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之心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213060406
作者:[美]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
页数:384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
☆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认为,我们并非像自以为的那么理性和正义,正义之心凝聚人心,但也具有盲目性。“道德”有时会是制造纷争的根源,因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 在《正义之心》中,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编辑推荐]
☆ 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畅销书《象与骑象人》作者、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最新力作。
☆ “人类认识自我本性的里程碑著作。”——《纽约时报书评》
☆ 道德心理学的革命。
☆ 为什么人类会因政治与宗教产生分歧?人类的正义之心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而去?
☆ 涵盖道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系统学、遗传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经典著作,汇集了这些领域中最新的科学研究与成果。
☆ 湛庐文化出品。

书籍目录

赞誉 I
中文版序 当我们谈论道德时我们说些什么 VII
序 言 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 XI
第一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一原则 直觉在先, 策略性推理在后
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 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骑象人的工作就是服务大象。骑象人是有意识的论证、 推理,而大象就是自发的精神过程, 它发生在我们的意识之外, 却实际操控着我们的大部分行为。当我们跌跌撞撞地试图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关联时, 两者往往意见相左。
第1章 天生与后天习得 道德的起源 003
生而正义
别设定框框, 让道德自由发展
图列尔的“yes”或“no”测试
超越理性主义的道德
文化不同, 道德的范围也不同
“恶心”和“不敬”关乎道德吗
道德推理源于情感因素
小结 道德并非推理得来
第2章 直觉之狗和理性之尾 道德的两种认知过程 027
道德直觉来源于进化
情感是道德的基础
人们的道德判断是凭直觉快速做出的
“眼中认出”与“脑中推理”
象与骑象人
改变道德观念,要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
小结 没有了心灵, 理性也失去动力
第3章 大象的力量 道德认知的6大发现 053
发现1: 大脑的评判迅捷而持久
发现2: 社会和政治判断尤为发自直觉
发现3: 我们的身体引导着判断
发现4: 精神变态者推理而不感觉
发现5: 婴儿感觉而不推理
发现6: 情感反应适时出现在大脑中的适当之地
大象有时也会听从理性
小结 我们的内心更像律师而不是科学家
第4章 追求选票的政客 格劳孔的5大实验结论 075
我们都是直觉式政客
结论1: 我们痴迷于选票
结论2: 我们内心的新闻秘书自动辩解一切
结论3: 我们以为自己是诚实的
结论4: 推理(和谷歌)能带你去任何向往之处
结论5: 我们可以相信支持己方的任何东西
理性主义的妄想
小结 走上直觉主义的道德路径
第二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二原则 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
正义之心就像能感受6种味道的舌头。西方世俗道德就像仅能激发一两种味觉的菜系,它要么关注伤害或者受苦, 要么在意公平以及不公——但是人们还有很多强烈的道德直觉,比如那些与自 由、忠诚、权威和圣洁相关的。这6种味觉从何而来?它们又是怎样成为世界上那么多道德风味的基础的呢?
第5章 超越怪异 道德疆域的多样性 101
“怪异”人群与“非怪异”人群的分歧
3种道德伦理
我是怎样成为多元主义者的
跨出矩阵
小结 真理不止一个
第6章 走出真滋味餐厅正义之心的萌芽 119
道德科学的诞生
道德哲学家的认知光谱
边沁和功利主义烧烤
康德和义务论晚餐
摒弃单一感官的道德
拓宽品味
道德基础理论
小结 道德风味并不单一
第7章 自由和保守主义的本质 5大道德基础 137
先于经验的组织
道德基础1:关爱/伤害
道德基础2:公平/欺骗
道德基础3:忠诚/背叛
道德基础4:权威/颠覆 道德基础5:圣洁/堕落
小结 多基的道德
第8章 与大象直接对话保守主义的优势 165
衡量德行
是什么促使人们投票给共和党
我遗漏了什么
第6种味道:自由/压迫基础
在对称性意义上的公平
3对6
小结 激活每种味觉感官
第三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三原则 道德凝聚人心, 但具有盲目性
人类在90%的意义上是黑猩猩, 10%是蜜蜂。人性源起于两种同时进行的自然选择和竞争。在每一个群体中, 个体之间都存在竞争, 我们是擅长个体竞争的灵长类动物的子孙。这造成了人类天性中丑陋的一面。我们实在是自私的伪君子, 娴熟于伪善地作秀,甚至达到了自我欺骗的程度。
第9章 我们自私,我们也无私 支持群体选择的证据 203
还群体选择一个清白
获胜的部落
一群跑得快的鹿
证据1: 进化的重大转变
证据2: 共享意向性
证据3: 基因和文化的共同进化
证据4: 快速的进化
战争不是全部
人类有着双重天性
第10章 蜂巢开关 投入群体的能力 241
集体欢腾
开启蜂巢开关的多种方式
蜂巢开关的生物学基础
工作中的蜂巢组织
政治性蜂巢
群体归属性给了我们最大的快乐
第11章 善之力, 还是恶之源 对宗教的误解 267
孤独的信徒
新无神论的解释: 副产品与寄生物
更好的解释: 副产品与文化群体选择
涂尔干式解释: 副产品与五月柱
归属感而非信仰
黑猩猩、蜜蜂与神
道德终版的定义
宗教是一项团队运动
第12章 我们不能反对得更有建设性吗 政治的分歧 297
意识形态的起源: 从基因到道德阵营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宏大叙事
左派的盲点: 道德资本
一阴两阳
阴: 自由主义的智慧
阳一: 自由意志主义的智慧
阳二: 社会保守主义的智慧
向公民政治进军
小结 一个兴盛的国家需要自由主义者、保守派和自由意志主义者
结语 开启人类天性与历史的旅程 337
致谢 341
参考文献 345
译者后记 381

内容概要

全球百大思想家、道德心理学的革命者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


2012 年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评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

2013 年被《展望》杂志 (Prospect) 评选为“世界顶级思想家”

他在 TED 大会上的演讲点击量超过 300 万次
199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16年,获得由州长颁发的弗吉尼亚州杰出教授奖、洛克菲勒客座教授杰出教学奖。
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2001年获得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
2011年, 加入纽约大学,任斯特恩商学院教授,主攻道德心理学、商业伦理以及复杂社会系统。
他和几位科学家一起创办了YourMorals.org网站,通过对道德与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帮助人们认识道德心理学, 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相互理解。
他的研究引发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人的广泛关注,著名脱口秀节目《科尔伯特报告》曾邀请他做嘉宾,《金融时报》、《人物》、《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科学》等知名媒体对他以及他的研究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正义之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正义与情感有一家人养了一条狗,有一天狗出车祸被撞死了。他们家人听说狗肉很好吃,就把狗做了吃了。一个男人从超市买了只活鸡回家,跟鸡发生了性关系,然后把鸡做了吃了。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其他人看到,没有伤害任何人。一个女人家里有面很旧的国旗,她不想要了可是也不想浪费,就把国旗撕成了条,在家里当抹布用,没有被任何人看到。你认为这些事情是不道德的吗?为什么?这些行为显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本能地”认为这些行为是不道德的?因为这些行为会令人们感到“恶心”。美国纽约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认为,人们心中内置的道德模块绝不仅是西方知识分子所认为的“只有伤害他人和造成不公才是不道德”。人们心中内置的道德模块至少有六个:关爱/伤害、公平/作弊、忠诚/背叛、权威/服从、圣洁/堕落(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恶心”的感觉)以及自由/压迫。有关内容在乔纳森·海特所著的《正义之心》一书中可以读到。乔纳森·海特认为,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源于每个人对六大道德模块反应不同,例如美国的保守派对六大道德模块都同样重视,而自由派(也就是左翼的进步主义者)偏重于关爱/伤害、自由/压迫以及公平/作弊,自由至上主义者则只关注自由/压迫和公平/作弊。作为自由至上主义者,笔者对此的不同意见是:我们并不是对某些本能的道德模块没有反应(我们同样会对与鸡发生性行为或者双方自愿的食人行为感到恶心),我们只是不认为应该把本能的感觉当作正义而已。乔纳森·海特采访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也说,有关行为虽然恶心,但是他们可以忽略掉这种恶心的感觉,不让这种感觉影响自己的道德判断。乔纳森·海特把这些人叫做“怪异”(WEIRD:西方的、受过教育的、工业化的、富裕的和民主的)人群。这就像我经常说的:我们并不是没有感情,我们只是不认为感情就是正义而已。为什么不应该把本能的感觉或感情当作正义?因为我们的本能基本上是在石器时代的小部落中进化出来的,并不完全适应今天的工业化世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历史只有区区几百年而已,如此之短的时间不足以让人类改变石器时代进化出来的本能。打个比方:石器时代的本能让我们嗜吃甜食,但是在食物过剩的今天,完全服从自己的本能,见到甜食就大吃特吃,并不是件好事。拿圣洁/堕落来说,如果“让人感到恶心”就代表不道德,那就给反对移民和同性恋等主张提供了根据。再拿忠诚/背叛和权威/服从这两个道德模块来说,这些道德在小团体中或许很有价值,但是在大社会中有时就会变得可疑。例如,一个人是否应该揭发同事的贪污腐败行为?如果上级要求你把犹太人送进毒气室,你是否应该服从?能够增加小团体凝聚力的道德同样也可能在大社会中制造分裂。战争和种族清洗就是这些道德所造成的极端恶果。即使是关爱/伤害也有同样的危险。自由至上主义者坚决反对伤害他人,但是为什么会被认为缺乏关爱呢?这是因为自由至上主义是一种政治主张,关心的主要是国家和政府层面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美德方面的问题。然而在国家层面上,对某一个群体的“关爱”往往就意味着对其他群体的不公平。中国的老子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就是说大自然对世间万物都一视同仁,统治者也应该对所有百姓一视同仁,而不应有所偏爱。仁(即关爱)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自由至上主义者绝不会反对一个人去关心帮助他人),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特别关爱某个小群体(往往是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群体),就会陷入裙带关系的泥潭。(关爱也是在小团体中进化出来的美德,我们关爱自己的亲朋好友,但是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更重要的原则就是公正而不是关爱。)总之,自由至上主义者并不是没有感情,也不是要否定上述道德模块,我们只是认为在把道德本能运用于政治议题时应该多加反思。未经反思的道德本能是危险的。除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怪异”人群之外,乔纳森·海特也研究了巴西和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乔纳森·海特不仅发现与“怪异”人群相比,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更加集体主义,认为属于道德范畴的事物也更多(更倾向于把社会风俗当作道德),他还发现在同一个国家中(研究是在巴西做的),受教育较少的低社会阶层者比高社会阶层者更集体主义和泛道德化。这或许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个人主义是现代化的结果。在前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农村,周围只有自己熟悉的人们,过着符合集体主义本能的生活。然而在现代化之后,人们搬到了城市,不得不与大量陌生人打交道,这时人们就会发现,自己村庄中的风俗习惯并不就是普世道德,自己原本习惯的和熟人打交道的方式并不适合与陌生人打交道。这时人们就会需要新的、个人主义的道德。这种新道德更加看重公正和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因此,越现代化、越复杂的社会往往就越个人主义,被认为属于道德范畴的事物也越少。个人主义不是人类的本能(短短几百年时间不足以使人类进化出一种新本能),然而它是我们与大量陌生人打交道时必不可少的规则。道德不仅存在于本能之中,也存在于文化之中,而且后者的进化速度远超前者。要适应现代社会,有时我们不得不克制自己的道德本能。受过较多教育的人往往比较有能力克制自己的道德本能和对其进行反思。这就是“怪异”人群如此怪异的原因。
  •     道德是从哪里来的,先天具备或后天养成?这就要回溯到大家的儿童时代。儿童是怎么认识到道德的?作者表示,其实这两者都不是,而是第三种即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孩子们自己认识到了道德!一个实验。将水倒入两个一模一样的玻璃杯里,让孩子知道水是一样多的。接着将其中的一杯水倒入一个高而细的杯子里,让孩子们比较这杯水和另一杯没动过的水。不满6岁或7岁的孩子通常会说高而细的杯子装了更多的水,因为水面更高。他们不知道水被倒来倒去的时候总体积不变。大人向孩子解释体积守恒是徒劳无功的。孩子没到一定年龄(一定的认知阶段)、头脑还没准备好时,是不可能懂这些道理的。而一旦他们准备好了,只需要玩一玩装水的杯子,他们就能够自己明白了。换句话说,对体积守恒的理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向大人学来的。这是孩子自己明白的,条件是要他们的头脑准备好了,并且有了适当的体验。儿童对道德的理解和他们对水杯的理解一样:我们不能说这是天生的,也不能说孩子们是直接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倒不如说这是他们和别的孩子玩耍时自我建构的!比如儿童有了与伤害相关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自我构建出道德。孩子们痛恨自己受到伤害,因而知道伤害是错的,由此也渐渐明白了伤害他人是错的,而这又令他们理解了公平,终至于正义。但是这个理论也存在问题。比如理性主义者们很难去解释这些结果。儿童怎么能够单凭他私下里对无害的分析就能自我建构起关于恶心和不敬的道德知识?道德知识一定还有其他来源,包括文化习得或者关于恶心和不敬的天生的道德直觉。到了这里,作者给出了他自己认为的关于道德从哪里来的答案!(咸鱼个人认为这只能算一个修正,并不能作为答案!)● 道德疆域随文化而变化。在西方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人主义文化里,道德疆域通常是狭窄的。社会中心主义文化拓展了道德疆域,覆盖和规范了生活的更多方面。● 人们有时会有本能反应——尤其是对于恶心和不敬,这对他们的推理会起到导向性作用。道德推理有时候属于事后的捏造。● 道德无法完全依靠儿童的自我构建——在加深对伤害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构建。文化习得或引导在道德形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一定比理性主义者的理论中所阐述的要多。如果道德主要不是由推理得来,那么来自于先天和社会学习的结合就是最可能的备选答案了。道德是先天的(进化出来的一系列直觉)以及后天习得的(在某一特定文化里儿童学着运用这些直觉)。我们生而正义,但我们也必须通过学习,明白人们希望我们在哪些方面具备正义!解释完了道德从何而来,下面要说的是一些道德心理学具体的问题。道德心理学的首要原则是,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作者举了他一个自己的例子。他老婆叮嘱他不要把脏盘子放在柜台上,因为她要在那里准备孩子的食物。她的要求听起来很合理,但那语调让人感觉还有句潜台词:“我已经叮嘱过你100次了。”她还没说完作者的嘴唇就动了,几句话脱口而出,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宝宝醒的时候老狗又在吠叫,它想出去遛遛,所以很抱歉。作者当时只能把早餐盘随手放下了。在作者家,照顾饿了的孩子和躁动的狗都是万能的借口,作者因此得到了原谅!这时机智的作者就发现了。其实在她老婆说出“你就不能……”这4个字的时候,作者内心已经体会到反对。甚至在搞清楚她为何责怪之前,就知道不同意她的话(因为直觉先行)。而在获悉了责怪的内容(“把脏盘子放在……”)的瞬间,作者内心的“律师”就跑出来搜寻一个借口(策略性推理在后)。“我确实吃了早餐,给儿子马克斯喂了第一瓶牛奶,还带我的狗安迪出去散了第一次步,但是这些都并非同时进行的。仅仅是当我妻子责怪我的时候,我才把这些事都捏到一起,合成一个急匆匆的父亲腾不出手来的图景,而且就在她说完那句责怪(“……我为孩子准备食物的柜台”),我已经编造完了这个借口。这个谎话说得如此迅速和令人信服,以至于妻子和我自己都信以为真了。”下面为了支持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这一原则,作者在书中给出了6个实验性研究领域,它们表明:● 大脑总会迅捷而持续地进行评判。● 社会和政治判断严重依赖于飞速的直觉闪念。(一个测验要求你将好东西和不同人种的面孔连到一起,你会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对某个人种的反应速度会比另一个慢很多。大多数人最后发现自己对很多社会群体有隐含的负面联想,比如对黑人、移民、肥胖的人和老人。另一个实验托多洛夫收集了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中的冠亚军照片,他向人们展示了每次竞选的一组冠亚军照片,并且不提供竞选人的党派信息,要求人们选出看起来更具才干的一位。托多洛夫发现人们认为更具才干的候选人中,有2/3是真正的获胜者。托多洛夫让每一对照片在屏幕上闪过,然后要求人们作出谁更有才干的判断,这次照片闪现的时间只有1/10秒,不够人们定睛一看,奇怪的是,这次对才干的瞬间判断与真正竞选结果的一致度和先前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大脑无论做什么,都是瞬间的。)● 我们的身体状态有时会影响到我们的道德判断。糟糕的气味和味道会让人们在作评判时更苛刻(和那些能够使人们想到纯洁和干净的东西所起的作用一样)。● 精神变态者推理而不感觉(在道德能力上有严重缺陷缺乏道德情感。他们不会感觉到同情、内疚、羞愧,甚至尴尬,这使他们能轻易地说谎,伤害家庭、朋友和小动物。)。● 婴儿感觉而不推理(并且出现道德萌芽。心理学家发现,婴儿生来就有一些物理学和力学的知识:他们能预料到物体会依据牛顿定理运动,而当心理学家让他们看到在物理上不可思议的景象时,他们会显得很震惊(比如一个玩具车看起来穿过了一个固体)。心理学家之所以能够观察到这一点,是因为婴儿盯着这种不可思议的景象看的时间,比看到类似但不那么神奇的景象(比如看到玩具车从实心物体后面通过)的时间要长得多。婴儿似乎天生就具备某种理解物理世界的能力——即物体构成的世界。)● 情感反应会适时地出现在大脑中的适当之地。(嗯,对没错!你脑中的疑问没有错,这就是《机器人叛乱》里两套思维模式的,道德版本说法。这理论基本上每本关于这方面的说都会拿来再说一遍!不过咸鱼认为,想上面所说,作者和妻子的例子还有那个我们的身体状态有时会影响到我们的道德判断等还有一些其他的心理实验等等都表面了,人其实是一种很容易操纵的物种!出一些这种的归纳总结是不是会更实用些?等等还想市面上确实有很多这种名为操纵什么的书。等咸鱼看完后再来说这个问题,嘛,下面继续推进。人们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所谓良知而坚守道德吗?人们的行为符合道德仅仅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被抓到后的后果——特别是对他们声誉的损害!人们关心外表和声誉远远多于关心事实!构建一个道德社会最重要的原则是,确保每一个人的声誉始终处于风险之中,这样才能保证不良行为始终能够带来糟糕的后果!道德心理学的首要原则是,直觉在先,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要说的是策略性推理在后!为了说明道德推理的战略功能,作者说了5个领域的研究,它们说明道德思考更像是一个追求选票的政客,而非追求真相的科学家:● 我们最为关注的是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尽管这种关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和隐匿着的。(比如自己的作为不用对任何人负责时,人们的行为会更加随便!)● 有意识的推理发挥作用的方式就像一个新闻秘书,他自动地为总统所采取的任何立场辩护。(“这里有一些我能用来支持我的理论的证据,所以我的理论是对的。”“人们仅仅把智商用于支撑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于更全面和公允地探究整个议题。”)● 在新闻秘书的帮助下,我们不仅会经常说谎和欺骗,还能很好地加以掩饰,以至于我们自己都信以为真。(我们只是自己以为自己诚实。如果有机会,许多诚实的人都会骗人。事实上,我们发现,事实绝非是少数“烂苹果”拉低了平均水平,而是大多数人都会进行欺骗,使一点小奸小坏。)● 推理能让我们得到任何我们想要的结论,因为,当我们想要相信某些东西时,我们就会问“我可以相信它吗?”,而当我们不想相信时,我们问的却是“我必须相信它吗?”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几乎总是肯定的,而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总是否定的。(“我可以相信它吗?”:我们寻找支持性证据,哪怕我们只找到了一条假冒的证据,我们也能就此结束思考,并可以相信它了。因为假如有人问起,我们可以为之辩解了。“我必须相信它吗?”:然后我们就会寻找反证,并且,假使我们仅仅找到一条怀疑该事物的理由,我们也能驳倒它。只需要一把钥匙,就能解开“必须”这一手铐。)● 有关道德和政治事务,我们常常是效忠于群体而非出于自利。我们施展推理技能支持自己的队伍,以此证明忠诚。作者给出的结论是:“要警惕对理性的崇拜,这种崇拜有时能在哲学和科学圈子里发现,它不过是一种妄想。它是信仰某种虚妄之物的一个例子。与之相对,我提倡一种更偏直觉主义的道德和道德教育路径,这种路径对个人能力的看法更为谦恭,而且更看重能使人们所思所行更加良善的环境和社会体系。如果你相信理性的演进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现真理,而是为了帮助我们在与他人讨论问题时进行争辩、说服和控制,那么大多数离奇或令人沮丧的研究发现其实是很有解释力的。我所努力阐明的是一种推理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我们的道德能力从直觉主义的角度能得到最佳的描绘。我没有宣称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检验,也没有给出不可辩驳的证据。由于证实性偏见具有难以克服的力量,与我意见相左的人必定会对我提出异议。最终,假如科学家们真的追求科学,真理会从一堆有缺点的、不全面的观点中脱颖而出。”(咸鱼表示不能理解非常呀!作者自己架空了一种理性出来。哦,或者说可能是咸鱼自己对理性理解有误。这里还有读者可能要问这说的道德好好的怎么就扯到理性上面去了呢?(因为作者论述道德的起源是理性主义,注意看本文第一大节!)可能作者的意图是想表明,前面说的是直觉而现在的是经过脑子推理的。那问题来了,咸鱼认为不是只要是经过脑子想的就是理性的喂!像“智商用于支撑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于更全面和公允地探究整个议题。”就是《超越智商》里面说的理性和智商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呀!理性是更高一级的存在。作者的这个说明,咸鱼个人认为用在说明高智商非理性的情况下。更加妥当一些!)有图的 咸鱼就放公众号里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QxODM5Mg==&mid=2247484179&idx=1&sn=e709cd619e1afff1361c867b078ae325&chksm=ea16f6e4dd617ff238d4b7719b76152fa6a0611f5909ef6348132b3b11bcb4ead1ca332cd5df&mpshare=1&scene=2&srcid=1006Ypatc9T4bxnwqVDtIuHH&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key=&ascene=2&uin=&devicetype=android-22&version=2603163b&nettype=WIFI
  •     去年曾在某个场合与海特教授聊过几句,简单说,他谦和、绅士、睿智、开放,满足个人对于大神的一切想象。与国内多数心理学者专注象牙塔不同,海特在更广泛的社会主题及领域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影响力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多次TED talks,在2011年SPSP上的演讲,及这几本专著,都在尽己所能地践行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新书《正义之心》,延续《象与骑象人》的核心思想,进一步扩展到更宏大的政治取向、价值抗辩、思想争议等议题,通过大量实证研究,绘制了一副以进化论和双加工模型为基础,以道德为普遍解释的人性图景,还原道德的情感本质,提醒理性和情绪的协作调和,对现下中国社会的诸多乱象也有他山攻玉之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些用心理学实验做论据,探讨道德问题的书我总觉得看得没劲。大概缺乏一种神学意义上震撼心灵的美感
  •     理性主义是什么可以吃吗?
  •     “群体创造了超自然的存在,但不是为了解释宇宙,而是为了管理社会。”【三部分:①知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别人的理性推理再正确,也难以改变自己的直觉判断;②道德的内涵不止于伤害和公平,正义之心就像是能感受六种味道(关爱/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圣洁/堕落、自由/压迫)的舌头;③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我们自私,但也具有群体归属性;】【整本书就像畅销书&学术论文结合生出来的怪胎,但是信息量大,读完后会觉得,会觉得你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已经与以往不同】
  •     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2016-4-30
  •     我看的第一本道德心理学的书籍,感觉挺有意思,道德的多元化和群体性给人印象很深。书中很多翔实的案例有趣的观点值得一读。
  •     #paradigm shaking 去从偏颇的愤怒中解放出来。既然注定生活在这里,就尽力去做吧!
  •     因为喜欢象与骑象人才买了这本书,里面大段关于政治和宗教的,看着有点晕
  •     一股畅销书特有的酸臭味。
  •     道德心理学是好懂的,这本书也是非常有趣,不过内容稍显浅了一点
  •     比《象与骑象人》连贯多了,也更有说服力。
  •     有几个有启发的结论。情绪在前,理性在后,理性是直觉的辩护者。不同文化下的道德视角区别。六种基本道德元素,左派右派的道德基础与对比。
  •     直觉才是左右我们一切行动的大象,应保持对理性的质疑(所以作者对人性是失望的咯?
  •     如果将五大道德基础理论运用于中国呢?
  •     认知的两种模式——直觉(instinct)、推理(reasoning)——在道德判断这件事上,直觉在先,推理随后。组成道德的六大基础,逐渐分化成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进而具象成为不同的党派信条。而持有不同主义的人们,却很少懂得阴阳平衡,各自搞着零和博弈的斗争。殊不知,人类的独特正是在于,90%是黑猩猩,10%是蜂巢,个体层面上的自私基因,却正巧在(特定)群体层面上产生了利他的文化。
  •     有收获,虽没有《进化心理学》那般足以建立认知体系,但也是逻辑严谨思路十分清晰,学术人写的东西看起来就是踏实不会到处放卫星。想入门道德心理学的值得看看。此书写作本身也在践行书中的第一个核心命题,然而跨越了不同文化以及并不算出色的翻译,对我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美国读者应该会更容易“中招”。特别是大篇幅的对美国本土实例的论述,并没有引起共鸣(加上阴阳理论也无济于事)。科学无国界,这本书有。三大部分的三个比喻很有意思,让人印象深刻:大象与骑象人,舌头味觉与菜系,90%大猩猩与10%蜜蜂
  •     设计看起来很商业,实际还是比较实证研究的。回答的最好的还是“为什么民主党看起来这么给大家福利了,很多人还是去投共和党的票”的问题,迁移到其他方面或者更大的问题上就没那么有启发了
  •     还只读了第一部分,感觉比作者的另一本《象与骑象人》要好太多,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颠覆了我的认知,需要好好继续读下去 读完以后的总结,回到最初的问题, 即: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相处? 原因在于: 1、每个人的道德判断都是依赖于直觉做出; 2、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道德疆域; 3、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证实性偏见”; 4、每个人的正义之心都具有盲目性,容易导致狭隘的利他主义
  •     简而言之道德直觉在先 推理在后。作者很推崇涂尔干
  •     极具说服力!不仅逻辑严密,更是直指人心-直觉主义式劝服。之前认为「道德」只是「减少伤害」和「增加公平」,因此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不过乔纳森·海特提醒了我们,可能还有另一种道德世界,如果我们不能想象其他道德观,那么我们也就没法相信「保守主义者」对他们的道德信念是同样真诚的。
  •     并没有多通俗易懂。也没有上瘾,哈哈。是我觉悟低了么?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直觉在前,策略性推理在后。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最后一个观点没能很好理解。
  •     诚然本书是畅销书体例且包装过度,诚然我确信这个过于复杂的模型一定有着不少漏洞,而且一定会有读者不满作者刻意模糊正义的绝对尺度。但本书很圆满地解答了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问题,“同样正直而有理性的人在相当的条件下为什么会作出截然不同的道德选择,进而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因此我郑重地把本书推荐给与我有着同样困惑的人。
  •     人们为什么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     电子版已购
  •     恩,何为道德,何为道德心?
  •     摇动狗的尾巴并不会让它开心
  •     理清道德的来源,梳理社会道德的基础!
  •     正儿八经学者出的书,参考文献目录都占了全书八分之一。结论很简单,设计的实验也都很有说服力。但估计大多读者会觉得啰嗦,跟一部学术研究流水账似的。
  •     读了三分之一,实在忍不住厌恶之心,草草结束。畅销书写法就不说了,拜托你能不能把规范伦理学、道德心理学以及作为描述性的风俗和习惯区分开啊???把“事实”和“价值”,规范和描述混为一谈有毛用。
  •     喏,大选中看看。
  •     "关爱、公平、忠诚、权威、圣洁" // “蜂巢开关”的部分很有启发性
  •     上企业伦理课时老师推荐的书,看前半本就觉得十分受用,特别是在观战微信圈微博撕逼骂战的过程中,感觉可以站在上帝视角分析各方立场和动因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害的禁忌触犯”,理解这一点让人更宽容。后半本讲政治比较多稍显晦涩,勉强读完,有待二刷。
  •     作者提出的象与骑象人观点还是很可信的,后面关于什么蜂巢开关,宗教之类实在是很难看下去,只看了总结,以后有机会再研究试试吧。
  •     三星半。。这个作者读过不少好书(竟然还读过涂尔干!!),不过理解的效果嘛。。。。总觉得进化心理学的书永远跳不出“人是动物”的窠臼,这也局限了他们的学术想象力。
  •     情感在前,理智在后,分个人与群体两个维度。
  •     这书可真贵
  •     挺不错的 基本上把我零零散散知道的东西系统的串了一下……最后落在政治上还真是……很美式……
  •     第二部分较弱,作者低估了从道德心理基础到现实规范体系再到政治立场之间的距离,对政治光谱的理解也很幼稚,不过他对自己的局限很诚实。
  •     直觉在先而推理在后,深以为然。道德有六种基础,很新鲜的观点。道德有群体性,人类不仅作为个体还作为群体受自然选择,宗教其实是归属感。每一本能给我启发的书,即使不一定是真理,也足以称之为好书。
  •     Fascinating!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尽管理性的我会做出保守主义的选择,但内心深处我是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而现在,我至少理解了保守主义的道德基础,尽管我仍然对他们的道德观心存排斥…
  •     所以理论上,统一的道德标准是不存在的
  •     曾经一直以为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且此类义不容辞的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是可笑的。正义之心既有着本身的不理性也有着社会的重新塑造,别去一味强迫他人和你一样的看法,平等对待才是沟通始源。
  •     三颗星给第一部分。#1.集体主义及其合理性2.宗教及其合理性3.保守主义及其合理性4.对自由主义的若干批判#
  •     很多道德的判断,其实是从情绪判断开始。
  •     花了很久慢慢看完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有很多我从未想过的观点,需要慢慢消化。有时间希望能再看一遍。
  •     读过但我觉得应该再读一遍,应该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     在我从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迈向自由主义偏保守的路上,这本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概从一年前开始思考自由主义在蔑视传统、权威、制度上的不足(破坏社会凝聚力,导致社会瓦解),这本书为我梳理了问题,并提供了具有信服力的理论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展现出心理学研究成果是如何可以帮助解决政治现实问题
  •     关于六种道德心理的发现和论述别具一格且有划时代性,让我彻底明白了为啥我对左派和右派都不完全赞同——啊,原来我是libertarian啊www但除此之外的部分就略乏善可陈,而且关键文笔不是很有趣…但是让我明白,如何才能试图去理解与自己立场不同的人的观点,这么说来很推荐因为川普当选而暴动的liberals去读读这本书啊w列举参考书籍占据了全书15%的篇幅,可以想见做文科研究是要读多少书(/。\)
  •     语言浅显诙谐,时不时会举例子,有些栗子脑洞太大。我是跳着看的,还算比较有意思,不用太认真读
  •     近期看过的好书,感觉被洗脑了。隐约中,又觉得他的理论有些地方不靠谱,但又说不上来。残念
  •     不枉费我六十多买下这本书,乔纳森海特是位高明的大师,象与骑象人的比喻深入人心。我是个理性和逻辑至上的人,但有时候自己做出的决定却完全不可用理性来理解,我发现这些困惑的时候也正是我导师开始影响我了解艺术的时候。双重的困惑陪伴我走过研究生,这种对理性与所谓“感性”但其实不该叫感性的东西的迷思也是对自我的再认识。我隐约感觉到有什么玄妙的东西控制着我,其实不该说“控制”,应该说“决定”。有可能是“道德”但我们口中的道德太公式化,是某种浅层意识形态的小小结果。道德对人才应该说是“控制”。读了《正义之心》我终于明白,我所寻找的就是我这个骑象人座下的大象,那个保留了原始的、自然进化出的人性味蕾的我,而不是意识和大脑被篡改的现在的我。读这本书,看见自我,真不是吹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