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转型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研究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811183139
作者:忻平
页数:534页

作者简介

《转型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研究》,本书整合了上海大学211工程文史哲科研团队的骨干人员,主要从城乡生活视野中的文化生态、当代文化生产机制与文化生态、转型期中国文化生态中信仰多样性、转型期中国文化生态中的价值信仰等方面围绕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生态主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学科的探讨和研究。

书籍目录

序 现代化、城市化与文化生态:一个立休的观照
第一章 城乡流动中的民问文化生态
一、193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水平与状况的一个调查及分析
二、中国早期新文学中的民间文化形态
三、妇女、劳动与1940-1960的农村日常生活变革
四、暴露还是歌颂:五六十年代文学中喜剧性矛盾冲突的政治学
五、1960年代的文化政治或者政治的文化冲突
六、怪诞式诙谐——民间诙谐文化视角下的莫言的民间写作
七、城乡流动中的新世纪文学——从三部作品说起
第二章 当代文化生产机制与文化生态
一、文化竞争力与城市发展
二、空间·图像·政治——从上海住宅房地产市场看城市“居家文化”的形成
三、从革命家庭到物化家庭:从婚姻家庭的关键词看家庭、社会与人的发展
四、质疑挑战反思——从男女平等到性别公正
五、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
六、想象国家的方式——从热播的国产电视剧谈起
七、时事的滑稽:“海派清口”的城市文化
第三章 转型期上海的民间文化生态
一、从最新考古发掘的广富林遗址看上海文明起源
二、上海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商业化、多元化和
大众化
三、上海民俗文化之变异
四、上海接财神习俗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五、文化治理:1950年代的上海改造
六、上海建筑的文化想象和日常生活
七、融汇古今:从上海世博会到未来城市
第四章 信仰多样性与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生态
一、基督教传教士对儒学的探讨
二、太平天国时期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的民间生活
三、灵异故事与明末清初天主教的民间化
四、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
五、多元视域下的宗教观念评析
后记

章节摘录

  在毛泽东看来,由于抗日战争所带来的生产劳动力匮乏问题必须要借助妇女的力量来解决,因此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公共生产,从特定的抗战大局来说,就成为势之必然;但另一方面,他显然并没有仅仅把妇女参加生产的意义局限在经济的层面上,也注意到了这一行为可能带出来的一系列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效应,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对于原有社会格局/家庭格局的冲击,因而,他颇有意味地强调,要能“取得男子同情”,要使得他们“逐渐同意”。可以看出,在毛泽东那里,选择“生产”作为妇女工作的突破口,本身就是覆盖着多重考虑的,是希望能够将抗战的需要、妇女活动以及同一阶级的男性利益都结合在一起的。也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共同加盟,“生产劳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是多种力量博弈/协商的场域,其所能生成的意义当然也就需要进行复杂的分析了。  可以以1943年2月公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为个案,来进一步清理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所产生的复杂意义构成。作为指导延安边区妇女工作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之一,该决定首先清理了当时妇女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指出妇女工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在于“脱离妇女群众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强调“广大妇女的努力生产,与壮丁上前线同样是战斗的光荣的任务。……多生产、多积蓄,妇女及其家庭的生活都过得好,这不仅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起重大的作用,而且依此物质条件,她们也就能逐渐挣脱封建的压迫了”。在文件的整个逻辑框架中,可以注意到,妇女参加生产劳动被提升到与壮丁上前线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在阐释这一点的时候,最引人注目的,是引进了“家庭”的概念作为评判生产是否成功、妇女是否能挣脱封建压迫的重要标准,这显然是要引发争议的。  ……

图书封面


 转型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内容比较庞杂,阅读后还是有所收获的
  •     关于民间文化生态的理论专著,很有借鉴意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