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创世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50243271
作者:[德]延斯·哈德(Jens Harder)
页数:372页

作者简介

一部来自人类智识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野心之作
“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
2000多幅手绘漫画诠释140亿年宇宙进化史
···
※编辑推荐※
☉ 荣获漫画界最高荣誉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魄力奖”
☉ 画风恢弘,想象力奇诡。作为野心宏大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用2000幅手绘漫画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天辟地直到人类诞生前夕的140亿年历史。
☉ 一本不仅仅满足于科普的漫画:它也是一幅用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演绎宇宙进化的浩瀚图卷,从开辟天地到智人崛起。
☉ 一本不想当艺术史的艺术史:它追寻绘画史上各位大师的足迹,从波提切利到拉斐尔再到《丁丁历险记》。
☉ 一本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思想史。它在讲述大自然不以人类为转移的进化过程的同时,引入了不同文明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诠释:它们或天真,或素朴,或是与现代科学结论有着惊人的重合。
☉ 另外,日漫爱好者们有福了:本书按阅读日漫原版的“倒读”方式阅读,还能收获意外惊喜哦!从最后一页翻开,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阅读,历史将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在您眼前展开。
···
※内容简介※
《万物:创世》是野心勃勃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之开篇。
它以宇宙大爆炸“奇点”为起始,描绘了长达140亿年的宇宙进化图卷,直到人类诞生前夕。本书画风大气,想象力奇诡,集人类史上各种经典文化符号之大成,给自然科学史增添了趣味和深度。
这部漫画讲述了宇宙万物创生、各种物理定律和生物进化史;同时,也大胆地运用了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绘画为科学作注脚:从傅科摆到中世纪手绘星图,从古老的玛雅文明符号到《丁丁历险记》漫画,从北斋笔下的浮世绘到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诞生》。
所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以科普为己任的世界进化史,更是一部集人类智识之大成,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艺术史。
···
※推荐※
《万物:创世》诠释了作者对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的一种迷恋,全书视角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切换。哈德从碳原子讲到砖头,将DNA的双螺旋结构扭成电话线,同时又保持了本书作为一本严肃历史读物的角色。
——Die Zeit 德国《时代周报》
《万物:创世》与《万物:文明》上卷是漫画艺术这种表现形式中最野心、最一丝不苟的代表作。毫无争议。
——著名书评网站Goodreads读者评论

书籍目录

第1章 宇宙
第2章 隐生宙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第3章 古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第4章 中生代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第5章 新生代
第三纪
第四纪
人类世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
草图及手稿
年表
出版后记

内容概要

著者简介:
延斯·哈德(Jens Harder,1970年生于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魏斯瓦塞市)是德国著名漫画家,1996至2003年间在柏林白湖艺术学院(Berlin-Weißensee)学习平面设计。
他移居柏林多年,从事插画和漫画创作,已发表多部作品,并多次获得国际奖项(2004及2010年的德国埃兰根国际漫画沙龙最佳德语漫画“马克斯与莫里茨”奖、2007年德国卜劳恩市及卜劳恩协会颁发的“卜劳恩”表彰奖、2010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魄力奖”,2011年汉斯·麦特奖)。他的作品曾在德国及国外多座城市展出,并刊于多种漫画期刊。
译者简介:
王遥路,巴黎第七大学语言学硕士,曾任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记者兼导播,现供职某著名时尚杂志。
陈亮,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在读博士,导师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师从朱青生教授。2006年赴德留学。


 万物:创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归根结底,人类的终极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一切如何开始?又将如何结束?”——斯蒂芬·霍金这两个问题当然没有确切的答案。至于第二个问题,也许时间会给出答案(前提是我们不执迷于武断的臆测,或当下的各种时髦理论),也许我们会发现,未来是根据一些循环模式运转的,也许我们甚至能够基于历史事件,推导出一些说得通的因果关系或是法则。而涉及第一个问题呢,则需要结合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并综合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等众多领域日益更新的知识体系,才能对它作出解答。回顾近代史,经历了19世纪的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对历史的兴趣日益增长。科学家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向大众展示新奇的发现,而是试图摆脱宗教的理念,向大众普及各种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世界各地的考古工作发掘出了各种化石,包括巨大的骨骼、奇特的巨大脚印、神秘生物的化石,还有大片大片变成了煤炭的远古森林。很快,人们开始在各种场合展示这些当时尚被称为“化石”的东西。首先是当时很时兴的世界博览会,之后是巡回展览,最后是各家新建的博物馆。今天,专家团队仍在世界各个角落进行孜孜不倦的考察,甚至不惜远赴南极开凿冰洞,或是在各地的矿山、工地上发掘新的宝藏。相关的各种论文、书籍、杂志、数字化资料、科普动画、网络论坛、纪录片甚至是电影,铺天盖地,几乎无人能一窥其全景。最晚不过六七岁那时,我就开始对地球历史产生兴趣了。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一开始,我对恐龙也十分着迷(当时《侏罗纪公园》还没有上映)。爸爸妈妈带我去看古生物展。我们在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门口排队,一排就是好几个钟头,还参观了位于包岑附近的克兰韦卡(Kleinwelka)恐龙公园,这座公园当时还一直在扩建。它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始于一位恐龙爱好者在自家小花园里制作的混凝土恐龙模型。今天,整座公园都是模型,规模在全德同类展览中首屈一指。家乡和成长的环境也对我的兴趣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成长在前东德上劳西茨县(Oberlausitz)的魏斯瓦塞市(Weißwasser)。从我记事起,家乡环境就在不停地经历各种变化。一方面,整个地区都曾经遭受过一系列的冰川活动,就连最不起眼的山峦都带有历史的痕迹。冰川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纪念品:它们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搬运来了许多光滑的巨石,这叫 “冰川漂砾”。除此以外,本区地下还埋藏着大量的褐煤矿。巨大的挖掘机在当时尚存的原始森林里进行开采,夷平了好几座村庄和大片大片的土地,只剩一片荒芜、破败的景象。当时我还在博克斯贝格(Boxberg)发电站当学徒。这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站,直到很久以后,还有人为这个称号感到骄傲。我就在这里满怀热情地工作,眼看着来自第三纪的“黑金”遗产被转化成能源和天空中一朵朵巨大的黑云。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当时我有一些塑料制的恐龙玩偶,它们造型夸张,气味刺鼻(这些是“波兰制造”的;“香港制造”的玩偶气味没有那么刺鼻,但也更难买到),我不仅会跟它们玩,自然而然地,也开始把这些原始动物的形象临摹到纸上。为了画好画,我手边有什么,就学样画什么,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也是如此。很快,我发现了捷克大师泽兹德涅克·布里安(Zdeněk Burian)的作品。他的画非常生动地再现了远古历史,水准至今无人能超越。我开始一遍又一遍地临摹,把他十几部作品中的插画翻来覆去画了一个遍,直到铭刻于心(《万物:创世》一书中,许多灵感都来自于他的作品,希望大师能够原谅我,并将这理解为一种致敬)。到了少年时代,我对这方面题材的热情略微减退了。尽管如此,去图书馆时,我有时还是会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布里安的作品,带着怀旧的心情去读一读(当时我还没有条件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布里安作品。直到网络时代,我才从欧洲各地的旧书商手里弄到书况良好的二手画册)。不过,这段倦怠期并未持续多久,因为比起今天我关注的那些问题,世界和生命起源的问题实在太本质、太重要了。对这些问题,西方宗教无法给我答案,世界上其他宗教也无法给我答案。除了这些,我也在结合思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日益受人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只要稍作研究就能发现,环境保护和地球历史上的自然灾难、大型气候变化、冰川时代和生物大灭绝之间有着相当直接的联系。历史和现实的唯一区别在于,地球历史和灾难史历时几百万年,而当今人类的所作所为,似乎是要向大自然证明,这一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我们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这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论的问题。进化论拥护者和神创论拥趸之间的隔阂近年来再次加深,原教旨主义在东方和西方重新抬头,价值观体系变得越来越激进。美国一些学校规定,生物课教学内容不得违背《圣经》的教说;无独有偶,德国也有人希望禁止学校教授达尔文理论。可是,基于达尔文的发现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太重要了,必须将其视为进化的普适模型。当然我不接受对进化论的曲解,例如“强者生存”法则和由此延伸而来的种族主义。我所理解的进化论理念是万物的一种不断的演化,但它不一定是“进步”意义上的,因为有时回到老方法也一样好用,螺旋型、循环型的发展有时也是完全可行的。变异、突变、共生、组合、趋同乃至适应,这些都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放到其他例如技术革新、社会关系、语言系统、建筑或是音乐等领域中,这些概念同样有意义。甚至是延伸到否定进化论的各种宗教、宗教世界观以及教义当中,这些法则也有所体现。我创作《万物:创世》的目的,是想试着综合目前所有的图像资料,以宇宙大爆炸为起点,描绘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宇宙的诞生。这样的尝试还没有前人做过。以前有人专门给不识字的读者编一本图像版《圣经》,本书即类此,但本书面向的是识字读者群体,用意在介绍科普,不要求读者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本书不包含任何宗教形象或是宗教符号。恰恰相反,我在本书中经常会借鉴前人对创世和创世力量的表现手法,以及各种传说人物或是极乐世界的形象。因为有时,它们用一种惊人(虽说很抽象)的方式,展现了今天我们要靠哈勃望远镜或是DNA分析才能解读的现象,形成的对比十分鲜明有趣。还有的形象则显得幼稚、天真,表现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特意将它们穿插安排在介绍粒子流的章节中,不是为了起解释作用,而是为了和有时稍嫌空洞枯燥的理论形成对比。除若干细微处外,本书包含的图像均不应被看作个人创作。放到这么一部宏大三部曲的框架下,我甚至会觉得,将自己想象出来的历史落到纸上,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做法。相反,自本书开篇始,我就采取了这么一种做法:尽可能丰富地采集各种图像原始资料,并将它们汇集到本书中。我希望借《创世》一书营造出一种全景:它从人类3万年的图像创作历史里汲取灵感,它是对世界起源的各种表现手法的一次总结,从克罗马农人的岩壁画到3D图像。当然,我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嵌入众多大师的作品:从古罗马马赛克艺术到文艺复兴画作;再到近几十年最著名的古生物艺术形象;主题或历史机缘合适的时候,我还会选用漫画大师的作品。这么看来,其实可以将本书看作一部记录片性质的作品,因为我不仅仅想表现进化史本身,也想表现观念、世界表象、以及人类对世界和万物起源的观念是如何改变的。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些只在当时才具合理性的宗教性质的引用,我也采用了一些来自不同年代的科学插图作为范例——其中有的插图表现了一种非常初级的知识状态,已经被人们弃用了很长时间(例如288页的禽龙图像);其他的图像,例如英国广播电视台(BBC)精彩的科普动画图像,则始终是符合现行科学知识水平的。时间是无法用触觉感知的四维空间。虽说用区区350页来表现140亿年的历史,乍听像个笑话(全书约2000张插图,算下来,每张图要讲700万年的故事),但是,根据我对时间这个概念的思考和理解,我觉得,漫画是一系列连续画面的形式,用这种媒介来表现时间,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生命的出现,在我们人类眼中,是一场奇迹。生命起源的秘密尤其让我着迷。因此,本书用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篇幅,试图用图画来阐述这个主题。创作本书期间,我也有幸见证了我家两个孩子的成长:从第一模糊不清的超声图像,到今天4岁和半岁的两个孩子,他们有能力在五分钟的时间内,把家里的客厅搞得天翻地覆。归根结底,事物永远不会终结,事物也永远不完美,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就是贯穿全书的主题。甚至就连本书所书写的历史本身也逃不过改变的命运。仅仅从四年前动笔时起到现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已经加深了许多。许多理论获得了证实,也有许多理论已经被人遗忘。这一切在本书中都未能一一得到表现。如果有一天,三部曲有幸再版,我一定会对个别章节作出修订、添补。谁知道呢?说不定到那时,会有别的漫画家,想要画一部《史上最长的历史》。我相信,这个故事一定非常值得一听。延斯·哈德2011年10月
  •     一本书如果能给我三次惊喜,就值得入手。第一次惊喜有让人眼前一亮、勾起阅读欲望的书名,第二次是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简介,第三次是精心设计、悬念起伏的选段。就这个标准而言,《万物:创世》在完美满足前三个惊喜之余,给我带来第四个惊喜——一种只有少部分书才拥有的,让人忍不住反复翻阅、深度钻研的魅力。人的一生有限,学识无限,能在有穷的时间里尽快博览万物之貌,该书算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不能不说作者野心勃勃,不仅企图用科学的严肃方式叙述宇宙起源、万物发端的庞大主题(这总让我想到《旅行到宇宙边缘》,《与恐龙同行》等气势恢宏又不失乐趣的纪录片),而且还别出心裁地将人类文明不同时期对世界的认识成果巧妙入拼贴画般融入书页(这又让人想到游戏“文明”系列里奇迹完成之后那种心灵荡涤的震撼感)。这样的融合使得本书不仅同许多已经面世的科普书籍或影片一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万物之博大辽远,同时又使得全书透出一股盎然童趣,满溢浪漫主义情怀,勾起许多往昔的美好记忆。一页页翻过,如身临其境,伴随物种的一次次消亡、复兴,嗟叹不已。如此描述,似给人一种此书高不可攀又神秘莫测的印象,其实不然。简单而言,作者使用的小技巧仅仅是将不同时空的人类对万物的认知产物并置,例如描绘太阳的章节,既放上描摹自实景的太阳黑子现象,又同时配以古希腊太阳神驾驭马车的图画、法老时代埃及的太阳神、玛雅文明的金字塔、炼金术里的太阳图案……如此设计,读者只需翻过一页,就能够遍览文明之全貌。与其说作者将人类文明嵌入宇宙的历程之中,不如说作者通过向读者叙述万物的发展,让读者了解到人类文明的灿烂。有时候我会觉得真理在别处,正如分类这一举动只是人类知力尚欠的产物。也许人类的使命正是不断接近真相、连接真相,直至在真理与真理之间编织出巨大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分类再无意义,因为任意两个最小的知识单位总有相连接的部分。这本书让人预见到这种真理发展终极的可能性。但是,在接近那终点的旅途中,人类,以及这个宇宙的所有,都将反复经历盛衰更替,如同书中描绘的一个个地质年代里发生的一次次物种灭绝,黑暗和光明正如书中那幅日月交锋的图画,不断缠斗。欣慰的事情,随着书页翻过,我们知道,在每一次物种几近彻底消亡之后,新的生命总会再次蓬勃,因此,身为此时之人类,面对尚待大量编织连接的真理,应当满怀希望。这个意义上,本书竟变得励志。最后,这本书将毫无疑问成为考据狂的大型福利,全书几乎每一幅图都有据可查,作者取材广泛,涵盖神话,古早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地理,考古,炼金术,电影,戏剧,插画等诸多领域,单看神话一隅,从北欧的奥丁到古希腊宙斯,再到古罗马的朱庇特,一直南下至埃及的荷露丝,越过大西洋到达阿兹特克的特斯卡特里波卡,远渡太平洋到达澳洲阿纳姆地古土著的无名神,最后是日本的伊邪那岐,印度的毗湿奴、梵天与湿婆,甚至中国的蝎子精,跨度之大,对于那些迫不及待的彩蛋收集者而言无疑盛宴。这搜索又如在迷宫中寻找出路,有些路径驾轻就熟,另一些只是似曾相识,剩下的则毫无印象,所幸现代的搜索途径如此发达,只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求知欲,总有所获。到最后,读者恐怕会突然顿悟,迷宫本不存在,或,迷宫就是我们自身。泛读全书用不了多久,但要将书里所引知识点全部找出源头就需要相当的时间,而要将这些源头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进行粗略了解则更加漫长……至此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另一妙处:一本人类百科的精简大纲,而百科本身需要读者自己学习。当然,在这搜索与捕获的过程中,读者将得到对等程度的快乐与激情。全书首页,茫茫一片纯白间,奇点若隐若现。全书最后,一根木质长矛在新生代的清新空气中划过优雅的曲线飞向猎物——人类的纪元来临。想到之后还能再读到这本书的两个后续《万物:文明》及《万物:未来》,怎能不激动呢?笨嘴拙舌如我,虽尽所能,恐怕只能传达出这个系列书籍魅力极小的一斑,如果想亲自领略其中奥妙,还是找个安静的夜晚,备台电脑在手边,再堆上几座书山在身后,默默开始这趟超级漫长却绝不乏味的旅程吧!祝诸位开卷愉快。
  •     鬼节,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先人经行悼念的日子,出门的时候,看门地上很很多用粉笔画的小圈圈,里面是堆积着是刚刚焚烧完的纸钱的灰尘。使你想起了,一切的,形生,于灭。都还在循返往复着,已经140亿年了。相传,我们是用泥巴捏成的小物,自称为“人类”已经有600万年。我们活着需要摄取养料,它们都来自于在光合化合物所生长起来的物质。能量相互转换彼此相生相克,而我们做为一物,也难免幸存。当我们死去后,被埋在土里,身体会慢慢腐蚀,而归于自然之中,而在这一天,我们可以通过烧钱的方式,让故人的魂魄回到家里,来一次相聚。木生火,火生土。我们是哪里来。或许通过这本书的引导下,有了一点脉络。在今天,地理学、生物学等考古的努力下,我们或许知道些过去发生了什么。每一次考古的发现,都是在土里,看到了以前发生了,一层一层的看到了,过去140亿年的些许面貌。土生金。你骑车,在路上,看着所有的动、活着伫立的物品,无不是都来自于土中的“金属”,而他们有来自及数百亿年来,所有已经灭亡的生物植物,在地壳运动下进化或者演变的物质。汽车、电灯、马路,这些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地球上某一个纪元经过几亿年的进化,都被埋在地中后,被做为“新纪元”的食物链顶层的“人类”所用。你以为,骑着自行车,不用汽油能源,也能永动。但是我们,活着又是什么提供的能源,得以生存呢。想要逃脱着,无休止的能量转换,佛祖日:这些为“六道轮回”,唯有修行得以正果,才能摆脱轮回,进入仙班。我们孤独的人类,只不过是地球的南柯一梦。她真会留恋我们很久吗,而我们又将何去何从。金生水。所有生命的基本物质:金、木、水、火、土。是保证我们能继续生存的所有物质,而下次所有物种的大灭亡,我们还能幸存下来吗。或者,进化出更能适合地球的下一个物种?所有,我们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离开地球,去探索星外生命的存在。寻找生命体。寻找自己的去处。昨晚,有一朋友,问我:你不着急吗?不想要钱吗?不担心会死掉吗?还很淡定的。而我想,我们再牛,也摆脱不了生死的轮回。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往初心,不忘敬畏所有的,生、或死的,万物。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入了图文书的坑,这本画风清奇的科普绘本值得收,有很多梗,需要慢慢体会。
  •     作者真是了不起,当然大自然更了不起
  •     在图书馆草草一览 妙奇
  •     一本充满浪漫色彩、而又不失严谨的科学精神的宇宙史“圣经”。
  •     一本半天即可看完的书,总的来说形式上还是有创意的,乱入的各种图,但是看完了后没有什么值得留下深刻印象的,中文版188的定价偏高,纸质采用铜版纸,反光率偏高。这是作者万物三部曲第一部,还有两部。
  •     知识点密集到我觉得自己一定是文盲,超级超级赞!!!
  •     弥补了史前那些事,在自己打字表达想法的时候,海底,天空,森林,土壤,沼泽,,,看见的,看不见的,各种生命在这个共同的星球生活,而在地球之外,还有更多的星体,宇宙的辽阔。人类只不过是地球生命演化史的一小部分,而人类文明也不过沧海一粟
  •     千万别买。买了后悔。看一遍再也不想看第二遍。
  •     太贵了
  •     感觉很宏大,里面现代和原始的插图互相穿插有点意思。
  •     史诗
  •     对所述的只是进行了大量的文化符号发散。
  •     这本信息量太大了,光看图都得看好久,不过看完很过瘾哈哈哈
  •     这部书用漫画的方式讲述了从宇宙诞生到生命出现和演化的过程。可以看得出作者很有野心,想创作出一部包罗万象的书来。所以除了自己的画作,还引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宗教、历史图片、科学图片等内容。这样的容量需要作者有极广的知识和比较深的题解才能把握。作者做的还算不错。不过鉴于漫画的形式,内容没法展开讲,这就需要读者也要有比较多的知识储备才能理解作者每幅画的意图。当然,就算没有相关知识,只是看看热闹也会有不少收获。
  •     开篇很震撼……内容不错,有很多不懂的名词,虽说不影响整体阅读,但值得深挖的知识很多。算启蒙读物,想当有趣。
  •     时间乃万物之尺度。
  •     买的第一本画册,虽然真是贵啊,但是大开眼界
  •     大学老师曾经说论文牛不牛逼从引文参考文献可以看出个大概,这书光这点我就很服。word妈,常看到各种出处的图,会心一笑。然而还有一堆以自己的知识压根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图,细思极恐。深,虽然现在学生知识面很宽但给小学生做科普读物未必好。
  •     我就是沧海一粒屎啊,来去无踪迹,有什么可丧的
  •     图很好(尽管有很多是借鉴别处的)内容大部分属于科普向
  •     清华图书馆竟然有借
  •     越看越中毒,看了十几遍了
  •     讲的主题都是小时候看过的,不过蒙太奇且非完全唯物的叙事非常有意思,许多彩蛋会心一笑。
  •     只是大体瞟了一遍,什么时候才能看懂每一张图片的出处呢
  •     如果你想了解宇宙史,可以看一看这本科普漫画。
  •     很精致的一本书
  •     真是不简单的一本书,佩服作者,从一开始的奇点画起,时间是个思维的东西,恰恰又在书页里能看到它的流淌。
  •     藏书之一
  •     买来一年没看,今天一口气看完,虽是画册但看得比字书更慢。看的过程中很想把物理化学再回炉重学一次,不觉太阳西斜,一天又消失无踪。人只是万亿年宇宙史的匆匆过客,却无视一切未知只顾买房买房买房。。。
  •     蛮有意思的表现方式
  •     几乎每一幅图都有历史出处 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 关键这货还是宇宙地球科普类书 每当看到自己知道的典故就如同跟作者在交流一样
  •     得鱼忘笙,欲辨忘言。 根本不需要知道所有出处用典与neta也能看的很舒服好吧,最多赞的那些短评真是吓人。 说实在的,不要给小朋友看,其实有挺多18禁的。
  •     4.0 人生天地间 若白驹过隙 忽然而已。
  •     特别有趣
  •     给跪
  •     其实看不太懂……但是不明觉厉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漫画书,介绍了生物的演进简史。虽然是漫画 但也不要认为是孩子看的,因为内容的丰厚还是成年人的理解能力才可以的
  •     牛逼
  •     不能小看,读起来挺吃力的,但真是大开眼界,地球真是幸运
  •     。。。。。。。。
  •     绝对是2015年买的最有趣的书!博物学、历史学加上各种猜猜猜,非常期待作者的后续作品
  •     地球生生不息 人类不过一瞬 大自然才是最完美的艺术家
  •     收获很大!推荐!
  •     终于在省图借到,拿回来一看从头一直懵到尾,搜了一下评论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不对照着看基本什么梗什么致敬都看不出来,历史也不知道,原始的动物们长得好可怕
  •     挑战智识的上限
  •     2016年最后一本,感觉到一点悲伤了。全程叹服,只是在显生宙之后有失一开始的趣味,看得见的总是比不上看不见的啊。可以说是一部杰作了。2016最后一天,本书提醒我人类随时将死,请认真地过2017。
  •     蒙太奇的运用令人心潮澎湃,版画风的插图里是万事万物的内核基因的力量,却是运用最诚实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构筑了一个作者眼中野心勃勃的世界。
  •     大开本太爽了,不过看多了祖先的样子会掉san,注意(。)
  •     封面丑是唯一的遺憾;作者好玩(見後記);全都是梗hhh,導致看很多p都有濃重的既視感。頁面分鏡里挖空心思往裡面埋滿了裝飾元素;因為也羅列了很多舊認知,所以倒不全“科”,是非常棒的“普”。
  •     有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