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查令十字街84号章节试读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806579060
作者:[美] 海莲·汉芙
页数:135页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的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刻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情绪和状态。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书摘

1.温良友善,体谅慈悲。
2.查令十字街,这个十字不是指十字路口,而是十字架的意思,事实上它是一道长约一公里许的蜿蜒市街,南端直抵泰晤士河,这里有最漂亮的查令十字街车站,如一个美丽的句点,往北路经过国家艺廊,穿过苏活区和唐人街,旁及柯芬园,至牛津街为止,再往下走就成了托登罕路,很快就可看到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一带又是另一个书店聚集处,但这里以精印的彩色大版本艺术书为主体)。
3.我们很容易在一本一本书中再次惊异到,原来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相较于既有的书籍世界,懂得的事这么少,瞻望的视野这么窄,思维的续航能力这么差,人心又是这么封闭懒怠,诸多持续折磨我们的难题,包括公领域的和私领域的,不仅有人经历过受苦过认真思索过,甚至还把经验和睿智细腻的解答好哈封存在书中。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像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曾经以为这是一本感动天地的爱情故事,或者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然而并没有。一口气读完这本小书,平淡却十分真实。
并没有读出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但海莲对德尔的精神依赖是存在的,可能是女作者身边并没有可以交心的人吧,她将生活细节都愿意与之分享。信在这个时代好像已经消失了,还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年,我们都很热衷于写信,每次班长取信件的时候,都期盼会有自己的一封,于是,至今保存着大一那年跟闺蜜的通信,其实里面满是无聊的流水账,但当时那份心情那份感情,现在是无法体会到了。
很开心看到这样一本书,能唤醒人们对写信时代的怀念,未来的孩子们,大抵都不知道什么叫做信了。
未来有机会去伦敦的时候,也能去查令十字街去朝拜一下爱书人的圣地。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kindle

此时的伦敦,经过六十年代文化革命和摇滚乐的洗礼,已与五十年代完全不同。七十年代初,英国是激进先锋、朋克即将形成势力的年代,关心旧书旧文化的人实在太少了。

[美] 海莲·汉芙, 查令十字街84号, loc. 115-116我一直以为: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其中的奥义便在于“距离”——或者该说是“等待”——等待对方的信件寄达;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达对方手中。这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美] 海莲·汉芙, 查令十字街84号, loc. 175-178差矣,你们如果真能这么做,不仅对我而言,对未来的书主,都增添了无可估算的价值。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美] 海莲·汉芙, 查令十字街84号, loc. 590-592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这本书让慌不择食的爱书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肆意的对其进行无限理想化解读,赋予了这本简单恬淡的小书太多滥情的意味。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致力消弭空间、时间的距离纯属不智亦无益。就在那些以为生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情大量流失。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查令十字街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读书笔记
—— 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
• 总是在最边缘最异质的人身上,才得到自身最清晰的印记。
• 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制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无策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义地击败时间。
书籍,确实是人类所成功拥有最好的记忆存留形式,记忆从此可置放于我们的身体之外,不随我们肉身朽坏。
• 查令十字街,这个十字不是指十字路口,而是十字架的意思,事实上它是一道长约一公里许的蜿蜒市街,南端直抵泰晤士河,这里有最漂亮的查令十字街车站,如一个美丽的句点,往北路经国家艺廊,穿过苏活区和唐人街,旁及柯芬园,至牛津街为止,再往下走就成了托登罕路,很快就可看到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一带又是另一个书店聚集处,但这里以精印的彩色大版本艺术书为主体)。
• 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却总需要悠悠岁月。
• 从阅读的需求面来说,一本书的再阅读不仅仅只是可能,而是必要,你不能希冀自己一眼就洞穿它,而是你十五岁看,二十岁看,四十岁五十岁看,它都会因着你不同的询问、关注和困惑,开放给你不一样的东西。
• 假如有机会去英国,我一定要到那里,并且以朝圣的态度。那里,“有这一道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大。”假如我没机会去英国,而你们有,“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今天下午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4页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此书在我心里,有时想起,会觉得很温暖。悲伤,忧虑或者被莫名的情绪困扰时,在心里轻读那些句子,就仿佛有人在安慰自己。它是如此温情脉脉,有足够的力量令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不那么孤独。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51

拜海明威之赐,大家都听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书-信-人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 译序

我至今仍与老友、至亲维持着以手写、投递信函的老把戏,全然是因为我由衷相信:致力消弭空间、时间的距离纯属不智亦无益。就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仅仅是亲笔书写时遗下的手泽无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我一直以为: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
我的初一是在与各种笔友的通信中度过的,有几个很投机的还见面出去玩过,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断了联系。有一个笔友前几年还会在大概2月份的时候打我家的固定电话喊我去参加他生日聚会的,各种原因推了三次之后再也没动静了。我记得去年还在校内搜过几个名字,但是同名的太多,看头像我也已经不认得是谁于是放弃了。现在想想那段不断写信不断等待的时光真好,好得再也不会有那种感觉了。
好多信和明信片都找不到了,我是混蛋。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1,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2,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度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3,我一路活来,眼看着英语一点一滴被璀璨蹂躏却又无力可回天,就像米尼弗•奇维一样,余生也晚。而我也只能学他“干咳两声,自叹一句:奈何老天作弄”,然后继续借酒浇愁
4,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 译序:关乎书写,更关乎距离(陈建铭)

我始终不愿也不甘臣服于转瞬出现在对方屏幕上的电子邮件;自然更视ICQ为畏途。……就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谊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与其说是讲述交流,在我看来不若是怀旧。生长在快速交流即时通讯的时代,对信件的记忆唯独停留在小时候的作文之上。读大学以来,每周和父母通话,家书更是没有。倒是和同学传书过几回,只是明明一个电话一条留言就能传达,何必遗留手泽。在我看来,等待中或许真有情谊,但这些婉转的心思不过是自己虚构出来的,与真实相差甚远,反倒是能迅速来往表情达意的交流才是更有效率的沟通。但是,也正因为沟通效率,很多念想迅速破灭,不再有自作多情,不再有善良的谅解,更不再有交流时的珍惜与郑重。还是那句话,即时通讯与即时表达的模式虽使得我们能够迅速传达我们所思所想,却让我们渐渐忘记了在说话之前应深思熟虑,应记得语言的责任。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一個關乎書緣的故事。一位生活在紐約的單身女子與倫敦一家書店之間,長達二十年的書信往來,緣於書本。成就了一段跨越大洋與歲月的友情。
不可能沒有遺憾。文學作品中,距離固然很美。故事的最後,海蓮與弗蘭克終究沒能見面。
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故事了。不說別的,僅僅是書信,就已然離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矣。互聯網那麼發達,電子通訊又那麼方便快捷。誰還會想得到寫信?
懷念大學時代一段與朋友們通信的日子。但時光不光兀自流逝,它還如洪流般推著我們每個人。有些生活方式是必然遭到摒棄的。無論你多么懷念,也不能回到從前。
還好算是愛書之人。看著滿滿一書架的書,心中就洋溢著幸福的滿足感。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 译序

我一直以为: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人双方皆然。其中的奥义便在于"距离"---或者该说是"等待"---等待对方的信件寄达;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达对方手中。这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我一直以为: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添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其中的奥义便在于"距离"-或者该说是"等待"-等待对方的信件寄达;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达对方手中。这往来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 译序:关乎书写,更关乎距离

拜传统邮政仍运作不辍之赐,我至今仍与老友、至亲、维持着以手写、投递信函的老把戏,全然是因为我由衷相信:致力消弭时间、空间距离纯属不智亦无益。自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隙缝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仅仅是亲笔书写时遗下的手泽无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领、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而必须句句寻心、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书后注释第一条
1.沃尔特·萨维奇·兰多(Walter Savage Landor,1775-1864)--英国作家。曾就读名校拉格比学校与牛津大学,但皆因与校方意见不合而辍学。主要著作为《假想对话录》(Imaginary Conversations,1824-1853),假借古代人物两两对谈,泛论各种主题,以古喻今。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Kindle摘录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q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此书在我心里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1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来信时多写些伦敦的事物——地铁、巷弄胡同、古宅大院……随便什么都好,写仔细点儿。告诉我骑士桥长什么模样,此刻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科茨的《伦敦组曲》……听起来是那么绿意盎然、雄壮典雅。
诺拉·德尔 (男主的妻子也给女主写信了)……
不妨将《五人传》加到“该寄而未寄”的书单里头……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像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可是,这儿竟然连图书馆也借不到这本书。
我的宝贝牙医师放了我一个月的假,他却欢欢喜喜带着娇妻度蜜月去了,旅费是我出的……因为还不想当个无齿之徒,我最后还是决定装牙套。
我呢,今后几年里也只能留在这里看着我的牙齿一一加冕了。
不过我可没打算停止买书!连牙齿都弃我而去了。总该给自己留点儿什么呀!
如果你真的成行并顺利到那儿,请代我们献上一吻,我们都亏欠它良多……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 带我献上一吻 我亏欠它良多••••••
下午值班时看完 汉芙和德尔 这之间算是爱情吗?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藏书票”这件小物,瞬间被迷倒。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 译序:关乎书写,更关乎距离

我一直以为: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其中的奥义便在于“距离”——或者该说是“等待”——等待对方的信件寄达;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达对方手中。这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我始终不愿也不甘臣服于转瞬出现在对方屏幕上的电子邮件;自然更视ICQ为畏途。拜传统邮政犹运作不辍之赐,我至今仍与老友、至亲维持着以手写、投递信函的老把戏,全然是因为我由衷相信:致力消弭空间、时间的距离纯属不智亦无益。就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仅仅是亲笔书写时遗下的手泽无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堵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新书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相隔千里莫逆于心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我幻想着那一天快点到来——我步下轮船、火车,踩上布着灰尘的人行道……我要走遍伯克莱广场,逛尽温柏街;我要置身在约翰.多恩布道的圣保罗大教堂;我要坐在伊丽莎白拒不阶下为囚的伦敦塔前台阶上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也许这也是爱书人心中的一个麦加,一个耶路撒冷,记得一个老奶奶激动的拿着这本书对我说,小伙子,我找这本书找了好久了,你们这有,太好了,我也替她觉得开心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 的确是太久没有过手写信…已经不会写也不知道要写给谁了==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看完序,终于整明白这书的内容了,有点像那部黑暗的不能再黑暗的动画片玛丽和马克思(当然只是框架像),又有点像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精神之爱。真实的故事最打动人,因为它是血肉之躯是有生命有呼吸的故事。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以书会友,不亦乐乎

这本书到手时我有点差异,它那么薄,里面的书信都很短,但是我确是被这样一种情谊感动着。在现在这样即时通讯及其发达的年代,书信往来变的弥足珍贵。我有一段时间疯狂喜欢上明信片,看到别人寄来的明信片上那些熟悉的字迹,那是这个人独一无二的特征,使我会想起很多关于这个人的点滴,那绝对不是视频或电话来的感觉。
我一直觉得爱情绝对是读者的臆想,这不是两个人的爱情,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之间的友情。我非常喜欢一本书却苦苦找不到,你费劲心思帮我找到,或是你突然欣喜的发现一本好书,会偷偷给我留着,抑或是姑娘们之间分享怎么做约克郡布丁,或是我知道你们都苦于物资匮乏,我好心的寄点儿鸡蛋罐头什么的,这完全是朋友之间的事儿嘛,哪儿看出了爱情了?
最近在京东买了8本书还不到两百块,心里直感慨书真是便宜,但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希望自己能把这个爱好坚持下去,慢慢读,用心读。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书签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书信

纽约市东九十五大街14号它那光可鉴人的皮装封面,古雅的烫金书名,秀丽的印刷铅字,它实在应该置身于英国乡间的一幢木造宅邸;由一位优雅的老绅士坐在炉火前的皮质摇椅里,慢斯条理地轻轻展读……纽约市东九十五大街14号 1951年4月16日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玛克辛写于后台)伦敦 1961年9月10日一走进店内,喧嚣全被关在门外。一阵古书的陈旧气味扑鼻而来。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是一种混杂着霉味儿、长年积尘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极目所见全是书架——高耸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书架,橡木架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虽已褪色仍径放光芒。纽约市东九十五大街14号 1952年2月9日(寄给玛克辛)我真迫不及待想披上维多利亚时代的水袖,优雅地举起手,幻想自己执着一只乔治王朝的古董茶壶,轻轻地斟上一盏茗茶……纽约市东九十五大街14号 1952年2月9日(寄到书店)老实说,订这本书实在是违背了我的购书原则。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赞同!!!)纽约市东九十五大街14号 1952年9月18日我边吃午饭边读旧报;晚餐过后,开始和萨姆神交。我只有三座书架,可是实在已经找不到可以让我清掉的书了。他们买一堆新出版的畅销书,囫囵吞枣似的看完,我常想:他们也未免读得太潦草了吧。(我不买畅销书,现在越发觉得经典才更要多读,这是历经时间考验而留下的智慧,有些畅销书走销售博眼球,确实只值得囫囵吞枣读,且经不起回味)要是照着他们的做法:买了一本书,好——读过了,好——上架,好——没事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碰它第二回,可是呢,“丢掉?万万使不得呀!” 为什么使不得?我个人坚信:一本不好的书——哪怕它只是不够好,弃之毫不足惜!(这方面做得不如小时候了,小时候一本书要来回翻好多遍,那时候书的选择也没有现在多,现在追求量而不追求质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精读经典。)纽约市东九十五大街14号 1952年12月12日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书友之间的心心相惜,难得的感情啊)305号 1961年3月10日唉,这下子你该明白了吧,弗兰基,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感触良多,挚友难寻,知音难觅,无关爱情)星期六君不见沃尔顿尝曰:“若非身临现场、亲眼目睹,何以让看官尽信余言?”我坚决拥护“亲身经历”的作者、作品。尾声 伦敦北十一区 温顿道 1969年10月虽然父亲生前从未拥有财富、权势,但他始终是一个快乐自得又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我们应该以拥有一位这样的亲人而深感欣慰。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2页 - 译序:关乎书写,更关乎距离

我一直以为: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其中的奥义便在于“距离”——或者该说是“等待”——等待对方的信件寄达;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达对方手中。这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我始终不愿也不甘臣服于转瞬出现在对方屏幕上的电子邮件;自然更视ICQ(线上实时对谈)为畏途。拜传统邮政犹运作不辍之赐,我至今仍与老友、至亲维持着以手写、投递信函的老把戏,全然是因为我由衷相信:致力消弭空间、时间的距离纯属不智亦无益。就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仅仅是亲笔书写时遗下的手泽无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终于买到手,决定先看书再看由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电影版。打开首页就会看到精致书签,海莲在上面写着: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想说:"我会。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二十年间缘悭一面 相隔万里莫逆于心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3页

我个人仍始终有个问题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我始终不真正明白人们为什么不买书?这不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一样东西吗?一个人类所曾经拥有过最聪明最认真最富想象力最伟大的心灵,你不是极可能只用买一件看不上眼衣服的三千台币就可买下他奇迹一生所有吗(以一名作家,一生十本书,一本书三百元计,更何况这么买通常有折扣)?你不是用吃一顿评价午餐的支付,就可得到一个美好的洞窟、以及一个由此联通的完整世界吗?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1

“我一直以为: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其中的奥义便在于’距离‘--或者该说是’等待‘--等待对方的信件寄达;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达对方手中。这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序
“不用吆喝生意,不用招揽顾客,这群书商们如同他们店中中层书架上的那些小羊皮装帧而成的上个世纪的书籍,虽并不昂贵,但却见过世面……”--序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者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序
“我喜欢扉页上有提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人口研究报告可以印出各种统计数值计算城市人口,借以描绘一个城市,但对城里的每个人而言,一个城市不过是几条巷道、几间房子和几个人的组合。没有了这些,一个城市如同陨落,只剩下悲凉的记忆。”--格林《哈瓦那特派员》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春意渐浓,我想读点儿情诗。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要那种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横飞的。
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让我轻松塞进口袋里,带到中央公园去读。
如同每一个晴日的上午,阳光将这排歪歪斜斜的二手书店的影子投到街中心上,街上还少行人,穿着对襟毛衣,半秃着顶,行动悠缓的店主们正在将一切生意准备停当,掸一下桌面,橱窗中的灰尘,把书架上那排排参差的布面,皮面书摆正,再将一匣匣便宜的小本平装书移到门外,沿着窗前的墙根摆齐。不用吆喝生意,不用招揽顾客,这群书商们如同他们店中中层书架上的那些小羊皮装帧而成的上个世纪的书籍,虽并不昂贵,但却见过世面,口中叼着一枚烟斗,看着大红色得双层汽车,在街上阳光屋影间叮咚过往。
听久石让的钢琴故事
如此漂亮,久经摩挲的粗裁本。
桌上的黄酒已过三巡。言谈嬉笑,话语投机,共同喜爱的书与作家们一时让他们觉得很亲近。然而,手中抚弄着那樽精致的铜酒壶,眼光却不敢对视,他早已与另一位美丽的女子谈婚论嫁书缘与情缘,在现实生活中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
然而,浪漫想来是作家们难以割舍的情怀。书中自有颜如玉,红袖添香夜读书,虽然这都是男人们近乎梦想的宣言,但是,自古以来的好书,大多都是激情之作,没有情的文章和书,是太过于干涩枯燥。
于是,温润的花雕虽只逗出跳跃键盘上往返数次的几行短语,将消除键轻轻按下便了悟痕迹,查令街84号却被好心的好事者演绎成一曲情感故事。
亲爱的凯瑟琳:
我在家中打扫卫生,整理书架。偷闲坐在地上,四面地毯上散放的都是书。希望你与布莱恩在伦敦玩得愉快。他在电话上对我说:“如果你有路费的话,是否想和我们同去?”我几乎哭了。
我不知道,可能对我来说去或不去那儿已是无所谓了。我梦到那儿的次数太多了。我常常是为了看那些宽街窄巷才去看那些英国电影。记得许久以前,有个人对我说,那些去过英国的人,都能在那儿找到他最想要的东西。我告诉他我想去英国,是为了找英国文学。他说:“它们就在那儿。”
或许在那儿,或许不在。看着四周地毯上散乱的书籍,我知道,它们肯定在这儿。
那位卖给我这所有书的好人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的主人也死了,但是书店还在那里。如果你正巧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能否为我吻它?我欠它的实在太多了。
(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一日)
看凯瑟琳的这封信,想哭。
也可能是今天的心情,总想哭。
然后,一切想哭。
感动的,伤心的,愤怒的。
听着久石让的钢琴。是让我心情沉静呢?还是思绪悠远?or 幽怨??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很喜欢,准备去买本英文版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全书

查令十字街84号

2016-05-17 22:06:45
英国玄学诗人、散文家多恩有一句话:“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笔记-第1页 - 54

汝等无赖


 查令十字街84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