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往事烟雨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多少往事烟雨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020077083
作者:陈愉庆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上海解放前夜,父亲陈占祥面临生死抉择,天亮后给淋了一夜雨的战士端去一锅罗宋汤,从此留在红色中国。
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受过蒋介石的资助,被风水先生劝说去学规划,师从世界顶级大师,路见不平在英国帮助中国海员,请梅纽因给海员开音乐会,做过500多场抗战演讲,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成为挚友。
本书再现了五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梁陈方案”的来龙去脉。父辈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令人难忘,对文化和精神的追求令人叹息。

书籍目录

前言1  命运,在一夜之间转折2  两位导师的厚望3  绝望的三年4  北上前夕5  走入父母婚姻的英国女人6  “沐恩堂”的同窗叶剑秋7  一言定乾坤的外公8  告别柔丝·黛9  梁思成先生家的下午茶10  逃离北京小学11  触摸北京灵魂12  跟着梁先生逛大栅栏13  一起做梦的日子14  “梁陈方案”的诞生15  “梁陈方案”之纲要16  “梁陈方案”的夭折17  女儿的质疑18  劳特·杰克南的启示19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汽车与胡同20  花开花落四合院21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22  离开“都委会”的日子23  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生命中的最后岁月24  风雨如磐一九五七25  母亲肩起的家26  有家难归的大哥27  陈友芬阿姨的“扬州狮子头”28  风雪故人情——记贺其治、朱若华夫妇29  红星照耀下的演讲30  利物浦码头的琴声——中国海员、梅纽因和父亲31  风云变幻的世界青年民主同盟大会32  乘鹤远去程应铨33  右派父亲的党内诤友李正冠34  相聚东光路35  离散西直门36  与梁思成先生的永别37  重启规划38  又逢知音任震英39  重返国际建筑舞台40  环保前沿的中国生土建筑41  中国独特的城市化道路42  荣获国际阿伯科隆贝大奖的深圳规划43  尾声

编辑推荐

《多少往事烟雨中》:命运,在一夜之间转折走入父母婚姻的英国女人梁思成先生家的下午茶跟着梁思成先生逛大栅栏“梁陈方案”的诞生“梁陈方案”的夭折花开花落四合院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林徽因生命中的最后岁月有家难归的大哥中国海员、梅纽因和父亲

前言

去国多年,我与北京飞速发展的年代擦肩而过。我仿佛成了故乡的异乡人,一切恍若隔世。北京再不是我记忆中的古都,更不是规划师父亲无数次向我描述过的梦中之城。记得好像是美国前总统卡特说过,我们有能力建无数座曼哈顿、纽约,但我们永远没有能力建第二个北京。一位看过北京旧城改造后的德国历史学家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曾经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你们也不会再有了。”清华大学一位教授的话更令人刻骨铭心:北京没有毁于战争,没有毁于革命,而是毁于建设。十七至十八世纪,北京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规划最科学、建筑成就最高的封建帝国首都。至今西方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中,北京古城规划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虽百年积弱,千年古都屡遭兵燹,遍体鳞伤,但承载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城市肌体尚存。新中国的襁褓时代,激情满怀的梁思成先生和我的父亲陈占祥,曾坚信他们有能力让这窿中国人引为自豪的古都重展芳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都市。建国初期,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和任职北京建设局企划处处长的陈占祥正值盛年。1950年梁思成先生四十九岁,父亲三十四岁。同在欧美留学的背景,专业上的志同道合,使父亲与年长他十多岁的梁思成夫妇结成忘年之交,共同肩起了制定新北京规划的重任。

内容概要

陈愉庆,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奉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协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陈愉庆、马大京夫妇共用“达理”笔名著有小说、剧本多种,屡获全国各种文学奖项。后旅居美国,现重拾笔墨,已有描绘旧金山硅谷华人生活系列作品问世。如长篇小说《飞舞芳邻》、《如若不曾相识》、《不再承诺》;中短篇小说《带我回家》、《伴你同行》、《空巢》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多少往事烟雨中》通过一位女作家细腻、动人的描述,记录了建国初期轰动全国建筑界,有关古都北京保护实施“梁陈方案”规划的过程。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始终是“梁陈方案”的赞成者。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从专业本身来考虑,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如何把中华文明和文化精髓传承下去的问题,以及作为中国的建筑师,我们应向世界展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的问题。如果当初“梁陈方案”得以实现,北京——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奇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因制定“梁陈方案”而获罪的陈占祥先生,美国建筑师心目中的中国英雄,其坎坷的一生,由他的女儿陈愉庆写出,热烈处,如火如荼,凄恻处,可歌可泣!  ——屠岸 (诗人翻译家)这些平实、优雅又隽永的文字,娓娓叙说的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父亲的传记,还是上世纪我们民族的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中国一代知识精英的《苦难的历程》。当我们为往事扼腕叹息的同时,又为它展现的良知与人格的光辉潸然泪下。毫无疑问,这是作者成名三十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也将为华文文学宝库留下重要的一章。  ——(诗人作家)

章节摘录

插图: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计划。其中包括,确立城市发展性质、规模和用地范围;制定产业、居住、道路交通、共用设施、文化教育、环境卫生和商业服务业的建设标准与布局,以利城市沿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境卫生的方向持续发展。1946年,正在伦敦攻读博士学位的父亲忽然接到北平市国民政府建设局局长谭炳训的聘书,请他回国编制北平都市计划。“我当时不敢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阿伯科隆贝,因为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气会落到自己头上。”多年后,父亲曾对我这样说。他的导师阿伯科隆贝爵士是享誉世界的“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主持人。二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英国也不例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大城市已经显现出工业革命前期城市发展中许多走投无路的困境,二战的破坏更加重了危机。雄心万丈的阿伯科隆贝渴望在战后废墟上建起一座新城,让新的规划摈除老伦敦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贫民窟蜂起、失业率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等弊端。在“大伦敦规划”中,他实践了在世界规划界酝酿已久的城市功能“有机疏散论”,即把超负荷的城市功能疏散释放到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及区域。此前,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仅供居住,称为“花园城市”(Garden city)或“卧城”(Dormitory Town)。

图书封面


 多少往事烟雨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往事不再情感长存 评《多少往事烟雨中》文/落潇有一句歌词是这么唱的:哪怕倒下,最后的笑容,也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这就是读完《多少往事烟雨中》之后,我在心底最想表达的情感。历史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那数不清的故人、往事和情感,有英雄,有枭雄,有好事,有坏事,有被人称颂的历史伟人,也有被人唾弃的卑鄙小人,有高兴,有伤感,有爱,有恨,有聚首,有离别等等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往事、感情飘然而去,瞬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任凭后人述说不尽。风雨飘摇的民国年代,历史也不会容许时光白白的流逝,政治的黑暗也不会拒绝明星的闪光,陈占祥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建筑史上所做出的功绩将载入史册,他的名字也在世界建筑史上远近闻名。他曾经试图冲破旧社会父母包办婚姻的加锁,但最终放弃了二战中相濡以沫的爱情伴侣,回到了含辛茹苦、默默无为的爱人身边;他曾经可以依靠自己的博学和努力,在英国的历史中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但最终因为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建筑事业,毅然决然的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他曾经可以在新中国政治黑暗的时候悄然离去,但最终因为热爱着自己国家的情愫,虽然遭人毁谤,仍依靠自己的毅力重新获得为祖国效力的机会。有数不清的往事,也有一言难尽的感慨,更有数不尽的人物。一个个人物仿佛都在传承那份永不熄灭的爱国情怀,一个个往事仿佛在述说那数不尽的情感瞬间,一段段话语总也道不尽心中想说但又说不出的感动。当往事匆匆灰飞烟灭,当人物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我们再次从字里行间看到当年的那一段段往事,我似乎回到了那个阔别已久的年代,在心中感受着那一份份传为佳话的情感。作者永远忘不掉现已不复存在的那个熟悉的胡同,永远记得关爱着自己的梁思成叔叔和林徽因妈妈,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一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永远不会忘记那段虽然艰苦但其乐融融的时光,还有那些可亲渴慕的人们。这是一本交织着情感和事业的书籍,书中记载的那些人物让我们感动,书中记载的那些往事值得让我们追忆。时光飞逝,光阴荏苒,往事不再,情感长存。
  •     这是一本女儿写父亲母亲的回忆录,兼写了50多年前那个一言难尽的时代发生在北京的一些往事,读来令人唏嘘。两位深爱自己国家传统遗存的“士人”,妄图在剧变的大时代逆潮流而动,改变刚夺下政权的开国军人们的思想,保留下一些封建社会的“老东西”,其结果已证明,实为不自量力。但这本回忆录中所展示的这些“士”们的风骨和精神,我的感受,用一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来描述,很是准确。往事已矣,但梁思成先生、陈占祥先生的精神会长存和传承,我坚信。
  •     陈占祥的女儿写她母亲的好友叶剑秋,从小被当瘦马养大,十六七岁从广东逃到上海,晚上当舞女挣钱,白天上教会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交到了好朋友,假称为父母双亡,在姨母家(好朋友家)长大,成功嫁入豪门。这比我yy的从11个孩子的家庭里逃出来还传奇……(婚后三年还是离婚了)陈占祥叫林徽因叫“徽因大姐”,顿时一股邓大姐的淳朴气息扑面而来。。。梁思成和陈占祥主张【内城的老房子,形体外貌要努力维持中国风格,但室内要进行现代化改造,要逐渐完成厨浴的加建和供暖设备的安装,胡同的下水和路面也要改造】,未名湖北边的房子就是这样改造的,好看不好住,而且比盖新楼贵很多很多。陈占祥的女儿写她问【那些小胡同汽车怎么通过?将来中国人总会家家会有汽车的。父亲告诉我北京古城本来就不是为汽车时代的生活方式设计的,那就不必削足适履,去改变一座有着丰厚历史的城市。也许未来有更先进的生活方式替代汽车文明,也许人类将返朴归真,回到以双腿为交通工具的最原始的出发点】。左起来是永远不够左的,没想到返璞归真也是永远不够返璞归真的。【也许人类将返朴归真,回到以双腿为交通工具的最原始的出发点】【回到以鱼鳍和节肢为交通工具的更原始质朴的出发点】【祝原po早日长出鞭毛】陈占祥搬家,梁思成帮忙去琉璃厂挑了张一米八长的明式长方形餐桌、四把明式圈椅、两把官帽靠背椅。真正的明代海南黄花梨,而且可能是从皇宫出来的。陈占祥不懂文物,问为什么正好是西餐桌的尺寸?梁思成答“那是祭祖或拜天地时放烛台和供品的,也可能是皇上大婚时拜天地用的。”怎么感觉会被打。。“由于刚解放时尚无人问津古董,这张餐桌仅以350美金成交”,当时350美金是10盎司黄金,大概相当于一根金条,在解放初人心惶惶之际大学教授随随便便一出手就是一根金条买张餐桌。。陈占祥家解放初住的四合院被拆迁,“在烟榻地下,挖出了一条纯银打制的大船,在西府海棠和丁香树下,挖出了一坛坛的金银元宝。而在壁橱夹层里,藏着大量砖块似的烟土”。想起来1960年外贸部职员冒充周笔迹诈骗了人民银行20万元巨款(没敢花就被抓住),还不如在家里好好挖一挖政府分配的宿舍四合院呢。陈占祥的女儿写梁陈方案失败后,陈占祥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穿来北京后新做的中山装,而是开始天天穿久违的英国带回来的西装打领带……林徽因1954年生命还剩几个月的时候为了进城看病方便,在陈占祥家借住过。林有时忽然无名火起,易躁易怒,情绪激动。为了怕主人误会,梁思成和陈家聊了很多关于中医的医理,阴虚阳亢患者常有的症状。物质决定精神,脏器的器质性病变,真的会改变人的脾气性格,很难用理智控制的。陈占祥的女儿发高烧出现幻觉看见屋里有个人影,陈母得出结论房子里有龌龊东西,阴气太重不能住了!陈父认为应该吃退烧药。陈母说每天按时吃银翘解毒蒸川贝冰糖梨煮芦根汤。陈父“一早再去医院,不要看中医了。”吃西药后痊愈,陈父“急症还是要看西医。”陈母“吃了那么多中药,不看西医也快好了。”57年陈占祥女儿的沙包,里面装的就是绿豆和大米。。。。呃,我想这样倒是正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还能扒开再煮着吃,跟有钱时拿一百块人民币当书签一个功效吧。陈占祥57年反右被批斗,每次批斗大会都穿的是纺绸衬衣,府绸西裤,皮凉鞋,手帕、棉纱袜一丝不苟。陈占祥的岳父留给他妻子的股票,在解放的时候陈让妻子都烧掉了,怕吃股息就是剥削。那个时候才刚开始三大改造公私合营吧。。这倒是挺有远见的。陈占祥一直反对妻子上班,反对把孩子送托儿所。“妇女应该受高等教育,她们的职责就是以自己受到的良好教育,去相夫教子,让家庭更温馨美好。幼儿园教育出来的孩子,全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会摇头晃脑拍拍手,唱唱歌谣,被扼杀了个性。”陈57反右倒霉后,陈妻自己找到绞丝工的工作,干得很高兴。之前以为反右很大规模,右派太常见了,亲人不至于跟家里出了个罪犯一样抬不起头。看陈占祥女儿的回忆,压力还是挺大的,为了不被同学知道父亲是右派被欺负,弟弟妹妹宁可舍近求远去很远的小学上学。演出当报幕员,她妈妈想给做身新衣服,女儿直接给吓成了瘟鸡,“不行,我不能和大家不一样的!”炮姐指出“常见个鬼。右派指标是5%,还没残疾人口比例高”,想到现在掌握了话语权的都是当初被批判的5%的右派及其亲友子女。。。又想到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似乎没有一个遇难者有名气,也没有亲友子女成名成家回忆悼念遇难者的。。陈占祥妻子的一只玫瑰花形钻戒(她还有一大盒子首饰)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卖掉换回了两千三百元。相当于当时高工资人群的一年工资(比如陈当时月工资一百三十八块),还能出门做三十八元的绞丝工,在工厂食堂只吃几分钱一份的熬萝卜、炖白菜感觉挺励志的。(好像以上数据乘以一百多差不多是现在物价)陈占祥女儿写她大哥,55年高考,清华入学体检,发现肺部有阴影(肺结核),按规定退学,连学籍都不能保留。这比今天严格好多。但是似乎入学了再得病就没事,休学一年半载就可以。温大学期间患肺结核,毕业还写了两份血书要求去西藏工作。肺结核患者(痊愈者)的血书……感觉跟咯血似的。陈占祥的女儿写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家户户浮肿最严重的就是主妇,因为无私的母亲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会从自己有限的份额中省出一些给丈夫或孩子享用。陈占祥的女儿写她妈妈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也坚持着【每周一换床单枕套、每月一拆洗被子、沙发套和窗帘。而且,被单枕套洗净后一定要上浆、熨烫】,这,当时的肥皂和水也挺贵的吧。。。陈占祥的女儿写她妈妈【尤其是白色的内衣内裤和白袜子,就是旧得像纸一样薄,也必须雪白清亮,这简直成了她检验我们姐妹是不是好女孩儿的标志。每周回家,上床前准要查看我的内衣内裤是不是洗得洁白无瑕,有一点颜色发暗,母亲就要开始她的家训。努力保持内衣洁白,成了我一辈子的强迫行为】。陈占祥抗战爆发后想投笔从戎不去英国留学了,居然是住在他家的风水先生劝服的,“东洋人想灭中国?他们有那个命相吗?上天真要成就他们的霸业,能把他们逼到那个水囚的弹丸之地吗?小东洋张狂,是死前的回光返照。他们最好不止打中国一家,最好打遍世界犯众怒,他们就赤着屁股推磨,转着圈子丢人。打得越疯,死得越快,用不到几年,东洋人肯定滚出中国。那辰光,中国经历了战乱,有多少新房子要建设?就等你们这些学到本事的年轻人猛虎上山,蛟龙入海,火凤凰要从你们手里飞起来!这比你去军队当一个小兵的贡献大多啦!” 一位风水先生的论持久战。陈占祥1942年竞选成为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不是中国学生联合会的主席。感觉还是挺厉害的,比如今天很难想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由一位埃塞俄比亚留学生竞选成功。。。陈占祥的女儿写程应铨在林洙跟梁思成结婚后,他也师生恋了,跟清华建筑系的一位女同学谈了很久恋爱,这位女生跟陈占祥的大儿子同班,而陈家孩子叫程应铨“程叔叔”。陈占祥的女儿高中读的是“北京师大二附中的文科实验班。这是邓小平、林枫、浦安修等领导人亲自过问的教改试点单位。为检验教学成果,上级决定我们全班在高中二年级时跳级参加高考。幸运地考入北大中文系”。这是文革前一年…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拍脑门的跳级高考,这个班大概都是老三届了。时也,命也。回忆录还是有错漏的,陈占祥的女儿说文革中“北大的傅鹰自杀了”,其实他活到了文革后79年才病逝。陈占祥的祖母跟蒋介石发妻毛福梅是姐妹淘,陈占祥跟蒋胞妹蒋瑞莲独子竺培风是发小,陈占祥去英国留学竺培风告诉了舅舅,蒋特拨出一笔私款给国民政府驻英国使馆,发给陈占祥每年365英镑“奖学金”。担心年轻人挥霍或“拉大旗作虎皮”,蒋介石特别嘱咐不要讲明款项来源,亦不一次性付讫,只每月汇付。这大概也是陈占祥在英国能够竞选学生会主席成功的因素之一吧,之前还写陈在英国因为不想起纷争,主动把世界青年联合会的代表名额让给信仰共产主义的学生,被三青团的特务头子康泽怒骂,说得“也许连明天的太阳都见不到了”般悲壮,这样一看他家跟蒋家的关系,根本就不可能被康泽怎么样。88年陈占祥出国讲学,在香港的亲戚亲自给寄来了两双麂皮的BALLY皮鞋、英国Burberry牌的风衣、London Fog牌的麂皮夹克、澳大利亚驼山羊毛的毛衣… 陈占祥说:“同权一片好心,但光靠名牌可堵不住人家的嘴。现在多少文盲都用最贵的名牌呢!”感觉他这一身在当时可以买北京一套房子了。。看来只要小时候够富家子弟,中年以后即使受了二三十年的苦和穷,也不会留下贫穷的烙印。陈占祥88年出国,为了礼尚往来,在堪萨斯城最大的五星级宾馆顶楼旋转餐厅回请密苏里大学校长一家,人均两三百美元,花了一大笔钱。并且不认为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没有什么比这更值钱的”。小时候够富中年以后即使受苦受穷,也不会留下贫穷的烙印的另一例。陈占祥88年出国在哈佛讲演。校方问:“讲演之后,你是否也要举办一个酒会?”“所有讲演的人都举办吗?”“一般都举办。但中国人例外。”“那我做例外中的例外。”一场酒会开销顶国内两年多的工资。但陈占祥兴致勃勃,无怨无悔。陈占祥88年到90年带着妻子女儿在美国讲学,也就是春夏之交时他人在美国,是有拿血卡的机会的,但是90年果断回了国,这点还是很了不起的。(不过好像他女儿借机留在了美国)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叹息
  •     最喜欢看这段历史了。
  •     同是右派,和往事并不如烟相比,这本书读来更加温馨,梁陈方案因为政治的失败,让我们再也见不着老北京,让人非常非常遗憾,但在中国,又有什么办法呢,三峡亦不外如是。
  •     那个年代的人
    对那个年代会有了解
    作者的文笔平实细腻
    不管是规划专业的还是作为课外阅读都可以一读
    有几篇我都热泪盈眶呢
  •     帮老妈买的书,说是非常好
  •     很不错,作者虽然不是建筑专业出身,但不愧名门之后,叙述详尽,文笔流畅,让专业人士看到事实真相,了解规划过程,避免重蹈覆辙;让爱好者知晓历史故事,学习前辈精神,说真话不易啊
  •     人生与人生
  •     7-12天才发货啊•••我其他所有的书都等这本儿去了••••超小的字啊,我20岁的人看着都吃力啊,年纪大点儿的不得被坑死啊••••包装破损啊,书也破损了有木有。完美主义伤不起。差!但是,陈愉庆女士写得很好啦•••高中的时候知道的"梁陈方案",自此,一直对于梁陈方案的夭折耿耿于怀。如果成功了,这该是人类史上又一大奇迹吧••••唉•••有思想的人总不能为当权者接受... 阅读更多
  •     不自觉的会把这本书和不久前看的《往事并不如烟》进行比较,总体感觉没有章大气,没什么耐心仔细看完它,只是草草浏览了一遍。
  •     同样是右派之女的回忆录,比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多了点诗情画意和小资情调。本质上大家立场差不多,多少风云人物,不过一把灰啊。
  •     一片真挚。女儿对父辈的感情。梁陈对北京的感情。
  •     LOV 真是的历史
  •     最爱《风雨如磬1957》及《万古人间四月天》两章,每次读到都有种深深的感动
  •     可能有很多人还记得“达理”吧?当年他们写的报告文学全国知名。本书的作者就是其中的妻子,不愧是北大中文的,文笔极好。全书介绍了“梁陈方案”的出台和失败,今天读来令人唏嘘不止,如果当年真的实行了此方案,如今的北京将是一个令世界倾倒的面貌,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     心随往事,往事随风。
  •     如果不是看到 我差点忘了我读过这本书
  •     让人看到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良知和人性并没有完全泯灭。
  •     书的设计、纸质,特别是封面的设计和装帖非常好。就有种往昔的感觉。共和国建国之初,“梁思成、陈占祥两位保护北京古城的方案”就新中国北京城建规划率性直言,导致陈占祥先生的政治生命与古都同葬于废墟;梁思成先生虽幸免于难,亦“遍体鳞伤”,自身难保。作者身为陈先生爱女,回首往事,如云如烟…… 那些事,都在多少烟雨中...
  •     几乎是哭着读完的。不仅仅讲了梁陈方案,也展现了那个年代那些不屈的真性情的伟大的生命和令人动容的事迹。很感动也很害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失去那样的人才和英雄。
  •     与这篇长文相遇
    是在《当代》
    也许这只是一个偶然,
    但这偶然
    却也让我看到了:
    对于历史
    人事的无奈
    和不能为之的遗憾
    我们失去了历史的真迹
    怎能再失去历史的真相?
  •     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话:“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许多往事,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无论如何,敢于正视历史真相的人,是值得尊敬和怀念的。
  •     北京城没有毁于战争,没有毁于革命,却毁于建设。无知可以原谅,无知而有权力不仅不能原谅,而且危险可怕。
  •     摧毁历史摧毁那些维护历史的人是他们一贯的本事。
  •     因为这本书,2013年暑假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给林徽因扫墓,不管外界怎样诋毁她,雕花汉白玉墓碑见证了一个建筑师的鞠躬尽瘁。应了那句 “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 ”。
  •     书的印刷很好,纸张摸起来也很舒服。作者回忆了过去生活中的点点小事,写的真挚感人。
  •     是儿子的语文老师要求他们看得一本书。但书在节后才送来,儿子都开学了,没空看,我随手拿起一本翻看,一看就入迷了,天天睡前都看一会儿。后来想起,其实多年前是翻过的,只是当时对建筑不感兴起,也就是随手翻了下。
    在看过梁思成、林徽因的那个电视纪实片之后,再看这本书,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有识之人爱国之人,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与铭记的。
  •     很多年没好好看书~本来对于这类偏纪实的书不感兴趣,可是作者文笔太好,让我入戏太深,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又惋惜又感慨…
  •     不错的一本书 内容还好
  •     借了一本,看完了觉得很感动,自己买一本收藏。
  •     当初买这本书纯粹冲着书名去的。
    说实话,我看了两篇,文字不吸引我,我有点失望。
    不谈故事本身,断断续续的情节拼接,或许我只是不习惯思维这样零散的故事模式。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     如果时光能倒流多好。
  •     书中如是说,“全球化如同一只怪兽,吞噬了无数充满个性化、民族化色彩的城市,而当人们发现自己最有个性的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化怪兽的排泄物时,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多么宝贵的财富。”想想我们砸掉的老城墙,想想一去不复返的燕京八景!
  •     这是一本关于一颗颗闪亮着伟大人格的群星的故事
  •     很有风骨,想想现在帝都又要重新规划了~~
  •     “他的一生,壮志未酬,却获得了一个与伟大的城市共命运的意义。”为这个意义付出也太大了,一生遭遇恰如失败的梁陈方案。
  •     原来陈占祥也是在Liverpool读完然后去UCL读。。
  •     南陈北梁 南陈的故事
  •     此书在名字、叙事风格、历史味道上都类似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甚至装祯与封面设计都如出一辙,看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把它们按一个系列对待的。

    读人如看戏,我仍然重复这个观点。而本书记载的作者父亲陈占祥的一生,也的确太象一出戏了。我把它分成几个场次,或许读者更有感触。

    第一场,布景应该是绚烂的。少年到青年的陈占祥出场,英俊潇洒,意气风发。他是蒋介石的小老乡,其家帮助过蒋家,因而在留学英国期间,蒋介石暗地里每月补助。他师从世界最著名的城市规划大师学习规划,学业极好,很年轻即获得英国皇家规划协会会员资格,并竞选成为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他的英文极好,甚至超过汉语。在二战期间,他被邀请在英国各地演讲,通报中国的抗战情况达500次之多,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他发现中国海员的生活遭际,组织建立了第一个中国海员协会,邀请最知名的提琴演奏家梅纽因为他们演奏。在抗战结束后,他在伦敦作为国统区代表当选世界青年民主同盟大会的执委副主席。你看,我几乎在罗列他的简历,但不罗列可以吗?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青年,各方面均为当时的翘楚,其锋芒谁可敌?此时的舞台音乐,无疑该是高亢而明亮的,该用铜管,让我们的血液和主人公一起沸腾。

    第二场,布景是红色却灰暗。陈占祥回到祖国,希望用自己的规划知识把战后的废墟变成理想的人居城市。可惜,起初几年,国民党忙于内战,他几乎无事可做。解放军进入上海,他惊魂一夜,却惊讶得发现这支队伍秋毫无犯。他很年轻,自然是被感动了。他的心中跳动起希望的红色的火苗。他撕掉第二天飞赴香港的机票,殊不知此举今后他有否后悔。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还牵挂着北平,那座独一无二的古城,他希望成为北平的规划师,打造出世界级的宏伟作品。机会随之而来,梁思成夫妇力邀他北上,一切顺利成章,他以为梦想就在眼前(这时候的音乐该是亢奋的了),他们没日夜的工作,推出了那个著名的北京规划的“梁陈方案”。这个方案如今看来是何等先进,把行政区外移,舒缓交通,保留古迹,创造田园宜居城区。但不久,他们开始遭受打击,城市的新主人不喜欢他们,他们要在北京的中心建设新国家的心脏,甚至要把重工业搬进北京城。这是一种很痛苦的经历,是无知和知识冲突的痛苦(这种无知造成了如今北京严重的古迹破坏、交通问题和改造成本),梦想的泡泡就这样破碎掉。不到10年,这位天才的规划师已经完全靠边站,这是怎样的命运劫数,给了他一肚子学问,却不给他施展的机会。我想这场戏的末尾,音乐要变得灰暗而略带凄凉。

    第三场,布景变得光怪陆离,音乐也吵杂刺耳。反右、文革,冲击开始了,作为历史问题众多还得罪过不少人的陈占祥,自然首当其冲。我们看过很多人的这段历史,都是何等相像。一切是颠倒的,只有心里有希望才能生存。一个个朋友或迫害致死(或是至死),或自行了结。不要说做事,连做人都成了很艰难的事。这只怕是陈占祥根本无从预计的吧。命运注定要磨砺这一代人,给他们一种残酷的丰富,一种血色的升华。一点点幸运的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文革后期,陈占祥获得了一个外国建筑资料翻译员的工作,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乱世中的最佳躲避处,他甚至还可以了解到外面世界最新的规划理论发展。感谢命运,我们一定要在此时吵杂的音乐背后,加入一些悠扬的慢板,来为主人公庆幸。

    第四场,布景是雨后天晴(呵呵,有点老套了)。文革结束,面对早已大相径庭的世界,任何人都如大梦初醒,慨叹这梦竟一作三十年。陈占祥有了用武之地,他参与了深圳的规划,获得大奖,也成为美国多所大学的教授。可是,他也老了。无论怎样,人生最精华的三十年已经云烟散去,这时的陈占祥在力所能及的工作外,更多的是感悟命运吧。没有这样的感悟,人生难得圆满。让戏尾的音乐响起吧,我想这该是一种怀念和感悟的曲子,是一种坚定而缓慢的节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为那个时代做出一个注脚,陈占祥也如此。

    呵呵,不知不觉,我也快入戏了,读者不要以为故事是虚构就好了。四场里,我没有提到陈占祥的爱情和家庭,是希望单独写几句。他的生命中有两个女人,一个是出国前家里为他娶的妻子,一个是他出国后结识的一位英国姑娘。前者为他生儿育女,在他出国多年时照顾家庭。后者则浪漫执著,甚至跟随他回到中国,不求婚姻,只求相见。两位女人互相是知道的,真是各有感触。解放前夕,英国姑娘回国,此后一生未嫁,直到80年代他们在伦敦不期而遇,其间感慨,几人能知?而其发妻起初因其移情多有难过,到了离婚的关口,却在后来与他厮守终生,白头偕老。陈占祥说他一生对不起这两个女人,但我觉得他无须抱歉,完美中总有缺陷,如今的结局也已经完美。相比较而言,季羡林先生和他有很多类似处,但结果上却不如陈占祥了。各自况味,各自品尝吧。

    写的太多了,我一向不主张写书评介绍内容,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书评该是给看过的人读的,而且介绍内容也相当费事,可惜一不留神就写了这么多。本书中还有关于梁思成、林徽因、程应铨等人的描写,也很值得一读,读者自读吧。
  •     推荐。那个年代的人物,令人高山仰止。作者的文笔也很优美。
  •     怎么说呢,看一看,从一个人的经历看一个国家的历史
  •     火气比起《往事并不如烟》果然小了很多~~更带有一种历经沧桑之后坐看云起的况然心态。
  •     隽美的文字,不容遗忘的岁月~
  •     一段往事,唏嘘不已。
  •     好看,包装也好看
  •     我们说一本好书,应该是文笔优美、感情细腻,还须装帧漂亮、纸张优质;既有欣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我觉得《多少往事烟雨中》做到了。这样高质量的作品,在当今并不多见,值得读读!
  •     不愧为北大才女,此书写得一叹三叠,令人不忍释卷。六十年过去了,今天回看“梁陈方案”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文笔流畅,极富才情之作。愿读到陈愉庆更多的作品。
  •     不错的树
  •     你读不出其中的痛,自然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情。身在此城中,心在此意里,才会有欲言无语、欲哭无泪的悲怆之感。一座城池、一种文化、一份记忆,都化为如烟往事。她写的是家史,我读到的是城殇。四月哀思,墓祭我的北京城。
  •     只有身处风雨飘摇的时代才能写出这种文章。可以和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对比阅读。
  •     很用心写成的书,也很温暖。作者文笔流畅,记叙了父亲一生的奋斗和遭际。很可贵的是,世事再艰难,人情再冷漠,作者始终记得仅有的那一些温暖。更让人感慨民国知识分子实为精英。
  •     了解了当年梁陈方案的一些内幕,对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     其实我是奔着 梁陈方案 的背景去的。梁思成和陈占祥,这两位为北京规划呕心的人,他们对专业的敬仰和对北京的深情,令吾感动。我们的社会真的需要尊重,尊重真正有才华有见识的人才~
  •     我觉得找到了玛丽苏的鼻祖...
  •     卖家服务很好,我刚下单就收到短信,卖家在发货后又给我发了信息,发货速度也挺快的,书跟描述相符,满意
  •     有其父必有其女。。往事不可追。。。感性的成分略重。。
  •     等得我好辛苦,终于买到了
  •     书很精彩。陈占祥先生,中国建筑规划的先驱。我尽管不懂建筑,可我看到君子的圣洁灵魂和他们的命运,看到一个令人惋惜的北京规划映射出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时代和另一些人的灵魂。几多君子,几多小人,几段传奇,让人感叹,也让人欣慰。惜哉 西学中用 开启规划之先河 先知而鲜为人知痛哉 历经苦难 敬业无怨之高士 高见又难和众见
  •     古朴典雅的牛皮纸封面就写满了沧桑感,这一下子便抓住了眼球。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当书本渐渐被电子书取代的这个时候,仍旧喜欢阅读触摸起来很有手感的书籍,或躺或坐或站,捧着每一本新买的书都会迫不及待的阅读。《多少往事烟雨中》这本书让我看到关乎历史的往事之深沉,饱含深情。
  •     不错,烟消云散人看见。
  •     谁说前面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也是够了 可那就是那一代的青春啊
  •     5年了,印象很深
  •     书的内容不错,不过书页有污迹,疑为USED BOOK。
  •     很喜欢,大师不光是在专业领域上的成就让人敬仰,做人方面的修养,气节更值得欣赏
  •     通过这本书有得到了好多的信息,感觉真的很好啊
  •     风云突变年的年代,不论其成败,怀志报国的志士之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     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够看看这本书,了解北京这座城市毁于建设的历史。历史已然没有机会再做任何的改变,但如果这不该忘记的“前事”能成为“后事之师”,也算是对当年奋力保卫北京的前辈们致敬,对我们这一代从未曾见过北京旧城,也再没机会看到的人一点点的安慰吧。
  •     如果“梁陈方案”可行,北京有可能真的会变成空中花园一样美好的城市,不过那种年代,什么东西都可以上升到政治问题,真是可惜了。
  •     陈占祥先生一直是被低估的规划大师,作为梁陈方案的后者,他的一生真的是命运多舛,书里写的每一句都真的让读者揪心又感同身受。
  •     书不错,推荐给大家。
  •     书很好,值得一看。看别人说不能买亚马逊以外的书,说对了,我这本<栋梁博学>的书,脏,旧,角还折了,里面不知道谁吃什么东西的时候看过了,夹了很多油点,和不知道什么脏东西,j绝不说新品
  •     陈占祥,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大好人!看过这本书的人,无不为之感动!为他的正直、善良、爱国、爱家的一身浩气,更为他的遭遇痛感惋惜!试想,如果他当初留在了英国,如果他49年去了香港,就不会遭遇历次政治磨难,白白浪费二十多年大好时光,他对人类的贡献也许会更大。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挺住了,并为留在北京无怨无悔!这就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但愿今... 阅读更多
  •     书中讲述了陈占祥和梁思成为北京城的规划作出的努力,深刻的认同他们两个精英对于建设北京这样一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历史名城的思路方法,如果真的能让他们建设规划北京城,那么我觉得北京将是一个更加耀眼更加辉煌的名城。可惜,少数人的真理总是被践踏,所谓的zhengzhi路线总是要战胜合理的科学,这也是中国特色吧。北京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中国也失去了一笔世界都会为之侧目的财富。如今也只留下今人的怅惘与遗憾吧,历史不存在假设!
  •     梁陈方案的夭折是个人良知与极权政治对话的必然结果,一座古都的消失伴随着一代精英知识分子的半生挣扎与荣辱
  •     很少有的含着泪读完的书~很惋惜
  •     只有在那种时代背景下才会发生的悲剧,看了心情非常沉重。
  •     记忆的缺失成为我们这一代的遗憾,不仅仅是北京找不到历史的痕迹,连我出生成长所在的鲁西南小城镇,都拆的不成样子,所有记忆里的成长痕迹都没有了。悲哀……
  •     文笔欠火候,大时代下人物的命运和内心,本可以有更深入的描绘。不过还是对那段城事有了更多了解。
  •     半世纪过去了,如今还有几个知道“梁陈方案”,知道除了梁思成当年还有一个陈占祥
  •     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的历程》在图书馆意外看到 后喜欢得不得了 看了两遍 现想买下来不仅仅是一本传记 也是领悟人生的领航书强烈推荐
  •     几年前读过的书,不忍释怀,于是年年翻出来重新读过。我不想说扼腕叹息之类的陈词老调,只是我喜欢那个时代的北京
  •     为了看“乘鹤远去程应铨”,接触到这本书
  •     每每读民国知识精英的经历,看着他们一生跌宕起伏,清末民初的意气风发,49年的壮志凌云,57年右派及更往后运动的凄恻悲凉,让人跌进一团唏嘘里,久久回不到现实。(于2016新加坡休假)
  •     愈发的想要去一次帝都,可却害怕它不会是自己期待中的摸样
  •     2012年5月购于西安,今晨开始阅读。看这样的书,会有两种悲凉,一为古都,二为前辈,叫人心疼不已。
  •     关于“梁陈方案”是重点,其他都是boasting,淡然,对于父辈的褒奖也没什么的。
  •     一本好书,可惜我们再也看不到古老的北京真面目了,这是专制的结果。
  •     这本书,写的不错,喜欢。
  •     让人爱上梁思成
  •     规划师陈占祥
  •     不错的文章。柔丝。黛,留给我很深的印象。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太有勇气了,有勇气拒绝现实的生活,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那么纯粹的去爱一个人,神仙吧?
  •     哭了好多次,很佩服那个时代的人的爱国情怀
  •     真实的回忆,让人赞叹,让人感慨
  •     总希望站在历史之外看清历史。总希望客观评价过去的人和事情。但是于我来说,摒弃个人感情对梁陈方案做出个评价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敬佩这两个悲情的英雄,感慨他们富有远见的北京城市规划。有时觉得,我不能全面了解整件事情的经过,也就无权对当时的决断做出评价。陈和梁是单纯地做城市规划,然而决断这建事情的人,要从政治、经济以及财政等较多出发,或许也是这个原因,造成了他们最终意见向左。无论如何,当年陈梁方案中那个保留历史古韵却兼具现代气息的“大北京”,如今只能通过电脑合成,出现于书本之上了。想到这里,还是会有些痛心。
  •     命运的宠幸和悲悯之密集, 不亲历的人感受不到。
  •     值得一讀,內容文筆都很好.
  •     大时代里见风骨。陈先生在利物浦帮助改造中国海员的故事,“空中花园”的梦想,读来感动不已。对一身才华和赤子之心的践踏,才是政府最大的犯罪。
  •     无论环境多么混乱与黑暗,总有些高贵的灵魂让人肃然起敬-------那个荒谬年代的人与事
  •     苦苦寻觅了好久,是本不错的书,读起来情真意切,值得购买。书的质量包装等,都很好。
  •     这是一本回忆父亲一生的书,文笔简洁优美,连我的对文字很挑剔的朋友也绝口称赞。作者不仅有很深厚的文字功底,而且拥有不同凡人的人生体会,对文字的把握游刃有余,情真意切,值得珍藏。
  •     为陈先生的才华惋惜,为陈家的遭遇鸣不平!
  •     蛮好看的拓宽知识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