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聊起日本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

出版社:京华出版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50202351
作者:房远
页数:286页

作者简介

我要听最年轻的声音说说这个国家最新的事儿,我要看这个最帅的男生聊聊最好最坏的日本人。
作品从衣、食、住、行、娱乐、历史、人物、文化等多个方面着手写,以描写日本普通民众生活为主要内容,旨在从日本普通民众生活的点滴,发掘日本民族的文化传承、风俗习性以及日本人的性格特征,让中国读者更真切的了解我们的邻国日本和日本人。此外,作品通俗化的叙述方式,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轻松享用之际,又让人感慨作者的学识渊博以及认知的多维度。既不严肃却也不失深刻性。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是一本关于日本生活和文化的杂文书。日本一直是个谈之色变的敏感国度,却又秉承着一衣带水的牵连,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避免不容忽视的存在。从视死如归的武士精神到影响数代人童年的日本动漫;从庄严的富士山到烂漫的樱花;从大和名族的女人性格到在世界文坛上举足轻重的日本文学。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我们又该聊些什么呢?看了这本书,或许你该得到些答案。

书籍目录

前篇
爱情随着战火纷飞⋯17
住房篇
厕所,厨房,还是环球梦想⋯19
学校篇
在回忆里你们变美了⋯23
羁绊总是出人意料⋯24
我从未想过会认识你们⋯25
真主的启示⋯26
看似幸福的事,多半是种考验⋯27
另一个世界⋯29
Fu*k American⋯30
又一个爱情故事⋯31
冰雪世界让人悲伤⋯32
我们和他们的尴尬⋯34
请称呼我做B⋯37
关于长幼强弱⋯39
撒旦频繁出没的地方?⋯40
爱,上帝的女孩⋯42
读哈利波特很痛苦⋯43
投资长线还是短线⋯47
毫无喜感的话题⋯49
纪念考试⋯52
大学院篇
青春历练在蹉跎中⋯55
梦想在这里坚持⋯56
梦想的价值⋯58
先辈后辈⋯61
身份转换的问题⋯63
躲在背后的眼睛⋯66
听进来的是别人的,说出去的是自己的⋯71
研究室里的故事⋯73
魔女小KO ⋯75
千寻、麻衣和由莉佳⋯77
武士忍者篇
落幕了的浪漫⋯79
忍者 sinobu ⋯79
武士 samurai⋯83
切腹而死⋯85
脸面的重量⋯87
侍的国⋯88
饮食篇
吃喝都是快乐⋯94
天下的厨房⋯95
Osaka料理⋯97
靠海吃海⋯100
食草系食肉系⋯104
我要做bartender⋯106
夜生活篇
夜晚,剧目开始的地方⋯110
和平,跳舞,酒吧⋯112
酒吧家族⋯113
黑暗中的缤纷⋯115
亚洲男孩和欧洲女孩⋯116
另一个江湖⋯117
两件夜店小记⋯119
王和夜王⋯120
头上的“-”光标⋯123
公关女孩,行走在无间中⋯126
Cow boy ⋯127
无料案内⋯133
城市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35
幽默之都—大阪⋯135
东京,冰冷的心脏⋯139
京都,风情⋯142
奈良,佛和鹿⋯145
樱花篇
悲剧总是残酷的美丽⋯148
洗澡篇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155
洗澡让我们赤诚相见⋯155
搓背史⋯157
寂寞的境界⋯158
富士山篇
最后一片雪⋯161
《海豚湾》⋯171
爱国主义篇
爱“国”和爱国⋯175
AV篇
害羞的请走开⋯179 AV
是种追求⋯179
暧昧无处不在—日本人的性爱观⋯183
背后的窈窕身影⋯186
日本女人(Japanese style)⋯188
日美关系—斯德哥尔摩群候症⋯190
漫画篇
不知道谈什么就谈漫画吧⋯192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宅⋯192
想象力不在脑袋里⋯193
购物篇
购物,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一路狂奔⋯198
Bargain 决战在岁末!⋯199
网购—我真的不习惯⋯201
超市,卖场,便利店⋯201
工作篇
你们最多能几天不睡觉?⋯205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207
职员,他们才是大多数⋯210
在政府老大手下混的公务员们⋯211
地震篇
地球同学的敏感带⋯214
防震不能⋯215
我很羞愧,我想要一个地洞⋯218
流浪汉篇
纸盒里的流浪人生⋯222
有块地方就是家⋯222
交通篇
行,怎么行都行⋯227
想混得好,要有路子⋯227
自行车,大众的选择⋯228
借汽车八卦⋯230
出租车里的寂寞空间⋯232
公交车的人生态度⋯234
交通的希望—电车⋯234
青春十八票⋯238
电车狼传说⋯240
摩托车—暴走是种姿态⋯242
飞机—安检心得⋯243
关于行的题外话⋯244
签证,值得研究⋯245
焦点问题篇
冷饭也是饭⋯247
奥运会—城市竞赛⋯248
毒饺子—哲学家统治世界⋯249
节日篇
节日—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254
Happy New Year⋯254
人物篇
追忆那些人⋯261
木口孝水先生⋯262
大和田兄弟⋯266
村里美弥子⋯268
中山龙⋯269
小岛雅武⋯270
一群年轻朋友的群像⋯273
一些番外篇
中国文化正走向探索频道⋯278
南京南京⋯279
日本学习派⋯280
关于尊重问题⋯283

编辑推荐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坐电车,在学校,到处都能听到。有关上海、北京、广州的话题。那我们了解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日本呢?希望大家听我聊一聊在日本的普通生活,这里面有关于日本人的一切,也许是我们最该了解的日本。比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更甚,我觉得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80后中日混血眼中的日本。民族性这种东西放在整个民族上大概是有的,但要是缩小到每个[人]上似乎又看不清了。大概整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会蕴藏在日本人惯常的生活习性,行事做派,涉世哲学里面,但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却又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烦心事儿。所以在我看来,日本民族是个高度抽象化的概念,而一个个喜怒哀乐的日本人却具象而生动。在人性这方面,一个人代表不了民族,民族也代表不了一个人。

内容概要

中日混血。日本十年,中国十数年。
1983 年 胡耀邦访问日本,美国推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中国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任天堂发布了FC,超级马里奥出生在这一年,我也出生在这一年。
1990年 海湾战争爆发,中日联合登山队的17名队员在西藏梅里雪山全部遇难。但也是同年,曼德拉获得了自由。这是光荣的一年,也是沉痛的一年。我在这一年第一次踏上了从神户开往上海的游轮。
2002年 上海获得了世博会的主办权,中国正式在韩日世界杯中登场。这一年我进入大学。
2006年 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萨达姆被判处绞刑,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我在同年回到了大阪读研究生。
2010年 奥巴马当选总统,日本民主党鸠山纪夫当选总统,实质上改变了日本多年来的一党独政。那年我研究生毕业。
2011年 日本3.11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泄漏。我在中国,关注着日本的朋友和亲人。5月,我的第一本新书《当我们聊起日本时》出版上市。书里面记录了日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求多么华丽、高深,我只愿告诉你一个最新、最真实、最平民的日本。
如果说世界能让人狂欢,像酒精。那么现在的世界一定是桶工业酒精。
工业酒精中有种毒物叫甲醇,我想我就是那种假纯人士,发色不纯,思想不纯,血统不纯。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里插播一下想说的一个小事情。大家为了写剧本找白雪公主童话资料的时候,居然发现古版的白雪公主的剧情和现在大家知道的有点不一样。大家有想过那个王子为什么要没事满世界溜达,又突然出现在了假死的白雪公主旁边么?现在的版本被严重阉割了!真相毛骨悚然!世上哪儿来那么多正好路过,童话里也是如此的。古版里的真相是——大家一定要有承受力啊,真相是,王子是个变态的尸体收藏爱好者!他听说有具美尸才巴巴地赶来,看到美尸激动不已,按捺不住,狠亲一口,谁知道人家白雪公主活了。宝贝尸体亲没了,不知道王子心里到底是喜是恨。很圃吧,我当时看得脊背直发凉。其实话说回来,如果读者们注意一下,很多童话故事都是很阴森恐怖的。我也一直认为小孩子比较残忍。)嗯,继续说。本来我是编剧的,但是,我们研究室里女子如云,而男子凋零,快乐并痛着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于是乎我就众望所归地成了牛郎王子(白雪爸爸是女孩子反串)。接着,接着更悲惨的事情发生了!研究室助手(就是前文的conpa女王)美其名日得体验生活,于是拔通了一家牛郎会所的电话:我们这里有一个男孩子很想去应聘牛郎……

图书封面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6条)

  •     大学时候宿舍几个中文系的,天天找一些非主流的日本电影看,到现在都是一种震撼,日本民族对人性在哲学上的探讨,远远超过我们一般人的想象力,对生命的脆弱,和珍惜,是我们这些普通小民怎么都想不到的,小学教育只告诉我们日本民族黑暗的一面,却没有告诉我们背后的东西,他们面对的问题,我们也一样面对, 而他们敢表现出来的东西,我们则嘲笑讽刺,从来不敢承认,总是以偏概全地要求别人,从来不站在别人的立场看自己
  •     平时经常跟朋友讨论一些中国现状的时候,说到国外怎么怎么样,我是有民族情节的,我要反驳、要抗争,但是有时候却不知道说什么,为啥?因为我也不知道国外怎么样,没去过,没见过。所以一直也想看看这方面的书,但是也一直没有去看,那天看到豆瓣推荐,看到介绍说“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了解,比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了解更甚”,立即有购买欲了,看了介绍好不错,立即下单购买。看了两天看完了,确实对日本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作者通过对他的那群朋友的描写,而折射出来的日本,要比他直接描写的更有血有肉一些。看到作者对汶川地震那块的描写,很是感触,那群雨中的小朋友,哎 一声叹息。也许真的想作者所说日本人民和“国”是不一样的。
  •     本人淘宝二手书店有《当我们聊起日本时》卖,只要15元~~~目前正在看,很清新直白的文字,比较喜欢~~作者是中日混血,生在日本,长在中国,成年后回到日本,很独特的经历带给他独特的视角。书看了个开头,当从目录来看,此书内容很丰富,介绍了很多日本的小情节,字小内容多,值得一看~~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开了个了解日本的窗口,文笔思考不算深刻
  •     通俗易懂,了解到不一样的日本。
  •     关于海豚湾那篇,实在没办法苟同。
  •     日本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邻居,千百年来,和中国的恩怨纠葛永远也说不清楚。中国出版了那么多关于日本的书,我也读过很多,其中多数是中国人,到日本留学旅行或者居留然后写出来的书,也有的是日本人写的他们眼中的日本。可是这本书的作者却既不能说是中国人,也不能说是日本人,竟然是一个中日混血儿。

    作者是八零后,出生在日本,却是在中国接受的教育,最后又回到日本。而且他的爷爷是中国人,奶奶是日本遗孤,所以就是连作者自己恐怕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算是中国人还是算日本人。其实说一个人是那个国家的人,不能够仅仅看他的国籍,那只是一个身份,很多在中国居留多年的外国人,也可以取得中国国籍(虽然比我们取得他们的国籍要难很多)。可是我们可能从来没从心底里面,认为他们是中国人,而一个黑头发黄皮肤说普通话的华人,虽然是美国公民,可是我们却感觉他仍旧是中国人。我们用什么来判断一个人到底是那个国家的人呢?是用外貌语言吗?也不是这样的,《禅的行囊》的作者比尔,是一个地道的老外,美国人,可是他汉化得非常地道,对禅宗的了解比中国人都要强很多,面对这样一个老外,我却感觉好像距离我们很近。我感觉比那些虽然嘴里说着蹩脚的汉语从小就出国了的海龟,感觉更像一个中国人。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你心中接纳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你就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你甚至会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感觉这就是你安身立命的所在。这个文化就是在你小时候生你养你的文化。可是这本书的作者房远,却出现了一个问题,他是在日本出生,到了快上小学才来到中国大陆,在中国接受了基础教育,结果呵呵,我们看到了,他被中国文化改造成了一个中国人。写这本书,他心中的读者其实是中国人。他在为中国人讲述自己的看法,在和中国人聊天。

    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你不用查看作者的国籍,也不用问他出生在那里,作者一张嘴,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八零后。在这本书里面没有什么理论,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有的只是这么一个生存在两个无比巨大的国家,无比深厚的文化中间,的一个渺小的人。这样一个人,在他的眼睛中,日本的一切都让他感觉变了样子,他不再是以一个日本人的眼光来看日本,而且以一个中国文化的视角来观察日本,来解读日本。书里都是他生活中的小故事,因为他是一个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并不是以对待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来对待他,这样他看到的和那些在日本居留的中国人,是不一样的。

    房远还是很有写作天分的,文章写得很有味道,虽然总是跑题,总是囧来囧去的,却让你感觉没有什么负担,读着很轻松,就好象在和他聊天一样,听他的神侃,而且房远侃的虽然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却都是他经历过的实实在在的事实,让你感觉有这么一个朋友,和你聊聊,你也就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日本通。如果你想了解日本,这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对于中国人来讲谈起日本总是有种异样的感觉,谈不好就很容易夹杂些个人乃至民族的色彩,让我们很难平心静气的来谈论这个邻邦。
    而这本《当我们聊起日本时》的作者是一个80后中日混血年轻人,他结合自己在中国以及在日本的生活情节和感受,在没有牵扯任何政治话题,也不谈过往的历史宿怨的情况下,写了这样一本关于日本教育、生活、文化的杂文书。并且将这些内容分别与中国、韩国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客观和反映实际情况的。
    首先作者介绍了日本的教育,其实二战后日本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它们教育的特殊地位,日本在如此小的国土上有近30所高校,很早就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了保证家境困难的人上学,可以享受免费教育。教育投资一直是各级政府的首要指标,如:东京都品川区只有22平方公里,2005 年人口为33万,区政府教育支出为116亿日元(约占当年去收入的11%)。教育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国民学历水平,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更为重要的是正如作者谈到的,日本的教育分类很广,特别是它们的职业教育,推行产学合作的教育机制,培养了熟练技术工人。目前它们更看重海外教育,不断扩大海外教育规模,有其经济因素之外,更是其保留或选择优秀资源前提。因为作者在中国也接受了高等教育,因此他将两者的教育进行了比较(我国高校地大、楼高而密集、宿舍林立,高职高专越来越少,遍地都是综合性大学,但是教育效果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海外留学者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想了解对方,那就要争取融入对方的民众生活。
    作者用通俗的言语、现实的笔法为我们讲述了日本社会的千姿百态,每个民族随着世界的变迁,慢慢的都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人情风俗。特别是随着当今科技、社会节奏的变化,每个民族的文化也悄然的改变,以此顺应这些外在的变化,但是不论怎样,其内涵还在。如:1)日本的动漫是各个年龄段都有的,有幼儿、儿童的,也有成人的、暴力的,涉及电影、电视、音乐、出版,甚至主题公园、网站资源等等。动漫体现了日本人良好的借鉴能力,它不受实物的限制、其造型也极度夸张。2)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其“生鱼片”是日本独有的美味,生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3)日本人的夜生活,他们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内的娱乐中心区,到处都有酒吧、的士高以及夜总会。4)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在东京,居民一般步行10分钟至15分钟就可以到达最近的车站。而且其地铁、电车车辆一般都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做到车厢冬暖夏凉。车厢每个车门上方都安装有液晶显示器,提示站名,提供换乘指南、线路运行状况等信息。这些都源于他们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不管怎样,所有人都应该合理正视历史,放正心态,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生活背景,才能真正了解他国和自身。
  •     刚刚看完第一篇,觉得你的文笔好搞笑
    你爷爷和奶奶的爱情也可以算是开创先河吧~
    那种年代,还能爱上日本人,思想还真是开放啊~!
    (在我想来爷爷级的人物都应该还在打仗啊~?!)
    后面你讲的住房问题,以前上日语课时,听老师讲过~
    我觉得租房子也不错,至少不会成为房奴~
    人生短短,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嘛~!
  •     有他很独特的看法。果然混血儿能够更好的体味两种不同或者说有近似地方的文化,不错。
  •     有一次我在尼日利亚拉格斯的一家中餐馆吃饭,跟旁边的两位中国人聊天。他们说他们最恨日本人,说有一天在卡拉巴尔出去吃饭,突然看到对面有两个在尼日利亚的日本人也在吃饭,他们哥儿几个二话没说就走过去把那两个日本人打晕过去了。
  •     一个中午就读完啦,有趣。
  •     蛮有趣的
  •     2014.10.23-30 囧字太多是要当饭吃吗
  •     我喜欢日本这个国家是从小学开始的,在《魔法卡小樱》里面看到满是樱花的日本,就认为那是一个浪漫且充满神秘的国家。如果没有侵华战争,日本就真的会变成中国人梦想的海洋了。虽然,那段战争曾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以至于现在有很多的人憎恨日本。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说,只要不是那些冥顽不灵死不承认有侵华战争这段历史的人,大多数日本人都是很可爱的。
    在读房远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吃惊。没想到他会给我们这样一个视角去了解日本,轻松幽默的语言,一些生活的小趣事就构成了一个日本。这远远比我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的日本要全面详细得多。如果是一位即将要远去日本留学的学子来读此书,这本书就会变成一本丰富有趣的留学指南。
    这本书,我买了也有段时间了,但是还没能读完。相信后面的内容会让我更加喜欢的。
  •     作者和我生日一样 多加一颗星
  •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 我们会聊些什么呢?这里从很多方面描述了平常的日本 真实的日本 鲜活的日本写作风格也幽默可爱感谢作者让我知道了很多
  •     虽然至今没有去过日本,但我对日本的了解却日益加深,当然,是从书本上,还有电影。无论是专业的分析还是故事性的讲解,都有所知晓。我知道日本有樱花,但樱花是日本人的追求和理想,菊花才更能代表日本人的真实性情。日本有富士山,但并不是我们在图片看到的那么一如既往的美,那是一座火山,它暴虐凶残。日本有武士,他们虽不是达官贵族,却是道德的模范,即使沦为浪人,依然会手持利器砍杀一切不公。

    其实,这些都不是大多数人想要了解的,我们喜欢了解日本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等等日常化的东西。作为中国人,说起日本不能绕开的一个话题就是上世纪30年代日军的侵华罪行,无论现如今的日本官方如何篡改历史,都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实事。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一个个血淋淋的名字证实着那段血雨腥风不堪回首的历史。从小对抗日题材电影的熟知或许是很多国人对日本的最直接了解,很多的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被爱国主义教育所熏陶,当然反面便是打倒小日本为题材内容。所以小时候的我们看抗战片,从来只分好人和坏人,好人永远是八路,坏人永远是日本鬼子。八路军永远都是最后的胜利者,小日本搞到最后总是失败。这也是我对日本最初的童年印象。总觉得日本鬼子很笨,明明到处都是枪口,却还端着枪戴着钢盔往前探视。最后没有退路了便一把军刀结束自己的生命。

    后来我对日本的了解逐渐脱去了小时的有色眼镜,日本也只是这个地球上的一个小小的国家而已。我们叫小日本是一种藐视,正如它喊我们支那一样是一种侮辱。他们叫自己大日本帝国是对自己的一种拔高正如我们说我是中国人一样自豪,都是国民,都是生命,都有生存权利。其实我挺佩服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却创造出了惊人的财富和让世界为之侧目的高科技,如果说日本人矮小的话,或许正如潘长江在小品里说的“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因为国土面积狭小,他们有着及其强烈的危及生存意识,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历史上和现如今的无数次地震,都没能摧垮这群人。他们吸收了汉文化,在加以融合创新后,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现如今很多中文词汇都来源于日语,比如证券、总理等。

    他们尊重人,这点不是特意拔高或者夸大日本人,这是真的,或许自诩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华夏都自愧不如。或许很多人都还有印象吧,在抗日电影中,日本人对待有骨气的中国人总是很钦佩,动辄就是一个鞠躬,这不是作秀,这是他们的民族性格里温情懂礼的一面,这一面当是很好的吸收汉文化所产生的,当然,他们杀人不眨眼也是民族性格里残暴的一面。日本人于这一方面是一个矛盾体。当然,在和平的年代,随处可见日本人的那句“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韩国也有类似的一个礼文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尊卑观念。晚辈对长辈毕恭毕敬,学弟学妹对学长毕恭毕敬,社会大小先后顺序非常明显。这些其实都源于中国,然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或许会觉得脸红吧?我们没有很好的传承祖先文化。

    日本人团队意识强,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基本上是终身雇佣制,所以这带来了几个好处:一是团队意识强烈。二是积极负责的精神。三是社会风气良好。人与人之间需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其实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如此。日本、韩国等国家能很好的吸收消化汉文化,我们却不能很好地传承自己的文化,想来多少有点让人心痛。日本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只要是好的,都能为我所用,无论是仇人还是朋友都是如此。这是日本人明智大度的地方。这一点我们需要学习。作为邻国,日本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地方,而不是舍近求远,一切都向美国看齐。我们不应该忘记屈辱的历史,它能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但我们不能只记住了屈辱,我们更应该懂得放下大国的身段,放下过去的仇恨,取长补短,我们是应该长长聊起日本。
  •     像是一个阳光、话多的表哥和你絮絮叨叨说着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不时还手舞足蹈,还蛮有趣的有些观点也似乎有那么些道理。
  •     今天才到的货,拆开一看,居然还是封塑的,虽然打开后纸质稍显得有些糟糕,摸起来有些粗糙。先别激动,等我说完。拿掉了印着“房远”大帅哥的腰封后,我才仔细发现,锋面是一幅小城的小铁路站的画面,小火车很旧了,散发出了年代的气息,又摸到了它稍显粗糙的封面,顿时有一种怀旧的气息在里面。我现在丝毫不觉得纸质能影响我的心情了。:-)
    算到底,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其实,这是一本在中日男孩混血眼光下中日文化的生活小品,说它是一本个人博客印书也不为过。其实我也是看过了房远的博客偶然才过来买的。喜欢的可以去他的博客看看。:-)
    价格上,这个内容是对的起这个价格的。
    主题上,探讨的虽然都是我们或敏感或未知的严肃话题,但作者的眼既是生活之眼。国别虽有不同,生活依然忙碌,但平凡人眼中的日本,是房远的,是我的,也是你的。
    这种感觉,当你翻看封面的第二页起就会发现。
  •     日本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与众不同的。一方面由于它是位于中国东方最发达的国家,且是中国近邻,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日本与中国在历史上有着太多的瓜葛,冲突与战争的频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民族情绪对立,然而一直以来两国在文化领域都存在着相互影响。正是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中国人觉得深入的了解日本国、日本文化、日本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今后正确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更好的应对中日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于是学术界涌现了一大批研究日本的著作,试图理性的描绘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日本。然而,这些作品要么停留在日本的表相而不够深入,要么过于突出放大某一特点而有失偏颇,要么因带着民族情绪对日本加以指责而有失公允。

    在我看过的关于日本的书中,李兆忠先生的《暧昧的日本人》是颇有见地而相对客观的一本,对于日本文化和日本性格的分析比较到位。然而,这些著作大都站在日本之外论日本,都试图从宏观上得出关于日本的某些共性结论,很少涉及日本人真实生活的民生百态。而房远的这本《当我们聊起日本时》却选择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带我们观察日本,让我们得以跟随作者一起走入日本的大街小巷。作者房远是中日混血的80后,出生于日本并于日本生活过十多年,也经历了十多年的中国的式教育,这样独特的身份无疑让他聊起日本时更有话语权,更能够做到相对客观。与那些理性研究日本的著作不同,作者没有从整体上去描述日本的民族性格,也无意总结出一些所谓的“日本特点”。他只是通过其自身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向我们诉说日本人生活中的故事,从住房到饮食,从学校到城市,从武士忍者到浪漫樱花,从购物到工作,从漫画到夜生活,甚至到日本赫赫有名的AV业。他一通神侃,却让我们对日本人的生活有了最直接的触摸,这种通过观察日本普通民众生活来了解日本无疑是一种实在而绝好的方式。

    整体与个人是有着很大不同的。所谓的“民族性”总体来说大概有的,但缩小到每个人身上却又看不清楚。或许这“民族性”不过是潜藏在大多数人生活习性的一丝共性罢了,总之是个抽象而无法直接与个人对应的概念。谁说我们认识日本就一定非得总结出个“放之日本而皆准”的一二三四呢?事实上也是做不到的,这只会让日本人的形象在我们脑中“脸谱化”,而这必然会让我们产生一些偏颇甚至错误的认识,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闹出笑话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就像作者说的,日本人也是人性的,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和我们一样有着具体而生动的喜怒哀乐。在谈到汶川地震时,日本小朋友冒雨结队在车站募捐的场景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感动不已,再回想日本海啸时某些国人的恶劣态度,直让人唏嘘慨叹。真是惭愧啊!囧……劝那些自以为手持正义之剑的人们,且莫让历史的仇恨蒙蔽了双眼,遮盖了最起码的人性光辉啊!(我也空发感慨了,囧……)

    作者虽在文中“囧”来“囧”去,并不时让我们发笑一下,但活泼嘻哈的文字并没有遮掩住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如,日本人略显变态的工作强度,却是在一种追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了难以想象的平衡。再如,日本人对樱花的疯狂迷恋,却并非因为樱花是日本人自身的写照,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整个日本都被严谨的社会极度地束缚,造成人们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那怕一次好,让我绽放吧”的想法,而樱花恰恰是他们心中这个“反压抑”梦想最好的承载体。所以,对樱花的迷恋甚至“以樱花自喻”可以说正是日本人因求之不得而产生的巨型意淫。如此例子尚有许多,且不一一列举了。此外,从文中多处细节描写中,我们都能发现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正因如此,在看似寻常的聊天中,随处可见到作者对人生,对人性,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所以,这样的“聊”日本已不只是为“聊日本”而“聊”了,“聊”的已颇有意思了……
  •     我们了解日本的程度估计和美国人了解我们的程度差不多。不能以一个人来认识一个国家,也不能以一个国家来判断一个人。
  •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日本的文化数都数不清呀,不过以前没有足够的资料来了解,看完房远的《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觉得又增长的知识,了解了更多有关日本的文化。
  •     特别喜欢E神的《富士山下》,总是想亲临其境,感受一下那种氛围。可惜从未成行。在《当我们聊起日本时》里也有一个篇章叫“富士山篇”,又激荡起我旅行的心了!ps房远很可爱,看他的文字可以边看边笑起来!
  •     作者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些自己的体验。其中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成因分析时,还挺特别的。
  •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这本书在我来看,最大的优点就是老老实实却又有点风趣,是从一个普通大众的角度来写的
  •     中日混血以聊天的方式来叙述所生活的日本,80后的视角,语言颇感亲切,内容不可深究,仅作为聊聊日本的方方面面还是很不错的
  •     
    本书是一个中日混血儿,一个八零后,这些标签下的这本书便有了眼球。但是在现在这个世界要眼球并不够,还要有内容,显然,本书是有内容的。书中作者以自已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于是中日两国的观察得出自已思考的结果。

    本书语言活泼,还蛮有点时尚,里面的“囧”字出现都有点超频率了。当然里面除了时尚外还有一些时尚的观点,比如谈到日本当年为啥侵略中国的原因时,作者指出,我们许多人把日本国土面积小与资源匮乏时,作者有异议,作者说“这个看上去好像非常有道理,但没大考虑到日本的民族性”,从作者谈论的话题以及语气就知道,作者不是开玩笑随便聊聊。作者指出除了政治因素外,还有两个即“羞耻”与“秩序”。作者并一进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这些观点对于是我们的愤青来说是要好好想想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看法,作者认为在对于是日本,或者一个民族上来讲,民族性在一个民族上是有的,但是如果放到个人身上却又些模糊,作者说“大概整个民族的共同中文化会蕴藏在日本人惯常的生活习性,行事做派,涉世哲学里面,但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却又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样,有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烦心事儿”,这种看法,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也是有人提出对待日本问题,要把日本人与日本民族分开对待一样,作者还感性的说“日本民是个高度抽象化的概念,而一个喜怒哀乐的日本人却具象而生动。在人性这方面,一个人代表不了民族,民族也代表不了一个人”。在这点,我相信是出于是作者的经历,作者在日本学习时,看到阿拉伯人,以色列人,英国人,法国人,有的民族还是世仇,但有在一些问题上却又如此的相同,这些都是在理论上看不出来,只有在那个真正融入的人才会有更深的体会,不得不说,80能有这些思考,真是挺认真的生活。
    书中除了对于是政治性话题的讨论还有关于生活上的,比如系统的介绍了日本的吃穿住行,中间穿插着中日对比,并还发出一些感慨。比如谈到房子。日本的房子小,而且不像像中国大片大片的开发,作者得出“有时候觉得中国人的传统意识总是躲藏得很精巧,就像在小区这样的概念里就躲着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子。就算在现代的城市中,大家还是得把房子围起来做个小村心里才踏实”这些小的思考真的挺有意思,可见作者是相当用功的。

    里面还有许多认真思考的文段,作者以一个80后的眼光,以一个中日混血的感情来看待历史与文化,思考着生活,里面没有看到一丝忧伤,更多的是一种坚强,谁说80后有一道明媚的忧伤,谁说80后难立,我想,看到这位,就知道,不仅80后能立,还能立得很好,谁能在这些时候能在生活中能时时思考这些历史问题!
  •     开始我认为他是炒作,一个潮男居写书应该和国内那些言情差不多。 但看了书之后,在他的现代幽默于中我不仅获得了开心,也了解我所感兴趣的日本的种种。房远谢谢你。 不宜多言,还是书中那句名言“书是逆境中最好的慰藉...” 最开心还是打了折 心里最爽的就是这本书了,每晚都开着温馨小灯小看一会。
  •     花几个小时听作者在你对面神侃,能形成一些对日本的印象。写的是作者眼中的日本,有些观点难免主观,不过好在作者很有趣,所以也不会太反感~后期有点写崩。顺说日本消费税现在都涨到8%了
  •     说实在滴,以前对一衣带水滴邻邦——日本,还真是不甚了解,基本是一直处于报章文言、历史课本滴讲述,因此,一心一意滴以为自己不会也不可能会,对日本——这个曾经滴恶魔有兴趣。看了《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滴浅薄无知还自以为是,要说是一个不折不扣滴井底之蛙,那是一点也不冤枉啊。作者以自己在中国十几年滴生活所见,和在日本十年生活滴所闻,告诉读者一个现实滴日本,其实她并不是偶等主观想象滴那种残忍残暴、死有余辜,这么一个小小滴弹丸岛国,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大滴动静,在当今世界一直享有这么大滴知名度和影响力,怎么说也不可能是:一个天大滴馅饼正巧砸在了日本滴地盘上了吧,她滴前世今生必然都会有其深刻滴内在原因。只能说偶自己主观片面,对邻邦滴认识过于肤浅。作者就像是百家讲坛里一个观众眼中很酷滴主讲师一样,用自己滴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和融入生活滴切身感受,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客观、真实滴日本社会百态,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包罗万象,说得头头是道,趣味盎然,精彩纷呈。从作者滴讲述中,可以感到: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滴人,无论走到哪里,生活在哪里,都能很快滴融入环境,是一个会生活、会玩儿、天性乐观滴80后;同时,作者也是一个擅长总结滴人,能说会道,和身边各个年龄段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找到共同语言,而且善于与人交流,轻而易举滴‘套’出对方滴真实想法。作者所讲滴日本,和偶想象滴日本相去甚远,可以说是一举粉碎了偶滴片面认识,使偶对日本不仅产生了莫大滴兴趣,而且有一种渴望走进日本、一探究竟滴冲动。怪不得有这么多哈日哈韩滴新新人类,怪不得日本滴动漫如此独步天下,作者剖析滴一清二楚。要说文笔嘛,这个也值得好好说说,显然作者是一个活跃人物,通篇贯穿着流言潮语——潮流语言,很地道滴80后语言,他滴眼界和经历随着流畅滴文字,活灵活现滴出现在读者眼前,很是蛊惑哦。最多滴就是‘囧’,就像偶对日本滴认识,呵呵,出现频率不是一般滴高啊,在这本书中是不折不扣滴常见字。谈及滴教育、地震、住房、饮食、城市、樱花、人物、流浪汉等等,无不充满喜感,见解独到,是一种发自内心滴品头论足。很喜欢这本书——对80后、90后列入必读书目,对80、90后滴父辈们列为极力推荐书目。
  •     我要听最年轻的声音说说这个国家最新的事儿,我要看这个最帅的男生聊聊最好最坏的日本人
  •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我会想到动漫,想到宫泽贤治……房远同学的这本书,让我有了更多的一个角度来认识日本。
  •     当初冲着帅哥作者买的,看完觉得没白买,脑子和长相是可以同时具备的嘛。
  •     这居然是我第一篇书评,简直就是不写不行的地步。首先谢谢好友借我读,这书要是花钱买必心疼死。作者逢句必有囧的写法,看久了真是相当令人崩溃。看到好多人在吐槽开篇混乱的问题,于是我建议个阅读顺序:前篇→中间略(三个篇章)→武士篇→直到结束。中间略去的毫无意义,也许是为了写而写?出版于2011年的书,对于中日文化还未彻底醒来的中国年轻人,是有一定帮助的。可惜我是2014年才拜读,已经不觉新潮或独道,反而会因为作者一厢情愿的故作情怀而昏昏欲睡。——如果真的要去日本玩,就去看攻略。如果真的要了解日本,不要去看新闻,不要去看这本书,抛去成见,自己去亲身体会。书会过时,人心不会。
  •     不是很精致的一本书,非常口语化,走在深刻与肤浅的边缘。作者是学习舞美、戏剧的博士,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很好,实打实列出了许许多多在日本生活的点点滴滴,目的只有一个,世界上普通个人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多国家民族的标签,实际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挺有趣的
  •     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本来只想借回来随便看看,没想到却是7月份读的十余本关于日本的书中笑点最多的一本。作者是一个中日混血,以跨文化的优势,从普通人的角度记录在日生活的一点一滴,读的过程中让人觉得“哈哈哈,好搞啊!”以及“诶,好像确实如此哦!”当然,整本书并没有什么严谨性,都是短篇,想到什么说什么,多次出现“囧”字和“......”,但作者关于日本民族和日本文化的感悟还是很新颖的,至少读完之后,我会去百度一下作者的资料和博客。
  •     我看了眼这书竟然是11年的,还以为特别老,因为印象里刚上高中就买了。当年我一定读得特别快,导致我最近以为我没看过这本,但开始读了又发现我不但看过,很多内容都进入我的意识了,还和别人用过书里的例子。以及我感到了自身文化水平的退步,曾经我对作者轻浮的文风很没好感,现在却觉得他挺会写的…就是这书编得不够流畅,尤其结尾结得特别烂。以及我现在觉得,作者是个有日本血统的万人迷,所以在观察日本这个国家上其实是有很多盲点(脸真的很重要),不过还算是有参考价值吧。
  •     从图书馆借的书,作者是中日混血,不过颜色始终偏红多一些。作为同龄人,描述的日本视角也是自己所期待的方面。
  •     从衣、食、住、行、娱乐、历史、人物、文化等多个方面着手写,以描写日本普通民众生活为主要内容。
  •     很喜欢书里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的人。。。在书中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作者也得很风趣有意思。。。。好看,好看!!!!!!!也大致的了解了日本和中国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本身人与人之间就是有很多的不同,也会有很多的共同性。。。。。。。。。。。反正喜欢这本书啦。。。。。。。喜欢,喜欢!!!!!!!!!!
  •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一书的作者房远是80后中日混血儿,准确地讲,他的爷爷是中国人,奶奶是日本人。正如作者特殊的身份和生活经历一样,作者对当代日本社会有着自己的理解,尽管这种理解本身已经远远超过我曾经对日本的臆想。读完此书后,我不得不说,很多方面我都理解偏了,我不得不承认曾经的自己对待日本的态度是多么地狭隘和片面.....
  •     怪不得读起来像是天涯长帖,原来本身就是博客整理的…
  •     关于AV产业的那部分写的还是较详细的。。解决了我好多困惑,囧。。。
  •     2015年6月购买,现在已经忘记什么内容了。
  •     文/落潇

    说起日本,我的思绪非常的矛盾,打小时候开始,我就时常和玩伴们聚众看战争电视剧,看着那些可恶的日本鬼子杀害了无辜的少年,我就恨不得重新开始一场战争;也许从爱情开始,我对过去已经开始宽容和理解,记得一本书叫《日本往事》让我对日本开始了重新的认识,当然,这本书中讲述的都是在日本居住的琐事。更是,今年日本发生大地震时,从新闻、报刊、媒体上看到的触目惊心的状况,让我也想起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这时的感受才最真实,因为经历相同,才会觉得悲惨,才会更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宽容。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的作者是一个中日混血儿,生活在两个过度,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写出了两国平民的心声。书中,有着丰富的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受,也有着非常让我感兴趣的往事,更有着从一个人的角度观看两国的异同。读本书的过程,让我感到的是轻松,让我有了作为现代新人应该持有的观点和态度。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我们不该只有历史的沉重和肩上的重担,也不该只有内心的仇恨和发疯的谴责,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眼光,去观看紧邻日本。曾经发誓如果有一天发生战争,我第一个背上行囊,其实日本最仇恨的并不是中国,而是俄国;曾经期待中日来一场战争,让解放军凭借强大的海军,征服历史上记载的琉球;曾经看到屏幕上日本鬼子的被迫剖腹而满心欢喜,因为年幼的自己不懂得生命的珍贵。读本书,让我了解了作者在日本丰富的经历,让我了解了日本也有着众多不凡的历史,让我真正的认识到我该持有的态度和负起的责任。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中充满的美好和怀念,带走的是记忆,留下的是唤醒。曾经不解日本军人为何战败时总是冷酷的切腹自杀,曾经不解为何日本平民也有可怜的时刻,太多的曾经已经灰飞烟灭,我的思想已经变得太多的庸俗。作者平凡的日本学校生活,充满着太多的快乐,诉说着太多有趣的往事,也有着众多平民眼中看世界的观点。我国海龟的泛滥貌似还没有让我们从梦想中清醒过来;我们口中的尊卑貌似已经不再行动中展现;我们房价的日益拉高已经让我们开始感到无奈和彷徨,一件一件残酷的事实,让我们削减脑袋,拼着性命努力狂奔。我们如何能经历过平凡的琐事,我们如何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温暖,我们如何能够畅谈我们的饮食文化,一切虚浮的事物烟消云散时,我们会是夜总会狂欢之后的落寞,还是地震之后的荒凉。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有着美妙的饮食可以谈起,有着恒定的房价可以谈起,有着社会尊卑优良秩序可以谈起;当我们谈起自己时,我们谈什么呢?


    2011-5-25 落潇 晚
  •     房远比下的日本确实是我不了解的,看完很受益,日本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也许正慢慢丰满起来。
  •     一直很喜欢日本的静文化,接收到的也比较少。《当我们聊起日本时》的作者与我是同龄人,从他的书里,我看到一个更加时尚,更加激情的日本,与那种悠闲怡然的榻榻米日本是这样不同,又感觉如此新鲜!非常喜欢,推荐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人都看看!
  •     感谢哪天翻着AV篇向我介绍本书的同学,如果没有他,我可能永远不会关注到这本看来非常不靠谱的“80后在日本”。与作者同为80后,我和作者一样喜欢丰富多彩的私生活,喜欢能够在好友间调侃的奇闻异事,喜欢偶尔闲聊,品评一下各国文化,各种艺术,各派思想。这是一本足够用来忽悠朋友的日本游学记,没有通篇高度的总结,没有通篇空洞的案例,有的是活生生的细节,有的是充满在字里行间的快乐经历。所以,抽出一个慵懒的下午,泡上一杯咖啡,跟着作者去日本尽情的游戏吧!
  •     很中肯的评论!!!
  •     因吹丝挺
  •     写的还不错,有美化的嫌疑,因为写的不错,不好的也会被一笔带过。 在想作者是否对日本有深刻的了解,毕竟我在中国也二十年,却觉得了解不多。
  •     我父亲是台湾人,母亲是上海人。虽然出生在上海但是满嘴的台湾口音。
    其实我经常被问我是那里人,我常说我是中国人,他们不信,说我一定是台湾的。
    我觉得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只不过一个是中华民国,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这之间只是国号不同,大致上都是同胞啊。
    日本虽然和我们有些比较尴尬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大陆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应该会良好的发展下去。
    民国那里的话也不能怪他们吧。其实台湾那里并不是什麽自己喜欢哈日而是历史成就了这个文化。主要是当时因为日本统治了台湾50年了也慢慢的和当地文化融合了。
    希望能够好好的融合啊,促进两方的发展。
  •     关于日本的书,也已经读了不少了,差不多自己也成了一个“日本专家”了。但是当看到这本《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还是忍不住将其放入书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本书作者是中日混血,视角或与他人不同;二是作者与我同为“80后”,想来颇有共同语言。

    书名称本书“聊日本”,可谓贴切。翻开本书,给你的感觉就是和作者房远对面而坐,一顿神侃。房远身为中日混血,在中国和日本又分别生活了十几年时间,对这两个国家的社会有着一般人难以拥有的“双份”经历。而且因为自己的血缘羁绊,他的视角又和那些虽然长期留日,但始终被当做“外人”看待的留日学生不同。此外,作为一个朝气蓬勃,开朗健谈的80后“大男孩”,房远笔下的日本也就多了一份鲜活灵动,少了以往难免的心存戒备,刻板单调。于是,我们就跟着他开始了一次“日本之旅”:从语言学校的“各色人等”到高等院校的等级分明;从天下闻名的忍者武士,到别具一格的日本美食;从富士山到烂漫樱花;从购物交通到漫画夜生活……虽称不上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但也趣味盎然,精彩纷呈。甚至还有聊到日本AV业的,吼吼!(咳咳,我这么激动干嘛,要蛋定,蛋定……)房远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中日乃至世界其他民族的细致观察和比较,通过浅显平易的文字表达出来,让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社会百态与民众生活有了直观和感性的认识。虽然并不像本尼迪克特那样经常站在“理性的高度”,但也有着自己独到之处。房远在聊到日本或中国时,始终保持了一种客观平和的态度,就事论事,不像有些中国人写的日本论述,看似客观,实则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抓小辫子”的心态。比起先前所读的同为年轻人健吾所写的《日本乱象》,本书的可读性更佳。健吾的视角虽也平易,但仍给人以“社会考察”之镜头感。而本作却没有了这种刻意,也就没有了隔阂感,读起来就和与同龄人聊天一样,无拘无束。只是“80前”的读者是否能够适应本书满篇的潮流新语,以及平均两段话就要出现一次的“囧”呢?还真不知道~囧

    不过,如果你以为本书就是作者通篇在那里大白话乱侃,流水账交代,浮光掠影,没有内涵,那也属于看轻了作者。在细腻的观察背后,作者也时不时对日本剖析一番,其中不乏洞见。比如对大和民族的女性性格,以及日本人为何如此喜爱樱花的问题上,就颇有见地。尤其是对日本人的樱花情结,作者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让人看到了他看似漫漫的观察中也一样具备“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洞察力。相比之下,《暧昧的日本人》作者李兆忠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析就只是停留在表象上,落了下乘(特意从书架上翻出来比较的)。而且,本作总体格调虽然有点嘻嘻哈哈,玩世不恭,但也会有令人颇有感触的场景。比如看作者写到汶川地震后,日本民间到处可见的募捐活动,以及一群小学生冒着大雨为汶川灾区筹集捐款的场景时,不禁将其和最近日本海啸后某些国人麻木乃至幸灾乐祸的表现,以及港台为海啸进行义演竟被人骂“卖国”等情形相联系,不由得脸上发烧。我想,自己身为中国人,如果说有什么感到羞愧难当的话,就是不得不与此类“爱国者”同处一个族裔,甚至还被人当做同道吧。

    总体而言,本书是值得一看的。虽然身为中日混血使作者有时“好话”多说了一点,“问题”少谈了一些,但大致上还是比较公允的。略为不满的是结尾草率了点,令人意犹未尽。不过也如作者所说,意识形态问题,还是不要说太多,否则万一被河蟹了,那岂不是连稿费都没了着落~看了此书,可以了解很多,也可以感慨很多。了解多了,以后聊起日本时,想必不会只有“日本人全都遵纪守法”,“日本人从不违反交通法规”、“日本人都是变态”这类刻板而又以偏概全的论调。作者和我们聊了那么多,其实想说的也很简单:不要一谈起日本,马上就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民族共性也许的确存在,但如果用其套到每个人头上,那又过于笼统了。一个人代表不了民族,民族也代表不了一个人。日本侵略过中国,但不代表每个日本人都是穷凶极恶。日本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也是普通的人,有好有坏,如此而已。只是道理虽然易懂,那些抱定了“日本人就是阴险狡诈,极端自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并衷心希望日本列岛从此沉默的一群人愿意听吗,又能懂吗?
    我看悬。
  •     看了书才开始喜欢暖男的,当时觉得忒牛掰
  •     日本,这是一个在国人眼中颇受争议的国家。无法忽视,这个国家曾经对中国土地的蹂躏,无法忘却,这个国家曾经在中国犯下的罪恶。历史的过往,让国人无法单纯地对待这个国家。然而,这个国家的某些特质却让国人无法放下。比如说,日本的电子产品,日本的动漫,日本的美食,日本的美景……这一切,为国人带来了复杂的感觉,对日本这个国家,有恨也有爱。
    看到《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这本书的介绍,作者是一个中日混血儿,他的混血祖先,源自战乱时期。像他们这样一群人,到底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日本,看待那一段历史,作者用他的生活经历给我们带来了他交出的答卷。
    其实,就像他说的,民族性这种东西放在整个民族上是有的,并且强烈。而缩小到每个“人”身上,终将会变得有些模糊。就像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真的会因为对日本的仇恨而不去购买日产的各种电子产品么?答案是不会,也许真的有一些人因自己的强烈民族感而不去使用日本的产品,但绝大部分人依旧会因为产品的特性而去购买。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这本书的观点和语言是诚恳的,是从一个正常生活着的人的角度去看待日本,看待这个在国人眼中有些特殊的日本,并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
    个人因为喜欢动漫,所以平时对日本还是有些关注,身边又有一些朋友和同学都是曾经在日本留学过,或者是现在定居在日本。对日本的感觉还算可以,不从民族的角度,单纯只是觉得有好的,就应该要喜欢,应该要学习。看过动漫中樱花翩翩的美景,就很想看看真实的樱花之美。
    朋友告诉过我,日本人每到樱花盛开的季节就会去野餐,好象还有什么节日的,一家人或是亲朋好友带上美食,相聚坐在樱花树下,一片欣赏美景,一片品尝美食,温馨与美好,与樱花之美相辅相成,实在是一幅最真实的美景。朋友说,她是非常向往那样的亲子游的。
    朋友还告诉过我,日本很干净,这点中国就无论怎样也比不上。其实这点,在其余国家的朋友也都告诉过我,人们纷纷出国,喜欢待在国外都是有原因的,光是干净整洁这一点就足够了。在国外,灰尘很少,像新西兰,即使一个月不擦皮鞋,鞋面上也不会蒙上灰尘。这样的境界,不知国内什么时候才能达到。
    作为一个中国人,其实每个人都会期望自己的国家是值得骄傲的,看过《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这本书后,每个人都会看到,日本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国家,日本人,也都是一些普通的人,只是,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动,无时无刻不透着一种高素质的自觉性。正是这种自觉性,让人们对这样一个国家充满了好感。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这本书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摘录,点点滴滴,都透着真实与真情,虽然只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却是一段最真实的日本生活经历。
  •     有趣的
  •     我要看这个最帅的男生聊聊最好最坏的日本人!!!!!一语中的
  •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这本书很不错,语言很风趣,对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人们的介绍也比较客观,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思想很丰富的人,值得一看。
  •       作者房远的奶奶是当年被日本政府迁居到东北的日本人,而他的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两种血统的融合,两种文化的喂养,让作者在看待日本的视角更具说服力,也更有时代感,区别于我们五六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对日本的认识观念。以年轻时尚的视角,解读现代、真实的日本,真实的日本平民的生活。
  •     有关日本文化,能聊的应该很多吧。还想继续听作者讲述。
  •     补。
  •     改变了一些我原来对日本的认知。可以听着一些和风歌曲来阅读,作者表达幽默所以并不觉得理解起来费力,但是思维有些跳跃,喜欢用些网络用语拉近关系(好多现在都没人用了)。或许是因为作者年纪不大,所以就像是一个在日本待了好多年的哥哥回来,兴高采烈地给妹妹讲述着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比起《菊与刀》来说更具有趣味和可读性,也挺切合时代的。推荐想要了解日本的孩子先读它,再考虑《菊与刀》什么的。
  •     多一个视角了解日本文化,尤其是从一个中日混血的青年的眼光去看,更能让我们中国人了解我们的邻居的真实生活。
  •     拿到书,粗粗翻阅一下,发现这本书,没有在腰封上写着“XX大师强力推荐”等等夺人眼球的宣传话语,也没有请什么名人来写序,非常低调。出于好奇,在网上搜索到作者房远的博客,才发现房远的博客已经有了528万的访问量,相当牛啊!看看博客文章的目录,可以发现《当我们聊起日本》这本书基本就是博文的汇总,在书中稍微按照主题内容分了一下类。博客中还有比较多的照片,是书中没有收录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过去看一看。

    于是在带孩子出去度年假的旅途中,我带上了这本书。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明智,一本《当我们聊起日本》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好书,伴着我轻松愉快甚至相当有收获地度过了旅途中等待的时光。甚至有不少段落逗得我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惹得我家3岁小儿一个劲地被吸引过来问我在看什么好玩的书。

    说实话,做为从小看着日本动漫、日剧长大的我而言,日本并不陌生。但是关于写日本的书,大多是主题内容比较严肃的。而房远自身的中日混血和中日生活成长史,使他看待日本和中国的角度很不一样,因此也就有了他在博客上写下的聊起日本的点点滴滴。文中漫天飘舞的“囧”字,有时离题万里的闲扯,确实是非常轻松的基调。

    因为我相信房远当初在博客上敲下一篇篇博文的时候,没有想着要出书,因此他写出了非常真实的所观所闻所想所感。但是,透过这些文字,房远却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出自己非常独立的思考。在很多篇文字的叙述之中,可以感到作者的思考的深度。书中的精彩片断比比皆是,比如“住房篇”说到日本人的住房概念,和中国人很不一样,日本年青人都不买房,都是租房;“樱花篇”通过樱花说了日本的精神;还有那篇非常经典的“日美关系”,真是写得令人拍掌大叹!在“地震篇”中,写到日本小孩子在雨中为汶川地震募捐时,我被感动了。中日关系,确实就如房远所说,中国和日本之间羁绊太深,爱恨纠葛太多了,很多事情,很难几句话说得清楚啊。

    最后,看到房远的博客更新频率还是保持着一个月2至4篇左右的,而且距离本书5月的出版时间又有了几篇新的博文。希望房远继续写下去,争取再出第二本书哦,鼓励加祝福!
  •     “但是我听到的多数是愤怒的声音,却很少听到这样发自内心的隐隐发颤的悲痛,也许是生在苦寒之地的人们性格上更悲情吧。”
    中国人仇日的原因一个是政府处于某些政治需求刻意强化的结果,其实中日七八十年代有段蜜月期,那时候没听过谁仇日的,这跟政府的主导有很大关系。再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仇日更多的不是对祖先的怜悯,而是觉得中国曾经被日本侵略的事实让中国人感到很没面子,中国人一向是比较自大的,被日本一个小国家大肆侵略过会让很多中国人恼羞成怒,而且当年要不是美国送给了日本一颗小男孩,结果都很难说。所以芬兰人求俄是对先辈的一种哀悼,中国人仇日到不如说是某种自私的心理需要。
  •     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眼前一亮~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作者阅历很丰富,写的也都很真实~我的亲戚有在日本的,很多事情也跟我提到过,跟作者讲的很吻合,总是让我有“啊!没错!就是这样的!”的感觉~而且作者人很帅哦~写作的手法和思路很随意,还特别风趣幽默,是年轻人的思维模式,很适合年轻人看~想了解日本风俗文化的朋友们很推荐这本书~
  •     这是90后发表的他在日本的见闻。。。最年轻的声音聊的最新的日本的事情。。很有介绍性
  •     果然是天涯体 不过还满纪实的
  •     关于日本的书,也已经读了不少了,差不多自己也成了一个“日本专家”了。但是当看到这本《当我们聊起日本时》,还是忍不住将其放入书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本书作者是中日混血,视角或与他人不同;二是作者与我同为“80后”,想来颇有共同语言。 书名称本书“聊日本”,可谓贴切。翻开本书,给你的感觉就是和作者房远对面而坐,一顿神侃。房远身为中日混血,在中国和日本又分别生活了十几年时间,对这两个国家的社会有着一般人难以拥有的“双份”经历。而且因为自己的血缘羁绊,他的视角又和那些虽然长期留日,但始终被当做“外人”看待的留日学生不同。此外,作为一个朝气蓬勃,开朗健谈的80后“大男孩”,房远笔下的日本也就多了一份鲜活灵动,少了以往难免的心存戒备,刻板单调。于是,我们就跟着他开始了一次“日本之旅”:从语言学校的“各色人等”到高等院校的等级分明;从天下闻名的忍者武士,到别具一格的日本美食;从富士山到烂漫樱花;从购物交通到漫画夜生活……虽称不上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但也趣味盎然,精彩纷呈。甚至还有聊到日本AV业的,吼吼!(咳咳,我这么激动干嘛,要蛋定,蛋定……)房远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中日乃至世界其他民族的细致观察和比较,通过浅显平易的文字表达出来,让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社会百态与民众生活有了直观和感性的认识。虽然并不像本尼迪克特那样经常站在“理性的高度”,但也有着自己独到之处。房远在聊到日本或中国时,始终保持了一种客观平和的态度,就事论事,不像有些中国人写的日本论述,看似客观,实则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抓小辫子”的心态。比起先前所读的同为年轻人健吾所写的《日本乱象》,本书的可读性更佳。健吾的视角虽也平易,但仍给人以“社会考察”之镜头感。而本作却没有了这种刻意,也就没有了隔阂感,读起来就和与同龄人聊天一样,无拘无束。只是“80前”的读者是否能够适应本书满篇的潮流新语,以及平均两段话就要出现一次的“囧”呢?还真不知道~囧
  •     因为喜欢日本动漫,而对日本文化有了很浓的兴趣,这本书我第一次在书店里读到就觉得多好的,不会像科普性文章一样,读多了就像在上课,该书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跟你讲他自己的经历,不会枯燥的读不下去,目录也是以我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分,比如大学院篇、饮食篇、夜生活篇、AV篇、漫画篇等等,语言也很贴近我们,休闲的读着也能了解日本真实的生活,个人很喜欢这本书。
  •     和以前读的聊到日本的书比起来,更加贴近日本的风土人情。看到了日本很多不一样的一面。读起来也很轻松有趣。作者超喜欢囧字啊,把人都看囧了。作者的思维挺跳跃的,常常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有点随笔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     以年轻时尚的视角,解读现代、真实的日本,真实的日本平民的生活。
  •     做为年轻作者,笔触和分析还都是很新的,还不错
  •     思路不清晰,中文功底不行,做休闲读物都会因为太粗糙看不下去。
  •     什么都说了等于什么都说不细,像是看了一篇豆瓣的长篇帖子,看完也只能是囫囵吞枣的感觉,想要靠这书了解日本,趁早不要期望太高。
  •     从天涯就开始追作者的文章,今天终于以一本书的形式拿在手上,感觉很高兴,有种和作者一起成长了的感觉。
    可能是作者特殊身世和经历的原因,从房远身上读到的日本和之前的感觉不一样,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有平淡,有激情,有狂欢,有愤怒,有理解,有努力……一句话来说就是感觉到了更多“人”的东西。
    作者的文风我很喜欢,风趣幽默却又洗练,有种一读起来就停不下来的感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作者不但阅历丰富,而且能把的所见所闻更多上升到一种人性和对社会理解的高度。而且理解往往很深刻且独到,让人获益匪浅。
    对日本有兴趣的二位都强烈推荐这本书,它一定能给你一个地日本的崭新认识。
  •     这本书是今年阅读的一大惊喜,它平凡的书名与封面,很容易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介绍日本的书籍中,而我却幸运地看到了。鉴于这种难得的缘分,我毫不吝啬地给出了五星评价。

    目前中国的日本热方兴未艾,然而无论中国的日本通,还是日本的中国通,都难免陷入僵硬的学术海洋中,离我们真实的生活甚为遥远。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有无数的共性与差异,有交融也有排斥,有传承也有反哺,其中深藏的玄机使无数学者殚精竭虑,延伸出许多观点或是流派。然后日本到底是什么样子,却很少人有直观的把握,即便旅日多年的中国人也很难说得清楚。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两个内敛而含蓄的民族,很难会让外来者深入他们的生活。中日两国的学者并非不够客观公正,只是不能体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很难真正了解这个民族的心理与性情。

    而房远却是个绝对的异类,不但是中日血缘的杂交,更是文化、社会、经历、成长的杂交,他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真正浸润了两国最真实的生活。我一直认为日本像中国的影子,他的各种特征都能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到印证,然而每个特征又与我们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也许我们从各种表象上的差异去了解他们内在的关联,可能会比直接从社会历史的宏观角度去把握,跟容易接近真实的日本。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我们会谈些什么呢?索尼、松下、任天堂?骐达、花冠、凯美瑞?刺身、动漫、苍井空?房远用80后的视角与我们侃侃而谈,就像朋友们周末在茶楼里聚会一样,聊得都是时下的潮流热门与生活趣事,偶尔蹦出一两句独到的见解,让听者拍手附和,心有戚戚焉。于是,我们触摸到了真实的日本,这是充满质感的日本人生活圈。它不同与旅行广告里宣传的日本;不同于历史书上读到的日本;不同于日常器物中用到的日本。这本书将我们置身在日本最市井最平凡的生活之中,让我们发现日本人与我们有这么多细节上的相似与不同,有同样的梦想与困惑,又有不同的习性与作风。中日就像一对男女,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彼此都混杂着好奇、不解、矜持与渴望,让外人难以捉摸。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像美国一样征服了倔强又精明的日本小妞,让她依偎在中国宽厚的臂膀上低眉娇羞时,我们就真正地懂了日本。

    另外,作为饮食男女的代表,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AV篇中,成人小店里卖的那小瓶水。
  •     拖拖拉拉看了将近俩月,整体看完后感觉书的内容很不错,既有观点,又有乐趣,标记一下,等着有时间了再回味一遍。
  •     通俗易懂,还算有趣,呵呵
  •     说实在滴,以前对一衣带水滴邻邦——日本,还真是不甚了解,基本是一直处于报章文言、历史课本滴讲述。看了《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滴浅薄无知还自以为是,支持一把!
  •     像很长的贴文,但是语言很亲近。
  •     应该是一个旅日留学生的博客,琐碎+网络化的语言让书没什么深度,全是一个侧面了解日本吧
  •     年轻时选的书真是不能看啊
  •     作者的身份注定了他的客观
  •     还不错,通过一个中日混血的视角去了解中日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书了对日本一些现象都进行了较为风趣的介绍。 对了解日本还是很有帮助的。
  •     给不了解日本的我看看,蛮有趣的
  •     一直很喜欢日本文化,也一直很讨厌日本这个国家,于是一直很关注描写日本的书,这是一个从年轻人视角中看到的日本,是近年来描写日本最好的一本了。
  •     会买这本书一开始是因为作者说的“我觉得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比中国人对日本地了解更甚……”这句话,我比较认同,而且房远“特殊”的身份也是我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很想知道一个经过中国的小学到大学教育的年轻人是如何看待日本的,又是如何看待中日之间乃至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的。
    拿到书的第一晚就翻阅了,很好读,说这个“好读”是指一点都不晦涩,虽说有些内容亦是非常正经甚至严肃的主题,但他的文字风格很有当代年轻人特有的味,略微嚣张,略微轻狂,略微自嘲,略微正经,又略微打哈哈的感觉,至少很多话在他讲来就不难理解了,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这个世界上爱讲大道理的人太多了,却很少有人能把道理讲得让人自然地接受,自然地理解,并自然地去思考。
    我觉得所有对日本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但又满怀爱国主义情怀的人可以看看这本书,当我们在对这个国家表示憎恨、鄙视和愤怒的情绪时,有没有发现我们真的就只是单纯地在原地气得跺脚、骂骂咧咧,可对方却已经将我们的长处学到手并运用得风生水起,而完全不在乎我们的态度。
    我一直有很深刻的体会,从前当我在与周围人聊天时表露出对日本某一种文化形式的欣赏时,被笑骂成“卖国贼”,我哭笑不得。好像很多人认为,要显示自己的爱国情怀,你就不能对日本的任何人或事物表露出认同乃至欣赏的态度,最好离得远远的一点都不要知道才好。我回想起大学时代,有位同学在演讲时讲到中日话题愤愤不平,几乎“声泪俱下”地讲日本是个多么恶劣的国家,号召同学们抵制日本,可是据我所知,他所用的电子产品其中就有日本产的——这很囧。
    很多所谓爱国的国人总是不敢承认别人的优点,换句话说,就是从来不敢承认我们为什么失败,从来不去寻找原因,而只在自我满足的情绪中怡然自乐。某次看一个日本的节目,貌似是一个日本小学生在答题,提问中涉及到中国知识,结果那小孩的回答中将鄱阳湖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有些甚至连我这个中国人都不知道,但相反的,我觉得一个中国的小学生可能对日本有没有湖这件事都闹不清楚,我觉得这很可怕。这也是我这几年开始逐步从各种方面开始去学着了解日本的原因之一。
    我大略猜测,房远的年纪应该跟我差不多,所以对他怀着敬佩的心情,这是个很潇洒的小伙,希望他的潇洒能为他赢得应有的掌声。
  •     很好的年轻人,对于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看法
  •     觉得比预想的好看,很轻松地对日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做了描写,有很多超乎意料的事情。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自然不能很全面,但是也不妨作为一种参考,让我更了解日本,也更喜欢日本了。
  •     蛮好看的文字书,很有意思~
  •     说起日本,我们的感情很复杂。日本和我们国家算是近邻,现在经济发达,汽车、相机等等都很先进。个头虽小,但经济实力很很强大。具体到我所在的市,和日本三条市是友好城市。具体到我的家庭,我姐姐就曾到日本研修三年,也就是打洋工。在她眼里,日本人对她们不错的。但历史上日本人给了我们国家很多伤害。据一些长辈将,日本侵华的时候,很凶残,如果死掉一个日本人,那么日本兵地小队就会血洗一个村子来报复。而且,日本至今不肯正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虽然日本人总是彬彬有礼鞠躬的样子,但我周围,包括我,对日本人还是心存戒心的。
    但我们对日本了解多少?真的不多。.这就是件比较可怕的事情,不说知己知彼,起码了解一些是应该的。
    中日混血房远所著《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是一本随笔,从80后的目光,平民的私人的视角,为我们介绍了他居住了10年的日本,涉及住房、饮食、交通、漫画、购物、节日等等,方方面面,虽然琐碎,但笔调轻松活拨,毫无疑问,能对日本知识启启蒙。
    前段时间的日本海啸引发的东电核泄漏等,确实是人间灾难。当时,电视上反复播送海啸的画面。巨大的海浪重来,冲毁轮船就想是冲毁玩具船一样,让人恐惧。然而,我们似乎在有着有种庆幸,该,小日本。
    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撰文说,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要不得。我觉得说的有道理,很惭愧。
    读到本书地震篇的时候,我真的很佩服日本人。日本是地震的多发国家,几乎每天都地震,他们的防震减灾工作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国家建筑有太多豆腐渣工程。读到作者看到日本的小学生自发的为汶川地震灾区的人们募捐的时候,读到几乎所有的便利店最显眼的地方都有为汶川灾区募捐的箱子的时候,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日本人的这次全民总动员确实让人感动。在大灾大难面前,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而反思我们在日本海啸后的麻木,确实是不应该,惭愧啊。
    相比较吃喝类,本书涉及日本深层次一点的有武士、富士山、樱花。我们也比较容易可以看到樱花了。每年武汉大学的樱花开放的时候就很吸引人,不少地方也有引进了樱花。我也见过,但不是花开的季节。我觉得,樱花就像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为什么这么迷恋樱花?不知道。房远说樱花契合了日本人的某种情结、性情:压抑的人生渴望樱花的绚烂。渴望在沉默中爆发,所以,日本人自杀率高,轻视生命。
    没想到的是,80后的作者,且居住日本10年,文字能写得这样活,让我钦佩。总之,本书是一本有趣的了解日本的挺私人化一本书,能帮你初步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
  •     “国家与国家之间有时候真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打打闹闹,吵吵和和,尤其住得相邻的总是不大能和睦相处。我相信大家居家吵嘴一定是在楼上楼下、邻里胡同里挑对手,很少有人会为吵个嘴还要开车坐地铁千里骂街去的。”像韩寒的观点一样精辟。
  •     出于兴趣在看,今天刚过半。像一个长贴,可以轻松地看看,缓解白夜行的伤痛.. 哦这个也轻松地看完啦,有点收获^^ 3.0~
  •     作者的笔触通俗近人,细细道来的逸闻趣事都见字如面;仿佛一个见多识广的学长向你讲诉着异域游历,字里行间还不乏为人处世的经验之谈。 算是青年易读版的《菊与刀》,东瀛科普入门推荐。
  •     “日本很少有像中国一样的大片大片开发的某某园某某庄某某小区,公寓楼都是在遍布城市的小别墅之间见缝插针,逢空就钻。有时候觉得中国人的传统意识总是躲藏得很精巧,就像在小区这样概念里就躲着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子。就算在现代的城市中,大家还是得把房子围起来做个小村心里才踏实。”说的太好了。
  •     越来越喜欢日系湾湾风了,也许发现自己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喜欢哪些东西 对了,这个书看到阿克吊在看,我就偷偷在kindle上下载了,这是种什么心态,跟风我就是不要脸嘿嘿嘿
  •     作者平时思考的真不少不过这确实算不上一本书吧,很强大的知识贴
  •     我相信,在日本生活过的人,对这本书的理解会是相当深刻的。本书从头至尾,无不洋溢着日本点点滴滴的纯正日本风土人情。它向人们娓娓道来日本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让中国人对日本国和日本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很真实!文笔也很好!像一部3D日本纪录片。好!
  •     呵呵 日本的AV还是真是超级超级!!!包阔漫画一类的 不过漫画比较养眼呵呵
  •     越恨这个国家,就越想看看它的变化,我就是这么矛盾,其实我不得不说日本有些东西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先好好了解这个国家,才能更深刻地鄙视它,哈哈哈。一事归一事,这书是很给力的
  •     越了解就越喜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