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奥威尔文集

出版社:中央编译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511704177
作者:乔治·奥威尔
页数:562页

作者简介

奥威尔:英国小说家。1903年1月23日生于印度。1917年入伊顿公学学习。1921年毕业,1922―1927年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任职。由于信仰原因,他在1927年离职回到欧洲,先后在巴黎和伦敦居住,穷困潦倒,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1936年在西班牙内战中参加政府的反法西斯战斗,身负重伤。以后思想开始右倾,转而鼓吹社会民主主义。他最著名的两部作品为政治讽刺小说《动物农庄》(1945)、《一九八四》(1949)。前者以寓言的形式嘲笑苏联的社会制度,后者幻想人在未来的高度集权的国家中的命运。而《奥威尔随笔》则以风格明晰简练著称。

书籍目录

小说卷
一九八四
译本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附录 新话的原则
散文卷
一、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为什么要写作
《在巴黎和伦敦的穷困潦倒生活》法文版序
《动物农场》乌克兰文版序
为小说辩护
新词
艺术和宣传的界线
文学和极权主义
好的蹩脚作品
政治与英语
一个书评家的自白
写作生涯的代价
手稿笔记摘录
二、泡一杯好茶
如此欢乐童年
收容所
绞刑
射象
书店回忆
西班牙内战回顾
为英国式烹调辩
泡一杯好茶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三、从书页的背后看到一张脸
甘地随想录
查尔斯·狄更斯
评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
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
李尔王、托尔斯泰和弄臣
鲁德亚德·吉卜林
马克·吐温
为佩·格·沃德豪斯辩
评札米亚金的《我们》
乔治·吉辛
评格雷厄姆·格林的《问题的核心》
评丘吉尔的《他们最得意的时刻》
附录
我的简历
奥威尔年谱

编辑推荐

  《奥威尔文集》汇集了翻译大家董乐山翻译奥威尔的全印文字,包括小说《一九八四》以及《我为什么写作》等教文代表作,是名符其实的名家名译,经典图书。《一九八四》幻想人在未来的高度集权的国家中的命运。奥威尔随笔则以风格明晰简练著称。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Essays

内容概要

生于英属印度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由于无力就读贵族学校,他只能进入一个二流的私立寄宿学校读书。接受了一套带有许多极权主义社会特点的教育;1917年,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但因穷学生的背景备受歧视。

1921年,奥威尔没钱继续深造,只得投考公务员,加入了英国驻缅警察服役,近距离观察审判、笞刑、监禁和绞死囚犯等人性中残暴的一面。1927年,奥威尔回到英国,开始了流浪生活。1933年,以乔治·奥威尔的笔名发表处女作《在巴黎和伦敦的穷困潦倒生活》,以后相继出版。《缅甸岁月》、《牧师的女儿》等小说。1936年12月,赴巴塞罗那报道西班牙内战,奥威尔成为几千名国际志愿者中的一员,参加了由西班牙共产党领导的共和军,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内战。接纳了奥威尔的统一工人党被共产国际认定为托派组织,斯大林下令消灭它,在共和军中建立恐怖统治。奥威尔夫妇被视为“狂热的托派分子”,受到严密的监控。后来,奥威尔将他在西班牙的经历写威《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揭露共产国际一些关于西班牙内战的谎言。1941年,奥威尔受雇于BBC从事有关战争的报道,1943年,任《论坛报》(Tribune)编辑。

1944年,奥威尔写了《动物庄园》,好评如潮。1948年,奥威尔写成了他的传世名著《一九八四》。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达到顶峰的可怕的社会。《一九八四》出版后不久,奥威尔因肺结核病逝。《一九八四》作为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直到1985年才有简体中文版刊行。而且标明为“内部读物”。

章节摘录

  四月间,天气寒冷晴朗,钟敲了十三下。温斯顿·史密斯为了要躲寒风,紧缩着脖子,很快地溜进了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不过动作不够迅速,没有能够防止一阵沙土跟着他刮进了门。  门厅里有一股熬白菜和旧地席的气味。门厅的一头,有一张彩色的招贴画钉在墙上,在室内悬挂略为嫌大了一些。画的是一张很大的面孔,有一米多宽:这是一个大约四十五岁的男人的脸,留着浓密的黑胡子,面部线条粗犷英俊。温斯顿朝楼梯走去。用不着试电梯。即使最顺利的时候,电梯也是很少开的,现在又是白天停电。这是为了筹备举行仇恨周而实行节约。温斯顿的住所在七层楼上,他三十九岁,右脚脖子上患静脉曲张,因此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了好几次。每上一层楼,正对着电梯门的墙上就有那幅画着很大脸庞的招贴画凝视着。这是属于这样的一类画,你不论走到哪里,画中的眼光总是跟着你。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  在他住所里面,有个圆润的嗓子在念一系列与生铁产量有关的数字。声音来自一块像毛玻璃一样的椭圆形金属板,这构成右边墙壁的一部分墙面。温斯顿按了一个开关,声音就轻了一些,不过说的话仍听得清楚。这个装置(叫做电幕)可以放低声音,可是没有办法完全关上。他走到窗边。他的身材瘦小纤弱,蓝色的工作服——那是党内的制服——更加突出了他身子的单薄。他的头发很淡,脸色天生红润,他的皮肤由于用粗肥皂和钝刀片,再加上刚刚过去的寒冬,显得有点粗糙。  外面,即使通过关上的玻璃窗,看上去也是寒冷的。在下面街心里,阵阵的小卷风把尘土和碎纸吹卷起来,虽然阳光灿烂,天空蔚蓝,可是除了到处贴着的招贴画以外,似乎什么东西都没有颜色。那张留着黑胡子的脸从每一个关键地方向下凝视。在对面那所房子的正面就有一幅,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那双黑色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温斯顿的眼睛。在下面街上有另外一张招贴画,一角给撕破了,在风中不时地吹拍着,一会儿盖上,一会儿又露出唯一的一个词儿“英社”。在远处,一架直升机在屋顶上面掠过,像一只绿头苍蝇似的徘徊了一会儿,又绕个弯儿飞走。这是警察巡逻队,在伺察人们的窗户。不过巡逻队并不可怕,只有思想警察才可怕。  在温斯顿的身后,电幕上的声音仍在喋喋不休地报告生铁产量和第九个三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情况。电幕能够同时接收和放送。温斯顿发出的任何声音,只要比极低声的细语大一点,它就可以接收到;此外,只要他留在那块金属板的视野之内,除了能听到他的声音之外,也能看到他的行动。当然,没有办法知道,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你的一言一行是否都有人在监视着。思想警察究竟多么经常,或者根据什么安排在接收某个人的线路,那你就只能猜测了。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对每个人都是从头到尾一直在监视着的。反正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都可以接上你的线路。你只能在这样的假定下生活——从已经成为本能的习惯出发,你早已这样生活了: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  温斯顿继续背对着电幕。这样比较安全些;不过他也很明白,甚至背部有时也能暴露问题的。一公里以外,他工作的单位真理部高耸在阴沉的市景之上,楼房高大,一片白色。这,他带着有些模糊的厌恶情绪想——这就是伦敦,一号空降场的主要城市,一号空降场是大洋国人口位居第三的省份。他竭力想挤出一些童年时代的记忆来,能够告诉他伦敦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是不是一直有这些景象:破败的十九世纪的房子,墙头用木材撑着,窗户钉上了硬纸板,屋顶上盖着波纹铁皮,倒塌的花园围墙东倒西歪;还有那尘土飞扬、破砖残瓦上野草丛生的空袭地点;还有那炸弹清出了一大块空地,上面忽然出现了许多像鸡笼似的肮脏木房子的地方。可是没有用,他记不起来了;除了一系列没有背景、模糊难辨的、灯光灿烂的画面以外,他的童年已不留下什么记忆了。  真理部——用新话来说叫真部——同视野里的任何其他东西都有令人吃惊的不同。这是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式的建筑,白色的水泥晶晶发亮,一层接着一层上升,一直升到高空三百米。从温斯顿站着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党的三句口号,这是用很漂亮的字体写在白色的墙面上的: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据说,真理部在地面上有三千间屋子,和地面下的结构相等。在伦敦别的地方,还有三所其他的建筑,外表和大小与此相同。它们使周围的建筑仿佛小巫见了大巫,因此你从胜利大厦的屋顶上可以同时看到这四所建筑。它们是整个政府机构四部的所在地:真理部负责新闻、娱乐、教育、艺术;和平部负责战争;友爱部维持法律和秩序;富裕部负责经济事务。用新话来说,它们分别称为真部、和部、爱部、富部。  真正教人害怕的部是友爱部。它连一扇窗户也没有。温斯顿从来没有到友爱部去过,也从来没有走近距它半公里之内的地带。  ……

图书封面


 奥威尔文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大概是我作为编辑至今所编图书中自认为最有意义的一本了。据说董乐山先生生前希望他翻译的《一九八四》和奥威尔散文合集,那时候还是有出版风险的,因此董先生生前没有见到大部头的奥威尔。《奥威尔文集》,最早是杜乃建、冯章老师他们策划的,后来上海译文分为《为什么要写作》《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两本书出版,责编冯涛。今天这个形态——董译奥威尔全集终于有了。感谢上海译文冯涛兄弟的促成。我想,喜欢董先生,喜欢奥威尔的朋友会喜欢这书的,当然我希望更多的读者,关注民主,关注中国现实的朋友应该都来看看,我想,它是一个普及读物。最好中学老师们先高度重视和喜欢这本书,然后推荐给学生,也许中国启蒙庶几有望。正因为这点希望,我不愿意因为手里有《一九八四》的独家版权就怎么着,上海译文是文学感召力最好的大社,他所版的《一九八四》肯定比我这里会多卖一些,所以我愿意看到这本书到更多的读者手里。冯涛的话很有意味:“这是积德的事”。
  •     本书收录了《1984》和奥威尔做的序、社评和散文。奥威尔的政治写作水平毋庸置疑,两本小说都是力透纸背,但是一写散文就变话痨。而且奥威尔的散文还是带着很浓的政治腔,即便内容其实并无关政治(比如茶,英国菜)。小说卷不作评论,质量完全对得起的它的名气。散文卷的水平可谓起伏不定,第一节《我为什么写作》写的还算有条有理,尤其单篇《我为什么写作》十分到位,其他的次之;第二节《泡一杯好茶》就开始话痨模式,尤其是《如此欢乐的童年》,满纸的怨念;第三节《从书页的背后看到一张脸》,奥威尔对英美文学和英美作家的各类评论文章,几乎涵盖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杰出的几位英文作家——狄更斯,亨利·米勒,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等等。说实话,这部分如果对英国文学没有足够的了解,读起来是非常吃力的,狄更斯那一篇就差点让我读吐了。总体来说,我目前对奥威尔散文的感觉,就是价值量大信息量大,但是写作手法相比他的小说要次一个档次。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自由主义的保障。
  •     奥威尔的评论集一样精彩啊
  •     老爸要的书 很厚一本 装帧等都很不错 希望老爸喜欢
  •     我被1984所震撼到了,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必然有深厚的底蕴和生活经历,看这本书你便知道怎么一回事情了。
  •     非常好的一本书,诚意之作。《1984》充满了真知灼见。散文部分内容上三部分编排得非常好。奥威尔是个有独立思想而且知识丰富的人,你不必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你总能从他的字里行间获得启发,值得一读!
  •     读完后长舒一口气,这感觉就像和奥威尔来了一场促膝长谈,从英国薄饼谈到公学教育再到托尔斯泰,犀利而又真挚
  •     即便是董乐山,某些文章翻译仍然存在很大问题。我只能为其辩解,他一老便昏聩。
  •     背面挺傻的
  •     非常好。本来是冲着《一九八四》买的,没想到后半部分的随笔也非常值得看。
  •     的确,没看过奥威尔,可能是人生一个遗憾,呵呵
  •     书是合集,所以很厚.但是内容范围很广,物美价廉.大爱~
  •     最后orwell对名著的评论没有读完可惜
  •     《1984》已经另外买了一本看过了,买这本是看其他的,结果发现好几篇是文学批评,翻译确实令人失望,有的不通顺,有的中文语法都有问题。想看《1984》的,建议还是单独买。
  •     董乐山的奥威尔可读性极高,最受不了一些自诩读过1984的人,一细聊连奥威尔是哪国人都不知道,就一脸深奥的乱用1984做类比,这些人还是好好的读一下董乐山老师译的这本奥威尔文集比较好
  •     先知
  •     读过部分。
  •     老大哥无处不在 并永远正确
  •     : I561.15/2852-2
  •     值得一读再读。
  •     六十年之前人的状态、思想、价值观
  •     经典。
  •     为什么不出成几小本!老子还要多花1984的钱!
  •     非常的厚实
  •     除了牛逼還能說什麽
  •     放大一种可能,然后让你感到恐惧
  •     不错的合集
  •     It is often loosely said that"Science is international," but in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workers of all countries line up behind their governments with fewer scruples than that are felt by the writers and the artists.
  •     最好看得仍是1984
  •     正直的良心 ~ 当你读到任何一篇有强烈个性的文章时,你有这样的印象,你仿佛从这书页的背后看到了一张脸。这不一定是作家本人的脸。
  •     大一寒假读
  •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不说了。散文集子写得刻薄又聪明,有趣且有见地。虽然奥威尔的舌头长得有问题,但是这无损于他对文艺的敏锐和冷静。第一辑文论,思路明晰干净,《好的蹩脚作品》这篇刻薄但是通俗这个点讲得很好,《一个书评家的自白》黑出翔。第二辑是传统英式小品文风格,《如此欢乐童年》这篇长得丧心病狂,字里行间都是怨念。《射象》这篇节奏好得令人惊奇,《英国式谋杀的衰落》嘲唧唧到温情的地步是要闹哪样。第三辑书评自打脸23333说实话没有几本我看过的作品,但是这种“虽然我有政治立场但我分得出好赖”的态度真是很棒。狄更斯和两篇莎士比亚非常漂亮!
  •     非常喜欢的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     还是最喜欢他的1984和动物农场
  •     里面提到欧洲二战前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时代精神下才可能出现那么多无忧无虑的研究(包括写作风格的尝试),这个讲法很有意思。奥威尔是一个对时代精神很敏锐很自觉的人。
  •     读过一部分。包括一九八四等
  •     第一次接触到的时候,惊叹原来写作还可以是这样的。
  •     再次重读《1984》,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当中还收录了很多奥威尔的散文,其中讲述奥威尔童年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童年的经历对奥威尔看待事物方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     弄脏了,夜明珠不情愿送的。奥威尔气质好相投,自己整理思考和讲故事的能力太差,以后可以试着写些自得其乐的东西玩,也许有利于变得清楚一点
  •     严酷的主题,犀利独到。
  •     恨自己这么晚才看
  •     總有那麼幾本書,看完后抑制不住再讀一遍的衝動。PS:《一九八四》值得多讀幾遍。
  •     这真的叫做穿过迷雾预见未来
  •     帮朋友买的,朋友对此书很满意。
  •     孩子都是埃瑞洪人塞缪尔巴特勒式的人物,他们认为身遭不幸是丢人的事,必须不惜代价加以掩饰……只有唤起我们自己的记忆,我们才能认识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是怎么的扭曲,甚至到了不可相信的程度。
  •     内有奥威尔散文集三卷。他看事情实在太清楚了。
  •     好书!早就想买。但其中已有《1984》了,我另外还买了单行本。
  •     这个应该是暑假读完的? 他的书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评价
  •     去年就看过了,但一部分没看完,他写书评的那些书我还没看。
  •     第二遍。
  •     一定要读读如此欢乐童年
  •     或许我们就是其中一份子,或不可知,政治传播的泰斗之作,佩服老先生那个时候就有这种觉悟,现在几乎很难再出现这样的作品,失望的期待那个或许。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