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上下册)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1
ISBN:9787214058447
作者:鲍勃·施皮茨
页数:897页

后记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国内资深“披头士”乐迷蔡晖的大力协助,提出大量宝贵意见并添写校注,在此致以诚挚的感激。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迄今最为深刻而生动的乐手传记。施皮茨带我们沿着便士巷走向草莓田,走向德国汉堡,就是在那里,在肮脏贫穷的红灯区、暴力与安非他命药片之间,“披头士”真正成为了“披头士”。读着这本书,我们仿佛置身麦卡特尼的起居室,亲睹约翰与保罗开始一起写歌;仿佛亲身来到利物浦热气蒸腾的“洞穴”俱乐部,“披头士”出现之前,那里一度是爵士乐的一统天下;我们仿佛亲眼看到林戈加入乐队成为鼓手那天晚上的后台;仿佛来到那些破旧的德国脱衣舞俱乐部,看到乔治谎报年龄才得以让“披头士”登台表演;仿佛随成名之前的“披头士”一起走上那些荒凉的苏格兰小镇之间孤寂的巡演旅程;仿佛来到艾比路录音棚,看着那个名叫乔治.马
丁的年轻制作人把他们纳入自己庇护之下;仿佛亲眼看到艾德.沙利文秀如何令美国陷入快乐与疯狂;这是一场不断向上向前的旅程:排行榜上的节节攀升,他们从希叶体育馆来到旧金山,经历伦敦的夜晚与印度,他们横贯果酱天空,穿越宇宙——走过了这所有的路途,他们终于来到“屋顶演唱会”,经历那音乐与欢笑的最后时刻。

书籍目录

序章
仁慈 MERCY
第一章 合适的教养
第二章 弥赛亚降临
第三章 肌肉与肌腱
第四章 表演者
第五章 节日里的转折点
第六章 缺失的环节
第七章 小小的精彩表演
第八章 校园乐队
第九章 粉笔与奶酪
第十章 月亮狗与英国人
第十一章 杰克蓝德:巡演之路的起点
第十二章 火之洗礼
第十三章 不可不看的一景
第十四章 X先生
第十五章 信念的巨大飞跃
第十六章 通向伦敦之路
第十七章 做正确的事
第十八章 斯塔时间到
第十九章 巴纳姆与贝利马戏团的把戏
第二十章 欣喜若狂
狂热 MANIA
第二十一章 丛林鼓声
第二十二章 丛林之王
第二十三章 这就是披头士狂热
第二十四章 美国往事
第二十五章 明天才不知道
第二十六章 飓风中心
第二十七章 列侬与麦卡特尼伸出援手
第二十八章 宇宙意识
统治 MASTERY
第二十九章 只是一场奇异的秀
第三十章 茶杯里的风暴
第三十一章 非常诡异的体验
第三十二章 爱之夏
第三十三章 从坏到糟
第三十四章 特别的行为
第三十五章 对乐队的男孩子们说再见
第三十六章 扰乱平静
第三十七章 行至终点
尾声
致谢

编辑推荐

《披头士(套装共2册)》是一本迄今最为深刻而生动的乐手传记。鲍勃·施皮茨带我们沿着便士巷走向草莓田,走向德国汉堡,就是在那里,在肮脏贫穷的红灯区、暴力与安非他命药片之间,“披头士”真正成为了“披头士”。

内容概要

鲍勃.施皮茨(Bob Spitz),曾担任布鲁斯.斯普林斯汀与埃尔顿.约翰的经纪人,著有《超级巨星的诞生》(The Making of Superstars)、《迪伦传》(Dylan: A Biography)《赤足步入巴比伦》(Barefoot in Babylon)、《光芒四射》(Shoot out the Lights)等书,文章常在《纽约时报杂志》、《先生》、《华盛顿邮报》、《康德纳斯旅行者》、《男士月刊》、GQ、In Style、Sky等报刊发表。目前居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关于Beaties,原始而全面的一切都在这里了:所有高低起伏、爱与敌对、敬畏与妒忌、药物、泪水与激情.他们的魔力永远无法复制。打开这本书吧,“披头士”终于有了配得上他们的传记,就是鲍勃·施皮茨的这本杰作。    你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披头士”了?不读完这本令人欲罢不能、心跳加快的传记之前还是先不要这样说吧。鲍勃·施皮茨解密了“披头士”的种种神话、澄清了种种传闻,这部作品堪称最佳传记作者的杰作。”    ——Neal Gabler,Winchell:Gossip,Power and the Culture of Celebrity作者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如果说约翰·列侬对母亲的记忆过于浪漫的话,那么他对父亲的看法则完全相反。弗莱迪·列依在约翰的生命中一直都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一个局外人,除了两次重要的露面,他对儿子的成长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除了一种怨恨的感觉还隐约留在心头,约翰对父亲的印象一年年变得愈来愈模糊。“我很快就忘记了父亲,”1968年,他这样告诉亨特·戴维斯,“就好像他死了一样。” 斯坦利一家团结一心,把弗莱迪·列侬冷落在一边。“他们一开始就不希望和他发生任何关系,”朱莉娅的甥女莱拉·哈维(Leila Harvey)说。朱莉娅的父亲觉得他的社会地位远比斯坦利家要低,“他肯定不是中产阶级,”咪咪后来说,“我们知道他对任何人都没有什么用处,对朱莉娅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用处。” 弗莱迪尽管根本不像是个上流社会的料,但他却是个“非常聪明……非常伶俐的小伙子,”毫无疑问,这是他多年来凭小聪明讨生活的结果。他的父亲杰克·列侬(Jack Lennon)是一个文雅的英国演员,于1919年去世,当时弗莱迪只有7岁,他和另一个名叫查尔斯(Charles)的哥哥进了蓝衫医院(Bluecoat Hospital)——利物浦一家声誉不错的孤儿院,离纽卡斯尔路不远。这里向年轻的孤儿们提供很好的教育,教导他们独立思考。每节课上,同学们都激烈地竞争着,想要获得第一名的荣誉。而弗莱迪则获得了乐天派的名声。“弗莱迪所到之处,一定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一个亲戚说,“他无法抗拒任何找乐子的机会。”他总能用一句聪明的评价或是时机恰当的玩笑点燃屋子里的气氛。巧妙的应答总能从他嘴里自然而然地涌出来,他就是这样带着享受生活乐趣的可爱态度生活着,朋友们都觉得他肯定能利用起自己的这种人格魅力。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好好运用过自己的才能。他太过轻佻,根本没法掌握任何一种职业,他从办公室工作跳到体育方面的工作,向朋友或者另一个哥哥讨钱花,这个哥哥名叫希德尼(Sydney),在拉内拉赫(Ranelagh Place)的一家裁缝铺工作,靠缝纫裤子的辛苦钱维生。无数个夜晚,弗莱迪流连于利物浦的二十多个歌舞戏院中,在那些长腿的漂亮引座小姐手里的名单上,他的名字总是列在第一。在卡姆登街(Camden Road)特洛卡迪欧(Trocadero)的一家电影院里,他总能遇到一位美丽的引座小姐,她总是回头,有着高高的颧骨,迷人的微笑,一头瀑布般的棕红色卷发,但是他一直也没能找到机会和这个名叫朱莉娅·斯坦利的女子攀谈。


 披头士(上下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1980深冬的某个夜晚,列侬在纽约自己的寓所前被自己的歌迷枪杀,引起举世震惊。在我看来,列侬的死亡比在他17年前那个冬天肯尼迪的遇刺更加让人悲痛和惋惜——1963年,美国人民失去了一位好总统,而1980年,摇滚乐坛甚至世界,失去了有史以来的一个传奇。The Beatles。甲壳虫。披头士。 John Lennon,。Paul McCartney 。George Harrison 。Ringo Starr。 有时候,很难用文字来表达一些东西,尤其是最最击中心头缺口的对象,我会感性地语无伦次、思路混乱,空有千言万语也无从说起。 只能用这样最简单的单词在纸上一道道的来来回回,思绪远走,远走高飞。Beatles便是如此。从1960年成立,到1970年解散,这个天秤+双子+巨蟹+双鱼的组合好像注定了不会长久,而1980年列侬的遇刺,更是让众多摇滚歌迷翘首企盼披头士的重组彻底不见天日。但那有如何,你死,我死,摇滚不会死。即止只有这十年,从利物浦到汉堡,从美国到全世界,这4个少年天才,已经把他们所有的青春和热血,才华和疯狂,诗意以及音乐哲学,传播到了每一个人的血液里,然后日日夜夜日日夜夜的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和开花。天才的集合、经典的曲目、时光的印记、岁月的流逝,恍惚间,吉他仿佛化身为钟摆,音符俨然跳跃成秒针,在不停歇的创作中,人生已从欢快青春走向沉重熟男,EMI位于阿比街(Abbey Road)的录音室,见证了一个传奇乐队的起落聚散,仿佛一场流行乐盛宴的始末。鲍勃•施皮茨的这本《披头士》,以最真实的历史打底,结合作者深刻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披头士自1960年至解散时的固定成员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以及音乐制作人乔治•马丁对披头士音乐之路的言词注解,让读者犹如一下子跌进了过去的美好时光,结合彼时图片,仿佛瞬间进行了一次时光穿越,亲眼目睹了披头士从一脸稚气、热爱音乐的利物浦男孩,逐渐走向成熟,乃至“沧桑”,有时甚至还有点颓,仿佛精神境界的诉求变幻在与现实的摩擦碰撞中,不断变奏升华,令他们的音乐更丰富也更具风格,每个成员的面目神情也愈发拥有一种哲思般的神秘色彩。关于摇滚,1965年7月,John Lenno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比耶稣基督还受欢迎。”这句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并引起轩然大波的的言论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的证明了它的能量。在这个充满着光荣与梦想的世纪乌托邦,The Beatles正如不断显现的圣迹一样,留给世人丰富的影像与真实。 披头士解散后至今,已经43年了,有人问我:他们几十年前就开始呐喊,为何现在这个世界还如此糟糕?    摇滚终究只是抚摸这个残酷世界的一双温柔的手。它如蜗牛的触角般脆弱和敏感,连彼此拥抱都充满迟疑与不安。是的,摇滚从来不会拯救世界,摇滚乐手们也从来不是超人。所以披头士也不会是神奇四侠。但当他们在台上,剧烈的燃烧着自己,发出比火还热的光芒照耀我们,来使得台下的我们卸下肩上闷热的重以及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向他们致敬吗?就用Paul的一句话来结尾吧: In the end, the love you take is equal to the love you make.
  •     1,为什么读传记(为什么要读Beatles的传记)“流行音乐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句话出自李宗盛做客马世芳《音乐543》中所说的一句。我认为这是对流行音乐所蕴含的的价值最好的总结。而Beatles作为流行音乐史上的坐标式人物,其地位当然不用赘言。为什么要听Beatles,这个道理可自行翻阅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但是,为什么要读他们的传记?光听音乐、回归他们的音乐文本,这不就够了吗?对于现在的新乐队来说,当然足够。但是若对于Beatles,乃至Elvis Presley、Bob Dylan、Michael Jackson等,则不可同日而语。当音乐家已经成为一种icon时,你必然需要把其当做文化现象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而绝不仅停留在音乐本身。何况是Beatles,在整个六十年代里引领了无数革命性、颠覆性的潮流,围绕他们的13张专辑,究竟有多少故事,值得我们去慢慢咀嚼。于是,在这本《The Beatles》里,我们看到了作者Bob Spitz不厌其烦地描述的“披头四狂热”——那些高喊着“操我”的骨肉皮,比我们现在所嗤之以鼻的“脑残粉”要脑残得千千万万倍,为什么我们却对“披头四狂热”如此憧憬?而自从披头冲出英国,走向世界后,无数唱片公司涌至利物浦淘金,但凡是个能弄出声响出来的利物浦乐队都被推至前台,这样一窝蜂的做法(即British Invasion),和后来的“整个台湾都在R&B,整个美国都在Rap”比起来,哪个更没节操?Brian Epstein证明了一个卖唱片的CD店老板也能撬动地球(他的最新传记片由“卷福”饰演,腐到……),他究竟犯下了哪些错误,尤其是在版权的控制上?好了,世界流行音乐史上最旷日持久、最传奇的版权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唱片业的黄金时代里,披头四到底是怎么做市场营销和推广的?以及上世纪40年代的那波婴儿潮,到底是不是巧合呢?许许多多的问题,都在这本书里有答案。于是,读这本传记,仿佛开启了一扇时光隧道,让读者置身于1962年9月11日的阿比路录音室,随着Paul带着浓重利物浦口音的“1、2、3、4”,重温了那个在金钱、名誉、地位中打滚的年代。这是流行音乐的大时代。而Beatles手里握着解读这个时代密码的钥匙。这把钥匙,藏在这本书里。2,这厚重的上下册一千页,其实很好读我从未有读过这么厚的传记,但是阅读过程非常愉快。Bob Spitz的叙述风格是细密绵长的,但我丝毫不觉得他的拖沓(和我同时在读《黑暗塔》有关系吗……)。书腰上好似有这么一句文案:“关于披头四的一切,都在这里了……无论你多了解披头四,这本书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东西。”这非常中肯。过往零零碎碎所接触到的关于Beatles的资料,在这里被系统归纳,尤其是出道前的部分,更是巨细无遗,我最喜欢的是书里对John在艺术学校中的描述,非常立体。对于任何一个Beatles的乐迷来说,它都是不负期待的。非常奇妙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甚至有一种看热血动漫的感觉。“嘿,强尼,我们要去哪?——去流行音乐的顶端!”四个性格迥异的利物浦男孩,对梦想有着无比强大的信念,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却又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他们在德国汉堡时期那段日夜不分的生活,这超人的努力和顽强,得以磨练出属于披头特有的一流现场表演掌控力,而他们日后把这份感染力投入至唱片里,通过各种传播介质扩散至全球。披头四子的性格特征也在书中展露无遗。Lennon和左右他一生的家庭关系,他的叛逆和自我放逐,以及他敏感和纤细的心,谜一样的邪气;Paul的外交家风范,永远的乐坛优等生,八面玲珑,拼命想跻身上流社会,关键时刻又想着明哲保身;George掩藏在安静表情下的愤怒,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忽然爆发;Ringo总是被普遍认为“幸运”,可书里对他同样贫瘠的出身、后天不懈的努力的描述会让你打消这个念头。而且,Ringo和善、自我解嘲的形象也在书中栩栩如生。当Lennon第一次在吉他里摸出和弦时,把邻居们拉扯到一起,用洗衣板打出节奏时,他便一个接一个地物色到最强的伙伴,向流行音乐最高峰进发,这一切犹如《海贼王》里草帽团征服伟大航路那般热血昂扬。因此我会说,这本传记也是一本极度男性向的读物。可现实不是漫画,Lennon可不会坐等着乌索普成为勇敢的海上战士。他可以无情地赶走Pete Best,也可以忍痛地向自己的挚友Stuart Sutcliffe——一个不合格的贝斯手说不。而这写桥段,也是书中最精彩的地方之一。(To be continued)
  •     3,这是一本叙事节奏非常优秀的传记谈及披头四,可以说的东西实在太多。但作者Bob Spitz在内容的筛选上,确实下了许多功夫。我们小时候读《水浒》,经常会有鲁十回、林十回、武十回、宋十回的说法,即著书和后来的说书人在面对梁山好汉的时候,采取的叙事节奏和笔墨重点。而Bob Spitz的《披头士》无疑是一个关于传奇音乐人的完美示范。Bob照顾读者的惯性思维,以时间为纵轴,围绕每张专辑或曰他们音乐的每个阶段为主轴,用他们音乐上的变化,从当年的懵懂少年到后来的长头发艺术家们的变化,由此再延伸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故事。比如写到经纪人布莱恩最后的自毁,便是有一路的铺排而成,从他最早的发家史、到各种男宠的纠结,再到披头开始变成一支录音室乐队从而宣布巡演暂停、他对自己在乐队中所担任的角色的强烈不安,这条虽然不是主线,但也让读者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了,我尤其喜欢作者并没有花大笔墨写列侬与洋子的故事、保罗与简的故事。这些充满了猎奇的男女关系,在披头过往的文字里到处都是。作者清楚地知道,披头最后分崩离析是一个稀疏平常的事情,无数乐队都是从聚到散。如Beyond伯乐、前经纪人Leslie Chan就这样谈到Beyond的解散:“连Beatles都闹到这样,Beyond有什么大不了的。”除了列侬和洋子极具戏剧性的邂逅,后来关于洋子的内容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多,更多的是乐队关于音乐理念的冲突。4,一切都要从音乐出发。Bob作为一名优秀的乐评人,其专业支承让这本书的音乐性得到了十足的保证。里头有许多的金句,可供大家摘抄。顺手:披头士为摇滚分子们提供了一种没有先例的态度,一种同温顺驯服的主流流行乐大相近庭的风格,这种基调一直延续至今。摇滚的热衷者们以文化而非年龄来定义自身,他们终于拥有了这种粗犷多刺的另类风格标签——摇滚,用以取代老式摇滚乐,它融合了有棱有角的城市布鲁斯、艺术院校的浪漫主义以及民谣音乐的超然智慧。无数令人兴奋的歌曲逐渐融入这股大潮之中,它们有着更深刻的歌词,反映出各种现实、共性与不公。(下册 P593)以上这段话,是我看到的关于披头对于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之促进作用的最好的一段总结归纳之一。经常会有朋友在讨论,喜欢披头的什么歌。对于我来说,披头每个阶段都是伟大的。在乐队的早期,他们有《And I Love Her》《If I Fell》等一字千金的完美情歌,他们把摇滚乐推入了主流文化,他们让后世误以为他们是《Twist and Shout》《Till There Was You》的原作者。而到了《Norwegian wood》的时候,他们再一次成为了流行音乐的革命者和开创者。在那个录音技术还处于青铜时代的年代,我们听Sgt.Pepper的时候依然还在惊叹: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就连现在的唱片,也没办法轻易做出这样的效果吧?而在这本书里,详尽地介绍了录音室里发生的一切。譬如《I Am the Walrus》里收音机传出来的那些采样是怎么一回事,《All You Need Is Love》最后的“She loves you, yeah yeah yeah”乱入又是干嘛。这些细节的描述不是一笔带过,而是详尽地再现,真难得。5,为什么读这本书……因为写的是Beatles呀!于我来说,Beatles是可以听一辈子的。30岁,我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可以在Beatles的歌中找到相应的抚慰。而在听后来的流行音乐的时候,我常常会脱口而出:“这和Beatles的某某某太像了!”(不只是说汪峰)。每个人都有自己和Beatles说不完的故事,而我的最新阶段的人生物质理想是再买一台Mini——列侬当年还没有驾照就着急地买了一台Mini,而保罗和乔治都有“S”款的mini。好吧,用《披头士》的Ending作结:作为披头士,他们曾登上最流行的最顶峰。他们曾遭遇人头攒动的人群,倾听刺耳的尖叫,感受汹涌而来的爱意。他们曾看到过那束光亮。在那短暂而耀眼的瞬间,他们曾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利物浦男孩所能想到的美梦里——那是个难以置信、不可思议的美梦,如童话故事一般美好。那是个令人永远难以忘怀的美梦。“它很近才,现在它结束了。”约翰对所有等待回应的人们下了结论,“所以,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要坚持下去。梦已经做完了。”但披头士的传奇还只是刚刚开始。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伟大的披头士,爱列侬,爱保罗……
  •     快快快我想回到会弹三个和弦就能成为全校偶像的年代,不过想象一下列侬看着泡儿和乔治一个比一个弹得好,心里发慌还得保持着很吊的表情默默捏紧自己那把四弦吉他的样子……
  •     喜欢他们
  •     下册有几页印刷有损,看着怪不舒服的,虽然包装是密封的。唉,自认倒霉吧
  •     你是我最重要的决定 生日礼物
  •     很客观
  •     在这本书下很多人都退去了光环,还原到了他们相对普通的一面就像列侬虽然他确实很痞很渣,但依然喜欢这支乐队和被他们赋予的灵魂。
  •     这本书是我目前看过关于披头士记录最详尽的,推荐广大披头士迷看这本,我觉得这本比亨特戴维斯的官方版更好。
  •     啃完,比预料中的好,翻译过关。在两本权威的Hunter Davis和Philip Horman版劈头死传记 还没有中文版前,这个版的是很好的入门,大半本内容也都是讲早期的乐队状况,特别是汉堡时期的,老歌迷也能看到很多内容
  •     当看到“献给——...那些深受披头士音乐影响的人们”,我第一次觉得,这本书是写给我的。每一个人是怎么来的,每一首歌是怎么来的,都在这896页中了。之前,我以为我喜欢的约翰、保罗、乔治或者林戈,不,看完,没有一个让我完全喜欢。我爱的是他们心中那道光。
  •     首先,很厚。。下册比上册还厚实。Bob Spitz所著,内容详实,虽然我没太多的了解,不过这本书应该是挺客观的,没有刻意着墨某个人。总的来说,很好~我因为看了它开始听懂了beatles的音乐了。。。
  •     列侬幼时喜欢《柳林风声》啊。拿起来放不下。1960-1970,完整地被我们错过了的摇滚年代。
  •     除了照片外,其他都很好
  •     为什么要引进Bob Spitz这本,这本的水平只能算中等。
  •     英国的乐队,世界的乐队都想成为下一个Beatles,其中一半有脑子在技术领域继承Beatles的录音混音写歌方法的变成了惊喜,另一半就都是一坨屎了。光写歌不研究乐理和录音混音是变不成Beatles的。
  •     比起亨特戴维斯那本,语言更文学化,而且非常详实(厚厚两大本),其中也有更多的歌曲创作背景和过程。
  •     披头士传记首选项 强烈推介
  •     哦在看的原来是这一本 6.8开始想读
  •     it's Beatles
  •     详细的一生写照
  •     很棒的传记。四个不经意间涌现出来的音乐天才和他们的时代,他们的故事……
  •     还是年轻好,少年们颜也有,爱也有。功成名就了,就开始撕逼了。John 说 “离婚!”,Paul 只好说“他不爱我了”…
  •     品味什么的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     高二,每晚睡前读个几十页才愿睡觉。一本充满憧憬,热情,经典的传记。
  •     读完了,跳着读的,鸡毛蒜皮真的好多啊,看来我真的不是beatles mania啊。他们歌里边的那个形象和他们的生活中的形象,差别好大啊,就是被人熟知的明星,有一些传奇故事而已。不过我爱他们的音乐,那是真爱!
  •     断断续续看完,人物场景事件挖的够深了。但结尾有些仓促。
  •     大披头,终于等到你~
  •     董老师威武。我的这套,已送给另一个喜欢披头士的朋友了。
  •     在人物认识与纪实上并没有多出挑,胜在文笔出色吧。最让人挠头的是John总是不知缘由的情绪低落愤怒,而Paul成了八面玲珑双面人的符号,人物形象浅薄,木有多少八卦乐趣
  •     挺成功的一本传记,关于童年,组队到最后,都挺详尽的。时不时也会被感动到,喜欢The Beatles的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学校图书馆借的,打算入手一套来珍藏。
  •     满分,敬美丽的悲剧,灵性的文笔。更愿意当故事来听,至于是不是都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吧
  •     很经典的一套书,帮助你更加了解披头士。
  •     董楠翻译
  •     这本书写的非常全,从各个团员的成长到乐队成功,值得一读。
  •     上部可以一句话总结为列侬成名前的淫乱史,下部则是beatles迷们富于攻击性的狂乱史;列侬最后被歌迷枪杀私以为不怪那个歌迷;列侬死于列侬精神。
  •     很喜欢披头的歌,他们的传记也找了几个,这个中文版便宜量足,封面设计简洁,纸张也不错,强烈推荐。
  •     披头士也是凡人,嫉妒,高傲,无度,享受……
  •     The dream is over.What can I say?The dream is over.And so dear friends,you'll just have to carry on
  •     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不过现在没空看……
  •     上册最后一页才写到Beatles的“Please Please Me”拿到冠军...全书篇幅3/4才写到“左轮”...
  •     孩子买的 特别喜欢 送货很快
  •     真实、详尽,罗里吧嗦,用词频繁重复,感觉像是语文老师考证了十年写出来的。多一星给装帧。
  •     头重脚轻的感觉,后面写得很赶。但还是看到想哭
  •     全方位满足你对披头士的幻想
  •     书很厚 翻译的还不错 装帧差点
  •     没有美化披头士,强化了他们一直以来的“名利心”,也立场坚定的表明,小野洋子是个哗众取宠的人。难以分辩真假,毕竟有些“实验性的东西”的确就是这样的玩意儿。
  •     尾声那章快看哭了……
  •     历时两个月终于读完了,与其说看到了这四个人的伟大,不如说更多的是他们作为普通人甚至也有不堪的一面。但掩卷胸中还是波澜万丈,beatles forever是毋庸置疑的!
  •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迷恋他们的音乐,hey jude是我第一首会唱的英文歌,摇滚是一种认同
  •     “如同四个男孩曾经越过利物浦的群山向西眺望所看到的那一片广袤的海洋。从他们身上曾流淌出那么多音乐与爱、痛苦与美好的洪流,这是曾经淹没’洞穴’与汉堡,乃至伦敦与整个世界的洪流,这是淹没此前一切事物的洪流,它曾洗涤亦曾毁灭,而最终滋养大地、水。”
  •     英伦摇滚
  •     最近重新迷上了披头四The Fab Four! 很想了解传奇的它们 俨然已经名列20世界伟人行列了!---2013-07-31 时间过得好快 现在已然读完了这本 谢谢你n_n ---2016-05-20
  •     “披头士解散的时候全世界都哭了,在1970年的4月10日。”
  •     很厚的书,质量很好。在读中。
  •     上学期看完 厚实 写得很良心
  •     虽然厚厚的两大本,越到后面越舍不得读完T_______T
  •     无功无过的感觉,看Fab 4论坛上讲这本书存在大量细节/事实的错误,但大致没什么问题。有点像beatles出的anthology片子,比较笼统,有意思的是书更侧重描写他们出名前包括4个人生长环境、相识、在利物浦表演和洪堡那段时间。期待惊喜的资深粉可以不用看这本书,另:我觉得不太好的事情是作者忽略了时间的注释,大多数事件或者变化前面都没有标注具体时间(年月份)。Spitz偏爱John不太喜欢Paul大概不是秘密?
  •     Sergean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     Me ahogo en su mundo sin poder salvarme.彻底沦陷。怎么会有人不爱披头士呢。这么可爱又有才气的四个男孩。我要是那时候的小姑娘,我也往上糊啊。读着的这几天梦里都是他们。要疯狂的看他们的电影和纪录片。16.03.02 八天读完。
  •     8月26日读完上册。9月1日开始读下册,9月15日读完。
  •     看到尾声不争气地哭了起来
  •     小野洋子是个实打实的女巫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