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301170779
作者:高旭东
页数:218页

作者简介

《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从“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这两个象征性概念入手,对中西文化的一个精神侧面进行了提纲挈领而又深刻系统的多维度考察,在纵横比较研究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理论观点。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塑造中国国民性格最重要的儒学、老学、庄学、道教、理学以及被中国主流文化抛弃的墨学与西方文化专题比较的角度展开,下编则从理论概括的角度层层递进地深化了比较的主题。《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涌现出来的有分量的中西文化比较专著,初版后被评方“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中西文化和文学的巨大差异,是国内外有关这个问题的第一本专著”,并被有关研究机构和学人推荐为“文史哲爱好者推荐书目50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50种”等。

书籍目录

一、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  1.“知识之树不是生命之树”  2.西方文化的选择:知识之树  3.中国文化的选择:生命之树 上 专题比较  二、儒家的生命哲学——兼与基督教伦理比较   1.身心愉快: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的根本差异   2.整体的生命哲学系统:儒家和乐盈盈的大家庭与基督教无家可归而信从神   3.儒家和乐盈盈的大家庭的职能:儒家和基督教对死亡的超越比较   4.“乐生”与“畏死”:中西文化对死亡的感受;反传统者鲁迅的传统   5.以乐生为特色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天人相分:儒家生命哲学的终极归宿  三、老子的生命哲学对儒学的深化——老子的退化与西方的进化及其他   1.“反者道之动”作为老子生命哲学的总纲:老子的退化与西方的进化   2.生命与知识;肉体与灵魂   3.弱者的文化与强者的文化:老子与尼采   4.老子的“身”在儒家大家庭中的“利命”法术:中西个人主义的差异  四、庄子的生命哲学对老学的深化——庄子与西方浪漫派及其他   1.苟全性命于乱世:庄子与西方浪漫派的比较   2.以天人合一对生命痛苦的解脱:庄学与佛教、基督教的差异   3.对自然的不同理解所导致的截然对立的艺术精神:庄子与尼采  五、“杨朱”的生命哲学对庄学的反动——“杨朱”与狄俄尼索斯   1.“杨朱”对庄学的反动:从无情无欲到纵欲享乐   2.“杨朱”的滥醉与狄俄尼索斯及中国传统  六、生命之树上的奇葩:道教——兼与基督教比较   1.从道家到道教:灵府中的玄想在地上生根   2.“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3.天人合一:道教的养生术和长生术及其内在矛盾与基督教  七、理学是非生命的吗?——从中西比较中见其乃生命之树上的花朵   1.三教合一的硕果:理学与道教的比较   2.知识之树不是生命之树:理学与西方文化   3.乐极生悲:理学对中国的民族性格的转换  八、佛教在中国生命之树上的变形——从寂灭到乐生   1.佛教、儒、道与基督教   2.佛教在中国民间的变形   3.佛教在中国上层的变形  九、知识的蓓蕾在生命之树上的零落:墨家——兼与中国儒道文化和西方文化比较   1.墨家、儒道、西方文化三者的比较   2.墨学的失传和武侠的堕落 下 宏观比较  十、存而不论与寻根究底——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一大异途  十一、注重”质料”与注重“形式”——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二大异途  十二、中和与分化——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三大异途  十三、静与动——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四大异途  十四、似信非信与执著信仰——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五大异途   1.中西信仰的根本差异:为生命而似信非信与为真理而献身殉道   2.中国的道士与西方的先知   3.中西理论的不同作用:粉饰贴金与指导实践   4.闭门安乐与执著信仰:中西文化第一次碰撞   5.现代中国的生命适应:中西文化第二次碰撞

前言

  每次出入书店,面对浩瀚如海的书籍总是又喜又悲:喜是我爱书的天性使然,悲的是书籍如此之多,即使昼夜阅读,又能读几本呢?于是,庄子之说就在我脑海里翻腾: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而自己也不自量力,不断地给这无涯的书海注水。本书作为我第一本个人撰写的专著,就是这种注水的开始,屈指算来,到写这个前言之时已出版了十几本著作,有两本很快也要问世。这比起我们那些慎言的中国先贤,如孔子的述而不作,老子点到为止的五千言,已是废话连篇。因此,书店里、图书馆里浩瀚的书籍,总在提醒我,注入书海的一定不要是毫无价值的废水……  我感到庆幸的是,虽然本书生不逢时,但是读者却一直没有将它遗忘。在它初版后的15个年头左右,有一天朋友告诉我说,网上在推荐《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我上网一看,发现果然有很多网站在推荐本书。从2004年到2007年,大约有40家网站在他们的荐书名单中推荐过本书。而且我还发现,这些荐书名单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一个版本是“给文史哲爱好者的推荐书目50种”,在推荐孔子、孟子、孙子、司马迁、徐霞客、毛泽东、钱学森、范文澜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梅林、丹纳、房龙、托夫勒、卡耐基、弗兰克等人的著作时,将本书向全国文史哲爱好者推荐。而且在推荐时还对本书做了简要的介绍:“本书从‘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这两个形象鲜明而又内蕴深刻的象征性概念人手,对中西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多维度的考察,在纵横比较研究之中。

内容概要

高旭东 1960年生于山东胶州,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会长。

章节摘录

  希腊人在宗教上也是偏于纯粹理性的。伯奈特在《早期希腊哲学》中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异乡人,身体就是灵魂的坟墓,然而我们决不可以自杀以求逃避;因为我们是上帝的所有物,上帝是我们的牧人,没有他的命令我们就没权力逃避。”①但他接着说:“一切中最伟大的净化便是无所为而为的科学,唯有献身于这种事业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学家,才能使自己摆脱‘生之巨轮’。”这种观点与柏拉图的也相近:哲学家因为是与理念、理式打交道的人,所以是所有人中最接近永恒理念的不朽的人。柏拉图说:“除了有智慧的人而外,别的任何人的快乐都不是真实的纯净的,而只是快乐的一种影像呀!”也就是说,“看到事物实在(即理念)这种快乐,除了哲学家而外别的任何人都是不能得到的”②。  比起希腊的宗教和哲学来,基督教对死亡的超越亦即让个人值得活下去的法术,要有力和神秘得多。在基督教看来,人和万物都是神创造的。但是,由于人的“原罪”,就被赶出了乐园而到尘世上来了。因此,尘世是浮嚣的、不真实的、不幸的,充满了罪恶和痛苦;尘世的今生也不值得人留恋。只有相信耶和华和耶稣基督以赎其罪,才可能有来世永生的幸福。因此,较之希腊宗教和哲学,基督教更有力地否定了现世的生命。个体根本不值得为现世生命的死亡而哀号恸哭,相反,现世生命的死亡倒是进入来世天堂必经的台阶。人有不灭灵魂,它可以寻求与神(God)亦即绝对实体的沟通。因此,在希腊思想的冲刷之下,所谓绝对全能、无始无终的耶和华,也就成了类似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正是在这核心的一点上,基督教与希腊思想联结了起来,使希腊哲学变成了基督教的神学。

图书封面


 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几年前的时候,我已经读过几本书。比当时的室友们读得似乎多一些,于是心下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读书人。学着一个浮光掠影的专业,至今我还不能领悟那专业浮光掠影的一点底蕴。大一的时候也认认真真地跑去图书馆,在地下室里发现了两大架的专业书。有一次去帮师兄画图的时候,问他们怎么学好这个专业。那时他们也只有大二,其中一个师兄不屑地跟我说,你去把那两大架子看完就好了。我低声说了一句:那些书也不是很多。他们都露出鄙夷的神情。那书的确不多。不是我有一目十行的异禀,而是那些书不是几十年前的老旧书,就是无意义的手指版拼凑书。大同小异的几本教材,以及一些翻译得连句子都不通顺的所谓“圣经”。于是我真的陷入了一种离奇地困惑里,这种困惑甚至引发了生理反应——一站到高大的书架前就肚子疼。这样,就拼凑起了一个学科。XB似乎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先知先觉。毕业后,我终于不用顶着那“好好学习”的帽子,全心全意地旁骛斜出,横向发展。再后来,来到这个古旧沉厚的学院,认识了一些好读的人,甚至连本科阶段一些真的读书人也在机缘巧合之下往身边云集,于是在这大气候里,我开始往回读,往上读,往里读。《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是和《The Razor’s Edge》一起看的,两本书无缝地吻合了。这本书好像是一个索引,把之前零星地知识做了一次梳理,同时也让人“知其所以然”。比如,孤独,客观,知识与幸福,西方的宗教与中国的神仙,科学和技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书多少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但这本书里在做到尽量真实地表达。主观色彩在所难免,但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总会让人欣喜若狂。以我的功力尚不能去评析这样一本宏观的书。我只摘录了对我有启发的部分,与恰好看到这本书的人分享。“西方近代的平等,也只是承认人格的平等,而不是其他意义上的平等。孔子把人世的不平等,建筑在朴素的伦理情感即对生命感恩的基础上,并以后者掩盖了赤裸裸的不平等。这样,孔子所谓的“平均”就只是同一等级的平均,而不是孩子与父母、臣民与君主的平均。儒家建构的这个和乐盈盈的大家庭,像一个暖融融的火炉,又像一个温情的大怀抱;有了这个火炉和怀抱,也就不再需要宗教的慰藉了。基督教的目的就是人的得救、永生,然而这种得救却不是现世现报的,而是开给人们的一张空头支票,基督教的非生命就在于它最喜欢把支票开给那些糟蹋生命的人。而儒家绝不给人开空头支票,只要人们愿意安于这个和乐盈盈的大家庭,什么时候都能安适和得救。因此,这个大家庭就并无益地让人受苦难、自我折磨,而是让人爱惜生命,以乐观长寿为美德。西方的先知和预言家一般都是受群众迫害的孤独者,而先知和预言家也以遭到迫害为乐事,因为他们背后有神的暗示和保护。而中国,就不会出现这样以受群众迫害为乐事的先知和预言家,因为“脱离群众”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孤苦者,而且无依无靠无神助。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是宁可牺牲自由,也要家庭的温暖,中国文化总以生命的安乐为本。自由是冷酷无情的,需要人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它、主宰自己,而并不像诗人想象得那般美好。因此,即使在现代中国叫喊自由解放最热泪的时候,鲁迅认为中国有的知识分子“对专制不平等,但又向自由冷笑。”而富有自由传统的西方人,不仅很早就打碎了大家庭,而且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又出现了打碎小家庭的趋势。庄子那种乐死甚于乐生并以至于“齐生死”的人生观,与道教的根本追求——长生久视,更是格格不入。墨家那种较为科学的文化精神,即刻苦耐劳、禁欲自若、强调主体的强力、警醒而不怠倦、刚硬僵直亦即精确的文化品格、执着信念、勇于殉道、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这正是墨家与西方文化所共有,而为儒家所缺失的。在希腊,这个神使喜欢数学和理性的,或者几乎可以是数学和理念的化身。梁漱溟曾说:中国人以礼俗代法律。我们要问一句:中国人为什么要以礼俗代法律呢?因为法律是在理智地认识了人我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设立的;然而这种清醒的认知态度本身,就违反中国人生命安乐之大道。所以,使生命安乐的最好法术,就是只知其然,不要知所以然;只要安乐地活着,不要斤斤计较你我。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人我界泯灭、你中也有我、我中也有你的状况。据梁漱溟讲,这种以礼俗代法律的社会最能使人体味到生命的乐趣:“他之训,不分什么人我界限,不讲什么权利义务,所谓孝弟礼让之训,处处尚情而无我。……家庭里、社会上处处都能得到一种情趣,不是冷漠、敌对、算账的样子。”也就是说,混沌而无知,不讲什么道理,才能使生命得到快乐。在西方,哲学往往被分成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几大块。在古代,是偏重于本体论的讨论;在近代是偏重认识论的讨论,总之,西方哲学不是追究世界的主体是什么,就是检讨怎样认识世界,考究认识的方法。相比之下,伦理学处于比较次要的、从属地位,特别是在康德以前的古代哲学中。与西方哲学正好相反,中国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等合而为一而浑然不清,以伦理学、养生学为核心,而本体论、认识论处于非常次要的从属地位。换句话说,西方哲学思考的重心在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其终极根源在哪里,怎样来认识这个世界;而中国哲学思考的重心则在怎样处世做好人好事,使大家相安而太平天下。“科学”和“技术”往往相提并论,比较而言,西方文化更执着于“科学”,中国文化则更执着于“技术”。然而更多人,习惯把科学技术混为一谈。实用技术不过是科学的副产品,是科学家没有想到的“不期之果”。与此截然相反,中国文化由于无意于认识世界、探究真理,而是执着于生命的安乐;所以,科学虽然为中国文化所冷淡,但是对于生命安乐有利的技术倒很受中国人的欢迎。因此,中国人一旦模模糊糊地把握了事物的整体特征,达到实用的目的,就此心满意足了。中医便很有代表性。钱学森就曾指出,中医还不是科学,只停留在“前科学”的阶段。但是,中医却能用,好的中医大夫甚至能一号西医治疗不了的疾病。”
  •     现在很怕这种中西比较。文化的东西,尤其是抽象内核的东西,很难有可比性。在强迫进行“比”的时候容易把“比”的对象简单化。这本书写的较早,其中的有些观点现在显得浅了,如今谨慎的学者都不敢那样说的。做一般了解还行,但不可能从中得到中西文化根本大义。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三道贩子 一叶障目 好好读读西方哲学再回来比较吧
  •     留着慢慢看的
  •     本书从“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这两个象征性概念入手,对中西文化的一个精神侧面进行了提纲挈领而又深刻系统的多维度考察,在纵横比较研究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理论观点。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塑造中国国民性格最重要的儒学、老学、庄学、道教、理学以及被中国主流文化抛弃的墨学与西方文化专题比较的角度展开,下编则从理论概括的角度层层递进地深化了比较的主题。本书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涌现出来的有分量的中西文化比较专著,初版后被评方“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中西文化和文学的巨大差异,是国内外有关这个问题的第一本专著”,并被有关研究机构和学人推荐为“文史哲爱好者推荐书目50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50种”等。
  •     充满知识性,让我们进入不同的天地!
  •     看了这本书,我对于中国儒家、道家、理学、道教以及基督教、佛教都有了较深的理解。我们常常会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原来这劣根性就是来源于中国的“哲学”和“宗教”,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让我们哀其不幸的中国人。
    深有感悟,好书!
  •     适合通识理解罢了。并没有展开很深刻的,中西都没深入探讨。
  •     相当好的一本书,现在的社会太多的人崇洋媚外、吃里爬外、邯郸学步,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老祖宗留给自己的光辉遗产,经常在各处听到种种对中国文化的抨击,只是觉得可气又可悲,其实我觉得那些人往往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没失去了内在自我价值判断的人,是喜欢用西方的标准衡量中国的人,所以,我觉得本书应该广泛推荐给90后,让她们在“了解”的基础上去“取舍”,而非在盲从的基础上一刀切!
  •     内容值得收藏!
  •     值得一读的好书,有深度。
  •     水平高、认识深刻,文字功夫好。
  •     差强人意,这种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其实我也能写”……
  •     no好!错!
  •     老师推荐的,内容丰富
  •     这本书倒是不错的
  •     出于某个人的因素,才买了这本书,但它真可以让我们对自家的传统文化有更多一点儿认识,很好。
  •     非常喜欢,简直爱不释手。可以引导你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化及文化差异
  •     还没看,准备放假了好好学习一下,大致翻了翻感觉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