出个人政治生涯第一步。自此,梁启超孜孜以求的不外乎“涤除旧弊、维新气象”。  “以新新不已,此动力之根源也”。“新”是哲学本体上的动力论,但梁启超更在乎“新”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兑现。戊戌年,他求“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他创办《新民丛报》,撰写《新民说》且力倡“新民”。  “新”是与“旧”相对峙的状态,没有“旧”,无所谓“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儒家经籍里有关“新”的命意启发了梁启超。  在《新民丛报》“发刊告白”中,梁氏宣称“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对此病药治之,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原本”。  而“新民”一说,申论“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日,淬砺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日,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由历史时间断裂中开掘出“新”意,是梁启超的政治伦理的根本诉求。说儒家经典所论及的“新”给予这政治伦理以启迪,还没有尽其所以然。民族存亡绝续之际,求“新”是梁氏政治伦理的正当性表达;而“维新”、“日新”和“新民”等典出经籍,其实是想从文化“道统”中谋取政治伦理的合法性。  一般来说,“新”作为梁氏政治伦理的追求目标,含有两个基本元素:一是变,一是未来。前者是针对现在的行动,后者是时间上的祈望。  从行动之维看,是因“新”而变,还是因变而“新”呢?因“新”而变,“新”就是一种信念前提;因变而“新”,“新”就是一种完成效果。  在梁启超那里,“新”之于“信念”或“效果”不免相互缠绕。  ……

图书封面


 民国时期文学的政治想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期待受挫,粗糙之作,感觉比《名作欣赏》上的作品都不如....大段地引用文学文本,然后再摆弄点西方政论词汇...一个这么好的题目让勇哥给糟蹋了,本应该成为文学与思想的完美结合的精品,却产出了一个怪胎,罪过写完好多天后再读上面的话感觉到很自责!想想自己写又能写成什么样呢!批评别人难道是为了抬高自己?切记!(吃鸡蛋不是为了挑骨头)
  •     这本书是个异数,不具备政治哲学修养的人估计是看不太明白的。陈村好像说过看了之后像是吃药(大意吧),哈哈,确实是“药”……,就看你得的是什么“病”了。
  •     如果还是沿用本书原稿的名字“美好生活的可能”,我就打四星。毕竟这个名字比较诗意模糊一些,不会对书里的内容与形式做出太多的规约,哪怕真写成名作欣赏,也不算跑题。问题在于改了现在这个题目,我看到时所期望的,是作者能够将有关民国文学的浩瀚材料整理、分析、重组,从个体作家的具体文本入手,为我勾勒出一幅图画——我能够在这幅图画中看到民国文学的政治想象触及人类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进而能够评估民国文人的整体政治智识水平。可惜的是,我看到的不是一幅完整的画面,而是五个局部。这五个局部实难让我相信涵括了民国文学的政治想象,倒不如说,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五位民国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可能”的探讨,甚至这五位作家是否那么具有代表性,我看完全书都是狐疑着的,如果说这里面就含着某种对kairos的品悟,我只能怪自己悟性太差。但我还是要为自己申辩,既然作者在结语中说“自梁启超到路翎,他们文学世界的政治想象也可谓对这个问题各作了一个注脚”,那么,读者希望作者能够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交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五个注脚上,应该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吧。其实,凡是留心近些年学界动态的人都明白这本书甚至这套书的思想来源,整本书成了洛维特、阿伦特、施密特、施特劳斯的演武场。诚然,拜这些大家的精敏深思,此书从立意到细节论证都颇为高挑,引人注目,作者文本细读的功夫也可圈可点,但是在西学理论与本土材料的无缝对接上,还是有些缺憾。想来作者下一本关于俢昔底德的作品会少一些这样的问题,值得期待。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在图书馆中拜读了一下 真是要被魏拉图吓坏了= =要补的理论课未免也太多〒.〒
  •     文字流畅,思路清晰,相当不错的一本论著。
  •     要是这就是所谓现代文学的“政治哲学”读法,我看还是不要瞎倒腾了
  •     政治哲学视角下的文学考察,通过陈铨了解了下“战国策派”,路翎那一章没看。
  •     今日再读魏师的绪论部分,才恍然醒悟当年大一时压根没有读懂,不了解其中作者布局之精妙,论述之严谨与敏锐。不过我也不能妄言现在就懂。总之,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佳作
  •     五年前读过,当时读序言时觉得挺震撼。
  •     我还准备看看呢,都借来了,看来还是还掉吧。
  •     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     偶尔才能给人惊喜之感,视野和洞见都没有达到想象中的程度。《自然与神圣》类似。
  •       期待受挫,粗糙之作,感觉比《名作欣赏》上的作品都不如....大段地引用文学文本,然后再摆弄点西方政论词汇...一个这么好的题目让勇哥给糟蹋了,本应该成为文学与思想的完美结合的精品,却产出了一个怪胎,罪过
      
      
      写完好多天后再读上面的话感觉到很自责!想想自己写又能写成什么样呢!批评别人难道是为了抬高自己?切记!(吃鸡蛋不是为了挑骨头)
  •     很有意思,关于这本书的口水还不少。有的人欣欣然,有的人气急败坏。在一个博客看到一个哥们破口大骂老魏,大意是“臭小子我看了你的书,也记不住你的名字,因为你的名字笔划太多”——太搞了,哈哈!至于嘛,老魏又不是陈冠希,你又不是谢霆锋,急什么急呀?还听说有一博士背后也是大骂老魏,传话来广州要大辩一场,结果又爽约了,嘿嘿,这都什么事呀……哈.真诚的思考催生了某些人的嫉恨,这就是中国人的天性吗!认真的人还是有的。《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有一篇文章《文学的政治阅读》多次引用老魏的观点,说明学界主流逐渐认同了这本书!
  •     诗意。
  •     难得的一本好书!
  •     老魏
  •     勇哥的书,自然是要力荐的!!就是读起来很晕。。。
  •     太多原文没看过看起来很虚
  •     重读,有新的心得。
  •     将文学置于政治语境之中,能够反映作品的不同面向。但此作一般~
  •     太多政治哲学式臆想,把鲁迅活活解了
  •     现当代文学研究里罕有的论著,魏老师的跨学科研究让人兴奋。
  •     文学想象政治
  •     正文五章分别利用不同的西方思想资源对梁启超、鲁迅、蒋光慈、陈铨以及路翎等文学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出民国时期文学文本在国家、民族、个人、群众之诸多关键问题间的追寻和困厄。其中用施密特的政治哲学对勘陈铨的“政治统一”论以及对路翎作品中呈现出的自由主义伦理、民族革命伦理的冲突之分析尤其富有启发性。此书真正的关键是解释的意向:以“政治哲学”这一总体性的概念指引着对文本的解读,重新回到文学文本本身。即,由作者写作的意图和动机追寻其中对政治伦理的想想和关切,而不是将作品仅仅作为一个文化研究的“文本”,一种社会底层结构的症候进行无关痛痒的分析。 PS:不过总觉得一些笔触和分析模式非常刘小枫哈哈。
  •     我觉得就是在卖弄一个个专业名词……好好把一个问题讲清楚可以不!
  •     现代的那群牛人居然将此书放到解放区文学研究那一块,好冷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