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诗的艺术

出版社:人民文学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020068111
作者:布瓦洛
页数:207页

作者简介

《诗的艺术(增补本)》尽管缺误失真,它还剩下足够的内容,使我们意识到作者的很伟大的思想,并对其他著作的散佚感到真正的遗憾。这些散佚的著作的数目不算小。瑞达斯一直数到九种,都仅存相当模糊的书名。那些书全是批评的著作。毫无问题,这些绝妙的原本的散佚是万分可惜的,据《诗的艺术(增补本)》去推测,它们都一定是良知、博识与雄辩的杰作。我说雄辩,因为朗吉努斯不像亚里士多德和埃莫赫内斯,都只满足于给我们一些枯燥无味、毫无润色的规程。

书籍目录

引言
布瓦洛评传(圣勃夫)
诗的艺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附录诗选
韵与理之配合——赠莫里哀
自讼——对自己才调说话
从批评中求进益——赠拉辛
没有比真更美了——赠塞尼莱侯
读朗吉努斯感言
总注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一(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二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三(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四(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五(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六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七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八(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九(摘译)
结论(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十(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十一(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十二
附录
(一)朗吉努斯《论崇高》法译本序
(二)致法兰西学院院士贝洛先生函

编辑推荐

《诗的艺术(修订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布瓦洛(1636-1711),法国著名诗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言人。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1674年出版的《诗的艺术》。

章节摘录

布瓦洛是讽刺诗大师,他的讽刺诗和赠诗有很大一部分都富有文学批评意义。若乘“诗的艺术”再版之便,增译他的讽刺诗二首(“自讼”,“韵与理之配合”),赠诗二首(“从批评中求进益”,“没有比真更美了”);不但它们都能与《诗的艺术》互相补充,并且也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值得让中国读者尝鼎一脔。各诗形式与《诗的艺术》完全相同,所以译法也一仍旧贯。因是初稿,特别需要读者批评。是那庸俗之流的邪恶的疯狂脾气。一个卓绝的作家不会有这种习染;人之所以生妒嫉是由于自己平凡。这种忌人之才名而阴谋竞进之流,不断地鬼鬼祟祟在权贵门前奔走,他原想踮起脚跟竭力与别人相比,结果他不能比上,便想把别人压低。我们自尊自爱吧,莫干这卑劣勾当:靠阴谋获得荣名徒见其钻营丑相。你虽然致力于诗,莫因此闭门隐遁,也还要结交朋友,做一个信义之人;你的著作尽可以多风趣极尽妖娆,你的为人也还要善处世风生谈笑。为光荣而努力呵!一个卓越的作家绝不能贪图金钱,把利得看成身价。我知道,高尚之士凭着自家的笔杆获得些正当收益,非罪恶、无可羞惭;但是我不能容许那些显赫的诗人不爱惜既得荣名,专在金钱上打滚,拿着他的阿波罗向书贾进行典当,把这神圣的艺术变成了牟利勾当。远在人类的理智用语言表出之前,也没有什么文明,也没有什么法典,所有的人都顺着粗野的自然本性,散漫地,在森林里,逐水草渔猎羶握;暴力代替着一切,无正义也无法权,打死人没有制裁,人杀人可以随便。但是后来辞令的和谐动人的技巧,对这种野俗蛮风奏着柔化的功效,使森林里的人们由分散渐渐集合,定居在同一地方,环绕着坚固城郭,利用公开的酷刑警戒强者的跋扈,利用法律的支柱保护弱者的无辜。这种秩序据说要归功于原始诗歌。因而有下列许多风行世界的传说:奥尔菲的歌唱声散在特拉斯山上,老虎听到都心软,由凶猛变为驯良;安飞音的竖琴声居然能走石飞沙,聚集到台白山头建立了高城大厦。和谐音律初生时便生出这些奇迹。阿波罗凭而显圣,也用诗授着真言。不久荷马出来了,复活着古代英雄,叫他们建立功劳,激起他们的神勇。接着又是海肖德唱着有益的训示,督促疲顽的畎亩,勤稼穑毋失农时。无数著名的作品载着古圣的心传,都是利用着诗来向人类心灵输灌;那许多至理名言能处处发人深省,都由于悦人之耳然后能深人人心。九缪斯造福人类真乃是名目繁多,此所以希腊当年对她们时供香火;又由于她们艺术引起生灵的崇拜,为表示推尊艺术到处都立着祭台。但是后来不同了,贫穷引来了卑鄙,巴那斯山忘掉了它那初期的高贵。丑恶的牟利欲望熏昏了作者神思,粗劣的谄谀之辞玷污了一切文字;于是到处产生出千百无聊的著作,凭利害决定褒贬,为金钱出卖讴歌。

图书封面


 诗的艺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对于诗,很多都人会有敬而远之的态度。“诗歌是通往心灵的小径”,而这条小径有又太神秘了,常叫人遍寻不着,更别说走了——大多数的人更愿意奔向小说、戏剧这样的康庄大道,因为它们要好走得多。久而久之,诗歌就越来越少人问津了。如今的我们读网络文学,读微博段子,读年终财报••••••但鲜有人再读诗了,诗歌的时代似乎已远离我们。某一天,读了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我发现,这本被公认为是古典主义文学的“法典”的书令我有了重新审视诗歌的兴致。以下便是我读《诗艺》(第一章)的一些想法与感悟。一、肯定诗人必须有灵感,必须有自知之明“如果他感觉不到吟咏的神秘异秉,如果星宿不使他生来就是诗人,则他永远锢毕在他那褊小才具里••••••还是不要自苦吧,强学诗终会失败,莫以你爱吟咏就认为你有天才,也该怕学诗不成,到头落得空欢喜,你应该久久衡量你的才华和实力。”由这段可见,布瓦洛认为诗人并非人人可当的,合格的诗人必须要有天赋与灵感。这似乎有悖于我们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可怜诗歌创作的确并非仅靠后天勤奋便可达到的,真正优秀的诗歌需要有绝妙的灵感,这便要求诗人必须要有异于常人的才华——而才华与灵感这些东西真是勉强不来的,它是上帝给诗人的馈赠。中国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依我看来,这样“吟”出来的“诗”是难有精品的,这样培养出的“诗人”也是不合格的——他们顶多只能算是诗匠,所做之诗有匠气,而无才气。因为音韵、平仄、对仗这些形式上的技巧或许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培养出来,但诗歌的“意境”却绝不可能靠技巧获得的——而“意境”却恰恰正是诗歌的灵魂——它只能在诗人灵感的火花迸发的刹那被捕获。因此,布瓦洛奉劝那些平庸之人不要强学做诗,“向往着文艺生涯,要走这艰难途径,还是不要自苦吧,强学诗终会失败,莫以你爱吟咏就认为你有天才,也该怕学诗不成,到头落得空欢喜,你应该久久衡量你的才华和实力。”二、提出诗歌韵与义理的配合“不管写什么题目,或庄严或戏谑,都要情理和音韵永远地互相配合,二者似乎是仇敌却并非不能相容;音韵不过是奴隶,其职责只是服从••••••••在理性的控制下韵不能束缚理性,义理得韵而愈明。”诗歌本是灵感的果实,其迷人之处正在于有高明的义理。音韵会使得诗歌锦上添花,但它绝非是诗歌的主角。如果我们一味追求音韵的华丽而忽视其他,那么诗歌义理的表现力就必然会被削弱,这便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愚蠢行为了。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永明体”诗,便是一个因过分讲究音韵而影响义理的反面例子。从现存的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声律的要求是相当精细繁琐并十分严格的:“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轮扁不能言之••••••”(《南史•陆厥传》载沈约答陆厥书),可见永明体对音律的苛刻要求,必然会给诗坛带来了一些弊病。诗歌的创作,必须要首先明晰“韵为理服务”这一原则,切不可本末倒置。我认为,在不影响义理的表达的前提下,适当追求音韵的美,可以令诗歌的音韵与义理相辅相衬、熠熠生辉,会令诗歌更加完美;但是若过分追求音韵,“以理就韵”,那么音韵便会化为一副无形的枷锁,捆绑住义理这一诗歌的灵魂。三、强调理性高于一切的观点“首先要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 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布瓦洛的“理性”是指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与道德规范,如忠于国王、忠于公民义务、个人服从国家整体利益。以此看来,我不免觉得布瓦洛的所谓“理性”多少有些取悦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的意思,显得有些饱受,我认为这是布瓦洛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难以回避的局限性。我们的诗歌的确需要布瓦洛的“理性”,但在此之外,那些注重人的内心需求、肯定个人的力量的“感性”也是不可少的。布瓦洛是一位坚定的崇古主义者,在古典主义者的眼中一切文艺样式都应该“与理性完全结合”,而布瓦洛又特别指出,“戏剧必须与理性完全结合”,“情节的进行、发展要受理性的指挥,绝不要让冗赘场面淹没着主要目的”,“切不可乱开玩笑,损害着常情常理:我们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四、强调“开宗明义”,否定浮夸俗滥“也有时一个作家肚子里意思太多,不说尽一个对象绝不轻易放过。如遇到一座宫殿,便先写它的面景;然后又写些平台请你去——光临;这里是一个石阶,那里是一个走廊;那里又是一个阳台,栏杆都发着金光。他数着天花板上圆和椭圆的藻井;到处都是雕花呀,到处都是绶带形。我跳过了二十页想看看是否结束,哪知还是在花园,简直是无法逃出。莫学这些作家啊,避免这浮词滥调,累赘的无用细节你应该一概不要。凡是说得过多的都无味而可嫌;••••••谁不知适可而止就永远无法写作。”中国人称那些表述毫无节制,冗杂乏味的文章“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可见文章的表述必须要有节制,不懂得取舍主次只是一味地倾泻语言,这样只会令人生厌。文章尚且如此,那么一向讲究精炼的诗歌就更要避免浮夸俗滥了。冗杂的叙述会妨碍主体思想的表达,不仅令人厌烦,更叫人不得要领。因此,我认为布瓦洛提倡的“写四个字删三个字”,并非只是完美主义者的强迫症——它是一种耐心斟酌,懂得区分主次,懂得取舍的创作态度,这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五、肯定诗歌语言风格的“风雅”,否定俳优打诨“无聊的俳优打诨蔑视着常情常理,曾一度眩人眼目,以新颖讨人欢喜。从此只见诗里面满是村俗的调笑;从巴纳斯神山里到处是市井嘈杂;大家滥咏狂讴,越来越肆无忌惮•••••••最俗恶的滑稽家居然也有人赞赏;哪怕就是笪素西都找到人来捧场。但是,最后,朝廷上感觉到这股歪风,它憎恶着诗坛上这种荒唐的放纵,辨认出率真自然不同于俳优俗滥•••••••我们要学马罗的那种风雅的戏谑,把滑稽的村俗语丢给新桥卖药人。”语言风格方面,布瓦洛强调“风雅”(“要雄壮而不骄矜,要风雅而无虚饰”),他把民间语言视作为“鄙俗卑污”、“市井嗷嘈”。布瓦洛的这些观念体现了法国专制政治的文化统一化、规范化的要求,以适应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我认为这其中有合理的、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其局限性和保守性。我认为,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布瓦洛是的观点完全是“站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对立面。”他仅仅看到了高雅文化的尊贵,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草根的民间俗文化的活力。老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主题,老百姓们乐意接受那些“市井嗷嘈”,说明她们肯定是有其优点的,一味地否定抹杀它们存在的合理性那断然是不正确的作法。举几个例子: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作品里头一直被视作“末流”,它们被认为仅仅是消遣之物,登不上厅堂,但看如今,四大名著四本小说早已得到了人们高度的肯定;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推广白话文,这曾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因为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转变,似乎是“雅”对“俗”的妥协,但历史最终却证明,这样的妥协是值得且伟大的;十月份,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我看了一个他的演讲,莫言说,他在小说创作中常爱加入高密方言,因为他觉得“俗不可耐”的方言显得鲜活、有感染力•••••••所以,我认为布瓦洛一味排斥市井语言有其局限性,有点矫枉过正的味道。六、提倡创作诗歌要慢慢推敲,不求迅速“从从容容写作吧,不管人怎样催逼,万勿以敏捷自豪,求迅速只是傻气:你说笔头很快,一篇诗走笔而成,这不说明你多才,只说明你欠精审•••••••劝你从容地忙着,总不要失去耐心,还要十遍、二十遍修改着你的作品:要不断地润色塔,润色、再润色才对;有时候要增添,却常要割爱删弃。”布瓦洛的这点主张倒是和中国古代诗人贾岛的做诗准则很契合——那个耳熟能详的“僧敲月下门”的故事。这一点,布瓦洛自己的阐释非常经典:“一个作品不能表现出修改太过,但是实际上修改越多越好,往往就是由于修改,经过刮垢磨光的工夫,才能使读者感到文章天成、妙手偶得之趣。”《诗艺》,不愧为古典主义文学的“法典”;布瓦洛,无愧为古典主义文学的“立法者”。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注解看起来非常明晰,读起来很舒服不会觉得费解。很好的翻译!另,很有必要熟悉希腊神话!
  •     以为巴掌扇不到自己,接着以为可以从这大巴掌的指缝间逃脱,最后还是被扇了一个大嘴巴。无法看原文,这翻译的心思,就凭规整的句子,想也是花了大把心血的,加一星。
  •     翻译减一分啊。但还是很牛。
  •     一本经典诗歌评论,以诗的名义,名家作品,反讽与睿智,一览无遗!!!!
  •     诗体的文艺批评文集,十分别致。
  •     一本译文严谨的小书,读来很舒服
  •     布氏“诗艺”还是很有趣的,如论文章起头要简朴“大山吼着要临盆,结果生个小老鼠”;讽刺贝洛是“杀人名手”:“伤风感冒见了他就变成肺膜炎症,偏头风一经他手就成为癫痫之症”;论不求创作迅速“我宁爱一条小溪在那细软的沙上,徐徐地蜿蜒曲折在那开花的草场,而不爱泛滥洪流骤雨一般地翻滚,在泥泞的地面上挟着砂石而奔腾”,颇似《诗品》“流风回雪”和“落花依草”之喻。若以文心类比,则一四章为“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如论灵感,韵与义理等),二三章为“论文叙笔”的文体论(如牧歌、悲歌、史诗等)。布氏反对创作迅速,“绝不是率尔而成,单凭着一时高兴;它需要工夫,锤炼”,此异于刘勰的“人之禀才,迟速异分”。当然,“因为学识双缺,就仿佛短了燃料”与“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又殊途同归
  •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读来觉得很好,很有启发。
  •     古典主義
  •     布瓦诺搞了新版《诗艺》,读着读着突然想到差不多同一时间的中国,李渔也搞完了《闲情偶寄》呢
  •     布瓦洛的“中道”大体可以视为西方古典诗学的核心意味和追求了,这样的体系要一直等到波德莱尔才得到了根本性的突破。但是,我所说的也只能是突破,而未必是颠覆。
  •     朱光潜的翻译非常的好,想不到他翻译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     ╮(╯_╰)╭
  •     特价购买,买之前其实并不了解该书内容,到货后一看,感觉非常值得!
  •     诗的艺术里面全篇都是诗歌来阐释的
  •     偶有字词上的错误。翻译较流畅,注释也比较详细,很仔细地指出了布瓦洛本身引用的错误,也时有联系后世批评家的评论。基本上是可以把握布瓦洛在新古典主义时期对诗艺的原则和看法的。
  •     译笔畅达,介绍详细,相当具有阅读和收藏的价值。
  •     以诗歌的形式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特性,以古希腊、罗马杰作为楷模,批评流行的低劣作品,奠定古典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
  •     要按照他这么说来写那也没法看了~新古典主义内部路子还不一样,这位跟拉辛一路,高乃依自己一路,理论文本还木有找到,头疼~
  •     文字间处处闪烁着美的光彩,精致而可爱。
  •     写论文看的,必须看了才能评价啊。。经典。
  •     很有意思 关键是,翻译的太牛逼了!!!!!!!!!!!!!!!
  •     经典当精读。。。。
  •     任典版本翻译水平很高,难得押韵如此地道。
  •     喜欢诗歌的人如果一味沉浸在诗歌里,是没有出路的,必须站在另一个角度,也即是批评家的家督来看待诗歌,才觉得有趣。布瓦洛的分析似然被某些人认为有失偏颇,但他对于诗歌的推崇也可见一斑。
  •     可以开阔眼界,
  •     任老的翻译极为成功,十四言诗完美契合了内容,读来朗朗上口。
  •     古典是每个人没法回避的,好也罢
  •     名家经典之作,文艺爱好者值得阅读
  •     经典,物超所值。无事闲来,展卷阅读,实在是一件相当快意的事。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什么叫好诗,请参照此例。。。。
  •     确立了古典主义文学的“法典”
  •     文学理论必读书
  •     缪斯附体
  •     感觉就像社区手册的顺口溜~
  •     诗艺首章实在精辟,古今之争颇为有趣。
  •     《自讼》的“冒充巴纳斯的摄政王,只是拾贺拉斯破烂穿的穷光蛋”——将希腊和拉丁的诗艺与十七世纪法国的现实相结合——写诗需天赋和训练,美寓于理性,古典主义在于其自然主义,即普遍性和永恒的人性。“写四个字删三个字”式的疯狂修改,完美主义者的强迫之思,写作拒绝平庸,读者拒绝坏书,真即是美
  •     其实不是很喜欢。
  •     当读
  •     很好的书,看起来不费劲,好理解,算是一本比较容易被读懂的理论书吧。
  •     在读
  •     时代的跨度虽然久远,衡量价值的角度也有所转变,但回眸仍见当年的气脉,作者的诚恳在那个今人只能幻想为华丽世界的年代尤为可贵。
  •     真正的理论名著。值得反复读几十遍。。。。理性 自然 真,三位一体。。。。还告诉你如何思考和如何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朕就是国家;读诗时候想想作者在身边
  •     这是一个缺少诗歌的时代,并不是说诗歌的数量,而是质量,还是回溯过去,看一眼吧。
  •     久仰
  •     提高文学艺术鉴赏力及文化素养,推荐。
  •     相当不错的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不错
  •     &2 浏览
  •     古典主义的理论书,不感冒。
  •     新古典。
  •     好书。太便宜了。
  •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很好的书。书的质量也不错,研究者可以读一下
  •     文学理论居然能用诗的形式写 第一章挺喜欢
  •     诗歌的艺术的理论经典
  •     可以
  •     书的装帧设计都很好,包装也很严实,整体不错!
  •     书很薄,但内容很丰富。
  •     古典主义的经典理论
  •     人人都知道是经典
  •     写论文用的
  •     “你应该歌唱”
  •     感觉还不错哦!建议大家看看
  •     畅游诗的海洋,领略无穷魅力!
  •     好书一本,装帧精美,内容经典翔实,值得购买。
  •     应该不错哦。。。
  •     书装帧简洁朴素,内容很好
  •     讽刺守旧的马屁家
  •     有关古典诗歌的种种,布瓦洛用精准的文字给我们一一讲述,有机会还是要看原文版,才能得古典诗歌的精髓
  •     内容还可以,每晚睡前看一点,在床上看完了,哈哈
  •     印刷什么的挺好,书也是经典著作,也不贵,虽然书也挺薄,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     还没阅读,应该不错吧!薄薄一册,但价值是不会小的!
  •     布瓦洛真是个妙人,风趣幽默又坚定诚挚,有理想有道德,爱憎分明。再怎么“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眼光看待他认识论的局限性”,也不由得喜欢他。
  •     蠢人往往从更蠢的人那里寻找认同
  •     古典主义诗歌的立法者,仅供参考
  •     研究诗词的好书,西方诗词的好书,很有激情与才智!好好看看吧!
  •     书的装订很好,因为是老师推荐,就买来看看。发现需要大量的文学知识,是一本比较专业的书,总的来说是不错。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评价其他的诗,挺新颖的。
  •     也要再读八百遍
  •     “这才是耍巧劲儿,刻薄人而带艺术/是所谓恭恭敬敬把利刀刺进胸脯”真喜欢布瓦洛对作家、作品的刻薄劲儿,那么真诚,那么恭恭敬敬。现时代的批评家呢?现时代没有布瓦洛了
  •     名家的书
  •     以诗论诗。我们唯一钻研的就该是自然人性。
  •     2012年。
  •     20161029 序言和每章起始处的总结为我节省了大半的力气。
  •     历史书
  •     用诗来讲诗艺有利也有弊:诗作在某种程度上即是所讲诗艺的实践;但同时义理因为需要从诗中感知而稍显散乱。其实不太倾向唯理主义以及重理性的艺术批评,但又不是不可知论那么极端——只是觉得感性和才气稍纵即逝了。
  •     不知所云
  •     非常好的书 让我受益匪浅
  •     这本书很有特点,都是用诗加以评论。
  •     我们永远也不能和自然进寸步相离。你们唯一钻研的就该是自然人性。 全要看你的文思是晦暗还是明丽,你的文词便随之较模糊或较清晰。你心里想得透彻,你的话自然明白,表达意思的词语自然会信手拈来。 避免浮词滥调,累赘的无用细节你应该一概不要。凡是说得过多的都无味而可嫌••••••谁不知适可而止就永远无法写作。 如果他感觉不到吟咏的神秘异秉,如果星宿不使他生来就是诗人,则他永远锢毕在他那褊小才具里••••••还是不要自苦吧,强学诗终会失败,莫以你爱吟咏就认为你有天才,也该怕学诗不成,到头落得空欢喜,你应该久久衡量你的才华和实力。
  •     傻不兮兮的新古典主义~哼!前面圣伯夫的传记式批评真算一睹真容了,老是看到人家批他驳他,但是看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一个会哭笑怒讽的布瓦洛,而不是冷冰冰的新古典主义教条之主的布瓦洛。不过写的东西确实很乏味,用翻译过来打油诗一样的训诫口吻谈写诗,还蛮滑稽的,当然这是翻译的问题了,好多专有名词跟通行的不同,看起来比较吃力,不过这大概算最早的译本了,不统一也情有可原
  •     大概是时代差异吧,把赫西俄德译为“海肖德”,把埃斯库罗斯译为“厄什尔”,把索福克勒斯译为“莎芙克尔”……倒还是挺有趣的。
  •     喜欢诗的朋友一定要看看。
  •     名家文学理论著作,很好的书!
  •     难道是因为依据的是法文本,所以译名如此怪异
  •     現在讀來 布洛瓦在文論上甚至很自然親近新古典主義而不是小資產階級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     布瓦洛(1636-1711),法国著名诗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言人。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1674年出版的《诗的艺术》。《诗的艺术》以诗歌的形式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特性,以古希腊、罗马杰作为楷模,批评流行的低劣作品,因此奠定了古典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对时人的文学创作和诗学研究产生过很大影响。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他的哲学及美学思想,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     中庸之道,处处充满着克制和臣服。
  •     挺有意思。
  •     总归可以买
  •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分两个包裹寄呢,现在只收到这一本~
  •     多年前就看过这本书,这次算得上重读或者收藏吧
  •     好棒的文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