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06070829
作者:徐贲
页数:409页

作者简介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书籍目录

序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心智的启蒙
第一部分 个人良心与社会共善
1 “良心” 是怎样的一个向导
2 民主法治下的“良心”
3 公民社会中的“良心”
4 民主政治不能危害民间社团的良心
5 神给人怎样的良心原则
6 政治与良心
7 利益与良心
8 商业良心的社会条件
9 恻隐心遭遇良心道德
10 人为什么会“残忍”
11 残忍与恶
12 “罪感” 的洗涤与操控
13 阿姆斯特朗的羞愧与罪感
14 黄河浮尸与人的尊严
15 不说真话, 发誓无用
16 让公民交谈代替群众呐喊
17 官腔八股和官老爷
18 希望在“哀莫大于心死” 中死去
19 精神的和物质的美国梦
20 美国人幸福吗
21 奥巴马当总统“幸福” 吗
22 “选民访谈” 与“幸福调查”
23 “中彩” 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24 并不完美的" 美国梦"
25 金钱不是选民唯一的“自我利益”
26 美国的竞选与金钱
27 道德必定需要宗教吗
第二部分 幽暗人性与心智启蒙
1 大众心理与心智启蒙
2 人的“情绪” 与心智启蒙
3 “易粪而食” 的道德与情绪
4 非人化的荼毒
5 粗鄙是文明社会的癌症
6 粗鄙和粗俗
7 无度时代的“贪婪”
8 “贪婪” 应该成为中国公共讨论的议题
9 当今中国的“贪婪” 是一种怎样的道德恶疾
10 中国人为什么轻信
11 轻信与偏执
12 “涨工资” 提升的是怎样的幸福感
13 别让“幸福” 成为有名无实的时髦用语
14 弄出点动静来的胡说八道
15 公关与忽悠
16 公关与民主
17 气功是一种怎样的忽悠
18 政治化的感恩糟蹋“感激”
19 鼓掌是一种“社会传染病”
20 不可理喻和自以为是的“愚蠢”
21 极端境遇中的“愚蠢”
22 污染是一种怎样的愚蠢
23 从历史汲取“愚蠢” 的教训
24 宗教、文学和科学中的“忌妒”
25 忌妒与残忍
26 美国的“洗脑” 理论
27 “被洗脑” 有罪吗
第三部分 让宪政引导民德
1 让宪政引导民德
2 宪政需要怎样的制度守护
3 政改需要“好生活” 的理念
4 宪政的根本作用是防止暴政
5 宪政法治中的“人民领袖”
6 宪政民主中的“欺骗” 与“伪善”
7 法治需要“敬畏” 法律吗
8 共和法治的缔造者和初始时刻
9 宪政之初的幸运与德行
10 公共价值启蒙中的“公正” 和“社会正义”
11 公民权利是争取一切其他权利的权利
12 政治梦想与现实条件
13 政府有管理公民个人嗜好的权利吗
14 自由价值与《旧制度与大革命》
15 怎样的“笼子” 能关进三种权力
16 “请愿申冤” 是一种怎样的公民权利
17 说真话得先让人能说话
18 这样的“幸运” 不公正
19 人微言轻的选票是民主的最强力量
20 “希望” 和乐观主义
21 大众幸福学中的“自由”
22 幸福与大众伦理
23 何以消除“心中魔鬼”
24 为希特勒试吃食物的女人
25 作恶的意愿与罪责
26 暴力犯罪的人群操控与个人的责任
27 制度造就的“坏人”
后记

内容概要

徐贲,曾就读于复旦大学,马萨诸塞州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系,现任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和《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2005)、《文化批评向何处去》(2011)、《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等等畅销书。而2013年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2013)也十分畅销,获得读者好评。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作为一本杂文集,《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收录了学者徐贲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专栏文章,内容基本围绕“良心”展开。书名取自亨利•梭罗名作《瓦尔登湖》,也恰如其分地点名了作者的用心:倘若多一个人与“良心”同行,或许我们的离“共善”的公民生活,也就更近了一步。按照文章表达的不同侧重点,集子共分为三部分:其一“个人良心与社会共善”,阐释了良心的具体含义与个人良心和社会共善之间的紧密联系;第二部分“幽暗人性与心智启蒙”则是从良心的负面——人性的缺陷角度,论证了心智启蒙的重要性,而启蒙的目的,还是要唤醒人们的良心;到了最后,作者则是从制度层面给出了成全个人良心普遍养成的方法,即以“宪政”引导“民德”,从而使达成理想的社会形态成为可能。简单地说,所谓“良心”,在作者看来是一种“使理智付诸实践”的动力。它首先,是个体自觉地生存于社会中的必要条件,因为一旦社会制度作恶,“个人良心往往就会被看成是一种可能的抵抗力”。只有保全了“良心”,个人人格才不至于沦陷,人心人性的心智才能始终“觉醒”。而一旦良心无法保全,甚至是良心“作恶”,一个社会必然会陷入混乱。毕竟是一本由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汇集而成的文集,作者无法在一个论题之下贡献成形的相关体系,但文章的融知识性与思辨性于一炉,既给普通读者带来了社会学前沿的理论成果,而这些“硬知识”由时事案例引出,作者一步步抽丝剥茧的分析,更是让读者在不觉间得到了有关思考方法的启发,隐约间看到了有关个人良知、群体公德、民主宪政、社会共善等原本陌生的概念间的交互与连结。客观上说,社会科学领域的尴尬,在于再严密的结论也仅仅是建立在逻辑演绎之上,无法如自然科学一般得到实证。这种尴尬既使得研究本身变得复杂,而“决定性因素”的缺失,也使得人为制造权威成为了可能。又因为人性本身存在的缺陷——盲目性、趋同性等等,使得相关研究很容易被绑架,升格为某种公共意志,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而克服人们在心智上缺陷的重点,在于实现“启蒙”,使得“独立思考”成为共识,最终实现社会成员自觉的良性发展。而心智启蒙的核心,其实还是要依赖于良心的引导。因为理性往往不能决定自己的方向。尽管良心“人皆有之”,但要保证其不致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丧失,除了依靠引导唤醒自觉,必要的制度保障显然也必不可少。“宪政”的直接目的便在于限制“暴政”——既包括个人,更包括群体与社会。如何进行制度设计显然是一个意义深远又颇具难度的课题,但归根结底,好的制度总是要成全个体发展,个体繁荣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引导的意义,远大于管制,而人的尊严,理应成为一切强制力的禁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对未来产生向往,而不是得过且过,忙于躲避时时的“生存之虞”。由于长期旅居美国,徐贲先生对美国社会的观察与分析都是十分到位的,这些结果出现在作品中,往往是给当下社会提供“模板”。于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徐贲先生的想法总会有“理想化”的成分。这也许是作品中最宝贵的东西——理想才能驱动更好的未来。而对于个体而言,启蒙之光引来了理性,而良心却会告诉你路的方向。至于暗夜行路,要有光,更应该知道自己的心,应当何去何从。
  •     徐贲这本新书的名字叫《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就是这个书名吸引了我,并令我感慨。美国作家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如果一个人与他的同伴步伐不合,那也许是听到了一个不同的鼓手。不管这是怎样的鼓声,来自多么遥远的地方,他都会随着那音乐声前行。” 无疑,梭罗是一个听自己良心鼓声行进的人,但他的良心鼓声却并不能唤起同伴与他一起前行。徐贲则不然。他要倾听的是另一种良心鼓声,一种能让我们与他人同行的良心鼓声。想起以前读过他的《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这本书,更加坚定了他是“良心鼓手”这一判断。阅读《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这本书之后,忽然想说:共同敲响良心的鼓,一路前行。这个社会怎么了?人类的良心怎么了?你看:“坑爹”的年货、停车场女子被割喉、黄河浮尸、拒绝怜悯弱者(不让座、打老人等)、哄抢、某期《棒棒棒》节目粗鄙事件、秤砣打死瓜农……如此这般的欺骗、残忍、冷漠、贪婪、粗鄙、凶暴……人们的良心都去哪儿了?这个时代,除了信仰和政治之外,人们还需要怎样的良心?徐贲是怎样敲响良心的鼓呢?《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这本书有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个人良心与社会共善》中,讨论的是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以及这二者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在第二部分《幽暗人性与心智启蒙》中,讨论的是人性自身的一些弱点、缺陷和幽暗意识,以及外力如何利用这些对人进行心理的和思想的操控。在第三部分《让宪政引导民德》中,讨论的是政治制度与民众德行的问题。徐贲探讨了良心:良心不只是人有什么情感、情绪或想法,而且是有与此相应的行为。没有行为和行动的良心只是空洞、模糊、暧昧的心理冲动,也会因此变得萎靡衰竭。不良私德常常也叫做“心术不正”或“坏良心”,在私人和群体生活中都是有害的,有的是损人利己,有的是损人不利己。《教育片论》讨论的“不良品质”包括吹毛求疵、挑剔、笨拙的羞怯、轻蔑、贪婪、野蛮、跋扈、轻率判断、伪善、怠惰、说谎、心怀恶意、粗心大意、鲁莽、怯弱害羞、顽固、胆小等等;而“优良品质”则包括彬彬有礼、仁爱之心、慷慨大方、荣誉、谦逊、勤奋、仁慈、爱学习、谦虚、有礼貌、谨慎、敬畏之心、自我控制、自我克制、自我抑制等等。我国历代文人中不乏“良心的鼓手”,他们都忧国忧民,为良心四处奔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人心和良心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人只有与他人一起,听良心的鼓声才有结伴远行的可能。远远地,听到了良心的鼓声。这个鼓声来自每个人的内心,但它并不孤独寂寞,因为我们能够互相听到来自他人的心灵回响。 那就共同敲响良心的鼓吧,一路前行。
  •     徐贲先生近来陆续推出了好几本思想启蒙方面的力作。2008年《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问世,让大陆读者见识了徐贲先生的风采。这本书当年被《南方周末》评为2008年度图书(非虚构类)。这引起了国人对这位在美国努力打拼的学者,2009年他推出了《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的姊妹文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2010年推出了《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2011年又出版了《文化批评往何处去:80年代末后的中国文化讨论》和《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3年由东方出版社一口气又出了两本:《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和《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引起读书界较大关注,不少读者对徐贲先生在公民政治和公民说理方面所做的思想启蒙工作深表赞同,这次又由东方出版社操刀,编辑出版了这本《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是上述公共生活思想启蒙工作的延续和深化。这本书不是逻辑严密的论著,而是睿智的比较短小精悍的文章结集,书中的很多文章围绕着良心和心智启蒙等关键词来展开。良心是什么?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在作者看来,良心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类用理智,而不是仅仅依靠直觉或本能来做的善恶、对错、是非判断,并因此有所行动。换句话说,良心不只是心理对良好行为的认知。或者说良心不只是人有什么情感、情绪或想法,而且是有与此相应的行为。没有良好的行为和行动的良心只是空洞、模糊、暧昧的心理冲动,跟真正的良心还是有距离的。良心是某种我们需要用行动来养育的东西,良心的自由只能在行动中才能得以实现。这本书第一部分讨论的是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的问题。这二者之间是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的,这种矛盾和冲突在民主的公共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时而发生并不可怕,但我们要经常听听我们自己内心的良心鼓声,因为个人良知是社会道德的宝贵资源,不能保护个人良知的社会不可能是真正道德的。良心并不只是个人的,而且还是一种人与人互相联系的方式,良心指的是一种由一些人分享的知识。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探讨的是幽暗人性与心智启蒙的问题。人性自身的有一些弱点、缺陷和幽暗意识,容易被外力利用,更需要人的内心有良心的力量和心智启蒙的知识,不然难以抗拒自己和别人的恶行。作者写这样的文章,也是进行心智启蒙的一种努力。第三部分讨论的是政治制度与民众德行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走宪政的道路,让宪政引导民德,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这本书的文辞优美,通俗易懂,而且说理透切,穿透力强,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本公共生活领域思想启蒙方面的好书。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类似《美国的民主》,同样针砭时弊,也同样浅尝即止。一个人听着良心的鼓声固然走不远,但一群人或许能唤醒社会的良心。想到《千言万语》中一句话“无知是罪,知而不言更是罪加一等”尽量做一个有自省能力的公民,最大程度保全良知。
  •     通俗易懂,扫盲式
  •     这些年一直读徐贲的书,他是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者,当众人把各种奇闻异事当成八卦新闻来读时,他却从中展开了关于公民、社会、人生、善恶等严肃话题的讨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典范。
  •     入骨不见血。
  •     有些地方还是议论得太少了,应该更深刻点!
  •     从此书得出的一个道理大概会永远伴随我,良心总是通过实践来实现。
  •     字字戳心
  •     写作文很好地引用里面的材料
  •     三部分:良心、心智和民德。良心是付诸行动,与恻隐之心不同,发誓无用,交谈代替呐喊,幸福是什么?粗鄙和粗俗的不同点,贪婪是道德恶疾,公关与忽悠与宣传,忌妒,愚蠢,洗脑,宪政,敬畏……引用大量美国和中国的实例和大量经典著作,启发民智厘清概念唤起共鸣。
  •     一些小短文,扫盲用。但过于理念化而缺少本质讨论。也有不少小错误。比如论美国的革命…以及对妒忌和嫉妒的混同翻译。熊逸讨论最终的道德归结点竟然正是嫉妒心。
  •     有品质的当代汉语读物,绝对值得一读!
  •     语言部分学理性偏多,少了些生动,整体而言算是比较深入浅出。
  •     没时间看看序言就可以了
  •     启蒙小书
  •     “…黑屋子里的人总会被光亮吸引…人性和人心幽暗之处的软弱和丑恶、骄傲和怠惰、淫魔和野心…应借着心智之光来看清和克服。…‘对于渴望看得见的人,便存在足够的光亮。’”-马·路·金:这世界上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真诚的无知和认真的愚蠢。
  •     遇上雾霾,我们默默的买口罩戴上,遇上有毒食品,我们默默的去学习各种鉴别技术,遇见水污染,我们默默的去超市抢购瓶装水。我们默默的忍受、顺从,但这一切没有因为我们的忍耐而变得更好,于是我们慢慢的,一起滑向深渊。”也许,我们不是犬儒,只是习惯了奴性
  •     第一次完整读这位作者的书 三观颇合,会继续再找些其他看下去的。
  •     从这本书里可以了解到良心原来最初是“可分享的知识”;良心不只是涉及个人,还讲究与他人的联系;社团良心在个人与社会之间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公关可能是忽悠;宣传可能是洗脑;可容纳政权与公民沟通讨论声音的社会才是好的民主的社会;个人选择善或恶的行为与情境有莫大的关系,但个人的恶行不能由于情境恶而不予以追究;宪政即是法治,立宪是把限制国家权力的规矩和条例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照此行事,并接受他人的监督。作者一面说心灵启蒙重要,一面在对各种近期发生的事例描述评论中对读者进行了这样的启蒙。 正如作者最后所说“出淤泥而不染”固然精神可贵,然而将可贵的良心凝聚起来,甚至通过心灵启蒙使得更多人的良心能共同作用,使得社会大环境更加“洁净”,必将更有力量。独善始终不如众善。 受益匪浅。
  •     这也能是8.7分,勉强给了2星了。我就是不太喜欢这样写书的口气。哎,可能是我的问题。
  •     有时候,读书就是自我启蒙,自我解放。追求自由的社会是每一个青年最基本的理想。很遗憾,我看到的不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