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15321752
作者:王国平
页数:276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书籍目录

引子:南缘
第一章 一湖涛声忆初逢
第二章 太湖三万六千顷
第三章 月在波心说向谁
第四章 只缘一会灵山后
第五章 师为教育试耕田
第六章 声情并茂唱川剧
第七章 更向荒唐演大荒
第八章 我为南师做川菜
第九章 于细微处识南师
第十章 “人民公社”故事多
第十一章 心随帆渡蜀山青
第十二章 南师“骗”人办女学
第十三章 南师眼中三首诗
第十四章 楼成人去散亦聚
第十五章 中西交流一使者
第十六章 一瓢一笠到襄阳
第十七章 隔海忆旧已沧桑
第十八章 五百年来第一人
第十九章 一百年来春梦痕
第二十章 肠断沧溟魂梦中

内容概要

王国平:1976年生,诗人、作家。四川江油人。著有人文地理随笔《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工程》《都江堰:两个世纪的影像记录》,大型访谈录《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诗集《挽歌与颂辞》《琴歌》等。作品曾入围全国鲁迅文学奖,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现居四川都江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省委员会委员。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2009年,第一次读到南师的书,那时是在网上下载的电子书,那个用着大屏彩屏手机读电子书的时代,不经意间遇到的《易经杂说》。2010年,开始去医院实习,第一次学会网购,在当当网购买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黄色封面的《易经杂说》,至今,它依然很新很新,虽说读过几次了。也是同样的那一年,在书店买到一本盗版的《我说〈参同契〉》,至今,仍然没有把那一函三册的正版书买到手。2011年暑假,囊中羞涩的我,在一个蛋糕店暑假实践,用拿到的微博的工资,买到了《论语别裁》,竟然不知道,论语的厚重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个时候,对南师有浓厚的兴趣,背后是对中国文化的无限向往,随后买到了同样是单行本黄色封面的《历史的经验》。2011年去读本科,专升本的本科三年,是我在学校的最后三年,这三年,真的是疯狂阅读。而心中最深厚的感情是南师的言语。虽说我读的是西医学,可一直对中医比较迷恋,在阅读典籍的同时,也在力求躬行,也追求实证,从《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开始练习打坐,到《金刚经说什么》一步步跟随者南师的步伐,一步步前进。当我拿到《原本大学微言》时,从此改变了我对儒家浅薄的看法,心中总是充斥着一股内敛的气,参悟着生活中的种种。一直不断追求中医的我,在《小言〈黄帝内经〉》中,读到了在中国文化之中的中医,原来中国文化的一切都是相通的,《黄帝内经》之中和它之外,都是进步的阶梯,也是不断向内心求证的文化沉淀。这几天,在读《南怀瑾的最后100天》。看到豆瓣上这本书的评论都评价的那么高,我有点心里发怵。在我眼中的南师,和王国平眼中的南师,有很多相同,也有一些并不是我想的那样。觉得王国平整本书所写的南师的点点滴滴,都不如书中收录的朱清时的一些话对南师的概括。大概是读南怀瑾时留下的印象,一个是学问中的南怀瑾,一个是生活中的南怀瑾。我更喜欢自己熟悉的学问中的南怀瑾的那一面。生活中的南怀瑾,被写得缺了魅力。可是,在《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之中》,一直伴随在南师身边的王国平,自然能够亲身感受到南师的气质,虽说南师亲自邀请他为南师写传记,可这本书在我眼中并不能算上传记,且只符合南师最后的100天的所见所闻。我知道,每个见到南师的人都有发自内心对南师的尊重,可书中信心透露的崇拜,让人觉得在王国平眼中,南师竟然已经被高高挂起,不着地气了……也许是我心中的偏见吧,或者我心中的印象和王国平笔下的南师有些出入。在我眼中,南师是朴实且充满传奇的,他一生的经历和他最终身证的结果,源于他一生赶上了天时地利和人和。正如书中收录的王国平与朱清时的对话,朱清时的一番话,很是打动我。南师一辈子的经历,从幼年庭训到青年旅居四川有机会读到集大成的很多中国古典著作、佛家经典,再到49年之后到台湾弘扬中国古典文化……一路走来,天时地利和人和,或困难或颠沛,终究让南师成为一代大师!今天,南师已经远去,我手中的南师留下的经典还没有四分之一,未来的日子,把一直追求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怀瑾全集的单行本收集全,我喜欢这个封面,不喜欢大而厚的全集收藏。还有东方出版社近些年出版的南师的著作,也在垂涎欲滴的想要收入怀中。总之,他是引路人,也是我一直的追求。2014.11.24
  •     2012年9月29日,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不遗余力的南怀瑾仙逝,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唁电哀悼。在他圆寂前的半年时间里,曾多次对他的往生做出暗示。在他入定的第七天,四川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因感应到南师有事发生,带了十二位法师不请自来。于入定十一天后去世。荼毗时飘出的烟全是白色,在空中形成很多莲花,并且上升进入三楼的禅堂。荼毗后头骨百分之九十完整,且多处呈金色;舌根和舌头都未烧坏,变成了透明的满布莲花状舍利子的舌头舍利;其余身体化成彩色舍利子上百颗。首愚法师和宗性法师说,头骨代表功德圆满,舌头舍利代表说法无误。南怀瑾以在禅密、中医及武术方面的修为,长久以来每天只吃一顿饭,但每天工作量年轻人也不能及,且动作灵敏、病痛不侵。他一生传奇的经历和际遇令人称奇,他的修行及弘扬儒释道的功业让人感到敬佩。我是从读《金刚经说什么》开始感受到南师的魅力的。多年来,通过其著作,我感受到了佛教哲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年来,很多人都想为南师写传记,但皆未获准。因为南师怕他们写得太实太死,写得不食人间烟火。他心目中的传记是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有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最终,他物色到了诗人、作家王国平。原想用大约一年的时间完成口述历史,再据此写成传记。但因为南师的事情太多,加上拜访他的人也极多,做口述的时间太少,南师的突然“隐退”,使口述只做了一个开头。这本书就是王国平作为口述传记记录者,在南师去世前100天的亲历见闻感受。从书中我第一次对南师的传奇经历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已遍读诸子,兼习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特别是对学武用心尤多,20岁前拜众多门派的师父,达80余人。曾获中国国术馆主办的全国性比赛冠军,当时已堪称武林高手。为寻觅剑仙,学习剑术,20岁时只身入川。至抗战军兴,考入中央军校,毕业后入伍屯垦戍边。旋回中央军校任政治教官。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以期服务社会大众。假日闲暇即芒鞋竹杖遍游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最终结识一代剑仙王青风,见识了中国武术的甚高甚妙境界。后来又于灵岩山拜在禅宗大师袁焕仙门下,走上了学佛学禅、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做为袁焕仙最器重的弟子,并被誉为“禅德巍然自拔,有独立振衣之概”。为了学禅,先是从中央军校休假,后干脆卸去军职,专事佛法。是灵岩寺和袁焕仙成就了南师举世皆知的大成就。1943年5月,南师到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后憩夏青城,再远游康藏,得到多位活佛上师的印证,力穷密宗之奥。1947年内战开始后,返回故里,旋隐于杭州天竺寺。1948年,曾自行到台湾考察。1949年2月底,他终于辞别不肯离乡的双亲和妻儿,断然只身自行赴台。在台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历经六年土木,太湖之滨建起了太湖大学堂。这是由南师主持创办的教育基地,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研究。南师一直警告:近代教育出了问题。他希望为中国的教育健康发展找到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子。于是,倡导并推动在太湖大学堂内建立了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体验式教育”为学校主要教学方法,以欧美的“户外、环境教育”理念为基础,融合了现代美国“系统思维”教学法,主张“开放式教育”。同时,结合南师人文融汇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反对百年来的错误教学方法,实验全人教育理念。其课程的开设及教学的方法,很多都与我们的新课程理念吻合。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代宗师的南师对旧时蜀中师友的深情厚谊。尤其是多年坚持寻找恩师灵骨下落,终于2009年找到。2011年中元节安放袁焕仙灵骨的灵塔落成,了却了南师的夙愿,两位大师绵绵七十年情同父子的师徒之谊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想不到,次年,了却夙愿的南师即驾鹤西归了。因为作者亲历了这100天南师的生活,所以,书中记录了很多南师日常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起居的细节。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走近南师生活的平台。书中记录了南师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文字指瑕:1.第033页,倒数第六行“然后由尹衍 汇过来的”中,“衍”与“汇”中间衍一空格;2.第047页,倒数第四行“大 鱼”两个字中间衍一空格;3.第058页,第五行“咸 和”两个字中间衍一空格;4.第079页,第二段第三行末“道 楠”两个字中间衍一空格;5.第192页,倒数第七行“不能挨板(四川方言:死板)”中,“挨板”当为“呆板”之误。“呆板”意为“死板;不灵活”。“呆板”的“呆”旧读“ái”, 根据1985年12月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今统读为“dāi”。6.第215页,第三段第四行“感 慨”两个字中间衍一空格;7.第222页,第六行“成 功”两个字中间衍一空格;8.第268页,末行“舌头完整,上满布满莲花状舍利子”中,第一个“满”字疑为“面”。
  •     追寻大师远去的背影——读《南怀瑾的最后100天》彭忠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南怀瑾大师眼中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实则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的结果。儒释道在中国的作用居然可以如此深入浅出地阐述出来,我觉得南怀瑾先生算是第一人。南怀瑾的著作例如《论语别裁》、《金刚经说什么》、《老子他说》等,生动有趣、博大精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影响了成千上万的芸芸众生。成名成家难,要成为南怀瑾这样的大学问家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南怀瑾的生平经历,他的兴趣爱好,重要学术思想之源起,重要学术活动的组织,学术思想的影响和传播途径,凡是关注或者研究南怀瑾的人士都非常感兴趣,所幸我们能从青年作家王国平的著作《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中窥知一二,这本书是南怀瑾去世前100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花卷板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南怀瑾对王国平说,他这一辈子,没有一张文凭,没有一个好的学位,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和总结:“一无是处,一事无成。”这当然是南怀瑾的谦辞,只有走近大师,才能了解大师,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而我们要了解一代宗师南怀瑾生命最后的光和热,只能通过这本口述传记了。本书以王国平在太湖大学堂100天的时间为主线,通过南怀瑾的自叙,学生、朋友和子女的描述,可以对南怀瑾的一生有个大致了解。1937年5月,南怀瑾入川,时年20岁。后在今都江堰灵岩寺得遇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成为其首座弟子,从此辞官走上学佛学禅,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南怀瑾有后来的大成就,灵岩寺和袁焕仙应该是其人生重要转折。“一个文人必须要到过四川,一生才不会有遗憾。”四川可谓南怀瑾的福地,正因如此,南怀瑾对四川感情最深。他喜欢吃四川菜,唱川剧,摆龙门阵,了解四川人幽默、仗义、豪爽的个性,这也许是他邀请王国平做传记的原因之一吧。人间需大道,何羡车马行。南怀瑾发下宏愿,要修一条心路,一条使中华民族通向希望的心路。我觉得南怀瑾最可贵之处就是作为一个学者,不从政,不当官,不去惹闲事,潜心学问,著书立说,举办各种讲座论坛,极力弘扬传统文化,潜心探究生命科学。他毕生呕心沥血,不辞劳苦,为大家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指明了一条正确修炼的人生之路。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国人信仰的缺失,而要走出这个危机,还是要到中国儒释道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答案。南怀瑾就是我们重树人生信仰的导师,这就是世界各地掀起“南怀瑾热”的原因吧!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大师作品,值得一读。
  •     给这本书差评并不是因为南怀瑾老师,而是因为此书宣称是南老师最后100天的口述,但是口述部分却占全书不足百分之一,而其他多数内容,都可以在网上看到,并不一定是作者原创。且书中有多处标点符号的错误。不知作者初衷何在。 但除去对作者的意见,南老师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大师!
  •     我觉得给评价的都是敬仰南师的。因为事实上我觉得就这本书本身而言并不太好,并不是南师期望的留给后人的东西,虽然可能时间有限,但更多的内容我觉得并不太贴切,只能算是作者的所触所感吧。我直到08年才接触到南师的作品,而且主要是因为同乡的关系。看他的书后感觉收获颇丰,又觉得害怕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在看了《禅海蠡测》,《论语别裁》,《我说参同契》,《易经杂说》等等后停滞了。应该说我对于易学的入门(虽然期间有因为李敖的评论有过怀疑)以及佛学的更多认识都是源自于他。而在得知他在太湖大学堂后有意前往,但由于学校事宜以及随后的工作状态一直未能成行,不料这一耽搁成了终生遗憾。南师履历丰富,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自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令人感叹。今后也会再反复学习,并且希望自己也能够随南师在教育方面有所贡献。
  •     题目有点夸大。
  •     只一句: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
  •     文笔那什么了
  •     很一般。。
  •     写的不够好。
  •     一遍不过瘾,意犹未尽,写的太少了
  •     南师一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遗余力 令人敬仰
  •     稀烂的伪作,作者就是一江湖骗子,文笔狗屎废话连篇,请南怀瑾把这狗日的带走。
  •     评述了大师最后的时光,南师一路走好,合十
  •     作者的口气很大,心里却很怯。
  •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一些南师生活中的经历
  •     正因为是圈外人写的,所以记述更令世人信服。在一名普世价值观的编辑眼中,一位身怀绝学,仙风道骨,修证大成,而又慈悲似海,平易近人的老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     大师已去,再无大师。但大师留下的是至贵的珍宝,至纯的精神。 但从想要了解南师最后一段时间的精神和具体情况的话,这本书值得一看。但南师大部分的精神领会,可能还是要从他自己出版的书里寻找。这本书多是南师生活杂谈,并无特别大的感觉。
  •     作者与南师相处太短,还没来得及做完口述南师就去世了,所以本书无法深入的写就南师的一生。
  •     当初看评论不好就没下手,碰巧移动送免费阅读,搜了一圈都是弱智总裁文,乍遇此书眼前一亮,一晚上一气呵成畅快淋漓,没有评论说得那么不堪。纪实文学,多说些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文笔也不错,整本书看了不受罪。最后一颗星是作为脑残粉的附加分。
  •     记录了南师很多鲜为人知的过去,赞一个~
  •     南师风骨,高山仰止!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
  •     名字起错啦!应该起《我与南怀瑾的最后一段时光》,我指的是作者。买这本书只是对南师最后一段时光的好奇,最大的疑问是如此出入神境为什么没有到天年,所以只取我需要了解到的内容,作者加入了自己的大量内容,比如给老师做川菜,就先把自己认识的美食家名字都罗列出来,他们给你广告费了没……还说有访客夸作者是活google这些沾沾自喜的内容……作者,你要修行啊……当然我也在这本书中了解到了我需要了解的内容,南老最后的一段时光,倾尽心血想影响当代往来之士,真呕心沥血,直到肺部CT扫描有了阴影,无奈当世戾气太重,凭一己之力于事无补,只希望这所太湖大学堂能衍生出一批新人类,弘扬民族文化了。
  •     本想在这本书中读到南师的传奇,可在王国平的笔下,是最真切的南怀瑾。太湖大学堂、袁焕仙、诗词歌赋、美食香烟、风土人情……这都是文化。
  •     写的好啰嗦
  •     传统文化固然重要
  •     第一遍读完,心里酸酸的~南师虽已远去,音容笑貌仍在。 本书虽薄薄一本,但是内容还是比较丰满。 可以和《禅门内外-南怀瑾先生侧记》《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连起来一起看。
  •     作者大概并不熟稔南师,行文小心翼翼,琐碎而生怕漏掉的叙事,倒也能从细枝末节中再品南师风范、再念南师,毕竟我辈一般人是没有机会想象南师的生活细节的
  •     完全是记流水账。。。
  •     崇拜但不能膜拜,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能毫无缘由的把自己的思考能力交出去。
  •     如逢引见南师之朋友。真切平和,不高深,也不刻意。
  •     没啥料,趁乱捞钱的感觉
  •     作者矫情。
  •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无比敬佩这样有知识有气度看透人生又去改变他人人生的大师。摆龙门阵,有意思。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一句话:学会做人。 在不快乐的社会,快乐确实需要训练。
  •     南老师科普入门读物,昆山火车站购入。
  •     令人敬畏的大师
  •     有几句如何站桩养生。作者太年轻和南环瑾接触也太少了,内容很少。
  •     很好的书
  •     一星给作者。东拼西凑的伪作,只有少部分是记录,大部分来自维摩精舍丛书和纪念南老的其他书,最后甚至直接抄刘雨虹老师的博客。作者太年轻,浪费好机会。南师千古!
  •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     一年前接触到南怀瑾的书,一直都未深入了解一番,偶遇这本书,深深被吸引了。仔细读来,才了解有这么个人物,做着这样的一件事。身体已经仙去,精神长流。这本书给我特别的感觉,好像指引了未来的方向。
  •     约2014年上半年读的,书中对南师的介绍不是很多,触动不大
  •     总体文笔的确不错,可惜就是在南师身边呆的时间太短了,总体感觉上与南一鹏写的的确没法比,毕竟经历有限。
  •     原来南先生的名字只是机场艳俗财经书角的一瞥,通过此书初识大师很是感激。文化断层,总算有了曙光。先生贵在入世出世同时兼顾,九五高寿勤措,竟然依旧惜憾。那满腹的智慧才识、融会贯通,终究无法继承。唯一可做的是继续研读先生的作品,并把精神发扬下去。聚以建立适合我们的新的道德信仰世界。
  •     最精彩的是南先生和袁焕仙大师的对话与故事记录,可惜留下的内容太少了。两星是打给作者而不是南老。南老先生的传记,可以不用这么急着出版,哪怕因为事发突然,口述的素材内容不够,能不能认真采访完身边的师兄弟,整理其他人的口述资料丰富内容后再出呢?光是做菜就用了不少篇幅,应该改名为我在太湖大学堂的100天。文字也很拘谨,虽然可以理解是出于对老先生的尊敬,但看完并没有当初老先生希望的幽默生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