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匹马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送你一匹马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
ISBN:9787806399705
作者:三毛
页数:235页

作者简介

这本新书,是书名上,是自己非常爱悦的——叫它《送你一匹马》。
一生爱马痴狂,对于我,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不是拥有的。
很想大大方方地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当然,是养在心理、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至于自己,那匹史属于我的爱马,一生都在的。

书籍目录

1 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
2 爱马(自序)
3 蓦然回首
4 惊梦三十年
5 回娘家
6 故乡人
7 看这个人
8 我所知所爱的马尔克斯
9 逃亡
10 往事如烟
11 梦里不知身是客
12 野火烧不尽
13 不觉碧山暮 但闻万壑松
14 学期作业报告
15 你是我特别的天使
16 朝阳为谁升起
17 一生的战役
18 送你一匹马
19 衣带渐宽终不悔
20 陈老师(跋)
21 三毛一生大事记

内容概要

三毛:台湾著名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惠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图书封面


 送你一匹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当我用两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看着书背面的“三毛大事记”突然发现,看完这本书,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感受。虽然三毛的书,让你立刻警醒的东西很少,我已经把她的书归在“闲书”中这一类,但是也却没有像今天看完这本书这样没有心理的任何味道。也许是因为看的时候断断续续的原因,因为上课,总不能像她一样逃课去看书吧?也或者是这样的形式——将很多各种文章放在一起——本就不是我喜欢的书本的形式,我总觉得,通过一篇文章或者仅仅是通过三言两语,就比如《论语》这样书就能表达出人生的道理,总觉得这样的表达太空洞,太轻,没有重量感,在我的心里不能产生印象。不过,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读这书的初衷就不正确,就如三毛所说:不要为了找某样东西而去读书,这样就越找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而我此时就感空虚,阅完180页,而不收货。还是等着图书馆里那几本小说吧。麻烦借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的同学看完就赶快把书换回去吧。多谢!
  •     图书馆的这本书已经被人翻得脱页了。想借的时候被管理员告知不能借出,要不然会还不回来。于是,只能在过两天就要考试但是完全没看书的情况下,奔到图书馆,读起这本书。读的特别慢。她的每一句话读完之后再想一遍都好像能领悟出不一样更深层次的含义。有些话是写进了我的心里。什么叫看得欲罢不能。。一口气把图书馆里所有三毛的书都借了来,我想多了解了解这个奇妙的女人。做自己想做的,但同时向善,率真,热爱自由。我能感觉到她的真。万物作焉而不辞。她引用了老子的话对学生说。她说她以前一切随缘,现在喜欢广结善缘。她说她喜欢马,喜欢心中的马。她还说了好多好多。每一篇,每一句娓娓道来。好像能看见半夜她开了盏小灯,坐在书桌前,静静地写着这些文字;又好像她披散着头发,不施粉黛,脸上闪烁着生命的光亮在向你诉说。那份自由,那份洒脱。真真让人敬佩。
  •     把三毛的《送你一匹马》看了两遍,不是因为特别喜欢,只是当时没有什么别的可以看,不过似乎看下来也不错。喜欢她在文字之间执着又真实的感觉。也带着喜欢上那些生命里面的痛苦和思索。接下来的文字不是书评,一定要说类别的话,我想是一些自己因着那些文字所得的感悟吧。喜欢她在开头说马总是伴着背景出来。其实说来惭愧,自己还没有见过现实中的马,但这不妨碍我想象。想象中的马总是神俊而美好的。那样健壮的体魄,或者在辽阔的草原奔跑,远处是苍茫的天色,近处是长长的绿草,还有那花海,如果坐在马上,大概可以不用俯身就可以采得满捧的鲜花;或者在无人的海边纵驰,浪花跟着马蹄翻腾,向后踢的马足扬起细细的白沙,这时的马不要有笼头,只要它自己一个,安静地,却狂热地奔驰,太阳已经下去,收起了那些光辉,只有慢慢降临的暮色,连着夜幕的神秘;或者,换个风景来看,在江南的烟雨之中,三月的花雨纷飞,扬柳依依的岸边,一匹娇小的白马,马旁是一个红衣的女子,牵着疆绳,慢慢一步步走来。……天,每一幕场景都让我心动,也许美好就在于这些想像之中,不必送我一匹马,让我梦见它就好。其实以前看三毛的书不多,特别是大学以后,也不知为什么,对于她的书似乎也不是刻意回避,只是也许缘份不够,总也碰不到。一直知道她是真实,甚至有些生命得太用力的女子,一直知道,她对于生命投入过分的热情,以至于也许最后因此而无法再继续那生命。这次在无聊的夜里仔细地读她的文字,才知道她原来曾经是那么自闭的孩子,曾经独自一个人,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说话,没办法学习,独自走过漫长的没有一个人的黑。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足够可怕呢?没办法让人懂,把自己包得不能接触世界。那是怎么样可怕的状态呢?而之后,这个曾经连大门都不敢出的孩子,开始在整个世界流浪,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说不同的语言。她仍然害怕,仍然有时候会无法与人相处,但她的生活却又显得那么迷人,在不同的世界里游玩,边工作边游戏。她对于生活用尽全部力气,爱就燃尽自己,生活就投入全部,这样的生活方式,真实的态度让我有点心惊。这样的生活是迷人,但是又有几人敢去经历呢?又有几人能呢?或者,又有几人愿意呢?甚至她的遭遇,也是有那么些不完美的。太过在乎的人,终究会在失去的时候痛入骨血。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全心投入地去生活呢?我还无法明确的回答,只是我想燃烧,发光,或者是平静,这些都是生活的状态,选择合适自己的,就是美丽的。

精彩短评 (总计83条)

  •     人生的境况变了,性情也就与从前大不相同了。失去爱人的三毛再也不是撒哈拉沙漠里那个发光的女人,灵魂变得真实又沉重,没有盼望的生活终是无法经营下去的。好。是时候结束了。
  •     经历过最为珍贵的,丢失后的万念俱灰。 谁来安慰都替代不了。 故作平静之后,承担得的承担不得的,一切的一切都压制在身上。 花开一季,草存一世。送你一匹马。
  •     越来越琐碎,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辛苦。此时的三毛,已经与撒哈拉和加纳利岛上的那个天真快乐干练豁达的她判若两人。三毛不属于尘世,心疼她。
  •     是小的袖珍本,三毛是没的说了,不过不是太喜欢这种小本的.买的时候网上没有说规格,试着买的.
  •       记得在高中时读过三毛的一些文字,又在大学期间公寓的阅览室里痴迷三毛的旅行日记。坐在公寓二楼的阅览间里,窗外的吵杂和室内的安静真是一个生动的对比啊!让人不禁想多停留在学校,停留在读书。就像三毛说的一样,平生最最爱的也是读书啦!亲爱的三毛阿姨,那些感性纯真的文字,稍带点调侃的味道,就像邻家的大姐姐又或者我那知性而美丽的大学语文老师静静叙说。再次读到您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已是多年后,我不用像当年那样去面对会考、高考、专业……而此时的我,青春一下真空,仿佛被渐渐抽离,幸喜的是,内心的那股不羁狂傲执着依旧健在,这或许是三毛阿姨潜移默化给我的一大厚礼吧。人活着,应该为着自己的心而活着,努力温暖地活着。
  •     作为老师的素养难能可贵
  •     零零碎碎的心情和历程。喜欢她的人。
  •     文学,有了三毛的指引,突然很美丽
  •     虽没那么多的经历,但我想我是了解三毛的。常看到眼眶湿润。要像三毛一样坚定,外不迎合,内不气傲。有深度。
  •        内心里充盈着满足和相信,这几天在家看看散文,听听演讲,写写日记,没有压榨似的集中训练,少了先前追求速度少了品味的盲从,多了一分自在及用心,结果是,我收获了更多。
       看了三毛,《送你一匹马》,对她这个充满个性的女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多年前买这本书,恍惚记得是因为三毛这个名字,把他当作了《三毛流浪记》中只有三根头发的小流浪汉,当时熟知的作家少之又少,好容易知道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不甚快哉。后来,才了解,此三毛非比三毛,又因为意识层面没有深入到书的高度,读两页也就意兴阑珊,再无拾起。
       今,又重新翻阅,旧时光与新鲜感水乳交融,迸发出不一样的感动。读到《野火烧不尽》那篇,感叹着老师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书中写道,对学生不懂的地方不能加以批评,指责对于一个内心敏感又脆弱的学生只能治标不治本,循循善诱的引导,言传身教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受用终生。这让我想起了久红,虽然得不到她的喜爱,但客观讲,好老师就是好老师,她的好不是对你好就是好人,对你不好就是坏人的立场。她不因为你不会而指责,她也不会因为你成绩好而偏颇,永远中立且正直。
       书中写道,她为使同学们上有意义的课,课上有所得,40分钟的课堂她要翻越40本书。她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更加深入了解原本枯燥无趣的文学创作,她在课上讲述其他科目,为了使你从不同层面理解,融会贯通,她让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运用。。。
       多么渴望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我不贪心,不奢望每个人生阶段都能有幸遇见,只希望在人生转折区,有他的点化与启迪,让我不再迷失。
       感受着自己现如今的文字,词汇的运用,思想层面的提升,令我自信,这份自信不因有他人的辅佐支撑,而是自己独立的站立,独立行走,且坚信越走越远。
      
  •     喜欢她对书和旅行的一种态度
  •     书不错,袖珍版的,她很喜欢!!!!!!!!!!!!!!!!!!!!!!!!!!!!!!
  •     。
  •        真是非常喜欢三毛的,记得初读的时候,好像是高二的样子,跟我兴趣同在念书的同学推荐,于是就跑到高中的图书馆里去找来阅读,特别是念到撒哈拉的日子,当年生活只有念书的我,发现生活居然可以这么丰富,跑到沙漠里,各种新奇的经历,并且,能和爱人共同度过;文字也可以跳脱各种花样和点缀的,只用简单的字,却把沙漠里刮起风来都感觉到细细沙砾的生活像电影一样呈现出来。直到高三,日子开始被我过的焦躁和压抑的时候,三毛依然是我放松自己的途径,有时还会阅读过半夜,对于18岁的我,遇到三毛,她展现给我生活全新的一面,也让我喜欢文字里传达无需过度修饰的真性情,有些文字之所以让人落泪,它本身就是从作者内心慢慢流淌出来的。
       今天,24岁的我,再来念一念当年的文字。偶尔会不经意翻一翻青春文学,当年爱到心里去的文字,今天看看,觉得真是做作,以为整个世界都围着自己转,不是那些文章不好,而是心境变化了。而同样的文字,三毛的,却读起来一点都不厌倦,文字里呈现的完全一个内心细腻,经由这份细腻,来感受周边生活种种的女子。在沉浸在故事和情感里的同时,现在读起来,我发现可以渐渐地看清三毛的个性。她遗传了父亲敏感的神经,又比较胆小,所以对微小的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但也或许也是她退学的原因之一,不喜应酬,更爱一个人阅读;另外,三毛好像有比较明显的低自尊人格,作为家中的老二,她好像总是无法得到父母充分的关注,关于退学,三毛自己都说,父亲的每一次叹气好像都是因为她,因此她休学在家的日子总过的没有那么堂堂正正,躲避父母失望的样子。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也是为了取悦父母,期待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作品发表,总有一些得不到父母的肯定,直到写 一生的战役的时候,三毛依然渴望以自己最爱的文字得到父母的认可,虽然那个时候的她,已经算有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却依然对父亲的一句终究流露的认可,眼泪流不停,那是她等了多少年的一句话,这么简单,却要耗费多少慢慢长路的历程。和父母的关系总不那么和谐,是不是所谓的流浪,简单到只是她对家庭缺乏归属感和认可感的逃离?尽管后期她早就学会挣脱父母的期待,表示不会为了讨好父亲而写他喜欢的文字。可是,三毛走了那么多艰苦的路,和父母关系的处理上这么累人,作为父母的人,为什么不能早一点理解女儿,给她心底的缺失带来一点点的满足,这样三毛还会这么困难地对抗后期的抑郁情绪吗?
       写到自己的死结问题上,因为在三毛的一生的战役里看到了自己,心绪不宁,这篇影评没有好的结尾。
  •     书的制作一般,不过喜欢的就不是它的制作,而是三毛。书中收录的是三毛上学时写的一些短篇,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她当时的生活。
  •     还是很喜欢三毛
  •       三毛的书和牙刷都不出借,实在强求,给人牙刷。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念书人,在某种场合看上去木讷,那是无可奈何,如果满座衣冠谈的尽是声色犬马升官发财,叫那个人如何酒逢知己千杯少?
      书不和人争,安安静静的,虽然输理也有争得死去活来的真生命,可是不是跟看书人争。
      
      三毛还说,固执的母爱,已使她放弃了挑战生活的信心和考验,在爱的伟大前提下,母亲胜了,也因为对她的爱无可割舍,令人丧失了一个自由心灵的信心和坚持。
      
      三毛说,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说无谓的闲话,这使我觉得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地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哭,想笑的时候笑,只要这一切处于自然。
      我不追求深刻,只求简单。
      
      刘墉散文里说白日工作完毕,家人也都睡了,在夜晚的时光里,他喜欢一个人写写字,作几笔画,看本好书等等。将这些自得其乐的时刻称为“以求不负我心。”
      三毛说,说起不负,想到红楼梦,黛玉之不讨贾府众人喜欢,无非是她坚持为了自己的心而活,不肯做周全人-- 倒不一定是不会。宝钗从来不提心字,廉洁寡欲,只恐人前人后失了照应--这颗心才叫真苦。人都说黛玉命薄,我却不这么看,起码对自己,她是不负的。
      
      三毛对自己那一对双胞胎侄女侄儿说,好孩子,慢慢懂得金钱的能力,再慢慢了解金钱的一无用处吧!保护自己,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啊!
  •        一直知道她是真实,甚至有些生命得太用力的女子,一直知道,她对于生命投入过分的热情,以至于也许最后因此而无法再继续那生命。这次在无聊的夜里仔细地读她的文字,才知道她原来曾经是那么自闭的孩子,曾经独自一个人,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说话,没办法学习,独自走过漫长的没有一个人的黑。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足够可怕呢?没办法让人懂,把自己包得不能接触世界。那是怎么样可怕的状态呢?
        而之后,这个曾经连大门都不敢出的孩子,开始在整个世界流浪,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说不同的语言。她仍然害怕,仍然有时候会无法与人相处,但她的生活却又显得那么迷人,在不同的世界里游玩,边工作边游戏。她对于生活用尽全部力气,爱就燃尽自己,生活就投入全部,这样的生活方式,真实的态度让我有点心惊。
        这样的生活是迷人,但是又有几人敢去经历呢?又有几人能呢?或者,又有几人愿意呢?甚至她的遭遇,也是有那么些不完美的。太过在乎的人,终究会在失去的时候痛入骨血。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全心投入地去生活呢?
        我还无法明确的回答,只是我想燃烧,发光,或者是平静,这些都是生活的状态,选择合适自己的,就是美丽的。
      
  •     喜欢的
  •     跳蚤市场
  •     还没有看呢,呵呵
  •       本以为陈父对三毛的肯定可以让她对生活充满憧憬,可它尽然将三毛向死亡的路推进了。这是我不能理解的,即使她给了我理由我也无法理解她对这亲情的态度。爱,是用行动表达的,语言很不实际,即使感恩千遍也不及一个暖暖的拥抱。这是我讨厌的态度,父亲对她的肯定也一定不是希望她有这样的想法。在孝道上,我觉得她不孝,从开始认识她到现在,最不肯定的就是她对父母和亲人的爱,不实际的爱
  •     敏感细腻的三毛,看透世事的三毛,孤独淡然的三毛,坚持自我的三毛,三毛的性格真的多元化,荷西死后总觉得三毛的文字中有故作坚强的情绪
  •        许多人说,身体形式都不重要,境由心生,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三毛
       我几乎是被这样的一个三毛震撼了。这样一个残酷与痛苦的三毛。
       此时的三毛,不再是彼时的那个她。真实是一如往日,但心境早已充满了寂寞与苍凉。她已完成了人生中最惨烈的一场蜕变。她早已经看透了这炎凉世态与无常世事,字里行间透露出看破红尘的沧桑哲思。“明知生是个体,死是个体,但是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她这样说道。我仿佛能够看到,深夜在被黑暗所包围的房中写作的三毛,用最残忍的笔锋完成了对自己几近于苛刻的自剖,以及对社会的无情剖析。
       人本是群居动物,却不得不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中为自己竖起一道高墙。我们时刻戒备,但内心却渴望温暖。于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孤独,成了我们体内的毒瘤,越变越大,让人窒息。但是孤独并不是人类的本质,在我们作为婴儿呱呱落地的那一刹那,我们本能的因为离开母体而感到恐惧,并嚎啕大哭,而并非是因为所谓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是从我们学会思考时开始成长的,并从此将伴随我们一生。经历的岁月沧桑越多,我们的那堵高墙就越高,越厚,但内心深处对温暖的渴望也越加强烈。然后,拯救的人没有出现,我们就会被自己的孤独所吞噬。“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好在有荷西,在三毛即将陷入孤独的漩涡时,在她的身边出现。
       回归正题。那么,真正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三毛说,是简单。这点我赞同。我时常希望,周围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嘈杂能够从我的生命中被全部剔除。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它使我们的头脑混沌,眼神浑浊。但是在现在,我们发现根本无发摒弃这种劣根,原因有太多:金钱,生活,亲人,工作……常常想到将来,我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将在这种复杂的阴影下进行,就有种心惊肉跳想要逃脱的念头。
       可我不能。
       我们都不能。
       因为责任。
       “于是,人类顺其自然地受捆绑,衣食住行永无宁日的复杂,人际关系日复一日的纠缠,头脑越变越大,四肢越来越退化,健康丧失,心灵蒙尘。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这段文字,我看得心慌。我们失去了简单的本质,亦是失去了作为人的灵魂。
       终了,三毛落笔,而我们看见了最残酷的人的悲哀。是她让我看见了,我们已失去了的明净的灵魂。在复杂与喧嚣的尘世中,我们隔着自己内心的高墙,捧着自己的孤独,无声落泪。
      
  •       现在每当看到这书,还会想起她,那个个子小小的,白白的女孩,她是我最喜欢的家庭教师,在我的小房间里,我们读完英语,她给我讲那些她喜欢的书,三毛,金庸,我特别爱听,总是期盼周末她的到来~ 不过所有的故事都一样,最后她离开了这座城市,留下这本书给我。很可惜我们失去了联系,不知道她现在是否还如年少时一般读书,如果是,她该可以把她喜欢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女了吧
  •     惭愧惭愧,赠人礼物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不熟的就根据大原则来选:男的送有用的,女的送没用的。熟一点的我还是觉得送书最合适,一来可以显示自己的逼格,二来可以提升他人之水准。
    古话说见文如见人,所以我很快的从脑子里面搜寻你可能会看进去的书,三毛的名字就跃然于脑中。就我以前说的,所谓开卷有益,是指你读读到一定层次以后就可以将书里的内容与自我知识体系较为高效的匹配吸收,明显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比我强。我看书其实还是有很大偏见的,对排版、目录、序和跋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像你真的是能做到兼容并包,还要向你好好学习。
    其实你所谓的跳出思维的疆界恰好与我最近在看的一本关于社会学方面所谓弱联系的强效应恰有相似之处,等我完全消化了再来与你探讨。
    过年四件事:看书 喝酒 吹牛 玩耍。该做的都要做,正所谓当狂则狂,当狷则狷,内直吾心,外识时务,庶几不失于中道之行也。只要没办法做到放下世俗的责任跟义务,该干嘛干嘛,这才是自在。
  •     笔耕不辍,赤子之心
  •     这本书写的是三毛成长过程中的事情,很难想象那个自闭的孩子如果没有走出来,我们会看到今天令人心驰神往的三毛的文字吗
  •     三毛,谢谢你的马。它陪你走遍万水千山,也带我看见你赤裸的双脚和红色的心,如此刚烈又真诚。
  •     敢爱敢恨的三毛 将自己真实的想法 心情 感情 所有所有都勇敢地表现出来了 虽然会得罪人 会让一部分看完之后就开始对她有意见 但是 这样的女子多真实 多可爱 人的性情还是会很受影响吧 虽然是潜移默化的 愿你也能成为这般真实可爱的女子
  •     三毛是一个心自由的人,而不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再自由的人,也需要根,最爱的荷西走过,她的心冷了,也空了。让人心碎的女人,但是勇敢,始终做到了“不负吾心”。
  •     2017年30:喜欢写读书的那篇——《梦里不知身是客》
  •     好几年没有翻过三毛的书了,现在又开始看,是想着轻松一点,可以随时看,也可以随时停下。没想到,却比前几年还觉得美妙,想要把三毛重新读一遍。祝你在天堂有书看,有荷西的陪伴。
  •       我喜欢,将读书当做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
      
      
      
      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书本里不能谈节俭。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花费在阅读。这是我的自私和浪费,而且没有解释,不但没有解释,甚且心安理得。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这个世界的色彩与可观,也在于每一个人对价值的看法和野心都大异其趣。
      
      
      
      书,在生活行事为人上不用出来,便是白读。
      
      
      
      做母亲的爱,当婴儿诞生的那一霎却已是一生一世,地老天荒。
      
      
      
      当,沉默的大众,不再是大多数,而是全部的时候,我们这一群平凡的人,到哪里去听真理的回音?
      
      
      
      “改”事实上不是一个很精确的字。
      
      除了“标点”和“错字”之外,文章只有好与不好,思想也只有异和同,何“改”有之?
      
      
      
      可是人世的艰难,就在于不能自由发挥也不能随性。我们当有这份认知,那么将来便更懂得如何珍惜自由两字的意义了。
      
      
      
      出发,总是好的,它象征着一种出离,更是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开始。
      
      
      
      我们经历了过去,却不知道将来,因为不知,生命益发显得神奇而美丽。
      
      
      
      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的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得时候,不必去期望死地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
      
      我要你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也要你一定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Echo,我们不放弃任何事情,包括记忆。你知道,我从来不望你埋葬过去,事实上过去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从生命里割舍,我们的今天,包括一个眼神在内,都不是过去重重叠叠的生命造成的影子吗?
      
      
      
      我跟你说,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残忍一点,不能纵容自己的伤心。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深爱的人残忍一点,将对他们的爱、责任、记忆搁置。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有义务要肩负对自己生命的责任。
      
      
      
      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自己对生命的狂爱的极限,极限不是由我们决定的,都是由生活经验中不断的试探中提取得来的认识。
      
      
      
      相信生活和时间吧!时间如果能够拿走痛苦,那么我们不必有罪恶感,更不必觉得羞耻,就让它拿吧!拿不走的,自然根生心中,不必勉强。
      
      生活是好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前面总会另有一番不同的风光。
      
      
      
      坚持自己该做的固然叫做勇气,坚持自己不该做的,同样也是勇气。
      
      
      
      在你的生活里,你就是自己的主宰,你是主角。
      
      对于别人的生活,我们充其量,只是一份暗示,一份小小的启发,在某种情况下丰富了他人的生活,而不是越权代办别人的生命——即使他人如此要求,也是不能在善意的前提下去帮忙的,那不好,对你不好,对他人也不好的。
      
      
      
      许多人的一生,所做的其实便是不断修葺自己的生活,假如我们在修补之外,尚且有机会重新缔造自己,生命就更加有趣了。
      
      有时候让自己奢侈一下,集中精神不为别人的要求活几天,先打好自己的基础,再去发现别人,珍惜自己的有用之身,有一天你能做的会比现在多得多。
      
      而且,不是刻意的。
      
      
      
      日常生活固然是一种必经的磨练,可是如果老想着经营衣食,而忘记了心灵的滋润,那也是不圆满的人生,这“心”和“形”本来可以兼美共存的。
      
      
      
      尊严只是某种习惯的代名词。
      
      
      
      家事即使完全不做,吃饭时照样自在得很,这便是娘家和婆家的不同了。
      
      
      
      其实每一个人,自从强迫出生开始都是孤独的长跑者,无论身边有没有人扶持,这条“活下去”的长路仍得依靠自己的耐力在进行。有时我们感到辛酸遭受挫折,难道能够就此放弃吗?有许多人,虽然一生成不了名副其实的运动员,可是那份对于生活的坚持,就是一种勇者的行为。
      
      我自然也是这一群又一群长跑人类中的一员,但诚实地说,并不是为了父亲的期望而跑,支持着我的,是一份热爱生命的信念,我为不负此生而跑。我只鼓励自己,跟那个向上的心合作。这些年来,越跑越和谐,越跑越包容,越跑越懂得享受人与人之间一切平凡而卑微的喜悦。当有一天,跑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时,世上再也不会出现束缚心灵的愁苦与欲望,那份真正的生之自由,留在眼前了。
      
      
      
      有的时候,我们将物质的享受和自由的追寻混为一谈,我们反对极权便加强渲染那个不自由世界里物质的缺乏。却不知道,有许多人,为着一个光明而正确的理想,可以将生命也抛弃。物质的苦难和自由的丧失事实上是两回事,后者的被侵犯才是极可怕可悲的事情。
      
  •       高中的时候看过你的一些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如果我选择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应该想明白,那对于我,是一条更幸福的道路。那时我始终觉得活着便是幸福,看完这本书才知道,活下去对你而言,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行走在异乡他国的你,活得像个自由的鸟。回到家,却需要应付种种。
      如果往事可以改写,愿你还在他乡,陪着你的荷西,相依相伴到终老
      
      亲爱的echo,希望你们在天上还是在一起,不会分开了。
      
      
      
      
  •     已经不是神采飞扬的早期了。什么都很平和,就像你我他一样。但是根本上又是那么的不同。
  •     像三毛这样批作文,怪不得整天要通宵
  •     又是一趟旅行,又是一次火车,窗外,是自己故乡的风景,稻田和红砖房,看成母亲的脸
  •       三毛的话,平实但却满是人生哲理。在迷茫的时候是她的思想引导我继续向前走。人生其实不过几十年,我们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抛开顾及,为自己而活。如果连自己都不见了,还谈何自我?
      一直以来都欣赏不受羁绊的人,可能是因为自己还达不到那标准,事事有所顾及。想想才知道原来十多年来一直活在他人的眼光中。爱三毛的纯,爱她的真,世界那么大,总要活出自己。用她的书鞭策自己前进!坐上我的马只管飞。
  •       荷西逝去之后的三毛,性情起了变化。丧夫之痛,恐谁也无法很快短期的愈合。但还是觉得三毛仍是个悲情的人,背负十字架,太沉重。而我们,谁又不是呢。层面不同罢了。
      
      三毛的情感世界里,对待友情和亲情,显得太过谦卑,着实委屈了自己,尤其是友情,泛友情中。
      
      《野火烧不尽》——三毛的温和里也有一份愤然,如野火般,如若引烯,必是熊熊;也似狂风骤雨,砸落在这世间。
      
      我就是《一生的战役》中的那个三毛,只是我不会写作,没有博览,没有游历,尚无其前半生的洒脱与执著,明达与豁然。
      
      “一个人生是孤单的,死也是孤单。一辈子跟定你一个的就是自己,再没有别人。”引自《衣带惭宽终不悔》
       ——其实我的心境大抵也是如此吧。
  •     相信我,我跟你一样的死去活来过。
  •     写的是回台湾教学的事情,三毛真的很敬业!只是觉得,她越来越忧郁,想的太多了,真的是一直燃烧自己!
  •     喜欢这个风格的三毛。文字总是那么有代入感,读来仿佛以她的视角过了百种不同的人生。
  •        二十一岁再读三毛,和十二岁初读,决不会是同样的心境。就像《小王子》里的小孩,冥冥中还余留着对玫瑰色房子的称赞,却在骤然间发现“十万法郎”不由自主地冲口而出,于是哀伤而内疚的感觉一丝一丝地在空气里弥漫开来。
      
       十二岁的时候,我是浪漫派。读书只晓得猎个新奇,而三毛的故事很对我的胃口。她浪漫、潇洒,总是穿着“世间奇女子”的外衣,有着“不普通”的故事,东隅桑榆之间,不经意的,“又是一乐”。那时的我,是绝对不会细细咀嚼“心里那个敲不停的人情、使命、时间和责任并没有释放我”这种句子的。更坦白地说,即使咀嚼了,也不会懂。
      
       二十一岁的我,渐渐变得现实。再看三毛,也少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平实。何况,再新奇的女人,也是同样活在现实的生活里。最近一次的聚会,父辈中几个做中学老师的,都劝就读于师范中文系的我,不要不入他们的后尘,怎么可能呢?我身体中浪漫主义的因子在想,当老师一直是我的梦想啊。那个老师三毛的形象总是在梦中不断出现:“每一场课后筋疲力尽近乎虚脱的累,是繁华落尽之后的欣慰、喜悦、踏实和平安”。是了。
       是你说的,“面对着这一群知识的探索者,一点也不敢轻心,不能大意,不可错用一个语句和观念”。
       是你说的,“我的肩上,担着从来没有的责任和使命”。
       是你说的,“书,在生活行事为人上不用出来,便是白读”。
       所以有了《野火烧不尽》,和包含其中的《有话要说》。
      
       那便是三十年前的你,送给现在的我的马了。正如你所愿的“很想大大方方地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那个老师三毛,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燃烧过自己,不固执于天下大任担于肩,而是细腻地担忧一个对于师长忘了用“您”的学生。她送了我一匹“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
      
       不若《微物之神》,以神圣之名祈祷,尘归于尘归于尘归于尘。“尘归尘,土归土”,那便是真实的你了,顶着尘世的名字。丝毫不矫揉造作地,温柔地,归于我们了。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我也许会到三毛靠海不远的乡下娘家,给她捎去一本《红楼梦》。算是感谢她为师为范的使命感吧,和三十年前赠我的那一匹马。
  •     小小的一本书,适合放在包里闲时拿出来看.但我还是喜欢在晚上静静的阅读三毛的作品
  •     在我疯狂迷恋三毛的时候。
  •       忠孝西路P.M.5:15 1986
      三毛
      那条街,比起异国任何一条马路,都要令人心慌。从来只是车里坐着经过,靠着玻璃不当心那么飘它一眼,心里马上几十团乱毛线打结。
      十年吧,这才过去了。
      即使走在骑楼里,仍然感到一辆辆汽车压在背部——再加油烟渍的一只大手捂在人口上。
      一种世纪将要灭亡之前一刻的幻觉。天地是加盖的压力锅。那听不听都得刺进身体里去的高贝音,是哪一个小伙子套住麦克风站在没有门面的衣服堆里狂喊那五十块任选一件不然隔壁还有六十块一把的雨伞。
      在那叫人发狂的噪音真相里,没有人真正的发狂。如果说这种声音算作热带病毒,那么被感染的一群也不过是被扩音机吸了进去,开始发作时机械性的动作:翻那小山一般买了回去也不能改变任何生活秩序的小折伞,不然,一件不死不活的T恤。
      小东西并不够小,寒伧花色之外,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特性可以称赞它。那种小花伞,是一对手足失措的情人,小小气气躲在里面,怕,怕沾上任何一滴其实死不了的酸雨,挤那本来就够挤了的寒伧。
      这也许是廉价,伞本来也只有六十块一把,不能给人理直气壮的骨架。就如床单总也不换的宾馆,明晃晃大白天亮着日光灯招牌——“休息两百五十元”藏在高楼幽巷里,好使人看不见那一地的垃圾污水加烂菜叶子还有挡路的大锅。
      那种,休息之后出来,手也不拉的出来,直直走向几步路骑楼边的小食档。男的问女的“吃什么?”女的,对着一摊猪肠,小声说:“随便。”他们弯曲了身体,就着一团热气,把灰嗒嗒的肉团,吃到口里不算,还在认真地咀嚼,然——后,咽——了——下——去。他们一直佝偻,在吃的时候。
      伞还是有人买的,成就了一种那么微薄的安全——只要六十块就可以摆进皮包。天随时可以下雨。
      扩音机不能不叫,叫成了都市的命脉。
      那个叫卖的人很清楚,他的嗓门和货色对于路人是不可或缺的安抚,一旦沉默下来,城市要被吓得出大祸。叫着叫着,不过是反复几千次的——来呀!来呀!却将失群的人潮激起了狂喜的荡漾。在那饱满的呼唤里,有人只用五六十块的交换如同传道者一般救赎着人的灵魂——来呀耶稣爱你。
      那么名贵的端砚毛笔名家字画的门前,有人起劲地把一块块臭豆腐下锅,臭豆腐的气味成了墨香,于是没有人看砚台。
      红红的中国结衬着金色塑胶大字,财啦福啦,大吉大利,招财进宝。一定要使幸福的颜色浓的伧俗。而那金银财宝,就算是佝着身体一辈子去膜拜它,也带给人心甘情愿的喜悦和亲爱。哦,如果叫它神的名字,买的路人会不会比财字更疯狂?
      商店的门口倒不要神位,做了好多长条凳请人留步。就有条凳那么周到,摆明了功能还担心那不够殷勤切意,添上了“请坐”二字。就像它不请人坐,人不敢坐下去那般小心猜测路人的客气和谦卑。
      而那些摆地摊的,知道自己绝对不算路人,就真敢也不敢坐下去,那么识大体地离着条凳只有几分寸,卖着他的假名牌真恤衫,他们不在意口袋上那块小标记,对着商店一条凳子却又当当心心,壁垒分明。无论条凳是白是蓝是黄,他们靠也不去靠。
      书店倒是好大一家,没有书香,闻到的老是胃里的东西,照样挤满了只看不买的人群。当然是不买的,他不能两百五十块休息不能十五块肉羹也不能给人避雨。
      一群群被办公大楼吐出来的下班族类,面无表情的站在公车站牌下,他们当然不再表情,因为下班了。等惯了车的人不张望——早也惯了。该来的总是会来,载人去每天必然回得去的地方。用一种方盒子。
      人,每天上班在大盒子里,下班苦等小盒子载人回家,家是另一种打着小方格子的空间,床不只是平面方形,电视叫做立体方形,等那中午好不容易松一口气可以品尝薪水变为食物的心酸,还是面对一个便当盒——这就突然明白了,人在潜意识里没有面对棺材时,为什么乱七八糟地买T恤和小花伞。他们很自然地不再买四四方方的书。当然。
      车子当然也是挤的,挤来挤去,挤掉车门外的尊严没有人会在意。而尊严也是一种习惯的代名词,惯了,就好。如果人人不再讲这个字,它就不必放在任何层次。这里已经够挤了,加不进一只发夹。
      那么多装扮想死的人混成一团,仔细看看又实在没有一丝可以点明的相像。这个人的球鞋叠在那个人的背包上,那群人的外套挤成衣架上同意尺寸的货色,而女人的头发,全部冒着烫焦没有光泽没有弹性皱巴巴蓬成一团浓烟,享受着与众一同的安然。
      与众一同,叫做美丽。注意,要——烫——焦——头——发。
      三五个拿着地图的白种人,呆望着不能明了的公车站牌,没有人理会他们。尽管学英文已经成为另外一种病毒,能不讲的时候,还是不发病来的不叫人脸红。学英文为的是:一开口说英文时,那一阵脸上涌出的热潮令人兴奋。听说台北市可以坐上六百道不同站牌的公车,为什么不看见有人,走上去,不讲一句英文,把那贴着不穿衣服女人的随手丢打火机啪一下去烧掉外国陌生路人手上紧握的台北地图。
      小得像凹字大一点的什么小柜子,里面卡住那个粗粗壮壮的青年,就在一家面包店大玻璃片前的骑楼下,把自己卡成了一个囚字。他的背后正好是食物,还配上出炉味。粗小子卖手镯、别针、项链、耳环,细成如同他手臂血管暴涨青筋三分之一细的链子,锁住了一个大男人的青春——我不要青春我要面包。
      看了面包一眼,粗里有细的柜台囚人,警觉地堆出一脸笑来。“小姐你看,你身上这件衣服配上这月白色的耳环就更周全了。”就为了那用词,多看了人一眼。柜台上,张爱玲的《半生缘》看到大半,反面搁着。“曼桢的结局你喜欢吗?”粗小子手中的耳环不晃了,静止在空中。“你也知道张爱玲,一百五十块的耳环算你八十块。”并不会因为张爱玲而移情,笑说:“那边走过去,一把花伞——可折的,才六十。”台北人是这么讲话的。
      大厦跟大厦之间的巷子,永远没有阳光,夹缝里,生命流动得舒畅又缓慢,只要汽车开不过去的地方,就没有东西压在背上的感觉。人,在下棋,才夏天呢,灰扑扑的汗衫早也露了出来。卒子过河,车马炮无声地杀来杀去,慢慢杀、蓄意地杀。棋盘旁边,小卒子压着两张红票子,发印五百块和一百块相同颜色新台币的人不会因此杀头。猜是两百块吧,不看那穿堂风吹过,票子一起一伏的好像要飘走,赌棋的人压都不多压一个棋子。
      台北人真真假假还是有钱。两百块可以买三把花伞加一个菠萝面包另外找回五块铜板用来当工具刮痧。台北人不要心理医生,人懂得怎么去疏导自己,那么漫不经心的。车子一辆一辆压上来,狭巷里,声音被一个过河卒子啵一下吸成透明。
      是哪个小姐在等情郎用摩托车来载她去休息,长长胖胖打褶裙子的下面,一双球鞋加红袜子,人就落实到地面上去了。上身一件紧身衬衫,挤出了成熟多汁的性感加肉欲——什么?!这种身材的人会是处女。
      “天主教文物供应中心”的前面站着那个肉体,一座圣母悲怆的雕像伸出一只手,好像就要穿过玻璃,去摸一摸那活生生的大地之母。圣母在悄悄地叹息——你是一个好女人,好到一如当初天主创造的夏娃。而那个不站在公车站牌下却时时张望着街头的胖小姐,正在起劲地咀嚼口里的东西,不,那不是口香糖,那是一种咸湿事物——带着五花肉的烤香肠。那么旁若无人地吃着,那么原始地磨着牙齿吞咽。果然来了一辆摩托车,小姐把香肠棒子一丢,粗粗鲁鲁地跨上车,紧紧抱住骑士的细腰,带着烫脚毛发的乌烟,哄一下飞驰而去。
      人潮用来涌去,扩音机永恒地在呐喊,公共汽车逼到骑楼边来载客,队伍总是突然乱一阵,带去了要去的人,而路上的人并没有因此减少。登山用品店为什么还不变成食品店,上公车的人绝对不是去了山上。在都市喧哗闷热叫人窒息的黄昏,山林之梦是不能也不可以做的——那太单调了——一幅不能感动人的廉价房地产广告。
      不等车的人还是大部分,不知往哪里去的人们市政府给了天桥、给了地下道,如果胆子够大,冲过车阵也可以跑到对街——警察不会来抓你。这一片的街景全在骚动中跳舞,活生生的,活的朦胧又活的显明、活的那脉搏有如灌浓时的生猛,砰、砰、砰、砰,饱出令人想尖叫的喜悦或说恐惧。
      晚报出来了,走过书报摊的人,收回了那迈出的右脚,丢下一个铜板,迫不及待地就在人群里把手臂拉开——更挤了,如果人人在街头看报。猜那看报的人并不那么好奇,人们看报纸,往往只有一个绝大的动机——不放心自身的利益和安危。这样一来,只看早报就不够了。
      巨大的落日在都市大峡谷中静静坠落,人们一般并不意识它的存在,人们正在养精蓄锐,等待那立即将来的华灯初上歌舞升平。
      我舍不得离开眼前的现象。我站着点燃了一支烟,就在街上当众吸着。我啪一下把烟蒂用手指弹到地上去甚而不许自己把它踏熄。我差一点走回头路跑去买花伞。我果然被店家的“请坐”所感动,略略沾了那条凳的边。我开始走过那总共包括六百个牌名的公车站牌,专心找一个指引人回家的地名。
      而公车来了,我并没有挤上去。我说过了,尊严只是某种习惯的代名词。既然没有车子可以立即习惯,我往抽过烟的老地方走了回去。你知道,不久以前,我是种菜还有玻璃花房的那种乡下人。
      虽然我佝偻了那么十秒钟不到的姿势有一些使人委屈,我还是在一大群地上的丢弃物里——观察,是哪一只烟蒂透露出我吸过的特定记号。
      我仔细地捡起“一支烟蒂”,把它用化妆纸包起来,小心放进皮包。当我做出这一个动作来的时候,我突然看见满月变红像血从市议会的方向升起,不,我没有看错,那绝对不是霓虹灯。我听见哗啦哗啦的笑声——人的笑声,参杂着洗牌的碰撞,四面八方响起。人的五官模糊,可是他们明确地在噼噼啪啪拍手又欢笑,包围着我大声唱起来。
      他们唱——来呀!来呀!台北人。来呀来呀台北人。来呀来呀——来——呀——六十块一把,你还等什么、等什么、等什么——
      他们又轻轻地,说——
      来。
      
  •     最爱的一本。三毛写自己和白先勇的故事,十年前读很心动,十年后读还是心动。我所能想象的所有年少初遇的悸动、不安和兴奋,都藏在白家那一树明晃晃的芙蓉花。
  •       初识三毛,是在大约五年前。那个时候的小我,因为厌学,将自己一头埋在书本里淹死。相似的经历,缩短了心理上的距离,让我对这个沙漠女英雄充满了好感与敬畏,甚至一度期待自己将来能够像她那样,只身前往塔克拉玛干,葬身沙海。
      
      三毛在书里说,沙漠阿拉伯人必喝的三道茶:
      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几年的成长让我对苦的触觉顿弱了许多,也渐渐品尝到生活中淡如白水的营养。不再是彼时无处宣泄情绪的抑郁少年,夜夜失眠独自哭泣。开始把生活中的一切当作上天赐予的礼物,满怀感激地接纳入怀。
      
      仍然没有忘记过去的梦想,去年夏天不顾亲友的劝阻一个人赴沙漠旅行。
      看见满目耀眼的光彩,才知道原来沙漠不代表荒芜,只要有阳光,沙子也可以成为钻石。
      那个时候,在心中冲撞多年的繁琐思绪终于尘埃落定。原来凶险的荒漠,这么温柔。
      我的内心很安宁。
      
      重读三毛,是从她中年的作品拾起。
      每天结束十个小时的工作腰背痛得要死,回到家中卧在床上,动也不敢动一下,只有视线在一行行文字间行走。有的时候累了,翻过身子便沉沉睡去。书签也忘了夹,第二日翻开书重复读过的地方,一点也不觉得厌烦。
      
      突然间我好像理解了,为什么她要以那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
      经历了与亲人聚散分离的相思与欢乐,熬过了失却挚爱之人的痛苦。算得相当完满的人生了,还有什么是没有经历过的呢?
      生,老,病,死。如此而已。
      
      她不是自私地生活的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智慧与乐见。
      走遍万水千山的三毛,在阳明山中隐居的三毛,都是我钦佩的那个三毛。
      只是希望我的勇气常在,毫不怯懦地面对未知的世界。像她一样。
  •     感情很细腻呢
  •     还有书签赠送..这一版的书已经卖不到了.
  •     最喜欢哈尔滨出版社这套 原来当年在NTU中文图书馆是全给看过了的
  •     小时候买了一套书。
  •       http://www.wenxuewu.com/files/article/fulltext/47/47580.html
      1.就那么静静的站在门外的夕阳下,让一阵阵熟悉而又遥远的倦怠再次淹没了自己。
      2.那个少年的我,没有声音也没有颜色的我,竟然鲜明如故。
      3.二十年的光阴飞逝,心中如电如幻如梦,流去的岁月了无痕迹,而我,跌进了时光的隧道里,又变回了那年冬天的孩子——情怯依旧。
      4、着一丛剑兰和几只水果,刷刷下笔乱画,自信心来了,画糟了也不在意,颜色大胆的上,背景是五彩的。
      活泼了的心、突然焕发的生命、模糊的肯定、自我的释放,都在那一霎间有了曙光。
      5.空寂的斜阳荒草边。
      6.那份小说世界里的流丽,跟我黯淡的生活是两岸不同的灯火,遥不可及。
      7.在惨白的日光灯下,过去的洪荒,只不过化为一声呼唤。
      8.夏夜娘家的竹子床搬到大榕树下去睡觉,清早去林中挖竹笋,午间到附近的小河去放水牛,还在手绢里包着萤火虫跟侄女们静听蛙鸣的夜声,白色的花香总在黑暗中淡淡的飘过来。
      9.结果街上耶诞歌声一唱,我在雪地里走也走不散那份失乡的怅然。
      10.我流泪,因为我寂寞,你能懂吗?孤臣孽子的寂寞,无关风月,一样刻骨。
      11.是的,我们是一个自由的世界,我们自由得慢慢烂掉,烂在声色犬马的追逐里,死在浮华生活的彩色泡沫中而洋洋自得。这便是你对自由的了解和享受,是不是?
      你是不是将索忍尼辛的来,又当作一场空泛的高调,你听见自由的呼唤,听见一个真诚而热烈的灵魂喊出了你常常听的东西,也喊出了大陆同胞的声音,你便机械的鼓掌,就如你一生拍了无数次想也当然的手一样。
      12.有的时候,我们将物质的享受和自由的追寻混为一谈,我们反对极权便加强渲染那个不自由世界里物质的缺乏。却不知道,有许多人,为着一个光明而正确的理想,可以将生命也抛弃。物质的苦难和自由的丧失事实上是两回事,后者的被侵犯才是极可怕可悲的事情。
      13.请你看这个人,看进这一双悲天悯人的眼睛,看出他心里的渴望,看清楚他个人血泪的遭遇,看明白他的语重心长,也看见他心底那一股如同狂流般的焦虑和得不到自由世界回乡的寂寞。
      14.喜欢君默的是他如一幅泼墨画,再浓的书,也留了一些空白,他懂得透透气,那怕是几分钟也好,这内心的“闲静”是一个聪明人才能把握的。
      15.山上的夜冷静而萧索,芦花茫茫的灰影在夜色里看去无边无涯的寂。
      16.缓缓走过城墙也似的书架,但觉风过群山,花飞满天,内心安宁明净却又饱满。
      17.期望在生活上,也做一个师长的榜样,孩子下课来的时候,给他们一杯热茶,一个舒适又可以吐露心事的环境,和一盏夜间的明灯。
      18.我听到了青禾在生长的声音,那么快速的拚命长向天空,那生长的乡声,如火、燃烧了午夜梦回时无法取代的寒冷和孤寂。
      19.我只是在请求一份了解、认同和生活方式、时间控制的改变;也更在于自我的突破和智慧,这都又还不够,我只能要求自己,在一份行动的表现里,付出决心、毅力和不断的反省与进步。
      20.出发,总是好的,它象征着一种出离,更是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开始。火车缓慢的带动,窗外流着过去的风景,在生命的情调上来说是极浪漫的。
      21. 那天是黄昏,也是秋天,晚风里,送来花香,有一点点凉,就是季节交替时候那种空气里转变的震动,我最喜欢的那丝怅然——很清爽的怅然,不浓的,就似那若有若无的香味。
      22.不要不肯走出可园,那个锁住了自己的地方,改变生活的方式,呼吸一些清晨的空气,再看看这个世界,接触一些以前不会接触的人群——不要掉进自己的陷阱里去。
      23.前世回忆似的乡愁。
      24.让今天活的快乐、平安、充实。
      
      
      
      
      
      
      
      
      
      
      
      
      
      
      
      
      
      
      
      
      
      
      
  •       那一年
      村人讨木要柴烧
      老娘抱住杨柳腰
      只道这是我儿心肝命
      谁抢我拿命来拼
      村人上前拖又说
      老娘跪地不停把头磕
      那——一——年
      树砍到 娘去了
      死前挣扎一哽咽
      叫声“我儿”眼闭了
      
      在送你一匹马中,我像是突然看到了三毛的成长。她写她最特别的天使天恩、天慈。可爱的孩子们给三毛留的条子“小姑:我们一直在等您,不想睡。可是也许会睡着。”那样的语言,直到现在我想起来还是会笑,那么纯朴那么温馨。她也写她招摇过市并不讨她喜欢的弟弟,写她热爱运动却严肃的父亲,写她为儿女操劳一辈子的美丽贤惠的母亲,写她的大伯父,她敬爱的老师,她亲爱的朋友。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更多的三毛的感情,而不仅仅是那个我们心里一直向往着的自由、无拘无束、浪漫的三毛。人的感情,终其一生都是最伟大的东西,逃不掉也扔不了。
      
      突然想起一个词,守护。去守护一个自己心爱的东西,在乎的人。甚至丢失了性命也在所不惜的守护。还记得你的小时候,手中拿着的糖糖,你最爱的口味,被霸道的弟弟抢走了。于是,你哭你闹,甚至信誓旦旦的扬起小拳头要抢回你最最喜欢的糖糖。在那样幼小的我们心中,这个也是一种守护吧(虽然是因为贪吃)。守护心爱的布娃娃,每天抱着再抱着。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却那么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母的宠爱。甚至在你年少的时候,出言顶撞,为了你所谓的自由和成长,就那样披着“青春期的叛逆”上海了那么那么深爱着你的他们。
      
      我对爸爸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我的小时候。我是怕爸爸的,尽管他很疼我。再后来那么长那么长的一段岁月里,我是自己长大的。自己,一个人。
      而对于妈妈,突然想起一件小时候的丢脸事情。某次发高烧,医生说必须要打针,怕痛的我一转身便跑出了医院,妈妈在身后不停的追着我跑,从街头到结尾。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欠妈妈的,尽管我很讨厌欠这个字。甚至在我高中生病的那个期间,每个月我自己一个人坐很久很久的车去看病,我依然知道你是爱我的。有时候会在想,如果没有我,她是不是会好过一些,幸福一些呢。答案于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就像我曾经在心里无数次的问自己:我是不是该恨爸爸,我恨他吗。答案也是个未知数。
      
      前几天突然接到爸爸的电话。短短的几句。我一直嗯嗯啊啊的应。
      我是有机会可以见他的,可是我放弃了。我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一个十几年都没有见过面却被我称之为“爸爸”的人。
      
      其实心里没有恨。我想,偶尔也需要我们去小小的妥协。偶尔,也让我们这些小小小孩去守护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要对自己好、理所当然不能做错事情的大大大孩。去原谅他们,毕竟他赐予了你生命,赐予了你活下去的资本。
      
      我很好,在没有你守护的日子,我也长得终于不是孩子那么大了,并且在努力地称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一直在心里,从来没有说过的话:谢谢你。
      至少在我只有自己的时候,却仍然愿意相信美好。
      至少在我醒来的每一天,都想要把最灿烂的笑容送给这个世界。
      至少在我一个人成长的时候,我把最温暖的梦种在了心里。
      
      这样的我,你错过的我,你曾经宠溺的说“傻丫头”的我,想说“谢谢你”。
  •        坚持自己该做的固然叫勇气 坚持自己不该做的 同样也是勇气 除了一份真诚的社会感之外 我没有理由为了害怕伤害别人的心灵而付出太多 我其实也小看了别人 因为别人不会因为我的拒绝而受到伤害的 因为她们比我强
       我常常因为不能满足身边所有爱我的人对我提出的要求而沮丧 却忘了自己最大的课题是生活
       做自己想做的 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 自己才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     以梦为为马的旅程
  •     书是袖珍的,不过参照这个价格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内容还可以,不过总觉得没以前三毛那些书看起来有趣味一点,故事性不强了,象散文自传。仔细再读读会更好吧。质量印刷还可以啦
  •       有多少年没有写过只言片语了?
      三毛的这本散文集却让我有了倾诉的冲动。。。
      二十几岁的时候看过她的撒哈拉那本,但也许太年轻了,竟然就没觉出她的文字的好。
      这本小书里,她写她一辈子经历的求婚,写父女情深,写她去“生命线”的讲演,写
      对天恩天慈一对双胞胎侄女儿的爱,写母亲的无我奉献,写志不同道不合,却又很有爱
      的大弟。。。所有这些平平凡凡的人,,琐琐碎碎的事,,却让我这个不大容易被感动
      的人时不时的就红了眼眶。。。
      三毛的好,终于有点明白。她是把自己的一颗心,毫无保留的,鲜活活,赤裸裸的呈现
      在读者面前。充溢在字里行间的诚恳。三毛的好,也是她致命的弱点,一颗玻璃的心势
      必要在现实坚硬的墙上碰个粉碎。
      人毕竟要有渡边淳一说的那种“钝感力”,才能忘却挫折疼痛继续前行。可是又不能
      无知无觉麻木不仁。。。
      三毛说,她与荷西在加那利群岛上的那几年,是人生中最身心健康的几年。拿着死工资,
      淡泊名利。晒太阳、走路、游泳,保持着巨大的运动量,又不离电影、音乐和读书。
      我也觉得这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碰巧前一段看了加缪的《局外人》,,,这回又正好看到三毛的书评。。。果然能加深
      理解。。。接下来要找同样是她强烈推荐的《百年孤独》来看了。。。
      
      也许之所以喜欢三毛的这本小书,只因为这是三毛历尽沧桑之后成熟期的作品,正和
      我此时的心境~~~
  •     送你一匹马。我现在还没有自己的马,会有的。三毛是一个迷人的人,有时候让人讨厌,但即使讨厌,也会对人产生致命的吸引。但只可远观,进出却不好相处,只有荷西吧。
  •     人,看到的只是三毛的眼泪和笑容,在这份泪笑之间,还有更巨大的东西在心里酝酿,成熟,壮大。三毛回台湾教书了,可是依旧充满了爱。她小时候就读了好多书哦。
  •     2016-041
  •       看着她的文字,满满都是感动与温情。我沉浸在她简单不需修饰的文字生活里,她就是这般平时,简简单单~没有一丝虚假,她像我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她,尽管生命中有太多不如意,也有过抱怨气馁但更多是感激······各种杂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因而平凑成生活。而生命中每每遇见的一个人都是这样有时叫自己这般爱又这般恨~正因如此生活才有不断的跌宕起伏····
      
      一句送你一匹马、我看见的是无限的感激与温情··········正如爱和恨既对立又存在、有多爱就有多爱~满满的口是心非的恨意、只因被逼无法与那个人在另个世界早早相聚、但爱也并未消停~看着她繁重的任务、心里有的只是一片怜惜与无限的担心、只愿送你最爱的一匹马伴你····
  •     看了一点,并不关于马。所以没有看完。有点失望。
  •     读到好几章,竟是有点感同身受。文人重情,三毛甚之。
  •     青春读物。
  •     敏感而真实。
  •     2009年11月24日阅毕,看后补脚印。
  •     笑得多纯粹,哭得就多悲恸。所幸你有还有真诚最最爱你的亲朋,虽然这本书缺了欢乐与生动,十几万字沉沉记载的却是你今生最珍贵的感情:做为子女对父母的愧疚,作为学生对恩师的感恩,作为朋友对于朋友的亏欠,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责任。而我作为读者,晚辈,感谢您给我带来的感动,指导。
  •     一个很认真的老师
  •     可以作为读书导引
  •     每天上班的路上读一会
  •       梁明:
      
       買的三毛全集,一直沒有看“全”。《撒哈拉沙漠》最先看,愛不釋手。三毛的書真真是不忍卒讀。剛看完《送你一匹馬》,啊,作死了,再深深愛上此女子了。書讀那麼多,三毛可一點也沒有讀傻,她開了專欄解救了很多多人。部份信件加回覆收錄在《親愛的三毛》一書,我也從眾收穫不小。但今天我想和你聊看《送你一匹馬》后所思所想。
       《還珠格格》肯定也在你的童年里紅火了一陣吧。趙薇林心如一直是我心裡重要的國內女明星,我曾期盼我也是有一天在瓊瑤的劇本里上演一出轟轟轟隆隆的戲劇。後來我還知道《青青河邊草》也是瓊瑤的劇本。至此,瓊瑤在我看來,言情小說家的地位就確立了。而我也從未看過瓊瑤的系列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看得不少。你知道,學生時代,“言情”是不能不必不可不允許的。那個偷看的念頭倒是沒滅過。而上了大學便是過了那個慾望的時期。現在我又想看了。也因著三毛寫了一個真實的“陳姐姐”(陳喆,瓊瑤原名)。她在三毛失去了荷西之後,她知道三毛的世界已經一片灰暗,她逼著三毛活下去,逼著三毛承諾“我答應你,瓊瑤,我不自殺”。我在心裡感謝陳姐姐,使我看到更多的三毛作品。這個重承諾的女子,三毛,她的世界有愛有光有責任,還有更重要的,活著不負我心。
       她借的是劉墉散文里的一句話——以求不負我心。“這句話說得那麼貼切,多年來,自己找的也就是這幾個字,苦於說不中肯,劉墉一語道出,真是不亦快哉。”我有幸借三毛之筆看到這話,不亦快哉!
       三毛的書無助於我專業知識的增長,可我就覺得該看,不時有龔寧,不亦快哉!
       泡一壺紅茶,邊看書邊喝,我的習慣了。咦,她也是如此,“習慣夜深人靜時泡一杯好茶,點一支淡煙,捧本書,亮盞燈,與書中人物花草秉燭夜遊而去。”外界的紛擾一直在,不被干擾,完全可以自我陶醉,我希望養成這樣的讀書習慣。青年朋友多讀書,“不給國家添亂。”書本里能汲取巨大的能量,這是多少次部電影電視劇也難帶來的。真是沉進書里去的話,我怕在現實里再難找到對話之人。我看周圍同輩,忙考證,四六級、會計、證券,忙追新劇,忙網購,忙刷微博微信朋友圈,恨不得與世界抱成一團。我恨自己以前荒廢那麼多時間,趕著和他們做相同的事情,蹉跎了歲月。原本沒能按個人已遠遠選的專業,下了那麼大決心去學,往往是開始用了很大的功夫,卻沒有堅持下來。在家時爸爸問我,在學校學了些什麽出來能干什麽。我笑笑說什麽也干不了,可我心裡在恨他,這個專業不就是他當時替我選的麼。他知道些什麽呢,我選擇走怎樣的路不都是要靠自己的麼。當初連爭取一下的勇氣都沒有,畢業時要交白卷了,多麼可怕。現在開始改變也不遲對不,我給自己定下詳細的計劃,看書,練字,彈吉他,背誦。只求不負我心。
       《送你一匹馬》更像是一本三毛對個人世界的剖析,對家人朋友一直沒能開口說出的話。她內心似有萬千的愛,但是她也是笨拙的,不知道如何化心裡的愛為行動。她對孝心的行動跟我是差不多的,回家的時候拼命吃吃吃就對了。我家人總也覺得在外面的孩子吃不好吃不飽,把他們準備的食物吃得乾乾淨淨他們最高興了。
       她說過分為己是自私,過分為別人也是虧待了“自己”這個生靈。看她的文字就心疼她了,沒日沒夜,忙得沒日沒夜,要寫作,作詞,講座,上課……這些是為了大眾,也是爲了自己,每一次她都拼盡了全力。我們有多少時間是用來拼命在別人身上的呢。紙筆能生花,那些對家人朋友沒說出的話,讀此書,必然明瞭三毛。
       我向你推薦這本書,希望你能看看。趁著我們年輕,世界在我們看來還那麼澄澈,三毛的文字裡就是一種單純。畢業後,你獨自去做義工,去體驗我們都沒想過的生活,困于囊而回來了。那會你認識了很多人,我覺得你陽光了很多,開朗了很多。現在你回來廣州,找了差事,不知是否合意。有空來,我必沏一壺好茶相待。
       祝好。
      
      
      2013/11/14
      
  •     “现在的她不再是温柔的夜,有的只是太阳为谁而升起”,从美洲回来的三毛,成为了大学教师,开始了新的生活。
  •     (2016/11/05)
  •     我爱三毛
  •       之前最喜欢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我觉得人生最淳朴的境界她以体会人生无憾了。而今我看《送你一匹马》几度泪如雨下,无法自拔。野火烧不尽道尽了她经历沧桑后为着自己的心而活着的对于浮华尘世的感言。朝阳为谁升起写的我的心满满的难过。她经历的东西,天生的天赋,一次一次死而复生的感言,道不尽的人生领悟,就算听不到看着她的文字都能体会到她写字时的真诚与刻骨铭心。一生的战役,我懂,与父亲的抗衡其实只为了得到肯定。多少这样的孩子一生的努力其实只为了得到家人的肯定,这份感情是自己过不去的坎,若不是亲人亲口说出恐怕一生心里的那根刺都无法拔出。亲爱的三毛,我于你逝世的前一年出生,在我还是个只会哭闹与吃的年纪,错过了你。不然今生今世如何都是想见你一面的。从你的文字中我学会了爱与坚强。懂得身为女子也应该去体会的孤独,自立自强。热爱生活,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       这本书中的三毛显得成熟了很多。风格的改变,少了许多“黑暗”的内容。她在河西离开后的回归得到了实现,至少这些是我读出来的。健康、积极、乐观、向上,这是我眼中的三毛。她成为一名老师,而在学生眼中,她又不仅仅是一名老师;她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她有自己的世界,做着自己的选择,她依旧是那么的洒脱,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平以及人,犹如Whitney,这两个人成为了我的一盏指明灯。
      
  •     Goner never win, winner never gone.
  •     你要将真诚和慈爱挂在颈项上,刻在心版上,才能够得到智慧。最喜欢开篇写与顾福生重逢时那段“我向他跨进了一步,微笑着伸出双手,就这一步,二十年的光阴飞逝,心中如电如梦如幻……”
  •     我真的看过吗
  •     快上初中的那个暑假吧,自己在家里翻出了妈妈的青春之歌,巴金全集,和三毛,不在外面和小伙伴疯的时候就在家里听广播,看书。 三毛爱情和生活在那个时候就特别向往,晚上辗转反侧。 之中很少篇幅是介绍一次列车邂逅,但我却那么了解那种感觉,可能那个东德的军官就是她前世不灭流转的姻缘,但是荷西啊,我宁愿就那样倒在你的温情里,再都不愿起。后来我上高中的时候吧,好多人质疑过三毛大漠里发生惊险的奇遇,叛军、沼泽...我也在网络上搜索好多视频音频揭秘外传,但是,但是爱情啊 !nah!我不能怀疑
  •     三毛,穿越时间跨越空间,我灵魂的挚友之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