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9573321576
作者:米兰·昆德拉

内容概要

米兰·昆德拉(1929~ )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8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缓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完小说,第一时间就是想找个评论,和自己的理解对比一下,可惜豆瓣上还没有评论,于是我找了一个还不错的贴上来。昆德拉的《慢》没有一句正经话,没有一个正经人马振骋一提起昆德拉,无不知道那部书名叫人不得要领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然而他历来发表的作品又厚又重,读了以后心情实在轻不起来。1968年,苏联坦克开进布拉格,风华正茂的昆德拉失去了高等电影研究学院的讲师职位。《玩笑》与《可笑的爱情》已经问世,两年后《告别圆舞曲》中认为自己已到封笔的时候了。他的法国朋友支持他,加里玛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玩笑》,阿拉贡作序说:“我把这部小说看做是重要作品”。在朋友鼓励下,昆德拉1975年移居法国。他自称早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贾纳切克、卡夫卡、缪西尔等中欧作家。但是他得到法国人更多的友谊和理解,也在法国写出最成熟的作品。他的妻子对他说:“法国是你第二籍贯。”他也在法国开始他的“第二生命”。昆德拉的《慢》 昆德拉从青年时代就阅读法语书籍,喜爱法国文学,翻译阿波里奈尔,撰写萨特戏剧评论,最欣赏的法国作家是拉伯雷和狄德罗。他向捷克文坛告别后,到了法国生活在一个新的文化语言环境中,写的小说更法国化,更欧洲化。《笑与遗忘的书》、《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都是在一个奇特的环境中创作的。创作的地点是法国,使用的语言是捷克语,面对的读者是西欧人;内容上他知道他的书决不会在捷克出版,信马由缰反而更少顾忌;语言使用上知道必须先译成法语才出版,用词循规蹈矩.避免译文为难,辞不达意。他在一次采访中,发觉读者对他作品的印象跟自己的原意出入很大,开始比较《玩笑》一书的不同译本,吃惊不小。发现整章的思考都被删掉,许多段落都有缩节,章回任意颠倒,风格也有很大差别,一系列表达法都译得不够妥帖。1985-1987年间,他花了两年工夫对作品的法译本逐字逐句重新审订一遍,最后与法语译者合作之下,完成了经他认可、与捷克语版具有同等文本价值的定本,还在每部法语版书的扉页中作出说明。昆德拉尝试直接用法语创作,先是一部剧本《雅克和他的主人——狄德罗赞》,然后是评论文集《小说的艺术》与《被背叛的遗嘱》。1995年发表第一部法语小说《慢》,成为文学史上屈指可数能用双语创作的小说家。二用第二语言创作小说,是充满危险的挑战;若说白了,也是一桩不可能的使命。当然在文学史上有例子,如贝凯特……这只是例外,例外恰好说明规律,有一句熟语不是这样说的吗?用第二语言可以写出一部简单的自传体小说,因为这时语言的容量与思想的容量是相符合的。《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匹克威克外传》这样的小说用第二语言是绝对写不出的。昆德拉用法语发表了《慢》以后,一部分法国人对此不以为然。评论家弗朗索瓦•里加尔则称赞他使用的是简约的散文,因其简约,也是“最直接、最不花哨、同时也最柔软、尤其是最精确的法语散文”。那么昆德拉对自己的法语又是怎么说的呢?他给文艺评论家安德烈•克拉维尔的回信中,幽默诙谐,说出自己对法语的一片深情:“……我要说法语时,没有一句话是轻易说得出来的,能说会道的天性帮不了我的忙。每个字是征服,是技能,是思考.是发明,是冒险,是发现、是惊奇。每句话需要我全身心投人。”对于任何作家都是一样的,第二语言再精通,也代替不了母语;除非长期荒废后母语衰退成了不是第一语言了。昆德拉又说:“……我和法语的关系。就像一个14岁少年跟他爱得发狂的嘉宝的关系……少年对嘉宝颤声说:‘我要跟您亲热,只跟您一人亲热,您不能也爱我一点点吗?’嘉宝听了疯笑不止,说:‘跟你?哦!不,不,真的不行。’爱遭到拒绝只会更加激奋,法语愈不爱我,愈叫我爱。”三《慢》使用的语言虽然不同,但是风格与修辞,依然是道地的昆德拉。只是小说的“尺寸”小了许多,才五六万字,内容相对简单,在法国一座城堡酒店里一夜间发生的事。昆德拉惯有的思想“漫游”,又把读者带进了十八世纪这个男人假发扑粉,女人粉面点痣的时代。于是故事在两条平行线上进行,一条说历史上的深闺生活,一条说当代的时事闹剧,只是到了结尾处,两条平行线在院子里一偏,交叉时穿插古人与今人的相会——跨越时空的想像。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人人都抢着亮相追求享乐的时代,昆德拉却给自己的小说取名为《慢》,慢什么?慢慢思想?慢慢行动?难道“快”是个世纪病,又被这位愤世嫉俗的老作家一语道破了吗?据昆德拉的说法,“速度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首先为了追求最大利润,生产领域提倡快,运输提倡快,通讯提倡快……这个我们在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已经痛快地笑过一通。事到如今,带动一切都提倡快,人人渴望在第一时间得到自己渴望的东西,时间切割成一块块互不连贯的瞬间,事情过后在记忆中留下的是一片空白,于是这个讲究快的时代,也将会是个被遗忘的时代。昆德拉还用一贯调侃的语气,说做爱要品味,生活也要品味。不宜太快:“……太激奋就不够细腻,好事前的种种妙处不及品味就匆匆奔向欢乐……”太快是个宿命的不可避免的错误。十八世纪的T夫人就知道当着人可以买弄风情,却要躲着人寻欢作乐的道理。事情发展太快时,她会降速,设计小屋插曲,使得她与骑士幽会的最后阶段,在新的背景下绸缪缱绻,享受慢的极致。昆德拉毕竟是年过七旬的老先生了,用性爱做比喻,不像美女作家是为了增加小说的卖点。切瓦蒂克在他的评论集中说:“在昆德拉的小说中,性起的是哲理和思维的作用,它比任何东西更能说明个人的生存环境。”昆德拉本人在与菲力浦•洛特交谈时也说:“我觉得一场性爱,会放射出一道令人难信的强烈光芒,一下子照亮了人的本性深处,凸显了他们的生存情境。”不管你能不能体会,能不能同意,这总是昆德拉的性观念,恐伯也是进人昆德拉小说世界的一把钥匙。四“米兰科、不要说笑啦。”十几岁的米兰科在院子里跟小朋友玩时,他的妈妈常常从窗口这样把他叫回来,当米兰科长大成为米兰•昆德拉,他再也不用妈妈的管教,在一部又一部小说里,妙语如珠,逗得读者笑出了伤心的眼泪。他在《慢》这部书里说得更加明白,准备写成一部没有一句正经话的小说。在昆德拉的小说与阅读理论中。有一句重要的话:“小说是道德评论暂停的领域。”小说是小说,不是道德箴言,不是人生解题。真正的小说,纯粹的小说,应该以拉伯雷《巨人传》、塞万提斯《堂•吉柯德》为楷模,表面插科打诨,引人发笑,时代弊病与人性真率也尽在其中得到充分表现。《慢》从第一页起,就让你被昆德拉引入轻快润肤的水流,浮沉漂游。犹如读拉伯雷的小说,听莫扎特的《唐璜》,看博马合、莫里哀的喜剧。全书没有一句正经话,这有点儿夸张,没有一个正经人物,这倒是实情。一见摄影机镜头就会作秀的公众人物,游泳池畔旁若无人做爱的现代人,对着话筒自我吹嘘而忘了演讲的学者……昆德拉还杜撰了一个新词“舞蹈家”——膨胀的自我在手舞足蹈、时时刻刻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在这个摄影镜头横冲直撞的时代,连战争与做爱也都喜欢在它面前表现。人人渴望当明星,哪伯几分钟也好.在别人的目光里寻找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不然岂不是白活了!于是大家有意识地、无意识地、正经地、没正经地在人前“赤裸裸、疯癫癫、 做美、得意洋洋”。昆德拉作为小说家,不但不正经,还很煞风景,叫人没趣,经他这么一说。我们每晚坐在电视机前的兴致大打折扣。不由怀疑,我们辛辛苦苦正在做幸福的人,还是傻乐的人。五西方评论家看待“流亡”作家的作品往往带有有色眼镜,首先注意书中的“政治”成分,而忽视其“美学”成分。昆德拉为此感到很不满意,他在1993年发表的《魔论》一文中说:“我在捷克写的作品与在法国写的作品之间没有断层……作为小说家,出发点是某个人的具体生活;从这个观点出发,看到两个世界的相似处,不会不为之感到震惊。”当他在捷克见到廉租公寓,缺乏以人为本的居住理念,高音喇叭随时随刻灌输一个意图,感到可怖,只是到了法国,才知道:“到处横行同样的官僚主义。大企业对使用者的蛮横代替了阶级斗争。手工艺技艺日益衰落。讨好青年的官场演说愚不可及,假期旅行类似牲畜放牧,农民手工劳动逐渐消失,使田野变得丑陋。这些公约数中最糟糕的一点是对个人和私生活的不尊重。这里有人挥舞神圣的‘知情权’为此辩护……不论什么制度,我们大家在这里和那里,都是生活在一个被同样深刻的倾向控制的世界……而这里面对这些荒谬现象,却有心把它们看做是神圣民主制度下一件无辜的常事或者一个必要的属性。”这又是了解昆德拉的另一把钥匙。(《读者导报》2002年9月20日)
  •     這是典型昆德拉小說.... 他總是挖苦書中角色藉以嘲諷人世. 不時開個玩笑讓悲劇本質沾染喜劇色彩. 將夢幻與現實交錯. 避免故事軸線被單一時空框限了內涵... 而在這本小說裡. 他則玩得更盡興了. 將一切的一切嘲弄的更為可笑... 而身為讀者的我. 則實在被逗得很開心. 很開心!過往的昆德拉. 總喜歡在他的小說裡. 穿插自己的評論. 讓故事背後的作者不時浮現於讀者眼前... 而這齣"緩慢". 昆德拉則直接跳上舞台. 現場演出他那狡黠的作者角色. 還把他太太拉進故事中. 又將故事拉進他太太的夢中. 讀者得適應昆德拉這顛覆式的巧妙手法...套一段書中太太對他說的話. 最能顯現這小說的玩笑本質 ~ [ 你常跟我說. 你要寫一本小說. 裡面沒有一句話是正經的. 蠢話連篇只為逗人開心. 我很擔心. 這天是不是已經來了...]. 是的. 是很不正經. 但仍然很有深度. 唯有昆德拉能將這麼不正經的嘲諷式玩笑. 化為經典文字美學. 書中有許多橋段. 深富趣味. 其中有段作者直接向純真但拙樸的主角樊生發出的質問. ( 喔不. 其實是向樊生的性器官發出的質問 )... 而樊生的小弟弟的回答. 實在太妙. 太令人發笑了. 彷彿它跟樊生還真是兄弟一對寶. 而它也擁有獨立的理性人格特質哩...我不得不承認. 這是本在閱讀過程中. 會令人不自覺發笑的小說. 我在笑的範疇裡再一次被昆德拉征服. 這本歌詠"緩慢". 貶抑"速度"的小說. 除了讓人欣賞了昆德拉豐富的人文素養外. 還確認了一種快樂閱讀的印記.... 它該獲得一枚微笑勳章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需要慢慢体会
  •     挺好笑的 虽然可能不是作者本意
  •     本来以为米兰昆德拉就那么两把刷子,不过好在这两把刷子可以闯天涯的,缓慢是一个新的高峰。关于男人女人之间爱你那点不靠谱的爱情,写得真是好,特别是对你我
  •     「作為一種在時間,姿勢,話語甚至情感之中側身迴旋的藝術。」
  •     东扯西扯有的没的,倒是挺好看,要学心理学啊!
  •     我爱米兰昆德拉
  •     本来不喜欢任何意识流或类意识流没情节虾米虾米的,但是读着读着感觉也还是蛮有味道的
  •     舞者。。。
  •     非常娴熟的技法,真喜欢米兰昆德拉对那些孤芳自赏的学者公知们的嘲讽,变态而优美~
  •     完全没有分量的小说,快节奏的对位法。
  •     遗忘与记忆
  •     感觉就像等公交车的时候会想的事情
  •     喜欢T夫人那条线 妙不可言 结尾让人很舒服“很快他将沉沉入睡,接着他将会醒来,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将尽量地贴近那个终将隐没在光里的夜的记忆。没有来日 没有听众 拜托,朋友,高兴点。我有个模糊的感觉,就是你寻得快乐的能力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马车消失在雾中,我发动了车子。”配着七月淅淅沥沥的雨 阅读体验像多年前看塔可夫斯基的乡愁 虽然两者并无关联
  •     书面翻译是个慢。
  •     我觉得这里的慢是享乐、反抗,谎言、真理的一种调和。不过还是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 =
  •     在对速度与关注的渴求中我们远离了真正的快乐,是这样的意思吗?
  •     慢,记忆就越浓,飞驰是为了忘记
  •     结构好炫耀,但是挺看得进去的。
  •     擅于发散的老师
  •     有意思,简直揭了大多公知的皮。昆德拉所谓的“舞者”:“有些情况下(比如专制体制下),公开表态是危险的;对于舞者,这危险却比一般人少一些,因为他在聚光灯下活动,世人的注意力保护着他;而他有无名的崇拜者,追随他光彩四射但缺乏思考的召唤,他们签署请愿书,参加被禁止的聚会,走上街头游行;那些人将被无情地对待,而舞者绝不会因感情而责怪自己造成他们的不幸,他知道一个高尚的事业比那些人的生命来得更重要。”
  •     很多晦涩的地方啊,可又不想重读了。喜欢里面关于缓慢和舞者的那些文字。
  •     结构架设的真是娴熟极了。无法揣透这个题目《缓慢》的含义。
  •     回头还是看看法语版吧……
  •     记住了舞者论
  •     这本书要表达啥呢?我假装看懂了。看完也没啥想法。
  •     虽然我是昆德拉的粉丝,但是这本确实很一般,想要讲述的想要讽刺的东西太多了。有点乏味。
  •     昆德拉式的东扯西扯
  •     缓慢的速度与记忆的浓淡成正比,速度的高低则与遗忘的快慢成正比。很薄的一本,据说是昆德拉开始尝试法语创作的作品。继承了一贯的让人不是很懂的结构orz
  •     米兰昆德拉作品个人风格浓厚,而且废话少,我很喜欢,不过读他的作品,总是有种仿佛明白了些什么看清了些什么但仔细一想却又说不出来的感觉。要多读多经历多去思考回味,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
  •     好慢啊好讽刺啊好平淡啊,绝对是很好的睡前读物因为看几页就会有睡意啦,那些人是真实的还是在他与微拉的生活和旅行中虚构的呢?舞者们,伯爵夫人们,包括他自己,米兰昆。
  •     遗忘的方程式
  •     不懂
  •     昆德拉不好读,隐喻太多,态度暧昧。但对于爱情和人性的呈现很有深意,为了读到这些,政治那部分一并接受了。
  •     整体呈“作者—人物”的嵌套,又分为现实—历史—虚构三声部,其中历史部分用到了预叙。
  •     急之国的反面,很多东西要慢慢体会
  •     伏在摩托车龙头上的人,心思只能集中在当前飞驰的那一秒钟;他抓住的是跟过去与未来都断开的时间,脱离了时间的延续性;他置身于时间之外;换句话说,他处在出神状态;人进入这种状态就忘了年纪,忘了老婆,忘了孩子,忘了忧愁,因此什么都不害怕;因为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
  •     【没有来日,没有听众。】 缓慢其实很好。
  •     凡生和朱莉要在泳池边做爱那段,画面感太强了,我总觉得在什么电影里看到过,是布拉格之恋吗
  •     今天清kindle。
  •     什么是幸福、?
  •     一开头就把我迷住了
  •     我为这本书,拉长了翻阅时间。
  •     没有一句正经的话,没有一个正经的人
  •     骑士的故事和凡生的故事最终在舞台上相遇,他们都是舞者,但是骑士的缓慢将他导向了幸福,而凡生却乘着恶魔般的速度滑向自我嫌恶的深渊。奇异的跳脱和组合,昆德拉感十足。
  •     典型kundera式
  •     无知的骑士
  •     没有《钝感力》的直截了当,追问的是我们的速度与能够深刻的遗忘与记忆。
  •     并没有读完…
  •     出差在外,一直很忙,常常吃过饭已然九点了,心情也起起落落,暗潮汹涌,昆德拉的慢节奏是缓慢的,倒可以在其中找到些难得的平静。他的作品隐喻太多,T夫人,舞者,凡生,贝尼这些人物好笑却也让人回味,这是一本简短却又能装X的书籍
  •     追求速度与遗忘的速度成正比,我现在是时间的胁迫者。 凡生发现自己也是舞者了吧?他早该明白众人皆舞者的不是么。 最后提到的不能丧失快乐的能力是想告诫谁? 终于T夫人和骑士的情节暂时只能还碎片一个勉强拼接的完整。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