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与赋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诗论与赋论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07738698
作者:王长华
页数:386页

作者简介

这本书有三组文章,收《诗经》学的研究论文12篇、辞赋论文6篇、文化与文学史论及对当代研究的反思8篇;后两组也与《诗经》学有所关联。全书内容广博,重点突出。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时代的歌《诗》、《鲁颂》产生时代新考、《诗经》讲述:农猎情怀等。

书籍目录

春秋时代的歌《诗》
《鲁颂》产生时代新考
《诗经》讲述:农猎情怀
从《诗经》看先秦理性精神的发展和演变
“《角枕》妇”解
《毛诗》与汉代文化精神
汉初《毛诗》“不列于学”原因再探讨
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
《诗纬》与《齐诗》关系考论
孔颖达《诗》学观论略
《诗》学著述唐代亡佚考论
《毛诗》美、刺与唐代谏诤精神
汉《郊祀歌》与汉武帝时期的郊祀礼乐
说“隐”
从《天问》看稷下学对屈原思想的影响
论宋玉大小言赋在赋体发展史上的意义
汉代赋、颂二体辨析——兼谈文体辨析的方法和意义
从《汉志·诗赋略》赋体类分看班固的“赋”观念
汉赋文体形成新论
论原始儒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奠基
《史记》传记非史笔描写及其文学效应
中国古代文体的价值序列及其影响
文学的历史变迁与文学史研究的接榫——以先秦两汉文学为例
也谈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的困惑与反思
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下关怀
先秦两汉文学思想概述
后记

编辑推荐

《诗论与赋论》内容广博,重点突出。适合相关研究领域的人士阅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此期的朝廷设有两个掌管音乐歌舞的官署,太乐负责掌管历代保存下来祭祀祖宗及宫廷祭祀的雅乐歌舞,乐府则负责管理朝廷祭祀天地山川鬼神及其他音乐歌舞。实际是“太乐令丞所取,雅乐也,乐府所职,郑卫之乐也。”从汉初到武帝之前,太乐掌管的雅乐主要是两个大型乐舞,一是《房中乐》,此为高祖时唐山夫人所作。惠帝时又命太乐令夏侯宽配箫管乐,成为宫廷习常雅乐;二是祀高祖、文帝庙堂的大型乐舞,由《武德》、《文始》、《四时》、《五行》四个主题乐舞组合而成。 既如此,以俗乐代雅乐的实现仍不能简单归因于客观上雅乐的衰微,而根本原因还在于时代尤其是武帝对雅俗的态度。武帝之前,特别是在郊祀乐章中,雅乐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武帝时,首先是他本人对当时诸侯和儒生推崇雅乐古礼表现得相当冷漠。《汉书·礼乐志》载,河间献王“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但武帝却将之“下大乐官,常存肄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此外,《史记·五宗世家》集解引《汉名臣奏》载杜业奏则更反映了武帝对献王所献雅乐的冷漠态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武帝对雅乐如此不感兴趣,今天已很难确知,但实际上,正是由于武帝的漠视,雅乐渐渐退出人们视野,甚至在汲黯讥武帝以《天马歌》人郊祀乐歌时,名儒公孙弘竟顺从武帝之意,认为汲黯“当族”。雅乐衰而俗乐兴,俗乐地位的提升也同时是时代变迁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崛起正是时代发展的折射。我们知道,汉初至武帝执政,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帝国经济飞速发展,“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奢侈风行,“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屋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汉武帝为了满足贵族们的娱乐观听、祭祀求神仙、润饰宏业等多种心理,于是开始大兴乐舞。正是这一社会状况遂导致了雅俗观念的变化。在娱乐风气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俗乐不仅找到了生存之地,也扩大了存在的舞台,获得长足发展是再自然不过的。当然,俗乐胜雅乐更重要的是它首先适合和满足了武帝的心理需要。

图书封面


 诗论与赋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大多数文章中规中矩,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几篇《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说隐》、《从天问看稷下学对屈原思想的影响》、《从汉志·诗赋略赋体分类看班固的赋观念》、《汉赋文体形成新论》。
  •     作者十分严谨,论文求精不求多,相对于《诗论与子论》,这一本更是成熟。非常好。
  •     不读诗,无以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