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家族与王学的乡里实践

作者简介

如果說思想史研究方法論中有「內史」與「外史」之分,本書則嘗試將兩者結合起來,在其交錯接榫處觀察王學思想與社會的問題,所以選擇從社會史的角度處理明代王學的發展,試圖勾勒王學學者的社會事業,並論證這些社會事業與他們的思想主張有何關係。主要討問的問題有三:明代王守仁學術如何草根化;王學學者的社會事業;以及王學學者的社會工作如何幫助他們建立在地方上的權威,有利其思想學說之傳播。此外,本書也特別觀察當時地方上小讀書人轉向王學的思想抉擇。
本書主要以江西吉安府吉水、安福兩縣為中心展開討論,藉著對兩縣的觀察比較王學發展方向的異同,以及王學如何在兩地成功草根化的過程。草根化運動牽涉到的是一門學術如何在地發展紮根並不斷流傳再生的過程,在吉水、安福這兩個功名科第甚盛、世家大族群聚的縣份,當地王學學者透過與地方家族合作的方式展開其草根化運動,因此本書以較多篇幅討論王學學者與地方家族的互動關係,包括學術如何在地發展、學術群體的地方動員能力,以及王學學者如何經營與地方鄉里的關係等。
在王學學者主導下所成就的許多社會事業,則有助於建立其在地的權威,一些王學學者更有被視為聖人的傾向。值得注意的是,從嘉靖到萬曆一百年間在吉水、安福兩縣持續進行的賦役改革,當地王學學者正是成就此事的幕後功臣。吉安王學與地方家族之間合作共生的關係與方式,可說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宋明兩代理學家「化鄉」的理想。
關鍵字:江右學派、王學、家族、賦役改革、鄒守益、羅洪先、吉安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研究回顧
第三節 本書主旨
第一章 宋元明初以來江西、浙江地區的理學發展
前言
第一節 宋元明初理學史圖像
第二節 宋元明浙江地區的理學發展
第三節 宋元明江西北部及其鄰近地區的理學發展
第四節 宋元明江西中南部及其鄰近地區的理學發展
第五節 王學的崛起與吉安王學
小結
第二章 吉安王學思想與經世理論
前言
第一節 王學的基本學術內容與特色
第二節 安福與吉水的思想流變
第三節 吉安王學的聖人觀
第四節 仁者渾然與物同體及其經世論
小結
第三章 吉水王學與家族
前言
第一節 吉水王學興起的背景
第二節 王學在同水鄉的發展:六十一都及其他
第三節 秀川羅氏本支源流及其各房支間的關係
第四節 王學在仁壽鄉的發展
第五節 鄒元標與縣城王學的發展
第六節 文昌、折桂兩鄉王學的發展
第七節 羅/鄒異同
小結
第四章 安福王學與家族
前言
第一節 地理環境與書院位置
第二節 王學與南鄉各族
第三節 晚明南鄉王學的發展
第四節 北鄉王學與澈源鄒氏家族
第五節 王學在縣城周圍三鄉
第六節 劉元卿與西鄉王學
第七節 王學與西鄉各族
第八節 安福與吉水的比較
小結
第五章 明中期吉安王學與地方工作
前言
第一節 聯合宗族的趨勢
第二節 鳳林橋的例子
第三節 鄉約:安福與吉水的例子
第四節 安福丈量
第五節 安福賦役改革
第六節 吉水丈量與清除虛丁
第七節 一體說的理論與實際:三縣之爭
小結與餘論
第六章 晚明吉安王學與地方工作
前言
第一節 禁毀書院
第二節 轉變:安福的例子
第三節 轉變:吉水的例子
第四節 吉安王學與晚明政局
第五節 小結
結論
附錄
附錄一 安福劉姓聯宗
附錄二 吉安府價值觀的轉變—以兩本府志為中心的分析
前言
(一) 吉安的科舉與學術
(二) 列傳卷次
(三) 記載異同
(四) 方志表彰
小結
參考書目
人物生卒年表
索引
後記
圖表目錄
表1 王守仁前中後期思想轉變表
表2明中晚期吉水進士功名表
表3三舍劉氏具舉人以上功名者所屬房支輩份表(廿~廿六世)
表4鄒守益子女聯姻對象表
表5鄒善房支聯姻對象表
表6鄒守益、鄒善房支聯姻對象縣份分布表
表7鄒守益、鄒善房聯姻對象縣內鄉里分布表
表8明中晚期安福進士功名表
表9明代江、浙、贛三地進士人數
表10明代吉安府、江西全省與全部入閣人數比較表
表11 明代吉安府出身大學士任期表
表12 嘉靖本與萬曆本府志編目對照表
圖1 鄒守益、鄒善房支聯姻枝幹圖
附表1 吉安全府舉人人數表
附表2 吉安全府進士人數表
附表3 安福舉人人數表
附表4 安福進士人數表
附表5 吉水舉人人數表
附表6 吉水進士人數表
地圖一 吉水縣疆域形勢圖
地圖二 同水鄉圖
地圖三 仁壽鄉圖
地圖四 中鵠鄉圖
地圖五 文昌鄉圖
地圖六 折桂鄉圖
地圖七 安福縣古圖
地圖八 安福縣全圖


 社群、家族与王学的乡里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