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中国人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807302858
作者:林语堂
页数:353 页页

作者简介

《中国人》旧译《吾土吾民》,是林语堂(1895年—1976年)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文化等诸方面,写得非常幽默,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自1935年由美国纽约约翰·戴公司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被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等名士推崇备至,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因为各种特殊原因,国内尚未出版过《中国人》全译本,这部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是国内第一个全译版本。
中国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国民生活如此复杂, 对她有形形色色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阐释,都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有人持有与我相反的意见,我也随时准备支持他,并为他提供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他的正确性。人们能够获得真理、体会真理的时刻并不多,只有这些时刻才能永存。”《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本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文化等与西方人的诸方面作了相应的、广泛的、深入的比较。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赛珍珠序自序1939年版序第一部分 背景引言第一章  中国人北方与南方退化新血统的混入文化的稳定性年轻的种族第二章  中国人的性格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智力女性化缺乏科学逻辑直觉想象第四章人生的理想中国的人文主义宗教中庸之道道教佛教引言第五章妇女生活妇女的从属地位家庭与婚姻理根的女性女子教育恋爱与求婚妓女与姬妾缠足妇女解放第六章  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社会头脑的缺乏家庭制度裙带、腐败和礼俗特权与平等社会等级阳性的三位一体:官、绅、富阴性的三位一体:面、命、恩乡村制度“仁政”第七章文学生活一种区分语言与思维学术成就学府散文文学与政治文学革命诗歌戏剧小说西方文学的影响第八章  艺术生活艺术家中国书法绘画建筑第九章  人生的艺术人生的乐趣住宅与庭园饮食人生的归宿第十章  中日战争之我见一个民族的诞生旧文化能拯救我们吗新民族主义酝酿中的风暴压力、反压力、爆发蒋介石其人其谋为什么日本必败中国未来的道路1935年版《收场语》中华民国的真相领袖人才的要求我们的出路关于《吾国与吾民》译后记1994年版译者附记索引

前言

  林语堂的成名作兼代表作《中国人》全译本,自1994年在国内翻译、出版以来,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一版再版,连续重印。  这部全译本除了补上原著第十章第六节《蒋介石其人其谋》、1935年初版《收场语》(其中包括《中华民国的真相》、《领袖人才的要求》、《我们的出路》等重要而容易引起误读、误解的篇章),还增添了译者附记、索引等。这样不仅恢复原著的“全貌”,而且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可以让国内广大读者领略林语堂这部原著的当年风采与全书的基本精神。  “人并不是只有一个圆心的圆圈;它是一个有两个焦点的椭圆形。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另一个点。”(雨果《悲惨世界》)当然,中国人也不例外。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战争频仍——这决定了中国人的两个“焦点”的内涵特别错综复杂。因此,作为一个特定时代作家的林语堂面对这种错综复杂,也就不可能不表现出某些思想上的局限与对某些事物判断上的局限。好在《中国人》的问世距今已70年了,相信今天的广大读者完全能用全面与崭新的眼光阅读《中国人》,并准确理解与体味《中国人》的主旨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再推新版全译本《中国人》的缘由。  学林出版社  2007年1月

内容概要

林语堂,现代散文家。原名和乐,笔名毛驴、宰予、萨天师等,福建龙溪人。著有《语堂文存》、《语堂文集》等。

章节摘录

  问题似乎已经很清楚。在中国,实际上只有两个社会阶级。一个是衙 门阶级,他们远在欧洲人还没有来到中国之前就享受着治外法权,也不用 领事裁判;另一个是非衙门阶级,他们纳税,守法。讲的稍微残酷一些, 中国只有两个阶级,在竞赛中跑在前面的狗与落在后面的狗,他们也经常 调换位置。中国人以自己乐观的宿命论,高尚地完美地忍受着这种安排。 在中国,没有固定的社会阶层,只有不同的家庭。他们随着命运的沉浮而 沉浮。有幸运的衙门家庭,也有不幸的家庭,后者的儿子没有在衙门中管 事,女儿也没有嫁入衙门。实际上,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很 少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会通过婚姻或通过熟人找到一个远房的堂兄,该 堂兄又认识一位张先生的三公子的教师,而这位张先生的媳妇是某位官僚 的太太的妹妹,这个关系在有官司要打的时候是极有重要价值的。 衙门家庭又正可以比作榕树。它们的根与根相交错,再交错,像扇子 一样展开。而中国社会就像是一个山上的榕树林,经过一个调整过程,这 些树都在太阳底下争到了一块地盘,相互和平共处。有一些树所处的位置 较其他为好,他们就相互维护并保持住自己的位置。正如当代中国流行的 俗语,“官官相护”。普通人民就是土地,供给这些大树以营养,使他们 成长。正如孟子在为仁人与普通人的区别辩护时说,“无君子,莫治野人 ;无野人,莫养君子。”一次,齐王问孔子治国之道,孔子授之以社会等 级观念,齐王大呼,“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 有粟,吾得而食诸?”于是,这些树在阳光的照耀下,吮吸着大地的乳汁, 茁壮地成长着。有一些树长得更健壮一些,它们从大地吮吸了更多的乳汁 ,那些在大树下乘凉,并感叹于树上绿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是大地的功劳 。 然而,官吏们对此都非常清楚。那些在北平等待分配地方行政官职的 人们从内心里,从与别人的谈话中,都知道哪些地方“肥”,哪些地方“ 瘠”。他们也用华丽的辞藻谈论什么国民预算是“民脂民膏”。如果榨取 民脂民膏也算一门科学,那它在方法的多样化与独创性方面完全可以和有 机化学媲美。一个好的化学家可以将甜菜根炼成糖,一个更优秀的化学家 可以从空气中提取氮来制造化肥。中国官僚们的本领与化学家相比毫不逊 色。 这种官僚制度的唯一可取之处是使中国失去了等级制度与贵族阶层。 衙门阶级并不是像欧洲的地主贵族那样可以世袭的,人们不可能认定哪些 个人就永远是贵族阶级。没有一个中国家庭可以吹牛说自己的祖先在过去 的百年中从未做过体力活,就像某些法国贵族或者奥地利的哈普斯堡贵族 一样。孔子的家族除外,他们在过去的2000年中都未曾劳作。满族军队在 1644年征服中国之后,其后裔在过去300年问真正可以说是没有做过工务过 农;现在满族王朝已被推翻,他们仍然拒绝劳动——我指他们中的大多数 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可供社会学学者们去研究,看一个阶层 的人们在被全国人民奉养了3个世纪之后,会产生什么变化,因此他们是中 国真正的“有闲阶级”。但他们是例外的情况。在衙门阶级与非衙门阶级 之问,通常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 是家庭,而不是任何的世袭阶层,构成了社会单位。这些家庭万花筒 般地上下沉浮,每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都曾亲眼看到一些家庭发迹起来, 而另一些家庭则衰败下去。社会民主在西方或者中国都不是由宪法所保障 的,而是像人们所说由我们的回头浪子们来维系的。在这些回头浪子中, 有许多人由于挥霍,使得一个永远富裕的家庭不可能产生。他们就这样变 成了民主的堡垒。科举考试使得那些来自底层的有能力有雄心的人总是有 可能升迁。除了乞丐与妓女的儿子之外,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这种考试。教 育还没有昂贵到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得起学的地步。如果做学问是有才能 的人的特权,那么这种特权永远也不属于富人。没有人会因为贫穷而在学 术生涯上严重受挫。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机会对任何人都是均 等的。 中国人将社会分为四等,依次为:士、农、工、商。在中国这样一个 长期的原始农业社会中,这种精神基本上是民主的。阶级之间没有敌对情 绪,因为没有这种必要。阶级之间的交往,除掉我们已经提到过的衙门阶 级以外,并没有被“阶级感情”和势利观念所阻断。这种社会统治发扬得 最好的时候,一个富商或者高官显贵可能会请一位樵夫到自己府上喝一杯 茶,并且亲切友好地闲谈一阵。不过,较之于英国庄园主和农夫之间的谈 话,他们可能还要少一些谦卑。农民、工匠、商人,都是大地乳液的一部 分,所以他们都是谦恭、安静、自尊的公民。根据儒家的理论,农民被排 在这三个阶层首位,因为粮食意识很强的中国人总是很清楚每粒谷子的来 源,他们对之感激不尽。农民、商人和工匠,都把学士们看作一个应该享 受特权与其他待遇的阶层。鉴于学习中国书面文字的困难性,这种尊敬是 发自他们内心的。 P144-146

图书封面


 中国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对于一个世纪前左右的历史,我们或多或少有很多误会和曲解,其中缘由不便云云。但是作为唯一一个存在的古典文明——中国,其中的气质和性格肯定有其沉淀的东西。断断续续把这本书读完,期间或猛拍大腿称赞,或郁闷之极弃书不读了。但林对我们这个种族的描写是很深刻和准确的。其中,说起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追求,我是深有体会。在我生活的地方,无论家里富贵还是贫寒,都会在家中养其几朵小花小草。而我每每看到这些茂盛的花草,都感到很温馨。关注自己和家庭的幸福,经常被诟病为自私,麻木,没有集体意识。但是林说这是饱受暴行的中国人能做的最聪明的事情。惟其如此,才诞生了李煜等人的婉转词句,而我们对他们爱恨交织。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以他们为楷模生活着。关于中日战争(据说有的版本被阉割掉了)林说的如果是属实的,那么我不得不佩服中正的战略眼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既骄傲又自卑。
  •     在國外呆了幾年, 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 其中不乏黑頭髮黃皮膚的亞裔: 韓國人, 日本人和華人。 華人又分成港台和大陸的 北方的南方的,都是中國人。按照普遍的邏輯都應該是到了國外就更愛國。 我的感覺是更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華人是中國人。 愛國又是甚麼呢? 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愛國理應指我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國家方針政策, 跟著黨走聽黨的話,etc. 我不是偉人,沒有廣大的胸懷遠大的志向, 所以我的愛是對黃皮膚黑頭髮,對四音節的中國話的懷念。 我的眷戀僅僅局限在家鄉路邊的餛飩攤,吆喝的店家匆匆的路人。 我愛的是伴隨我長大的文化以及被文化撫育滋養的人。我的愛是情感,於政治無關。
  •     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因为中国人“内向”,西方人“外向”。外向,所以伸出手握别人手;内向,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这就正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是向内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叉子戳,是向外用力。一向外,一向内,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是“十字架”,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图”。这种西方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它通过对外部更大范围其他文明财富的征服和剥夺,(商品殖民和金融殖民)通过对更大范围的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消耗来满足内部不断膨胀的欲望和需求,通过外部的殖民扩张的成功来缓和内部竞争的冲突(海盗民族,游牧文明,狼性??呵呵 怎么越说越感觉像黑洞漩涡,地球上除了喜洋洋和灰太狼是群体生物,还有猎狗,水牛等等以及永不称霸的大象们),并形成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共享和分配的基本平衡,它的内部是动态平衡关系。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新环境是,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内闭的市场系统。西方以不断向外殖民扩张,以获得新增财富来满足内部不断的物欲需求之路此刻貌似走到了尽头。人类必须找到拯救现代西方文明的方式。即要找到一种在地球的封闭系统中,能够完成人类经济生活的自我循环,物质上自给自足,精神上自我满足的新生存方式(可持续),而不是像黑洞一样演绎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规律,在大毁灭的盛宴之后,再重头再来的恶性循环中。资本主义的鼻祖,亚当斯密在他的第一本著作开卷部分也写到:无论把人看成多么自私,在人的本性中明显地存在某些根本原则:一个人对改善别人的命运产生兴趣,将别人的快乐当成是自己的必需,虽然从中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只是看见它就感到满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人是天使,是上帝,还是魔鬼,是撒旦?或许都是,当基督教僧侣玷污了上帝的神性,思想启蒙时期个人意识觉醒之后,上帝也受到了连累,就像人们倒洗澡水时连无辜的婴儿也被倒掉了一样,西方人眼中“上帝已死”,只剩下了自我,明明杀死的是自己的灵性,却自以为是杀他,这或许就是尼采不为人知的心痛吧,先知先觉的大洋彼岸的精英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比尔 盖茨2008年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21实际的新型资本主义》西方改良派的胳膊能否扭得过资本罪恶本质属性的大腿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曾经何时,我们东方的精英常常理所当然的认为,(甚至现在也还这样)西方即天堂,有我们应该矢志追求的政治文明形态、经济金融规则、社会生活方式。总之,我们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西方化,没有彻底西方化。然而,在这个前赴后继驶向西方伟岸的连续剧中,我们只看到了前赴后继的失败,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的拉美化陷阱,北极熊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到菲律宾、台湾的自由民主,到日本金融惨败,再到亚洲金融危机,越南危机,俄罗斯外资化。一个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他们大多是在制造业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正雄心勃勃地准备把自己建立成世界级金融大国的前夜,几乎无一例外地折戟沉沙。事实上,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中,在没有一个后发国家成就能与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相媲美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实力。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哥们不都是在西方老师的教导下一步一步运动的吗?或许应该反思一下,到底西方文明给我们的定位是什么,我们自己的定位又是什么?他们真的希望我们能成为与之抗衡的强权吗?政治经济文化的本质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按照他们给我们设定的定位继续主动或被动的走下去?好好记住种桑亡国的故事吧。。。。。。别看《厚黑学》了,表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文化,《厚黑学》就是给懒汉们看的。(懒惰的人拿着一本书,寻找里面记载的已经发霉的所谓的能解决一切的“万能钥匙”,智慧的人却是在阅读人生社会这本大书 就想图个安逸 哪怕这安逸是虚假的也不在乎....)还不如去找根图腾柱子抱着,即使那上面只刻着一只狼,看不懂的也不一定是丑陋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林语堂对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的评价,可谓深入骨髓。尽管时过境迁,中国已不同于80年前的中国。但我们都能从现代中国人身上看见,80年前的祖辈的影子。
  •     高一看的书,非常有智慧
  •     出书时间已经是历史,但是刻画中国人的思想生活很深刻。
  •     有幸拜读大师成名之作,虽然距离当时社会已是半个多世纪,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仍旧是林老所见所知之中国人中国发展的历程果然是中国人性格所既定的再次为大师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所折服
  •     全方位诠释中国人,透析中国文化,了解国人集体心理的不二选择。
  •     從20多年前開始看林語堂先生的書,大家風範,全譯本值得再讀!
  •     对吾国与吾民的生活与性格、文化描述总结不要太到位!
  •     推荐读书,需要花时间仔细看看。
  •     每天的陪睡时光也有好处,比如读完一本搁置已久的书
  •     确实是很涨见识的一本书。
  •     还好有这版翻译,我才没错过这书。
  •     质量很好,很喜欢这种写作风格,大胆真实,确实是一本中国人该看的好书!
  •     有两个版本,中文版和英文版,英文版的真心费劲呐!
  •     书还未读,是别人推荐的,不过作者也一直是我喜欢的.看过再来评价.快递值得一说,态度超级好,本人未写楼层还建议我以后可以加上,省得我亲自下楼来取.很贴心的快递服务.赞
  •     果然是大家的风采,写的不错,客观的把中国人的性格分析的比较透彻,值得一读!
  •     明见、深思、望远,共鸣泪下。
  •     林语堂不愧是中西结合的大师,写的书非常切中当代中国的社会。
  •     中国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国民生活如此复杂,对她有形形色色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阐释,都是很自然的事。人们能够获得真理、体会真理的时刻并不多,只有这些时刻才能永存。林语堂大师的书全收藏。没有说的。
  •     见解独特,引入深思,有思想及深度的书籍。
  •     林语堂的作品我一定要收藏
  •     一直很喜欢林语堂的著作!!
  •     这本书看了三个月,中间荒废无数时间。国庆假期才有时间看完。
  •     这本书的多个版本,比较起来还是这版较好,一是此为全本,二是此书翻译较为精良,由英文翻译而来较为通顺。此书再版这么多次便可看出是本佳书。
  •     写得真的很好啊,不过我觉得自己没读到心里去,有机会再读一遍吧
  •     虽然是几十年前得名著,但是今天读来仍然会对作者对中国人的分析和把握感到惊奇和佩服。作者罗列了中国人的种种性格缺陷,鞭辟入里,但是正如作者所言: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
  •     林语堂大师的佳作,不得不看啊,书的质量很不错!
  •     一九三几年的作品,太多的会心一笑。还有20年就一个世纪过去了,感觉中国人似乎并无大改,然而林语堂先生在书里写到几千年前法家韩非子就已经看透中国人治,也真是没谁了。虽然这书让人对中国政治嗤笑,不过还是会觉得中华民族的深刻、有趣与伟大,并为之深深吸引。以及林语堂先生当时对国共关系还是太乐观了呀呵呵。
  •     内容很详实,是一本了解中国人的好书。推荐!(可能是我对书的要求太高了,觉得在印刷上稍稍不满意~)
  •     多年前已经拜读,重读之后还是大师了得,中国人的特点、人性,书很有内涵,透过现象看清中国的本质!
  •     喜欢林语堂先生的文笔与理念。
  •     感觉写得有点贪全了。不过通过这本书能从那个时代那个角度来了解那时的中国,从中感觉国家在一个世里的变迁。
  •     对国民性批判可见一斑
  •     全译本,包含屡被删的第十章《中日战争之我见》;也只有林语堂能以此心态和文笔写出这样一本关于吾国与吾民的书;书中的观点和评论见仁见智,但我觉得虽未深入挖掘,但总描述得极为准确;最后一篇《1994年版译者附记》做一些无聊的解释,不看也罢。
  •     第三遍读此书,仍然是感慨万千拍案叫绝,这才是“中国人的圣经”,前9章堪称百年经典范文,大量关于国人性格和优雅生活的睿智妙语和精彩段落真应该选入中学生语文课本
  •     表扬蒋介石的那段看的挺纠结,林语堂毕竟是传统文人呐
  •     作为上世纪30年代的作品,如今读仍旧发人深省,而且有些都系时过境迁才能更理性的看待,林语堂所在年代可以如此清晰和冷静,实在难得,这样的文人学者多一些该多好。
  •     有一些点很有感触的书!
  •     林语堂先生的文章真好呐,那个时代的文人,是真心好好搞学问的。这个版本贵在有最后一章。就是纸张略白。
  •     学林的这个版本内容很全,但是纸质一般,封面不很好……
  •     看了此书,接着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
  •     他不是在丑化我们,而是通过一种文学的方法为中国人治病。
  •     原来我都不知道。
  •     从某些角度来看,80年过去了,中国和中国人,还是那个样。
  •     不过几百页,林语堂先生尽书中国之文化、习俗、思想等等,为大家呈现一个全面而感性的中国。中国并不完美,但我们仍然为之自豪!
  •     很好的一本书,让人很透彻的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不过也许是个人阅历经验不足吧,对有些东西不甚理解,整本书看完后觉得学到了很多,又觉得什么都没学到,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正准备看第二遍,好好揣摩思虑下
  •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不过可能是自己的文学功底差,感觉写的乱七八糟的,而且有些东西写的太野史,但是作为一个打发时间的书看看也是可以的。
  •     看到书的题目就想买,主要是和儿子一起读。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作品。
  •     一般,深度不足空话有余,从“抗战”章节之后就索然无味,纯属情感发泄了。
  •     看完就忘
  •     作者对中国传统的感受很深刻,其中不乏有对女性的偏见和对中国人的贬低,但确实,那就是中国和中国人的样子。读的翻译版,但林语堂先生文笔之妙可见一斑。另外,赛珍珠所作序中,字里行间透出的西方中心主义实在令人作呕。
  •     这个版本是全译本,内容没有删节,这样能完整的体现作者思想,不错!
  •     是有些不耐前部分絮絮叨叨分析中国人性情本质之类的,但第十章——也就是第十章坚定了我买本书的决心——“中日战争之我见”,他分析着中国的必胜,肯定着蒋介石的策略,以及——天真的认为国共将会共存,看得我感慨万千,总想哭着笑他。七八十年了,这本书仍然顽强站立着,仍然警醒着漠漠中国人,何谓经典,此为经典。
    PS:就因蒋介石三字,最后一章在名为《吾国与吾民》的所有书籍里不见踪影。全国上下只有这一本《中国人(全译本)》敢于放了这一章,叹之息之。
  •     精辟,犀利的描述中国人
  •     幽默大师林语堂的成名作,好书
  •     翻过。
  •     林语堂先生笔下的国人各种特点,即使到了现在,依然可以在我们身上发现。只是有些遗憾,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够,不然,读一读作者的原文,也许会更有感触。
  •     经典好书,只找到这一版本是全译的,其他的都少最后一章。
  •     林语堂老先生的作品,写得很好~让人可以思考许多~关于中国人~关于自己~
  •     真心很不错!看了个目录很喜欢,一定得静下心来慢慢的读、思考、体会。
  •     多少次和我爹饭后笑谈。献给林语堂。
  •     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解读很准确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很喜欢林语堂对中国人性格的概括: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每一章讲述一个侧面,内容之间都是内在联系的。最后一章“中日战争之我见”非常有远见而且有情怀(虽然没预见到国民党倒台……)。翻译大赞。
  •     这个版本的白话文读着舒服,也便于理解,就是字的行距太密。。
  •     从一个新的不同角度来看中国人,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觉。值得一读
  •     林先生的书是用英文写的,现在出了很多译本,这本是出得比较早的一个版本,翻的还不错。
  •     真好,敬佩林语堂先生
  •     先生不为新国家所喜欢,但是作品经得起时间的琢磨。好书一本,值得收藏。
  •     近百年来中国人骨髓里对生活的态度其实并无太大变化。 又是书柜里很久没被人动过的一本书。
  •     好书
    只是不喜欢这个书名《中国人》,太土了,太恶俗了。
    原名吾国吾民,多好。以前版本至少还加个原名。。。,这个版本就中国人这个名字
  •     第一次看林语堂的书,写的真的非常好,这本书不旦能让外国人很好的了解中国,也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自己的国家和自己。
  •     所有版本中我最喜欢的,原文我看过,林先生的英文功底很是了得!翻译的文笔是我最喜欢的版本!
  •     还没来得及看,是朋友推荐的。
  •     译者将原文书稿翻译得如此流畅,从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文化艺术阐述中国人本真的面目本来就不是易事,争议很大来源是林老是推崇韩非子的法家而贬斥2千年以来的儒家,中国人是彻头彻尾的儒家根源很深的性格,与其说在读一个国家自己,不如说在分析自己。文中对文化、艺术等的描述不予置评是因为自己也看不懂或许也没有必要看懂,但是文中对性格和生活的剖析,却是值得深深借鉴的。
  •     对中国人性整个民族分析的都很透彻,值得收藏。
  •     你们这些中国人真没有情调~
  •     对中国人的分析很贴切,不过褒贬不一
  •     很喜欢林语堂先生,也很习惯他的著作,这本中国人看着很有味道
  •     代表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中国当时社会的一些看法,其中林对蒋的评述,颇带给我启发。
  •     值得多读几次。
  •     林大师也算是声名在外了,何以在作品的考据中如此不负责任,而翻译者更是尸位素餐,草草了事!
    看来鬼子的钱和国人的钱都是要一视同仁装入自己腰包。
    书只看了30多页就错误很多,东西方的哲学、历史、文学、引述混乱,让人头昏眼花,不知所云。
    例:29页“科举制度始于唐代”。看来大师生活时代没有互联网自然用不了百度,以至于无法考证科举制度的创始年代,可叹,可悲!
    例:29页陈涉说过的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者不会不知道吧?却翻译成”将相本无种“也不说明出处,看来敷衍了事,骗钱而去了之。

    对于当当删除恶评的做法实在无法理解。还原作品真相是对购买者乃至于读者负责人的表现,这也许会影响了公司的销量,但不能因为挣钱而丧失了经商的原则,否则和那些一味骗钱的作家和出版商有何区别?我想很多读者都有被好评蒙蔽过的时候,如此商业炒作何止是不负原则的问题,更是道德的沦丧、人格的沦丧、灵魂的沦丧。
    如果再发生删除评论的事情,我决意从此拒绝在当当购买任何商品!
  •     : C955.2/4939-3
  •     推荐给乳猪读,但是乳猪没找到书架,醉~
  •     林语堂 中国 散文
  •     中国人都值得一读。更好的了解自己
  •     明见与深思
  •     这是林语堂用英文写给老外看的,然后又被翻译了回来。我曾经问某研究中国人心理的大佬有啥入门书推荐,这本是他推荐之一。讲的是百年前的事情了,有些东西现在已经消失了,有些还在。年纪大了总希望能够继承点中国的传统美德,摒弃些糟粕。可惜这些在自己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几乎没有多少,要凭自己的力量来恢复和发现,还挺有难度的。只好胡乱找些书来看。知道自己以及自己的民族是怎么样的,其实很难
  •     老师推荐的书,孩子喜欢.
  •     书很好,内容就不说了,这么多年的考验肯定是好东西。 三六年黄嘉德版的《吾国吾民》,文白相间,要不是书呆子有意追求那种阅读感觉,恐怕不会认为好的。这个译本用的是现在的语体文,明白晓畅,真正做到了信、达、雅的译文标准,况又是全译本,绝对值的购买和阅读。 再就是纸张厚实,放手里很有阅读快感的喽。
  •     大師的語言還是有點深奧對我
  •     毕竟林语堂!
  •     之前是
  •     这本书凝聚了一个大家的思考。它不仅可以给外国人看,更值得中国人看。去看懂自己的国家,看懂自己。。。
  •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还真不知道中国人的这么一些特点,看完这本书我才如醍醐灌顶,对中国人进行最深处的针砭时弊。
  •     二十世纪末期的民族自豪感扑面而来
  •      八十多年前的论述,在今天依然是对中国人性最贴切的说明。中国人的特性,深受三教的熏陶和两千年的磨练。后面关于社会,关于政治的论述,忽略时间,彷佛就是当下。林先生对中国人性、当时的时局,把握的那么准,但对我党却判断错误了。
  •     老师推荐的,书相当不错,不过还没有看完呢
  •     前六章写得很好
  •     一本书,道尽一国人。可叹的是多年过去,这本旧书中的民族竟好像从未变过。
  •     林老的书,观察细致入微,分析入木三分。视角独特,值得收藏。
  •     很好,值得收藏!
  •     假期阅读书系列之一老师推荐
  •     这本比一般的 吾国与吾民 多了没被和谐的第十章~超值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