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松自选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沈清松自选集

出版社:山东教育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532842551
作者:沈清松 编
页数:528页

作者简介

总序/1
自 序/l
第一编脉络、传承与方法/l
1近五十年来中西哲学的回顾与展望/3
2在批判、质疑与否定之后——后现代的正面价值与视野/39
3创造性的对比与中国文化的前景/6l
4解释、理解、批判——诠释学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84
5体验与建构——从卡纳普到建构实在论/108
6科际整合与建构实在论/131
第二编 自然、科技与人文/151
7 20世纪初期中西科技互动典范评议/153
8论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之重建/171
9中西自然观的哲学省思——兼论科技所需的人文精神 /194
10科学新典范探索——一个立基于中国哲学的思考 /221
1l资讯科技的哲学省思/244
12复全之道——意义、沟通与生命实践/270
第三编文本、诠释与重构/293
13盈溢于主体性与相互性之外——对中西哲学“慷慨”之德的省思/295
14德行伦理学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315
15建构体系与感谢他者——纪念朱子辞世800周年/346
16郭店竹简《老子》的道论与宇宙论/368
17庄子的道论/400
第四编虔诚者的相遇:关于宗教交谈/425
18全球化、可普化伦理与宗教交谈/427
19觉悟与救恩——佛教与基督宗教的交谈/452
20基督宗教、外推与中国化/481
2l有关宗教理论与宗教教育的三个哲学问题/503
附:沈清松简单学术年谱/526
《汉学名家书系》后记/528

书籍目录

总序自 序第一编 脉络、传承与方法  1 近五十年来中西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2 在批判、质疑与否定之后——后现代的正面价值与视野  3 创造性的对比与中国文化的前景  4 解释、理解、批判——诠释学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5 体验与建构——从卡纳普到建构实在论  6 科际整合与建构实在论第二编 自然、科技与人文  7 20世纪初期中西科技互动典范评议  8 论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之重建  9 中西自然观的哲学省思——兼论科技所需的人文精神   10 科学新典范探索——一个立基于中国哲学的思考   11 资讯科技的哲学省思  12 复全之道——意义、沟通与生命实践第三编 文本、诠释与重构  13 盈溢于主体性与相互性之外——对中西哲学“慷慨”之德的省思  14 德行伦理学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15 建构体系与感谢他者——纪念朱子辞世800周年  16 郭店竹简《老子》的道论与宇宙论  17 庄子的道论第四编 虔诚者的相遇:关于宗教交谈  18 全球化、可普化伦理与宗教交谈  19 觉悟与救恩——佛教与基督宗教的交谈  20 基督宗教、外推与中国化  21 有关宗教理论与宗教教育的三个哲学问题附:沈清松简单学术年谱  《汉学名家书系》后记

内容概要

台湾云林人,1949年生。辅仁大学哲学学士(1971)、哲学硕士(1975),比利 时鲁汶大学哲学硕士(1977)、国家发展研究硕士(1979)、哲学博士(1980)。曾任政 治大学哲学系教授、主任、研究所所长,巴黎大学高等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 鲁汶大学Verbiest讲座教授,维也纳大学科学哲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心理学研究所 客座教授,中国哲学会理事,国际哲学与价值研究委员会委员,汉学研究中心指 导委员,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现代哲学论衡》《解除世界的魔咒 ——科技对文化的冲击与展望》《为现代文化把脉》《物理之后——形上学的发 展》《科技、人文价值与后现代》《人我交融——自我成熟与入际关系》《传统 的再生》《追寻人生的意义——自我、社会与价值观》《吕格尔》《台湾精神与 文化发展》等书,以及中、英、法、德文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系列丛书《世界 思想文化史丛书》《建构后现代丛书》《中国人的价值观——人文篇》《时代的 心钥》

章节摘录

书摘吾人处身于众说竞出、汹涌澎湃的现代思潮之中,既不能免除现代人的处境,又不能摆脱现代人的思想;然而,终亦不免感到困惑。于是,带着向古人请教的心情,吾人展经典而读,希冀借此追溯心源、连接传统,亦盼借此解答困惑、指点迷津。尤其当代哲学在形上学或存有论方面之困惑最甚,益发令人思从古人经典中寻得克服之道。这是我研究庄子道论的动机之一。    尤有进者,值此交通发达、传播迅速、东西方文化思想相逢甚或交融之际,所谓“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永不相逢”之说不攻自破。然而,资讯虽已相通互达,文化思想的差异仍然显著,而在差异中,亦有互补性浮现,正处于吾人所谓“对比”的情境。更何况资讯往来仅属浮面,若无深层的智慧,终难提供终极洞见,亦无法据以安身立命。就此而言,东西方哲思泉源,尤其形上思想或道论,特别值得加以省思。而且,如果我们要将中国哲学(及其中各家哲学)放在世界哲学的脉络中思考,也有必要借此对比,抉发胜义。    依我之见,当代哲学形上学思想有下列几点根本问题,皆可借以对比庄子,发其幽思:    (一)形上学的定位问题:当代哲学中,一方面有伍斯特(Peter wust)和兰葛瑞伯(L.Landgrebe)等人所谓的“形上学的复活”①;另一方面又有海德格指陈形上学的“存有·神学构成”,并导致对形上学的解构,甚至提出“非形上学的思想”②。此为当代哲学重要的对比情境之一。且由于形上学作为一种“学”,自亦与“言说”密不可分。也因此,此一对比情境之定位,亦须在存有与言说,或道与言的关系的厘清中掌握。    (二)道与人关系问题:基本上,当代哲学多属人的哲学,或以人为主之言说。然而,一则人总有封限于一己主体之倾向,再则现代人日愈失根,迷惘不知所从,应思如何自我超越。存有或道之提出,与此二者皆相关。但是,存有或道不可与人无关,否则易流于挂空或断灭。道与人之关系,显示当代哲学之另一重要对比。    (三)存有自身或道自身之问题:为了终极地、整体地说明诸存有者或万物的存在活动,有必要说“存有”或“道”,且此存有或道不能是某一存有者或某一物;但另一方面,一但说了“存有”或“道”,便又成为一概念性存有者或沦为一名相矣。此为另一对比情境。再者,究竟此存有自身或道是一实体或非实体,有实指之性质或仅虚拟之性质,亦为一重要问题。    (四)存有自身与存有者的关系或道与万物关系之间题:一方面存有者或万物欲寻求终极解释,必须诉诸存有或道;另一方面,此存有或道若无存有者或万物,亦无从开显自己。然而,究竟应如何正视此一对比关系?此亦为当代形上思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五)存有或道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一方面人间终需理想,始有值得生命奉献之理由,亦始得借以安身立命。人生之道,不能脱离价值,否则,像现代人缺乏值得奉献的价值,正坠人“虚无主义”幽谷。另一方面,所有价值也都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人不能停限其中,而必须加以超越。为面对此一对比情境,有必要思考存有或道与价值的关系。    扣紧上述五种对比情境引起的问题与困惑,怀着就教于古人经典的心情,吾人设法探讨庄子书中的道论,将以《内篇》思想为主,兼及《外篇》《杂篇》中相关内容。兹就上述道论地位、道人关系、道自身及其性质、道与万物、道与价值五项问题,逐一阐明如下。P400-402

图书封面


 沈清松自选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想看其中一篇文章。
  •     理论多啊.看不懂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