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8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8辑)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61445051
页数:284页

后记

近年来,本刊在编辑上有一个明显特点,即每一辑围绕一个核心论题,集中编发研究这一问题的论文。这种编稿思路,受到同行和读者的认同。而第18辑打破了这个惯常的特色,在本辑中,同时出现了两个核心论题。第一个核心论题是“汶川地震与文化遗产保护”。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震撼中国,震动世界。大自然无情的灾害夺取了无数同胞的生命,岷江河畔秀丽的山川和美好家园在瞬间毁坏,但是同时,四川人民、中国人民在威力无比的地震灾害面前以抗震救灾的壮举展示了人性的坚强。在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迅即启动了“汶川地震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本辑刊发的一组稿件就是这一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这些论文表明,四川人民、中国人民压不倒的精神,流贯在经历了无数地质灾害的毁击而不断复苏、更新的羌族文化遗产中,四川人民、中国人民有面对地震灾害保护文化遗产的传统和智慧。总结这些经验和智慧,使人们读到灾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意志,这无疑对灾后重建美好家园提供了一种精神文化支持,对于文化遗产本身的研究,也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第二个核心论题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去年年末岁尾由美国引发的致使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金融风暴,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当代西方文论中,马克思主义文论有它不可撼动的长久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术界开始打破禁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这样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而且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这三十年来,国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文学艺术又有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根据马克思的学说,与时俱进地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想。为了推进我国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本刊集中发表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论文,以期追踪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新进展,引起国内同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发展态势的重视。

作者简介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8辑)》内容简介:新时期以来的文艺学和比较文学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科体系走向成熟,学理逻辑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和谐、开放、对话的理论氛围。20多年的理论步履需要总结,现实的理论问题需要讨论,未来的理论发展期待创新与突破。本期是《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8期,主要对汶川地震与文化遗产保护、后马克思主义文化与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马克思主义与艺术理论及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新译作了集中讨论。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汶川地震与文化遗产保护
主持人语
释比·羌戏·文化遗产
试论汶川大地震后的羌文化保护
值得关注的羌族释比图经
灾难与民族村落——以甲居藏寨和桃坪羌寨为例
地震灾害对文化遗存的影响与文物抗震保护的历史经验一以四川省平武报恩寺古建筑为例
木构文物古建筑防震抗震的动力学设计——以云岩寺、七曲山大庙为例
道家文化与青城山·都江堰文物古建筑的防震抗震设计
文物建筑的本体与母体保护——以峨眉山大庙飞来殿为例
后马克思主义文化与文论
主持人语
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
文化轨迹——《历史和阶级意识》与《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之比较
卡夫卡与文学机器——浅析德勒兹与瓜塔里的文学理论
信念(doxy):从习性机制生成的象征权力
作为社会叙事“显义”的意识形态——詹姆逊理论中“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
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
马克·波斯特批判理论再思考
布达佩斯学派的后马克思主义之路
阿格妮丝·赫勒的后现代的乌托邦
探寻日常生活人道化的路径——阿格妮
丝·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述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问题的对话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
主持人语
文化政治学的学理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当代图景
建构性别差异的政治学——伊里加蕾对西方哲学话语的颠覆与重建
影像的奥秘——让-吕克·戈达尔的“电影批评”
马克思主义与艺术理论
主持人语
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及其思想意义
谁是现代生活的英雄:论本雅明 “波德莱尔篇”中的浪荡子群像
论马尔库塞文艺思想的基本观点
生活范式与文学类型——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原因再探
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新译
瓶中信:文学研究中的阿尔都塞
情感在艺术接受中的地位
编后记

编辑推荐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8辑)》是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章节摘录

插图: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被称为“民族的活化石”,在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都颇受瞩目。《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是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史书记载古羌人是三苗之后,《诗地理考》日:“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一直保留着羌族族称、并且最富有羌族文化传统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普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目前,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平武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甘肃南部以及云南部分地区,现有人口约32万人左右,其中70%以上分布在四川。在此次“5·12”汶川大地震中,羌族聚居地是受灾最重的区域。四川20多万羌族,仅在北川就有约2万人遇难,同时碉楼、古墓葬群、土陶、瓷器等难以计数的羌族文化遗产遭到毁损。地震让他们失去的不只是家园、亲人,还有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文献资料的传承,羌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因此,在地震过后,对地震给羌族文化造成的破坏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抢救、保护和重建措施,成为目前非常重要的学术和现实工作。

图书封面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8辑)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