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人书法性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民国文人书法性情

出版社:上海世纪(上海汉大)
出版日期:2006-12
ISBN:9787543213227
作者:管继平著
页数:210页

作者简介

民国文人,丰富而多彩。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之……一个个都是风标独立、个性粲然之人物。本书从书法的角度切入,透过金钩铁划评析大师的性格与命运。尤其是一桩桩轶闻趣事,如秋色黄花一般清新艳丽,点缀着一个个远行的背影。

书籍目录

自序康有为:天地江河无不变吴稚晖:清奇灵动,别有天趣罗振玉:甲骨书法第一人张元济:故向书林努力来蔡元培:亦旧亦新,兼容并包章太炎:其人在儒侠之间梁启超:最可惜一片江山杨度:屋小楼闲好著书经亨颐:万古长松不改容王国维:旧德醉心如美酒于右任:小红低唱我吹箫陈独秀:骤雨旋风声满堂弘一法师:一轮圆月耀天心章士钊:言论界里有孤桐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叶恭绰:那知北海有传人马一浮:隐逸的“泰斗”沈尹默:书法由来见性真周作人:前世出家今在家黄侃:八部书外皆狗屁柳亚子:诗人毕竟是英雄钱玄同:尚不可以“俗媚”视之陈寅恪:不采蘋花即自由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郭沫若:以手写口,龙蛇乱走顾颉刚:根不能读尽天下书梁漱溟:傲骨一身不随波叶圣陶:有童心无稚笔钱穆: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冯友兰:哲学家的韧性茅盾:书贵瘦硬方通神郁达夫:生怕情多累美人徐志摩:毕生行径都是诗丰子恺:日月楼中日月长瞿秋白:枉抛心力作英雄老舍:晚年逢盛世,笔扫旧风流闻一多:千古文章未尽才俞平伯:只因曾读数行书梁实秋:赏心只须两三枝主要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民国文人,丰富而多彩。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之……一个个都是风标独立、个性粲然之人物。本书从书法的角度切入,透过金钩铁划评析大师的性格与命运。尤其是一桩桩轶闻趣事,如秋色黄花一般清新艳丽,点缀着一个个远行的背影。

内容概要

  管继平,笔名推仔、易安阁等,书法家中的作家,作家中的书法家。  1962年2月生于上海 某石库门老弄堂。自幼爱好读书,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颇为倾心,擅书法篆刻。现为上海某报业集团 资深编辑,上海楹联学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

章节摘录

  吴稚晖:清奇灵动,别有天趣  国民党元老吴敬恒(字稚晖)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而且,还不应该忘记他也是一个书法家。他写的篆书非常有名,据说曾和谭延闯的真书、于右任的草书、胡汉民的隶书并称为民国时的“真草篆隶四大家”。  当然,这一版本说法现在已没多少人知道了,更何况。吴稚晖的主要名气也远不在此。这位被胡适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的特色人物,一生中有很多传奇故事。当年为了推翻清政府,他与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组织爱国学社宣传革命,写起政论文章笔锋非常犀利。后参加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先生。而当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要他出任教育总长,但吴稚晖回答说:“做官我是做不像的。”在总统府只住了四天就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了。  吴稚晖学贯中西却又淡泊名利。他一生不做官,信仰无政府主义,甘做“大观园中的刘姥姥”。曹聚仁先生曾有文章说“他可以说是政治圈中的‘滑头码子’,当然是头等聪明人”。在南京时,吴稚晖是蒋介石官邸中的常客,进出不用通报。但蒋介石几次要他出来做官,他却说:“我是无政府主义者,脾气也不好,不敢当呀!”终其一生只当了个中央监察委员,而且是个从不办公事的委员。  吴稚晖不但头等聪明,而且言行独特,幽默有趣。他出生在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但幼年失母,六岁时便随外祖母到无锡生活。所以他到老也是一口无锡话,许多人把他当作无锡人,他总笑着说:“说我武进人可,无锡人也可,总之,是中国人也。”吴稚晖二十二岁(1887年)考中秀才,后进入江阴南菁书院读书。至1889年他参加乡试又中了举人,后三次参加会试皆未中进士,其间他从南菁书院转读苏州紫阳书院,还任教于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等。      走遍中国南北,后又留学日本,到过英、法、德诸国的吴稚晖,由于 深感中国文字方言的复杂难读和工业科技的落后,所以极力倡导为汉字注音及勤工俭学,这两项提倡在中国现代史上均有重要的意义,也证实了他 具有不同寻常的远见。后来他按《康熙字典》的字韵,首创了国音字典, 开了中国拼音字母之先河;为了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他不断鼓动国人要“用脑力去帮助双手制造器械,发明科学,制作文明,提高智慧”。他说:“手拿钳子、榔头、螺丝钉,便可吃饭;只能教书,半饥半饱;光会写会算,饿杀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吴稚老也是一位主张把线装书丢进茅厕里的激进派,他号召国人不要只会空谈,而要学做科学家,不做吟弄风月的文学家。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步入晚年的吴稚晖虽为国民党元老,但他生活却依然简朴,瓢饮箪食,安之若素。编辑著述之余,也挂单卖字,作为民国时的“四大书家”,平日索题求字者也络绎不绝,据说维持他自己所定的每日伙食标准“两粥一饭,小荤大素”,基本不成问题。如今在拍卖会上偶尔看到稚老的作品面市,其中大多都是那时候的书作。如图一幅书法:“敬事骥六马,安车游四方”,是吴稚晖八十四岁所书,这是我读到的吴氏书法中最知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作品的上款以行楷书题有一行小字:“戊子七月集岐阳石鼓字”。戊子年为1948年,岐阳属今陕西岐山,也就是唐代的凤翔府,当年发现石鼓之地。虽然提起石鼓文书法大概莫不以安吉吴昌硕最为著名,而且其书尤以线条生辣、气势磅礴独步天下。然而读了吴稚晖的石鼓文书法,似乎完全又感受到了另一种与缶老迥然不同的气息。稚老的石鼓文写得线条静穆,结体安然,好像没有那种跳跃性的躁动感,而且其落笔清新干净,线条在平直中略带一点弯曲,使其字又生动灵活起来,通篇观之,则别有天趣。若比之缶老书法中的霸悍强劲之势,吴稚晖这类文人书法,就显得有点内敛羞涩、不够专业的样子,然而正是由于书家的这种业余状态,反而使趣味从中生焉。  吴稚晖能写篆书和楷书。他的楷书得力于《瘗鹤铭》,虽所见不多,但从他落款或题跋的小字中可窥见高古凝劲之一斑。我们所看到的吴稚晖书法还是以篆书最多,据说能写篆书又明医理的吴氏曾为老妻开药方也用小篆体书写,人家药房伙计不识,他竟怒日:“连这也不识,我若写石鼓文又将如何?”此当然是流传的笑话一则,但有“怪人”之称的吴稚晖确实有许多类似的趣话笑谭,限于篇幅,这里只好就此打住了。  ……

图书封面


 民国文人书法性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选题很好,民国,文人,书法,性情,四个标签拼成一幅另类的艺术版图,呈现出较少为人注意到的过去学者的书艺,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那些性格各异的人物,是如何在刻意经营或不经意间,于笔端挥洒出自己的性灵。与艺术史上的书法家不同,这些人本来就不以书法名世,至少在主观上很少有这种想法,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或者文学创作上,书法只是信手为之的雕虫小技罢了,而这正暗合了启功以前所倡导的不要把书法当做一门专业,而只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陶冶情操的表达工具,唯有如此,才能在岁月的濡染下自然而然地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比如说,现在书法系的一天练六个小时,练五年就能写得有模有样,但这么做机会成本很大,因为牺牲了大量读书学习的时间,如果一天只练一个小时,而拿其它时间来读书做学问,可能需要三十年才能写出来,但那时的字是和人一起生长的,揉入了生命的体验和自己的个性,自然会别开生面,本书中的诸位主人公就是如此。看看书中所列举的周氏兄弟的书法,都显着一种古奥的书生气,但鲁迅字形内缩,凝聚成一种怀疑主义者的警觉与不求闻达的内敛,而周作人字形疏朗,披散出一种童心未泯者的趣味与游戏人间的冲淡,所以鲁迅在乱世中“荷戟独彷徨”,而周作人却只有“请到寒斋吃苦茶”,两个人一生命运的不同轨迹,似乎也能出书法上略见端倪。书中还有很多学者的书法都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作者不仅在书法技艺的层面有着比较精彩的品评,而且能结合文人的生平境遇进行解读,常有发人深省之处,如果是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密码,那么在那个时代,书法可以看作是一个人内心的密码了。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借书法一探民国文人们的性情。
  •     江浙牛逼的文人太多了~
  •     爱其图
  •     Kalligraphie gegen Einsamkeitsgefühl
  •     可惜作者读书太少
  •     章太炎的一副篆体联让人猜了好久
  •     名人传世的手迹中很能看出其人的性格。一来字如其人:“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二来言为心声,所书内容多为自己所推崇,用以赠别他人或勉励自己。 梁启超豪放劲健,英气勃发,其字笔力千钧、风骨奇伟,手书“云龙远嘘吸,天马高腾骧”的对联方正峻厚、惊采绝艳,马蹄轻疾的世纪歌者迎面走来;鲁迅刚毅沉稳、嫉恶如仇,其字古雅守拙,内劲浑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条幅,元气淋漓,形神兼备,斗士形象呼之欲出;周作人宁静淡泊、蓄素守中,其字平和冲淡、超凡脱俗,手迹《儿童杂诗》,简洁干净,妙趣横生,率真老僧之态显露无疑;胡适雅量谦和、平易近人,其字疏朗清瘦、自然洒脱,一派谦谦君子风度……
  •     走马观花,仍有可看处。 注意力完全偏移了,每介绍一位就忍不住先去看生卒年月,看到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去世的就忍不住挠心挠肺地对着他的字疼……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