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7-12
ISBN:9787542611031
作者:(法)加缪
页数:154页

作者简介

二战后法国有两位号称“精神领袖”的人物,一是萨特,一是加缪。加缪还被称为“法国的良心”,他的散文素以散淡、朴素又寓意深长著称。本书选录了《反与正》和《反叛者》的部分章节,都是人们研究加缪时必会提到的篇章。在《反与正》中,加缪以凝重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的艰苦童年,他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已有清楚的表现。《反叛者》展开对人生更深入的探索,“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他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震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的话
反与正
讽刺
不置可否
灵魂之死
生之爱
反与正
反叛者
反叛者
形而上学的反叛
该隐的子孙们
反叛的诗歌
洛特雷阿蒙和平庸
超现实主义和革命
历史的反叛
弑君
新福音书
处死国王
品德的宗教
恐怖时期
反叛和艺术
小说与反叛
反叛与风格
创造与革命
反叛与谋杀
虚无主义的谋杀
历史的谋杀
适度与过度
正午的思想
虚无主义之外

内容概要

阿贝尔·加缪(1913-1960),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l岁时,父亲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家境贫寒,靠奖学金读完中学,1933年起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毕业后从事过各种职业,青年时参加过共产党,后因不满党的某些政策被开除。二战期间来到法国,因《局外人》一书而成名。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鼠疫》、《堕落》,随笔《西西弗斯神话》等。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1月因遇车祸辞世。

图书封面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我曾力推反对悲观主义者,坦诚的来说在还小的时候我定义自己为悲观主义者,也是所谓的青春的叛逆时期,那是一段撩人的时间,所有的东西都不尽人意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要什么,而懂得这样自己是要什么的道理也是众多经验积累的结果。写的书里的老者思想很好“青年人不知道,经验是一种失败,只有丢弃一切才能知晓一点东西,他很痛苦”。所以不可否认悲观主义的思想让人痛苦。而纵观全向也只有过于理想的人才过于悲观,我不知自己把加缪定义于一个理想主义者能不能贴切的反映他的状况,一个在屋子里感受窗外甘草的清香,看窗帘上晃动的树影,感受一支烟到烧尽的过程,很多很多完全能反映出一个思想者的生活状态。他抓住了太多人类细节的孽根性,年轻的孩子理解到老者的孤独却因为生活的极乐性放弃陪同老者的愿望而后悲感交集的心理状态。我想每个善良的孩子都能体会到这样的情绪,除非你从未替老者着想。而这时也同样反映出每一个孤独的人无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渴望与人交流,渴望能让自己快乐,而孤僻性格导致只有潜意思的想法,又不愿透露自己的这种痛苦,久而久之所有的事都理想在人的生活中,无苦难而无处不在的苦难继而繁衍。看书的时候很害怕自己又投入进去,到作者那样的生活状态,也许是有这样的意识,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没能理解,有时甚至会看着看着分心到别处,我一直在等待文章中出现阳光也就是说向上的一面,而阳光的出现也只是温暖着的身体的物质反映,让人对此破具考虑。
  •     加缪是我喜欢的作家,因为他的缘故,我还喜欢上了亨弗莱·鲍嘉,《卡萨布兰卡》的男主角——他长得挺像加缪。甚至角色里克,我都觉得有些加缪气质,率性洒脱而不避承担。“置身于阳光和苦难之间”是加缪对人生处境的描绘。这种说法可以和“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互相参考。不同的是,加缪更多是从加于人的角度来看的,这是存在主义的角度。存在先于存在者,然后才有选择,才有意义。这本书是从《反与正》和《反叛者》里译出合集的。杜小真的译笔,温和从容。
  •     吃了饭从单位食堂走出来,阳光普照。这几天气温急转直上,上周都还在穿厚厚的羽绒服,这周就换上薄外套了。走到池塘边,倚着栏杆,看了一会儿水里的锦鲤。夏天真的到了,我的生日在夏天,又是一年过去了。加缪说,人都是被迫孤独而又不复知孤独的。孤单这件事,藏在心里,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孤独了半辈子,又何妨再孤单半辈子呢。干旱的土地从未想要得到及时雨,自会生长出沙棘树或者仙人掌。唯一让我放不下的,却是害怕旁人不能理解我内心之强大。内心的强大像是除了空气与热量之外支撑我生活的第三原动力。但这并不代表我强大到可以无视我的渺小。我虽深知我的卑劣,粗鄙之处。但仍然自恃。我怕别人说我无才,怕别人嫌我无用。所以极尽招摇之能事,掩盖真相。人之所以不能有太多的期盼,是怕得到一点之后会加大自己对下一次的要求。原本能忍受的界限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而变得不那么合理了。这是我所不愿意的。造成这样困境的,例如自尊。孤独的时候,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是人畜无害的,也是生人勿近的。只当有了期望,有了放下自尊暂且卑微的想法,只不过想得到不再孤独的特赦的时候,人才会变得漏洞百出,变得自私,变得得寸进尺,变得歇斯底里。所以我宁愿孤独下去。生活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两个人才能环抱大树,但我一个人虽不能环抱,但也能庇荫,不是也还不错么。这些都是加缪告诉我的。但又有几人能知道孤独的好处和境界呢,难道我会告诉你我读过加缪么?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归根结蒂,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看反叛者的时候全程内心“啊好有道理我也这么觉得我怎么写不出来呢?”【读了半年只看了半本太难读了放弃我果然不适合看哲学
  •     像是在看大海,像是汇聚 但似乎在流散。如果我能拥抱一切,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
  •     去年五一的时候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一年多的时间到现在才囫囵看完,基本上没怎么看懂,暂时就先这样吧,等我修行好了再重新看…
  •     这是加缪的《反与正》和《反叛者》的选集。加缪其人其文不说了,很难相信这是他在20岁左右的初期作品,语言很精准,手法风格都感觉很成熟。不错。若有兴趣的,建议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加缪全集》
  •     这本书薄薄的小书(才一百五十多页)读起来是相当的吃力,倒不是它的文笔生涩难懂,恰恰相反,它的文笔优美而流畅,然而它的思想却很深刻,要让人反复咀嚼理解。书的开头第一篇,加缪就通过一个衰老的老太太的衰老和死亡来对比其他人的生活和快乐。加缪在故事的结尾说:“一位老妇人的死没有换来任何东西。而另一边仍是阳光灿烂的世界。若不接受这一切,又能做什么呢?”这话让人想起加缪在他的名著《局外人》里的那句名言:“三十岁死和七十岁死没有分别,因为其他的男人和其他的女人还是这么活。”这话听起来让人心生无限的悲凉,但是就此就认为加缪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是个消极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应该是一个“看透”的人,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看破红尘”,他正是看透了每一个人的必然结局,才会追求更加不屈的过程。就在紧接着上面那句话之后,加缪说:“死亡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归根结蒂,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
  •     中学时代就已经知道加缪,虽然在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阅,然而真的很少去翻他的著作,这本应好好看看。
  •     一颗伟大而平实的心
  •     读过《局外人》,所以也想读一下加缪的散文。内涵都是要仔细体会的。
  •     纽约的雨是流亡者的雨。它丰沛、连绵、密集,不知疲倦地在高耸的水泥楼宇之间向着街衢倾泻而下,街道顿时沉入幽暗之井。躲进出租车,红灯停、绿灯行,面前的雨刷单调地快速摆动,把纷至沓来的雨水从挡风玻璃上扫到一边,你会蓦地恍若落入陷阱。你确信,如此行驶几个小时也逃不出这些方块囚室或水塘,涉过一个又一个水塘,却无望见到一座山冈或者一棵真正的树。白惨惨的摩天大楼在灰色雾霭中若隐若现,如同为亡者之城而立的一座座巨大墓碑,楼身似乎微微摇摆。这个时辰,人走楼空。八百万人口、钢筋水泥的气味、建筑者的疯狂,而那直插云端的却是寂寞。“就算我把世上的人全部抱住,也丝毫保护不了我。” 不敢相信除了EBWhite还有人能写这么赞的纽约。
  •     “天真的人能够爱”
  •     徒增伤悲。
  •     加缪隽永的文笔,被深深的撼动了。

    向往这样个过程,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了悟世间万事万物。
  •     大部分还没看懂,还年轻,会反复看的。
  •     其实一开始并不了解加缪,后来是在外国文学的课上知道了他关于那个神话的讲解,感觉不错,这本书还未读,翻了翻觉得还是具有很高的可读性的。
  •     本书选录了《反与正》和《反叛者》的部分章节,都是人们研究加缪时必会提到的篇章。
  •     大段大段看不懂,真心为智商捉急
  •     很好,加缪的散文我是第一次读,但我认为有些翻译还不够精到
  •     二战后法国有两位号称“精神领袖”的人物,一是萨特,一是加缪。加缪还被称为“法国的良心”,他的散文素以散淡、朴素又寓意深长著称。本书选录了《反与正》和《反叛者》的部分章节,都是人们研究加缪时必会提到的篇章。在《反与正》中,加缪以凝重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的艰苦童年,他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已有清楚的表现。《反叛者》展开对人生更深入的探索,“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他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震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     反与正部分非常好看 反叛者部分读不下去啊
  •     因为这个名字买了这本书,也正好想了解下加缪。其实每个人都是在苦难与阳光之间徘徊,只是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决定我们是在阳光的沐浴下还是在苦难的笼罩中。
  •     呜呜呜造化还不够看起来很吃力。加缪的文采和思想都很了不得读他的书需要静下心仔细品味否则很可能和我一样领悟不到作者的思想精髓。。。
  •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选译了《反与正》及《反叛者》的部分章节。加缪在《反与正》中指出了生命的两面性,有生必有死,有青春必有衰老,有孤独与痛苦,才有对爱情与欢乐的渴望,苦难与阳光同在人间;在《反叛者》中,加缪展开对人生更深入的思索,在这荒谬的世界上生活,这本身就意味着反叛。
  •     第一次读加缪,值得。
  •     从格子那里拿来的书 这学期终于看啦 写了长长的记录
  •     加缪的文字果真是晦涩难懂,有深度,深蕴哲理。看过《反与正》之后,再过三年,再一睹《反叛者》的内涵
  •     萨特和加缪,一直都喜欢,更喜欢加缪。真正的关注个体的人,局外人,鼠疫,大师的一生,也是荒谬的。
  •     【p72】反与正篇是迷人的 可解读的 ;反叛者篇艰涩异常,补哲学知识后待重读。死亡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归根结底,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爱是没有界限的,如果我能拥抱一切,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
  •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置身于加缪的探索之中
  •     书的名字太有意境,深深了吸引了我,所以才决定深入加缪。第一篇散文写得深刻、伤感,让人感同身受,没有声泪俱下的呐喊,却将人一步一步令入心灵深处。书还未读完,因为有些地方稍显晦涩,需细细品味。
  •     不厚的一本书但很全面地描述了加缪和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
  •     再看一遍咯
  •     地中海。
  •     我需要一种伟大,从中汲取力量以成为既勇敢又有意识的人。
  •     啊…苦逼的加缪…i need some sugar....
  •     不是我这浅薄能附注的。
  •     “热那亚女人的微笑”
  •     还好我们还有加缪
  •     加缪的散文哲学性非常强,前一部分读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后面一部分涉及那个时期的宗教等问题,有些难理解,但整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     没读过加缪的其它译本,翻译的质量不太清楚。不过语句还算流畅,但是这本书太不好懂了。我反复读了许多遍才稍稍有点眉目。好书
  •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我是冲着加缪来买的.拿到手后发觉还真的不错.加缪的文章是无容置疑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包装跟书本纸质都很不错.挺开心的.
  •     我想他的文章是值得一读再读的,起码第一次读的我无法体会太多。
  •     我只读了一遍,感觉很枯燥啊
  •     读加缪的第一本书……
  •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想看看加缪的文字
  •     很美清新的文字,配合作者深邃的思想,适合净心阅读。只不过,因为是节选,初读加缪的人可能理解有点障碍。嘿嘿,打算看过全集再多读读!~
  •     第一次读加缪的文字,感觉像施了魔法似的。
  •     之前买的《西西弗神话》很难懂,有关哲学的,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这本还未拆,也不知道说什么,但加缪的东西都很有深度,需更好地思考。
  •     你现在也治愈不了我了
  •     若没有对生之绝望,就不会有生之爱。
  •     看不懂。
  •     感悟加缪,感悟最深沉的文字,我们都在阳光与苦难中徘徊,最后还是会拥抱阳光
  •     二战后法国有两位号称“精神领袖”的人物,一是萨特,一是加缪。加缪还被称为“法国的良心”,他的散文素以散淡、朴素又寓意深长著称。
  •     “显而易见,问题不在于蔑视什么,也不在于颂扬一种文明反对另一种文明,问题是只要说出存在着一种当今世界将不能长期缺少的思想。”
  •     感觉很迷茫,萨特和加缪探寻了一生也没用搞定一个最简单的哲学问题,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迷茫,我迷茫的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迷茫这两位现代主义大师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你会说我肤浅,不是的,萨特和加缪只要看看毛主席的那老三篇就会豁然开朗。
    《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萨特和加缪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的中间派代表。
    萨特和加缪书是写的不错,但是他们的华丽宫殿是建立在一个没有地基的土壤上的,宫殿虽然华丽但是经不得暴风骤雨的考验。看看还可以!不错的书!诱人的价格!
  •     为自己的智商感到森森的尤桑
  •     加缪的散文集,怎么能一本有一本没有呢?这书还有散着买啊?真是的,上海译文的。
  •     经典,大学时喜欢加缪,读读
  •     这本书是替朋友买的。朋友一直喜欢加缪,他对加缪的这本散文集觊觎已久,但苦于这本书在当当网是区域购买,他在吉林,买不到,于是就请求在成都的我帮他买。买到手之后,我肯定是要先睹为快。
    但是看了几页之后,我发现这本书是不能先睹为“快”的。这本书薄薄的小书(才一百五十多页)读起来是相当的吃力,倒不是它的文笔生涩难懂,恰恰相反,它的文笔优美而流畅,然而它的思想却很深刻,要让人反复咀嚼理解。书的开头第一篇,加缪就通过一个衰老的老太太的衰老和死亡来对比其他人的生活和快乐。加缪在故事的结尾说:“一位老妇人的死没有换来任何东西。而另一边仍是阳光灿烂的世界。若不接受这一切,又能做什么呢?”这话让人想起加缪在他的名著《局外人》里的那句名言:“三十岁死和七十岁死没有分别,因为其他的男人和其他的女人还是这么活。”这话听起来让人心生无限的悲凉,但是就此就认为加缪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是个消极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应该是一个“看透”的人,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看破红尘”,他正是看透了每一个人的必然结局,才会追求更加不屈的过程。就在紧接着上面那句话之后,加缪说:“死亡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归根结蒂,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这话说得厉害。虽然谁都会死,但是每一次死亡却只属于一个人。就像史铁生曾经说过的:“有一天史铁生死了,那一定不是我死了。”于是,在那个属于“我自己”的死亡来临之前,“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而在所有的“我自己”都死亡之前,阳光依旧会普照。
    所以,人要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那不抗力终究是要到来,而在到来之前,我们就需要做点什么了。这个“做点什么”,就叫作“反叛”。加缪有一本著名的书叫作《反叛者》。在《置身》这部加缪的散文集里,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这部《反叛者》。加缪是个研究反叛的大师,他的名作《西西弗的神话》就是一部反叛哲学。但是,加缪从不为反叛而反叛。相反,他的反叛还有很多“顺从”的意味,比如他笔下的西西弗就是以顺从为反叛,而这种反叛才更有力量。加缪说:“对自然的反叛等于背叛自己。这是用头撞墙。唯一严密的反叛是自杀。”然而自杀之后就连反叛的主体都不存在了,又何谈反叛呢?
    反叛不是以头撞墙,而是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加缪就列举了诗歌的反叛、小说的反叛等等。不过这些东西所涉及的范围太广,理解起来也很不容易,所以要反复阅读才能体会其中之意。
    通过这本书,我理解了为什么我的朋友会喜欢加缪,也更加理解了那位喜欢加缪的朋友。最后,我把书还给了朋友,让他背对苦难,面向阳光。
  •     好像是加缪的散文和杂文集嘛,比起小说好读一些,哲理很深。
  •     只能看懂零星的段落。。。即便是相对好理解的反与正,也觉得写作的思维跳跃太厉害。。当然可能也是我的智商跟不上。。
  •     我男神,这才配叫做男神
  •     加缪的散文,可以跟西西弗神话一起对比着读。
  •     其实还挺难懂的,需要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了解才能读懂加缪的一些散文。。。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的,可是细读之后就会发现,加缪的文字是与众不同的,沉重而又充满希望。世界何其大,置身于阳光与苦难之间
  •     看过加缪的《局外人》,这次是他的散文,是加缪年轻时写的。刚看了两篇,感觉很有思想深度,讲述故事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却有些让我感同身受。
  •     加缪23岁时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对比自己,真惭愧。
  •     这本书选取了加缪的部分散文,文章译得通俗易懂。
  •     后面一半挺没意思的,读起来有点“隔”。
  •     加缪被称为“法国的良心”,二战后法国号称“精神领袖”的人物,语言散淡、朴素又寓意深长,喜欢西西弗斯神话的人也应好好好好读读这本书。
  •     加缪对人生苦难的探索和思考,意味深长。
  •     加缪的经典散文,值得一读。加缪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     是了解加缪哲学思想的必读书之一
  •     反与正
  •     加缪总能把自我抽离出来,去感受当下。风,叶子,海水,感官能捕捉到的气息都被他赋予的生命。天地之中唯有我,却与万物融合的畅快感,也就他能用文字拼凑、陈述了。
  •     高中时喜欢
  •     作为一个文学青年,要是没看过加缪,那是叫人笑掉大牙的。所以我终于还是找到了他的文集来膜拜。平心而论,身处我们这个时代,很难对他们的时代感同身受,读加缪的书,或者其他什么人的书,都很难达到前人潸然泪下的境界,但我们依然要读,要去了解那个时代。
    加缪的文字很平实,应该说没有太多的铺垫,用一个个故事一针见血地写出了很多很深刻的道理,有时会觉得太尖刻残忍了,但真的很深刻。我觉得真的有必要一读。不论过去多少年,大环境会改变,但人基本上是不会变的,真理也不会变。
    读着这本书,你不能一下子读完,要慢慢消化。
    留给思想一些时间。
  •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对加缪保持着沉默,那是我意识到他和他的文字只能渗进血液,融入阴影下对存在无限的深情中。这本《置身于阳光与苦难之间》一直停靠我自身黑暗年代的彼岸,它与当年流逝在我身边的人,往事,天空还有悲剧一起见证了我早年无法避免的一种间歇式的灵魂之死。至今我还对加缪文字的坚硬和密度存以不敢染指的敬畏,它陪伴着我渡过难言的孤寂,肤浅的绝望以及漫无方向飘零城市街道的时光,在使人无处遁形的冷漠现实中,加缪的文字在我的身后矗立起犹如他所言的干涸的渴望,某种意义上它是我至今还未被击垮的屏障,为此,我对往昔岁月存有保留的庆幸。      在此,我愿意把我阅读加缪的复杂感觉对自己也许还有什么偶然看见的人做一次尴尬的呈现。这种呈现绝不是什么评价,因为我没有资格对即使是汉语里的加缪指手画脚。可以肯定,在无数的深夜,我曾看见过在他在巴马暗夜旁侧的小酒馆里满怀烈焰的生之爱,他使我在颓败的时候再三的涌动无法名状的激情,在记忆的风中,我想起在阳光明媚,所有人依旧往前不再回首的春天,我坐在蔑视我的街道旁体验昏暗的恍惚,然后我确信看见了他在修道院旁所看见的飞翔的鸽群,那一刻,我的确也忘记了关于岁月依旧的干渴,他的话清晰的出现在我对自身质疑的深渊里。      “我清晰而又微笑的面对诸种表象的独一无二的嬉戏。世界的面容在这水晶球中微笑,我似乎觉得一个动作就可能把它打碎,某种东西迸散开来,鸽子停止飞翔,展开翅膀一只接一只的落下。一切都可能崩溃,然而奇迹接踵而来,世界含羞,讥讽而又有节制的绵延着…”与黄昏中的噪杂一道,我意识到世界那缓慢但沉静的平衡,还有那“品味到各种矛盾的醉意”与苦难的憔悴,是的,我理解了他所言及的那遥远的被所有人吟唱的一首被海风旋转后飘落的歌,世界将“没有力量反抗要把它放在我双手中的巨大激情。”我想,这激情就来自对人群和灯光的注视之后,它带来的不是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渴望与期待,而是一种原始又纯净的冷漠,一种反抗的艰涩和涌动。      于是在那个忧虑与苦涩的黄昏之后,我有点明白不会有过于容易粉碎的绵软的存在曲线。当我继续默默的凝视自己命运时候,我开始经常的掬起虽被扭曲但仍然清澈的记忆中的海水,并尽量的把它们洒向阳光,当它们蒸发时,我的骨骼就不可名状的嘎嘎作响。我的理解,那是在等待和漠视中什么不安的东西痛苦的低鸣,所有的东西都会耗尽年轻的时代,即使不是,也将永久的老去,但平静和永恒的渴望无价。      在加缪被阳光击倒之前,我想他执着无悔的挺进在阳光与苦难的曲线之间,甚至在死亡到来的时刻,我大胆的妄言,他不会怪罪一道由远方直射向他眼睛的光束。早在他称为灵魂已死的布拉格的街头,他已经认清他的宿命,但他已将自己对尊严与语言的寻觅刻在了他走过的艰涩忧伤的目击苦难的岁月中,而且永久的延伸到在他之后与他一样困顿的交织在存在里的反抗者的眼神中。于是我们看到,在寒风中,他会竖起衣领,叼着烟卷,面带微笑向所有将要绝望的人说道,不管怎么样,阳光一直在温暖着我们的身骨。   
  •     看不懂,搁置下了,以后希望能看懂 。
  •     结合自己去年天天接收负能量的工作内容,比较喜欢反与正的几篇。反叛者部分说实话没太看懂,积累积累来年再见。
  •     第一次读加缪的作品,震撼
  •     读了这本,便想要读西西弗斯神话了。
  •     晦涩【也可能是我的问题
  •     理性与适度,紧张的平衡,基于现实的修改与超越。反叛追求的从来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创造
  •     反与正+反抗者。
  •     好吃力的赶脚
  •     为了凑单,买了这本书。最大的错误就是买了本翻译版,好吧,我承认法文原版我也看不懂。《反与正》的节选能够大致理解了,至于《反叛者》还没有太懂,当然首先需要弄清楚形而上学的概念。最近在读《全球通史》和季羡林的演讲集,觉得希腊文明确实很伟大。还有就是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文学理论方面的欠缺,不知道是不是活得太感性的缘故。就算是季羡林的演讲集里涉及的语言学的东西也不是很感兴趣,反倒是他那篇讲《大唐西域记》的演讲稿让我提起兴趣。
  •     加缪的哲学思想,,书很好,,
  •     刚刚接触哲学 拜读加缪
    有些盲目 以为高度的抽丝不带烟火
    而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
    发觉所谓高深 竟最是对人世的依恋
  •     何必想那么多呢?你是反叛者啊
  •     你们没有人觉得这翻译的很怪么。。。我怎么觉得语句都不通顺 读起来磕磕巴巴。。。
  •     加缪的文字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他总是能抓住人内心原始而深刻的部分,尤其是《反与正》中所讲述的那些故事,总让人有感同身受的感觉。至于《反叛者》中所讲述的“反叛”翻译起来有点生硬~以上
  •     加缪的人性关怀,第一篇类似蒙太奇文章很感慨。做个认真的反叛者
  •     素雅的书,和加缪散淡、朴素的散文很相配,很喜欢。
  •     第一部分讲人生大道理还成,后面太专业了,看不懂,也不乐意看了~~~记住一句经典的,钟立风的书里也有提到的一句话“若没有对生之绝望,就不会有生之爱”
  •     艰深晦涩,远不及郭宏安译本。
  •     喜欢加缪的哲学,很有思想和深度!
  •     再看了一遍早期的《反与正》,想到纳博科夫评价加缪的话,他说天才应该是像乔伊斯那样的,而不是像加缪等等这样有才华的。我理解的意思他大概是说有才华的作家能通过不断地写,会越写越好。散文也是。但是天才的话早期作品就牛了。如果这样,那加缪确实不是天才作家。
  •     我对生命的全部爱就在此:一种对于可能逃避我的东西的悄然的激情,一种在火焰之下的苦味。
  •     书好,内容也好,加缪的散文总是充满了哲理。值得一读哦!
  •     加缪的散文也是其思想的重要体现,很有智慧
  •     午后的星巴客坐满了各种伪资和漂白,我也装模做样的拿着本加缪的书,该死的!他总是在书里绕着弯子折磨着我的思维,而我还BT般的膜拜着他的折磨,像被皇帝临幸了的宫女内心充斥着骄傲。我的旁边是一群失声人,他们用手语热烈的表达着观点,那种用全身每一个细胞来表达思想的方式是这么吸引人。
  •     加缪的散文,理性感性并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