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红楼梦魇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2
ISBN:9787530208717
作者:张爱玲
页数:348页

作者简介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旅居美国研究《红楼梦》十年的心血结晶,亦是一部学术考据之作。
像张爱玲这样一位作家,用十年时间,对《红楼梦》作如此近乎繁琐的考据,似乎真是“梦魇”一般奇特。
不过,喜爱张氏作品的人都知道,她实在与这部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有太深太深的关系,
她从小就爱读《红楼梦》,以后每隔几年又重读一次,对,红楼梦》真到“熟读”的程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
她少年时代就模仿《红楼梦》写过作品,以后她的写作品如《金锁记》等,意境、手法、语言,都得《红楼梦》之真传。
难怪她醉心于《红楼梦》世界的一切,甚至是:“偶偶指逆,事无大小,只要‘详’一会儿,红楼梦》就好了。”
《红楼梦》已经这样融入她的生命和生活之中。
真是要了解张爱玲,不可不了解这一点。

书籍目录

自序《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插曲之一——高鹗、袭人与畹君初祥《红楼梦》——论全抄本二详《红楼梦》——甲戌本与庚辰本的年份三详《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四详《红楼梦》——改写与遗稿五详《红楼梦》——旧时真本编后记

编辑推荐

  红学大师周汝昌隆重推荐,唯一合法授权合法销售简体版。  只有张爱玲,才堪称雪芹知己。我现今对她非常敬佩,认为她是“红学史”上一大怪杰,常流难以企及。张爱玲之奇才,心极细而记(记忆力)极强,万难企及。我自惭枉作了“红学家”!    这是八九年前的事了。我寄了些考据《红楼梦》的大纲给宋淇看,有些内容看上去很奇特。宋淇戏称为Nightmare in the Red Chember(红楼梦魇),有时候隔些时就在信上问起“你的红楼梦魇做得怎样了?”我觉得这题目非常好,而且也确是这情形——一种疯狂。  那几年我刚巧有机会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与柏光莱的加大图书馆借书,看到脂本《红楼梦》。近人的考据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至于自己做,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但是没写过理论文字,当然笑话一五一十。我大概是中了古文的毒,培根的散文最记得这句:“简短是隽语的灵魂”,不过认为不限隽语,所以一个字看得有笆斗大,能省一个也是好的。因为怕唠叨,说理已经不够清楚,又把全抄本——即所谓《红楼梦稿》——简称抄本。其实这些本子都是抄本。难怪《初详红楼梦》刊出后,有个朋友告诉我看不懂——当然说得较婉转。  连带想起来,仿佛有书评说不懂《张看》这题目,乘机在这时解释一下。《张看》不过是套用常见的“我看CC”,填入题材或人名。“张看”就是张的见解或管窥——往里面张望——最浅薄的双关语。以前《流言》是引一句英文——诗?

前言

  这是八九年前的事了,我寄了些考据红楼梦的大纲给宋淇看,有些内容看去很奇特。宋淇戏称为Nightmare in the Red Chamber(红楼梦魇),有时候隔些时就在信上“你的红楼梦魇做得怎么样了?”我觉得这题目非常好,而且也确是这情形——一种疯狂。  那几年我刚巧有机会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与柏克莱的加大图书馆借书,看到脂本红楼梦。近人的考据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至于自己做,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但是没写过理论文字,当然笑话一五一十。我大概是中了古文的毒,培根的散文最记得这一句:“简短是隽语的灵魂”,不过认为不限隽语,所以一个字看得有巴斗大,能省一个也是好的。因为怕唠叨,说理已经不够清楚,又把全抄本─即所谓“红楼梦稿”─ 简称抄本。其实这些本子都是抄本。难怪“初详红楼梦”刊出后,有个朋友告诉我看不懂─当然说得较婉转。  连带想起来,仿佛有书评说不懂“张看”这题目,乘机在这里解释一下。“张看”不过是套用常见的“我看XX”,填入题材或人名。“张看”就是张的见解或管窥─往里面张望─最浅薄的双关语。以前“流言”是引一句英文─诗?Writen on water(水上写的字),是说它不持久,而又希望它像谣言传得一样快。我自己常疑心不知道人懂不懂,也从来没问过人。  红楼梦的一个特点是改写时间之长─何止十年间“增删五次”?直到去世为止,大概占作者成年时代的全部。曹雪芹的天才不是像女神雅典娜一样,从她父王天神修斯的眉宇间跳出来的,一下地就是全副武装。从改写的过程上可以看出他的成长,有时候我觉得是天才的横剖面。  改写二十多年之久,为了省抄工,不见得每次大改几处就从头重抄一份。当然是尽量利用手头现有的抄本。而不同时期的早本已经传了出去,书主跟着改,也不见得每次又都从头重抄一份。所以各本内容新旧不一,不能因某回某处年代早晚判断各本的早晚。这不过是常识,但是我认为是我这本书的一个要点。此外也有些地方看似荒唐,令人难以置信,例如改写常在回首或回末,因为一回本的线装书,一头一尾换一页较便。写作态度这样轻率?但是缝钉稿本该是麝月名下的工作─袭人麝月都实有其人,后来作者身边只剩下一个麝月─也可见他体恤人。  在现在这大众传播的时代,很难想像从前那闭塞的社会。第二十三回有宝玉四首即事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荣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录出来各处称颂。” 看了使人不由得想到反面,著书人贫居西郊,满人明义说作者出示红楼梦,“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可见传抄只限戚友圈内。而且从前小说在文艺上没有地位,不过是好玩,不像现代苏俄传抄地下小说与诗,作者可以得到心灵上的安慰。曹雪芹在这苦闷的环境里就靠家里的二三知己给他打气,他似乎是个温暖的情感丰富的人,歌星芭芭拉史翠珊唱红了的那支歌中所谓“人─需要人的人”,在心理上倚靠脂砚畸笏,也情有可原。近人竟有认为此书是集体创作的。  他完全孤立。即使当时与海外有接触,也没有书可供参考。旧俄的小说还没写出来。中国长篇小说这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是刚巧发展到顶巅的时候一受挫,就给拦了回去。潮流趋势往往如此。清末民初的骂世小说还是继承红楼梦之前的“儒林外史”。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请原谅我这混杂的比喻。  红楼梦被庸俗化了,而家喻户晓,与圣经在西方一样普及,因此影响了小说的主流与阅读趣味。一百年后的“海上花系列”有三分神似,就两次都见弃于读者,包括本世纪三○年间的亚东版。一方面读者已经在变,但那是受外来的影响,对于旧小说已经有了成见了,而旧小说也多数就是这样。   在国外,对人说“中国古典小说跟中国画─应当说“诗、画”,但是能懂中国诗的人太少─与磁器一样好,”这话实在说不出口。如果知道你本人也是写小说的,更有“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之嫌。我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大学城待过些时,知道红楼梦的学生倒不少,都以为跟巴金的“家”相仿,都是旧家庭里表兄妹的恋爱悲剧。男生就只关心宝玉这样女性化,是否同性恋者。他们虽然程度不齐,也不是没有鉴别力。有个女生长得不错,个子不高,深褐色的头发做得很高,像个富农或是商家的农妆少妇,告诉我说她看了“秧歌”,照例赞了两句,然后迟疑了一下,有点困惑的说:“怎么这些人都跟我们一样?”我听了一怔。“秧歌”里的人物的确跟美国人或任何人都没什么不同,不过是王龙阿兰洗衣作老板或是哲学家。我觉得被她一语道破了我用英文写作的症结,很有知己之感。  程本红楼梦一出,就有许多人说是拙劣的续书,但是到本世纪胡适等才开始找证据,洗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五六十年了,近来杂志上介绍一本《红楼梦研究集》:“本书是一群青年人的精心力作,一反前人注重考据的研究方式,”拙作 “红楼梦未完”赫然在内,看了叫声惭愧。也可见一般套闻考据。里面大部分的文章仍旧视程本为原著,我在报刊上也看到这一类的论文,可能是中文系大学生或研究生的课卷,那也反映教授的态度。─也许是因为研究一个未完的著作,教学上有困难。─有一篇骂袭人诱惑宝玉,显然还是看了程本窜改的第六回,原文宝玉“强袭人同领警幻所授云雨之事”,程甲本改“强”为“与”,程乙本又改为“强拉” 另加袭人“扭捏了半日”等两句。我们自己这样,就也不能怪人家─首次译出全文的霍克斯英译本也还是用程本。但是才出了第一册,二十六回,后四十回的狐狸尾巴还没露出来。弥罗岛出土的断臂维纳斯装了义肢,在国际艺坛上还有地位?    我本来一直想着,至少金瓶梅是完整的。也是八九年前才听见专研究中国小说的汉学家派屈克·韩南(Hanan)说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是两个不相干的人写的。我非常震动。回想起来,也立刻记起当时看书的时候有那么一块灰色的一截,枯燥乏味而不大清楚─其实那就是驴头不对马嘴的地方使人疑惑。游东京,送歌童,送五十岁的歌女楚云,结果都没有戏,使人毫无印象,心里想“怎么回事?这书怎么了?”正纳闷,另一回开始了,忽然眼前一亮,像钻出了隧道。  我看见我捧着厚厚一大册的小字石印本坐在那熟悉的房间里。“喂,是假的。”我伸手去碰碰那十来岁人的肩膀。这两本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红楼梦遗稿有“五六稿”被借阅者遗失,我一直恨不得坐时间机器飞了去,到那家人家去找出来抢回来。现在心平了些,因为多少满足了一部分的好奇心。收在集子里的,除了“三详”通篇改写过,此外一路写下去,有些今是昨非的地方也没去改正前文,因为视作长途探险,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从头起同走一遭。我不过是用最基本的逻辑,但是一层套一层,有时候也会把人绕糊涂了。我自己是头昏为度,可以一搁一两年之久。像迷宫,像拼图游戏,又像推理侦探小说。早本各各不同的结局又有“罗生门”的情趣。偶遇拂逆,事无大小,只要“详”一会红楼梦就好了。我这人乏善足述,着重在“乏”字上,但是只要是真喜欢什么,确实什么都不管─也幸而我的兴趣范围不广。在已经“去日苦多”的时候,十年的工夫就这样掼了下去,不能不说是豪举。正是: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内容概要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与胡兰成结婚,1947年离异;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69年《红楼梦未完》在台湾发表;1973年定居洛杉矶,《初详红楼梦》刊载于台湾杂志;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二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6年《三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7年《红楼梦魇》在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2003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14卷本《张爱玲典藏全集》。

媒体关注与评论

  红学大师周汝昌隆重推荐:只有张爱玲,才堪称雪芹知已。我现今对她非常敬佩,认为她是“红学史”上一大怪杰,常流难以企及。张爱玲之奇才,心极细而记(记忆力)极强,万难企及。我自惭枉作了“红学家”!唯一合法授权合法销售简体版。

章节摘录

  《红楼梦》未完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 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仍旧每隔几年又从头看一遍,每次 印象稍有点不同,跟着生命的历程在变。但是反应都是所谓“揿钮反应”, 一揿电钮马上有,而且永远相同。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 续的。怪不得!也没深究。 直到一九五四年左右,才在香港看见根据脂批研究八十回后事的书,在 我实在是个感情上的经验,石破天惊,惊喜交集,这些熟人多年不知下落, 早已死了心,又有了消息。迄今看见有关的近著,总是等不及的看。 《红楼梦》的研究日新月异,是否高鹗续书,已经有两派不同的见解。 也有主张后四十回是曹雪芹自己的作品,写到后来撇开脂批中的线索,放手 写去。也有人认为后四十回包括曹雪芹的残稿在内。自五四时代研究起,四 十年来整整转了个圈子。单凭作风与优劣,判断后四十回不可能是原著或含 有原著成份,难免主观之讥。文艺批评在这里本来用不上。事实是除了考据 ,都是空口说白话。我把宝玉的应制诗“绿蜡春犹卷”斗胆对上一句“红楼 梦未完”,其实“未完”二字也已经成了疑问。 书中用古代官名、地名,当然不能提满汉之别。作者并不隐讳是写满人 ,第二十五回有跳神。丧礼有些细节稍异,也不说明是满俗。凤姐在灵前坐 在一张大圈椅上哭秦氏,贾敬死后,儿孙回家奔丧,一路跪着爬进来——想 是喇嘛教影响。清室信奉喇嘛教,西藏进香人在寺院中绕殿爬行叩首。 续书第九十二回“宝玉也问了一声妞妞好”,称巧姐为妞妞,明指是满 人。换了曹雪芹,决不肯这样。要是被当时的人晓得十二钗是大脚,不知道 作何感想?难怪这样健步,那么大的园子,姊妹们每顿饭出园来吃。 作者是非常技巧的避免这问题的。书中这么许多女性,只有一个尤三姐 ,脂本写她多出一句“一对金莲或敲或并”。第七十回睛雯一早起来,与麝 月按住芳官膈肢,“那晴雯只穿葱绿苑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脂本多 出末三字。裹脚才穿睡鞋。 祭晴雯的《芙蓉诔》终于明写:“捉迷屏后,莲瓣无声。”小脚捉迷藏 ,竟声息毫无,可见体态轻盈。 此外只有尤二姐,第六十九回见贾母,贾母细看皮肤与手,“鸳鸯又揭 起裙子来,贾母瞧毕,摘下眼镜来笑说道:‘是个齐全孩子。……”’脂本 多出“鸳鸯又揭起裙子来”一句。揭起裙子来当然是看脚,是否裹得小,脚 样如何,是当时买妾惯例。不但尤二姐是小脚,贾家似也讲究此道。曹雪芹 先世本是汉人,从龙入关后又久居江南,究竟汉化到什么程度? 第五十九回春燕母女都会飞跑,且是长途竞走,想未缠足。当然她们是 做粗活的。第五十四回一个婆子向小丫头说:“那里就走大了脚了?”粗做 的显然也有裹脚的。婢媪白都是汉女。是否多数缠足? 风姐宝钗袭人鸳鸯的服装都有详细描写:裙袄、比甲、对襟罩褂,风姐 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还是《金瓶梅》里的打扮。清初女装本来跟明朝 差不多,所谓“男降女不降”。穿汉装而不裹脚? 差不多时期的《儿女英雄传》明写安家是旗人,安太太、佟舅太太也穿 裙袄,与当时汉装无异。清初不禁通婚,想已趋同化,唯一的区别是缠足与 否。(外人拍摄的晚清满人妇女照片,不仅宫中,北京街头结伴同行的“贵 女们”也都是一律旗袍。) 宝钗是上京待选秀女的,家中又是世代皇商,应是“三旗小妞妞”。但 是应选似是信手拈来,此后没有交代。黛玉原籍苏州,想也与贾家薛家是金 陵人一样,同是寄籍。实际上曹家的亲戚除了同宗与上代远亲,大约都是满 人或包衣。书中的尤二姐尤三姐其实不能算亲戚,第六十四回写尤老娘是再 醮妇,二尤是拖油瓶,根本不是尤氏的妹妹——所以只有她们姊妹俩是小脚 。 同回写尤氏无法阻止贾琏娶尤二姐,“况他与二姐本非一母,未便深管 ,”又似是同父,那就还是异母妹。 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一般认为不一定可靠,但是第六十四回上半回 有两条作者自批,证明确是作者手笔。矛盾很多,不止这一处。追叙鲍二媳 妇吊死的事,“贾琏给了二百银子,叫他另娶一个。”二百两本来是给他发 送的,许他“另日再挑个好媳妇给你”,指丫头择配时指派。又此回说张华 遭官司破家,给了二十两银子退亲。第六十八回说张华好赌,倾家荡产:被 父亲逐出,给了十两退亲。 周汝昌排出年表,证明书中年月准确异常。但是第六十四回七月黛玉祭 父母,“七月因为是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季的坟”,是七月十五,再不然 就是七月七。接着贾琏议娶尤二姐,初三过门,当是八月初三。下一回,婚 后“已是两个月的光景”是十月初。贾珍与尤三姐发生关系,被她闹得受不 了。然后贾琏赴平安州,上路三日遇柳湘莲,代三姐定亲。“谁知八月内湘 莲方进京来”。那么定亲至迟是七月。怎么三个月前已经是七月? 周汝昌根据第六十九回,腊月尤二姐说嫁过来半年,推出婚期似是六月 初三,认为第六十四回先写七月,又退到六月,是“逆叙”。书中一直是按 时序的。 第六十七回最成问题,一条脂批也没有。但是写柳湘莲出家,“不知何 往,暂且不表。”可见还有下文,伏落草。甄士隐((好了歌》“后日作强梁 ”句下批“柳湘莲一千人”。又写薛姨妈向薛蟠说:“你如今也该张罗张罗 买卖,二则把你自己娶媳妇应办的事情,倒早些料理料理。”到第七十九回 才由香菱补叙,上次薛蟠出门顺路探亲,看中夏金桂,一回家就催母亲央媒 ,一说就成。这样前后照应,看来这两回大体还是原著,可能残缺经另人补 写。是较早的稿子,白话还欠流利,屡经改写,自相矛盾,文笔也差。这部 书自称写了十年,其实还不止,我们眼看着他进步。但看第二回脂批:“语 言太烦,令人不耐。古人云‘惜墨如金’,看此视墨如土矣,虽演至千万回 亦可也。”也评得极是。 乾隆百二十回抄本,前八十回是脂本,有些对白与他本稍有出入,有几 处更生动,较散漫突兀,说话本来是那样的。是时人评约翰·俄哈拉(John O’Hara)的“录音机耳朵”。百二十回抄本是拼凑的百衲本,先后不一,笔 迹相同都不一定是一个本子,所以这几段对白与他本孰先孰后还待考。如果 是后改的,那是加工。如果是较早的稿子,后来改得比较平顺,那就太可惜 了,但是我们要记得曹雪芹在他那时代多么孤立,除了他自己本能的判断外 ,实在毫无标准。走的路子是他渐渐暗中摸索出来的。P7-10

图书封面


 红楼梦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3条)

  •     我的那本《红楼梦》算是程乙本,前面的导言,全然是阶级斗争的分析论,反礼教、封建之类的说辞……最喜欢做的是边吃东西边看,十多年下来,黄的是橘子,红的是辣椒……琳琅丰厚,历历在目。。。在很小的时候,看过周汝昌的考据,别的倒没记住,印象最深的却是,他的痴痴梦梦,本体消失,完全梦幻。后及刘心武,觉得这个人倒是理智的可以,自圆其说,有头有尾,颇令佩服。没有周汝昌的迷,倒却让《红楼》处于他的框架类,寻证据。说实话,张爱玲的得礼不饶人,到《红楼梦魇》算是真见识到了。最爱的是这段:“散场是时间的悲剧,少年时代一过,就被逐出伊甸园。家中发生变故,已经是发生在庸俗暗淡的成人的世界里。而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仕途基业竟不堪一击,这样靠不住。看穿了之后宝玉终于出价,履行从前对黛玉的看似靠不住的誓言……”未经现实的年少,名为大观,实为伊甸。张爱玲何其聪明进的时候透彻,出的也干净。没如周汝昌般沦陷,包裹自己在最安全的限度。她还考据的不同版本的红楼,通俗的罗列多数人的品味:改汉为满,要某些情色描写等等卫道士亦有它的箩筐:用最大的限度消除人的罪过,连高鹗亦是,走仕途之路的人,何以艳情?……黛玉、晴雯之类的,本来也没有五官描写,顶多一句“薄面带嗔”,说的还是神情,至于具象的,供己想象。后人总是手痒,加上罗裙添点钗环,方能心安。历史,通常都是越近代越细则越久远。。。其实,生死契阔,本来就是自家的事,剩下的,都是想象而已。
  •     张爱玲8岁读红楼梦,14作了摩登红楼梦,1963-1973,张爱玲为了研究红楼梦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为了什么起了红楼梦魇这个名字呢?张爱玲12-13读红楼梦读到八十一回的时候,她就觉得天日无光,百般无味,为什么呢?答案就在这里,红楼梦未完。所以这本书是考证学,不是心细如发的人能作得出来的,而且太复杂。
  •     許多年來,讀者和研究者在重視張愛玲文學作品的同時,對其學術研究往往會有一些有意無意的忽視。其實,研究《紅樓夢》,對於張愛玲來說同樣是“十年辛苦不尋常”。自一九六八年始,張愛玲便開始系統地研究《紅樓夢》。此後,張愛玲把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港台的報刊上。一九七七年八月,這些考證文字結集成書,在皇冠出版社出版,張愛玲把書名定為《紅樓夢魘》。用十年的時光五詳《紅樓夢》,張愛玲是把它當作“生命中的豪舉”。康來新說:“張愛玲十年心血,並不以孤本秘藏的材料取勝。她自詡的優勢無非‘熟讀’而已,熟到一遇異字異句,便反射性地不順眼,然而僅此一點,就無可倫比了。熟到生命最深處的無意識,是歲月累積與才性稟賦的功不唐捐”。正是由於“歲月累積”與“才性稟賦”式地熟讀,張愛玲才能在細小處感悟到《紅樓夢》版本問題的複雜性,從而使其考證文章呈現出曲徑通幽的獨特風貌。細讀詳考上的求善尋真由於“三恨《紅樓夢》未完”,張愛玲接續了胡適的路徑,用考據的方法追求《紅樓夢》文本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對於《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爭議,張愛玲以為“文藝批評在這裡本來用不上。事實是除了考據,都是空口說白話。”而細讀詳考,正是她正本清源,求善尋真的重要手段。張愛玲想通過文本細讀,對前八十回、後四十回的比較分析,還原《紅樓夢》的原貌,追蹤傳說中的“舊時真本”。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要“洗出《紅樓夢》的本來面目”。張愛玲以吳世昌指出的一條學術道路作為她的研究基礎。她在一九六九年二月二十日致夏志清的信中說道:“……我上次提到《紅樓夢》前八十回改寫經過,是先證明吳世昌的《風月寶鑒》序不對——他說回首批是曹雪芹弟弟寫的《風月寶鑒》序——但是他這條路子對,嚴格執行起來,可以發現一個早本,內容不到現在的一半。缺的部分怎樣一件件先後添出,都給算出來,連帶證明五分之三十三,這三回本來位置較後,因為這樣solve a puzzle,不能做到一半擱下,所以耽擱了譯書。”而吳世昌的道路,就是要找尋曹雪芹的原稿,探《紅樓夢》之源。但是,他在研究還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如“有關曹雪芹原稿中許多問題,如他的早期稿本中故事與《石頭記》有何不同,其未完成原稿中主要及次要人物的下場與高氏後四十回有何不同等等,只好從略”。而張愛玲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吳世昌沒有解答或無法解答的問題。張愛玲利用種種方法計算《紅樓夢》各早期鈔本的年份,考訂各章回的先後次序,正是要追蹤曹雪芹所自稱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寫作經歷,從而更加深刻地把握《紅樓夢》的文化內蘊與曹雪芹的精神境界。甲戌本的第三回回目有別于諸本,題作“金陵城起複賈雨村,榮國府收養林黛玉”。張愛玲細讀後認為,當時黛玉之父仍在世上,她並不是孤兒,因此用“收養”二字並不合適。但是,在“收養”二字下有條批語,稱“二字觸目淒涼之至”。這條脂批引起了張愛玲的重視。同回黛玉與賈母相見,敍述到賈母摟著黛玉嗚咽的情節時,甲戌本有條批語批道:“為黛玉自此不能別住”。黛玉不能別住,自是無家可歸,這與回目的“收養”二字正好匹配。但是張愛玲注意到,第十四回昭兒從揚州回來報告說:“林姑爺是九月初三巳時沒的。”甲戌本有眉批作:“顰兒方可長居榮國之文”。同回王熙鳳也和賈寶玉說:“你林妹妹可在咱們家住長了。”第三回回目說“收養”,脂批又道“不能別住”,而第十四回的脂批卻說“方可長居”,正文也道“可住長了”,顯然,這兩回的批語有衝突,有矛盾。因此,張愛玲認為“原先黛玉初來已經父母雙亡,甲戌本第三回是新改寫的,沒注意回目上有矛盾”,而且將“林如海之死宕後,勢必連帶的改寫第二回介紹黛玉出場一節。” 宏大視野下的識小辨微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珍貴鈔本僅在少數研究者和收藏者之間傳閱,絕大多數的專家學者因未能一睹鈔本的真貌而無法在《紅樓夢》版本問題上置喙。一九四九年,周汝昌在《燕京學報》上發表了《真本石頭記之脂硯齋評》,開啟了宏觀地、系統地研究《紅樓夢》版本問題的先河。一九四九年以後,孤本秘笈紛紛地入藏國家的圖書館,陸續影印出版。一九六一年,胡適在台灣出資影印了《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五百部,大陸隨即翻印。隨著各種原始文獻資料的整理出版,大部分學者研究《紅樓夢》版本才成為了一種可能。但是遺憾的是,當時除了極少數的研究者(如周汝昌、吳世昌等),大多數的研究者均是孤立地研究《紅樓夢》各鈔本。而張愛玲所著的《紅樓夢魘》,重點研究了甲戌本、庚辰本和夢稿本的文字早晚及其互相關係,兼及戚序本、甲辰本、舒序本、程甲本等。她以甲戌本的成書過程為經,以各脂本的成書早晚作緯,將版本問題放置于諸脂本中進行探討和研究,從而使其考證擺脫了當時學界普遍存在的單一化、片面化的研究傾向。《紅學通史》的作者陳維昭指出,張愛玲在研究中出現了一種重要的傾向——“識小辨微”。在研究《紅樓夢》的過程當中,張愛玲利用她對文本的一種特殊直感,比較了諸脂本之間的文字歧義,並以此引申,考察了各本的成書過程和版本問題。例如對甲戌本特有“凡例”的成因,張愛玲便通過“識小辨微”,得出了與胡適、俞平伯等人不同的看法。甲戌本“凡例”第五段為“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曆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而其他各版本的第一回一般均作“此開卷第一回也……”,沒有一個“書”字。張愛玲注意到,甲戌本與他本的一字之差,意義顯然卻大不相同。甲戌本“凡例”已經言明了它引用了“此書開卷第一回”的文字,但奇怪的是,它所引的文字在甲戌本第一回的正文裏卻沒有,而他本一般都有“作者自云”一段。由此現象,張愛玲對甲戌本“凡例”的成因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即“顯然是先有他本的第一回,然後有‘凡例’,收入第一回回首一段文字,作為第五段。”在張愛玲以前,許多學者都以為甲戌本的底本在諸脂本中是最早的,也最為接近曹雪芹的原稿真貌。張愛玲在詳勘細考過甲戌本之後,對前輩學者的觀點提出了質疑,並對甲戌本的早晚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張愛玲的“識小辨微”是建立在宏大的學術視野和真實的文獻基礎之上。在《紅學通史》中,陳維昭有如是評價:“她的很多有價值的論斷並未充分展開,但卻成為此後中國大陸和海外的《紅樓夢》版本研究的頗具啟示意義的先聲”,並且斷定:“她的識小辨微的意義不僅在於版本研究的細化,而主要在於她以細微為單位,從而揭示了《紅樓夢》版本關係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各版本(包括鈔本和刻本)的演變並非今天所知的‘本’為單位,任何以‘本’為單位的描述,在具體的識小辨微面前將會被證明是錯誤的”。繁瑣考據中的文學體悟比起蔡元培等索隱派重“本事”,胡適等考證派重“史料”,王國維等評論派重“理論”,張愛玲的興奮點始終在於《紅樓夢》文本本身。這一點與新紅學創始人之一俞平伯非常相似——張愛玲與俞平伯研究《紅樓夢》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均是《紅樓夢》的文本。相較于俞平伯的學識深厚,張愛玲研紅亦有其自身的優勢。俞平伯的文學創作頗有成就,但是偏重於散文和詩歌,對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的創作,則並不深諳。而張愛玲則在小說創作中深得《紅樓夢》的個中三昧,其不朽名作《金鎖記》更是盡得《紅樓夢》的風神韻致。余斌在《張愛玲傳》中寫道:“(張愛玲)不僅憑著細讀工夫從外部指陳各稿的演變之跡,而且從內部體察作者各次增刪的用心,從而如何‘增刪’之外,為何做此‘增刪’也成了她的研究中題中應有之義。要做到心知其意,唯一的途徑當然是設身處地,不時進入曹雪芹的角色,在這裏,細心的揣摩有時也即是一種印證——與她本人創作中領略的甘苦,與她的藝術判斷力的印證。”由此可見,張愛玲的考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建立在一個作者對另一個作者的揣摩、體悟、推理之中的。張愛玲通過對甲戌本第二回總批的研究,考證出第三回原有黛玉看玉之事,後因故刪去。張愛玲認為:“顯然夜談原有黛玉看玉的事,與後文寶釵看玉犯重,刪去改為現在這樣,既空靈活潑,又一筆寫出黛玉體諒人,不讓人費事,與一向淡淡的一種氣派。”閑閑數語,張愛玲便從敍事模式和文學賞會兩種角度解釋了曹雪芹為何要刪卻“黛玉看玉”之事,匠心獨具,令人叫絕。甲戌本第五回回末的情節與諸本有異,張愛玲認為:“甲戌本‘秦氏在外聽見’,是聽見襲人等七嘴八舌叫喚寶玉,走進房來,才聽見寶玉叫‘可卿救我’,因為夢魘叫喊實際上未必像夢中自以為那麼大聲。那間華麗的寢室一定很寬敞,在房外不會聽得見。秦氏一面進來,一面又還有這余裕叮囑丫鬟們看著貓狗,可見她雖然照應得周到,並不當樁事。這一段非常細膩合理,但是沒交代清楚,‘丫鬟們’又與襲人等混淆,儘管我們知道是她自己房裏的婢女。至於為什麼這樣簡略,也許因為此處文氣忌松忌斷,需要儘快收煞。”在此處,張愛玲從小說的環境設置和敍事節奏解析了第五回回末異文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其分析角度亦是與眾不同,蹊徑獨辟。在繁瑣考據的過程中,張愛玲時時地加入對文本體悟的一些真知灼見,使其論文擺脫了枯燥乏味的境地,顯出一種情趣盎然,靈動活潑的內在質感。在這種質感之中,後人不難讀出張愛玲當初在寫作時的一種意興遄飛。張愛玲在研紅時獨自幽居海外,資料查檢不易,而她本人又沒有藏書的習慣,故她在研紅中時而引文有誤,僅舉一例:《紅樓夢魘》第八十一頁有“‘凡例’劈頭就說‘紅樓夢乃總其一部之名也’”一句,短短十一字,張愛玲錯字兩處。“乃”應為“是”,“一”應作“全”。而“紅樓”兩字原文闕如,是收藏者胡適據文意訂補的,張氏引來,卻無說明。另,《紅樓夢魘》的文體近乎於長篇讀書劄記,而非嚴謹的學術專著。張愛玲的文筆較為鬆散自由,理論層次亦模糊不清,有些地方因過於言簡意賅而導致詞義指向不明,邏輯失璉。她自己也在序言中坦承:“收在這集子裏的,除了‘三詳’通篇改寫過,此外一路寫下去,有些今是昨非的地方也去改正前文,因為視作長途探險,讀者有興致的話可以從頭起走一遭。我不過是用最基本的邏輯,但是一層套一層,有時候也會把人繞糊塗了。我自己是頭昏為度,可以一擱一兩年之久。像迷宮,像拼圖遊戲,又像推理小說。”正是這本“像迷宮”“像拼圖遊戲”“又像推理小說”的《紅樓夢魘》,讓許多讀者和研究者望而卻步,非“熟讀”《紅樓夢》而不能窺其門徑。但就其總體來說,疵不瑜暇,張氏紅學中小小的不足與其貢獻相比顯然是微不足道的。張愛玲崇尚實證並身體力行,以女性的細膩,通過對各版本異文的梳理與比較,考證《紅樓夢》的成書過程、版本差異,從細小處發現了許多前人所沒有注意的重要問題,為《紅樓夢》的版本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读来有种恍然大悟之感,但依旧分辨不清那些区别!→_→
  •     第一次读张的书,却不是小说。考证的过于详细,却没有明确的小标题,如果不大段的跳过论证,只看结论,就没办法看下去。大部分有理有据,但也依赖很多猜测和假设。昨天看到网友说红楼梦终结了古往今来文无第一的论断,红学就是众多现代作家的投名状。小以为然。这本书就是增删批阅数载的最好注释。
  •     最是红楼梦中人
  •     仅略读。
  •     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     梦里说梦
  •     我玲通通五星。
  •     张爱玲的个性和他的才华几乎都是一样的方向,她受到红楼梦的影响很深刻,在她个人的写作中很明显的体现出那一点。
  •     读起来相当晦涩无聊,考据大部分时候都是很私人的事儿吧
  •     爱玲可为曹公知己 看得出她对汝昌先生的考证是极为佩服的 这二人不曾有考据上的交流 实为憾事
  •     挺枯燥的红学考,即便是张爱玲写。分析各版本不同结局的部分有点意思。她果然是真爱粉~
  •     实在杂乱 对一个没有熟读红楼的人来说 看的云里雾里·······
  •     文学直觉加上细节,构成这本书。 湘云的可爱使得很多人都认为是宝玉的妻子最佳选择。
  •     张爱玲居然也能写出如此考据严谨的文字。 nightmare in the red chamber
  •     初看时觉得晦涩难懂,深入进去才有“柳暗花明”之感,每一个爱红楼的人必读之物。建议看这本书之前先看看百家讲坛里的’刘心武解说红楼梦‘
  •     还是她小说好看 梦魇考据迷
  •     不太看得懂…
  •     真的是版本控 。,
  •     考据党福利
  •     不一样的红楼解析。
  •     看名家解析,自己体会红楼梦的经典。
  •     潦草读过 毕竟对各个版本不熟 所以看分析的不同也不太了解
  •     考究是为了什么呢 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呀
  •     很特别
  •     絮絮叨叨十分无聊,乱七八糟不成体系。
  •     书好看的但是我看不懂
  •     考据成癖
  •     说是红楼,其实还是说自己
  •     张的功力,写世俗男女,入木三分那是不会的,棺材板也可以凿穿,以至于逻辑分析开始时候,不把红楼来来回回翻了没有百八十遍,梦魇的内容根本就看不懂说的是哪儿。就像问路,说东西南北,不懂,一说左右,明白,可真到了路口,哪个左,哪个右,刚从哪个左右过来的。就是这样。
  •     三恨红楼未完,多少年前文艺必备语录呢!
  •     张爱玲也是个考据癖。
  •     各个版本的分析很到位,但不是我想看的。
  •     不求甚解;细思极恐
  •     感觉是最好看的红楼梦解读
  •     对于初读的人来说太深了!前提是要把各个版本的看过一遍(程乙本,脂本,续书旧本等)才能来看此书,此书人物分析,故事情节分析比较少,大部分是把各种版本的有些改动来做比较!要读的很深入的人才能看的懂,对于只看过高鄂续的红楼梦的人来说,看起来很费力!也没也有什么意义和收获!从浅一点的来看
  •     大家快跑啊版本狂魔来了!
  •     密密麻麻的行文,碎片化不成系统地考究,看着很累……非得对红楼梦熟悉的不行才能读啊,更接近私人笔记。
  •     不把《红楼梦》读个百八十遍,就甭想弄清爱玲张在叨叨啥。
  •     曾粗读一遍而已,考据才是真爱
  •     除非看红楼二十遍以上,按张爱玲的叙述结构很难跟上节奏
  •     张奶奶的十年红楼考据 没有小说好看但考据派也比那些索隐派的好很多 “绿蜡春犹卷 红楼梦未完”是她人生三恨中的一个 整本书也很多次提到续书杀风景 但高鹗已经是续的最好的了 要是看到刘心武续的估计要笑死过去 然后再也不说高鹗是附骨之蛆了...
  •     秉持着对红楼的热爱,看了这本书,讲的是张爱玲与红楼梦之间的故事,读起来挺有意思的。看到了一届才女对红楼梦的欣赏。
  •     细述高颚与其妾二三事最让人感慨,因个人情节对袭人多有删改,可气可怜。这书好在几版对比,细节详述。然而对脂砚,芹溪,棠村,畸笏叟,袭人,麝月其人多有感慨,千古奇书,莫不是情。
  •     第四遍阅毕
  •     又找到这本书。几年前买的,晦涩,内容是各种版本对比考据,对红楼是真爱。不及她的小说有味。
  •     很严谨,但是,不好读。
  •     另一个角度看红楼,在版本梳理中,可以一窥作者的意图和创作经历,想来张爱玲是极爱红楼的,在繁琐的证据里抽丝剥茧做分析,红楼梦分析之一。
  •     红楼梦未完
  •     读了好几次都没读完,我想是文风和语言我不太适应,读着读着就懵了。内容很好的,是真知灼见。作者对于初读八十回后的体验的描述我很有共鸣,只不过当时才初一,不知道版本学的事,就觉得怎么写着写着突然变了似的。读书要读到张爱玲这个程度,对书有这么深的研究,那境界可真是高了。
  •     非常厉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