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型錄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2/25
ISBN:9789861333175
作者:寄藤文平
页数:160页

作者简介

我的父母,說不定是外星人。
念小學的某段期間,我曾經認真地這樣懷疑過。
老爸老媽有人在看的時候,是人類的模樣,
但沒人注意的時刻,就會回復成外星人的形態。
所以要是突然回過頭,老爸老媽還是外星人樣子的話,那該如何是好?
我只要一想到這件事,就感到不寒而慄,
因此總是在望向爸媽之前,先出個聲「喂」警告他們。
「你這傢伙腦筋有問題!」
最後甚至還被最好的朋友投以白眼。
我曾試著不發出聲音,以最快的速度啪地轉頭,當然老爸老媽還是人類。
也曾突然打開房門一探,老爸老媽仍舊是人類。
可是這樣仍然不足以說服我,誰曉得搞不好外星人的動作是很快的呢?
又不一定他們能讀取人類的想法呢?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加深了我的疑惑。
思考死亡,不知為何讓我回憶起當時的心情。
我從未目睹過人類死亡的瞬間。
老爸老媽仍健在,頂多只有見過祖父母的遺體。
我從過去到現在身體也還算健康,從未因意外或生病住過院。
「我,根本不懂什麼是死亡。」
熟人的葬禮、死去倉鼠的冰冷觸感,我有我自己對於死亡的想法,
同時,卻也有著不願和朋友們用「就是說啊~」這種語氣來討論死亡的堅持。
結果,在還來不及調整面對死亡的心情前,就長大成人了,
因此,直到現在,死亡對於我還是個模糊不清的存在。
死亡,到底是什麼?思考這個問題時,
彷彿回到了當年懷疑老爸老媽是外星人的感覺。
猛然回過頭時、突然打開門時、抬頭尋找幽浮時的感覺。
這本書的出現,是為了能讓這樣的我能多了解死亡一些,
即使一點點也好,或許答案根本不存在,
但如果本書的繪畫和字句,能夠讓人開始思考死亡這個課題,我將感到十分喜悅。

书籍目录

序言 001
死的路口 008
死的型態 020
死的時機 056
死的地點 070
死的理由 086
死的傳說 102
死的終結 138

内容概要

寄藤文平(Bunpei Yorifuji)
1973年生於長野縣。武蔵野美術大學肄業。
插圖藝術家、美術指導,活躍於書籍裝幀及廣告業界,知名作品有JT廣告「成人香菸養成講座」、東京地下鐵禮儀宣導海報「回家做吧」「去海邊做吧」等多數。
著有:《死的型錄:鬼才插畫家筆下的生命終點》《地震日常筆記》《元素生活 Wonderful Life With The ELEMENTS》《塗鴉大師:快樂繪畫的基礎》等。
共同著作有:《成人香菸養成講座》《大便書:邁向優質便便的幸福生活》等。


 死的型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本相当有趣的死亡小册子。死亡,这个话题对某些人来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但作者却通过手中笔,以轻松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方式描绘了死亡众生相。书中涉及了世界各国对死亡的看法、死亡的方式、死亡的故事等。面对死亡,特别是死亡恐惧,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坦诚的指出:“如果自己的人生海啸冷不防来袭的话,我应该会被挤成肉酱。可是即便能够预料,我还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虽然读了书和资料,却都没有写到这部分。”(P148)确实,怕死的心理,克服起来并不容易。可是,死亡毕竟很真切很现实,不容回避,总是要作出应答。人生的尽头就是死亡,那么,当如何活着呢,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呢?那就是“就是把今天的咖喱煮的美味,或是反省这件事成功是因为有那件事的失败,像这样子咀嚼、连结生命中发生的事,用自己的步调,将人生先折起来整理。每天一点一点地折起来。”(P148)“从死亡的方向回头看看自己。尽可能笔直地朝向死亡,将每一天慢慢折叠起”。(P148)这是作者的态度,对于死亡的态度虽然暧昧,但对当下的生活却不含糊。那就是 Here&Now,活在当下。另外,注意到还有个中信版本,将书名翻译成《找死手册》,我的看法就是:呵呵。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寄藤文平有在他的Twitter上吐槽譯者把他的羅馬音名寫錯成'BUNPEL' 真是的!!出版社的怎麽都這麽馬虎
  •     台湾版书名是什么啊
  •     自己之前想过, 每天早上起来便是自己的'生', 每天晚上便是自己的'死'
    或许有点不可思议, 但过去的每天, 都是与死差不多的无法复活
    那样子的话 自己也会对死淡然了.
    因为不努力让白天的生有意义的话 晚上的死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了.
    如果自己的死是毫无意义的话 自己的一生也如梦一般虚幻了.
    生因死而活 死因生而存
  •     最后那堆名人生涯加分呀!
  •       我不知道死亡還離我有多近,
      死亡就好像生活的兄弟
      他們難捨難離
      
      如果人不會面臨死亡的一天,
      那人應該是為了什麼而生活呢?
      今天不做的話,明天做的話也是一樣,
      今天不思考,不進取, 還有千千萬萬的時間
      日復一日相同的日子,
      人生活得就好像地獄一樣
      
      我們就是因為擁有有限的生命,
      才會希望在有生之年做得完滿
      不令自己在臨死的那一刻才深感悔恨,
      沒有去愛 愛你的人
      沒有去想 值得你深思的問題
      
      我相信人生不存在一種根本上的意義
      我們的人生本來就不會有生而的目的性
      只是我們後天地給予了人生特定的意義
      雖然沒有一個終極要完成的目標
      但生而為人, 一出生便生在尋道的道路上
      就是因為沒有一個既定的標準答案
      所以我們才需要去尋找,去了解生命
      或我們生存的意義
      或許在尋道的最終點我會印證了自己的想法
      但尋找的過程永遠比結果更為重要
      
      
      
      
      
      
      
  •     画家擅长在一个场景里表现多重时间经历 好赞 ヾ(●゜ⅴ゜)ノ 就是黄白黄白的 看得有点困
  •     就死亡進行了幾種不同方向的分析,有年齡、地點及種類等等,插圖精美,不過在日本大地震後才看這本書,令人有點想起天災橫禍的悲慟。
  •     的确很少想,自己也有一天会死掉的事情。
  •     学习对死亡的认知,也许能改变一个人对生存的认知,从而更加坦然,豁达的面对生死,面对周遭的幸或不幸,如此 方得大自在矣
  •     点子王
  •     今天在联合书店随手翻时被吸引,线条简单到像是儿童画出来的绘本,颜色也只有黄白。内容是关于死亡的种种例如宗教文化对死亡的不同理解、死亡原因比例统计、不同的面对死亡时人生态度等等,相当有趣不沉重!而且简单的线条却描绘得相当生动贴切!
  •       对,就是和《大便书》是一个作者。也只有他,才会有这偏好。然后用拙劣的画搭配简单的词句。
      每个人,可能他不会结婚,不会成功,甚至可能生活都不会自理。但是却会死亡。虽然,我经常看着别人离去,却也不敢想象自己离开时的场景。我怕死,我承认。我更怕痛,离别的痛。
      他没有絮絮叨叨的唠叨些生死的大理论。却把死亡化成数字。给出了直观的数据。因为死亡,实在是个大话题。怎么说,都说不完。
      言语上看似轻松,而又有谁能真正轻松的看待死亡呢?
      说死,其实就是在说生。如何更好的生,就全靠个人了。
  •     《死的型录》
  •     全書最喜歡圖解對死的不同理解。有點InformationIsBeautiful風。吉普賽人對死的看法最悲哀,死了的人是從最初就沒有存在過,沒有人會提起死了的人也沒有人會死。參考文獻很多都看似有趣,惜找不到中文版。
  •     有点罗嗦。。。
  •       其实寿命的硬性延长,延长的也只是衰老的那一部分,人老了,吃不好,喝不下,动弹不畅快,也没什么意思嘛,所以还是活在当下,珍惜现在,谁老了都一样,所以我劝劝自己,就不为还未发生的事情担忧纠结了。
      ---------------------------------------------------------
      嫌我说的太短了,晕,再来一遍。
      
      其实寿命的硬性延长,延长的也只是衰老的那一部分,人老了,吃不好,喝不下,动弹不畅快,也没什么意思嘛,所以还是活在当下,珍惜现在,谁老了都一样,所以我劝劝自己,就不为还未发生的事情担忧纠结了。
  •     輕描淡寫
  •     谢谢世上有本开放式、清澈、趣味的书来绘制死的事情。而我有幸拜读了。感恩:)
  •     [认真思考某件事情,并不一定非得用严肃的态度。] 后记里的这句话让整本书从三颗星上升到四颗星=v=
  •     把死亡这件事情说得详尽有趣,极其认真却又洒脱。
  •     老少咸宜,最好早点给小孩看。
  •       事关生死,那就是大事。
      我对生与死最初的印象是,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说过类似的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后来,我也读了一些关于生死学、安乐死一类的著作。在对于人的死亡的讨论方面,不论是从哲学方面,或是从社会伦理方面,再或是宗教方面,类似的书都不少。这方面,在东方禅学或是佛教书中几百年来就有论述。而在当代,德国因为较早对安乐死有政策支持,所以建设了比较完善的临终关怀体系(这一点即便在社会福利最好的北欧诸国也不容易做到),因此德国这方面的著作比较多,品种也较为多样,从最初哲学解析一直到艺术探究都有涉及。而台湾地区最近几年也重视关于生死的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或有相关学术研究,比如胡因梦也多涉及这方面的探索。但不论怎么说,将生死学以较为严肃的眼光去看待,是所有讨论生死学领域著作的相同面孔。
      而这本《找死手册》则一改生死学著作给人的印象,完全以绘本的方式呈现出“死亡”的面目。而这一点,无疑为这类书扩大了读者群,同时,也方便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死学的领域。
      生死学在讨论死亡的时候,都会从对死亡的认识讲起。说到死,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了解死,因为没人真正经历过死亡能再去讲一讲经验之谈的。所以,对于死,没有任何一个活人有经验。所以,人们避讳谈死,因为不了解死;人们害怕死,也因为不了解。所以,死,就从人的生活中早早排除掉了。但其实,死,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我们必将经历的。不论你如何看待死,都要走向死。能够学习了解死亡,其实也是让人重新认识死亡的过程,实则是让人更坦然的看待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而在活着的时候好好享受活着的乐趣,从而在死后没有遗憾。所有的生死学书,都是这样的逻辑。
      这本书,也不例外。作者将他对死亡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作者也画过《大便书》,因此对作者的画风,这里不加评论,看着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别人说什么也不重要。在一些内容的编排上,作者也是下了功夫的。首先,这本书给我们做了一个普及,什么是死。死,在世界不同文化中,都有着不同面目。怎么死,则更多是有科学的统计。据书中的数据,世界上对死的形式有大约8200多种细分,谁也想不到这个,对吧?就好像是问,砖头有多少种用途,你打破头,可能也不会在15分钟想到50种吧!能够有这样多的死法,我觉得也说明一点,大自然是奇妙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给了死亡更多的艺术表现手段。
      不过有几点我印象比较深的死亡数据。当然这是针对日本人的统计,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
      第一,交通事故死亡中,车祸中死亡率较高,而在路口则是死亡多发地带,在便道走路竟然也是死亡较多的形式。所以,上下班一定要多注意。
      第二,其它各种事故中,医疗事故在全球死亡率也极高。
      第三,在家庭中的意外死亡中,吞咽食物误入气管造成窒息死亡的比例为最高。所以,在家里吃饭一定要小心,安心吃饭。尤其老人小孩,一定要小心。
      而另一组统计也很有意思。就是主要死亡因素的年龄分布上。意外事故死亡的统计中,青少年比例最高,这说明对孩子管严一点安全培训多一点绝对没错;而自杀在成年的青壮年占比最高;恶性疾病则在老年人年龄范围内最高。尤其癌症,在50岁以后成高比例爆发的状态。所以,这就说明,人在生命的开始,应该多多进行安全教育,被保护多一些;成年后,要多多保持心境平和,多训练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宽心的疏导;而进入老年后,则更应该侧重良好健康作息和心情愉悦上。
      很有意思的章节是,作者也用绘画形式,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学作品中人物用生命轴的形式来演绎他们的一生,在哪里生命得到最高荣耀,而又在哪里突然死亡。这样以数轴形式来看一个人的人生,却有不同体验。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努力过程、人生的高峰和生命终结的轨迹。不论是自然死亡或是突然死亡,都会让人感到世事无常,人生就是如此吧。淡然,少些得失的欲望,应该是这章给人最大感受。
      而讨论到关乎生死的心理建设方面,作者写的这段话非常好:
      
      “或许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仔细咀嚼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将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看待,用自己的方式将过去的事情珍藏叠放起来。
      比如说,开心地聊聊今天的咖喱做得很好吃,或是想想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汲取了过去失败的教训,等等。
      ‘每天,只需要做一点点。’
      之后,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的过去。
      为了在面临死亡时不被击垮,我们应当尽量将度过的每一天精心收藏起来。或许这种做法很微不足道,但是这么一边思考一边生活,是我所想出的面对死亡的处理方式。”
      
      接受死亡,也是要带着信念,才能够平静。这一段话,其实和禅学中的“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的生活哲学是一样的。修行也就在生活点滴中吧。所以,轻松地接受生死,将这本书看做对生死学的入门,我想也还是不错的。
      
      
      还有一些其它讨论生死的书,也不错:
      生死学十四讲
      西藏生死书
      死前活一次
      遗物整理人看见的
      入殓师
      相约星期二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换个活法: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让日子多一点生命:安宁病房的美味大厨
  •     話說這文書其實有點哲學意味,讀完不知道自己應該以哪一種態度面對死亡了。
  •        这是一本相当有趣的死亡小册子。死亡,这个话题对某些人来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但作者却通过手中笔,以轻松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方式描绘了死亡众生相。书中涉及了世界各国对死亡的看法、死亡的方式、死亡的故事等。
       面对死亡,特别是死亡恐惧,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坦诚的指出:“如果自己的人生海啸冷不防来袭的话,我应该会被挤成肉酱。可是即便能够预料,我还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虽然读了书和资料,却都没有写到这部分。”(P148)确实,怕死的心理,克服起来并不容易。可是,死亡毕竟很真切很现实,不容回避,总是要作出应答。人生的尽头就是死亡,那么,当如何活着呢,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呢?那就是“就是把今天的咖喱煮的美味,或是反省这件事成功是因为有那件事的失败,像这样子咀嚼、连结生命中发生的事,用自己的步调,将人生先折起来整理。每天一点一点地折起来。”(P148)“从死亡的方向回头看看自己。尽可能笔直地朝向死亡,将每一天慢慢折叠起”。(P148)这是作者的态度,对于死亡的态度虽然暧昧,但对当下的生活却不含糊。那就是 Here&Now,活在当下。
       另外,注意到还有个中信版本,将书名翻译成《找死手册》,我的看法就是:呵呵。
      
  •     ❤
  •     康永推薦哦~第一次看死的書,感覺角度很特別,是不是也該思考下自己的選擇
  •     題目就吸引到我了~其實真心怕這個字~作者能正面把它描述出來思想還有那靈魂什麽的真心不簡單~
  •     怪思維和壞品味從來都是真正的我~
  •     找死手册感觉是找死兔的私藏。。。。
  •     我的父母,說不定是外星人。哈哈,居然同我想法一样!当然我迅速转过头后,他们还是人类。。。
  •     各种电影儿/漫画/历史人物的死亡桥段以喜剧的姿态轻松的诠释。
  •     出版人、编辑、译者是否真正了解原著作者的理念和原书名的含义,是
  •     死,也并不是件多沉重的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