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7828245
作者:让-雅克·卢
页数:174页

作者简介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卢梭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传后世的一部最富特色的不朽之作。卢俊在他生命最后日子里,在“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的悲凄境况下,坦然展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它不仅是身体的漫步、心灵的漫步,更是一次文学的漫步,它迸发出的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个卑污的灵魂。

书籍目录

漫步1  关于自身命运的思考漫步2  关于真正幸福的思考漫步3  关于学习与道德的思考漫步4  关于真话与谎言的思考漫步5  关于宁静与遐想的思考漫步6  关于行善的思考漫步7  关于消遭与癖好的思考漫步8  关于逆境与感情的思考漫步9  关于善良的思考漫步10  关于与华伦夫人的关系

前言

  让-雅克·卢梭,一七一二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家庭,卒于一七七八年,终年六十六岁。  卢梭一来到世上就死了母亲。父亲是个小钟表匠。卢梭从小就经受了种种磨难,当过学徒,干过苦差,最后因为偶然的原因离家出走,浪迹天涯,深刻地认识了社会与人生。  卢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从小就跟着喜欢读书的父亲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另外,他生性敏感,勤于思考,多年的社会实践给他提供了思考主题和写作素材。正是由于这几点,他才全凭自学成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导师。  卢梭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其创作横跨哲学、文学、教育、政治、社会诸学科,甚至还在音乐上有所建树,发明了新式记谱法。一七五0年的论文《论科学与艺术》一炮打响,以论点新颖文笔优美而称誉文坛。以后又创作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绮丝》等著作,在法国的思想和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孤僻和桀骜不驯的个性,又因为毫不留情的批评和激进新锐的观点,卢梭受到了种种打击与迫害,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亡生活。为了剖析自己,还自己一个清白,并回击那些无耻谰言,卢梭写下著名的《忏悔录》。这本“从无先例”的书后来成为世界文学瑰宝。  长期遭受的迫害,漂泊无定的生活,衰弱不堪的身体,这些几乎把卢梭带到了疯狂的边缘,使他产生了远离恶棍、遁世隐居的想法。《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完成的。他在书中仍然剖析自我,总结得失,回忆往事,描述人生,因此可以把这些文字看作《忏悔录》的续编。由于文笔优美,思想深刻,也有人把它们叫作“散文诗”。  卢梭于一七七○年才获赦返回巴黎。岁月的流水冲走了堆在他身上的污泥,民众日益理解了他的观点与精神。卢梭去世以后,巴黎民众把他的遗骸迎葬到先贤祠,让他享受到生前本应享受到的待遇。

内容概要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出牛于日内瓦,后定居巴黎,为《百科全书》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伊丝》《爱弥尔》《忏悔录》等。他的思想,影响及于哲学、政治学、文学、教育学诸领域,并对法国人革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巫静:资深翻译家,专攻卢梭作品,在文学和科技翻译方面均有出色成就。有《忏悔录》、《爱弥儿》等译著在海内外出版。

章节摘录

  漫步1 关于自身命运的思考  我作过长时间的抗争,虽然猛烈,却终归是徒劳。因为我呆板,不会玩弄机巧,也不会耍阴谋,处事不密,直来直去,毫无城府,性子又急,越挣扎也就被缚得越紧,而且还不断给他们提供新的口实。他们有了可乘之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终于,我觉得自己的努力纯属徒劳,兀自烦恼也无用,就做了一个唯一可做的决定,也就是服从命运安排,不再和天意抗争。听天由命以后,内心平静下来,所受的痛苦反而得到补偿。而要抗争下去,必然要引起痛苦和骚动,内心根本别想得到安宁。  还有一件事也促成了我内心的平静。迫害我的人使出种种手段,来发泄他们的仇恨,可是由于他们恨我恨到极点,反倒忘记了一招:这就是,对我迫害不停,逐步升级,并不断给我以新的中伤,以不断让我遭受新的折磨。如果他们狡猾地给我留一线希望,至今就还能把我抓在手里,还能把我作为一个取乐的对象,不时用诱饵逗一逗,还能使我因为不断失望而痛苦,恼怒。可是他们一开始就把伎俩全使出来了,不但没有给我留下半点希望,也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余地。他们对我无所不用其极,诽谤、侮辱、讽刺、谩骂到极点,也就无法变本加厉了。我们都处于极限状态,他们是无法加大迫害的力度,而我也到了忍耐的极限。

图书封面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卢梭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传后世的一部最富特色的不朽之作。卢俊在他生命最后日子里,在“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的悲凄境况下,坦然展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它不仅是身体的漫步、心灵的漫步,更是一次文学的漫步,它迸发出的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个卑污的灵魂。
  •     若是我也脱离这尘世,这俗人世界。这只为生存做探讨,只因套听途说而建立的精神世界。许多人也有如此想象,只是难以做到。我们到底无法放弃的是什么?或者是被这从小到大所安于的精神所禁锢了吗?我也做过无数次这样的探讨,这种孤独的漫步。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方向。或者这种方式应该存在于精神生活里。每个人都应该做精神上的孤独的漫步者,去遐想,去思索,思索自己,思索世界,思索这彻彻底底的生命。他的精神是这么独立,有别于世间的一切。这样才是真实的。虽然他最终页无法真的脱离。但他提供了这种方式的可能,是一个引导者。从实践说。四十岁再换一种生活方式,换一种生活,从新找回自己,或从真正的生命出发,生长。这是值得敬佩和羡慕的。我也想这样。本以为结婚后就完全不可以脱离这世俗了。原来我还可以。谢谢卢梭给我答案,给我指引。我会的,四十岁之前我就要做这样一次精神探索。一个孤独的去漫步。去完成我全部的遐想,从新开始我的人生。由生命自己决定的人生。纵使之前输给了生存,世俗和破败的精神;现在我继续能量,从新上路。所需要的就是精神与知识。还有我自己的生命。还有这种文笔方式很好。一开始写了个比较朴实的,结果被豆瓣这猪一样的系统给破坏了。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是卢梭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在他逃亡中不断受到批评和中伤的环境下所作的。人生的大起大落迫使卢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剖析自我。说到底卢梭还是一个内心充满激情的人,正是这股激情,使得我们在看《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时能充分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卢梭存在,他在苦恼,他在愤怒,他在安慰自己,他在冷静思考。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两个鲜明的卢梭,一个是不断自我安慰的卢梭,一个是不断告诫自己不要在乎外物的卢梭。在书的开始两章,“关于自身命运的思考”和“关于真正幸福的思考”里,卢梭不断讲述了恶人对他的中伤让自己多么的痛苦,但又笔峰一转说“肉体遭受了折磨,心灵却反而得到了豁免”,失去了眼前的世俗利益,似乎反而使其内在的精神活动得到了增强。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阿Q式的卢梭,面对现实的挫折,退回到精神世界以寻找自我安慰。这里似乎也不能说卢梭比阿Q更加积极,卢梭的最终结论是“自暴自弃”的任凭命运摆布,天主是公正的,只要学会无怨无悔地忍受,一切终会恢复正常,自己也将脱离苦海——当然,那只是书中的卢梭。“苦难一旦来了,事实便把想象的成分抛开了,如实地还它以本来面目。我就觉得它们还不像原来所想的那么可怕。”这也是卢梭自我安慰了另一种理由。“既然摆脱了一切新的恐惧,摆脱了蠢蠢欲动的希望,我就索性按下心来。”最坏的既然都已经来了,那就没有比这更坏的了,未来也就显得很轻松了,甚至反过来给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记得当初还想写东西谈谈自己所谓的悲剧美学,但困于词穷也写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我的这种观点就和卢梭的类似,大苦大难往往让人心灵更加平静,在这样的心灵看来,世界显得更加美了。第二个卢梭更加有趣,他又讲了更多对自己的污蔑和讥讽。一开始卢梭对这些言论深感苦恼,但到后来,却转到了对自身的苦恼。经历多了,卢梭也认识到大可不必因为别人而让自己灰心懊恼,于是便一遍遍告诫自己不要较真,但是只要他的眼睛一看到,耳朵一听到,便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淡定自若。为了锻炼自己,卢梭上百次地从公共散步场所人客最多的地方走过,以图与那些残酷的谣言斗斗狠,但一切都徒劳无果。“我不但没能做到这一点,而且可以说毫无长进。”卢梭最后还是无奈,“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容易烦恼,容易生气,容易受到伤害。”出于感官的支配,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抵拒感官的感觉,一有客体作用于人的感官,心便会不断受到刺激,最终,卢梭只能得出结论感叹道:“我的感官对心灵的这种影响,是我一生的苦恼。”卢梭倒是认识到了没有必要活在别人的看法里,但却始终无法做到这一点,人总是不断被外物扰乱心神。前几天在淘宝卖东西,遇到一个很不讲理的买家,被弄得十分生气,整整一下午没有心思干别的,当时就发现自己原来也会如此悲剧地被外物所扰啊。既然心灵受感官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出路便只有避免让自己的感官接受到刺激了,只要“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这样一想,问题便归到了意欲上了。如果不是我意欲太盛,我也不会缺钱,我也不会不得不变卖设备,我也不会遇到那个买家并被搞得大动肝火心神不宁了。可见问题的源头就是我的意欲太强又难以克制。欲望是一个向外的东西,它必定是连接你内心与外界某个客体的东西,欲望越多,你的内心便会被更多的外物所束缚,并且难以自制地与外界发生联系,结果便是你的感官频繁地受到外界的刺激并反馈给你的心灵扰乱你心神了。如何才能克服意欲呢?拿得起放得下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现在是觉得朱熹那句“存天理灭人欲”是人间真谛了。说到这儿,回到原来的问题,即如何让自己不为外物所扰,问题有两种出路,一是让心灵不受感官刺激,一是克服意欲。我发现这两者都跟佛教的观念很相像,虽然都很难做到,不过相比之下第二种显得相对容易些。一不小心扯多了题外话,再次回到卢梭,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他内心的矛盾之处,无论是自我安慰,还是告诫自己不要在意,他都试图让自己能够凌驾于苦难之上,在精神上打败自己的敌人。但是纵观全文,卢梭又无时无刻不被他的敌人打倒,无时无刻不在承认自己的失败。他在试图克服漠视人们的中伤和自己的苦难的同时,又不断表现出对这些种种深深的介意。更何况这还只是在书上——书中的“我”的能动性总会被放大——现实又是更加残酷的。卢梭也明白自己的想法,“我的理智和内心都表示赞同,但我这颗心仍在嘀嘀咕咕”,它的怨言是如何来的呢?卢梭的解释是它是由“自爱”而来的。在我看来,这种“自爱”源自人作为独占的主体性存在而对自身的完全重视。自爱让一个人懂得贞洁和自律,但又往往化过度的自尊让人不断受到外界的打扰,还会化作虚荣让人不断干蠢事。其实像之前分析的,要让自己不受外物所扰确实是极其困难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尤其是在像卢梭这样剖析自己内心的时候。正是这种矛盾性才使得一个性情丰富的活生生的卢梭得以展现在我们面前。永远谦卑,要实现自我,首先得把自己狠狠踩在脚底下。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字里行间满是卢梭的自我感觉良好 隔几页就来一个 即使我……但我肯定是……唯一……的人 = =闹心
  •     没读完,给自己的思考就是一个人怎么过的安静祥宁
  •     年轻的时候,才华是对付贫困最好的办法,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幸福成了最后奢求的生活里闪着光的一点点片段。无论世人眼里的形象可以有多不堪,可以建立自己内心的价值体系的人永远是击不跨的。
  •     其实放任思绪漫游,才是顶勇敢的事,我们现在的日子不是被信息碎片肢解,就是被附加价值观强暴,更不要说人类发明的通胀游戏了
  •     有些地方给人提醒,解惑,如对谎言的解释。有些地方如同看到自己。
  •     "别扭,傲娇,易炸毛"的晚年卢梭的叨叨叨。
  •     好文笔,烂人品。
  •     盧梭讓人越來越喜歡啊,只不過為什麼最後一篇有種被截肢般的嘎然而止的感覺呢?
  •     小郑说,散步出来的文学都是美的。比如这本书,比如宗白华《美学散步》。
  •     上初二时看过的书,到现在一直都没找到过。现在就重拾起来,感觉太亲切了。
  •     于的荐书
  •     感性主义者。
  •     读《关于行善的思考》,感悟良多。基友关灯,文气消散,写不出来了。“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曾以为这”枷锁“说的是制度层面的东西,没想到说的是人性。精彩!精彩!
  •     一般,感觉卢梭陷入了他的胆怯和妄想里无法自拔了。
  •     看完之后好想看<<忏悔录>>
  •     屌丝不是今天才有的,300多年前就有。 每天早上起来就还打着被各种人迫害的旗号,躲角落忧伤,到处去漫步。不知道自己努力,不奋发图强,大把年纪居无定所,到处流浪。 结果还成为了哲学家,去影响后来人的思想, 让后来人也孤独的漫步吗, 卢梭绝对就是个屌丝
  •     很真诚的文字,很受感动
  •     卢梭大人是一枚孤独的纠结帝。
  •     只有在孤独的时候,自己才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     老年时的闲言碎语。
  •     仿佛梦境
  •     对于不想痛苦的人来说 痛苦是不存在的!
  •     抱怨多过共鸣。有点儿小失望。
  •     “自我折磨的诡辩家”,喋喋不休的谎言制造机,阿巴贡什么的实在是弱爆了
  •     卢梭一直是敬佩的。
  •     我的感官对心灵的影响,是我一生的苦恼
  •     沉默老年后半生
  •     能力有限 看不懂拆不透 理解不了 作者的思维
  •     听得见的静思...
  •     是2014年初对我思想有所影响的一本书。卢梭有着自己强烈的信念与原则,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于不公义与违背良心之事的不认可,并且渴望获得读者的认可。不难体会得到,卢梭的那份高傲、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气场与态度。文字真诚且也咄咄逼人。很多观点具有引导性,适合处于人生低谷期时反复阅读。卢梭写这本时也正恰是他流浪于欧洲各国的时期,在他回忆之中,那段时期也却是他感觉最简单,快乐,贴近生之本意的时期。经过愤懑,恼怒到平静,释然,生活或许将卢梭推向更为孤僻、极端的境地,但却也练就了他丰富、敏锐的思想。可能孤独的人其实都有颗温暖而又丰满的内心吧。
  •     一个人寻找幸福的方式
  •     和自己相处的幸福之道
  •     是不是有翻译更好的版本?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卢梭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传后世的一部最富特色的不朽之作,并由此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卢梭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其创作横跨哲学、文学、教育、政治、社会诸学科。在他生命最后日子里,在“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的悲凄境况下,坦然展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它不仅是身体的漫步、心灵的漫步,更是一次文学的漫步,它迸发出的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个卑污的灵魂。欣喜这些漫步:关于自身命运;关于真正幸福;关于学习与道德;关于真话与谎言;关于宁静与遐想;关于行善;关于消遣与癖好;关于逆境与感情;关于善良。。。
  •     译本对比伤不起
  •     2015 10 27
  •     开始我认为作者寂寞无聊且无病呻吟,因为不甘放弃所以尝试调转顺序,阅读从最后一章开始。后来不断发现闪烁的思想火花并被其吸引,再后来简直手不释卷了。(PS:书名太契合我的名字.=P)
  •     感受到了卢梭的软弱与矛盾,最终还是和自己和解吧
  •     孤独漫步時迸发的思想火花
  •     。。不推荐读
  •     【图书馆借阅】一个静谧的下午 图书馆的邂逅 身旁有相视一笑的陌生人 孤独 可以很曼妙~~
  •     老爷爷的磨磨叨叨。十分良善的一个人。单纯,博学,许睿智。还是讨人喜欢的。重创后的文字。最美的是他隐居的那段时光。
  •     看习惯了哲学书,卢梭这样通俗聊天式的讲述反而非常不喜欢。大概是心境不对。
  •     崇拜卢梭,但是貌似他的私德也不是那么好吧?
  •     期末的时候总是这么不务正业。。
  •     卢梭晚年的随笔,也正是因为晚年,所以书中的很多东西写的是那么看得开,当然也有卢梭一贯地觉得别人在一味地伤害他,比如伏尔泰。但说起来,书里句句显得格外真实。人在一出生便被投放在这个广阔的竞技场,而我在年老来临之际依然没有学会如何去死。
  •     麓山上,公交车上,房间里,散漫地看完了这本小书。从这本书来看,卢梭还真是一个倔强的老头。这本书集合了卢梭漫步的遐想,从书中得知他也是一个热爱植物的人。平时散步的时候也会东想西想,但想的不清晰,不过对我而言,这样简单自由的想象就够了。散步是清净的,万物寂静澄明。不过现在天冷了,雾霾日益严重,想散步也不能了。好在想象力是困不住的,即使身处小格子,思绪也可以飞向远方。因为远方,所以有更多期待。
  •     绝对的好书,你必须花很长的时间进行反复的阅读才能看见这位伟大哲学家的一点点端倪。人性始终是人性,本善也好本恶也罢。我们所需要的,是长时间的自我对话,将直觉的灵敏度重新发挥到最大化。
  •     自己的边界。略正确的生活方式
  •     批判味道好重 不像原来在《法国经典散文选集》里看到的节选,不知是不是译本差异
  •     刚毕业的时候读,觉得写这本《随想》的卢梭有点被害妄想症。感觉应该配合卢梭的传记阅读,才能体会他谈及的一些随想。
  •     看得另一本,翻译太差
  •     ……不知所云,所以看一半弃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